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SVNSVN设置日志提交限制和日志设置(windows下)(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odshoujiha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SVN设置日志提交限制
服务器中安装的VisualSVN Server ,在新增Repositoreis时,每个Repositoreis(即新建的项目)下都会有一个hooks(钩子程序)在hooks目录下有一些tmpl文件,作为不同的hooks操作
新建一个pre-commit.bat文件,文件内容如下:
@echo offsetlocalset SVN_BINDIR=C:/Program Files/VisualSVN Server/bin/set REPOS=%1set TXN=%2rem check that logmessage contains at least 20 characterssvnlook log “%REPOS%” -t “%TXN%” | findstr “.....” > nulendlocalif %errorlevel% gtr 0 goto errexit 0:errecho 请填写Log!!!日志格式具体如下: 1>&2 echo 【提交类型】:BUG/新功能/需求修改/版本制作/代码整理/解决编译不过/阶段性递交/追加递交 1>&2 echo 【问题描述】:该单的描述,从devtrack中复制过来或从功能性对本次修改的描述 1>&2echo 【程序描述】:无(原因分析或者是对修改的技术性描述) 1>&2echo 【修改内容】: 1>&2echo 1.修改的内容1 1>&2echo 2.修改的内容1 1>&2echo 【相关单号】:无 1>&2echo 【需要测试】:是/否 1>&2exit 12、日志模板设置
Eclipse设置如下:
2、通过TortoiseSVN设置,步奏如下:
1).在SVN所在的文件夹即项目(网络上是全体的,本地是只针对自己),右键TortoiseSVN,选择Properties(属性)
2).在弹出的界面中,选择new...(新建...),然后选择Other
3).在弹出的界面中,Property name项选择tsvn:logtemplate,然后在Property Value中填入模板
【提交类型】:BUG/新功能/需求修改/版本制作/代码整理/解决编译不过/阶段性递交/追加递交
【问题描述】:该单的描述,从devtrack中复制过来或从功能性对本次修改的描述
【程序描述】:无(原因分析或者是对修改的技术性描述)
【修改内容】:
1.修改的内容1
2.修改的内容2
【相关单号】:无
【需要测试】:是/否
4).确定即可
可能很多人对Cisco路由器日志还不是很了解,于是我研究了一下Cisco路由器日志的经验总结,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Cisco路由器日志对于网络安全来说非常重要,他记录了系统每天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你可以通过他来检查错误发生的原因,或者受到攻击时攻击者留下的痕迹。路由器是各种信息传输的枢纽,被广泛用于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建设中,承担着局域网之间及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问连接的重任。
认识syslog设备
首先介绍一下syslog设备,它是标准Unix,的跟踪记录机制,syslog可以记录本地的一些事件或通过网络记录另外一个主机上的事件,然后将这些信息写到一个文件或设备中,或给用户发送一个信息,
syslog机制主要依据两个重要的文件:/etc/syslogd(守护进程)和/etc/syslog.conf配置文件,syslogd的控制是由/etc/syslog.conf来做的。syslog.conf文件指明syslogd程序记录Cisco路由器日志的行为,该程序在启动时查询syslog.conf配置文件。该文件由不同程序或消息分类的单个条目组成,每个占一行。对每类消息提供一个选择域和一个动作域。这些域由tab隔开(注意:只能用tab键来分隔,不能用空格键),其中选择域指明消息的类型和优先级;动作域指明sysloqd接收到一个与选择标准相匹配的消息时所执行的动作。每个选项是由设备和优先级组成。也就是说第一栏写“在什么情况下”及 “什么程度”。然后用TAB键跳到下一栏继续写 “符合条件以后要做什么”。当指明一个优先级时,syslogd将记录二个拥有相同或更高优先级的消息。每行的行动域指明当选择域选择了一个给定消息后应该把他发送到哪儿。第一栏包含了何种情况与程度,中间用小数点分隔。详细的设定方式如下: 各种不同的情况以下面的宇串来决定:
