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般若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般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

篇1: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

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

天资颖悟:

李清照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赏,以才藻闻名于乡里。她记忆力很强,在金石录后序就曾提及:「余性偏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她自称「偏强记」,必然记忆力过人,不然怎会指堆积书,而能说出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一般人能记得某事在某书某卷,已经算是聪明了,若能说出第几页第几行,那真是百不一见的超人。

天资高者,学习能力就强,理解能力也强,于是过目成诵,于是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这些得天独厚的智者,无论从事何种事业,自然比一般常人功效高,成绩好,尤其以智能为主的文学及科学,更是如此。

例如:诗仙李白,天才英丽而「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诗圣杜甫,才智卓越而「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一囊。」;才人曹植,七步成章,十余岁就「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北宋大文豪苏轼,生年十岁,母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北宋、江西诗派宗主黄庭坚,「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苏门四学之一的晁补之,「聪敏强记,纔解事,即善属文」;以骚词见称的张耒,幼颖异,「十三能为文,十七作函关赋,已传人口。」由以上所举,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才智与其功业的成就,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嗜书如饴的性情: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辛弃疾说:「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一个人能胸中有浩瀚的万卷书,诗文自会如三峡的水,雄浑奔腾。李清照的诗词文章能卓越不群,最主要的因素是她喜好读书,学问渊博。她经常手不释卷,不论几案及枕上,尽都是书,终日沈醉其中。她在摊破浣溪沙词云「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她在金石录后序云:「甘心老是乡矣」甘心老死在书乡,「几案罗列,枕籍枕席。」

她与赵明诚都喜好读书,以及品玩金石碑帖。于是买书、藏书、校书,朝夕以书为伴,自谓「葛天氏之民」。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理想帝王,在他治理天下的时候,「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此说明了李清照夫妇那时悠闲自得的生活。

以后屏居乡里十一年,对书史金石更加喜爱,作金石录,校勘碑帖,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他们几乎成了书癖,成了书迷,俭衣缩食,省下钱去买书。

李清照收藏之富,真是惊人。在靖康之乱,她仓促南渡时,「尚载书十五车」外,而归来堂,倘留有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可见她藏书之多。她把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虽经靖康之变,辗转流亡,数经兵火,而依然不离身边。

生活情趣

好酒:

历代文人雅士多与美酒结下不解之缘。李清照虽然是一位女性文人,她对酒的爱好却毫不比男士逊色。「酒」在清照词中是重要素材之一。她在转调满庭芳词云「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在菩萨蛮词云「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但清照的酒量不大,她在词中也不时提到「病酒」的种种情况。如她在如梦令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又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云「新来瘦,非干病酒」。

清照对饮酒的各种趣味都能深刻体会,酒是在她日常生活中,用以排愁解闷的消遣活动之一。中国古代文坛上,女性作家中,有清照般好酒的,恐不可多见。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真一世奇女,一个女子,喝得晕乎乎的,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但李清照又是绝非滥酒之人,以词中所写,某日黄昏,一个妙人儿,独自驾着小船,一边游湖一边品酒,那该是一种多么浪温惬意的情景啊。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诗人的魁首,而其爱酒之深,亦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

早期,李清照的词主要是写少女情怀的浪漫,以及与赵明诚的相亲相爱。此时,清照词中的酒,也是一种浪漫、潇洒与祥和的美丽,前面这首《如梦令》便是例证。另外还有“雪里已知春有意,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樽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等等。

李清照的词被人吟唱最多的就是那首《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靖康之乱,诗人仓皇南渡,国破继之以家之,爱人赵明诚病逝,清照流离失所,老来无依。在饱经了人生的炎凉风霜后,李清照已不再是当年闺中抒情的少女,此时的酒,已满是凄凉之意。另一首同样有名的是《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人其情其酒其词可知。

