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酒泉子,酒泉子温庭筠,酒泉子的意思,酒泉子赏析(共含9篇),欢迎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eahpand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作者:温庭筠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
故乡春,烟霭隔,背兰G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
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d云鬟重,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
绿杨浓,芳草歇,柳花狂。
注音:略
翻译:无
赏析:无
词牌名资料:
《酒泉子》,词牌名之一。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馀杭》。除温庭筠与潘阆外,还有孙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高平调”。一般以温庭筠体为正格。双片四十一字,全阕以四平韵为主,四仄韵两部错叶。另有潘阆体《酒泉子》,又名《忆馀杭》,详见词条《忆馀杭》。潘阆宋人,生年不详,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曾在洛阳卖药,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诗受荐举。自制《忆余杭》多首,一时盛传,曾得苏东坡的欣赏,把它写在玉屏风上,石曼卿还使人照词意作过画。
温庭筠轶事:
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李义山对他说:“我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便疏远了他。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皇帝说:“不是。” “温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 “皇上说:”不是。" 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德为重,文章为末。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 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豳国公杜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
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 侍郎沈询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希望你自我勉励吧。”把温庭筠打发走了。从此以后,温更加不得意。
个人资料:
温庭筠(yún)(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jiàn)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温庭筠《酒泉子》词两首
《酒泉子》,词牌名之一。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温庭筠的两首《酒泉子》。
酒泉子·日映纱窗
温庭筠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注释
①金鸭——香炉的形状,多用铜制成,内燃香料,用以熏香气。《邺中记》“石季龙冬月为复帐,四角安纯金银凿镂香炉。”意思是香炉用金银雕刻而成。最有名的香炉是铜制博山香炉。《西京杂记》:“丁谖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以奇禽怪兽,皆自然能动。”
②“故乡春”三句——故乡已是春天,但云烟相隔;香灯熄灭,闺人乡情无限。烟霭(ǎi矮):云烟,这里指室内烟雾。背:这里有闭灭之意。兰釭(gāng刚):焚兰香膏油的'灯。《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灯错些。”膏,油脂。古时在燃料中渗以香料,焚时有香气喷出。
③宿妆句——意思是带着隔夜的旧妆而凭倚高楼,心情惆怅。
④“草初齐”三句——草刚刚铺遍郊野,花却零落了,燕子来往双飞。
作品译文
阳光已映照在纱窗上,屏风上的山水也闪烁着美丽的风景,远离故乡,那里的春天被一层层的云雾阻隔开来,只有青灯上燃着香香的兰膏。女人懒洗宿妆,因为她爱恋的人远在千里,不知何时才能归还。她整日凭阁眺望,春色已老,花已凋落。正在暮春时节,双双飞舞的燕子更引起怨女之愁怀。
《酒泉子·罗带惹香》
温庭筠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杨浓,芳草歇,
柳花狂。
注释
酒泉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高平调”。一般以温庭筠体为正格。全阕以四平韵为主,四仄韵两部错叶。
“罗带”二句:谓带香的罗带上还系着相别时所赠的红豆。罗带:古时妇女束腰的丝织带。红豆:即相思子。《古今诗话》:“相思子圆而红。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汤本无“红”字。
金缕:金丝。此指衣服上的金丝绣纹。
阴:王国维辑本《金荃词》作“杨”。
歇:散发。颜延年《和谢灵运》:“芳馥歇兰若,清越夺琳珪。”又雪本作“节”。
柳:汤本作“枕”,误。
翻译
罗带带来芳香,还系着分别时送我的相思豆。金丝线早已磨旧而泪痕总是新的,再难接续,那断肠般的离愁。
一对对娇燕,呢喃亲语在梁间檐头,恰似去年我们欢爱的时候。春色更加浓绿,春草的芳香分外清幽,飞舞的柳絮伴随着我的愁绪。
《酒泉子》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酒泉子作文
酒泉子
每当回想起看钱塘江涨潮时的景象,心中就不禁如潮水般地激动澎湃。钱塘江大潮是天下最为壮丽的景象,每年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便是大潮最为绚丽的时候苏轼曾为此留下了“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的赞叹.于是我慕名而来,早早的到了江边,希望一睹大潮汹涌澎湃,震撼激射的壮观. 可是,江岸两边早已是人头攒动,十多里之间是看棚林立,座无虚席,观潮的人们举袖成云,挥汗如雨,人数之多已无法估计,几万?几十万?都不止,所以我只有花重金买下了一个座位. “潮来了!”潮水从远方赶来,如同一条银色的腰带,令人啧啧称奇,难怪杨万里写下千古名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这时候原本有些嘈杂的人群一时间静了下来,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住了远方的`潮水,在这一刻,人们的眼中只有那银白的浪花.
