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天净沙秋的意思是什么(共含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这个名号很响亮”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天净沙·秋的意思:
《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作品原文
天净沙 · 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词语注释
⑴残霞:快消散的晚霞。宋沈与求《石壁寺山房即事》诗:“画桥依约垂柳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⑵轻烟:轻淡的烟雾。
⑶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宋秦观《满庭芳》词:“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⑷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飞行着的鸿雁,宋鲍照《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⑸白草:本牧草。曲中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又解释为一种草名。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诗:“白草堂檐短,黄梅雨气蒸。”
⑹红叶:枫叶。
⑺黄花:菊花。一作“黄华”。
译文
太阳渐渐西下,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了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孤寂的村庄,拖出那长长的影子。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十分鲜艳。
元代·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注释
秋:题目。
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黄花:菊花。
红叶:枫叶。
鉴赏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人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白朴在写秋景选词语辞精炼。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的高明了。
描绘秋景,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一个题材,为表现它而不惜笔墨的诗人骚客代代有之,留下的作品更是多不胜举,但许多作品易于流入俗套。白朴却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在作品中,层次分明的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虽然,在开始时,有些许的萧瑟之意,然而后来以缤纷的色彩作结,终究是赏心悦目、的韵味无穷的。他用笔精深,作品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可与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媲美。这首小令不仅不俗,还很是典雅。词、曲有雅、俗之别,一般来说,词尚妩媚、含蓄,而曲贵尖新、直率。白朴的这支小令却有词的意境。曲中虽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类句子,抒情主人公却时隐时现,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的寂静。
创作背景
白朴《天净沙》共四首,这是第三首,主要写秋景。是作者于宋亡后寓居金陵(今南京)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姗姗来迟的夕阳从西边落了下来,只有离夕阳邻近的一个村子,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一抹残存的晚霞似一缕金光,似一座金山,似一朵金黄色的花朵,西边的云像穿着一件闪闪发光美丽好看的金装似的在那儿饮酒似的,又像西边着了火一样的显了出来。
在孤零零的山在上空升起了一缕缕炊烟,炊烟形容枯槁,似乎不愿离开妈妈一样的告别了烟囱妈妈,农民伯伯们纷纷从庄稼地里回来了。
落光了树叶的树爷爷上面,住着几只乌鸦不停的叫着似乎它们已经准备好了夜晚的风清,在哪儿叫着夕阳。天空中掠过一只归鸟,似乎随农民伯伯们一起回家了。
远处是一片青山绿水。那山是一望无际的,其间有白花.红叶.黄花。那水是水性杨花的,绿的像一块青翠的玉。交加在一起,一副色彩绚丽的秋意图呀!
[《天净沙秋》改写]
秋风萧瑟,黄叶纷飞。这便是秋天的景色——如此的凄美,如此的萧条。
我孤独地走在古道上,与我相伴的只有那衰老的马。天已近黄昏。此处,几棵老树屹立在这里。眼前的老树,饱经沧桑,早已失去原有的'光辉,变得黯淡无光,只有藤蔓与他依偎在一起。那藤蔓,已经枯萎,放眼望去,是那么弱不禁风,让人无法想象他之前生命力的旺盛。“哇!哇!呱!呱!”一阵沙哑的鸣叫
掠过耳畔,在簌簌的秋风中远去。那是黄昏归巢的乌鸦,不时发出的哀鸣。
路过一个村子,村子上空,炊烟袅袅,有的人家已经开始生火做饭。村里,一座小桥连接两岸。桥下,潺潺溪水,清澈见底,映出两岸的农屋。听到一阵笑声,透过薄薄的窗纸,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我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在荒凉的古道上,疲惫不堪的我在骨瘦如柴的马上缓缓行进。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我,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即使有老马陪伴,也难以透露出一丝温馨。望着前方漫长的道路,想起刚才的画面,思念缓缓涌上心头。什么时候我能再回到故乡呢?什么时候我才能与家人团聚呢?什么时候我能与妻儿促膝长谈,诉说昔日的离别之苦呢?