另外,李清照还有一些写离别之情的,如“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间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有写思乡之情的。如“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旺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鹧鸪天》);有写相思之愁的,如“莫许怀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浣溪沙》),等等。这些词中,女诗人的诗才与酒香一起流光溢彩。

李清照爱酒在女子中少有,而其为人亦刚烈,又可令多少须眉男子生出愧色。一首短短五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真成了千古绝唱。只是没办法考证,李清照为人的刚烈与她之爱酒,有什么内在联系。

品茶:

中国历代讲究茶艺者,以宋为盛。宋人都喜好饮茶,而文人雅士更藉赛茶的好坏和泡茶的技术,号称「斗茶」。斗茶必须精于茶理,且多取上品为之。生长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则惯于此戏,她在晓梦诗中云「嘲辞斗诡辨,活火分新茶。」在鹧鸪天词云「酒阑更喜团茶苦」在摊破浣溪沙词云「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在转调满庭芳词云「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活火」「分茶」两个行家的话,表现了李清照在茶艺方面的造诣。

「活火」就是煮茶用的炭火。宋人饮茶并不是拿茶叶冲泡,而多用茶饼煎煮,所以煮茶的手续繁复,也特别讲究技艺的火候。

「分茶」是煎茶的一种方法,茶艺中相当专门的技巧,就是以茶匙取茶汤注入盏中。由火候技巧的繁复,讲究,可见宋人饮茶,其目的不在解渴,而变成一种怡情养性的艺术活动。

博戏:

博是古时的'游戏。因游戏有胜负,所以个性较好胜的人,往往耽于赌博。李清照的个性特别好胜所以喜爱博,她在打马图序自剖:「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她与夫婿一角强记的功夫,就是争胜的表现。博可充分表现出高超的智慧与技巧,种类很多,其中一部分为闺房雅戏。在古时,女子的生活范围很小,一生局限于深闺之中。如果没有精神寄托及消遣,是非常寂寞痛苦的。所以许多女子,都选弹棋、博塞、打马。

在所有的博戏中,李清照最好「打马」。她着有「打马赋」和「打马图序」,系论述游戏的文字,是她于绍兴四年,五十一岁时,以「依经马」加以改良,去芜存菁,令儿辈画成图,以广流传,可显见她在博奕方面的才华。

李清照晚年耽于「打马」博戏,实在是内心爱国思想之所寄。她在「打马赋」中处处以战阵布署兵力为比喻,以博奕暗示天下大势。「老矣谁能致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充分流露她盼望挥军北上,收复失土的爱国情操。

赏花焚香:

李清照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花的世界中,她的词中几乎都有「花」的出现,或是以花为题。可见她是如何的爱花了。清照最爱梅,在她的词中,带梅字旳词汇最多。渔家傲词云「雪里已知春信,寒梅点缀琼枝腻。」清平乐词云「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中国人爱梅,恐以宋人为最,「梅妻鹤子」的传说,成为千古佳话,清照的爱梅,也许受了这一风气的影响。

古时官宦人家,多讲求焚香,以增加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闺房之中,朝夕多是香烟缭绕。她在满庭芳词云「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钓。」在鹧鸪天词云「梦断偏宜瑞脑香」在孤雁儿词云「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篇2:才华横溢女词人-李清照

才华横溢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老爹李格非是著名学者,曾经被苏轼看好,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李清照的老妈也不是一般人,虽然现在还弄

不明白她到底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还是汉国公王准的孙女,但确定不疑的是,反正是名门之后,也是一文学女青年。

因此李清照是带着文学染色体落地的,十几岁就才华过人,得到“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的赏识,到处跟人说李清照是一大才女。差不多就在这个岁数,李清照写出了“昨夜雨疏风骤”,词一写出来轰动了整个京城,赶得上王菲新专辑上市的铺张。