潮水越来越近,也越来越高,一瞬间,银白的腰带变成了玉砌的城墙与覆盖着雪的山岭,以吞没宇宙,冲荡太阳的雄伟的气势向江边涌来,声音如同万面的锣鼓在不停的奏乐.潮水快靠岸了,人们忽然发现在雪白的潮头竟然还有几面鲜艳的旗帜,丝毫没有被打湿,竟迎风飘扬.
再近些,原来是一个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像水中蛟龙,翻腾尽各种姿态,在水中如同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有的双手向人群挥舞,有的逆流迎着潮水向前冲,有的腾身趴在潮头,用手挥舞着红旗.健儿们吆喝一声,随着鼓声跃上浪头,乘风破浪,如履平地. 人们随着潮水的涌动与弄潮儿的动作发出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喝彩声.
潮水终于来了,到了岸头,狠狠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坚固的岩石竟被撞的四分五裂, 好像凶猛的银龙直扑海塘,咆哮的雄狮横扫大堤;又恰似威勇的千军凌波争渡,奔腾的万马踏水奔至,而溅出的水花,无法用尺寸而衡量它的高度,它高高的身躯将阳光所阻挡,天地为它所失色.站在我边上的老妇人被吓得面色青灰,瘫坐在位置上.
一波波的潮水似乎无穷无尽,我怀疑在潮水来时,倾空了沧海所有的水,才有这么壮阔的景象.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回家以后,我几次梦到了那遮天蔽日,咆哮怒吼的潮水,醒来以后我依旧觉得心悸.大自然的力量真是无穷的,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初中作文
“啊! ”我站在海宁岸上大叫了一声。今天是看潮的大好日子,我特地起了个早。但是 江岸边却已人山人海。
噢!他们到底是什么时候来的?我心里纳闷,起早没想到还是没抢到观潮的最佳位置, 哎,不行,我必须挤到前面去!我心中这样想。从厚厚的人墙里钻进去,人群挤得我只好贴 在护栏上,我手紧抓住栏杆,回头望。无数张脸在上面,整个堤栏上挤满了人,摩肩接踵。
“呀!看!快看!潮来了啦!潮头浪花连成一片,掠过两岸,像一道白色的长虹迎面飞 来。许多人见潮水翻腾着从远处卷来,兴奋得大叫。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 浪卷轰雷,又卷起了千堆雪,声音比雷声还大,隆隆的震得人耳膜生疼。潮越来越近,转眼 就要涌上堤岸,吓得人全部往回跑,原来是虚惊一场,也难怪,谁叫潮水气势如此雄壮呢。
后有十几条船从岸边划向江中,我本认为会瞬间被汹涌的潮水打得支离破碎,而令人惊奇 的是,它却奇迹般地在浪上行驶。穿随着浪涛的翻滚在江中摇晃,而那些吴中健儿也跳入水 中,展示他们的高超技艺,他们在水中忽而上浮忽而下沉,手中举起旗帜却一点也没湿,我 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现在,我想起那潮来,都觉得心惊胆颤!
潮水渐渐退了,江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仿佛当年的樯橹已灰飞烟灭。
好一幅壮丽奇绝的美景,好一段荡气回肠的史诗!
每当梦到此情此景,我都会从梦中惊醒。那滔天巨浪,那如雷霆万钧的巨响,那观潮的十余里人海.……至今都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毫发毕现,久久回荡……
【范文3】
我对于钱塘江潮水的记忆,可谓是记忆深刻不曾忘却,记得在浪潮将要来时,岸边上早已满是万分期待与翘首观望的人们了,那人山人海的景象,壮阔雄伟,人们挨挨挤挤,争相目睹“钱塘潮”。
只见那浪潮已向岸边越行越近,于是大如雷霆般的鼓声就被人们打响了,从四面八方一起响起,有着撼天动地之势。
只见一个个早已准备好且跃跃欲试的“弄潮”健儿,迎着浪头逃入江中,手持大大的彩旗,争相表现自己的英姿。
江潮多么猛烈啊,而他们就在这种疯狂的巨潮中翻滚潜游着,看起来那么帅气,水性那么娴熟,一番搏斗下来,他们所持的红旗竟滴水未沾,让人心中大震啊。
但那在汹涌潮水中翻滚的景象,却让岸边的人提心吊胆,生怕潮头人一不小心被巨浪吞没,也更是令我赞叹且心生胆怯。
于是,曾在多个夜晚梦到弄潮之场面,不禁被担心惊醒,醒后心中也为弄潮儿的处境捏一把汗啊!