auth 关于系统安全与使用者认证;
cron关于系统自动排序执行(CronTable);
daemon 关于背景执行程序;
ken 关于系统核心;
Ipr 关于打印机;
mai1 关于电子邮件;
news 关于新闻讨论区;
syslog 关于系统记录本身;
user 关于使用者;
uucp关于UNIX互拷(UUCP)。
1.打开“外观与主题”
通过“开始”菜单,点击“控制面板”,打开控制面板,单击“外观与主题”图标,
设置Windows经典主题2.更改计算机主题
在“外观与主题”窗口单击“更改计算机主题”
3 设置经典主题在打开的“显示 属性”对话框中选择“主题”选项卡,然后在“主题”下拉列表框中选择“Windows经典”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关闭此对话框,
等待一会后,Windows外观样式变成了大家熟悉的经典界面。
Windows经典主题为了一改Windows2000蔚蓝色的登录背景,增加登录提示信息,加强系统登录的灵活性、安全性,为此,我们对Windows2000的注册表和安全策略进行了一些设置,操作如下:
1、设置登录背景
为了设置背景,首先必须准备一张BMP格式的图片,如存放于c:good.bmp。
⑴ 单击“开始”菜单中的“运行”,然后在打开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启动Windows的注册表编辑器。
⑵ 单击左窗口中的“我的电脑”目录树下的“HKEY_USERS”,选择“.DEFAULT” →“Desktop”项。
⑶ 双击右窗口中的“Wallpaper”,在打开的对话框的数值数据项中填入事先准备好的图片的名称c:good.bmp(需填入完整路径)。
⑷ 默认状态图片在屏幕上是居中显示,如果图片足够大则可以不设置此项,否则应将图片设置为平铺效果。双击右窗口中的“TileWallpaper”项,在打开的对话框的数值数据项中的0更改为1即可。
2、显示Windows版本信息
⑴ 重复1中的⑴、⑵两点打开注册表并指向“Desktop”项。
⑵ 双击右窗口中的“PaintDesktopVersion”项,在打开的对话框的数值数据项中的0更改为1,登录前即可在屏幕的右下角看到该计算机上安装的Windows2000的版本信息。
3、设置登录前提示信息
Windows2000在登录系统前可以设置提示信息,告知登录诉用户一些有关欢迎信息、注意事项等,操作方法如下:
⑴ 单击“开始”菜单中的“设置” →“控制面版” →“管理工具”
→“本地安全策略”(如果系统是server版,也可以单击“程序” →“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从打开的左窗口选择“安全设置” →“本地策略” →“安全选项”,
⑵ 标题设置:双击右窗口中的“用户试图登录时消息标题”,在弹出的对话在框的“本地策略设置”下的文本框中输入登录信息框标题,如:欢迎、登录须知等一些标题。
⑶ 内容设置:双击右窗口中的“用户试图登录时消息文字”,在弹出的对话框的“本地策略设置”下的文本框中输入登录信息内容,如:欢迎信息、登录须知的内容等一些信息。
4、取消登录对话框的设置
⑴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单击左窗口中的“我的电脑”目录树下的“HKEY_LOCAL_MACHINE”,选择“SOFTWARE”→“Microsoft”
→“Windows NT” →“Winlogon”项。
⑵ 分别双击右窗口中的“DefaultDomainName”和“DefaultUserName”,将系统登录时使用的默认域名和用户名填在打开的对话框的数值数据项中。
⑶ 若右窗口中无“AutoAdminLogon”项,则从菜单上选择“新建”“字串值”,然后将在“新值#1”单击右键选择“更名”,输入“AutoAdminLogon”作为名字,有则不需作此步。
⑷ 双击“AutoAdminLogon”,在打开的对话框的数值数据项中填入1即可。
5、使用口令登录方法
上述设置了使用默认口令登录,登录时不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这种设置适合普通用户,而在系统管理方面,经常有一些需要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的用户,使用方法如下:
在计算机启动到Windows2000将自动登录前,按住shift键即会出现通常的登录对话框,输入系统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到计算机上。
注意:如果用户使用密码登录,就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否则在下次登录时再按shift键时将不起作用了。
6、取消前一位登录者的用户名
⑴ 重复3中的⑴点打开“本地策略” →“安全选项”项。
⑵ 双击策略窗口中的“登录屏幕上不要显示上次登录的用户名”,在本地策略设置中选择“已启用”项即可在登录时不显示上一次登录的用户。
大多数情况下WordPress博客为了更多地展示精彩文章,会在侧边小工具中添加一个基于日期的文章归档列表,不过这样不仅占用了侧边大块的空间,而且也不是很美观,下面的方法可以在不占用任何额外的空间的前提下,方便读者按年,月,日阅览日志文章,增加流量。
一般的WordPress主题都会在显著的位置注明日志的发布或者修改日期,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我们的目的就是将年,月,日连接到相应的存档页面。
一,将下面的代码添加到主题functions.php模版的最后:
由于代码中有中文,记得将functions.php模版编码修改为:UTF-8 无BOM,否则中文会乱码,
二,用下面代码:
替换主题模版默认时间函数:
包括:首页模版:index、文章页面模版:single、分类归档模版:archive、搜索结果模版:search等。
替换完成后,可以分别点击日志发布日期的年,月,日,会打开相应的存档页面。
Linux是一种开放的、因Internet而产生的操作系统,Internet的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如电子商务被迅速接受和普及,都为Linux提供了更巨大的机会,使之成为企业和部门级的首选平台。同时,Linux也以其对新技术的巨大包容能力为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环境。这表现在其内核技术的发展为Linux环境下管理数据、存储数据、分配数据、升级数据提供了高性能的系统技术支持。ext3文件系统就属这类技术中较突出的一种。 日志文件系统 通常在系统运行中写入文件内容的同时,并没有写入文件的元数据(如权限、所有者及创建和访问时间),如果在写入文件内容之后与写入文件元数据之前的时间差里,系统非正常关闭,处于写入过程中的文件系统会非正常卸载,那么文件系统就会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当重新启动时,Linux会运行fsck程序,扫描整个文件系统,保证所有的文件块都被正确地分配或使用,找到被损坏的目录项并试图修复它。但是,fsck不保证一定能够修复损坏。出现这种情况时,文件中不一致的元数据会填满已丢失文件的空间,目录项中的文件项可能会丢失,也就造成文件的丢失。 为了尽量减少文件系统的不一致性,缩短操作系统的启动时间,文件系统需追踪引起系统改变的记录,这些记录存放在与文件系统相分离的地方,通常我们叫“日志”。一旦这些日志记录被安全地写入,日志文件系统就可以应用它们清除引起系统改变的记录,并将它们组成一个引起文件系统改变的集,将它们放在数据库的事务处理中,保持在状态下有效数据的正常运行,不与整个系统的性能发生冲突。在任何系统发生崩溃或需要重新启动时,数据就遵从日志文件中的信息记录进行恢复。由于日志文件中有定期的检查点,通常非常整齐。文件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效率和性能方面的问题。 Linux可以支持许多日志文件系统,包括FAT、VFAT、HPFS(OS/2)、NTFS(Windows NT)、UFS、XFS、JFS、ReiserFS、ext2、ext3等。 ext3支持多种日志模式 ext3是ext2文件系统的高一级版本,完全兼容ext2,与ext2主要区别便是具有快速更新文件的存储功能。计算机自磁盘上读取或写入数据开始就必须保证文件系统中文件与目录的一致性,所有日志文件中的数据均以数据块的形式存放在存储设备中,当磁盘分区时文件系统即被创建,按照文件形式、目录形式支持存储数据和组织数据。Linux的文件和目录采用层次结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一般是在安装系统时通过使用“mount”命令安装上的,用于使用的文件链表存储在文件/etc/fstab中,用于维护而安装的文件链表则存放在/etc/mtab中,
