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节痒疹快速治疗方法(共含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从不发面杰克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尚无特效疗法,一般对症处理。防止昆虫叮咬。
1.全身治疗
参照Hebra痒疹。病情严重者可短期口服类固醇激素。
2.局部治疗
(1)20%水杨酸火棉胶或松抑酊,纯鱼石脂、复方松馏油软膏,亦可用类固醇激素霜剂封包。
(2)0.5%普鲁卡因10ml加泼尼松龙5mg,作痒疹结节周围封闭,每处0.5~1.0ml,每周封闭2次。
3.物理疗法
可用二氧化碳雪或液氮冷冻疗法,亦用电凝或激光治疗。
4.放射疗法
对少数孤立散在的结节性痒疹可用浅部X线照射或放射性。32P、90ASr贴敷。
治法:除湿解毒,疏风止痒。
方药:全虫方加减。对顽固性皮损宜活血化瘀,加红花、丹参,气虚加黄芪。也可选用四物消风散,除湿胃苓汤加减。
单方成药:秦艽丸,除湿丸。
局部治疗:
(1)中医独角莲膏药贴敷。
(2)雄黄解毒散30g加入百部酒100ml外擦。
(3)黑色拔膏棍(见本书总论外用药物疗法。
特殊疗法节)加温热贴结节处。
(4)外用水晶膏腐蚀。
(5)针刺疗法:取穴参照皮肤瘙痒症亦可直接针刺结节性痒疹的结节中央。
痒疹临床表现:
1.丘疹性荨麻疹
又称为急性单纯性痒疹、婴儿苔藓和荨麻疹样苔藓,由于昆虫叮咬所致的过敏反应,多在春夏秋季发病,皮疹为棱形的风团或丘疱疹,病程短,无淋巴结肿大。
2.小儿痒疹(hebra痒疹、早发性痒疹、轻痒疹)
多在儿童期发病,皮损开始主要为红色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也可以是风团或丘疹样荨麻疹样皮疹。以后成为弧立结节性丘疹或小结节损害。由于搔抓可以出现抓痕、血痂或湿疹样改变。四肢伸侧为常见部位,但背部、头面部等均可发生。自觉症状瘙痒剧烈,皮疹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也可以反复发作。少数病人一直延续至成年。腋窝与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
3.寻常性痒疹(单纯性痒疹)
以中年男女多见,损害是弧立的圆形丘疹,绿豆至豌豆大小,丘疹顶部有微小的水疱,疱破后表面留有浆液性结痂,损害分批出现,引起剧烈瘙痒,由于长期搔抓可出现抓痕、苔藓化及色素沉着,少数病例愈后留有点状瘢痕。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躯干、臀部等部位。损害在短期内自然消失,但有时会复发。
4.结节性痒疹(疣状顽固性荨麻疹)
损害初起为淡红色或红色丘疹,很快变成为圆顶形坚实结节,由豌豆到指甲大小,一般呈灰褐色或红褐色。损害表面角化,粗糙,呈疣状,触之有坚实感。自觉剧烈瘙痒,可自行消退并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也可因搔抓致结节顶部出现血痂、抓痕和苔藓样变。损害常发生在四肢,尤其以小腿伸侧多见,也可以发生背部或其他部位。结节有沿着肢体排列纵列的趋向。本病多见成年人,以妇女占多数。
5.妊娠痒疹
常发生在第二次妊娠的妇女,损害出现在妊娠早期的第3~4个月,或妊娠期的最后两月。一般产后3~4周自行消失。好发于躯干上部及四肢近端。基本皮疹为剧痒的风团样丘疹,有时为丘疱疹,搔抓后出现可、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等改变。
痒疹的饮食:
海带绿豆苡仁汤
材料:海带50克,绿豆100克,苡仁5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海带洗净切碎,与绿豆、苡仁同煲至烂熟,加入白糖调匀,分次服食。隔天一次,连服7天。
土茯苓煲乌龟
材料:土茯苓50克(鲜250克),乌龟一只(可用草龟代)。
制作:将乌龟宰杀干净,与土茯苓同煲,至龟熟烂,加盐调味,食龟饮汤。隔天一次,连服3只为一疗程。
一、尽量寻找病因并去除之,如防止虫咬,避免局部刺激,纠正胃肠功能紊乱等。
二、系统治疗
1、抗过敏治疗:抗组胺类药,如赛庚啶、羟嗪、西替利嗪等、咪唑斯汀、氯雷他定,选择其中1~2种口服;维生素C、钙剂及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等;自血疗法可试用。
2、对有神经精神症状者,可适当服用镇静催眠类药、抗焦虑药等,如地西冸,5mg,每晚1次口服;多塞平,25mg,每日3次口服等。
3、对症状严重、皮疹广泛者,可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20~30mg/d,分2~3次口服;沙利多胺(反应停),25mg,每日3次口服;氨苯砜,50mg,每日2次口服。也可采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治疗(详见神经性皮炎治疗部分)。对重症、皮疹泛发患者可试用。
