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化学化学方程式小(共含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清哥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2NaHSO4+Ba(OH)2==2H2O+BaSO4↓+Na2SO4
离子方程式:
2H++2SO42-+Ba2++2OH-==2H2O+BaSO4↓+SO42-
或2H++SO42-+Ba2++2OH-==2H2O+BaSO4↓
若在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将看到白色沉淀生成:SO42-+Ba2+==BaSO4↓
3、向明矾溶液中逐渐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化学方程式:
KAl(SO4)2+2Ba(OH)2==2H2O+2BaSO4↓+KAlO2
离子方程式:
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
若向Ba(OH)2溶液中逐渐滴入明矾溶液时,当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最大值时,发生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KAl(SO4)2+3/2Ba(OH)2=3/2BaSO4↓+Al(OH)3↓+1/2K2SO4
离子方程式:
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
4、氢氧化钡与硫酸氢钠
当Ba(OH)2溶液滴入NaHSO4溶液至中性时:
2HSO4-+Ba2++2OH-=2H2O+BaSO4↓+SO42-
继续滴加Ba(OH)2溶液时,上述反应中的SO42-与Ba2+结合:Ba2++SO42-=BaSO4↓
当NaHSO4溶液滴入足量Ba(OH)2溶液中时也出现白色沉淀:H++SO42-+Ba2++OH-=BaSO4↓+H2O
【卤族】
1、氯化铜和氨水
在氯化铜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出现蓝色沉淀:
Cu2++2NH3·H2O=Cu(OH)2↓+2NH4+
在氨水中滴入少量氯化铜溶液,溶液呈深蓝色:
Cu2++4NH3·H2O=[Cu(NH3)4]2++4H2O
2、苯酚与溴水
在浓溴水中滴入少量苯酚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并可进而转为黄色沉淀。
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只出现白色沉淀。
3、FeBr2溶液与氯气反应的问题,有下列三种情况,分别讨论如下:
a.Cl2过量时即当n(FeBr2):n(Cl2)==1:1.5时,Fe2+、Br-均被Cl2氧化,发生下列反应:
化学方程式: 2FeBr2+3Cl2==2FeCl3+2Br2
离子方程式:2Fe2++4Br-+3Cl2==2Fe3++6Cl-+2Br2
b.Cl2不足时即当n(FeBr2):n(Cl2)==1:0.5时,只有Fe2+被Cl2氧化,发生下列反应:
化学方程式:FeBr2+1/2Cl2==1/3FeCl3+2/3FeBr3
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
c.当n(FeBr2):n(Cl2)==1:1时,Fe2+全部被Cl2氧化,Br-部分被氧化,发生下列反应:
化学方程式:FeBr2+Cl2==2/3FeCl3+1/3FeBr3+1/2Br2
离子方程式:2Fe2++2Br-+2Cl2==2Fe3++4Cl-+Br2
4、FeI2溶液与氯气反应的问题,有下列三种情况,分别讨论如下:
因I->Fe2+(还原性)故Cl2在氧化FeI2溶液时,I-先被氧化,其次是Fe2+被氧化。
a.Cl2过量时即当n(FeI2):n(Cl2)==1:1.5时,I-、Fe2+均被Cl2氧化,发生下列反应;
化学方程式:2FeI2+3Cl2==2FeCl3+2I2
离子方程式:2Fe2++4I-+3Cl2==2Fe3++6Cl-+2I2↓
b.Cl2不足时即当n(FeI2):n(Cl2)==1:1时,只有I-被Cl2氧化,发生下列反应:
化学方程式:FeI2+Cl2==FeCl2+I2↓
离子方程式:2I-+CI2==2Cl-+I2↓
c.当n(FeI2):n(Cl2)==4:5时,I-全部被Cl2氧化,Fe2+部分被氧化,发生下列反应:
化学方程式:4FeI2+5Cl2==2FeCl3+2FeCl2+4I2↓
离子方程式:2Fe2++8I-+5Cl2==2Fe3++10Cl-+4I2↓
【氨水】
1、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离子方程式:Ag++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2、若向氨水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则发生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
Ag++2NH3.H2O==[Ag(NH3)2]++2H2O
3、在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边滴边振荡,先出现浑浊后消失,所得溶液为银氨溶液。
(1)Ag++NH3·H2O=AgOH↓+NH4+
(2)AgOH+2NH3·H2O=[Ag(NH3)2]++OH-+2H2O
4、在氨水中逐滴滴入硝酸银溶液,边滴边振荡,只出现棕黑色沉淀:
Ag++NH3·H2O=AgOH↓+NH4+2AgOH=Ag2O+H2O
【其他】
1、三氯化铁与硫化钠
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少量硫化钠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2Fe3++S2-=2Fe2++S↓
在硫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三氯化铁溶液,出现黑色沉淀和黄色沉淀混合物:2Fe3++3S2-=2FeS↓+S↓