ext3提供多种日志模式,即无论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还是改变文件系统的数据(包括文件自身的改变),ext3 文件系统均可支持,以下是在/etc/fstab文件引导时激活的三种不同日志模式: ◆data=journal日志模式 日志中记录包括所有改变文件系统的数据和元数据。它是三种ext3日志模式中最慢的,但它将发生错误的可能性降至最小。使用“data= journal” 模式要求ext3将每个变化写入文件系统2次、写入日志1次,这将降低文件系统的总性能,但它的确是使用者最心爱的模式。由于记录了在ext3中元数据和数据更新情况,当一个系统重新启动的时候,这些日志将起作用。 ◆data=ordered日志模式 仅记录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且溢出文件数据要补充到磁盘中。这是缺省的ext3日志模式。这种模式降低了在写入文件系统和写入日志之间的冗余,因此速度较快,虽然文件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不被记录在日志中,但它们必须做,而且由ext3的daemon程序在与之相关的文件系统元数据变化前执行,即在记录元数据前要修改文件系统数据,这将稍微降低系统的性能(速度),然而可确保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数据与相应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同步。 ◆data=writeback日志模式 仅记录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但根据标准文件系统,写程序仍要将文件数据的变化记录在磁盘上,以保持文件系统一致性。这是速度最快的ext3日志模式。因为它只记录元数据的变化,而不需等待与文件数据相关的更新如文件大小、目录信息等情况,对文件数据的更新与记录元数据变化可以不同步,即ext3是支持异步的日志。缺陷是当系统关闭时,更新的数据因不能被写入磁盘而出现矛盾,这一点目前尚不能很好解决。 不同日志模式间有差别,但设置的方法一样方便。可以使用ext3文件系统指定日志模式,由/etc/fstab启动时完成。例如,选择data=writeback日志模式,可以做如下设置: /dev/hda5 /opt ext3 data=writeback 1 0 在一般情况下,data=ordered日志模式是ext3文件系统的缺省模式。 选择日志模式 1.考虑数据完整性 使用ext3文件系统,在非正常关机时,数据完整性能得到可靠的保障,而且可以选择数据保护的类型和级别。例如,可以选择保证文件系统一致、允许文件系统上的数据在非正常关机时受损,这样可以在某些状况下提高一些速度(但非所有状况)。另外,也可以选择保持数据与文件系统一致的情况,这意味着在非正常关机后,不会在新近写入的文件中看到任何数据垃圾。这种保持数据与文件系统一致的安全性选择通常是缺省设置的情况。 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都是在文件的末
注意:本文的内容涉及到修改NTFS磁盘权限和设置安全策略,请务必在确认您了解操作可能的后果之后再动手进行任何的修改,
文中提及的权限都是在原有权限上附加的权限。
[修改步骤]
1.创建用户
创建一个名为mysqlusr的用户,设置一个随机密码,密码的长度最好
不要少于20位。
2.设置用户的身份
将mysqlusr用户加入Guests组,并去掉其它任何的组。
3.设置磁盘权限
假设MySQL安装在如下目录中
D:hostingsystemmysql
假设MySQL的数据库存放在如下目录中
D:hostingMySQLDB
假设MySQL的服务运行者修改为mysqlusr
目录权限设置如下
D:hostingsystemmysql
mysqlusr
读取和运行
列出文件夹目录
读取
D:hostingsystemmysqltmpdir
mysqlusr
修改
读取和运行
列出文件夹目录
读取
写入
D:hostingMySQLDB
mysqlusr
修改
读取和运行
列出文件夹目录
读取
写入
4.修改MySQL的相应配置
修改MySQL目录下的my.ini
在其中增加一行,内容如下
tmpdir=D:/hosting/system/MySQL/tmpdir
★ 下村日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