三、局部治疗
1、炉甘石洗剂,含樟脑、薄荷脑等的复方樟脑醑,1%石炭酸等止痒剂外搽。
2、糖皮质激素制剂,如0.1%曲安奈德乳膏,0.5%地塞米松软膏、0.1%曲安奈德二甲基亚砜液等外用,含糖皮质激素的硬膏外贴。
3、焦油类软膏,如3%~5%糠馏油软膏,10%煤焦油软膏、10%黑豆馏油软膏等外用。
4、糠浴、硫磺浴、淀粉浴等。
一、辨证施治:
1、风湿证,治以祛风除湿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
2、血燥证,治以养血润燥,四物消风散加减。
二、中成药:
1、地龙片或乌蛇片5片,口服,每天2次;
2、乌蛇止痒丸10克,口服,每天3次。
三、外治疗法:
1、药浴疗法:可行全身药浴,如苦参、蛇床子、千里光、白鲜皮、地骨皮、上黄柏、明矾煎水药浴或糠浴;
2、局部外涂:10%百部酊、5%硫黄洗剂、1%冰片酊、10%蛇床子酊或一扫光软膏。
四、其他治疗:
自血疗法、针灸、耳针及穴位注射。
目前治疗乳腺增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中医中药的治疗原理:
(1)疏肝理气,调畅气机。
乳头乳房及肝经循行之处,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易于怫郁。乳癖者,每多有性情抑郁,忧思多虑或心烦急躁易怒,胸闷嗳气,而乳房疼痛与肿块大小变化,亦多情绪变化有关。肝郁气滞在乳癖发病学上有重要影响。七情不畅,肝失条达,肝郁气滞结于肠子络则疼痛结块,故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治疗乳癖的主要原则。
(2)活血化瘀,疏通乳络。
乳房疼痛及肿块为主症,二者均为血瘀证特征性表现。忧思恼怒,抑郁寡欢,必致肝气不畅,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内,使血行不畅,经隧不利,下不能充胞宫,上不能溢乳房,乳络闭阻,气滞血瘀,凝结成块,不通则痛。经前冲任血液充盈,乳房肿痛加重,月经后气血得到疏泄,肿痛亦随之减轻。可见乳癖者出现血瘀证势所必然,治疗中必须重视活血化瘀,疏通乳络作用。
(3)化痰软坚,消肿散结。
思虑伤脾或肝郁气滞,横逆脾土,均可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气不足,冲任失养。不能温煦脾阳,则精液不得运化,聚湿成痰,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灼津为痰,痰、气、瘀互结而成乳癖。因此,痰凝在乳癖发病学上有一定影响,化痰软坚,消肿散结可促使肿痛消散于无形。
(1)体针:取穴屋翳、膻中、合谷、天宗、肩井、肝俞等,留针20—30分钟。
(2)耳针:取穴乳腺、神门、内分泌等。
(3)穴位注射:川芎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注射三阴交、期门、气海等穴。
(4)择期电针:有报道取穴屋翳、膻中、合谷,另加一些配穴,根据患者的月经情况选择月经周期的不同时相,用电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用刮拭背部乳房的对应区(即背部与前胸乳房对应的部位),先涂刮痧油,然后从上向下、从内向外依次刮拭。对于刮板下发现的结节、砂粒、条索状物要重点刮拭。这些部位相对应的胸前处就是乳腺增生的部位。再刮拭脊椎,以及两侧的膀胱经,相平行的夹脊穴可以巩固治疗的效果。刮拭过程中痧出的越彻底,乳腺增生物消退的越彻底。还可以在膻中刮,从上到下刮起,从内向外刮拭。
其原理与刮痧差不多。刺络拔罐,取75%酒精局部或穴位消毒,在膻中,局部,乳腺增生患者用中医并配合采用经络拔罐疗法治疗,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及乳痛、乳腺肿块等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膻中、乳根,膏肓、天宗、肝俞、太冲可以刺络拔罐。上罐时间10-30分钟不等,可以循序渐进的,不要开始就很长时间,以自己可以耐受为度。
(1)推抚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
(2)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3)揉、捏、拿法:以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复施术10~15次。左手轻轻将乳头揪动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
(4)振荡法: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 银屑治疗方法
★ 快速入睡的方法
★ 快速节食减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