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朋友见面与朝见帝王的礼仪(共含8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rushono”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古代朋友见面与朝见帝王的礼仪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揖让】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
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
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
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
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 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如“子路拱而立”(《论语》)。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这儿的“拜”就是焦仲卿对母亲行的这种礼节。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如《鸿门宴》中的“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儿的“拜”应是这种跪拜礼。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作“拜首”。如“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屈原(节选)》)。
再拜: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过去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跪而头触地作较长时间停留为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头在地必须停留一段时间。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如“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崤之战》)。
古人的这些礼节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是繁文缛节。但是,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倒也能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
中国古代仪表仪态礼仪
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
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坐姿
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走姿
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中国古代服饰礼仪
服饰是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着装是一门艺术,正确得体的着装,能体现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公务场合着装要端庄大方;参加宴会、舞会等应酬交际着应突出时尚个性;休闲场合穿着舒适自然。全身衣着颜色一般不超地三种。
祝贺,就是向他人道喜,每当亲朋好友在工作与生活上取得了进展,或是恰逢节日喜庆之时,对其致以热烈且富有感情色彩的吉语佳言,会使对方的心情更为舒畅,双方的关系更为密切。
祝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口头祝贺、电话祝贺、书信祝贺、传真祝贺、贺卡祝贺、贺电祝贺、点播祝贺、赠礼祝贺、设宴祝福等等,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在多数情况下,几种方式也可以同时并用。
祝贺的时机,也需要审慎地选择。对商界人士来说,适逢亲朋好友们结婚、生育、乔迁、获奖、晋职、晋级、过生日、出国深造、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之时,应当及时向其表示自己为对方而高兴。不然,就有疏远双方关系、心存不满或妒嫉之嫌。碰上节日,出于礼貌,向亲朋好友们道贺,也是必要的。
对于关系单位的开业、扩店、周年纪念、业务佳绩,予以祝贺,亦为“义不容辞”。
一般说来,口头祝贺,是商界人士用到的机会最多的一种祝贺方式。口头祝贺,在总体上的礼仪性要求,是要简洁、热情、友善、饱含感情色彩,是要区分对象,回避对方之所忌。
通常,口头上的祝贺都以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例如,“恭喜,恭喜”、“我真为您而高兴”、就是国人常用的道贺之语。“事业成功”、“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一帆风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活幸福”、“阖家平安”、“心想事成”、“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大家也人人耳熟能详,百听不厌,
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刻,道贺之语的选择应有所不同。
在祝贺同行开业时,“事业兴旺”、“大展宏图”、“日新月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恐怕是对方最爱听的话。
在祝贺生日时,除了“生日快乐”可广泛使用外,“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种老寿星爱听的祝词,就不宜对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来讲。
