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帝王故事:陈桥驿黄袍加身(共含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甜豆包甜豆唐纳德”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国唐朝之后的50几年里,改朝换代,犹如翻烧饼一般,速度之快,是任何一个时期也无法比拟的,史称“五代十国”。
且说到了公元959年的夏天,后周显德六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死时年仅39岁。这样,皇帝就由他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柴宗训年仅7岁,还是一个啥事也不懂的孩子,这就引起了许多人的眼红。
周世宗原是个有胆略有远见的人,他不但近讨远伐,拓展了版图,而且尽量削弱藩镇军力,强化禁军,即让在外的军队力量削弱,而大力增强保卫京城和皇帝的中央军实力。这是汲取了唐代藩镇节度使兵力过强、中央军军力过弱的教训。在周世宗还未过世的这些日子里,禁军最高指挥官是殿前都点检,当时是由张永德担任的。当时汴京(开封)曾经流传过一个谣言:“策点检为天子”。意思是说担任点检的人要做皇帝了。周世宗虽然查不出张永德有什么反叛的迹象,但是心里总不踏实,就找了个借口,将张永德免了职,改让赵匡胤担任了禁军统帅。
赵匡胤时年三十挂零,长得粗豪魁梧,身形微胖,留着两撇髭须,国字脸,两笔浓眉微微倒垂,长一对金鱼暴眼,腰板笔挺,凛然有威。年轻时曾随周太祖郭威征战四方,屡建军功,后来又随世宗南征北战,深得皇上信任。两年前与南唐作战时,唐主私下里派人送他一大堆金银,要他暗中帮衬一把,结果被赵匡胤悉数上交给了世宗,这给世宗一个极好的印象。这次委以重任,也与此有关。这人足智多谋,文武双修,目光远大。
世宗一死,7岁的恭帝当上了皇帝,一时间全国又惶惶不安起来。谁都知道,让一个穿开裆裤的孩子当皇帝,少不得又要改朝换代。而每次换朝代,新当上皇帝的人总要让拥立他为皇的手下,放手“靖市”(扫清市面,即上街掠夺)个五天十天。到时候晦气的往往是店铺和有钱人家,有时候连王公大臣也是被掠夺的对象。他们的一切金银珠主,甚至年轻漂亮点的女眷都要保不住了。这叫他们心里如何不发慌?不过,这次局势似乎还平稳,半年内总算没出什么事。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的大年初一,人们正高高兴兴在过年,突然镇州和走州的地方官飞马来报,说北汉刘钧勾结辽兵入侵,声势浩大,请朝廷急速发大兵前去抵御。
那个娃娃皇帝得报,不知该怎么办,就是那个深居后宫的符太后也拿不出一个主意来,吓得脸都黄了,一迭声的叫顾命大臣范质快想办法。范质是宰相,不会带兵打仗,打仗自然要靠带兵的,于是奏请让赵匡胤为统帅,以副点检慕容延钊为先锋,点起兵马,浩浩荡荡北征去了。
临行前,赵匡胤显得慷慨激昂,他道:“先帝在世时,本来就想扫荡他们,不幸过早弃世,宏图未能实现。如今他们欺侮我新帝年幼,自己找上门来,这是自己找死。我此去自当去完成先帝的基业,宰相尽管放心!”
大军是正月初三开拔的,才一动身,京城里不知怎么一来。又沸沸扬扬传出谣言来,说点检要作天子了。这个谣言过去传过一次,这次又传,吓得有钱人神魂俱乱。人们藏金的藏金,逃难的逃难,一时乱成一团。皇宫里及朝中百官也都心里惶恐,不知怎么办才好。
且说距离京城东北40里处,有一个小镇叫陈桥驿。这天赵匡胤带了大队军马清晨开发,到了这里已是黄昏,就安营扎寨,在这儿暂歇。
晚饭后,赵匡胤麾下的亲吏楚昭辅出营散散步,见前军散骑指苗训,独自一个站在营外空地上,抬头望天。
这人素来懂得天文星相,军中人都尊他为“苗先生”。
楚昭辅见了,上前道:“苗先生,你在这里观望什么?”
苗训回头,见是他,神秘地说:“此事本来不该乱说,只是你是点检的亲信,说与你也无妨。你看这太阳,与平日里有什么两样?”
说着,他朝西指那将落下的夕阳。
楚昭辅定睛细看,只见太阳的下面隐隐约约有个影子,好像两个太阳重叠一般。重叠处透出一派黑光来,互相摩擦了一阵,一个太阳不见了,另一个太阳还在,晶光耀眼,在晚霞的衬托下五彩缤纷,光柱百道,煞是壮观。这也许只是一种大自然的光线折射所致,可是楚昭辅被他神秘兮兮的态度所感染,心里惊慌,悄声问道:“苗先生,这是什么征兆?象征吉利还是不吉?”
