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Oracle exp query条件检索在WINDOWS和LINUX下的命令区别(共含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爱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今天因为业务需要,运行了EXP的条件导出,发现WINDOWS和LINUX下有些差别,主要区别在于敏感字符,实例如下:
LINUX:
exp us/pass TABLES=(t_ec_event) file=/tmp/test.dmp QUERY=“WHERE eventid ='40288a2627f491080127fab7f17232b4'”
WINDOWS:
exp us/pass@test TABLES=(t_ec_event) file=test.dmp QUERY='WHERE eventid =“40288a2627f491080127fab7f17232b4”'
更多资料如下:
Oracle的exp工具有一个query参数可以指定一个where条件来有条件地导出记录, 对于不经常用这个选项的人来说,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错误:
LRM-00112: multiple values not allowed for parameter 'query'
EXP-00019: failed to process parameters, type 'EXP HELP=Y' for help
EXP-00000: Export terminated unsuccessfully
这是因为在where条件中一般都会有空格, 而命令行下就会被释成几个命令行参数, 需要用单引号或双引号将整个where条件括起来, 就可以了. 在Windows下, 如何指定query参数:
exp ... query='where deptno=10'
exp ... query='where deptno=''10'''
exp ... query='where deptno“<”10'
在Solaris(C shell)下, 如何指定query参数:
exp ..... query=“where col1 < 1000”
exp ..... query=“where col1 < '1000'”
其他Unix平台的应当和Solaris下的一样, 我自已也经常搞错. 在上面的例子中已经说明了如何在query值中使用单引号, 因此在看完这篇后, 就应当可以写出正确的where条件了. 最好是写在一个参数文件里, 这样的话就不用注意这些了.
作者“麦地坞”
Windows下查看电脑信息的命令
查看当前ip: cmd----->ipconfig/all
查看电脑配置 ---->dxdiag
查看注册表信息 ---->regedit
查看系统属性 ---->sysdm.cpl
查看系统信息 ---->msinfo32
www.2cto.com
查看网络 nbtstat -aAn
a 远程主机的名称,便可知NETBIOS
A 远程主机的ip 便可知NETBIOS
n 列出本地主机的NETBIOS
查看网络状态 netstat -ar
a 查看本地机器的所有的端口 可以有效发现、防范木马,及知道机器所开的服务信息,用法 netstat -a IP
r 列出当前的路由信息 告知本地机器的网关、子网掩码,
用法:netstat -r IP
跟踪路由信息 tracert IP
如果电脑的运行、控制面板、命令提示符被禁用了
一:--->gpedit.msc--->用户配置-->管理模块-->系统(单击选中)-->右边找到“阻止访问命令提示符”,鼠标双击,弹出窗口,点选“未配置”-->应用--确定
二:--->gpedit.msc--->用户配置-->管理模块-->控制面板(单击选中)-->右边找到“禁止访问控制面板”,鼠标双击,弹出窗口,点选“未配置”-->应用--确定
三:--->c:windowsregedit.exe,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在右边空白处右键,选择“新建”的“DWORD”,然后输入名字“NoRun”,然后双击它
建立文件夹的问题解决了,现在的问题就剩下批量修改的权限了 For命令对于我们机房管理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命令,它可以批量地完成很多操作,在这里我们使用 Windows 版本中的For命令,因为Windows 2000中的For命令功能比Windows 98中增强了很多。下面
建立文件夹的问题解决了,现在的问题就剩下批量修改的权限了For命令对于我们机房管理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命令,它可以批量地完成很多操作。在这里我们使用Windows2000版本中的For命令,因为Windows 2000中的For命令功能比Windows 98中增强了很多。下面举几个比较实用的例子。
一、测试单网段内所有计算机的连通性
为了检测机房内所有计算机的连通性,不用一个一个地输入命令,我们只要输入一条命令就可以了。
首先建立一个批处理文件Pingall.bat,然后写入一条命令:
@for /L %%A in (1,1,254) do ping 192.168.0.%%A find “Reply”>>pingall.log
说明:“/L”参数代表迭代,“%%A”是可替换参数,“(1,1,254)”表示从1开始,步长为1,一直到254。“find“Reply”>>pingall.log”表示一旦发现Reply就将结果写入Pingall.log中。
运行该批处理程序后,我们只要查看Pingall.log就可以知道机房内电脑的连通情况了。但是这个批处理程序运行还是有点缺陷,即运行速度比较慢。我们在Ping命令后加上如下参数:-n 1 -l 16 -w 100,命令重新改写为:
@for /L %%A in (1,1,254) do ping 192.168.0.%%A -n 1 -l 16 -w 100 find “Reply”>>pingall.log
这样该程序就可以很快扫描完所有的计算机。
二、批量建立用户
假设我们要建立60个学生用户,分别是s1、s2……s60。建立一个批处理程序,输入如下命令:
@for /L %%A in (1,1,60) do net user s%%A /add
三、批量绑定IP地址和MAC地址
可专使用一些MAC地址扫描工具将MAC地址扫描出来,然后将IP地址和MAC地址保存到一个文件中,
格式如下:
192.168.0.1 00-e0-4c-60-0c-f6
192.168.0.2 00-e0-4c-50-07-8d
……
192.168.0.60 00-e0-4c-50-07-80
将该文件命名为Ipmac.txt。
建立一个批处理程序然后输入:
@for /F %%A in (ipmac.txt) do arp -s %%A
说明:“/F”是使用For命令的文件解析功能,该命令就是将Ipmac.txt中的每一行解析为一个参数,将Ipmac.txt和批处理程序保存到一个文件夹内。运行该程序,IP地址和MAC地址就绑定好了。
四、查看局域网中所有的共享文件夹
学生常常在机房中共享很多文件夹,有的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共享给别的同学,为了查清所有的共享,我们可以输入如下命令:
@for /L %%A in (1,1,60) do net view s%%A find /v“命令”>>allshare.log
说明:“/v”表示除了字符所在行以外的结果都输出。
运行该命令,打开Allshare.log我们就可以知道谁私自共享文件夹了。
五、批量建立学生文件夹
假设要建立s1、s2……s60,总共60个文件夹。使用如下命令建立:
@for /L %%A in (1,1,60) do md s%%A
如果要使用学生的真实姓名来建立文件夹,可以先在一个文本文件中输入学生姓名,每个姓名要占一行。然后保存为Name.txt,然后输入:
@for /F %%A in (name.txt) do md %%A
将该命令保存为一个批处理程序,和Name.txt保存到一个文件夹中,然后运行该程序,就会建立很多的文件夹。
利用For命令还可以做很多的批量操作,各位老师们发掘一下吧.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现在许多网友在使用WinNT/2K/XP等操作系统了,可是,当他们启动了WinNT/2K/XP后,发现许多DOS程序都无法在它上面运行了,而且也无法使用纯DOS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知道,WinNT/2K/XP中有个叫“命令提示符”的东东,表面看上去类似于Win3.x/9x中的MS-DOS窗口。然而,它们是完全不同的。 Win3.x/9x是运行于MS-DOS下的大型保护模式的GUI界面增强程序,而WinNT/2K/XP则是基于OS/2、NT构件的独立操作系统,因 此,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真正的DOS是MS-DOS、PC-DOS等纯DOS,而WinNT/2K/XP中的“命令提示符”仅仅是个“WinNT系 统控制台”,其中带有一部分“DOS虚拟机”的功能。既然是虚拟的,效果自然没有真正的好。因此,当这个“虚拟的DOS”无法正常运行DOS程序时,只有 使用真正的DOS(例如MS-DOS 7.10)以运行它们。
由于WinNT/2K/XP不带有DOS,所以要想在安装了这些操作系统后又想用硬盘安装纯DOS系统的话,只能使用双启动。很多网友知道 WinNT/2K/XP启动时往往会出现一个菜单,可以从中选择要启动的操作系统。然而,有时此菜单中并没有“DOS”这个选项,甚至启动时根本没有出现 此启动菜单(如果在安装WinNT/2K/XP时选择保留原操作系统的话,WinNT/2K/XP的启动菜单中就会出现原来操作系统的选项)。那么该怎么 办呢?以下介绍一下在安装了WinNT/2K/XP后再安装DOS的方法。
DOS的启动需要DOS系统的引导扇区和启动文件。DOS安装程序在安装时会自动重建DOS的引导扇区和启动文件,这样安装后就可以启动DOS了。然而, 对于旧版本的DOS(如MS-DOS 6.x)而言,它们的安装程序会覆盖掉WinNT/2K/XP的引导信息,导致WinNT/2K/XP无法启动,
用DOS自带的SYS等命令传输也会是这 种情况。所以,为了使DOS和WinNT/2K/XP均能启动,应该用更好的方法,或者用能够自动做成DOS与WinNT/2K/XP双启动的DOS安装 程序来自动完成。
MS-DOS 7.10是目前功能最强大实用,且兼容性最好的DOS。而且由于它全面支持大硬盘、大内存、长文件名(LFN)、FAT32分区、可能直接启动Win3.x/9x等等,所以非常实用。而且它的安装程序就全面支持与WinNT/2K/XP并存。 “MS-DOS 7.10完整安装版” (可以在“DOS系统”中下载)在安装中可以让系统自动完成在WinNT/2K/XP下安装DOS完整版的操作,并自动实现DOS与WinNT/2K/XP的双启动。由于MS-DOS 7.10完整安装版非常强大实用,所以推荐大家使用。更详细信息可以在 纯MS-DOS 7.10完整安装版 一文中看到。
不过,如果硬盘的主分区(通常是C盘)是NTFS格式的,那是不能直接安装DOS的,因为DOS不直接支持NTFS格式。这时可以用一些多启动管理器来实现,例如SPFDISK等。在用多启动盘管理器设置好系统分区后,直接安装MS-DOS 7.10即可实现与WinNT/2K/XP的共存。
另外,除安装DOS或用真实DOS启动软盘启动DOS外,还可以利用虚拟软盘镜像的方法来启动DOS,也就是从WinNT/2K/XP的开机菜单中直接启动虚拟的DOS启动软盘中的DOS,相当于从DOS启动软盘启动。可以通过用VFloppy、GRUB for NTLDR等软件来实现,具体可以在 中国DOS联盟论坛 中看到。不过请注意,用虚拟软盘或真实软盘来启动到DOS都不是安装DOS,如果要真正安装DOS的话则需用DOS安装程序来自动安装。
在Windows中,我们经常要批量地来完成相同的工作,很多用户往往是上网搜索第三方软件来完成,其实在Windows中,巧妙地利用For命令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很多批量工作。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下一步实战,先让我们来看一下For命令的用法。For命令的具体格式如下:
For %variable IN (set) do command [command-parameters],
%variable指定一个单一字母可替换的参数
(set)指定一个或一组文件,可以使用通配符
command指定对每个文件执行的命令
command-parameters为特定命令指定参数或命令行开关
在批处理文件中使用 For 命令时,指定变量请使用%%variable,而不要用 %variable。变量名称是区分大小写的,所以%i不同于%I。由于For命令的用法和参数非常多,变化复杂,这里因篇幅原因就不再一一罗列了,用户可以在命令提示符后键入For /?来获得具体帮助。下面我们将直接进入实战,并结合实战讲述For命令的具体用法。
1. 给文本文件批量加上落款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编辑处理完文档,都要给文件加上一个包括通信地址、QQ、E-MAIL等等信息的落款,如投往编辑部的稿件。如果只有一篇文章,直接输入倒也罢了,但假如你有很多这样的文件,该怎么办呢?难道每一篇稿件都要手工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那一成不变的落款吗?NO!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费神,我们可以一次性地给所有文件添加上落款,假如我们要给放在ABCDE目录下的所有文本文件加上落款。那么就请先建一个名为Address.txt的文本文件,录入通信地址、QQ、E-mail等等信息,保存到E盘的根目录。
再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录入以下内容:
MD E:TEMPabcde
for /r E:ABCDE %%I in (*.txt) do copy %%I+E:address.txt E: empABCDE
for /r E: empABCDE %%I in (*.txt) do copy %%I E:ABCDE
echo y|del E:TEMPabcde
echo y|rd E:TEMPabcde
录入完毕,经检查确认无误后,另存为给文件加落款.bat,也保存到E盘的根目录。现在,只需双击此批处理文件,就可以为E:ABCDE文件夹中所有的TXT文件加上落款。
提示:For命令指定参数%I从E:ABCDE文件夹中的所有文本文件中取值 ;/r参数表示包括子目录。
2. 批量获取文件列表
先在F盘根目录下建一个名为列文件清单.bat的文本文件,然后输入以下内容并保存:
For /r F: %%i in (*.rm) DO @echo %%~fi F:RMList.txt
双击此批处理文件,即可快速列出F盘上所有的以RM为扩展名的电影文件的清单。
提示:For命令指定参数%i从F盘的所有以RM为扩展名的文件中取值;@echo %%?fi表示将所有的RM文件及其完整路径显示出来;》F?\RMList.txt表示将输出结果重定向到F?\RMList.txt文件中,打开该文件,即可看到详细的目录清单;?f表示完整路径,
还可以使用%?n(文件名)、%?x(文件扩展名)、%?d(驱动器)、%?p(路径)、%?s(完整路径)、%?t(文件日期)、%?z(文件大小)等参数。
3. 快速删除磁盘上的空文件夹
假设我们要清理D盘上的空文件夹,那么请先用记事本建一个名为kill.bat的文件,在该文件中输入以下内容:
dir d: /ad /b /s |sort /r d:kill.txt
For /f %%i in (d:kill.txt) DO rd %%i
echo y |del d:kill.txt
先查找并删除全部Thumbs.db文件,然后双击该文件,D盘上所有的空文件夹很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提示:dir d:表示列D盘上的所有目录包括子目录列表,其中参数/ad表示列所有目录;参数/b表示只列出文件夹名称而不显示标题信息或摘要:参数/s表示搜索,即查找D盘中的所有文件夹和子文件夹;|是管道符号,将Dir命令的结果传递给sort命令;sort命令表示排序;/r表示逆序列排序。之所以要逆序列排序,是因为通过逆序列排序后,D盘上的所有子文件夹总是会位于其父文件夹的前面,这样在用For命令删除空文件夹时,空的子文件夹被首先删除了,因此空的父文件夹就可以删除了。否则,因空的父文件夹中尚有空的子文件夹,会造成无法删除的情况。d:kill.txt的作用是让屏幕回显重新定位到d:kill.txt文件中。
For 命令中参数/f的作用是让For命令从指定的文件中读取数据作为变量,示例是从Dir的结果文件d:kill.txt文件中读取数据,每次读取一行传递给RD命令;RD命令的作用是删除由For命令传递过来的每一个文件夹,因RD命令无法删除尚有内容的文件夹,所以经过For命令的循环后,只是删除了所有的空文件夹,有内容的文件夹会完好无损地被保留下来。
4. 批量获取局域网中所有IP地址与主机名的对应关系
如果你是网管,肯定需要获取一张本网段内所有IP地址与主机名的对照表。如果你不想使用第三方软件的话,不妨用For命令试试。
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输入以下命令:
For /L %i in (0,1,254) DO ping -a -n 1 192.168..0.%i |Find /i reply E:IPAddress.txt
好了,等命令执行完毕,打开E:IPAddress.txt文件,一张完整的IP与主机名的对照表已经初步形成了,你只需作简单的编辑修改即可打印输出了。
提示:For命令指定参数%i从0开始,每次增加1,直到254为止,即一个C类网段的全部地址。如果用户的局域网自行定义的了IP地址,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如可以为172.16.0;-a表示获取主机名;-n -1表示回显的次数为1次,默认情况下为4次;Find /i reply表示查找已响应的主机,即已ping通的主机;E:IPAddress.txt表示将屏幕回显内容输入到:IPAddress.txt文件中。
1.利用Nslookup命令查看对方主机的IP地址和主机名称 这个命令在查看主机IP的时候跟Ping命令有些相似,但得到的信息却有些不同,除了得到对方主机IP之外,还可以得到域名解析 服务器 的主机名称和对应的IP地址。例如在DOS状态下运行Nslookup www.xjtu.edu.cn