李清照18岁嫁给了21岁的皇家学院学生赵明诚,李清照是名满京师的新生代女作家,赵明诚有个部级干部的老爸,这门亲事算是门当户对。有传言说,老爸赵挺之要给赵明诚选媳妇的时候,赵明诚做了个白日梦,梦见一篇作文,醒了就记住“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么一句。老爸一听,言和司合起来是“词”,安上面脱掉是“女”,“芝芙”把草去了是“之夫”,你小子的媳妇应该是一女词人。

这真是做梦娶媳妇,而且还是白日梦,不管这个传说是不是鬼扯,反正鲜花就插上牛粪了。赵明诚是金石学家,但写作文的本事怎么都跟老婆差一大截。赵明诚因为公务关系,和老婆短暂两地分居,李清照作了一首词寄给他,赵明诚看了一激灵:这也写得忒牛了。赵明诚憋着劲要把这首词比过去,废寝忘食地折腾了三天写了五十首词。然后赵明诚把李清照的作品混在这五十首词里,给自己的朋友看。朋友看了半天说,只有三句最好,正是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

为买古玩,连衣服都卖

李清照和赵明诚可算是志同道合的书呆子型夫妻,都对字画金石感冒。刚结婚的赵明诚是学生,没什么钱,每月初一、十五两口子就把衣服当了,去古玩市场搜罗旧货和碑文买回去琢磨。后来赵明诚参加了工作,手里有点闲钱,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地满世界收集古玩字画书籍,钱不够的时候还是老套路——把衣服脱了加上,估摸那时他们夫妇身上的衣服都经常穿不太住。

某次碰到有人叫卖南唐画家徐熙的画,开价20万,即便把衣服都脱完也凑不出这个数。留卖画的住了一个晚上,李清照夫妇也没想出弄钱的招数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卖家走人,为此两人以后连着几天大眼瞪小眼。

当时官僚队伍里党派倾轧正斗得热火朝天,李格非是苏轼的门生,被划进了旧党。蔡京上台后出手凶猛,把旧党这一派打了个稀里哗啦,李格非被免了职。但跟蔡京一伙的赵挺之一路飙升到了宰相,李清照就向公公求助帮自己老爹开脱,可赵挺之没接这个茬,李格非只能带着家眷回了家乡。

赵挺之欢实了几年后也跟蔡京翻了脸,他哪是蔡京的对手,被彻底打翻后没几天就咽气了。蔡京顺手把赵家一竿子撸到底,赵明诚兄弟几个全都丢了政府饭碗,李清照也就跟着赵家回了山东老家,在家乡一待就是十来年。

李清照不但才气过人,记忆力也好得出奇。无论什么事件典故,李清照都能随口报出是在什么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每次和赵明诚赌赛都少有失误,这也是他们的一项常规娱乐活动。经过了长期失业后,赵明诚终于再就业。这个阶段李清照似乎一度有点不爽,有人猜测是因为赵明诚红杏出墙,夫妻关系进入冷战时期。不管有没有过夫妻关系危机,当亡国的巨大灾难席卷了一切之后,老公老婆这点小打小闹根本就不算啥了。

生逢乱世,夫妇总难聚

金国的铁骑踏碎了汴梁,一片兵荒马乱,此时赵明诚为母亲奔丧到了南京,李清照也打点行李准备逃难。不过她这个行李很不好打理,李清照不好吃不好穿,家底全在收藏上,藏品足足装满了十几间屋子。李清照选了又选,忍痛扔了许多之后还整理出了十五车。本来老家剩余的十几屋子东西,是想第二年找机会再去搬来的。可整个大江南北早就乱了套,李清照的房子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十多年的精心收藏毁于一旦,这对李清照来说是亡国后的又一个沉重打击。

第二年,赵明诚从南京卸任,准备去江西定居。他们路过了当年楚霸王自杀的`地方,李清照有感于时下的国事,对朝廷的无能十分不满,写下了著名的“生当做人杰”。但朝廷还在继续无能中,金兵打到了长江附近,形势非常危急,南宋小朝廷能否小富即安地偏安一隅都成了问题。

半路上赵明诚接到去浙江上任的命令,因为局面混乱,赵明诚决定独自去。李清照在船上看老公上了岸,忽然感觉不对头,就朝岸上大喊:“要是这里乱起来了怎么办?”赵明诚一下想到了他们那十五车东西,表现出了葛朗台的劲头:“那就跟着大伙逃。如果情况紧急,先扔锅碗瓢盆,然后扔衣物被褥,接着是书籍字画,最后扔古玩。那些祭祀祖宗的器物,你一定要背着抱着,人在东西在,别忘了啊!”