【范文1】
常常回想起那次观潮的景象,气势真的是雄伟壮观,城里的人都聚集在江面上,有老人、有孩子、有身体健壮的小伙子、也有将自己打扮得琳琅满目的妇女,都争先恐后的来到这里观看这雄伟壮观的场面。
潮水逐渐开始往上涌高达十几丈,如一个宽大的屏障,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仿佛这面屏障要和天空对接,声音也是非常浩荡,大的如雷霆,震撼激射。随着万面股声的响起,“轰隆隆,轰隆隆……”许多弄潮健儿身上披着文彩,一窝蜂的涌进潮水里,向人们尽情的展示着他们技艺的高潮,他们手中拿着红旗,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等他们手中拿着红旗再一次出现时,在场的人们都惊呼起来,几个好奇心强的孩子已经叫出声来:“你们看呐,他们手中的旗完全没有被水沾湿!”“是啊,是啊,他们怎么做到的!”几个人在附和着。弄潮健儿的高超技巧以及他们精彩绝伦的表演,博得了前来观潮人们的阵阵掌声。
不知不觉中,弄潮健儿们的表演已经结束,前来观潮的人们也已渐渐散去,只有我,还站在江岸上,若有所思的望着已退去的潮水,欣赏着江岸上美丽的风景,真想永远停留在这儿,与这美丽的风景融为一体。
在观潮后,我会经常在梦中与这这雄伟壮丽的景象碰面,那种景象依然非常雄伟、非常壮观,和实际生活中的没有什么两样。正当自己停留在岸边欣赏风景的时候,忽然一阵亮光刺进自己的`眼球,天亮了。哦!原来刚才的情景只是一场梦。虽说是梦,但醒来后依然感到惊心动魄,真想自己睡去后便永远不会再醒过来,让观潮的景象在自己的梦中回放,一遍又一遍……
观潮,真的让人沉醉其中,那无法形容的风采,只能自己慢慢体会。
【范文2】
我独自登临山崖,俯瞰钱江两岸。江中的潮水尚未到来,两岸的人潮却早已涌动。
像是一条漫长的白虹从远处滚滚而来,又如银河自九天倾泻,明朗的天空被波涛摇来荡去,灿烂的夕阳在江中时沉时浮。巨浪拍打我脚下的山崖,发出雷霆万钧般的轰鸣,似乱石崩云,如惊涛裂岸,噢,江潮来了!大海仿佛倾其所有的水,都化为钱江的潮,一波接着一波,一浪强过一浪!滚滚波涛,汹涌澎湃,似发狂的狮子,怒吼着冲向岸边!岸上观景的人潮也随之起伏、为之呐喊。我不禁想起了当年三国时的赤壁之战,这潮水不正像曹孟德率领倾巢南下的百万雄师吗?金戈铁马,战鼓喧天。
有几十个吴中健儿,他们都是弄潮的好手吧。在怒吼着的滔天巨浪中,他们手持红旗,悠哉的翻腾、旋转,而那旗,却依然滴水不沾,在呼啸的浪风中高傲的飘扬着!大家时而为他们担心,时而为他们加油,时而又为他们喝彩。而他们一如当年的周公瑾,面对虎狼之师,仍气定神闲,谈笑风生。
宋代辛弃疾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译文
流水无情送客,潮水拍打着空城,人因离愁而头发变白。听到离别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阳无情,催人离别,顿生断肠之痛。
东风吹动,柳枝在雕花的宫墙上漂浮。离宫别院里,群花因伤感时节而落泪。双燕声声,好像诉说历代兴亡之事。
注释
空城:石头城,建康的旧称
叶梦得《满庭芳》:“一曲离歌,烟村人去。”
雕墙:雕花的宫墙。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至淳熙二年(1174-1175)春,是辛弃疾送别友人时所作的词。
赏析
词的上片借助景色描写离愁。“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送行的场景是在长江边上,本来没有感情的江水此时扮演了一个无情的.角色,因为友人就要离别,就像滔滔的江水不可逆流一样,让人产生无限的伤感,简直就要把人的头发都急白了。“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离别的歌曲惹人伤感偏偏夕阳也像是催促友人上路一样越来越向西斜。“残阳”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词人送别友人,肯定不会在傍晚才送,这里用“斜阳”是为了说明作者与友人依依难舍,从上午到下午都舍不得分离,一直拖延到了天色将暮,可是词人依然抱怨夕阳为什么不能多停留一会,可见其离愁之深。