2、向足量的NaHSO4溶液中逐渐滴入Ba(HCO3)2溶液
高中化学《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解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解过量计算问题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解过量计算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回忆并回答(回答内容略)
[导入新课]在实际生产或科学实验中,不仅存在所投物料是否过量的问题,而且往往从原料到最终产物,一般都不是一步完成的,中间需经过多个连续的反应过程,像这样的连续反应,我们称之为多步反应。工业上如制硫酸、硝酸、乙醇(酒精)等许多过程都是经多步反应实现的,本节课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关于多步反应的计算。
[板书]三、多步反应计算
[师]和解决过量计算问题类似,我们还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来总结解多步反应计算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投影显示][例3] 用CO还原5.0 g某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杂质不参加反应)样品,生成的CO2再跟过量的石灰水反应,得到6.8 g沉淀,求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
[生]阅读题目,思考如何下手解决问题。
[引导]很显然,这是一个多步反应问题,要想求出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应先搞清楚整个过程都发生了哪些反应。
[生]思考,写出所涉及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CO2+Ca(OH)2====CaCO3↓+H2O
[师]下面我们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讨论,把你们讨论的解决方案总结出来。
[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基本上得到两种方案,分别由两个学生代表陈述。
方案之一:逆推法
设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的质量为x,则由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44 100
x 6.8
得 解得x=2.992 g
再设被CO还原的Fe2O3的质量为y,则由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160 3×44
y 2.992 g
得 解得y=3.6 g
所以w(Fe2O3)= =72%
方案之二:根据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CO2作“中介”得出下列关系:
Fe2O3——3CO2——3CaCO3
即Fe2O3——3CaCO3
160 3×100
m(Fe2O3) 6.8 g
所以m(Fe2O3)= =3.6 g
则w(Fe2O3)= ×100%=72%
[师]评讲讨论结果,大家不难看出两种方案中第一种计算起来比较麻烦,而第二种方案则简单明了,充分利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实现了从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直接对话,这就叫关系式法,它是解决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好方法。下边就请同学们尤其是刚才用方案一思考的同学们把例题3用关系式法规范地解在练习本上,并从中体会并总结解多步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生]在练习本上规范地练习,并归纳总结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的一般步骤,一位同学举手回答(内容见板书)
[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整理板书内容
[板书]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计算的一般步骤:
1. 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可以作为中介的.物质,并确定最初反应物、中介物质、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3. 确定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4. 根据所确定的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提示]利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的关键是正确建立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的比例关系。
[投影显示]例4. 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 H2SO4
煅烧2.5 t含85% FeS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时,FeS2中的S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计算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
[师]这里提醒大家一点,FeS2中的S有5.0%损失也就相当于FeS2有5.0%损失。下边大家还是分小组讨论,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利用关系式法来解决这一工业问题。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大致还是得到两种方案。
