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低NOx燃烧技术在天津石化6号炉上的应用(共含7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猪呼噜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低NOx燃烧技术在天津石化6号炉上的应用
【摘 要】 天津石化6号炉通过更换水平浓淡燃烧器及新增两层高位燃尽风,使炉内燃烧火焰拉长,使得煤粉在炉内的燃烧控制在过量空气系数λ>1或λ 【关键词】 水平浓淡燃烧器 燃尽风 天津石化热电厂#6炉为410t/h锅炉机组,杭州锅炉厂生产的NG-410/9.8-M6型燃煤、高压、自然循环、固态排渣炉。燃烧器为直流燃烧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从下至上共布置三层一次风煤粉燃烧器喷口,五层二次风喷口,一层三次风喷口。采用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制粉系统,每台锅炉配有两台磨煤机。锅炉设计煤种为烟煤。 目前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平均NOx排放值基本在650mg/Nm3以上,未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有必要对锅炉的燃烧系统整体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1 详细改造方案 1.1 采用高位燃尽风系统 将有组织燃烧风量沿炉膛垂直方向分级供入,主燃区有组织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由原来λp=1.2变为λp =0.84~0.9。在主燃烧器上方布置8只燃尽风喷口,整个燃尽风喷口在燃烧器区上部相同的水冷壁角部位置开出燃尽风安装口,燃尽风量占总空气量约为25%,燃尽风喷口风速48m/s~50m/s。各个燃尽风喷口的供风风道均由相对应的各角主二次风道引出分别向燃尽风喷口供风,保证供风阻力小,运行中燃尽风喷口风量均由各自独立的风门挡板及电动执行器进行自动控制。 1.2 主燃烧器区二次风喷口的设计 主燃烧器区二次风喷口面积进行相应缩小,保证出口的二次风风速达到设计值。保证最下层较大二次风喷口面积,使其具有较大出口二次风动量,起到在最下层托粉的作用,减少炉膛底部的掉渣量和大渣的含碳量。二次风切圆布置没有改变,与原设计相同。 1.3 水平浓淡风煤粉燃烧器的'设计 采用高浓缩比水平浓缩低NOx煤粉燃烧器来改造一次风主燃烧器。一次风煤粉气流在流经优化过百叶窗浓缩叶片后被分离,形成两股煤粉浓度不同的煤粉气流,强化出口气流着火和燃烧,并利用燃料水平分级燃烧原理有效降低着火初期的NOx生成量。针对主燃烧器区域长期处于低过量空气系数的还原性气氛下,一次风设计中采用较大具有出口动量的偏置型周界风喷口,在一次风出口淡一次风喷口的背火侧设有较大出口动量的侧二次风,运行时利用各自独立的风门控制装置调整得到合适喷口周界冷却风量,以便在喷口投运和不投运时保证充分周界风冷却风量,防止喷口高温变形或烧坏。(图1) 2 技术特点 2.1 高浓缩比、低阻力新一代煤粉浓缩技术 水平浓缩燃烧技术的关键设备―煤粉百叶窗浓缩器已经开发出第三代的煤粉浓缩技术,新一代的煤粉浓缩器具有非常优异的气固流动和煤粉浓缩特性,比前几代技术有了本质上的性能提升,其具体表现为:(1)浓缩器具有优异的低流动阻力特性,局部阻力系数小于2,并具有高的煤粉浓缩比,浓缩率可达1.6~2.0以上;(2)在保证高浓缩比的条件下,浓淡喷口出口气流流量分配更为均匀,浓淡一次风风量比在1.0~1.2以内;(3)浓缩器叶片相互搭配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使浓缩器内气固流动特性和出口气流速度分布更为合理,有效减轻对易磨损部位的冲刷强度和叶间局部阻力损失;(4)制造工艺进一步简化和成熟,在煤粉管道上的布置更为自由。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如下表,结构图见表1。 