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治纲简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森活阔落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洪治纲简介(共含10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森活阔落”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洪治纲简介

篇1:洪治纲简介

它与我们青春期同步

作者:洪治纲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20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是一群没有接受过任何青春启蒙的一代。在青春期猛然来临的时候,除了人性本能上的剧烈骚动之外,我们对生命的成长状态一无所知。没有谁告诉我们,生命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尤其是当它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它的欣喜、躁动以及潜在的危险又是些什么。

当我们进入高中,当我们的身体渐渐地向成长的路途上攀援,我们却被肉体的欲念折磨得无地自容。我总是面对自己的每一种变化忐忑不安,甚至羞愧难当,似乎自己生来就是一个罪恶的胚子。

正在这个时候,电影《庐山恋》来了。它一来到我们那个小小的县城,便成为一个轰动的事件。人们每天都是成群结队地向电影院赶,早中晚所有的场次都被排得满满的。最早看到这部电影的当然是家住城里的同学,他们对于男女主人公拥抱亲吻的描述,不仅绘声绘色,而且融入了自己大量的想象成分,饱含着某种生理上的快感。那段时间,课前课后,我们总是不断地倾听着那些城里同学的各种叙述,以至于我们还没有看这部电影,就对它的每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都了如指掌。

在夜色的掩护下,我与另外两个同学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电影院。我们每人花了二毛五分钱,买到的却是第一排的位置。尽管人像已经多少有些变形,但是我们的内心却充满了无限的热望。应该说,这部电影是一场绝对的浪漫主义的情感盛宴,迷人的风光,亮丽的演员,再加上一次次异性间亲密的接触,使我们惊异地发现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我清楚地记得,在每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来临之时,座无虚席的整个影院寂静无声,但我又分明地感受到,每个人的血液都在躯体中奔腾和呼啸。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人性的苏醒,还是一种灵魂的搏斗。

《庐山恋》来了,它选择了与我们青春期同步而行。为了这场电影,我们第二天被班主任在全班班会上点了名,并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班主任问:你们昨天晚上干什么去了?另外两个同学用蚊子般的声音回答:看《庐山恋》去了。而我却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十分响亮地说:看《庐山恋》去了。我听到的是满堂的哄笑,有不少同学的脸上甚至露出了近乎淫邪的表情。那是一个爱情被视为庸俗甚至下流的时代,所有与爱情有关的东西,都是低级趣味的。连情感的启蒙读物都没看过一本的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爱情,除了躯体的骚动与不安,除了人性本能上的欲求反应,我们更多的是对自己不断地进行抑制和扼杀。

上到校长,下到任课教师,对我们几乎是实行24小时的严格管理,因为他们明白,这些孩子大多都来自乡村,他们是带着城市的梦想走进校园,而作为教师的唯一使命,就是让他们能够在千人过独木桥时胜人一筹,对家长是一个交待,对自己也是一个安慰。只是他们哪里知道,这是一群活生生的生命,他们在发育,在成长,在与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日夜厮打!据说,我们班上一个家住城里的同学对这部电影足足看了十多遍。因为他有条件,时间上的,金钱上的,都使他尽情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说实在的,我至今还要感谢这部电影。它在我的心灵中产生了十分奇特的震撼———我不但没有感受到一丁点的不健康,相反,却觉得那种感情圣洁得一塌糊涂。事实上,在我漫长的青春期中,《庐山恋》一直给了我无边的怀想,并让我平静地对待内心深处的每一种焦灼。(羊城晚报.3.28)