方案之一,先找关系式,根据题意列化学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
FeS2——2SO2——2SO3——2H2SO4
即FeS2 ~ 2H2SO4
120 2×98
2.5 t×85%×95% m(98% H2SO4)98%
得m(98%H2SO4)=
故可制得98%硫酸3.4 t。
方案之二在找关系式时,根据S元素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即由FeS2 2H2SO4可以直接变为㏒——H2SO4
由于有5.0%的S损失,2.5 t含85%FeS2的黄铁矿石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为
m(S)=m(FeS2) w(S)
=2.5 t×85%× ×95%
=1.08 t
则由S ~ H2SO4
32 98
1.08 t m(98% H2SO4)98%
得m(98% H2SO4)= =3.4 t
故可制得98%硫酸3.4 t。
[师]评价两种方案:两种方案都能比较方便地找到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单地得到解决,我们还是要求同学们在下边练习时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补充说明]在进行多步反应计算时,往往还需要搞清楚以下几个关系:
1. 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
2. 产物产率(%)=
3. 已知中间产物的损耗量(或转化率、利用率)都可归为起始原料的损耗量(或转化率、利用率)
4. 元素的损失率====该化合物的损失率
[投影练习]某合成氨厂,日生产能力为30吨,现以NH3为原料生产NH4NO3,若硝酸车间的原料转化率为92%,氨被吸收为NH4NO3的吸收率为98%,则硝酸车间日生产能力应为多少吨才合理?
[解析]设日产HNO3的质量为x,NH3用于生产HNO3的质量为35 t-y
由各步反应方程式得氨氧化制HNO3的关系为:
NH3~NO~NO2~HNO3
17 63
y92% x
y=
用于被HNO3吸收的NH3的质量为
30 t-y=30 t-
由NH3+HNO3===== NH4NO3
17 63
(30 t- )×98% x
得[30 t-17x/(63×92%)]98%=
解之得x=52.76 t
[答案]硝酸车间日生产能力为52.76 t才合理。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讨论的是关于多步反应的计算,通过讨论和比较,得出关系式法是解决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具体地在找关系式时,一方面可以根据各步反应中反映出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的关系,如例3;也可以根据某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规律,找出起始物与终态物的关系,如例4。
[布置作业]P26二、4、5
●板书设计
三、多步反应计算
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计算的一般步骤
1. 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可以作为中介的物质,并确定最初反应物、中介物质、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3. 确定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4. 根据所确定的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教学说明
多步反应计算的基本解法就是关系式法,为了得出这种方法以及展示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然后得出两种比较典型的方案,将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自然地得出结论:还是利用关系式法解决简单。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强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参考练习
1.用黄铁矿制取硫酸,再用硫酸制取化肥硫酸铵。燃烧含FeS2为80%的黄铁矿75 t,生产出79.2 t硫酸铵。若在制取硫酸铵时硫酸的利用率为90%。则用黄铁矿制取硫酸时FeS2的利用率是多少?
2.向溶解了90 g Nal的溶液中加入40 g Br2,再向溶液中通人适量的C12,充分反应后,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的C12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21.3 g
3.C02和NO的混合气体30 mL,反复缓缓通过足量的Na2O2后,发生化学反应(假设不生成N2O4):
2CO2+2Na2O2======2Na2CO3+02
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5 mL(温度、压强相同),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NO的体积比可能是( )
①l:l ②2:l ③2:3 ④5:4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备课资料
在有关矿石的计算中,常出现这样三个概念:矿石的损失率、矿石中化合物的损失率、矿石中某元素的损失率,三者的涵义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必然的定量关系.下面通过汁算说明它们的关系:
题目:某黄铁矿含FeS2 x%,在反应中损失硫y%,试求:FeS2的损失率、矿石的损失率各是多少?