2.2 浓淡燃烧保证低NOx的排放量的原理 传统的一次风量根据煤中的挥发分完全燃烧和一次风送粉安全来确定,因而在着火初期挥发分处于富氧燃烧气氛,此时从煤中释放出来的燃料N在氧化性条件下会生成大量的NOx。浓淡燃烧把煤粉气流分成浓度差异较大的两股煤粉气流,使得浓淡煤粉气流分别在远离煤粉燃烧化学当量比条件下燃烧。对于浓侧煤粉气流由于处于还原性气氛下燃烧,煤粉挥发物中的含氮基团可将NO还原为N2;对于淡侧煤粉气流,由于煤粉浓度较小,含氮基团析出量小,这样与氧反应生成NO的量较小,综合总体效应的结果,使浓淡分离后一次风产生NO排放量比普通型直流燃烧器少得多。采用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后,可以有效改善着火阶段煤粉气流的供风,使煤粉在偏离化学当量比环境中着火,大幅度降低NOx排放水平。 2.3 空气垂直立体分级技术与浓淡燃烧相结合进一步深度降低NOx排放量 将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分成两级送入炉膛,使主燃烧区内过量空气系数在0.84~0.9,燃料先在富燃料条件下燃烧,使得燃烧速度和温度降低,延长了燃烧过程,在还原性气氛中大量含氮基团与NOx反应,提高了NOx向N2的转化率。将燃烧所需其余空气通过布置在主燃烧器上方分离燃尽风喷口(SOFA)送入炉膛,此时空气量虽多,但因火焰温度低,且煤中析出的大部分含氮基团在主燃区已反应完成,最终NOx生成量不大,同时空气的供入使煤粉颗粒中剩余焦炭充分燃尽,保证煤粉的高燃烧效率,炉内垂直空气分级燃烧与水平浓淡燃烧的合理结合将进一步深度降低NOx排放量。 3 改后的技术指标 (1)燃烧器更换后,在燃用设计煤种、煤粉细度正常时,在机组额定工况下,同时满足:飞灰含碳量低于改造前数值,CO排放水平不高于100ppm,锅炉效率不低于设备改造前。在燃用相同煤种下,NOx排放水平较改造前减排40~50%,尾部NOx排放浓度,保证值在400mg/Nm3(O2=6%)以下。 (2)锅炉可在40% BMCR负荷下不投助燃燃气长时间稳定运行。 (3)锅炉汽温汽压和出力与改造前一致。 (4)燃烧器具有良好的煤种适应性,在正常燃用煤种范围内、煤粉细度正常时,保证锅炉不发生结焦和高温腐蚀现象。 (5)火焰中心适当,不刷壁,炉膛出口烟温适当,改造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小于30℃。 参考文献: [1]苏亚欣,毛玉如,徐璋.燃煤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62-166. [2]董若凌,周俊虎,岑可法.基于锅炉低NOx再燃技术中再燃燃料的讨论[J].热能动力工程,2005,20(3):226-229. [3]姚强.洁净煤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Weiguo Weng;Zhenyu Huang; Junhun Zhou; ANALYSIS OF MECHANISM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 OF LOW NOX COMBUSTION SYSTEMS OF 410T/H BOILER IN BEIJING GUOHUA THERMAL POWER PLANT.In:Proceedings of CSPE-JSME-AS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ngineering,.10.1. [5]Xiao-dong LU; Yong-hao LUO; Fang LU; Jian-xin KEEast,APPLICATIONS AND COMPARISIONS FOR THE ADVANCED LOW NOx COMBUSTION TECHNOLOGIES IN CHINA.In:Proceedings of CSPE-JSME-AS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ngineering,2001.10.1.
脉冲除尘技术在铁合金电炉上的应用
介绍了脉冲除尘系统的'工艺流程、主要技术参数.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表明,该除尘技术具有设计合理、工艺先进、投资少、运行稳定、维护费用低、除尘效果好的特点.
