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六年级古诗文知识测试(共含11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尹秋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论说文
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要求根据某一事物进行论述,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内容可包括论政、论史、论学等方面。最早以“论”名篇的文章为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东方朔《非有先生论》,至南朝梁萧统《文选》遂专列“论”为一门,收录西汉至南北朝间一些著名作者的论文。在写作上,以“论”名篇的论文大都按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结构层次进行安排,但每篇具体分析的写法各不相同。以“说”名篇的论文常用来阐述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的看法,但有的重在记叙,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袁牧的《黄生借书说》,韩愈的《师说》《杂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论”与“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论”重在论理,“说”重在说明。
记叙文
是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文章的总称。为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记叙行踪描摹山水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姚鼐的《登泰山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有通过描写山水来阐明深刻道理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有记叙人物动人事迹的,如崔铣的《记王忠肃公翱事》、全祖望的《梅花岭记》、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等;有记叙生活见闻及遭遇的,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有记叙事物形态特点的,如沈括的《采草药》、李渔的《芙蕖》、魏学}f尹的《核舟记》等。总之,内容可包罗万象,形式可不拘一格,虽以记叙为主,但又兼以议论和抒情,写法很灵活。
传记文
或称为“传”,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最早的传体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厥后世之学士大夫,或值忠孝才德之事,虑其淹没弗白,或事迹虽微而卓然可为法戒者,因为立传,以垂于世”(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列于史书的称“史传”,列于家谱的称“家传”,自叙生平者称“自传”(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陆羽的《陆文学自传》,刘禹锡的《子刘子自传》),对本传记事补充者称“别传”。还有记叙生平事迹较史传、自传、别传简略的小传,如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有一人一传者,如《史记·孟尝君列传》;有两人或数人合传者,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也有如《列女传》《高僧传》《唐才子传》等按人物性质编撰的类传。内容有记叙文臣武将的,也有记叙下层人民的,如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侯方域的《李姬传》。还有如韩愈的《毛颖传》、马中锡的《中山狼传》等记叙寓言故事的。
赋
最早写作赋并以赋名篇的是战国荀况,今存荀况《礼赋》五篇。到战国末年宋玉进一步发展了赋体文学,其作《风赋》《神女赋》皆为赋中名篇。到了汉代,赋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其基本特征是文采华丽、铺张扬厉,形式上可分为问答体与非问答体两种,大多篇幅较长,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是其中的代表。魏晋南北朝时,赋体有了新的发展,其特点是追求字句的工整对仗和音节的铿锵,讲求用典,篇幅较短,故又称“俳赋”或“骈赋”。唐宋时由于科举考试用赋,便产生了一种既讲究对偶又限定音韵的新赋体——律赋。律赋格式严谨,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并由考官出题限韵,字数一般不超过四百字。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都属于这一类赋体。中唐以后,由于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赋体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文赋”。文赋一反俳赋、律赋在骈偶、用韵方面的限制,而趋向散文化。它句式参差,用韵自由,几与散文相接近,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到了清代,因受八股文的影响,在赋中讲求股对、程式,赋与科举考试的八股文相似,从而走人了赋的末途。
书表
书为书信的总名。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统称为“书”。战国时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即为奏书的性质。因为是写给国君看的,所以后代将这类性质的文章通称为上书。亲朋间往复信札性质的书,内容则可包罗很广,或议论时政,或讨论学术,或评述人物,或传授学业,或抒写际遇,或劝喻亲友,大至军国要事,小至日常生活,都可意到笔随,称心而言。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吴均《报朱元思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宗臣《报刘一丈书》等。
表,则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说:“章以谢恩,表以按劾。”但汉代以后,其界限区别已不太严格。唐宋以后,诸如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也用“表”体。表重在陈情,故在奏议文体中往往写得最为恳切感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文章开端作“臣某言”,结尾作“拜表以闻”或“臣某顿首”,是表的一般程式。
诗歌