解:设矿石的质量为m t,则FeS2的质量为mx%,硫的质量为m ×x%= mx%t。
损失硫的质量= ×m×x%×y%t;
损失FeS2的质量= =
损失矿石的质量= my%t。
因此有:FeS2的损失率=[(mx%y%)/(mx%)]×100%=y%;
矿石的损失率=(my%)/m=y%。
从上述计算中可知:矿石的损失率、矿石中化合物的损失率、矿石中某元素的损失率三者的数值是相等的,在计算中完全可以代换。
综合能力训练
1.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人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 )
A.3:2 B.2: 3 C.8:3 D.3:8
答案:C
2.为消除NO、NO2对大气污染,常用碱液吸收其混合气。a mol NO2和b mo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用NaOH溶液使其完全吸收,无气体剩余。现有浓度为c molL-1 NaOH溶液,则需此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a/c L B.2a/c L. C.2(a+b)/3c L D.(a+b)/c L
答案:D
3.200 t含FeS2 75%的黄铁矿煅烧时损失FeS2 lO%,S02转化为S03的转化率为96%, S03的吸收率为95%,可生产98%的硫酸多少吨?
解法一:关系式法:
FeS2 ~ 2H2S04
120 t 196 t
200 t×75%×(1—10%)×96%×95% 98%x
解得x=205.2 t。
解法二:守恒法
设生成98%的硫酸x吨,由硫元素守恒得;
200 t×75%×(1一l0%)×96%×95%× =98%x× ,
x=205.2 t。
答案:205.2
Ca(HCO3)2+2NaOH==2H2O+CaCO3↓+Na2CO3
离子方程式:
Ca2++2HCO3-+2OH-==2H2O+CaCO3↓+CO32-
3、向足量的NH4HCO3溶液中逐渐滴入NaOH溶液
NH4HCO3+2NaOH==NH3↑+2H2O+Na2CO3
离子方程式:
NH4++HCO3-+2OH-==NH3↑+2H2O+CO32-
4、向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Mg(HCO3)2溶液至沉淀完全化学方程式:
Mg(HCO3)2+4NaOH==2H2O+Mg(OH)2↓+2Na2CO3
离子方程式:
Mg2++2HCO3-+4OH-==2H2O+Mg(OH)2↓+2CO32-
若向Mg(HCO3)2溶液中逐渐滴入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
NaHCO3+Ca(OH)2==H2O+CaCO3↓+NaOH
离子方程式:
HCO3-+Ca2++2OH-==H2O+CaCO3↓+OH-
或HCO3-+Ca2++OH―==H2O+CaCO3↓
2、小苏打与澄清石灰水
在小苏打溶液中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反滴时则为:HCO3-+Ca2++OH-=CaCO3↓+H2O
3、澄清石灰水与磷酸二氢钠
在澄清石灰水中滴入少量磷酸二氢钠溶液:
3Ca2++4OH-+2H2PO4-=Ca3(PO4)2↓+4H2O
反滴时则为:先发生:
Ca2++2OH-+2H2PO4-=CaHPO4↓+HPO42-+2H2O
后发生:Ca2++OH-+H2PO4-=CaHPO4↓+H2O
2NaOH+Mg(HCO3)2==Mg(OH)2↓+2NaHCO3
离子方程式:2OH-+Mg2+==Mg(OH)2↓
5、碳酸氢钙与烧碱
在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入少量烧碱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反滴时则为: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6、氢氧化钠与氢硫酸
NaOH溶液滴入足量氢硫酸中与氢硫酸滴入NaOH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1)OH-+H2S=HS-+H2O
(2)2OH-+H2S=S2-+2H2O
若将氢硫酸换成亚硫酸、碳酸或磷酸,则原理类似。
【盐酸】
1、向NaAlO2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AlO2-+H++H2O==Al(OH)3↓
(2)Al(OH)3+3H+==Al3++3H2O
若向盐酸溶液中滴入NaAlO2溶液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AlO2-+4H+==Al3++2H2O
(2)3AlO2-+Al3++6H2O==4Al(OH)3↓
若向NaAlO2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AlO2-+4H+==Al3++2H2O
若向足量NaAlO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2、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CO32-+H+==HCO3-
(2)HCO3-+H+==CO2↑+H2O
若向盐酸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CO32-+2H+==CO2↑+H2O
若向足量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
【CO2】
1、向NaAlO2溶液中通人CO2气体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2AlO2-+CO2+3H2O==2Al(OH)3↓+CO32-
(2)CO32-+CO2+H2O==2HCO3-
若向NaAlO2溶液中通人过量CO2气体,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AlO2-+CO2+2H2O==Al(OH)3↓+HCO3-
若向足量NaAlO2溶液中通人少量CO2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2AlO2-+CO2+3H2O==2Al(OH)3↓+CO32-
2、向NaOH溶液中通人CO2气体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2OH-+CO2==CO32-+H2O
(2)CO32-+CO2+H2O==2HCO3-
若向NaOH溶液中通人过量CO2气体,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OH-+CO2==HCO3-
若向足量NaOH溶液中通人少量CO2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2OH-+CO2==CO32-+H2O
3、CaCl2的氨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CaCO3,因为NH的溶解度大,溶液中有大量NH3即OH-过量,不断通入CO2可溶解大量CO2成为CO32-使[CO32-]达到较大而有CaCO3沉淀生成;而先通入CO2时,因为CO2的溶解度较小,使[CO32-]较小而无CaCO3沉淀生成。
【澄清石灰水】
1、向足量的NaHCO3溶液中逐渐滴入澄清石灰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并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使学生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书写和配平。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教学过程
〔提问〕请学生用微观说法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讲述〕我们已经学过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的过程,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那么什么叫做化学方程式呢?
〔板书〕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例〕C+O2CO2
〔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提问〕怎样才算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l.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
〔板书〕P+O2→P2O5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通过配平的方法建立方程式,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注意〕最小公倍数法、奇偶法配平。
确定系数,符号连结。
〔板书〕4P+5O22P2O5