苗训道:“是凶是吉,这就要看是谁说了。这个征兆就是天命。实话说与你,起先沉没的那个太阳正是当今小皇帝;后来光芒万丈的那个太阳却是咱们的点检大将军了。以点检来说,这是大吉兆,可在小皇帝来说,那就是不祥之兆了。你说对吗?”
楚昭辅恍然大悟道:“正是!正是!怪不得这几天那个‘检点作天子’的话传得沸反盈天呢。”
两人回营后,你一言我一语,刹时一传十,十传百,一时全军都知道了这件事。
都指挥领江宁节度使的高怀德,立即聚起众将士道:“当今皇帝是个小娃娃儿,连吃饭穿衣还不会呢,咱们出生入死地去拼命,立了汗马功劳他知道个屁。既然天上有了征兆,咱们不如应天顺人,就册点咱们的赵点检作了天子吧。诸位看如何?”
众人原都有此心,一听高怀德的倡议,一齐应和道:“正该如此!咱们快请点检的胞弟赵匡义商议。”
于是,众人又立即找来赵匡义。
赵匡义听说众人要拥戴他的哥哥为皇帝,有何不肯的?
他道:“既然是老天爷安排的,自然是好事,只是我哥哥一向是个忠义的人,大伙冒冒失失的去叫他自己当皇帝,他未必肯一口答应,还得想个万全之策才好。”
话还没说完,赵匡胤帐下的掌记赵晋匆匆赶来,说:“各营军士都在说,点检若不肯当皇帝,咱们可不去为那个黄口小儿去冲锋陷阵,不如回家了。军士都这么说,可想而知,一齐拥护,只要咱们兵回汴京,大事一定唾手可成,事不宜迟,今晚动手吧。”
这时天色已明,众将领集合了各营将士,宣布了这事,军中欢声雷动,并无异议。于是他们一齐来到赵匡胤的帐篷之外,齐呼万岁。
守门的侍卒连忙摇手道:“各位静一点,点检还未起床呢。”
众人一齐道:“今天大家册点检为天子了,你还不知道吗?”
赵匡义挤上前去,进入帐篷,只见赵匡胤刚刚醒来,在伸懒腰,似乎对帐外的喧哗一点儿也不知觉,见了弟弟,问道:“兄弟,有什么事吗,一大清早的?”
赵匡义将众将士要他当皇帝的事说了一遍给他听。
赵匡胤皱起眉头来,道:“这样的大事怎么可以草草从事?这些将士贪图富贵,要陷我于不义,原也难说,你是我的亲兄弟,如何也来说这个话?”
赵匡义道:“长兄,俗语道,老天爷赐的不收下,反要惹来祸水。如今天出两日,这是天意。军士们都在说,如果点检一定不肯依了他们之请,他们都要回去种田抱孩子去了。军士一散,你岂不是要获罪吗?为弟的意思,这天子不是长兄自己去强抢硬夺来的,人家要你当,不当白不当。”
赵匡胤只是摇头,道:“待我出去同诸位将军商量商量。”
他才走出帐篷,军士们“刷”的一下,站得整整齐齐的,齐声高呼:“三军无主,愿奉赵副点检为天子!”
赵匡胤还来不及开口,背后高怀德与石守信四只手一抖,一件黄灿灿的龙袍已披在他身上了。
众军士一齐跪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匡胤将身子扭了两扭,怎奈龙袍有高、石二人按着,竟没扭下来。
赵匡胤道:“你们贪图富贵,叫我蒙受不义的名头,这样重大的事情,怎么可以做得这样匆忙?”
赵普上前一步,道:“这是老天爷的安排,民心所向,主公一味推让,上违天意,下失民心,主公不必多虑了。”
赵匡胤还要说话,诸将不由分说,将他拥上马,一路向汴京进发。
京城里满朝文武得到这一消息,相顾失色,全吓得个言不得语不得。有几个不服的还想反抗,还未动手,已被到京的先头部队抓的抓、杀的杀了。
宰相范质、右仆射王溥一时手足无措,只好跪下迎接。
赵匡胤忙下马扶起两人,好言抚慰,命两人先行入朝召集百官。
百官见京城已被大兵团团包围,由不得他们了,只好保命要紧,齐口说拥立新帝。
下午申时,百官齐集,排班已定,赵匡胤在大兵的簇拥下从容受禅。
翰林陶谷变戏法地从袖里取出一道禅诏来,要兵部侍郎窦仪朗声读了。
赵匡胤跪下拜了小皇帝,算是接受制书;接下来他自己坐上龙位,由小皇帝拜了他自己。
于是文武百官跪拜,齐声欢呼。
到此为止,赵匡胤便正式成了皇帝。宋朝就此开始。
要说万幸的,是这次皇帝的更迭少了一次“靖市”,这是赵匡胤想多当几年皇帝,下了死命令才煞住的。
表面上看来,赵匡胤是被人逼住了没奈何才当上皇帝;其实镇州定州的飞马报,原是子虚乌有,什么两个太阳啊,点检为天子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成疑点,要不,怎么短短一昼夜时间,禅诏已准备好了,龙袍也在手头,什么事都考虑周全,而且井井有条呢?史家们怀疑,这一切,都是赵匡胤安排好的啊。
提起“黄袍加身”,很多人都会想到宋太祖赵匡胤,会想到发生在公元960年的那次著名的“陈桥兵变”。一件象征皇权的黄袍,一次精心策划的政变,使赵匡胤从后周节度使、殿前都点检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据《说岳全传》记载:“(宋太祖)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黄袍是事先准备好的,赵匡胤此举显然是在效仿前朝皇帝的装扮。因此,赵匡胤虽是“黄袍加身”典故的原型,但不是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身披黄袍的皇帝是唐高祖李渊。王懋《野客丛书·禁用黄》中云:“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那么,李渊为什么喜欢穿黄色的袍服呢?笔者认为有三点。一者,隋唐时期盛行袍服。二者,李渊是马上皇帝,身披战袍,更显威武英姿。三者,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遵循“终始五德说”,为自己建立的唐王朝寻找统治根据。
“终始五德说”,是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一种历史观点。邹衍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交替统治,周而复始。李渊曾受爵唐国公,后建立大唐,这与曾封于唐,故称“唐尧”的千古明君尧帝,有着如出一辙之巧,异曲同工之妙。按“终始五德说”,唐尧属于“土德”,李渊有意效仿尧帝,便推当时的五行为“土德”,服色尚黄,戴黄冕,着黄袍。
自李渊首穿黄袍起,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也称作“龙袍”。唐高宗时,重申“一切不许着黄”。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更是禁止任何人穿黄袍,否则以谋反论处。宋仁宗时又规定: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连黄色亦为皇帝专用。这种制度,为后来的历朝历代所沿袭,一直到清朝灭亡。
黄袍加身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因此,黄袍加身的主人公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黄袍加身的历史人物是谁?