作 者:贾凤杰 李勇丹 李传吉 Jia Fengjie Li Yongdan Li Chuanji 作者单位:吉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吉林,中国,13 刊 名:铁合金 PKU英文刊名:FERRO-ALLOYS 年,卷(期): 37(5) 分类号:X753 关键词:脉冲除尘器 铁合金电炉 应用智能科技之云桌面技术在天津石化的应用探讨论文
摘 要:降低人员维护成本、设备耗能,提高安全性,为生产保驾护航,是天津石化IT人员重要的工作目标。在项目资金支持受限的前提下,通过初期限量的云桌面应用,经过项目实施前期科学的计算及实施后的跟踪分析,可以调整投入进度,逐步达到工作目标。
关键词:云桌面;VDI逻辑架构;管理架构
1 项目实施前的状况
天津石化现有近4000台PC机用于日常办公和生产。工作环境采用传统的桌面管理模式,即传统PC机方式。所有办公软件和应用软件都部署在PC上,IT人员必须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人员紧张繁忙。随着各种软件的升级,需要每隔几年更换计算机,维护成本高。业务数据分散在用户的办公终端上,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往往由于个人使用不当造成系统瘫痪、硬件损坏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
2 项目方案
为改变天津石化在计算机管理维护方面的高成本、低安全性的状况。项目采用了云桌面技术,考虑到前期投入成本,先进行了100台终端的应用。云桌面技术方案:充分考虑天津石化的情况,选用基于VM的托管VDI桌面的部署方式。在系统整体架构的设计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1.1 云桌面的概念
什么是云桌面,我们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云计算。关于云计算的定义很多,大家广泛认可的是“Cloud computing”,是一种互联网上的资源利用新方式,可为大众用户依托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进行按需即取的计算,云计算的资源是动态易扩展而且虚拟化的,通过互联网提供。云桌面是合乎上述云计算定义的一种云。在IBM云计算智能商务桌面(IBM Smart Business Desktop Cloud)的定义是:“可以通过瘦客户端或者其他任何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来访问跨平台的应用程序以及整个客户桌面”。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一个瘦客户端设备,或者其他任何可以连接网络的设备,通过专用程序或者浏览器,就可以访问驻留在服务器端的个人桌面以及各种应用,并且用户体验和我们使用传统的个人电脑是一模一样的。
2.1.2 VDI原理
VDI虚拟桌面软件架构底层由服务器虚拟化来支持,VDI虚拟桌面的底层服务器虚拟化平台除可以使用XenServer之外,还可以无缝地支持VMware VSphere(esx/esxi)和Microsoft Hyper-V。用户利用瘦终端机,以Web或客户端方式登录DDC(Web Server)服务器,通过服务器提交认证请求到后台域控制器,DDC服务器调用服务器上的虚拟PC,再通过ICA协议提交工作站上的桌面及应用到最终用户,用户就像使用本地计算机一样方便。用户与DDC服务器之间的会话采用ICA协议,只传输屏幕信息、键盘、鼠标指令等,只占用少量的网络带宽。
2.1.3 逻辑架构设计
采用桌面产品进行搭建,使用虚拟桌面经典的三分离,三融合架构进行部署,即用户桌面,用户数据,用户应用三者完全分离,实现三分离。用户桌面,用户数据,用户应用三者组合交付给最终用户,实现三融合。
这种模式下,将采用浮动桌面池进行部署,即桌面共享给所有用户,用户使用桌面时不局限于任何一个桌面,而用户的数据则永远跟随用户移动,提高桌面云的灵活度。
2.1.4 管理架构设计
天津石化共计100个虚拟桌面作为前期使用,使用两台物理机做服务器虚拟化,用于承载桌面云的管理单元。另外两台做服务器虚拟化,用于承载桌面云操作系统(Windows7)运行正常运行。
2.1.5 接入架构设计
用户的整体接入架构,都会透过一个负载均衡器做负载均衡。Connection Server:提供管理和连接接口,用于控制整个虚拟桌面的运行状态。Security server:提供互联网接入功能,用于加密链路。Composer server:提供链接克隆生成虚拟机功能,快速生成,删除,修改虚拟桌面。
2.1.6 数据分散架构设计
使用统一备份软件(或者手动拷贝),备份用户的个人数据。使用站岗机,共计1台,挂在NAS用户数据存储,对其进行主动防御和病毒扫描。
3 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后,在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管理性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
3.1 安全性
信息保存在数据中心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管理员可以更容易更及时的更新系统权限。可以在活动目录控制台进行授权分组,或直接在控制台上对用户访问进行授权。
3.2 管理性