诗歌是文学的一大样式。古代称合乐者为诗,不合乐者为歌。后来“诗”“歌”互称,或合称“诗歌”。诗起源于劳动,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古诗多四言,东汉魏晋以后,各种诗体始趋于完备。古代诗歌按体裁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形式比较自由,一般不受格律束缚,句式也有长有短,四、五、六、七言及七言以上的杂言都有,《诗经》《楚辞》与汉乐府及汉魏五言体是这类诗体的代表。近体诗对押韵、平仄、对仗都有严格的要求,一般只押平声,每篇必须对仗,平仄须符合一定的格式,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又分五言律、六言律、七言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以及三部律诗等,绝句则分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一)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唐以后出现的所谓近体诗相对而言。其体制特点是每首诗的字数没有严格的限定,押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以句句押,也可隔句押,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韵。诗的平仄完全自由,没有任何规定。不讲求对仗,诗中有时也出现对仗,这只是修辞上的需要。古体诗虽然不受格律上的束缚,但仍讲求音韵、音顿,讲求音节的和谐和句式的整齐。课本中的《饮酒》《观刈麦》《归园田居》《迢迢牵牛星》等都属于古体诗。唐代律诗盛行之后,古体诗为了表现与律诗的不同,尽可能多用“拗句”(平仄声调不合律诗规则的诗句),多运用“三平调”(诗句的末三字全用平声),力避对偶、声律,以显示出辞气的高古,表现气格的浑厚与超迈。另外在唐代还出现了一种“入律古风”,这类诗全用七言律句或基本用七言律句组成,而且大量运用对仗,经常换韵,往往平仄交替,全诗很像由多首七绝组成,如课本中的《琵琶行》及高适的《燕歌行》、王维的《桃源行》、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二)乐府诗
乐府,原为汉武帝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其任务为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收集歌辞。这些收集的乐章和歌辞,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乐府诗”除要求配合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东汉末年,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首先袭用乐府旧题模仿两汉乐府歌辞的风格来写旧乐府体诗。这些作品,有的是根据两汉乐府的曲谱所作的歌辞,有的则是沿用乐府旧题模仿乐府思想和艺术风格所创作的不入乐的歌辞。隋唐以后,用乐府体写诗的风气十分盛行,李白、杜甫、王建、张籍等都是写乐府诗的能手。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王昌龄的《塞上曲》《塞下曲》,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崔颢的《长干行》等,这些诗歌虽为乐府诗,但已不能人乐歌唱。还有一些如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等即事名篇的自制新题的乐府诗,既不能人乐歌唱,又不沿袭乐府古题,称作“新乐府”。中唐以后,发展为白居易、元稹所领导的“新乐府运动”,主张不依旧谱,不用旧题,仅根据汉乐府“缘事而发”叙事写实的精神来进行创作,这是乐府诗的新发展。后代将魏晋至唐可以人乐的诗歌与袭用乐府旧题仿作的不入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
乐府诗,特别是汉乐府,多数出自社会下层人民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因而反映社会现实广阔而深刻,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明快,在我国诗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律诗”,因格律严密得名。起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的一种自觉讲求声律的新诗体——永明体,后经阴铿、何逊、庾信等诗歌的实践,得到进一步发展。入唐以后逐渐成熟,至宋之问、沈俭期,总结六朝以来诗人在形式格律上的实践经验,完成了律诗形式定型的最后任务。五、七言律诗每首八句,四韵,一、二两句称起联或首联,三、四两句称颔联,五、六两句称颈联,七、八两句称尾联或结联。每联上句称出句,下旬称对句。中间两联须对仗,首尾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对仗的目的是帮助诗歌内容的表达,形成诗歌整齐的美。每首诗都有固定的平仄格式。
另外律诗中还有一种叫“排律”。凡律诗中旬数超过八句者叫“排律”。排律的句数少则十几句,多则一二百句。除首联和尾联外,中间的句子不论多少,每联都必须对仗,其用韵、平仄、粘对等规则都与五律七律相同。排律分五言排律与七言排律两种,五言排律齐梁时代已有试作,七言排律到盛唐以后才出现。排律篇幅过长,又限于声律、对仗,束缚很大,不容易写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则是写排律的高手。
(四)绝句
绝句,又称“断句”“截句”,分为古绝与律绝两种。古绝为古体诗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不受律诗格律的限制,虽押韵而用韵较自由,押平声亦可,押仄声亦可。这类诗如王维的《鹿柴》《竹里馆》《杂诗》,裴迪的《送崔九》,李白的《静夜思》等。
律绝分为五言绝与七言绝两种。每首两联,其要求一联之间两句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押平声,与律诗相同。至于对仗,或用于前两句或用于后两句,或两联皆用,或不用对仗,皆无不可。现在一般通行的看法,认为律绝是在隋唐以前五、七言四行小诗的基础上受到齐梁时代讲求声律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对仗
对仗,指诗歌中的词句对偶。晋以后在诗歌与骈文中已大量运用,后来则构成近体诗格律的要素之一。在律诗中,二、三两联要求对仗,但也有三联以至四联都运用对仗的,如杜甫的《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对仗要求严密工整,不仅要求词性相同(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上下两句字词不重复,而且要求两句的意思不雷同,做到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如果两句意思相同,则称为“合掌”,这是律诗的大忌。对仗有利于诗歌内容的展开,可以形成诗歌形式的整齐美。对仗有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当句对、扇面对等多种形式。工对要求做到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虚词以及联绵词都要相对,还必须做到同类相对。词性相同而门类不同的对仗叫宽对,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以“江湖”对“鸿雁”,“秋水”对“几时”,就属于宽对。在唐诗的对仗中,大量出现的是宽对。借对则是用双类语来作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借音,即采用谐音的方法进行对仗。如张乔《月中桂》:“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借“下”为“夏”,与下旬中的“秋”相对。另一种是借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用乙义与另一词相对。如温庭筠《苏武庙》:“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下句的“丁”是丁壮之丁,借为丙丁之丁以与上句的“甲”相对。当句对是指一句中自成对偶,然后又与他句相对。如柳中庸的《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全诗不但一二句、三四句各相对,而且各句自对对仗,“金河”对“玉关”,“马策”对“刀环”,“白雪”对“青冢”,“黄河”对“黑山”。所谓“流水对”是指在一联中上下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气贯注如水顺流而下,如骆宾王《在狱咏蝉》“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王维《辋川闲居》“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元稹《遣悲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流水对不仅具有整饬对称之美,而且能增强诗歌珠走泉流的音乐美。所谓“扇面对”就是隔句对,即一、三句相对,二、四句相对,也可以说是上联与下联相对。如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没潜夫”;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词曲