黄袍加身是赵匡胤发起的取代后周,树立宋朝的兵变事情,此典故又称陈桥兵变。赵匡胤凭着一身功夫所向无敌,功积至伟,终于在后周六年征讨契丹,大军行到陈桥驿,趁世宗柴荣病故,幼子继位之际,发起兵变。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控制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意,听说此事,茫然手足无措,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且给了赵匡胤最高军权,调动全国兵马以御敌。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分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筹划。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心腹在将士中分布谈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能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动身北征”。将士的兵变心情很快就被怂恿起来。
正月初三,赵匡义和心腹赵普见机遇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前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伪装醉酒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知兵变胜利后便翻开城门接应。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晓得不辨军情真假,就仓促遣将是上了大当,但已迫不得已,只得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前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位。
大家看完此文对黄袍加身的历史人物有所了解了吧,总结一下,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给他披上黄袍,推拥为皇帝。后用“黄袍加身”指政变后夺得政权。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正式即位,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经过两年的养精蓄锐,挥师南下,开始了统一战争。
黄袍加身的故事
周恭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后周的政局不稳。京城里人心浮动,谣言纷纷,说赵匡胤(音yìn)快要夺取皇位啦。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五代时期,武将夺取皇位的事情多得很,所以,人们有这种猜测也是不足为奇的。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过了两天,就带了大军从汴京出发。跟随他的还有他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
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
大伙听了,都赞成这个意见,就推一名官员把这个意见先告诉赵匡义和赵普。
那个官员到赵匡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已经闯了进来,亮出明晃晃的刀,嚷着说:“我们已经商量定了,非请点检即位不可。”
赵匡义和赵普听了,暗暗高兴,一面叮嘱大家一定要安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一面赶快派人告诉留守在京城的大将石守信、王审琦。
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
赵匡胤隔夜喝了点酒,睡得挺熟,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的人声,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
“请点检做皇帝!”
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综哇塞真的有系统
赵匡胤骑在马上,才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
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
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来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
赵匡胤本来就是禁军统帅,再加上有将领们拥护,谁敢不听号令!将士们排好队伍开往京城。一路上军容整齐,秋毫无犯。
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作内应,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
将领们把范质、王溥找来。赵匡胤见了他们,装出为难的模样说:“世宗待我恩义深重。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怎么办?”
范质等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
“我们没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当天子!”
范质、王溥吓得赶快下拜。
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宋太祖做了皇帝,他的母亲当然成了太后。当大臣们向太后祝贺的时候,太后却皱起眉头,显出很忧愁的样子。
等大臣退了朝,侍从们问太后说:“皇上即位,您怎么还不快活?”
太后说:“我听说做天子很不容易。能够把国家管理好,这个位子才是很尊贵的;要是管理不好,出了乱子,再想做一个老百姓还做不成哩。”
太后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宋太祖虽然即了位,但是全国还没有统一,别说周围还有一个个割据政权,就是原来后周统治的中原地区,也还有一些节度使,对宋太祖即位,很不服气呢。
★ 古代帝王故事
★ 古代帝王爱情故事
★ 帝王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