维护桌面的费用大大降低。管理员能够利用桌面镜像,自动创建和一次更新成千上万的虚拟桌面,简化系统部署和维护的工作。可以集中进行桌面及应用的维护。部署及升级都可以一对多的方式批量完成,桌面虚拟化可以通过现有的补丁分发服务器智能的给模板机打补丁,管理员可以定时对系统进行快照并分发至所有的用户桌面,用户不需要进行参与就可以及时全面的更新系统补丁。此外,瘦客户机节省占地,保持工作台整洁。与PC方式相比,更加安全,而且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大大降低。
变频调速技术在石化厂的应用
变频调速技术由于调节方便、节能效果显著,在石化厂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论述了流程离心泵调速的基本原理,近年来变频调速技术在石化厂的`应用,并对应用变频技术后产生的效益作了分析对比,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变频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 者:罗建军 LUO Jianjun 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金龙镇,834003 刊 名:中国化工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CHEMICAL INDUSTRY EQUIPMENT 年,卷(期): 4(4) 分类号:F4 关键词:变频调速 原理 应用效果 问题MBR技术在石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根据中海油惠州炼油污水处理工程的实际运行效果,分析讨论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处理石油化工行业污水的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 表明采用此工艺,对于水质水量冲击频繁、可生化性差、污染物成分相对复杂的石化行业污水,经过处理后,水质稳定,品质高.作 者:段士伦 张永民 王敬 作者单位:天津辰鑫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天津,300271 期 刊:中国科技纵横 Journal: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ANORAMA MAGAZINE 年,卷(期):, “”(15) 分类号:X7 关键词:石化污水 膜生物反应器液化石油气低NOx燃烧技术探讨
随着燃气事业的发展,我国燃料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燃煤向燃气转换,天然气置换人工煤气,既满足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也使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一直以来,液化石油气就是燃气供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城市煤气管网达不到的地方以及城市煤气的发展不能及时满足供应的城乡地区,都需要大量使用液化石油气。
任何燃气燃烧设备在供给热能的同时,都要产生大量烟气p烟气中的有害成分会直接污染大气或首先污染室内空气而后再污染大气。燃气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有CO、SO2和NOx,其中CO和SO2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已广为人知,人们通过来取各种措施,有效地降低了CO和SO2的生成。NOx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本世纪四十年代才引起科学家的注意。NOx包括NO、NO2,N2O、N2O3,N2O4、N2O5等,烟气中的NOx主要是NO和NO2。NO的毒性很大,它极易与血液中的血色素Hb结合,造成血液缺氧而引起中枢神经麻痹,NO与血红蛋白的亲合能力约为CO的数百倍至千倍。NO2是黄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毒性比NO高4―5倍,它能刺激呼吸系统,引起肺气肿。人在NO2浓度为16.9ppm下暴露10分钟,就会产生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现象,NO2浓度为90―100ppm时,接触三小时即可致人死亡。NOx不仅造成一次污染,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排放到大气中的NOx遇到碳氢化合物时,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造成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此外,由氮氧化物生成的硝酸与氧化硫生成的硫酸等一起将形成酸雨。
光化学烟雾污染和酸雨不仅对人有严重危害,对植物、建筑物、水源等都有严重的污染和损害。可见,NOx对环境污染及人体健康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大气中的NOx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因此控制燃烧过程NOx的生成与排放是保护环境的根本方法。降低燃气用具NOx的生成与排放,以保护环境质量,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始制定燃气设备NOx的排放标准,如8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对小型燃气锅炉制定的NOx的排放标准为100ppm和150ppm。我国虽于1982年制定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但尚未就燃气设备NOx的排放制定标准,但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已开始呼吁,北京市环保局已对燃气锅炉NOx的排放指标提出要求。