词是伴随着新兴音乐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一种新兴的音乐文学,与乐曲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词初期的功能是人乐歌唱,需要按乐谱填词,因此作词又称为“填词”、“倚声”、“依声”。在创作上则要求:一、每首词要选择一个词调。词调就是歌唱的乐曲。二、根据乐曲的段数,词分成二片、三片或四片。三、根据乐曲乐句的参差,词也为长短句。四、词必须讲求平仄声韵,以配合管弦,合于歌唱。总之,每一词调的片、句、字数及声韵、平仄都有一定的规定,这就是所谓“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词律。词,因由诗歌发展而来,故又称“诗余”(如《双溪诗余》);因其先有曲后有词,故又称“曲子词”(如《敦煌曲子词集》);因其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因其能合乐歌唱,故又称“乐府”(如《东坡乐府》)、“乐章”(如《苕溪乐章》)或“歌曲”(如《白石道人歌曲》)。还有称为“雅词”(如《紫微雅词》)、“琴曲”(如《静志斋琴曲》)等名的。
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人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北曲”又称“元曲”,因产生于元代配合北乐故名。北曲包括“散曲”和“剧曲”两种性质不同的文体。“散曲”是一种配乐可歌的诗歌,“剧曲”是一种以曲词为主又有说白、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戏剧,故又称“杂剧”。“南曲”产生于宋代,配合南方音乐。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
词的分类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十六字至五十八字以内的词称“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一字以内的词称“中调”,九十二字以上者称“长调”。词的这一分类始于明代中叶以后嘉靖年间(1522-1566)顾从敬刻《类编草堂诗余》四卷,此书将南宋何士信所编《草堂诗余》改为以小令、中调、长调三类编排重刻(原来分四季景物、天文地理等十二类),清代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对小令、中调、长调三类词的字数又作了以上这一具体的规定。这种分类曾遭到一些人的.批评,如清万树在《词律·发凡》中提出质疑:“所谓定例,有何所据?若以少一字为短,多一字为长,必无是理。如《七娘子》有五十八字者,有六十字者,将名之日小令乎?抑中调乎?如《雪狮儿》有八十九字者,有九十二字者,将名之日中调乎?抑长调乎?”这种分类确实无科学根据,但它以具体数字来划分词的类别,对读者还是有帮助的,因而被一直沿用下来。小令一般出现在唐与五代,到北宋初年,特别是在柳永以后,中调和长调才开始大量出现。
词牌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一个词牌就是一种词调格式,表示它特定的宫调(即律调)以及字数、句数、平仄、韵脚等。有的词牌除本名外还有别名,如“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江南好”“谢秋娘”等,“念奴娇”又名“酹江月”“百字令”“壶中天”等;有的词牌牌名相同却非一调,如“西江月”与“西江月慢”。词在初起时,词牌与词的内容完全相合,宋黄开说:“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后来词人为了点明题旨,说明所写词的内容,就在词牌下标出词题,如“春思”“咏梅”“端午”等;有的还加上小序,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姜夔的《扬州慢》等。有的为了标明词的宫调,就在词牌下注明仙吕宫、双调、歇指调等。词牌名称很多,来源也各不相同。有的来自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有的来自唐代乐曲,如《菩萨蛮》《天仙子》;有的依据词的字数或句式,如《十六字令》《三字令》;有的根据人名或地名,如《虞美人》《梁州令》;有的采用别人的诗句或本词中的字句,如《满庭芳》《忆秦娥》等。
小令
小令为宋词体式名,又称“令曲…'歌令”“令章”。它的来源,一是大曲——摘取大曲的某一段;二是出自宴席间所行的酒令。唐人宴会时,常利用时令小调作酒令,词人根据乐调即席填词,元稹《何满子》诗“牙筹记令红螺盘”,“记令”就是“记曲”;有时或令歌女唱小曲以劝客饮酒,白居易《就花枝》诗“酒翻衫袖抛小令”,“抛小令”即唱小曲。后来,酒令发展成为词,这样的词一般字少调短,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调长字多的大多出于大曲,如柳永《甘州令》(七十八字),《婆罗门令》(八十六字),《六么令》(九十六字),《胜州令》(二百一十五字)。
散曲
散曲是曲词的一种体式。是南宋以后民间歌曲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相互融合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歌词形式。盛行于元明两代。和诗词一样,多用于抒情、写景、叙事,只供清唱,没有说白动作,有别于元杂剧中的剧曲。散曲有南曲和北曲之分,但不论南曲或北曲,都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和词中的小令不同,通常以一支曲子为单位,如《朝天子》《天净沙》《山坡羊》等,没有双叠或三叠、四叠。同一曲牌的小令可以重复使用,从几首直至百首,组成组曲形式,歌咏同一故事或分咏各事,名为“重头小令”,但组曲中的各支曲子仍然完整独立,可以分押不同的韵。有的小令在乐律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一支至三支其他曲子,称“带过令”,常见的如《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等,也属小令一体。散套又称“套数”“大令”,通常由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押同一韵脚,一般都有“尾声”,曲调多少与长短皆不拘。小令或散套除本调规定的字数外,还可在句首或句中增添衬字,以便于更自由灵活地歌唱。
古人喜欢在文题上表示出体裁。古代文体大致如下。
一、论说类
1、疏又称奏疏。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分条陈述。畅于春秋,成于两汉。
2、表又称奏疏、奏议。臣向君主陈述意见或有所请求的一种文体。重情。
3、论直接阐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分史论(人物论、专题论)、文论(评论文章)、策论(起源于写在简册上以对答用,发展成策论)
4、说用来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章。教材注解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师说》《捕蛇者说》
5、原推究。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原君》
6、订评议。对某一人事物论定功过,品评优劣,常含力排众议而独抒新见之意。因而行文有力,慷慨激昂。订,论。《订鬼》
7、序是用来评介作品内容的。有自序、他序。位置在一本书的开头或结尾。例如《指南录后序》唐宋以来,送别赠言也称序。例如《送东阳马生序》
二、记叙类
1、纪传体司马迁首创,以本纪、列传为人物传记中心。本纪记叙帝王事迹,世家记叙诸侯王和辅汉功臣的事迹,列传是名人事迹。
