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夕为什么不是法定节日 除夕为什么不放假(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请你吃布朗尼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除夕为什么不是法定节日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务院1949年12月23日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明确规定春节期间的法定节假日为“夏历正月初一日,初二日,初三日”。除夕不属于法假日。
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进行第一次修订,明确“春节,放假三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除夕仍不属于法定假日。
但是,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进行第二次修订,首次将除夕纳入春节法定假日,即:春节,放假三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所以,从起,除夕属于法定假日。
12月1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明确: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与初一、初二、初三)。至此,除夕作为法定节假日仅实行了六年,自起,除夕不再属于法定假日。
为什么除夕一直不算法定节假日?专家、学者等都讨论研究过,最终也没有什么纲领性的结论。到是小编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最善解人意的解释。他总结了一下下几点原因:
1.立法者想隐性给所有人增加一天的假期,因为一般情况下,很多单位除夕都放假了,即便是没规定除夕是法定假期一样。
2.立法者认为除夕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天,希望国人能站好最后一班岗,所以一般也认为最后一天并不是假期,而春节才算。
不管怎样,除夕和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经过几千年来的淘汰和选择,成为了大多数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依托,是不可替代的心灵假期,放与不放都是美好时刻。
中国人盼除夕放假的N+1个理由
一、有充足时间回家吃团年饭
有人表示,除夕放假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让年过得从容。除夕那天谁还有心情上班?下班后大家都匆匆往家里赶,有的还要操办年货、准备团年饭等,不仅不好坐车,而且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还容易出事故。如果除夕放假,可以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食物充分准备好,晚饭后还能看看春晚。
二、除夕放假陪老人吃年夜饭是尽孝
西安市民葛先生认为,除夕放假陪老人吃年夜饭是子女尽孝的最简单、最必要的方式。他希望除夕能放假,而且最好提前几天放假,除夕夜三代20多口人一起吃年夜饭,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某企业中层管理干部王女士说,除夕不放假,大家的工作效率极差。除夕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节时还在上班,感情上真是有点接受不了。相反,大家过好年,回到岗位上工作热情也恢复得快一些。
此外,也有人表示从保护民俗、保护春节角度来说,除夕应该放假。
三、除夕这天要干的活可不少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还得置办年货、准备团年饭……一年就盼着吃这么一回团年饭,谁不希望时间宽裕些、干活从容点儿?
四、给从外地回家的人留出充足时间
如今,在外上学、工作的人多了,回一趟家可不方便。虽然交通比以前便捷多了,但春运“一票难求”的状况依然存在。如果除夕当天还上班,很多人就赶不上当晚回家吃团年饭了。另外,如果能提前放假,对缓解春运压力也有帮助吧。
五、过节还上班,感情上也接受不了
想着即将到来的春节长假,谁还有心情在除夕上班?即使坚守岗位,有的人恐怕也是“人虽在,心已远”,早没了工作状态。其实,有些单位体恤员工,会“睁只眼闭只眼”。与其心照不宣地放“黑假”,还不如光明正大地放假呢。
20,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同时公布《关于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与此前执行的休假方案相比,新休假政策最大的不同是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春节长假从大年初一到初七;不再实行拼假式的小长假,因此2014年元旦将只休一天。假日总量与之前没有变化,均为11天。
■专家观点
“与其争论除夕是否放假,不如延长假期”
去年春节放假打破了过去6年的传统,没有将除夕列入法定假期。如今进行问卷调查,是否意味着这一安排又有改动?
在著名旅游专家、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博士看来,从目前来看,去年春节的假期安排刚刚做了修改,今年再次修改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在去年10月中旬和11月底,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当时的“全国假日办”就假期安排开展了两次面向全社会的网络调查,引起很大反响。去年11月底的调查给出了3个方案,全部都将除夕列入了法定假期之中。但在12月官方公布的修改意见中,除夕却没有被列入假期。
人们意外之余,这一安排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很多网民在网上言辞激烈。刘思敏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样的安排伤害了谁的利益呢?主要是受过程度较高教育的在外地工作的人。中国人最重视的是除夕的年夜饭。如果在本地上班,除夕是否放假影响不大;对于外地的农民工来说,他们一般都会提前20天回家,也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只有这批教育程度高、在外地务工的人受影响很大。”刘思敏说,“而这些人维权意识强,在网络上非常活跃。因此看起来人们的意见很大,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今年9月15日,“全国假日办”正式撤销,其职能并入国务院新设机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之中。
刘思敏认为,目前我国假日安排的重点是长假短缺。随着中国的发展,大批人口的探亲需求和旅游需求都变成了刚需,需要靠长假来满足。他认为,应该在5月和8月各增加一个黄金周,而将春节的假期增加到9天。另外,在调休的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比如,与其争论除夕是否应该作为法定假日,不如将假期延长,然后利用调休,让人们都可以在除夕就开始休假。