1.利用Nslookup命令查看对方主机的IP地址和主机名称
这个命令在查看主机IP的时候跟Ping命令有些相似,但得到的信息却有些不同。除了得到对方主机IP之外,还可以得到域名解析服务器的主机名称和对应的IP地址。例如在DOS状态下运行Nslookup www.xjtu.edu.cn,将得到下列信息:
Server: dec3000.xjtu.edu.cn
Address: 202.117.0.20
Name: xjtu04.xjtu.edu.cn
Address: 202.117.1.13
Aliases: www.xjtu.edu.cn
2.运行Ipconfig命令来查看电脑上网络的详细配置
在Windows控制面板上的网络选项处,只能看到网络配置上的一些基本配置信息,如安装了哪些网络协议,本机的IP地址(如果是固定IP的话),网络邻居上的工作组名称等,
但如果要具体查看其他的信息,如查看网卡的物理地址就可以运行网络配置的命令Winipcfg。此外,在MS-DOS方式下运行IPCONFIG /ALL这条命令,就会看到所有网络配置的基本信息,如主机名称,DNS解析服务器地址等,
如下所示:
Host Name . . . . . . . . . : wangwei.sei.xjtu.edu.cn
DNS Servers . . . . . . . . : 202.117.0.20
NetBIOS Resolution Uses DNS : Yes
Description . . . . . . . . : Novell Adapter.
Physical Address. . . . .: 00-88-CC-06-01-FB
IP Address. . . . . . . . . : 192.168.1.210
Subnet Mask . . . . . . . . : 255.255.255.0
Default Gateway . . . . . . : 192.168.1.1
Primary WINS Server . . . . : 192.168.1.2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对于Windows下ping命令相信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能把ping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的人却并不是很多,当然我也并不是说我可以让ping发挥最大的功能,我也只不过经常用ping这个工具,也总结了一些小经验,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Windows下Ping命令使用的技巧知识
,
现在我就参照ping命令的帮助说明
在DOS或 Windows 下,有各种压缩与解压缩工具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将一目录下的众多文件或子目录打包并压缩成一个文件,便于备份、组织与管理,而在 Unix 系统中,却无此类能打包并同时压缩的工具。 在 Unix系统 业务使用(特别是数据管理与备份)中,充分利用
在DOS或Windows下,有各种压缩与解压缩工具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将一目录下的众多文件或子目录打包并压缩成一个文件,便于备份、组织与管理。而在Unix系统中,却无此类能打包并同时压缩的工具。
在Unix系统业务使用(特别是数据管理与备份)中,充分利用Unix系统本身的命令tar、cpio和compress等来做到打包和压缩,使之充当类似DOS下的压缩软件,同时在Unix系统中亦具有通用性。
在Unix系统中,是先通过cpio或tar将众多的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库后,再用compress将文件库压缩来达到目的的。下面分别以cpio和tar来说明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一、cpio
1.文件或目录打包。
打包有如下多种情况:
A)含子目录打包:
find /usr/lib -print|cpio -o〉/u0/temp1.cpio
将/usr /lib目录下的文件与子目录打包成一个文件库为/u0/temp1.cpio。
若通过-o选项来打包整个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与子目录,常先利用find目录名-print来找出所有文件与子目录的名称,通过管道“|”传给cpio打包。
B)不含子目录的打包:
ls /usr/lib|cpio -o〉/u0/temp1.cpio
将/usr/lib目录下的文件(不含子目录下的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库为/u0/temp1.cpio。
C)特定文件打包:
可利用文本搜索命令grep与管道配合,可以排除或选择特定类型的文件传给cpio打包。如:ls /usr/lib/*.c|cpio -o〉/u0/temp1.cpio
或ls /usr/lib|grep ′.c$′|cpio -o〉/u0/temp1.cpio
意思均为找出/usr/lib目录下以.c结尾的文件予以打包。
又如:ls /usr/lib|grep abcd|cpio -o〉/u0/temp1.cpio ,其意为找出/usr/lib目录下文件名中含有abcd字符的文件予以打包。
ls /usr/lib|grep -v abcd|cpio -o〉/u0/temp1.cpio,其意为找出/usr/lib目录下文件名中不含 abcd 字符的文件予以打包。-v选项在grep命令中的意思是排除含有字符串的行列。
如此,可充分利用Unix的管道和一些命令的强大功能来实现文件的打包。
2.压缩:
文件打包完成后,即可用Unix中的compress命令(/usr/bin下)压缩打包文件。对一般的文本文件,压缩率较高,可达81%。
compress /u0/temp1.cpio则将文件库/u0/temp1.cpio压缩为/u0/temp1.cpio.Z(自动添加.Z并删除/u0/temp1.cpio ),