2、记记事、记言、记物、记人,应用广泛,不拘一格。《核舟记》《岳阳楼记》《病梅馆记》《游褒禅山记》《记王忠肃公翱事》《书博鸡者事》
3、志记事的文章。《三国志》
4、游记我国古代记叙文的一大分支。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逸事也称轶事。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左忠毅公逸事》
6、笔记内容五花八门,篇幅短小精悍。有历史掌故,遗闻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品,志怪杂录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括的《梦溪笔谈》
7、寓言寓,寄也。借助于比喻或故事来说明某一深刻哲理。《愚公移山》
8、小说“演义”,根据历史或传说,敷衍成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有“志人小说”,还有“志怪小说”。
——以上可总称为“散文类”。
三、韵文类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墓志铭”,追记死者生前事迹的文字。“志”,类乎传记;“铭”,类乎诗歌。《五人墓碑记》,有志而无铭。
2、赋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主要特点总在于铺叙事物。描写的部分总是淋漓尽致,极尽铺叙夸张之能事;结尾的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3、骈文骈,两马并驾。骈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介乎韵文和非韵文之间。相对散文来说,它讲求对偶;而相对韵文来说,它不讲求压韵。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讲究对仗,要求通篇句子两两相对。句子的结构、词性、平仄都要合乎对仗要求。骈文中以四字句、六字句最多,故骈文又称“四六”、“四六句”。
4、诗“诗言志,歌咏言”。歌,比诗自由、奔放、土气。行,铺张本事而歌称“行”。
5、词一种抒情诗体,和乐而歌的韵文。萌于南朝,成于唐,盛于宋。
6、曲一种韵文,可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诗歌,通常指宋以来的南曲、北曲。
古代文体
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选入教材的童话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杂记。包括:(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民间故事。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民间故事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内容上它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民间故事常有神化式的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例如:《渔夫的故事》、《牛郎织女》等。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赠序文:文体一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例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类文多为颂赞勉励之辞。
书说文:“书”指一般书信。“说”指阐明事物、问题的义理文。把二者归为一类里,是因为“书”在内容上往往同“说”相同,辨析事物,解释义理,二者常常在叙述中表明观点、见解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例如《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答李翊书》、《报刘一丈书》等。
传状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诸如《苏武传》、《张衡传》、《海瑞传》等。
论辩文: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有“原……”、“……论”、“……辩”等文题形式。这种文体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考察、探讨,辨是非,别真伪,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彩。如《原毁》、《过秦论》、《讳辩》等。
杂记文:杂记文是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切记叙文章,它包括较广,有人物记事、山川草木自然之景。文化名胜古迹、历史掌握、遗文遗事、社会风俗杂谈、读书杂记等。这类文章手法灵活,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如《桃花源记》、《项脊轩志》《梅花岭记》等。
小说:就其古代散文来说,小说是早已有之的,下面再介绍一下小说。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划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主要是先秦的“神话”、“寓言”。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统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小说初具规模。其作品主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深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高考古诗文阅读测试内容分析
一、试题概况分析
从测试材料的角度而言,人物传记类文章仍然占据了大部分。有8套试卷从《二十四史》中选择了测试材料,这在总卷数中占了44.4%。有些试卷中的测试材料虽然不是直接采自史书,但表达方式与史书中的传记也较为类似。只有湖南卷、湖北卷等少数试卷使用了非叙事类的文本来作为测试材料。这表明命题者普遍认为叙事类的文本更适合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唐宋名家的散文和笔记体的小说成为较为重要的材料来源。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测试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涉及的能力是鉴赏评价。试题一般是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几个方面,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20xx年18套试题共考查了19首古诗词曲,这些诗歌体裁不一,基本涵盖了文学史的主要时期。其中唐诗5首,宋诗5首,宋词4首,唐宋诗词共12首,占古诗词曲阅读试题总量的66.7%,仍然呈现出选材集中于唐宋诗词的态势。但不同于往年的是,魏晋南北朝诗歌有3首,清词1首,而元曲只被选用1首。这些诗歌题材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即景感怀居多。