篇2:箫纲简介

江南弄三首选一采莲曲箫纲 桂楫兰桡浮碧水,

江花玉面两相似。

莲疏藕折香风起。

香风起,白日低,

采莲曲。使君迷

【作者】

503-551,字世缵,小字六通,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梁武帝第三

子。追谥简文皇帝。六岁能文,被其父称为吾家之东阿(曹植)。为太子时,

同徐攡、庾肩吾等共倡“宫体诗”。

【品评】

采莲舟在碧水上荡漾,江水在霞光辉映下灼灼闪光,宛如朵朵红花;而舟

中少女的脸颊也染上了红霞,故而有“江花玉面两相似”之感。碧水、江花、

玉面,人与景相关,红碧白三色相映,组成了十分美妙的江南水乡风情图。大

约已是秋初时节,故而晚荷稀疏,莲藕将成,阵阵清香袭人。在这香风四起,

夕阳低斜的江面上,采莲女扬声唱起了宛转的采莲歌,她的心上人怎能不为之

心动神迷呢?——这个结尾有声有色,别有一种妩媚风流的情韵。

篇3:阎纲简介

胖瘦趣谈

作者:阎纲

我是瘦子,又属猴,端的瘦猴。

胖好,还是瘦好?我不知道,不过在人们为减肥而伤透脑筋的时候,我窃窃自喜。可是瘦猴一个,电线杆子一根,又自惭形秽。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环肥燕瘦”!不论胖子、瘦子,都有可能变成美人。

赵飞燕,汉成帝皇后,体轻如燕,能歌善舞,可见相当瘦了;平帝即位,废为庶人,后来自杀。杨贵妃,体态丰腴,“可怜飞燕倚新妆”,比赵飞燕还要美,深得玄宗宠爱;安禄山乱,咎在杨家,被士兵缢死在马嵬驿,比赵飞燕死得还惨。当然,历史上两位绝代佳人的死,和胖瘦没有关系。

胖子劲大能负重、会摔跤,瘦子灵活善弹跳、行如飞;胖子开朗有气势,瘦子变通讲韬略。也不尽然。

胖好,还是瘦好?要作具体分析。

从生理健康上讲,胖子膘厚耐寒,瘦子单薄耐热;胖子食大劲大,瘦子精干灵活;胖子脂肪过剩心脏负担沉重,瘦子缺肉少油五脏六腑下垂。可是,常言说得好:“有钱难买老来瘦”,说明在保健问题上瘦人占了便宜。也不尽然。外国医生近年有言:瘦而老未必长寿。

从审美观感看,胖子富态,瘦子苗条;胖子有领导架势学者风度,瘦子有谋者的睿智灵活的作风;胖子大腹便便大班大款,瘦子风度翩翩飘飘欲仙;胖子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稳如泰山,瘦子轻巧利落风姿绰约卓尔不群。

胖瘦要适度,适度者美,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太胖,减之一分则太短太瘦。但也难,肥瘦合体、身材匀称、宽窄轻重恰到好处者,天下少有,所以选美活动大行其道。降格以求,或者略胖、略瘦,或者丰满、清俊,像当年的郭启儒和侯宝林,像后来有些发福的孙毓敏和早就有些老俏的吴素秋。殷秀岑太胖,韩南根太瘦。帕瓦罗蒂奇胖但胖得敦实,马三立奇瘦却瘦得滑稽。

“心广体胖”之说似乎对于“抑瘦”论者有利,这是误会。“心广体胖”之“胖”,乃“安泰舒适”之谓也,与胖瘦不大沾边。

仅凭胖瘦很难构成人体综合美。

我是瘦人,74年来,一米七八的个头,体重却在60公斤上下浮动。李商隐说:“瘦尽东阳姓沈人。”又强调说:“余虽无东阳之才,而有东阳之瘦矣。”沈约也说他自己“革带常应移孔。”李、沈二师的尊容余不得见,但像我一样时不时地给皮带打眼儿却是有之,瘦子无疑。

我是瘦人,美不美暂且不论,起码,瘦没有亏待过我。干校期间,不管插秧、拉车、脱坯、盖房、挑大粪、人拉犁、人海战术,统统干得麻利。我们的假小子班长早就成了泥猴,也没有把我落下。改革开放,日新月异,我住上高楼大厦,有时停电,有时晚归,七十啷当,独上高楼,一十七层,不带喘气,非功夫也,老来瘦也。