■背景
除夕实际上被算作“准假期”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我国春节假期均是从初一开始,除夕并未纳入其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除夕往往成为“隐形假期”。虽然不放假,但是员工都可以早走,或者上半天班。
钱女士从1975年在一家大型国企上班,工作了30年。她记得,在她上班的时候,除夕从来不放假。但是大家那天都是上半天班,或者下午一两点就可以走了。基本上,员工陆续下班,不会等到正常的下班时间。
“那时候的春节假期,就是雷打不动的初一到初三。有时候还加班。”她说,“不过那时候的人,不像现在这么想得开,还愿意去加班,拿一点加班费。”
从20春节开始,假期变成了除夕到初二。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介绍说,当时做这种调整,就是因为有人呼吁除夕放假。
月,国务院再次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除夕再次被排除在春节法定假期之外。从2014年春节开始,春节法定假期又变回了初一至初三。
当时,不少网友吐槽称,除夕是春节中最重要的日子,都要回家团聚。这一天不放假,不人性。不过,也有网友“举双手支持”,因为绝大部分的单位在除夕当天只上半天班,实际上并不耽误过节。如果除夕放假一天,等于白白浪费了一天假期。
除夕不放假
除夕为什么不放假了
很多人都有疑惑,除夕究竟算不算法定节假日?真相是:除夕不是法定节假日。
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新修改的办法指出: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本决定自1月1日起施行。
除夕不放假,这体现了两层面的含义:
首先是回归传统,“以前,春节假期都是从初一开始,而老百姓所说的过年也是从初一到正月十五,因此把春节假期放到从初一开始更符合公众过年的感受,大家会感到在家待的时间更长一些。”
其次,从各单位实际放假的情况来看,如果从初一开始放,很多单位其实从大年三十下午开始就放假了,员工该买年货的买年货,该赶火车的赶火车,单位通常不会那么刻板,“在这种放假模式下,除夕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隐性’福利。但如果把春节长假从除夕开始放,那么这种‘隐性’福利将消失。”
回归传统
在20以前,春节放假都是从大年初一开始,因为初一到十五才是过年,除夕不放假其实是回归了以往春节放假的惯例。老百姓所说的“过年”通常是指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把假期放在大年初一开始更符合过年的意义。
增加假期
往年就算除夕不放假,很多地方的企事业单位也会在除夕当天放一天假或是半天假,如果从除夕开始放假,让很多员工觉得浪费了一天假期。如果从大年初一开始放假,加上单位的“人道主义”,就会多一天假期。
专家:“过年”是从初一开始
在谈到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问题时,专家表示,这体现了两层面的含义:首先是回归传统,“年以前,春节假期都是从初一开始,而老百姓所说的过年也是从初一到正月十五,因此把春节假期放到从初一开始更符合公众过年的感受,大家会感到在家待的时间更长一些。”其次,从各单位实际放假的情况来看,如果从初一开始放,很多单位其实从大年三十下午开始就放假了,员工该买年货的买年货,该赶火车的赶火车,单位通常不会那么刻板,“在这种放假模式下,除夕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隐性’福利。但如果把春节长假从除夕开始放,那么这种‘隐性’福利将消失。”
在谈到新的休假方案为何把除夕挪出长假时,蔡继明分析说,他在参加一些座谈会时听到一些反馈,这就是如果从初一放假,那么公众有可能享受到七天半甚至八天的春节假期,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企业自发地将除夕视为放假日,允许职工提前回家。
其他声音
民俗专家依然对“除夕”没有进入法定假期感到意外。如果要传承传统文化,就应该重视除夕的新旧交替之意。何况“一年连双岁”,除夕是中国“年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天,守岁、祭祖、吃年夜饭,不仅充满了对新的一年的期盼,更是在外忙碌一年的游子与亲人团聚的重要时刻,如果能增加一天假期,相信会让春节假期更体现出浓浓的人情味。
不管放不放假,我们都希望除夕夜依然能够是一个温馨的团圆夜,所以,下了班,就快点回家吧。也许你正奔赴在返乡的路上,也许你还在岗位上加班加点,也许你已经在家里置办年货了,除夕将至的时候,第一星座网都衷心祝福你:新年快乐,合家幸福。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除夕的禁忌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尤其是在年夜饭时,有更多的禁忌。
1、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2、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 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泼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浇奠与泼水;大祭祖灵时,不得高呼 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门外无主鬼魂听到后,造成小孩夭折。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 宁。
3、吃完年夜饭后,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全家欢聚一堂,围炉而坐,叙旧话新,畅谈美好的祝愿,寄希望于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时,要 遵守一些守岁的禁忌,禁忌大声喧哗,以免惊醒恶魔;禁忌照镜子,以免见“恶魔”;禁忌将灯油泼地,倘若油味冲淡了酒味,“恶魔”便会醒来,导致祸害接踵而 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谓着这年会有“破运”,补救方式是用红纸包起,口中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话,并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灾难。
4 、除夕是去旧迎新的时候,尤其是惧怕疫病与恶鬼。
元旦放假安排
元旦:
20元旦是1月1日星期四。根据规定周四应该调休。
年元旦放假安排:1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1月4日(星期日天)正常上班(补班)。
2015年春节放假安排
春节:
2015年春节是2月19日星期四。根据规定春节法定放假时间是初一到初三。调休7天。
2015年春节放假安排:2月19日至2月25日,共放假7天。
其中2月14日(周六)、3月1日(周日)上班(补班)。另:除夕是2月18日,不放假的哦!