影响NOx生成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燃气气质对NOx生成有重要的影响,在焦炉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三种气源中,燃烧液化石油气产生的NOx最多,其数值远远高于其它两种气体。因此,减少液化石油气燃具NOx的排放量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NOx的生成机理
烟气中的NOx主要是NO,约占90%左右,排入大气后部分再氧化成NO2,故研究NOx的生成机理,主要是研究NO的'生成机理。NO的生成形式有燃料型、温度型和快速温度型三种。燃烧过程生成的NO,主要是温度型NO(T―NO),还有一部分快速温度型NO(P―NO),亦称瞬时NO。
1.1 T―NO生成机理
T―NO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高温下生成的,其生成机理是由前苏联科学家Zeldvich于1964年提出的。当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燃烧时,生成NO的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N2+O=NO+N ⑴
N+O2=NO+O⑵
按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和Zeldvich的实验结果,NO的生成速度可以表示为:
⑶
式中:[NO],[N2],[O2]-NO,N2,O2的浓度(gmol/cm2)
t一时间(s)
T一反应绝对温度(K)
R一通用气体常数(J/gmol.K)
对氧气浓度大,燃料少的预混合火焰,用(3)式计算的NO生成量,其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当一致。但在小于化学当量比,即燃料过浓时,还存在下述反应:
N+OH=NO+H
从(3)式可知,NO生成速度与T、[N2]、[O2]有关,由于燃气在空气中燃烧时,氮气浓度变化很小,故[N2]对NO生成速度影响很小,(3)式中[O2]取决于燃烧过程中燃气与空气的当量比,所以燃烧过程的温度及当量比对NO的生成影响很大,如图l、图2所示:
当燃烧温度低于1500摄氏度时,T―NO生成量极少,当燃烧温度高于1500摄氏度时,T―NO生成量明显增大。由图1、图2可见,温度每增加100K, NO生成速度约增大5倍,NO的生成量在燃料过多时,随氧气浓度增大而成比例增大。燃烧温度在当量比等于1附近出现最大值,相应的NO的生成速度也达到最大值。在过量空气系数远离1时,NO的生成速度将急剧降低。同时NO的生成量随烟气在高温区内的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大。
另外,由于(1)式即原子氧哦O和氮分子N,反应的活化能比原子氧和燃料中可燃成分反应的活化能大,故NO的生成速度比燃烧反应慢,所以在火焰中不会生成大量的NO,NO的生成过程是在火焰带的后端进行的,也就是说在火焰下游大量生成的。
综上所述,影响T―N0生成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氧气浓度和停留时间。
1.2. P―NO生成机理
快速温度型NO是碳氢系燃料在过量空气系数为0.7―0.8并预混燃烧时生成的,其生成地点不是在火焰面的下游,而是在火焰内部。它的生成机理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结论。Bowman认为P―NO的产生,是由于氧原子浓度远超过氧分子离解的平衡浓度的缘故Fenimore认为P―NO是在碳氢化合物燃料过浓燃烧时,先通过燃料产生的CH原子团撞击N2分子,生成CN类化合物,生成的中间产物N、CN、NCH等,再进一步被氧化而生成NO。
通常,P―NO的生成量受温度影响不大,且比T―NO生成量小一个数量级。
1.3 F―NO的生成
F―NO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燃料中的氮原子,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而生成的。燃料中的氮比空气中的氮更容易生成NO,其生成温度为600℃―700℃。气体燃料燃烧,由于其氮含量很低,燃烧过程所生成的燃料型NO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1.4 NO,的生成
NO2是由NO氧化而成,其过程按如下反应进行:
NO十HO2=NO2+OH (5)
一般在预混火焰及扩散火焰的反应区或火焰面下游的低温区能检测出NO2的存在,而火焰面下游的高温区产生极少。大量的NO转化为NO2是在烟气排入大气后进行的。⑹
上式反应速度与空气中NO的浓度关系很大,浓度高则NO2转化快,否则转化慢。
2 燃气燃烧时NOx的抑制方法
燃气中氮含量极小,燃烧时几乎没有燃料型NOx产生,快速型NOx的生成量比温度型NOx小一个数量级,因此降低烟气中的NOx排放主要应抑制T―NOx的生成。根据T―NOx的生成机理,其相应的抑制手段有:
(1)降低燃烧温度,注意减少燃烧局部高温区;
(2)降低氧气浓度;