我敢于追赶到站的汽车,敢跟小伙子拼骨头往车上死挤,结果,忘乎所以,左腿髌骨粉碎性骨折。但是,我不后悔,爱瘦不爱胖,爱轻捷不爱笨重,爱小目标不爱众目睽睽,爱轻装简服不爱花团锦簇。60多公斤一贯制我不嫌,挺不起西服打不紧领带拖不稳革履我不吝,只要运动来了顶得住地震来了跑得动瘦不干瘪瘦不卑贱就成。瘦了一辈子,瘦带给我的好处多于坏处。瘦比胖好,我于今不悔。(人民日报-01-23)

篇4:杨洪简介

杨洪

杨洪(?—1451),明朝将领。六合人。苗族。字宗道。

父杨璟战死于灵壁后,嗣职,调开平。初从成祖朱棣北征,至斡难河<今鄂嫩河)。宣德四年(1429),以精骑二百,专巡塞上。机警敏捷,精于骑射,以勇著称。正统三年(1438),破敌于伯颜山、宝昌,进都指挥同知。继为总兵官谭广右参将,佐理军务。建言加筑开平城,增置堠台六十所。历迁都指挥使、都督同知。九年(1444),败兀良哈部于黑北,进左都督。十二年(1447),升宣府总兵官。十四年(1449),瓦刺太师也先掳明英宗,挟帝胁其开城,拒从,坚守拒敌。景帝监国时,封昌平伯。受命率军二万入卫京师,破敌于霸州,以功进爵为侯。率部留驻京师,督京营训练,兼掌左府事。建言御敌三策及守边方略四事。景泰二年(1451),以镇朔大将军还镇宣府。八月病逝,赠颖国公,谥武襄。

篇5:洪仁简介

洪仁简介

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之一。字益谦(一作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道光二十三年(1843)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自花县赴广西,未赶及太平军,受阻返回。咸丰二年(1852)曾被捕,脱险后赴香港,接触大量西方科学文化。三年北上天京未成,九年再度北上,十年终于抵天京(今南京),任精忠军师,封为干王,总理政事。同年,向天王进呈《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文化,革新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同年,筹划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次年率军赴援安庆失利,降职为精忠副军师。同治二年(1863)天京陷落,他护幼主洪天贵福奔江西,于石城被俘,被杀于南昌。著有《英杰归真》、《军次实录》、《戒浮文巧言谕》等。

篇6:洪烛简介

北京的桥

作者:洪烛

北京非水乡,不像苏州扬州有那么多的桥,但北京的桥承载着极厚重的历史的影子。譬如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世人皆知,堪称是最有权力与威信的桥了。五座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桥横跨金水河,中间稍宽的一座系为皇帝专设又称御路桥,属于天街御衢的一部分——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出入的必经之地,只允许万人之上的龙靴游走,像一只尊贵的宠物横卧在天子脚下。桥头有两对石狮及两座华表,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与蓝天白云相映衬,使并不高大的金水桥显得皇气逼人。每次看见金水桥我会联想到李后主的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曾作为封建时代天下第一桥的金水桥,心情复杂地送走了最后一个皇帝——1924年,清废帝溥仪被冯玉祥将军驱逐出紫禁城,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容凡人践踏一步的金水桥,终于对民众开放了——迎来了新主人。不管哪一天,你到天安门前,总能观察到数不清的外地游客轮流站在金水桥头摄影留念。而每天清晨和黄昏,国旗护卫队的仪仗兵,会迈着正步浩浩荡荡地跨过金水桥。