晚景凄凉,再嫁曾入狱

赵明诚在赴任途中,大夏天赶得太急,病倒了。李清照接着报病的信就赶忙动身,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里,赶到的时候发现用了猛药的赵明诚痢疾疟疾并发,已然爬不起来,作了首诗就死了。

遭受连续重创的李清照走投无路下出了昏招,下嫁了一个公务员张汝舟,这时李清照已经49岁了。姓张的娶李清照不是仰慕她的才名,而是贪图她的古董。婚后发现李清照的东西差不多丢光了,张汝舟狐狸尾巴收不住了,对李清照动用了家庭暴力。李清照悔悟之下,发现张汝舟有贪汚舞弊的行径,就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按宋朝法律,老婆告老公即便属实,也要判有期徒刑三年。李清照进了大牢,多亏亲友搭救,九天后被放了出来,这段婚姻前后只持续了几个月。

李清照一生中悲剧重重,而如此绝世之才却连生平都不为人所清楚,甚至没人对她生命的最后历程有所了解。

篇3: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

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

认识李清照是从那首《声声慢》开始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也曾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之家。父亲李格非名重一时,母亲王氏也知书善文一门显赫。她所创造的文学成就,大概一半是来自遗传上的灵感,一半是来自父母的教育与熏陶吧。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青年大学生赵明诚为妻。他们的结合不但没使李清照放弃笔墨,还使李清照的创作中增添了更多的喜悦,期盼的色彩。

在这期间,李清照的代表作有《如梦令》。这道小令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特别是结句的“应是绿肥红瘦”,大概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且看这首《醉花阴·重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为夫婿在外写的一道相思词。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惜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仅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些闺怨闲愁,那么中国的文学史将从她身边白白走过。于是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她的面前。

上天有意要磨练这位绝世才女。四十七岁的她失去了夫婿,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苦苦挣扎在生活的'波谷浪尖!

时代的沧桑,命运的变迁,性格的瞬变,使她这个时期的作品充满了过去所没有的愁苦悲凉。往日曾写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话泼消失了。“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的逸兴不见了,而今的情怀就是在《声声慢》中所写的。

可以想像她一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诗。通篇全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鸣咽,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词评家的“千古创格,绝世奇文”用在她身上一点儿也不为过。她和她的词永远地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再次纵览她那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惨的一生吧!上天的的磨练积3北宋南宋的动荡,造就了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美神!

篇4: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

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袜剗,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

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 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

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篇5:简介李清照的一生

简介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

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于诗尤工。《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创为“易安体”,为宋词一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著作,但久已不传。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生平事迹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贪腐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贿赂,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的词集诗

书法 《武陵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忆秦娥·临高阁》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多丽·小楼寒》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如梦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念奴娇·萧条庭院》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清平乐·年年雪里》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点绛唇·寂寞深闺》

《点绛唇·蹴罢秋千》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临江仙·梅》

漱玉词意[4]《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瑞鹧鸪·双银杏》

《长寿乐·南昌生日》

《行香子·天与秋光》

《行香子·草际鸣蛩》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殢人娇·後亭梅花开有感》

《满庭芳·小阁藏春》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金石录》[5]《浯溪中兴碑诗》

《乌江》(又名《夏日绝句》)

《皇帝阁春帖子》

《钓台》

《上枢密韩肖胄诗》

《金石录序》

《词论》

《打马图序》

《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篇6:相声《才华横溢》

作者:叶敬林

甲:从大家的掌声中我听出来了!