(3)使燃烧过程在远离理论空气比条件下进行;
(4)缩短烟气在高温区内的停留时间。
3 NOx生成影响因素的实验及理论分析
影响NOx生成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对一次空气系数、火孔形状与NOx生成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试验系统。
本试验所用气源为液化石油气,燃烧器为大气式(为设计计算方便,选用纯丙烷气),压力为3KPa,热负荷为11KW,燃烧气分内外两圈,火孔采用竖向矩形状,内侧开孔,火孔不易堵塞,且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
3.1 混合特性对NOx生成量的影响
气体燃料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的NOx生成特性不同,从降低生成量的角度看,预混燃烧比扩散燃烧有优越性。
预混火焰中NOx生成量受空气、燃气混合比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和O2浓度变化的综合影响。
对试验中内外圈调风板不同开度下NOx及CO生成量进行测试,结果如下表:(所测得的值均已换算到过剩空气系数为1.0的状态,并以干烟气计,对不同调风板开度下的混合气进行取样,用色谱分析混合气成分,计算出一次空气系数)
不同内外圈开度下NOx及CO生成量
内圈调风板开度一次空气系数a)外因调风板开(一次空气系数a1)1/3(0.6987)1/2(0.7006)2/3(0.7275)1(0.8219)NOxCONOxCONOxCONOxCO1/3(0.4469)73.558.274.159.372.656.676.471.51/2(0.5147)72.752.969.958.268.346.775.853.22/3(0.5583)81.965.578.962.578.963.276.667.61(0.7174)79.456.577.763.877.755.985.762.8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外围一次空气系数在0.56-0.72之间变化时,NOx生成量变化不大,随着外圈一次空气系数从0.55降到0.45,NOx的生成量先下降后升高,最低点在外圈一次空气系数为0.51处出现。内圈调风板从1/3开度升到1/2开度,一次空气系数增加很小,当内圈调风板从1/2开度升到全开时,一次空气系数从0.70增加到0.82,NOx生成量随一次空气系数加大呈增加趋势。可见,一次空气系数对NOx生成影响很大,必须合理选取。从表中数据看,CO的生成量都在几十ppm之间,远远低于国标要求。
3.2 矩形火孔对降低NOx生成量的作用
理论分析和试验观察,竖向矩形火孔有利于降低NOx的生成量。当竖向矩形火孔燃烧时,外火孔与内圈燃烧器头部外侧之间、内火孔与中心轴线之间都存在一温度场,它们之间的距离越大,温度梯度越小,距离越小,温度梯度越大,但是,在逼近火焰面处,无论距离大小,温度梯度都非常大。齐浮升力的作屈下,烟气向上运行,同时,由于吸附效应及浓度扩散原理,烟气贴着火孔壁向上运行。因此,由于这种烟气的扰动作用,火焰温度降低,从而抑制了的NOx生成。随着内外圈环缝、内圈火孔与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加大,扰动作用减小,内外圈环缝、内圈火孔与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越小,扰动作用增加,但距离过小,二次空气二次空气不足将导致CO的大量产生,因此,合理选取竖向矩形火孔的长度、内外围燃烧器头部直径对控制NOx面积过小,及CO的产生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三种气体的试验,发现竖向矩形火孔对降低液化石油气燃具的NOx生成量效果尤为显著。
4结论与建议
4.1合理选择一次空气系数将降低预混火焰的NOx生成量;
4.2竖向矩形火孔有利于降低NOx生成量,特别是对降低液化石油气燃具NOx的排放,效果显著。同时,应注意竖向矩形火孔长度、内外圈头部直径的选取。
4.3影响NOx生成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不但影响NOx生成,且对CO及热效率也有影响,因此,设计液化石油气低NOx燃具时必须综合考虑NOx CO及热效率三方面的关系,以获取最佳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庄永茂、施惠帮.燃烧与污染控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白丽萍、傅忠诚.火焰冷却体降低燃气热水器NOx排放的研究.煤气与热力,第6期
3.姜正侯. 燃气工程技术手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的发展状况
依据大量的.国内、外技术文献,简要地回顾了低NOx燃烧技术的发展历程,较全面地介绍了一些具有当今世界上先进水平的低NOx燃烧系统(燃烧器)和一台颇具特色的低NOx排放煤粉锅炉运行情况.
作 者:毕玉森 Bi Yusen 作者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热工研究院,西安,710032 刊 名:热力发电 PKU英文刊名: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年,卷(期):2000 “”(2) 分类号:F4 关键词:低NOx燃烧器 燃烧系统 电站锅炉 氮氧化物排放★ 天津限号最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