金水桥虽华贵,毕竟给人以小家碧玉的印象。说起北京西南郊的卢沟桥,则有“铁马冰河入梦来”之势。它是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而出名的,如今建成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其实卢沟桥本身,就是一座无字的纪念碑。如果说金水桥曾是弱不禁风的宫娥(曾分别遭受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异族铁蹄的蹂躏),卢沟桥则是扬眉剑出鞘的巾帼英雄了。我一直记着一幅老照片:一排肩胯大刀、手端步枪的中国士兵,倚靠卢沟桥的栏杆向外射击——他们顶着冲天的炮火作殊死的抵抗……卢沟桥,一座战神的桥,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血染的功勋。仅就建筑本身而言,卢沟桥也是北京及华北地区古桥中规模最大的联拱石桥。它横跨在永定河的下游卢沟河上,因而得名——永定河的上游叫桑干河,女作家丁玲写过一部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桥头东侧有“卢沟晓月”的石碑,系风雅的乾隆皇帝题写的,“卢沟晓月”乃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古人喜欢站在卢沟桥上看月亮——此处的月亮是否显得比别处圆一些?北京还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也数不清”。各个朝代记载的石狮数目都不统一,一方面因为雕有石狮的218根望柱时有损坏,暂未替换的就影响了总数;另一方面因为护栏上的石狮有不少是母狮抱负着子狮——《帝京景物略》载“石栏刻柱头,狮母乳,顾抱负赘”,稍有疏忽便会数错。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们不信这个邪,进行过一番盘点,查明共有大小石狮498只(除了望柱上的,还加上华表与抱鼓的),终于大白于天下了。498只啊,让一个人用肉眼数一遍也够累的。元朝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在其游记里关注过卢沟桥的石狮(不知他是否也数错了):“桥两旁皆有大理石栏,又有柱,狮腰承之,柱顶别有一狮,此种石狮甚巨富,雕刻甚精,每次隔一步有一石栏,其状皆同。”雕刻这么多狮子,需要多少位石匠啊——而这些石匠必须以绣花的心情,才能使大小狮子活灵活现,憨态可掬……

和卢沟桥并称为拱卫京师四大桥的,还有马驹桥、朝宗桥、八里桥。其中八里桥即通惠河上的永通桥,距通州州署八里而得名。建于明代,当年经北运河向京城运输粮草砖木的货船驶过,甚至不必免帆。“长桥映月”,属古代通州八景之一:“虹腰八里卧晴州,画舫摇从月窟穿”。它也是关系到京师安危的战略要地: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兵临城下,经过八里桥时遭到当地军民的浴血抵抗,据说桥身都被染红了,桥下的通惠河水也为之赤……

北京较知名的石桥还有北海桥(又叫金鳌玉蛛桥,很生猛的名字),颐和园的玉带桥和十七孔桥,中南海蜈蚣桥……另有御河桥、江米桥、宣武桥、甘石桥、马市桥等等,因城区改建,都已埋入地下,有的桥洞已改作下水道。有的虽夷为公路——两侧却残存着原有的拱券或石栏。至于繁华的天桥、虎坊桥,皆以桥名,却找不见桥的踪影,原因也在于此。查阅史料便会发现,以桥为地名之处,基本上确实有过桥的存在,只不过名存实亡罢了。

流行歌手蔡国庆,唱红过一首《北京的桥》——所谓现代派的桥,主要指交通要道上立体交叉桥了。昔日北京的九大城门楼,除前门与德胜门外,都拆毁了,如今改由立交桥取而代之:西直门桥、安定门桥、东直门桥、阜成门桥、复兴门桥、朝阳门桥、建国门桥……立交桥成了北京的新城门。环城道路,已像年轮一样扩充至三环、四环,沿途的立交桥,都有着响亮的名字(如燕莎桥、长虹桥),快让人数不清了——就像卢沟桥上的狮子一样。北京的桥啊,有着最古典的意境,也有着最现代的风景。立交桥是桥梁中的新生代,桥下行驶的不是舟楫——也没有河水,而是车水马龙。我用卞之琳的名诗作为结尾吧:“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北京日报-08-14)