二、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各个能力层级并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有些较高水平的能力往往是建立在较低水平能力基础之上的。比如要达到解释特定语境中句子的含义这个水平,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与语法功能就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试卷中的题目与测试内容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题目的测试内容比较单一,比如所有的试卷都设置了专门的试题来考查理解实词的含义;某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则往往包含了多项测试能力要求,比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个能力要求,《考试大纲》中虽然单独列出,但是所有的试卷都是采用翻译题的形式将句式与句子理解综合考查的。正是基于上述的考虑,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本报告不再将理解文言句式这样的能力要求单独列出,而是用更高水平的解释特定语境中句子的含义能力涵盖之。
各卷文言文阅读的测试内容有不少共同之处,同时也有些差别。在诸多能力要求中,各卷普遍重视的是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因而都将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本内容作为重要的测试内容;相形之下,反思评价以及比较延伸的能力要求则只有很少的试卷有所涉及。这也表明多数试卷在文言文阅读测试上的重点是落脚于文意的理解而非文学艺术的鉴赏。下文将分别对各个测试内容的考查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
1.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在文言文阅读测试中,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主要指的是实词。实词是构成语句的最基础的要素。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因此,历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都把理解文中实词的含义作为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以来,各卷也都设置专门的试题来考查该项。一般来说,各卷考查实词都强调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说,考查的重点是该词在文中的语境义,并且尽量不涉及那些生僻的词汇。
在20xx年的高考试题中,各卷试题中考查的实词为:报、宠、祈、法、及、寻、会、遂、居、券、诣、复、语、委、识、恙、濒、客、薄、卒、归、容止、著、庶几、鄙、甫、畜、籍、敝、遽、具事、发、馈、治、第、质、杖、翼、趣、徇、敌、伺、拒、见、属、具、贾、家、款、年、总、除、愀然、干、荫、尚、身、屈、鸠、大辟、遗、与、造、素、徙、浸、内、置。除去重复,共计68个。重复的有四个:寻、属、籍、薄,都是出现了两次。这68个实词大部分都曾经在教材中出现过,并不生僻,即使有些义项并不常见,考生通过上下文也基本可以推断。而且除了四川卷、广东卷、上海卷之外,其余的试题都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这也无疑降低了难度。综观各卷,考查的实词以动词居多,尤其是那些古今意义有一定差异的词汇,活用或者通假的词也常常会成为考查对象。
2.整合文本信息,辨别词语的语法功能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而且使用灵活。毋庸置疑的是,虚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否深入地理解虚词的用法,也直接影响到对文言文意义的理解。在语文高考中,虚词用法的习题也是最经常出现的题目之一。近些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考生要掌握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与实词一样,虚词的用法是指文言虚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考查的重点则是辨别虚词在不同语境中意义和用法的差异。
在20xx年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有9套试卷设置了专门的题目来考查虚词的用法,共考查了13个虚词(重复不计),其中有些虚词出现了多次。
3.解释特定语境中句子的含义
相对于理解实词和虚词而言,理解文中的句子是更高水平的能力要求。考生不仅需要理解句中的实词、虚词,还需要理清句式,并联系整个语境。为了判断考生是否理解了语句,命题者一般采取的形式是让考生对一段文字进行断句或者翻译。
断句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句读问题。古书一般没有句读,所以古人很重视句读的训练。断句可以说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能够正确断句,那就表明该考生能够疏通文意,对句子的.结构和意思有了大致的理解。
翻译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解释句子的意思,这是最为有效地检验考生文言文理解程度的方式。从能力要求的角度来说,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是一种比较综合的能力。对于命题者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如何选择翻译的句子。一般来说,这个句子都不能太长。除此之外,这个句子还需要具有采分点。所谓的采分点一般是指特殊的文言语法现象(活用、倒装等)和句子中关键的词语。因此,文言文翻译实际上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文言语法知识以及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翻译考查的知识重点一般有: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等。此外,因为考生需要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所以翻译题也要求考生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
4.整合文本中的多则信息,考虑多维标准的比较、对照和分类
这与筛选文中信息是类似的,也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测试的重点。题目一般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从选项中筛选中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筛选信息不是简单地从文章中提取相应的信息,它首先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整合文本中的多则信息,并按照题目中的标准进行比较、对照和分类。共有13套试卷考查了这一内容,占试卷总数的72.2%,并且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由于测试材料多是以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本为主,所以此类试题常常是从叙事的主要因素着眼的,或者是能表现主人公优秀品质的细节描写,或者是文中重要的情节等。
圣诞马上就要到了!虽然在国内现在也有很多人过圣诞,但对这个血统正派的西洋节日你真正了解吗?快通过我们的十个问题来测一测你对圣诞节知多少吧!
1. 圣诞节的来历是什么?
In Christianity, Christmas is the festival celebrating the Nativity of Jesus, the Christian belief that the Messiah foretold in the Old Testament's Messianic prophecies was born to the VirginMary。
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圣诞节是为庆祝基督耶稣降生的节日。基督教徒相信,弥赛亚告知圣母玛利亚孕育了上帝的儿子耶稣。
2. 传统的圣诞习俗有哪些?