乙:你听出什么来了?

甲:大家还是比较喜欢咱们俩的!

乙:哎哟诶!叶子心里真没数!什么叫喜欢我们俩呀!人家鼓掌是喜欢咱们俩当中的一个!

甲:哦!大伙鼓掌是喜欢咱们俩当中的一个!

乙:啊!

甲:我一直以为大伙也喜欢你呢!

乙:啊!好!好!好!你看既然大家这么的喜欢你,那你怎么的也得给大伙表示表示吧!

甲:你的意思是?

乙:怎么的也得给今天在做的各位朋友们鞠个躬、问个好吧!

甲:那没问题呀!

乙:好!那你也给今天到场的男同学们鞠个躬、问个好!

甲:在场的各位男士们,你们好!

乙:接着再给今天在场的各位女同学们鞠个躬、问个好!

甲:在坐的各位女士们,你们好!

乙:最后你给我问个好!

甲:你借此机会占我的便宜是吧!

乙:这不表示您有礼貌嘛!

甲:好!我向你问个好!我祝你年年有鱼、岁岁平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永远活在大家的心中!

乙:啊!就这么一眨眼的工夫!我就没了!

甲:开玩笑,开玩笑!别看我们一上台就在这逗嘴,实际我们两在生活当中啊!

乙:动手!

甲:急了!跟你开玩笑,我其实都是跟你学的,我们两合作六年了,处处更我作对!

乙:啊!

甲:什么事,凡是我喜欢的!

乙:我决不喜欢!

甲:什么事,凡是我认为好的!

乙:我就说他坏!

甲:我就认为赵智翔好!

乙:我就认为叶敬林讲的有道理!

甲:这你怎么不呛着了?

乙:你看今天不是广西财经学院文传系相声专场晚会嘛,你的主场!我怎么也得顺着你呀!

甲:这可是你说的,我的主场,顺着我!

乙:相声专场晚会结束了在和你算帐!

甲:你看今天在广西财经学院搞这么一场相声专场晚会,我们都知道财经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财经类院校,现如今整个学校的校园变化多大,我都快毕业了,我就怕毕业以后没机会看到财经学院明天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乙:瞎说!因为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会更好,你看不到怕什么,我和在做的朋友们看得到就行了嘛!

甲:其实我最怕的就是以后,你看今天我们给大伙说相声,给在做的朋友们开去欢乐,我就怕到了以后他们就把我们给忘了!

乙:诶!不会的!以后的学弟、学妹们一定会说,我们现在每天这么开心,可不能忘记我们的先辈呀!想当初,有两位学长给我们说相声,给我们带了无比的快乐,我们就是在笑声中长大的,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赵智翔,那么学长叫什么来着?

甲:你这是顺着我说吗?

乙:我真顺着你?

甲:啊!

乙:你说什么我就说什么!

甲:这多好呀!

乙:那观众一眼就看出来咱俩的水平有高有底呀!

甲:那么谁高谁底呀?

乙:谁高谁底,人家一看个头就明白了!

甲:那好!既然你这么说,我今天就在这给在做的朋友们展现一下相声的基本功怎么样?

乙:哦!你要给大伙表演一下相声的四门功课!好啊!

甲:诶!没错!我要给大伙看看我的实力!

乙:好啊!展现、展现吧!

甲:我们都知道,相声四门功课,说、学、逗、唱,每一个字看式简单,可是没有十几年,二十几年你出不来!先说这个说把,讲究的是嘴皮子得利落,吐字发音得清楚,例如所个贯口啊、说个评书,绕口令什么的!

乙:等会儿,你还会说绕口令!

甲:这有什么可希奇的,这是我们的基本功啊!

乙:大伙今天算来着了,想听听他这绕口令是怎么说的吗?想吗?(煽动观众)想,好,我们掌声欢迎他给我们来段绕口令!