秋天到了,孤寂的村庄屹立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火红火红的太阳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云彩,渐渐地消失在阴暗的天空中。剩下的,只有一片灿烂的晚霞。
霞光映照着天空,天空立即变成了一片橙色。诗人在田野上散步,田野上的村庄,冒出袅袅炊烟,飘出几丝饭菜的香味。有几个小孩子还在门前的大树旁嬉戏耍闹,诗人望着他们,仿佛看见了自己儿时的模样。这时,飘来几阵秋风,诗人不禁打了个寒颤。深山,很寂静。诗人一抬头,望见有几只乌鸦飞过田野,伴着“嘎——嘎——”,消失在这深山中。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忽然,一排“人”字形的大雁从天空中飞过,打破了原有的寂静。
诗人向远远方的山脉眺望,只见远处的山脉一片万紫千红。霞光洒在花瓣上,让它们显得更加朝气蓬勃、美丽动人,平添了几分姿色。
诗人望着这深山中的青山绿水,立即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伴着几群归鸟的鸣叫声,写下了一首小令——《天净沙·秋》。
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天净沙秋》是六年级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中的一首元曲。《天净沙.秋》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前两句,作者营造了一个秋天黄昏孤寂清冷之境。紧接着用“飞鸿”打破沉寂,使得画面充满生机与活力。最后三句,由远及近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的画卷,一切令人赏心悦目,凄凉冷清孤寂之感一扫而光。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等。基于这样的单元目标,我设计了这首元曲的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曲的兴趣。
2、通过意会阅读,在诵读吟咏中体会本曲的语言特色,品味曲中所创设的意境,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了解写作背景,解读诗歌背后的故事,借此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品词析句,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曲中所创设的意境。
教学难点:
提高鉴赏古典诗文的能力,了解本文写作特色及艺术手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关于导入
在导入上,我主要设计了两个环节,说说秋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和背背秋天的古诗。这两个环节,我主要是要让学生们感受到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眼中的秋天也是不相同的。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主要是为我接下去讲授《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做铺垫。因为这两首元曲虽然都是在写秋天,但是两位作者眼中的秋天并不是相同。
2、关于理解课题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元曲,所以我出示课题后鼓励学生质疑,帮助学生理解曲牌名。
3、关于初读
语文要读,那古诗文更要读,所以在初读时,我要求学生注意曲子每个字的读音,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读出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
4、关于读词品句,品味诗文意蕴
这个部分我首先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画面,在脑际形成意境。其次,读中悟情,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与意,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另外在评价中我注意授之以渔,渗透学法。如语文学习,就得这样从字里行间去品味作者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感情。
5、关于课外拓展
对事物相似性与相异性的鉴别是人类思维的基础,鉴别相似性与相异性是一种高强度的学习活动。因为两首元曲相仿的地方甚多,为学生自学提供了相似的文本基础。通过找出相似性(共同点)和相异性(不同点),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引导发现两首元曲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深刻体会:文因情而生,不同的心境产生截然不同的文学作品,即使在所选取意象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另外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收集和阅读诗歌,所以我另外又拓展了几首,让学生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去读懂诗歌。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荒原里孤独的村庄在落日的阴影中逐渐被模糊了轮廓,残余的晚霞退去,光线正被一丝丝抽离。村庄里冒出缕缕青烟,使傍晚的村落看起来更加萧瑟。村外有一株干枯的老树,摇摇欲坠的枝干发出叽叽呀呀的摩擦声,使它瘦弱的枝干看起来岌岌可危,似乎就要断裂。天寒归林的乌鸦回到了老树上,空灵寂寥的鸣叫声回荡在空旷的原野中,寂寥的村庄中,更添几分凄冷之气。
天空中的鸿雁振翅飞过,翅膀有力地扑打着,将村庄里外的一片冷寂略微打散。()它昂首朝着远方飞去,划过道道流云,穿过阵阵疾风。如此无拘无束,在这自由飞去,飞向风景美好的远方。
诗人在孤寂的村庄外凝视鸿雁远去的身影,似乎自己也随着它振翅飞去,飞离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浮躁喧嚣,到达一片世外桃源,过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在一片青山绿水间,看着白草红叶黄花堆积满山的壮丽,看着它们迎风起舞,如一只只色彩缤纷的蝴蝶,浸染了苍穹的光辉,也照亮了自己的视野。
天净沙秋改写散文归园田居改写声声慢改写深秋傍晚,夕阳西下,日边寥寥几缕云彩染上了暖橙色的霞光,流光流云,风卷而散。孤零零的村落上空,轻烟袅袅,笼罩成一片安静的气氛。老鸦落在有了些年岁的古木上,悄无声响,似已休息了。
古树暗黑色的树干斑驳,枝桠间萧瑟黄叶在秋风中飒飒作响,整幅画面静得如同凝固了一般。而空中翩然而过的飞鸿吸引着我的视线,它展翅优雅翱翔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方。目所及处,绿水泠泠,青山茫茫,水边白草茂盛,红叶连绵,黄花迷离,五彩斑斓,一派祥和开阔。
秋天的夜晚,曲作家白朴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荒芜人烟的小径上。他悲凉的叹了口气,望向了近处的天空。此时已夕阳西下,天空像被血染了一样,血红血红的。天空只留下了最后一抹快消失的晚霞,它似乎极想要重新聚集起来,但还是徒劳无功,消散了。人迹罕至的村庄里有一个破乱的小木屋,在孤零零的山村上空升起了若隐若现的'渺渺炊烟。屋子旁边有一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老树好像一位快要油尽灯枯的老人,它饱经风霜,树枝和树干上那数不清的伤痕似乎说明了这一切。老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嘎、嘎、嘎”地惨叫着。天空中掠过一只大雁,划过天际。它似乎要去南方过冬,但落伍了,只能努力扑闪着翅膀,想追上队伍,天空中只剩下了一串孤单的悲鸣声。
远处,山清水秀,山的青翠和水的碧绿似乎融化在了一起,好像一块纯洁无暇的碧玉。洁白如雪的霜白的小草、如火如茶的火红的枫叶、如金子般金黄的花朵,在温和的带着丝丝秋意的风中一起摇曳着,好像一块碧绿的毯子上绣着五彩缤纷的小精灵。
白朴不由得沉浸在这其中,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如果我能一直生活在这里,那该多好啊!”
白朴回家后,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
★ 改写天净沙秋
★ 天净沙秋赏析
★ 天净沙翻译
★ 天净沙 秋思
★ 《天净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