3.解压:
uncompress /u0/temp1.cpio.Z则自动还原为/u0/temp1.cpio。
4.解包展开:
将按原目录结构解包展开到当前所在目录下。若以相对路径打包的,当解包展开时,也是以相对路径存放展开的文件数据;若以绝对路径打包的,当解包展开时,也是以绝对路径存放展开的文件数据。因此注意若为相对路径,应先进入相应的目录下再展开。
cd /u1
cpio -id〈/u0/tmp1.cpio则将/u0/temp1.cpio解压到/u1下(这里假设temp1.cpio以相对路径压缩)。
若加u选项,如cpio -iud〈/u0/temp1.cpio则文件若存在将被覆盖,即强制覆盖。
cpio -id〈/u0/temp1.cpio *.c 则展开其中的*.c文件,类似于DOS系统中的Pkzip软件中Pkunzip -d temp1.zip解包功能。
5.显示:
cpio -it〈/u0/temp1.cpio [*.c] 显示文件库内的文件名称,类似于DOS系统中的Pkzip软件中Pkunzip -vbnm temp1.zip功能。
二、tar
1.文件或目录打包:
tar -cvf /u0/temp2.tar /usr/lib
将/usr/lib目录下的文件与子目录打包成一个文件库为/u0/temp2.tar。
tar -cvf /u0/temp2.tar /usr/lib *.c *.f
将/usr/lib目录下的*.c *.f等文件(不含子目录)打包。
注意:如果指定文件如*.c *.f或*.*,则打包时均不含子目录。如果指定为.或*,则含子目录。
2.压缩:
同上:compress /u0/temp2.tar压缩为/u0/temp2.tar.Z
3.解压:
uncompress /u0/temp2.tar.Z则还原为/u0/temp2.tar。
4.解包展开:
tar -xvf /u0/temp2.tar
若以相对路径打包的,解包时,以相对路径存放展开的文件数据;若以绝对路径打包的,解包时,以绝对路径存放展开的文件数据。
若指定展开的文件名,须注意文件的目录路径。
5.显示:
tar -tvf /u0/temp2.tar 显示文件库内的文件名称。当指定文件名时,亦须注意文件的路径。
相对来说这两个命令各有优缺点。
1)tar速度比cpio慢,且不能跨越两份存储媒体,但文件格式几乎在所有的Unix系统中都能通用,且使用简便。
2)cpio则由于可通过管道功能,使得其打包时的文件选择、排除功能非常强,且能跨越多份媒体,并能备份特殊的系统文件。
另外,压缩命令compress比DOS下的Pkzip的压缩率要低些。经测试,在一个目录下527个文本文件共15.7MB,在Unix打包后用compress压缩,大小为 2.1MB;相同的文件拷到DOS系统用Pkzip压缩,则大小为1.4MB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第一种方法:
1. 开始 ->运行 ->cmd
2. cd到C:WINDOWSMicrosoft.NETFrameworkv2.0.50727(Framework版本号按IIS配置)
3. 安装服务: 运行命令行 InstallUtil.exe E:/test.exe
卸载服务: 运行命令行 InstallUtil.exe -u E:/test.exe
这样就能删除了,但如果还是不能删除的话,没关系下面还有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运行-->cmd-->到c:windowssystem32文件夹下-->输入sc delete <服务名称>,然后就可以把服务卸载了<服务名称>服务名称>服务名称>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命令来卸载,如下:
C:WINDOWSsystem32>sc delete MyService
其中的 MyService 是你的服务的名字,比如如下的服务截图,它的卸载命令就可以如下写:
sc delete “服务名”
当然你也可以用这个工具create,start,stop服务,
比如,我们就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安装服务,并把服务启动起来。
installutil HongjunGuo.JobsWindowsService.exe
sc start “服务名”
dd[选项=value] 选项: if=file输入文件名 标准输入确省 f=file输出文件名,标准输出确省 ibs=n输入块大小,n字节(默认512) bs=n输出块大小,n字节(默认512) bs=n同时设置输入输出块大小 cbs=n转换缓冲区大小 files=n在中断之前拷贝和转换n个输入文件 s
dd [选项=value]
选项:
if=file 输入文件名 标准输入确省
f=file 输出文件名,标准输出确省
ibs=n 输入块大小,n字节(默认512)
bs=n 输出块大小,n字节(默认512)
bs=n 同时设置输入输出块大小
cbs=n 转换缓冲区大小
files=n 在中断之前拷贝和转换n个输入文件
skip=n 拷贝之前越过n个输入块
seek=n 拷贝之前从输出文件开始查找n个块
iseek 拷贝之前从输入文件开始查找n个块
seek=n 等同于oseek
cono=ascic 将EBCDIC码转换为ASCII
ebcdic ASCII->EBCDIC
ibm ASCII转换为EBCDIC码时轻微不同的映象
blolk 将新栈中断的ASCII码记录转换为固定长度
unblock 将固定长度的ASCII码记录转换为新行中断记录
lcase 变换字将至低等情况
ucase 变换字将至高等情况
swab 交换每对字节
noerrir 出错时不停止处理
sync 将每个块填充到ibs
...,... 几个逗号分隔的
hsgzr 回复于:2004-05-19 16:42:15此贴难道不好吗?怎么无一人发表个人见解
hsgzr 回复于:2004-05-19 16:42:15此贴难道不好吗?怎么无一人发表个人见解
hsgzr 回复于:2004-05-19 16:44:10本来想陆续将UNIX下的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绍一下 看来大家都会 没必要了 人也就不费心了
seastars 回复于:2004-05-19 17:33:23好,非常好,请楼主继续,TX!