对新婚夫妇,使用“天长地久”、“比翼齐飞”、“白头偕老”、“百年好合”、“互敬互爱”、“早生贵子”之类的祝贺语,能使对方更加陶醉在幸福与憧憬之中,多多益善。
有些话本意不错,但可能犯一些人的忌讳,故宜加以回避。例如,乘飞机者,不喜欢祝他“一路顺风”,——因为这对飞机飞行有碍、香港人不爱听别人祝他“快乐”,——爱讨“口彩”的他们,往往把“快乐”听成了与之发音一样的“快落”,那样岂不是太不吉利了。
若明知一位小姐才疏学浅,事业上难有重大进展,那么就不该祝她“事业有成”,免得让人家“感时花溅泪”。代之以“生活幸福美满”,大概才能让对方芳心大悦。
如果说适时而得体的祝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密切感情,促进友谊的话,那么一句恰当的慰问语,也可以把商界人士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及时地传达给自己的交往对象,像“雪里送炭”一样温暖对方孤寂和伤感的心灵。
慰问,就是在他人遭遇重大变故,如患病、负伤、失恋、丧子、丧偶、婚姻裂变、极感痛苦忧伤,或破产、关厂、失业、休学、研究受阻、市场开拓失败,遭受困难挫折之时,对其进行安慰与问候,使其稍安勿躁,稳定情绪,宽心放眼,去除或减轻哀伤。
见面时祝贺与慰问的礼仪
祝贺,就是向他人道喜。每当亲朋好友在工作与生活上取得了进展,或是恰逢节日喜庆之时,对其致以热烈且富有感情色彩的吉语佳言,会使对方的心情更为舒畅,双方的关系更为密切。
祝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口头祝贺、电话祝贺、书信祝贺、传真祝贺、贺卡祝贺、贺电祝贺、点播祝贺、赠礼祝贺、设宴祝福等等,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在多数情况下,几种方式也可以同时并用。
祝贺的时机,也需要审慎地选择。对商界人士来说,适逢亲朋好友们结婚、生育、乔迁、获奖、晋职、晋级、过生日、出国深造、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之时,应当及时向其表示自己为对方而高兴。不然,就有疏远双方关系、心存不满或妒嫉之嫌。碰上节日,出于礼貌,向亲朋好友们道贺,也是必要的。
对于关系单位的开业、扩店、周年纪念、业务佳绩,予以祝贺,亦为义不容辞。
一般说来,口头祝贺,是商界人士用到的机会最多的一种祝贺方式。口头祝贺,在总体上的'礼仪性要求,是要简洁、热情、友善、饱含感情色彩,是要区分对象,回避对方之所忌。
通常,口头上的祝贺都以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例如,恭喜,恭喜、我真为您而高兴、就是国人常用的道贺之语。事业成功、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一帆风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活幸福、阖家平安、心想事成、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大家也人人耳熟能详,百听不厌。
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刻,道贺之语的选择应有所不同。
在祝贺同行开业时,事业兴旺、大展宏图、日新月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恐怕是对方最爱听的话。
在祝贺生日时,除了生日快乐可广泛使用外,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种老寿星爱听的祝词,就不宜对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来讲。
对新婚夫妇,使用天长地久、比翼齐飞、白头偕老、百年好合、互敬互爱、早生贵子之类的祝贺语,能使对方更加陶醉在幸福与憧憬之中,多多益善。
有些话本意不错,但可能犯一些人的忌讳,故宜加以回避。例如,乘飞机者,不喜欢祝他一路顺风,因为这对飞机飞行有碍、香港人不爱听别人祝他快乐,爱讨口彩的他们,往往把快乐听成了与之发音一样的快落,那样岂不是太不吉利了。
若明知一位小姐才疏学浅,事业上难有重大进展,那么就不该祝她事业有成,免得让人家感时花溅泪。代之以生活幸福美满,大概才能让对方芳心大悦。
如果说适时而得体的祝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密切感情,促进友谊的话,那么一句恰当的慰问语,也可以把商界人士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及时地传达给自己的交往对象,像雪里送炭一样温暖对方孤寂和伤感的心灵。
慰问,就是在他人遭遇重大变故,如患病、负伤、失恋、丧子、丧偶、婚姻裂变、极感痛苦忧伤,或破产、关厂、失业、休学、研究受阻、市场开拓失败,遭受困难挫折之时,对其进行安慰与问候,使其稍安勿躁,稳定情绪,宽心放眼,去除或减轻哀伤。
关于商务见面祝贺与慰问的礼仪
祝贺,就是向他人道喜。每当亲朋好友在工作与生活上取得了进展,或是恰逢节日喜庆之时,对其致以热烈且富有感情色彩的吉语佳言,会使对方的心情更为舒畅,双方的关系更为密切。
祝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口头祝贺、电话祝贺、书信祝贺、传真祝贺、贺卡祝贺、贺电祝贺、点播祝贺、赠礼祝贺、设宴祝福等等,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在多数情况下,几种方式也可以同时并用。
祝贺的时机,也需要审慎地选择。对商界人士来说,适逢亲朋好友们结婚、生育、乔迁、获奖、晋职、晋级、过生日、出国深造、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之时,应当及时向其表示自己为对方而高兴。不然,就有疏远双方关系、心存不满或妒嫉之嫌。碰上节日,出于礼貌,向亲朋好友们道贺,也是必要的。
对于关系单位的`开业、扩店、周年纪念、业务佳绩,予以祝贺,亦为“义不容辞”。
一般说来,口头祝贺,是商界人士用到的机会最多的一种祝贺方式。口头祝贺,在总体上的礼仪性要求,是要简洁、热情、友善、饱含感情色彩,是要区分对象,回避对方之所忌。