Even in countries where there is a strong Christian tradition,Christmas celebrations can vary markedl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Formany Christians, a religious service plays an importantpart in there cognition of the season. Secular processions,featuring Santa Claus and other seasonal figures are often held.Family reunions and the exchange of gifts are a widespread featureof theseason。
圣诞习俗国与国之间非常不同。对基督教徒来说,在圣诞节举行相应的宗教仪式必不可少。世俗的传统,通常包含圣诞老人和其他节日特征。家庭会在这一天团聚、互换礼物。
3. 各国的圣诞大餐都吃啥?
A special Christmas family me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elebration for many, but what is actually served can vary greatly from country tocountry. In England, and countries influenced by its traditions, a standard Christmas meal would include turkey, potatoes, vegetables,sausages andgravy, followed by Christmas pudding or mince pies. In Poland and other parts of eastern Europe and Scandinavia, fish of tenprovides th etraditional main course, but richer meat such as lambis increasingly served. Ham is the main meal in the Philippines,while in Germany,France and Austria, goose and pork are favored.Beef, ham and chickenin various recipes are popular throughout theworld。
和习俗一样,各国的圣诞大餐也有差别。在英国,和英语文化圈,标准的圣诞大餐通常包括火鸡、土豆、蔬菜、香肠和肉汁,以圣诞布丁或碎肉派结尾;在波兰等东欧国家、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鱼是圣诞餐的主菜,不过近年来类似羊肉的红肉也越来越盛行;火腿是菲律宾的主菜;在德国、法国和澳洲,鹅和猪肉是人们喜爱的菜肴;另外的,牛肉、火腿和鸡肉的菜肴在全球的圣诞菜单上都很流行。
4. 圣诞的传统装饰都有哪些?
Since the 19th century, the poinsettia, a native plant from Mexico,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Christmas. Other popular holiday plantsinclude holly, mistletoe, red amaryllis, and Christmascactus. Along with a Christmas tree, the interior of a home may be decorated with these plants, along with garlands and evergreenfoliage.In Australia,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and Europe, it is traditional to decorate the outside of houses with lights and sometimes with illuminated sleighs,snowmen, and other Christmas figures. The traditional colors of Christmas are pine green(evergreen), snow white, and heart red。
自19世纪开始,一品红,一种原产于墨西哥的植物就和圣诞节联系起来。其他流行的圣诞装饰植物还包括冬青树、懈寄生、红色宫人草和蟹爪兰。它们和圣诞树、花环、绿叶一起用以装饰房间。在澳洲、南北美和欧洲,还有用灯泡、发光的雪橇、雪人和其他圣诞人物装饰屋子外部的传统。圣诞节最传统的装饰颜色是青色、雪白和大红。
5. 圣诞赞歌是怎么产生的?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in France, Germany, and particularly,Italy,a strong tradition of popular Christmas songs in the native language developed. Christmas carols in English first appear in1426. The songs we know specifically as carols were originally communal songs sung during celebrations like harvest tide as wellas Christmas。
13世纪,法国德国、特别是在意大利,用当地语言写成的圣诞歌开始流行起来。第一首英语的圣诞赞歌写于1426年。现在为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圣诞赞歌应该是和丰收节的传统差不多同时起源的。
6. 圣诞节一定要寄卡片吗?
Christmas cards are usually exchanged during the weeks preceding.Christmas Day on December 25 by many people (including non-Christians)in Western society and in Asia. The traditional greeting reads “wishing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much like the first commercial Christmas card, produced by SirHenry Cole in London 1843.
在西方社会,圣诞节互寄卡片是传统习俗之一。历史上的第一张商业圣诞卡片起源于1843年的伦敦。(为保护环境还是建议大家寄电子卡片哟!)
7. 有圣诞卡片就要有圣诞邮票吗?
A number of nations have issued commemorative stamps at Christmastime. Postal customers will often use these stamps to mailChristmas cards, and they are popular with philatelists.These stamps are usually printed in considerable quantities。
没错啊,很多国家在圣诞的时候都会发行纪念邮票。人们也经常用这些圣诞邮票来寄他们的圣诞卡片,这些邮票通常质量都很好,常被收藏做集邮。
8. 圣诞老人原名是什么?
The most famous and pervasive of these figures in modern celebration worldwide is Santa Claus, a mythical gif bringer,dressed in red, whose origins have disputed sources. Santa Claus is a corruption of the Dutch Sinterklaas, which means simply Saint Nicholas. Nicholas was Bishop of Myra (in modern day Turkey) in the fourth century. Among other saintly attributes, he was noted forthecare of Children, generosity, and the giving of gifts。
全球最知名的圣诞人物恐怕就是圣诞老人了,他老人家带礼物、穿红衫,广受小盆友欢迎。他的英文名SantaClaus是德语Sinterklaas的误传,而Sinterklaas的直译就是“圣塔尼古拉斯”了。尼古拉斯先生是14世纪玛拉国(今土耳其)的主教,他非常关心孩子,慷慨大方、乐施礼物。后成为圣诞老人的原型。
9. 小圣诞(Little Christmas)是什么节日?
Little Christmas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names in Ireland forJanuary 6, more commonly known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as the Celebration of the Epiphany.It is so called because it was theday on which Christmas Day was celebrated under the Roman calendar, before the adoption of theGregorian calendar. It is the traditional end of the Christmas seasonand the last day of the Christmas holidays for both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Ireland。
爱尔兰人把每年的1月6日称为“小圣诞”――其他国家把这一天称为“主显日”。在乔治亚历通用以前,这一天是以罗马历计算的圣诞节。在爱尔兰,小圣诞被视为是圣诞季的最后一天,过了这一天,小学和中学就开学啦。(很像咱们的“过大年”啊!)