下片由离别之伤感生发而去,写到古今兴亡之事。一般送别作品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抒发离别愁绪。作者却一反常理,将建康这样一个六朝古都所具有的沧桑的历史兴亡之感用沉痛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建康也曾是魏晋六朝时极其繁华的城市,现在却是残柳摇曳,百花落泪,飞燕来去,似乎在诉说那朝代更迭的旧事。
这首词突破了一般送别词单为离愁而作的窠臼,不仅抒发了深深的离愁,而且还怀古伤今,抒发了沉重的兴亡之感,体现了稼轩沉郁雄浑的词风。
流水无情送客,潮水拍打着空城,人因离愁而头发变白。听到离别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阳无情,催人离别,顿生断肠之痛。
东风吹动,柳枝在雕花的宫墙上漂浮。离宫别院里,群花因伤感时节而落泪。双燕声声,好像诉说历代兴亡之事。
酒泉子注释:
(1)潮到空城: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空城:石头城,建康的旧称
(2)叶梦得《满庭芳》:“一曲离歌,烟村人去。”
酒泉子赏析:
词的上片借助景色描写离愁。“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送行的`场景是在长江边上,本来没有感情的江水此时扮演了一个无情的角色,因为友人就要离别,就像滔滔的江水不可逆流一样,让人产生无限的伤感,简直就要把人的头发都急白了。“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离别的歌曲惹人伤感偏偏夕阳也像是催促友人上路一样越来越向西斜。“残阳”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词人送别友人,肯定不会在傍晚才送,这里用“斜阳”是为了说明作者与友人依依难舍,从上午到下午都舍不得分离,一直拖延到了天色将暮,可是词人依然抱怨夕阳为什么不能多停留一会,可见其离愁之深。
下片由离别之伤感生发而去,写到古今兴亡之事。一般送别作品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抒发离别愁绪。作者却一反常理,将建康这样一个六朝古都所具有的沧桑的历史兴亡之感用沉痛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建康也曾是魏晋六朝时极其繁华的城市,现在却是残柳摇曳,百花落泪,飞燕来去,似乎在诉说那朝代更迭的旧事。
这首词突破了一般送别词单为离愁而作的窠臼,不仅抒发了深深的离愁,而且还怀古伤今,抒发了沉重的兴亡之感,体现了稼轩沉郁雄浑的词风。
知识扩展:《酒泉子》十首
《酒泉子.倦游》
闲锁晴窗,独上高楼迢睇。
晓莺悲,行客醉,倚斜阳。
小舟犹系柳花狂,游倦江南江北。
夜沉沉,春寂寂,路茫茫。
《酒泉子.感怀》
潇洒风烟,吹去人间天上。
柳垂鞭,云叠浪,水浮莲。
花铃一弄歌声晓,送春春去了。
莫销魂,须信道,有华年。
《酒泉子.人道在家贫亦好》
千里倦游,谁道在家贫亦好,
一杯无语对黄昏,最愁人。
浮沉半世利名身,二十三年悲难诉,
诗书勋业未寻闻,费精神。
《酒泉子.离恨》
可恨如今,佳节来时人去去,
愁花落尽是凄凉,对斜阳。
多情华发又何妨?恼人未必是清狂。
蝴蝶夜传千里梦,路茫茫。
《酒泉子.他乡为客》
别是梦中,无奈落花人更惜。
归期未卜许多长,绮罗香。
愁烟黯黯锁闲窗,人面不知何处觅?
轻舟万里水茫茫,在他乡。
《酒泉子.无根行客远》
萍水无根,总是东流留不住,
一行红叶舞归程,莫飘零。
酒凉微度又三更,韶华轻负累平生。
芳草断肠中有我,却无情。
《酒泉子.夜游》
日落云沉,寂寂东风吹断岸。
一轮明月却西楼,水东流。
一杯难解许多愁,韶华易老未停留。
画舫钟声随客远,不回头。
《酒泉子.夜思》
芳草萋萋,都被晚风收拾去。
夕阳归路,断鸿飞,柳枝垂。
别来尝试清茶苦,说向相思无绝处。
手亲书,肠欲断,梦依稀。
《酒泉子.望月》
孤馆危弦,曲调未成花溅泪,
三三两两落庭中,无奈又东风。
别离词句还休读,银汉迢迢看不足。
灯前独语为情侬,天上月朦胧。
《酒泉子.没处安排》
没处安排,一夜相思头尽白。
多情何必怨年华?爱人家。
雁南飞去落平沙,天上银河人始拆。
闲愁不寄陇云涯,惜红花。
★ 子读后感
★ 育子心得
★ 父与子
★ 子鱼论战
★ 幽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