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俊俊小橘仙

下面给大家分享1.1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共含4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俊俊小橘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1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篇1:1.1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1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编者:刘美娜 编号 1.1

学习要求:知道法律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的特殊性;公民的权利义务是一致的;明确知晓作为

一个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又应如何自觉履行义务。

学习重点:了解法律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深刻理解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利益。

学习方式:对照课本弄清情景导入素材及问题,用4分钟熟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用10分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知识,然后小组或全班交流探究,理解相关知识并巩固练习。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1.9月22日,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薄熙来因受贿赂、贪赃罪、滥用职权罪,情节特别严重。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你能根据这段话说一下“法律的本质”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分别是什么吗? 2.甲:应先履行义务,再享受权利。 乙:应先行使权利再履行义务。

丙: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丁: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学就上,不想上就不上。

院刑庭审庭长陈光昶等均被评为“20法治人物”。但有些现象是我们不敢苟同的。如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肆意践踏着个人权利;也有人利用网络造谣、传谣。

二、知识结构梳理

定义 P4

法律本质 P6

我国法律本质 P6

权利和义务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____ 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____

三、基础知识自主评价 1、“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之所以称法律为“国法”的原因在于:(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得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刘某经营了一家小吃店,从不尊章纳税,还扬言: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税务人员上门追缴,他不www.wenku1.com/news/55D8469BB33AECF3.html仅不配合,还对税务人员大打出手,致使两名税务人员头部受伤。最终,刘某被人民法院以抗税罪判处拘役6个月。请问,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个特征。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得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陈希同,原北京市委书记,因挪用公款等罪名被人民法院处以13年有期徒刑。说明了( ) A、法律对贪官处罚更为严厉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得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在人们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同时,我国政府对网络的'合理使用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并要求公民遵守这些规定。这主要表明

A权利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义务是国家规定的 B公民先享有权利然后才承担义务 C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政府规定的 5、“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据此我国法律体现的是( )

A工人阶级的意志 B共产党的意志 C广大人民的意志 D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6.刘某用手机发布虚假信息,并自称:公民有言论自由,谁干涉谁犯法。某私企工人举报企业延

四、本节小结: 想想本节学到了哪些知识?用简炼语言列举知识提纲。

篇2: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1、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具有学科思想教育的总结和落脚点的性质。从思想教育来说,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上。从知识结构来看,上下册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轴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中心和依据,综合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既是对前15课的总结,又是对其的深化。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

运用――结合身边的实例,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进行讨论,分析和判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划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3)觉悟目标

学习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学习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养成依法办事,依法律己,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行为习惯。

3、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4、教学难点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依据:由于初中生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法制观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常发生,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不懂得依法维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采取忍声吞声或采取非法报复等手段,都是错误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说方法

1、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讲解中要注意精讲,多设置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为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具体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事例外,还应多举一些影响比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等受贿腐败案件,既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体现了党的国家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要求青少年学生要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

(2)讨论法。在上述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两个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对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这些案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件处理说明了什么观点?并可以要求学生也举一两个有关的案例。

(3)比较法。如在讲述“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时,可以例举一个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受到不法侵害时,逆来顺受、忍气吞声、非法报复、依法维护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正确的行为。

(4)充分利用幻灯、录像机等教学设备和仪器,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教学节奏。

2、说学法

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识记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原理,来分析有关的案例,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同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

三、说程序

导入新课(5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回忆一下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目录并进行提问:“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权利。”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总结,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并点出在了解这些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我国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特点?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新课讲解(30分钟)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应当点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行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决定了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17――118页中的事例,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再例举有关陈希同、胡长清、成克杰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并加以提问“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级领导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们违法谋取权利,想得到个人的特权和好处,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义务;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强调: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试一试”小栏目进行课外讨论。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三课中关于“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一目(教材第65――66页),点明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权利的主体,这反映出我国公民权利主体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我国公民在经济、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享有权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灯片显示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同时,请学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有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国家的哪些法律确认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哪些保障?并进行提问。

教师归纳:说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规定和保障,有选举制度的具体规定来落实,并且有物质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后可以用幻灯片显示有关资本主义选举制度中的有关资料和竞选费用,对比说明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

然后对照课文中真实性两个方面的表现,学生就会比较清楚地明白这两个观点。

小结:通过对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的讨论,分析和学习,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而且还真实可靠,这充分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为我国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确把握,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课本第120――122页共有五个案例和一个资料,可以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讨论,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时要求先简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论述公民如何行使权利。一个组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同学评分,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案例并说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和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我们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课堂练习:(5分钟)

1、如何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2、为什么说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

3、作为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作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护法。我们了解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是知法,而能够依法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正是守法、护法的表现。

课外练习:(用幻灯显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经常在深夜放音乐,吵得邻居刘华等无法休息。有天夜里,刘华向朱某提出意见,而朱某认为听音乐是他的权利,不但不听劝阻,而且在争执中反而把刘华打伤。此后,刘华只好忍气吞声。刘华的弟弟刘刚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伙同两位朋友闯进朱家将朱某狠狠揍了一顿。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件中朱某、刘华及刘刚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2、这一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加以分析。

