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亲爱的安德烈摘抄(共含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浪费了现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亲爱的安德烈摘抄
1、毕竟,一个地方如果你只是过客,你是不会那么关心和认真的。
2、道德取舍是个人的事,不一定由逻辑来管辖。
3、德语有个说法:“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那么你就是个没脑的人。”
4、所以每一次的受伤,都是人生的必修课?受一次伤,就在人生的课表上打一个勾,面对下一堂课。
5、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6、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7、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各人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压抑。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孤独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
8、歌德曾经这样描写少年:“向天空他追求最美的星辰,向地上他向往所有的欲望”,十九岁,我觉得,正是天上星辰和地上欲望交织、甜美和痛苦混乱重迭的时候。
9、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儒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僚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
10、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给你意义;第二,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11、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12、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费的。可是整个社会,如果历史拉长来看,却是在抑郁中逐渐成熟,在浪费中逐渐累积能量。
13、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作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的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14、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啊,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品味,搞自己的游戏,设定自己的对和错的标准。
15、和你的缘分,只这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的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以后这样的镜头不断重复,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16、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各人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压抑。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孤独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
17、给生活“加料”的通常都是些芝麻小事,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18、脸上早没有了可爱的“婴儿肥”,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
19、在徒步去的街头咖啡座和好朋友坐下来,喝一杯意大利咖啡,在一个暖暖的秋天午后,感觉风轻轻吹过房子与房子之间的窄巷,美好的并非只是那个地点,而是笼罩着那个地点的整个情调和氛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的沉淀。
20、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你就是个没脑的人。
21、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22、农村中长大的孩子,会接触更真实的社会,接触更丰富的生活,会感受到人间的各种悲欢离合。所以更能形成那种原始的,正面的价值观――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23、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老房子:你住在他里面,他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去和房子说话,去沟通,去体贴他,讨好他,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24、我相信道德有两种,一种是消极的,一种是积极。
25、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作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的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26、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27、一半的人在赞美我的同时,总有另外一半的人在批判我。我有充分机会学习如何“宠辱不惊”。至于人们的“期待”,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不知道就不要说话,傻就不装聪明。你现在明白为何我推掉几乎所有的演讲、座谈、上电视的邀请吧?我本来就没那么多知识和智能可以天天去讲。
28、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29、至于人们的“期待”,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
30、你知道吗?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31、我担心的不是你职业的贵贱、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性、爱、摇滚乐”是少年清狂时的自由概念,一种反叛的手势;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上荆棘。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大树,有大树的长达;小草,有小草的长法。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独的。
32、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品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你要看你让自己站在那一条跑道上。
33、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34、安德烈,我们自己心里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对我们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 你应该跟这个你喜欢的女孩子坦白或者遮掩自己的感情?我大概不必告诉你,想必你亦不期待我告诉你。我愿意和你分享的是我自己的“心得报告”,那就是,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
35、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
36、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37、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也不必了。 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38、我在自己的生活里拒绝奢华,崇尚简单,以便于“对得起”那千千万万被迫于贫穷的人,但是我不会加入什么扶贫机构,或者为此而去竞选市长或总统,因为,我的“道德承受”也有一定的限度。
39、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40、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41、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42、难道,你已经知道“毕业”藏着极深的隐喻?难道,你已经知道,你不仅仅只在离开你的小镇,你的朋友,你同时在离开人生里几乎是唯一的一段纯洁无忧的生活。离开一个懵懂少年的自己,而且是永远的离开?那些晨昏相处,相濡以沫的好朋友,从此各奔四方,岁月的尘洗,滚滚扑面,在重逢时,也已不再是原来的少年了。
43、我想狂奔一番,想在学校里。我想嘶吼一番,用我的肺。我刚发现这世上,没有真实世界这回事,只有谎言,迫使你设法穿越。
44、只能让你跌倒,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希望阳光照过来,照亮你藏着忧伤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
45、成年人锁在自己的惯性思维里,又掌握订定游戏规则的权力,所以他太容易自以为是了。
46、这个社会不知为什么对过去充满怀念,对现在又充满幻灭,往未来看去似乎又无法找到什么新的想象。
47、“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我猜想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
48、这个世界变得那么快,讯息那么多,那么满,我们脑子里根本就塞不下那么多事情了。
49、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你就是个没脑的人。
50、不管别人怎么伤害了我们,我们都不能报复,从而去伤害别人。
51、中年父母的受挫,可能多半来自于,他们正在成长的孩子不愿意把门打开,让他们进入自己的世界,而不是父母不愿意进入。
那时我23岁,刚从台湾到美国,很震惊为什么欧洲的青年人和台湾的年轻人世界那样不一样。他们为什么显得没有任何畏惧,背起背包就敢千里闯荡?他们为什么满脑子都是玩,懂的玩、热爱玩、拼命玩?他们的父母难道对他们没有要求,要求他们努力读书,出人头地;他们的学校难道对他们没有期待,期待他们回馈社会,报效国家?