甲:没问题呀!有这么两样东西!

乙:哪两样东西呀?

甲:一个板凳,一个扁担,诶!构成了这么一段绕口令!说说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绑(音biang)绑,绑在了扁担上,扁担不让扁担绑在了扁担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了扁担上。我说的怎么样?

乙:不怎么样,太简单,你给来个难的!

甲:可以呀!其实呀这绕口令干说还不行,它还得带些节奏和韵味在里头,那么这绕口令说起来就更有味道了!我说的是绕口令是最难唱,我唱的是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是三桥五牌楼,出了便门往东走,离城四十到通洲………怎么样?

乙:嚯!还真不错!

甲:谢谢大家的掌声鼓励!

乙:这说呀算你过关了!

甲:什么叫就算过关了!

乙:说是不错了,不知道你这个学怎么样?

甲:说到这个学呀,也很有讲究,学唱个大鼓啊、唱个京剧呀、模仿什么!

乙:哦!你还会模仿!你都模仿些什么呀?

甲:这可多了,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可里蹦的!

乙:哟!你会模仿飞禽走兽的声音?

甲:那当然了!这对我来讲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腐!

乙:怎么讲?

甲:小菜一碟啊!

乙:这太好了,你看今儿来了这么多观众,你给大伙模仿一下怎么样?

甲:模仿的不好啊!请大家多批评!

乙:你太谦虚了!

甲:好!现在我就为大家模仿!你听我模仿得怎么样?

乙:你还没模仿呢!

甲:我这主要是为了把大伙的注意力集中到我这儿来!我这就开始了!(模仿个公鸡打鸣的声音)!

乙:我听出来!你模仿的是公鸡打鸣的.声音!在来模仿几声!

甲:(继续模仿公鸡打鸣的声音)

乙:啊!草原绿鸟鸡,饿了吃青草,谗了吃蚂蚱!

甲:你朗诵来了是怎么的!

乙:我这不是配合配合你嘛!

甲:你在听听,我这是模仿什么动物的声音!

乙:好啊!

甲:(模仿狗叫)

乙:这听出来了!

甲:这是什么叫换!

乙:您这是狗叫唤啊!

甲:你才狗叫唤!

乙:我的意思是你模仿的是狗叫的声音!

甲;你把话说清楚了!你在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唤!(模仿驴的叫声)

乙:这听出来了!这是驴叫唤呀!

甲:(模仿野猫的叫声)那这是?

乙:这是哪只猫被踩到尾巴了吧!

甲:(模仿杀猪的叫声)

乙:哎哟!我这进了杀猪场了是怎么的!

甲:你看看观众的掌声多热烈!这说明我模仿的太像了!

乙:还别说!还真有点像!

甲:谢谢大家的掌声鼓励!凡是鼓掌的今年都是先进工作者!

乙:听了半天!你尽在哪模仿动物的叫声了!你还模仿点别的吗?

甲:既然你提出来了!那我就给在做的朋友们,模仿一下长号的声音!(模仿长号的声音)

乙:从模仿动物变到了乐器了!还别说还挺像!

甲:(模仿小号的声音)

乙:哟!这就边成了小号了!

甲:你听这个!(模仿打鼓的声音)

乙:呵!还真别说,真带劲啊!

甲:行吧!

乙;诶!这样!好比这是世界杯的比赛现场!你来模仿一下!中国球迷呐喊、助威的声音!

甲:没问题呀!你听着!啊!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

乙:嘿!还真带劲啊!突然一个足球飞了过来!吓到了一位妇女手中的婴儿!

甲:(模仿婴儿的哭声)哭个没完没了!

乙:行了!你还没完了!我有个提议!我们两合作,来模仿一段小品《打工奇遇》中的片段吧!

甲:(模仿小品《打工奇遇》片段)好啊!开始吧!别耍嘴啊!

乙:我要是耍嘴我是个棒槌!…………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对的那个白开水!

甲:接着我在说说这个逗吧!