hygs 回复于:2004-05-19 18:52:34非常好,请楼主继续多帖;
老鸟无用,菜鸟求之不得!
hygs 回复于:2004-05-19 18:56:52最好还能具体一点,比如“用法:...... 举例:.........”等等,
黄山の刀 回复于:2004-05-19 19:50:05继续啊
继续
camham 回复于:2004-05-20 12:00:47顶
不是很了解这个命令的用途,收藏先
qym 回复于:2004-05-20 13:35:05最好能举些例子,谢谢
springrain 回复于:2004-05-20 14:48:41有没有详细的例子给大家看啊
sd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f 回复于:2004-05-20 15:07:40例如制作软盘的镜像文件:
dd if=/dev/rfd0135ds18 of=file.dd
把镜像文件恢复到软盘:
dd if=file.dd of=/dev/rfd0135ds18
使用 dd(c)指令,可以把一个文件转换成另一个文件,也可以选择文件的一部份传输,在传输的数据中,也可以交换字节顺序。
$dd if=/dev/fd0 f=/temp/save skip=5 count=86 bs=5k
上面的指令″/dev/fd0″ 是指电脑上的软盘,″skip=n″代表在复制到输出文件之前,跳过输入文件上的几个记录。″bs=n″则表示设置输入输出字节块长度,用 k 表示 1024 字节。″count=n″只复制输入记录的指定数。
同时,也可以利用 dd 指令检查归档(archive)情况,指令如下:
$dd if=dev/fd0 f=/dev/null bs=1k
1200+0 record read in
1200+0 record read out
sdccf 回复于:2004-05-20 15:17:55DD命令分割文件的实际例子:
为了将一台安装SCO UNIX 5.0.5主机上的TAR打包文件备份, 需要将其通过网络传送到另外一台配有磁带机的UNIX主机上。两台主机通过TX530网卡相连,用FTP传送的时候,前几个文件分别在10M、20M字节大小,都能够顺利传送。但其中有一个文件压缩后体积已达98M之巨,传送了几次,要么只能传40M, 要么只能传20M左右就导致网络崩溃,换画面PING对方主机,本应为零的速率延迟降为2400多毫秒,而且误码率极高,只有重新启动两台主机才能恢复网络通讯。
UNIX的SHELL功能强大,非WINDOWS可比,从上面使用的TAR、FTP已可管窥。同样,UNIX已经提供了文件切割功能,不需要费力气去寻找第三方的文件切割程序。能完成这个功能的UNIX命令就是DD。
要切割的大文件为DGJD,共98336321字节,则:
dd if=dgjd of=zz1 bs=1 count=20000000
dd if=dgjd of=zz2 bs=1 count=20000000 skip=20000000
dd if=dgjd of=zz3 bs=1 count=20000000 skip=40000000
dd if=dgjd of=zz4 bs=1 count=20000000 skip=60000000
dd if=dgjd of=zz5 bs=1 count=18336321 skip=80000000
其中IF(INPUT FILENAME)是要切割的大文件名,OF(OUTPUT FILENAME)是切割后的子文件名,BS是指明以多少字节作为一个切割记录单位,COUNT是要切割的单位记录数,SKIP是说明切割时的起点,单位同样以BS设定值为准。通过上述五条指令就将DGJD大文件切割成为4个2千万字节、1个18336321字节的子文件。要注意的是SKIP的值不能错。 由此
也不难看出,DD切割是“非损耗”式的切割,并且支持从任意位置开始的任意大小的切割。
要将生成的ZZ1、ZZ2、ZZ3、ZZ4四个子文件组装为XDGJD,则:
dd if=zz1 of=xdgjd bs=1 count=20000000
dd if=zz2 of=xdgjd bs=1 count=20000000 seek=20000000
dd if=zz3 of=xdgjd bs=1 count=20000000 seek=40000000
dd if=zz4 of=xdgjd bs=1 count=20000000 seek=60000000
dd if=zz5 of=xdgjd bs=1 count=18336321 seek=80000000
其中SKIP参数改为SEEK参数,指明组装的新大文件XDGJD每次的开始位置是从文件头开始多少字节。如果缺省,则组装从文件头开始,显然这不是我们每次都希望的, 所以需用SEEK参数明确指出开始位置。通过以上5个指令,即可将5个子文件重新组装为一个大文件。将切割后生成的子文件重新用FTP传送,结果有的能够顺利传送, 有的仍然导致网络瘫痪,不怕,继续切割,切成每个一千万字节,再传,OK!成功传送!