通常,口头上的祝贺都以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例如,“恭喜,恭喜”、“我真为您而高兴”、就是国人常用的道贺之语。“事业成功”、“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一帆风顺”、“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活幸福”、“阖家平安”、“心想事成”、“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大家也人人耳熟能详,百听不厌。
对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时刻,道贺之语的选择应有所不同。
在祝贺同行开业时,“事业兴旺”、“大展宏图”、“日新月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恐怕是对方最爱听的话。
在祝贺生日时,除了“生日快乐”可广泛使用外,“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这种老寿星爱听的祝词,就不宜对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来讲。
对新婚夫妇,使用“天长地久”、“比翼齐飞”、“白头偕老”、“百年好合”、“互敬互爱”、“早生贵子”之类的祝贺语,能使对方更加陶醉在幸福与憧憬之中,多多益善。
有些话本意不错,但可能犯一些人的忌讳,故宜加以回避。例如,乘飞机者,不喜欢祝他“一路顺风”,——因为这对飞机飞行有碍、香港人不爱听别人祝他“快乐”,——爱讨“口彩”的他们,往往把“快乐”听成了与之发音一样的“快落”,那样岂不是太不吉利了。
若明知一位小姐才疏学浅,事业上难有重大进展,那么就不该祝她“事业有成”,免得让人家“感时花溅泪”。代之以“生活幸福美满”,大概才能让对方芳心大悦。
如果说适时而得体的祝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密切感情,促进友谊的话,那么一句恰当的慰问语,也可以把商界人士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及时地传达给自己的交往对象,像“雪里送炭”一样温暖对方孤寂和伤感的心灵。
慰问,就是在他人遭遇重大变故,如患病、负伤、失恋、丧子、丧偶、婚姻裂变、极感痛苦忧伤,或破 产、关厂、失业、休学、研究受阻、某地场开拓失败,遭受困难挫折之时,对其进行安慰与问候,使其稍安勿躁,稳定情绪,宽心放眼,去除或减轻哀伤。在适当的时机,还可给予对方一定的支持与鼓励。
与UFO朋友见面-作文素材
今天,我卧在床上,天空阴沉沉的,显得有些沉闷。突然,在这沉闷的天空中,出现了传说中的飞碟。那飞碟周围闪烁着红绿色的灯光,让人感觉特别耀眼,又有些矜持。
“你要不要来我们的星球看看?”飞碟停在了我的房间前,一个长得怪模怪样的东西从飞碟中走了出来,我想这应该是外星人吧。
一听到能够带我离开这无聊之地,我当然愿意啦。我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
咦?我的身体飘起来了!我的身体飘起来了!飞碟的尾部的吸盘把我整个人都扯进来飞碟间。
“欢迎来到我们的基地。”一个外星人说。“你好,我叫卡萨。”我朝他看了看,他身后还有十多个跟他长得差不多的外星人。不一会儿,我就跟卡萨混熟了。他是一个很幽默的外星人。然后,卡萨就带着我到他们的基地浏览了一番。哇!这基地可真大啊,足足可以容纳10头蓝鲸!基地内陈设复杂,纵横交错的电线管,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东西,什么样子的都有,反正你想到啥就有啥,里面就像一个储存室。
不知道是时间过得快,还是他们的基地跑得快,眨眼间就到达了他们的家园。
当我刚走下了他们的基地时,“嗖”——一个不明物体从我头顶上飞过,把我的帽子都差点被吹走了。卡萨告诉我,这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叫做“圃哇”。我仔细看了一遍圃哇,它就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摩托车一样,不过圃哇能够飞上天,而摩托车不能。圃哇周围都有灯光,是由红色和白色拼凑出现的,非常刺眼。卡萨说,这样才能看清楚有没有圃哇。圃哇内部有雷达系统,为了防止圃哇在空中相撞而设计的。然后,卡萨又给我讲述了一番大道理。
这个地方的交通工具不仅很奇怪,房屋更是奇怪。他们的房子都是建设在地底下的,地面上是活动场,娱乐场。他们的房子前的隧道弯来弯去,门前还有种花,花大得吓人,花瓣就有我们普通人的手掌般大小,杆就有腿这么粗。花能够在地下生活,而且花还格外芬芳,在这没有阳光的地方生活,怎么可能啊?卡萨说,他们的家园是不受侵略,不受污染的,即使没有阳光,他们的花也能够生活。
不知怎么的,就到了卡萨的.家里。卡萨家特别大,又大又漂亮。卡萨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叔叔嫂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围在桌子旁,上面摆放着让人看了就流口水的食物。谁都那么有礼貌,谁都那么亲热,一点也不拘束。
时间过得真快,我看看表,已经夜深了。我不得不回家了。卡萨和卡萨一家人都很舍不得我的离去,最后是万不得已,卡萨才说服了家人,把我送回了家。
到了家门口,我真的还有些舍不得卡萨。卡萨羞涩的从裤兜里掏出了一个闪闪发光的星星,然后才慢慢的开着飞碟走了。
第二天,我忍不住向老爸老妈老妹述说着我在外太空发生的事情,当我讲述完毕,他们的脸上只让我看到了“离奇、荒唐”这两个词。
“这是真的!”我狡辩到。
但他们都不相信我说的事实,我垂头丧气的离开了,是不是这真的只是一个幻想?我往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个闪闪发光的星星……
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联系
人们常说,今天的世界是一个“迅速缩小”的世界,随着各国人民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的重 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素有“礼义之邦”的美誉。