10. 女人的圣诞节(Women's Christmas)又是什么呢?
Little Christmas is also called Women's Christmas, and sometimes Women's Little Christmas. It is so called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 ofIrish men taking on all the household duties for theday and givingtheir wives a day off.Most women hold parties or goout to celebrate the day with their friends,sisters, mothers, aunts, etc. Bars andrestaurants usually servemostly women and girls on this night.Children often buy presentsfor their mothers and grandmothers。
小圣诞节在爱尔兰同时也叫“女人的圣诞节”,或“女人的小圣诞”。因为这一天,爱尔兰的男人通常会接过家里的所有家务,让他们的妻子休一天假。很多女人在这一天开派对、和朋友、姐妹、母亲、阿姨们一起外出庆祝。酒吧和餐馆在这一天通常也会接待很多女宾,而孩子们则会为他们的母亲和祖母们准备礼物。
Merry Christmas!
主板测试时先要检查一下一大一小的电源插头是否正常插到主板上的电源接口,然后开机,首先观看主板上的CPU风扇是不是转动,如果转动了,就表示主板已经有12V的电压在供电了,
如果风扇不转动,那你就要检测一下CPU风扇的插头,看看是不是插反了或不按规定插,如果风扇开始转动,在开机后你可以选择把CPU风扇的电源插头拔掉,让风扇停止转动,过了几秒钟,如果主板还不能把显示器点亮,
此时就要用手摸一下CPU的散热器,如果散热器是冰凉的那是要检查一个小4口的电源插头,它是专门给CPU供电的,如果此插头没有插上,那当然CPU不能工作而点不亮主板,如果小4口的电源插头已经正确接在主板上,
而散热器是冰凉的那就是排除一下,如果你的CPU没有故障的,那就要再检查内存是不是插好,你可以选择停电更换一条内存插槽正确安装试试,如果排除内存安装没问题,此时就要才考虑此内存的速度,一般现在的内存都在256M以上,
所以不必考虑内存的容量问题,而是要考虑内存的速度了,现在的865/875芯片组的主板,一般要DDR333-400速度的内存才能够跟CPU搭配,如果是DDR266的那速度实在是太低了,
另一方面,内存还不能是假货,所以你要选择更换一个牌子的内存,如果内存没问题,则此时就是主板不支持你现在的CPU了,相反,如果CPU的散热器是热得烫手的,那就表示你的CPU已经在工作中,因为只有工作才发热,
不过不用怕,现在的CPU热保护很好的,如果过热它就会自动关机而保护CPU不会损坏的,但你也不能太大意,你此时应该尽快接上CPU风扇的电源线,让风扇转动起来,如果主板还不能把显示器点亮那就要检查一下BIOS了,可以用手压一下BIOS芯片,看看是不是在邮寄过程中震动到了,
然后再核对一下BIOS的放电跳线,看看是不是设置正确,如果正确的,可能是由于误设置或者硬件兼容方面出现问题,你试把BIOS放电,让BIOS恢复出厂状态,
此时再重新开机看看主板是不是能够点亮显示器,如果多试几次都不行,那就可能是主板在邮寄过程中出现问题了,凡是我出售的主板,基本上100%我都装机系统测试过的,包括主板的驱动程序等等!
当然最好有一张主板测试卡,把它插在主板的PCI插槽上,就可以很直观很方便地看清主板的起动和运行的全过程,主板的故障所在也一目了然,所以我建议你在测试主板是时尽量借一张主板测试卡来帮助你排除问题!
京剧知识测试
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种形式?
2、我国的戏曲剧种大约有多少种?
3、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哪一剧种?
4、中国的三大国粹是什么?
5、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
6、你知道京剧有多少年的历史吗?
7、目前京剧的四大行当是什么?
8、京剧四大名旦是哪四位?
9、梅派擅长表演?
10、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四届总冠军分别是?
正确答案
1、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参军戏
2、360种
3、京剧
4、京剧、中医、国画
5、昆曲
6、200多年
7、生、旦、净、丑
8、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9、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10、2015:郝文龙 ;
:刘红霞 ;
:郝士超 ;
2018:王硕、马敬帅、翟丽美
精选小学古诗文知识大赛题目
一、读诗句,猜猜谜: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猜一建筑材料( )
2、“一朵芙蓉顶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唱千门万户开。”
猜一动物( )
二、请与古人对诗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
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没在石棱中。
8、_________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
9、____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渭城朝雨浥轻尘,( )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
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
四、为下面的图配上合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五、写诗
古人常睹物吟诗,盛赞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像这样的咏物诗你能写出多少呢?请任选下面这些景物中的3样赋诗,注意把诗名和作者写清楚:柳树、月亮、梅花、荷花、瀑布、雪、枫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给下面这些诗句补上相应的地名:
1、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遥望( )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 )边野草花,( )口夕阳斜。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
七、按诗意填空:
1、《商山早行》这首诗,作者是___ 朝诗人 _____。此诗描写诗人在山村旅店起早赶路的情景,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整首诗虽然没出现一个“早”字,但却通过_____、茅店 、____、人迹、板桥、____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了。
2、唐代诗人______在诗《乐游原》中以一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和惋惜,极具人生哲理,堪称千古绝唱。
八、引用古诗名句,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劝诫效果。当遇到下列情景,用上哪一句诗最为恰当呢?