所以主要还不是物质匮乏的问题;一个欧洲青年和一个台湾青年,当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前者的个人思维和后者的集体思维。脱离集体是一件可怕的、令人不安的事情。更何况,我们被教导,读书求学固然是为了国家的强盛,“玩”,也同样是在达成一个集体的意志。
做母亲的我要不要告诉你,在全球化竞争中,儿子,你一定要追求“第一名”,否则无法立足?
我考虑过的,安德烈,但是我决定不那么做。
譬如你说,你特别看重你和朋友同侪相厮守相消磨的时光。我不反对。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少年清狂”,安德烈,是可以的。
安德烈,我相信道德有两种,一种是消极的,一种是积极的。
我的消极道德大部分发生在生活的一点一滴里:我知道地球资源匮乏,知道20%的富有国家用掉75%的全球能源,所以我不浪费。从书房走到厨房去拿一杯牛奶,我一定随手关掉书房的灯。离开厨房时,一定关掉厨房的灯。在家中房间与房间之间穿梭时,我一定不断地开灯、不断地关灯,不让一盏灯没有来由地亮着。你一定记得我老跟在你和弟弟的后头关灯吧——还一面骂你们没有“良心”?窗外若是有阳光,我会将洗好的湿衣服拿到阳台或院子里去晾,绝不用烘干机。若是有自然清风,我绝不用冷气。室内若开了暖气,我进出时会随手将门关紧。浇花的水,是院子里接下的雨水。你和菲利普小的时候,我常让你们俩用同一缸水洗澡,记得吗?
那天和菲利普到九龙吃饭,在街角突然听见菲利普说,“快看!”他指的是这样一个镜头:前景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弯身在一个大垃圾桶里找东西,她的整个上半身埋在垃圾桶里;刚好一辆Rolls Royce开过来,成为背景。菲利普来不及取出相机,豪华车就开走了,老妇人抬起头来,她有一只眼是瞎的。
香港是全世界先进社会中贫富不均出名的地方。我很喜欢香港,但是它的贫富差距像一根刺,插在我看它的眼睛里,令我难受。但是,我能做什么呢?我不能给那个瞎了一只眼的老妈妈任何东西,因为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我能做什么呢?
我写文章,希望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结构。我演讲,鼓励年轻人把追求公平正义作为改造社会的首要任务。我在自己的生活里拒绝奢华,崇尚简单,以便于“对得起”那千千万万被迫处于贫穷的人,但是我不会加入什么扶贫机构,或者为此而去竞选市长或总统,因为,我的“道德承受”也有一定的限度。我也很懦弱,很自私。
安德烈问母亲,“我真的不知道将来做什么,MM,你十八岁的时候知道什么?”
于是龙开始诉说着她的十八岁知道些什么,又不知道些什么。那时候的她住在一个海边的渔村,贫穷落后的乡下。不知道什么叫高速公路,不知道什么叫下水道,没有进过音乐厅或美术馆,不知道什么叫环境污染,不知道什么生态破坏,愈是贫穷落后的国家,城乡差距愈大。十八岁那年,阿波罗登月;美国和越南军队侵入柬埔寨;德国的勃兰特总理上台,到华沙屈膝而跪,请求历史的原谅。“而这些,我都很模糊。因为,那一年,我考大学,读书就是一切。”
“你也许觉得,我是在描述一个暗淡压抑的社会,一个愚昧无知的乡村,一段浪费的青春,但是,不那么简单,安德烈。”“那个 “愚昧无知”的乡村对于我,是剥夺还是给予?安德烈,十八岁离开了渔村,三十年之后我才忽然明白了一件事,明白了我和这个渔村的关系。”(.)