当今中 国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礼仪习俗,都可以从中国古代找到它的源头,所以在学习、借鉴西方礼仪文化的同时, 也有必要继承并弘扬我国的古代礼仪文化。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古代之礼与现代的礼仪精神有很大的 不同。探讨它们的不同,对我们吸取古礼之精华,抛弃其糟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古代礼的内涵和作用大大超过了现代礼仪 在英美文化中,Etiquette 一词,意为礼节、礼仪,指一般的行为准则和一般的社交应酬方式;Courtesy 一 指一种很庄重、肃穆、程式化的仪式,如民间的婚、丧、喜、庆,国家的大型庆典、会议仪式等,国际间的经济 这个词就是“礼”。中国之“礼”的内容不仅涵盖了上述三词,且大大超出了它们的范围,在更大的范围内发 挥着独特的作用。 现代礼仪所表达的是人的一种外化修养和某种程式化的规范,是一种交流“语言”,用于人与人之间的 交往过程,传递的是友好、尊重的信息,以快捷、简明、实效为其特征,力求表达人们真实的情感,其形式及 传递的信息力求被对方准确无误地认识和理解。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真实情感与行为形式的一致,即为现 代礼仪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礼仪只是一种人类的世界性交流语言。而中国古代的礼包容了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而且是等级秩序的标志,是 一种被不断强化、深化的伦理道德观念。古人认为人之所以有别于禽兽,是因为人能讲礼,礼成了文明的 标志。《荀子 修身》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立,国家无礼则不宁。”把礼看成是万事万物赖以生存 的基础。礼又被古人视为评定是非,区别异同,判别嫌疑的标准与尺度。《礼记 曲礼上》云:“夫礼者,所以 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第16 卷第2 期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年3 月Vol。16 No。2 Journal of Jingme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Mar。2001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师治军,莅官行法,非礼不诚不庄。”礼的影响达到 了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作用面之广、影响之深、意义之大,现代礼仪难望其项背。 礼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政治制度,是古代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礼原本起源于祭祀。《说文》: “礼,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清代学者解释说:“礼之言履,谓履而行之也。礼之名,起于事神。”统治阶级 为了其自身的目的大力倡导信神尊鬼,并将自然的天地等物神格化,人格化,同时亦将君主神格化,宣扬君 主乃天之子,是代天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的,所以君主又叫天子。因此,礼之事神就发展成为事君。
《荀子 礼论》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 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敬天神,祀地祉,尊先祖的落脚点是为了隆君师。这样礼就成了君主统治 人民的手段。《周礼 春官 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所谓宗伯是指宗法制下宗主(君主) 和侯伯(诸侯国王) 。这就是说,用礼仪来解决国家大事。《礼记 礼运》说:“安民治上,莫善于礼。”儒家学 说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 为政》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孔子看来,用德和礼来治理国家要比用政和刑来治国要优越得多。 把礼作为治国的手段,这是西方社会和现代中国社会所没有的,更是现代礼仪所无法承载的。
二、中国古代礼与法相结合,现代礼仪乃自我约束 在古代中国,礼之所以能在治理国家上发挥作用,是因为礼与法相结合。礼包容了法,为法的灵魂;法 是礼的后盾,是法的体现。法与礼互为表里,互为补充,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两件法宝。《周礼 天官太 宰》云:“礼典以和万邦,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典者,法也。礼典就是礼与法。
孔子认为“礼乐不兴则刑罚 不明”,把兴礼乐当作执法的前提。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在《荀子 劝学》说得更加明白,“礼者,法之 大分,类之纲纪。”即认为礼是法的总纲,法是礼的派生物,他在《荀子 修身》强调,“非礼是无法也”。即没 有礼就没有法。《唐律疏义 名例》云:“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宋 代理学家朱熹从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礼法一体的观点,他说:“礼者,天理之节文”;“法者,天下之理”。因而 得出“礼字、法字实是理字”的结论。用“理”把“礼”与“法”融合在一起。在实际的运作中,严重的违礼就是 违法,不仅会招致舆论的谴责,而且会带来刑役之苦,甚至灭顶之灾。大臣若僭礼穿天子的服饰,是犯了十 恶不赦的弥天大罪,要下狱处死,甚至族诛。从三国魏《新律》始,将大量属于礼的内容纳入法律条文中,此 后的晋律、北齐律、北周律和唐律、宋律、元律、明律、清律,无不如此。如属于违礼行为的不孝、以妾为妻、居丧期间入仕、服饰违制等,都明文规定属于违法,要处于年数不等的刑役。 这种以礼入法,以礼代法,礼法互为依托的现象,在现代法制社会是无法想象的。