四、板书设计

篇3: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1、平等性:含义及表现

2、广泛性:表现

3、真实性:表现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篇4:政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公开课的教案

政治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公开课的教案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初二思想政治法律常识教材的最后一课,具有学科思想教育的总结和落脚点的性质。从思想教育来说,本课具有重要的地位,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上。从知识结构来看,上下册教材分别从法律的作用,国家与法律,公民与法律等不同侧面,以宪法为轴心,阐述了有关的法律知识,本课则以宪法为中心和依据,综合讲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既是对前15课的总结,又是对其的深化。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

识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公民权利平等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广泛性的表现;我国公民权利真实性的表现。

理解――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

运用――结合身边的实例,对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进行讨论,分析和判断,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2)能力目标

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分析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提高划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行使权利。

(3)觉悟目标

学习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学习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养成依法办事,依法律己,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行为习惯。

3、教学重点

(1)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2)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4、教学难点

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依据:由于初中生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法制观念的缺乏、淡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常发生,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不懂得依法维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采取忍声吞声或采取非法报复等手段,都是错误的。因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二、说方法

1、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讲解中要注意精讲,多设置富有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为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具体事例法。除了利用教材中现有的事例外,还应多举一些影响比较重大的典型案例。如xx等受贿腐败案件,既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体现了党的国家坚决打击腐败现象的决心,要求青少年学生要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

(2)讨论法。在上述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两个典型事例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对xx这些案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件处理说明了什么观点?并可以要求学生也举一两个有关的案例。

(3)比较法。如在讲述“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时,可以例举一个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受到不法侵害时,逆来顺受、忍气吞声、非法报复、依法维护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理解要依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正确的行为。

(4)充分利用幻灯、录像机等教学设备和仪器,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教学节奏。

2、说学法

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识记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并能做到理解。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原理,来分析有关的案例,并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同各种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

三、说程序

导入新课(5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回忆一下这一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可以引导学生看教材目录并进行提问:“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权利。”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必要的总结,并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并点出在了解这些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我国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特点?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新课讲解(30分钟)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应当点出,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行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决定了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

1、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17――118页中的事例,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再例举有关xx的典型案例材料,要求学生思考,并加以提问“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以上的案例中,有高级领导干部,有犯罪的“克星”,他们违法谋取权利,想得到个人的特权和好处,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引出:

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表现: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定义务;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强调: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试一试”小栏目进行课外讨论。

2、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主体极为广泛。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第十三课中关于“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一目(教材第65――66页),点明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权利的主体,这反映出我国公民权利主体的广泛性。

享受权利的范围极其广泛。我国公民在经济、政治、人身、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享有权利和自由。可以用幻灯片显示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同时,请学生指出哪些是公民的政治、法律、人身、文化教育的权利和自由。

3、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9页的有关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国家的哪些法律确认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有哪些保障?并进行提问。

教师归纳:说明正是由于有法律的规定和保障,有选举制度的具体规定来落实,并且有物质的保障,所以才能使公民真正有效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后可以用幻灯片显示有关资本主义选举制度中的有关资料和竞选费用,对比说明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

然后对照课文中真实性两个方面的表现,学生就会比较清楚地明白这两个观点。

小结:通过对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的特点的讨论,分析和学习,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而且还真实可靠,这充分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为我国的法律制度、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了解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公民不能正确把握,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课本第120――122页共有五个案例和一个资料,可以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然后讨论,公民应怎样行使权利。分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在发言时要求先简述案情,再分析案例,后论述公民如何行使权利。一个组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同学评分,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案例并说明,公民正确行使权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和范围。

3、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我们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不得滥用权利和自由,而应依照法律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各项自由。

课堂练习:(5分钟)

1、如何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2、为什么说我国公民权利具有广泛性。

3、作为公民,应当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明确了作为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作为公民要做到知法、守法、护法。我们了解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是知法,而能够依法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正是守法、护法的表现。

课外练习:(用幻灯显示)

某青年工人朱某,经常在深夜放音乐,吵得邻居刘华等无法休息。有天夜里,刘华向朱某提出意见,而朱某认为听音乐是他的权利,不但不听劝阻,而且在争执中反而把刘华打伤。此后,刘华只好忍气吞声。刘华的弟弟刘刚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伙同两位朋友闯进朱家将朱某狠狠揍了一顿。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件中朱某、刘华及刘刚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2、这一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加以分析。

四、板书设计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一、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

1、平等性:含义及表现

2、广泛性:表现

3、真实性:表现

二、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

1、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

2、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

3、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

4、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党员权利和义务

人教版公民权利教学设计

丧假国家法律规定

党员八项权利和义务

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团支书的职责和义务

辞职信的相应法律规定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体会

公司工会的职责和义务

1.1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整理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1.1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