〔注意〕△表示点燃或加热、高温。催化剂等条件须注在等号上方。若在反应物中无气态物质参加反应,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在气态物质化学式右边注上“↑”;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物无难溶性物质,而生成物中有固体难溶性物质生成,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注“↓”号。
CuSO4+2NaOH=Na2SO4+Cu(OH)2↓
〔练习〕
1.下列方程式是否正确
KMnO4===K2MnO4+MnO2+O2
错误 ①没配平 ②没标条件 ③O2后没有打↑
C2H2+O2CO2+H2O
错误 没配平
2HgO2Hg+O2↑ 正确
Zn+CuSO4===Cu↓+ZnSO4
错误 Cu后不应标↓。
2.课本有关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式子。其含义有二,其一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其二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依据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设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一定的顺序,才能保证正确。其顺序一般为:“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或↓” →“配平” →“=”。
2.配平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配平是通过在化学式前加系数来使化学方程式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以确保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方法有多种,如奇偶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
3.书写化学方程式
为了能顺利地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应力求结合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现象来记忆。例如,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为,银白色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白色粉末为氧化镁( ),反应条件为点燃。因此,此反应的反应式为
有些化学方程式可以借助于反应规律来书写、记忆。例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因为有规律可循,所以根据反应规律书写比较容易。例如酸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两两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盐和水。以硫酸跟氢氧化钠反应为例。反应方程式为:
教法建议
学生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知道了一些化学反应和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后,结合上一节学到的质量守恒定律,已经具备了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本节教学可结合实际对课本内容和顺序做一些调整和改进。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宽松又紧张有序的学习气氛。
教学时要围绕重点,突破难点,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为主”作用。具体设计如下:
1、复习。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培养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的意识。其中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是最为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体现出质量守恒,而其微观解释又是配平的依据。
2、概念和涵义,以最简单的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学生写:碳+氧气D→二氧化碳,老师写出C + O2 ― CO2,引导学生通过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比较而得出概念。为加深理解,又以 S + O 2 ― SO2的反应强化,引导学生从特殊→一般,概括出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3、书写原则和配平(书写原则:1. 依据客观事实;2.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常抛开原则写出错误的化学方程式,为强化二者关系,可采用练习、自学→发现问题D→探讨分析提出解决方法D→上升到理论D→实践练习的模式。
4、书写步骤。在学生探索、练习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为练习,巩固配平方法,使学生体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并由学生总结步骤。教师板书时再次强化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5、小结在学生思考后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知识系统化。
6、检查学习效果,进行检测练习。由学生相互评判、分析,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布置作业后,教师再“画龙点睛”式的强调重点,并引出本课知识与下节课知识的关系,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使学生再次体会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巩固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提问: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的原因
3.依据实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应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板书:
讲述: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有哪些涵义?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提问: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 O2 ―→ CO2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回答:(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用已有的知识认识新问题
引导:既然此式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
C+O2===CO2
讲述: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表示反应物,又可表示生成物还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这样的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式子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1)化学式代替名称
(2)“→” 变为“=”
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
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板书,重点词做标记
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提问:根据C+O2点燃CO2化学方程式(1)你能说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吗?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一定存在着质量关系,各物质间存在什么质量关系呢?(根据化学式可计算式量)计算各物质的式量是多少?