现代的法制社会,礼 与法有严格的分野,违法则以刑律处之,违礼则属于个人修养道德问题的范畴,最多受到议论或舆论的'批 评绝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中国古礼强调等级,现代礼仪注重平等 现代礼仪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对对方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建立在平等、互敬的基础上,对 对方的尊重,也就是一种自尊,也会赢得对方对自己的尊重。现代礼仪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关 系,建立在现代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之上,以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为原则。不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或 国家之间,不因大小强弱,都应当一律平等,如果违背了平等、尊重的原则,也就违背了现代礼仪的基本准 则。如国际礼仪中的国际礼宾次序以字母先后顺序或时间顺序等自然顺序来排列,以及对等原则等等。
中国古代的礼仪是建立在等级制基础上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各等级之间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 经济利益,也享有不同的礼仪规格。天子有天子之礼,士大夫有士大夫之礼,庶民百姓有庶民百姓之礼。 同属婚礼,其内容、程式却因等级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礼是维护这种等级制的工具。《荀 子 王制》:“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 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汉书 公孙弘传》云:“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 以现代礼仪所要求的服饰美为例,现代礼仪的服饰按其功能划分为礼服、工作服和休闲服;遵循的是TPO 原则,即根据时间(Time) 、场合(Place)和目的(Object)进行正确的着装,以美、和谐、实用为前提。而在古代 其等级区别相当严格。封建社会里衣冠是等级的标志,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衣服的质地、颜色、花纹、样 式,只能在封建礼仪所规定的等级范围内选择。如西汉人崇尚黄色,黄色成为帝王服饰的专用色,任何人 不得使用。唐以后,紫、朱、绿、青等色成为不同等级的官服的颜色,一般贫民商人只能穿白衣、黑袍。元朝 的《通制条格》规定娼优要“穿皂衿子,戴角冠儿”。封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建立起一整套严格而细密 的礼仪制度,目的是为了消弭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意识。《礼记 中庸》说得非常明白,“夫礼,禁乱所由生,犹 坊(即防)止水之所由来也”。所以,礼崩乐坏之时,也就成了人民反抗时机成熟之日。而每次战乱之后,统 治者又不遗余力地恢复礼制,重申封建礼仪。
四、中国古礼存在扭曲人性,践踏人权的内容;现代礼仪尊重人性,维护人权 现代礼仪是建立在尊重人性,维护人权的基础之上;现代礼仪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好、尊 重,营造的是一种安定、和谐的气氛,创造的是一种舒适和平的生活环境。遵循的原则有真诚、理解、宽容、互尊互帮、谦虚随和。如现代礼仪规范中的:尊重隐私、尊重各国各民族风俗习惯等。而中国古代的有些 礼仪则与人权精神相去甚远,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中后期,许多礼制礼仪是对人权的践踏,对人性的摧残。 如现代礼仪中有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女士优先原则;而中国古代礼仪对妇女的有些要求却是背道而驰, 有的甚至达到了残酷的程度。中国古代的妇女被剥夺了参与社交的权力,未嫁之前要隐居闺阁,不能抛头 露面,更不能与异性交往;在婚姻问题上没有发言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终身;嫁鸡随鸡,嫁狗随 狗,言语行事谨小慎微,忍气吞声地侍奉丈夫,低眉顺眼地服侍公婆。翻开《女论语》、《女戒》、《书仪》等书, 书中所载对女性礼仪的要求苛刻之极。《女论语》对妻子侍奉丈夫的礼仪要求设有专章,其中有云:“夫若 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吞声;莫学泼妇,斗闹频频。”对丈夫百依百顺,唯命是从,是封建礼仪对妇 女的要求。而离婚的权力也掌握在丈夫手中,甚至“口多言”也会成为被休的理由。为了达到“妇容”所要 求的“三寸金莲”的仪容标准,女性就要违背自然天性,将好端端的双脚缠成行动不便的小脚,惨痛之状,难 以言表。对人性的摧残,对人权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极为丰富,以上所言只是从它与现代礼仪精神相违的几个侧面,并非是它的全部, 中国古代礼仪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现在借鉴的内容,如“礼主和”的精神、饮食之礼、待客之礼等等。本文 的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在继承我国古代传统礼仪文化的同时,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抛弃其封建糟粕, 以便更好地吸收其民族精华,形成既符合国际惯例,体现现代礼仪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礼仪文化。
★ 古代帝王故事
★ 古代帝王爱情故事
★ 中国传统见面礼仪
★ 我与孔子见面
★ 古代说话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