篇7:马洪简介

马 洪

姓名:马 洪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月13日

籍贯:中国山西省定襄县

学历:大学

职称:研究员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20年5月13日生于山西省定襄县。1939年毕业于延安马克思列宁学院。之后, 历任中共中央内部刊物《共产党人》杂志编辑, 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1945—1952年间 先后担任过县长、中共县委书记, 以及中共省委、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共中央的政策研究室的负责工作。其后, 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副秘书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化工部化学工业设计院副院长等职。1978年后, 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基本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长, 兼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的顾问, 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的名誉教授。他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和经济研究工作, 著述甚丰。1979年以后的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我国国民收入的积累和消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我国农业的技术改革》等。1979年以来的新著主要有: 《经济结构与经济管理》(1982)、《试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战略》(1982)、《中国经济调整改革与发展》(1982)、《探索经济建设之路》(1984)、《开创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局面》(198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1985)、《马洪选集》(1986)以及关于农村和工厂调查的专著。他还担任了《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1981)、《国外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1982)、《中国工业经济问题研究》(1983)、《中国工业经济管理》(1986)、《中国经济与管理入门》(1986)及《当代中国》丛书、《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当代经济比较研究丛书》、《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研究丛书》等书的主编; 并主持撰写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一系列内部研究报告。他撰写的《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和主编的《现代中国经济事典》已在日本出版。

马洪在经济改革、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战略、工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他积极倡导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集权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他主张一切从国情出发,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 并对国家有关改革与发展方面的重要决策起了积极作用。他主持撰写的《二○○○年的中国》《内部研究报告》是我国软科学研究中的一项大工程, 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成为制定“七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重要参考文件。

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我国国民收入的积累和消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我国农业的技术改革》等。1979年以来的新著主要有: 《经济结构与经济管理》(1982)、《试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战略》(1982)、《中国经济调整改革与发展》(1982)、《探索经济建设之路》(1984)、《开创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局面》(198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1985)、《马洪选集》(1986)以及关于农村和工厂调查的专著。他还担任了《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1981)、《国外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1982)、《中国工业经济问题研究》(1983)、《中国工业经济管理》(1986)、《中国经济与管理入门》(1986)及《当代中国》丛书、《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当代经济比较研究丛书》、《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研究丛书》等书的主编; 并主持撰写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一系列内部研究报告。他撰写的《中国经济发展新战略》和主编的《现代中国经济事典》已在日本出版。

篇8:李治简介

唐高宗李治简介

唐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高宗即位,贬房遗爱(房玄龄子)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事发,房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太宗之女,房遗爱之妻)等均赐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巩固。朝鲜半岛高句丽和百济攻新罗,应新罗之请,高宗曾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并派兵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破百济。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自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唐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显庆二年(657),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西突厥亡。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不久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显庆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高宗去世后,葬于乾陵。

篇9:秦日纲简介

一破江北江南大营

1856年(清咸丰六年)2月至6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为解除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对天京(今南京)的威胁所进行的攻坚破围作战。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清军即分别于天京东郊和扬州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彼此呼应,威胁天京、镇江、瓜洲,并阻太平军东进苏州、常州。1855年后,太平军战局不利,北伐军全军覆没;西征军在鄂、赣虽有转机,但安徽太平府(今当涂)、芜湖、庐州(今合肥)相继失守,天京粮运受困,水路亦为清军所断;上海小刀会起义被镇压,清军移师镇江,守军外援断绝。为摆脱不利处境,太平天国领导人决定集中兵力,进攻江北、江南大营,消除肘腋之患。1856年初,东王杨秀清从安徽调集数万人,由燕王秦日纲统率,于2月1日从栖霞、石埠桥一带东进,往援镇江。钦差大臣、江南大营统帅向荣和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派兵防堵。双方在龙潭、东阳、仓头、下蜀、汤头一线接战40余日,不分胜负。镇江守将检点吴如孝多次派兵西出接应,均为清军所阻。为打破僵局,秦日纲于3月下旬派冬官正丞相陈玉成乘小船冲破清军封锁,抵镇江晤吴如孝,约期东西会攻。4月1日,秦日纲率军东攻,与清军激战于汤头,相持不下。战前迂回至清军侧后的地官副丞相李秀成部突然发起进攻,清军腹背受击,阵势大乱。这时,陈玉成、吴如孝也率军由镇江西攻,两支太平军胜利会师。2日,大败清军吉尔杭阿部,连破其营16座,直抵镇江。是夜,秦日纲军自金山渡江,与瓜洲守军会合,3日黎明,太平军乘清军疏于防范之时,向土桥发起猛攻,突破清军为围困瓜洲而构筑的土围长墙,连破虹桥、朴树湾等清军营盘。清军大半溃散,钦差大臣、江北大营统帅托明阿等逃往三汊河。次日,太平军一鼓作气,又攻毁三汊河清军营垒120余座,托明阿率残部逃往扬州东北的邵伯镇。5日,太平军占领扬州,清军经营3年之久的江北大营遂被摧毁。秦日纲在征集大批粮食后,为回军攻江南大营,仅留少量兵力守扬州,自率大队于13日南返。原拟自瓜洲渡江,因留守仓头的夏官又正丞相周胜坤部为清军所败,南返之路被断,乃于14日率军西进,16日前队攻占浦口,准备由此渡江。在大队尚未集结时,清军于22日再陷浦口,秦日纲只得率军返回瓜洲,短期休整后,于5月27日渡江。29日,攻占黄泥洲,并乘胜猛攻高资清营,拟打通回天京之路。吉尔杭阿闻之,自镇江九华山大营率兵往援。6月1日,秦日纲部于烟墩山将清军包围,吉尔杭阿知难脱逃,自杀身亡。3日,秦日纲率大军攻破九华山清营,6日复破京岘山清军大营,解镇江之围。13日,秦日纲放弃小茅山、九华山、烟墩山、黄泥洲各营垒,经高资、下蜀、东阳、石埠桥退至天京东北燕子矶、观音门一带待命。