乙:好呀!

甲:其实作为一名相声爱好者,我们往台上一站,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逗大伙笑,大伙笑了也就是给我们最大的鼓励,因此我们时时刻刻在逗,分分秒秒在逗,,今天我就以唱的形式给大家逗一回吧!

乙:好呀!诶!为什么要用唱的这种形式呢?

甲:现在的有些歌曲唱得那是千篇 一律,足以逗大家乐!你信吗?

乙:我还真不信了!

甲:不信,我唱给你听听!

乙:对嘛!实现才能出真知嘛!

甲:“我爱你中国”

乙:这就开始了!

甲:“我爱你中国”

乙:好!有志气!

甲:“我爱你中国”

乙:太棒了!

甲:“我爱你中国”

乙:good!

甲:“我爱你中国”

乙:没完了!

甲:“我爱你中国”

乙:没完没了是吧?

甲:“我爱你中国”

乙:我先休息、休息!

甲:我的妈妈对我说!

乙:终于完了!她说什么?

甲:中国很穷!

乙:落后嘛!

甲:我的爸爸对我说!中国他很富有!

乙:那是世界第三大国呀!

甲:我的爷爷对我说!

乙:说什么?

甲:长大要建设祖国!

乙:好想法!

甲:他们对我说!

乙:凶什么凶!

甲:我们要爱中国!“我爱你中国”

乙:又来了!

甲:“我爱你中国”

乙:烦呀!

甲:“我爱你中国”

乙:救命呀!

合:“我爱你中国”

甲:你怎么也会了!

乙:学也学会了!既然提到了唱!你给在做的各位朋友们,展现一下你的歌喉吧!

甲:你听着!哎!打起鼓来,敲起锣,推着小车我来送货!

乙:这是《新货朗》!

甲: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多啊!

乙:咚嚓!咚咚嚓!

甲:(唱)没病花钱买补药,不如天天来练操,成天喝那个减肥茶,不如蹦蹦跳跳跳一跳!小个子越跳越丰满,大个子越跳越苗条,孩子越跳越长高,爷爷、爷爷,白胡子全都变没了!

乙:是啊!

甲:(说唱)没病花钱买补药,不如天天来练操,成天喝那个减肥茶,不如蹦蹦跳跳跳一跳!小个子越跳越丰满,大个子越跳越苗条,孩子越跳越长高,老爷爷的白胡子全都变没了!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哇!健美教练也来了!

乙:在哪呢?

甲:在那!胖的能练瘦啊!瘦的能练胖,红红的脸蛋真精神不用在包装,今年三十二,明年二十三!练出了青春,练出了美,越练越健康!爷爷喔!

乙:弄了半天,这说我呢!嗨!

(完)

篇7:才华横溢造句

才华横溢造句

1、我的这位朋友才华横溢,天生擅长描述自己的感受与见闻。

2、才华横溢的作曲家施光南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3、王勃八岁就著《滕王阁序》,以才华横溢著称于世。

4、和他相处了一段时间,大家才发现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

5、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6、我们期待才华横溢,积极上进的专业人士加入我们的团队。

7、我们的老师才华横溢,知识渊博。

8、他才华横溢,让人羡慕不已。

9、能够和这些才华横溢的人工作我感到很骄傲。

10、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象棋高手。他要把她一点一点地逼上绝路。

11、我读了你给杂志写的文章,真是才华横溢。

12、多年不见,想不到如今的他才华横溢。

13、他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学者,但牺牲了健康。

14、他的钢琴弹得如此之好,真是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15、他才华横溢,不时地给我以智慧的启迪。

16、他不仅才华横溢,也大受同事欢迎。

17、她才华横溢,事业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才女李清照一生不孕之谜

才华横溢的辞职信

关于才华横溢的意思

李清照

英语作文:才华横溢的教师

名人故事:苏轼才华横溢的故事

李清照——《感怀》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 如梦令

李清照名句

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推荐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