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认真品读《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诗后练习: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 绿杨阴里白沙堤。
乱花渐欲迷人眼, 水面初平云脚低。
最爱湖东行不足, 浅草才能没马蹄。
1、这首诗共4句诗。每句的后半句被打乱了顺序,请反复品读,用连线的方法使它正确相对。
2、这首诗是( )朝著名诗人( )所写。此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
3、反复吟读,仿佛自己也正随诗漫游西湖。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把此诗改写成一篇精美的小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引得多少人吟诗赞美。请再默写一首赞美西湖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六年级课外古诗文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2、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3、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徐锡麟《出塞》
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佚名《车舝》
10、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
11、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1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论语十二章》
15、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1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论衡·感虚篇》
18、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19、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0、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2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荡》
22、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2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2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写怀》
2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2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2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9、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3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3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3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35、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7、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题梁任父同年》
3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3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你每天都看新闻,你关注了“外交小灵通”,你被我们的情人节特稿深深打动。BUT,你真的了解外交吗?5道有奖测试题,等你来。
活动规则
1、王毅外长的猴年首访是去的哪里?
A、马拉维
B、德国
C、纳米比亚
2、截止1月底,中国与多少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A、170
B、171
C、172
3、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后,首位发言人是:
A、钱其琛
B、齐怀远
C、李肇星
4、以下哪位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埃及?
A、潘基文
B、加利
C、安南
5、“外交小灵通”微博、微信分别几岁了?
A、5,3
B、6,2
C、4,1
快到碗里来吧!
一、接地电阻测试要求:
a.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b. 安全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c. 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
d. 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e. 对于屏蔽系统如果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二、接地电阻测试仪:
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适用于测量各种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避雷针等接地装置的电阻值。亦可测量低电阻导体的电阻值和土壤电阻率。
三、本仪表工作由手摇发电机、电流互感器、滑线电阻及检流计等组成,全部机构装在塑料壳内,外有皮壳便于携带。附件有辅助探棒导线等,装于附件袋内。其工作原理采用基准电压比较式。
四、使用前检查测试仪是否完整,测试仪包括如下器件。 1、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一台 2、辅助接地棒二根 3、导线5m、20m、40m各一根。
五、使用与操作
1、测量接地电阻值时接线方式的规定仪表上的E端钮接5m导线,P端钮接20m线,C端钮接40m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被测物接地极E@,电位探棒P@和电流探棒C@,且E@、P@、C@应保持直线,其间距为20m 。
1.1测量大于等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见图1 将仪表上2个E端钮连结在一起。
1.2测量小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见图2 将仪表上2个E端钮导线分别连接到被测接地体上,以消除测量时连接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引入的附加误差。
2、操作步骤 :
2.1、仪表端所有接线应正确无误。
2.2、仪表连线与接地极E@、电位探棒P@和电流探棒C@应牢固接触。
2.3、仪表放置水平后,调整检流计的机械零位,归零。
2.4、将“ 倍率开关”置于最大倍率,逐渐加快摇柄转速,使其达到150r/min。当检流计指针向某一方向偏转时,旋动刻度盘,使检流计指针恢复到“0”点。此时刻度盘上读数乘上倍率档即为被测电阻值。
2.5、如果刻度盘读数小于1时,检流计指针仍未取得平衡,可将倍率开关置于小一档的倍率,直至调节到完全平衡为止。
2.6、如果发现仪表检流计指针有抖动现象,可变化摇柄转速,以消除抖动现象。
六、注意事项:
1、禁止在有雷电或被测物带电时进行测量。
2、仪表携带、使用时须小心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选择题(下列各题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保密干部,是依照保密法律规定,组织开展保密工作的人员,包括( )。
A 各级保密委员会组成人员
B 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C 机关、单位涉密岗位的工作人员
D 各级保密工作机构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2. 有关机关提起密级鉴定,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
A 提起密级鉴定的公文
B 需要进行密级鉴定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C 进行密级鉴定工作需要掌握的有关情况,包括案件基本情况、主要情节、鉴定材料泄露对象和时间等
D 鉴定材料泄露时适用的保密法律法规、保密事项范围和密级变更、解密文件
3. 以下有密级鉴定权的保密部门是( )。
A 重庆市保密局
B 甘肃省保密局
C 深圳市保密局
D 最高人民法院保密委员会办公室
4.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保密检查过程中,发现泄密隐患,可以( )。
A 询问人员
B 对有关设备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C 必要时进行保密技术检测
D 按照国家规定对有关载体进行销毁
5. 给受检单位的检查通知一般应当( )。
A 不发通知
B 提前7个工作日发出
C 提前3个工作日发出
D 提前1―2个工作日发出
保密知识小测试答案:1. ABD 2.ABC 3.AB 4.ABC 5.D
★ 保密知识测试题目
★ 经典古诗文
★ 古诗文名句
★ 古诗文默写
★ 古诗文朗诵
★ 古诗文赏析
★ 古诗文诵读
★ 古诗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