C + O2 === CO2 0 12 16×2 12+16×2
12 32 44
再现式量计算使学生理解通过式量可以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讲解:通过式量可以找出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提问:这正是一个化学方程式所能表示的含义,你能总结出化学方程式有哪些涵义吗?(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2、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学生归纳总结)
(1)能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可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提问:如何读出这个化学方程式
讲解:“+” ,“=” 在化学方程式中的意义与数学上的含义区别开
练习1:[投影] :化学反应:S+O2点燃SO2中
1、反应物是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 。
2、反应中,每_____份质量的硫与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设问: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否只要写出化学式就可以了?
练习:请写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分析学生写的各种可能的式子
可能写出的情况有
(1)P+O2――P2O5
(2)P+O2――PO2
(3)P2+O5――P2O5
(4)4P+5O2――2 P2O5
分组讨论(代表回答)
(1)符合实验事实但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而违背了客观事实,凭空臆造成生成物PO2
(3)为使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相等而改动化学式(纯净物组成是固定的。各元素原子个数固定,不能任意改动)
(4)符合事实又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引导:分析从两方面考虑
(1)是否符合实验事实
(2)是否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课文:P71
板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讲述:我们是在P+O2――P2O5的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系数4、5、2使得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这一步体现了什么?
回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如何对上式进行配平呢?配平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使左右两边P、O原子数相等,改角标行吗?添系数,系数如何添?(学生讨论思考)这里所用的配平方法称为最小公倍数法。
练习2:[投影]
1.Al+O2――Al2O3
2.H2+O2――H2O
设问:如何有步骤的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呢?
指导阅读:课本第71――72页
总结:
1、写化学式
2、配平
3、注反应条件及箭号“↑”“↓”
模仿练习:请按步骤写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要求:
(1)3个步骤
KClO3――KCl+O2
2KClO3――2KCl+3O2
2KClO3===2KCl+3O2↑
(2)练习过程中总结每步的记忆要点
讲解:结合实例讲明“↑”和“↓”两符号的意义及使用注意事项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的原则,初步学会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
板书设计
索引能概括全体,而编组能突出局部,是一种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表现形式。两者相互补充,异曲同工。例如,关于铝元素的一组方程式是:
①AlCl3+3NH3•H2O=Al(OH)3 ↓+3NH4Cl
②Al2O3+2NaOH=2NaAlO2+H2O
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④Al(OH)3+NaOH=NaAlO2+2H2O
⑤Al2S3+6H2O=3H2S↑+2Al(OH)3 ↓
⑥2Al3++3CO32-+3H2O=2Al(OH)3 ↓+3CO2
⑦2AlO2-+CO2+3H2O=2Al(OH)3↓+CO32-
★ 化学方程式写评语
★ 必修一化学方程式
★ 高中化学工作计划
★ 高中化学方程式
★ 高中化学说课稿
★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