当秦日纲军东援镇江之际,翼王石达开由江西亲率西征军劲旅二三万人回师。5月下旬抵天京南秣陵关一带。时向荣分兵四出,江南大营存兵不满5000人。为调动清军,石达开采取声东击西战法,于6月13日分兵攻取东进苏、常的要道溧水。向荣闻讯,急派总兵张国梁往救,江南大营兵力更加空虚,东王即令秦日纲会石达开进攻。17日,秦日纲部由燕子矶移营仙鹤门,天京太平军一队数千人越过龙脖子,另一队七八千人自神策门、太平门出城,占据大小水关及冯家边一带,与秦日纲部对清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向荣急派副将王浚率人前往仙鹤门防堵。18日,石达开部亦赶到尧化门;仙鹤门一带,筑垒数十处,前锋抵达紫金山东黄马群,切断江南大营与仙鹤门之间的联系。向荣见大营危在旦夕,急令张国梁由溧水星夜赶回,并从丹阳、秣陵关等处调兵回援。19日天未明时,石达开、秦日纲派四五千人攻仙鹤门王浚营盘,稍后出兵数千包抄,激战至晚,大败清军。是日张国梁率1200人赶回大营,连夜在青马群筑营,欲堵太平军西攻之路。20日晨,太平军十数路猛攻青马群。与此同时,杨秀清派兵数千出通济等门,直扑七桥瓮。向荣亲率1200人自孝陵卫大营往援,实则作南逃准备。午后,秦日纲分军四五千人自灵谷寺翻紫金山攻破清军马队营盘,直逼孝陵卫;洪武、朝阳门太平军分路出击,攻破孝陵卫附近清营20余座。接著各路太平军合攻孝陵卫,鏖战数时,攻破向荣大营,毙清军千余人。向荣、张国梁等连夜败走淳化镇,21日又经句容逃往丹阳。至此,威胁天京达3年之久的江南大营亦被太平军攻破。

点评:太平军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大大改善了天京、镇江的防御态势。但由于打的多是击溃战,并未予清军以歼灭性打击,致使江北、江南大营不久得以卷土重来。

篇10:洪汛涛简介

洪汛涛

洪汛涛 1928年出生。浙江浦江人。著有诗集《天灯在看你》,小说集《和平的乡村》,童话集《神笔马良》,专著《童话学》等。

洪仁简介

初中作文题纲

《智取生辰纲》课件

文化生态学论纲

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

纲要是规章制度吗

纲吉生日快乐贺词

郭德纲语录

洪晃经典语录

洪治纲简介(推荐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洪治纲简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