测试表明,每次传送的文件最好小于12M字节,否则可能导致网络故障。另外,DD这个命令最初是为了进行编码转换而设计的,用于在大型机中将EBCDIC字符代码转换为ASCII代码,但此功能已不常用,现在DD成了文件系统备份的工具,以及做一些类似文件切割的“另类业务”,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对于用户来说,重要的是软件能否完成自己需要的功能,它的“本职工作”是什么并不重要,“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实用为本,软件的生命力就在于实用。
whai 回复于:2004-05-20 15:29:57找了好久的好东东,谢谢精灵王,谢谢老法王!
sdccf 回复于:2004-05-20 15:34:37dd命令复制硬盘 :
1)确保原盘和目的盘几何特性相同
2)成为超级用户
3)在用主盘的系统中输入touch /reconfigure,有主盘的系统需要/reconfigure文件,以便在重新启动时发现复制盘
4)输入init 0关闭系统
5)将复制盘连接到系统并开机
6)在OK提示符下输入boot
7)输入dd if=/dev/dsk/device-name of=/dev/dsk/device-name bs=blocksize (输入文件if是主盘设备,输入文件of是复制盘设备)
8)输入fsck /dev/rdsk/device-name (检测新的文件系统)
9)输入mount /dev/rdsk/device-name /mnt 加载复制盘的root文件系统。
10)编辑复制盘上的/etc/vfstab文件,指向正确的设备名。
11)输入umount/mnt ,卸载复制盘的root文件系统。
12)输入init 0关闭系统。
13)输入boot diskN -s以单用户模式引导复制盘。
14)输入sys-uconfig恢复配置复制盘,在该盘配置恢复后系统关闭。
15)输入boot diskN 引导复制盘
16)提供相关的系统信息。(HOSTNAME TIMEZONE IP...)
17)系统完成,即作为超级用户登录验证系统信息。
例:
#dd if=/dev/dsk/c0t0d0s2 of=/dev/dsk/c0t1d0s2 bs=100k
#fsck /dev/rdsk/c0t1d0s2
#mount /dev/rdsk/c0t1d0s2 /mnt
#cd /mnt/etc
#vi /etc/vfstab
#cd /;umount /mnt
#init 0
OK boot disk2 -s
#sys-unconfig
OK boot disk2 -s
sdccf 回复于:2004-05-20 15:36:13SCO UNIX 环境下用dd命令进行不同容量硬盘的对拷 :
在开始硬盘对拷之前,首先应将已安装好系统的源盘和空白目标盘分别设置跳线,安装在计算机上。开机,进入CMOS设置两块硬盘的参数,然后进入源盘的超级用户root,就可以开始拷贝了。
以下是在digital P200微机上,SCO Open Server Release 5环境下进行硬盘对拷的过程。
1.增加一块硬盘
#mkdev hd 1 0
Your root hard disk is attached to an IDE controller.
Pick one of the choices below or you may quit and
Invoke mkdev hd -u for a detail usage message.
1)Add a hard disk to IDE controller
2)Add a hard disk to SCSI controller
3)Add a hard disk to an IDA controller(EISA)
Enter 1,2,3,or enter 'q' to quit:(输入1)
……
If you wish to exit the entire installation at this menu,
Press the key.
Hard Disk Drive 1 Configuration
1.Display current disk parameters
2.Modify current disk parameters
3.Select default disk parameters
Enter an option or 'q' to quit:
(这是dkinit程序的菜单。在此可以选1显示目标硬盘参数,如不符要求,可选2进行修改,然后输入q继续)
……
1.Display Partition Table
2.Use Entire Disk for UNIX
3.Use Rest of Disk for UNIX
4.Create UNIX Partition
5.Activate Partition
6.Delete Partition
7.Create Partition
Enter your choice or 'q' to quit:
(这是fdisk程序的菜单,
在此可以对目标硬盘按需要进行分区,然后输入q继续)
……
1.Print Current Bad Track Table
2.Scan Disk (You may choose Read-Only or Destructive later)
3.Add Entries to Current Bad Track Table by Cylinder/Head Number
4.Add Entries to Current Bad Track Table by Sector Number
5.Delete Entries Individually from Current Bad Track Table
6.Delete All Entries from Bad Track Table Please enter your choice or 'q' t ` t:
(这是badtrk程序的菜单,选择2可以扫描查找硬盘上有问题的磁道,并对应到硬盘别处的正常磁道上,另外还建立一个坏道表。输入q继续)
Enter the number of bad tracks to allocate space for
(or press
(回车)
There are 2110657 blocks in the UNIX area.