[2015年放假安排表 2015放假安排除夕不放假]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同时公布《关于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与此前执行的休假方案相比,新休假政策最大的不同是除夕不再是法定假日,春节长假从大年初一到初七;不再实行拼假式的小长假,因此今年元旦将只休一天。假日总量与之前没有变化,均为11天。
除夕为什么要放鞭炮
专家介绍说,鞭炮与桃符、春联一样,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过年时候燃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药发明之后,人们不再燃烧竹子了,而是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烧,产生“爆仗”。不过,这时人们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到了宋代,人们用纸做的筒子代替了竹筒,里面灌上火药,内藏药线,制成了新的爆竹。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沿用这个方法,只不过在工艺上有所改进,在花样上有所翻新罢了。在宋代,还有人用麻茎把纸制爆竹编成串,管它叫“编炮”。因为成串的爆竹放起来声音持续时间长,清脆得好像人甩鞭子发出的响声,因此也就称它为“鞭炮”。
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这时,无论贫贵贱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引《壶天录》说:“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鄣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家即谋食维艰,索逋孔丞,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沿类然也。”清朝谢文翘《教门新年词》中的:“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反映了当时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
近年来,作为春节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很多地方陆续改变了春节城市禁止放炮的规定,给广大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机会。城市春节因为有了鞭炮而热闹非凡。当除夕午夜零时新年钟声敲响时,举国进入沸腾状态,烟花飞舞,鞭炮齐鸣,一向矜持的中国人融入狂欢的世界。国人在满天灿烂的烟花与满地红红的纸屑中,度过一个红火的中国年。
关于除夕夜放鞭炮的传说: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我的家乡在山东高庆,这里的春节有一些特点!
每当除夕,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非常漂亮!在天空中有的像座喀斯喀特山脉,有的像这么多的小星星的光芒,还有像一朵盛开的花……
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一种福气进入企业家门。许多不同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还要同时挂上红彤彤的灯笼、春联。
除夕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脸上带着微笑。有的小朋友在院子里放鞭炮,有的小朋友在大人身边蹦蹦跳跳。。大人们坐在一起聊天。
大年元旦早晨,大人带着孩子到了过年,新年给长辈年轻,年长的下属将会给压岁钱。
这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家乡的春节,各具特色!
除夕到了。
除夕那天一早,外面大雾茫茫,什么也看不见。七点多的时候,妈妈就把我叫醒,去爷爷奶奶家过年。这么早去干什么呀!我把被子往头上一盖叫道。
买好吃的我们就去奶奶家了,我刚刚把电脑开开,爸爸就让我去帮忙洗菜。可洗了一会我就进房间玩电脑,不洗了。
好玩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我到客厅一看,妈妈在那包饺子,只见妈妈拿起一片饺子皮,熟练的把饺子馅放到里面,再在饺子皮周围用手指蘸上一点水抹在上面,最后把它包好。妈妈包的饺子挺立在那,如同一个个元宝似的,很好看。我看了,立刻跃跃欲试,洗了洗手就开始包了起来,看妈妈包的很容易,可到我着就不行了,饺子包的就像败仗的军队,软塌塌的,没有力气似的。妈妈看了,就手把手叫我怎么把饺子包好,后来我越包越好,他们看了都表扬我了。
好不容易把饺子包好后,我催着爸爸赶紧去煮,煮好后,我顾不得烫,夹起一个就吃了,不一会就吃饱了。
除夕那天过得很愉快!
又要过年了,街上可真热闹啊!大家都忙着准备年货呢,车子把马路堵得水泄不通。
除夕那天下午,爸爸妈妈早早地下班回了家。一到家,就开始忙了。妈妈和奶奶在厨房准备着年夜饭,我和爸爸一起把门上旧的对联撕了下来,贴上了新买的对联,又在家里贴上了“福”,挂上了中国结,家里顿时就有了过年的气氛。
要吃年夜饭啦!桌上的菜可丰富啦!各种荤菜搭配好看好吃又健康。可是,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桌上已经有很多菜了,妈妈为什么还要烧两盆鱼呢,妈妈回答我说:“一盆是今晚吃的,另一盆是留着明天吃的,这叫年年有鱼,就是年年有余的意思!”中国的文字可真神奇啊,一道普通的菜,通过同音字还能表达出这么美好的祝福。
吃完年夜饭,我约上几个好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楼下放烟花了,黑黑的夜空被烟花装扮地好漂亮啊!烟花有圣诞树形状的。有在地上旋转,像个发光的陀螺。还有的喷射到空中,开放出菊花的形状。我真开心啊!
★ 除夕是法定假吗
★ 国家法定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