Please enter the number of file systems you wantthis area
To be divided into,or press
(回车)
The layout of the filesystems and swap area is now prepared.
Do you wish to make any manual adjustments to the sizes or
names of the filesystems or swap area before they are created
on the hard disk?(y/n)
(输入n)
Making filesystems
Hard disk initialization procedure completed.
2.用dd命令将SCO UNIX硬盘自举程序从源盘拷入目标盘
#dd if=/dev/hd0a of=/dev/hdla bs=1024 count=40
3.用divvy命令在目标盘上建立可安装的文件系统
#divvy-im /dev/rhdla
There are 2095537 lk blocks in the UNIX area.
Between 16000 and 512000 lk blocks should be reserved for the swap area.
Please enter the swap-space allocation ,or press
To get the default allocation of 24000 lk blocks:
(回车)
There are 2095537 lk blocks in the UNIX area.
Between 15000 and 64000 lk blocks should be reserved for the boot filesystem.
Please enter the boot-space allocation,or press
To get the default allocation of 20000 lk blocks:
(回车)
Do you want a separate /u filesystem?(y/n)
(输入n)
The layout of the filesystems and swap area is now prepared.
Do you wish to make any manual adjustments to the sizes or
names of the filesystems or swap area before they are created
on the hard disk?(y/n)
(输入n)
Making filesystems
4.用divvy 命令查看并修改内分区(division)名
#divvy/dev/rhdla
Name Type New FS # First Block
Last Block dll50 EAFS no 0
0 19999
d1151 NON Fs no 1 20000
43999
HTFS no 2 44000
2045725
Not USEDno 3 -
-
Not USEDno 4 -
-
Not USEDno 5 -
-
recover NON FS no 6 2045726
2045735
hdla WHOLE DISK no 7 0
2061831
2045736 lk blocks for divisions,16096 lk blocks reserved for the system.
n[ame] Name or rename a division.
c[reate] Create a new file system on this division.
t[ype] Select or change filesystem type on new filesystems.
p[revent] Prevent a new file system from being created on
this.
s[tart] Start a division on a different block.
e[nd] End a division on a different block.
r[estore] Restore the original division table.
Please enter your choice or 'q' to quit:
(输入n修改内分区名。在此分别将0,1,2内分区名修改为rb ,rs,rr)
i[nstall] Install the division set-up shown.
r[eturn] Return to the previous menu.
e[xit] Exit without installing a division table.
Please enter your choice:
(输入i将内分区情况安装在目标盘上)
Making filesystems.
5.将目标盘引导文件系统安装到源盘上,并拷贝其内容
#mount/dev/rb/mnt
#cd/stand
#find.-print|cpio-pdumv /mnt
#umount/mnt
6.将目标盘根文件系统安装到源盘上,并拷贝其内容
# mount/dev/rr/mnt
#find/-mount print|cpio-pdumv/mnt
7.建立目标盘根文件系统中的文件系统安装点
#cd /mnt
#mkdir mnt stand;chmod 755 mnt stand;chgrp bin mnt stand
#umount /mnt
至此,拷贝完毕。□
blackmask9823 回复于:2004-05-20 15:38:12好东东!顶!继续努力,支持你们!
收藏先!
f7704 回复于:2005-03-09 16:05:04说说具体的操作命令啊,不要光说没有练的
zhaodahe 回复于:2005-03-22 20:58:11好
zhangshebao 回复于:2005-03-22 23:17:12介绍得不少,缺比较。
少说了一个重要选项conv=bmode,没有它,只能读写前2GB。
对顺序介质,skip与iseek等同;对随机存取介质,iseek快,直接跳过,skip是读了不写的方式跳过。
zhyesno 回复于:2005-03-23 11:52:09还是sdccf 斑竹的详细。
楼主的不过是man而已。
stone_jinhao 回复于:2005-03-23 12:09:03老大我觉得很好,没人回复,并不代表没人关心,希望你能接着贴
wanyaozong 回复于:2005-03-24 15:27:36很感谢,偶已经收藏,谢谢
sysgxb 回复于:2005-03-24 15:43:33dd 的用法真多阿,要学的东西太多,学无止境啊!
xxpostlw 回复于:2005-05-27 10:33:09顶,喜欢这种初学者喜欢的帖子
12xuwei 回复于:2005-05-27 15:07:42呵说的不是太明白,清楚点
zhkun 回复于:2005-05-28 08:30:41不错。
xuzheng 回复于:2005-05-28 11:30:01不要太复杂简单就行 呵呵
例如: dd if=disk.img(文件名) of=/dev/fd0 ds18(设备名)
dd if=/dev/fd0 ds18 of=/tmp/disk.img
ok
HNPOST_NETKING 回复于:2005-05-28 12:24:45顶
!!!!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 SVNSVN设置日志提交限制和日志设置(windows下)
★ python在windows和linux下获得本机本地ip地址方法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