“离开了渔村,走到世界的天涯海角,在往后的悠悠岁月里,我面对黑白价值的颠倒,观看权力的更迭,目睹帝国的瓦解、围墙的崩塌,更参与决定城邦的兴衰。当事情被颠覆、被渗透、被“现代化”、被 &ldqu
o;后现代化”、被复杂或操弄到真假不辨、是非难分的地步时,我会想到渔村里的人:在后台把婴儿搂在怀里偷偷喂奶的歌仔戏花旦、把女儿卖到“菜店”的阿婆、隔壁那死在海上不见尸骨的渔民、老是多给一块糖的杂货店老板、骑车出去为孩子借学费而被火车撞死的乡下警察、每天黄昏到海滩上去看一眼大陆的老兵、笑得特别开畅却又哭得特别伤心的阿美族女人……这些人,以最原始最真实的面貌存在我心理,使我清醒,彷佛是锚,牢牢定住我的价值。”
“是的,安德烈,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的能力,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伪装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虽然艰难却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
至于人们的“期待”,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1、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2、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3、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4、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5、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我猜想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
6、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各人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压抑。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孤独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
7、你知道吗?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8、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给你意义;第二,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9、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也不必了。 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10、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作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的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11、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你要看你让自己站在那一条跑道上。
12、农村中长大的孩子,会接触更真实的社会,接触更丰富的生活,会感受到人间的`各种悲欢离合。所以更能形成那种原始的,正面的价值观——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13、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
14、一半的人在赞美我的同时,总有另外一半的人在批判我。我有充分机会学习如何“宠辱不惊”。至于人们的“期待”,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不知道就不要说话,傻就不装聪明。你现在明白为何我推掉几乎所有的演讲、座谈、上电视的邀请吧?我本来就没那么多知识和智能可以天天去讲。
15、安德烈,我们自己心里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对我们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 你应该跟这个你喜欢的女孩子坦白或者遮掩自己的感情?我大概不必告诉你,想必你亦不期待我告诉你。我愿意和你分享的是我自己的“心得报告”,那就是,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
16、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请参考更多读书笔记摘抄: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笔记摘抄
1、可是,生命往往被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给决定了。
2、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各人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压抑。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孤独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
3、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老房子:你住在他里面,他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去和房子说话,去沟通,去体贴他,讨好他,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4、你知道吗?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5、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给你意义;第二,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6、和你的缘分,只这一生中,将是一次又一次的看着你离开,对着你的背影默默挥手,以后这样的镜头不断重复,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7、难道,你已经知道“毕业”藏着极深的隐喻?难道,你已经知道,你不仅仅只在离开你的小镇,你的朋友,你同时在离开人生里几乎是唯一的一段纯洁无忧的生活。离开一个懵懂少年的自己,而且是永远的离开?那些晨昏相处,相濡以沫的好朋友,从此各奔四方,岁月的尘洗,滚滚扑面,在重逢时,也已不再是原来的少年了。
8、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作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的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9、这个世界变得那么快,讯息那么多,那么满,我们脑子里根本就塞不下那么多事情了。
10、农村中长大的孩子,会接触更真实的社会,接触更丰富的生活,会感受到人间的各种悲欢离合。所以更能形成那种原始的,正面的价值观——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11、在徒步去的街头咖啡座和好朋友坐下来,喝一杯意大利咖啡,在一个暖暖的秋天午后,感觉风轻轻吹过房子与房子之间的窄巷,美好的并非只是那个地点,而是笼罩着那个地点的整个情调和氛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的沉淀。
12、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
13、毕竟,一个地方如果你只是过客,你是不会那么关心和认真的。
14、一半的人在赞美我的同时,总有另外一半的人在批判我。我有充分机会学习如何“宠辱不惊”。至于人们的“期待”,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不知道就不要说话,傻就不装聪明。你现在明白为何我推掉几乎所有的演讲、座谈、上电视的邀请吧?我本来就没那么多知识和智能可以天天去讲。
15、中年父母的受挫,可能多半来自于,他们正在成长的孩子不愿意把门打开,让他们进入自己的世界,而不是父母不愿意进入。
16、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17、安德烈,我们自己心里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对我们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 你应该跟这个你喜欢的女孩子坦白或者遮掩自己的感情?我大概不必告诉你,想必你亦不期待我告诉你。我愿意和你分享的是我自己的“心得报告”,那就是,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
18、思想需要经验的积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19、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20、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亲爱诗歌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亲爱你怎么还不来,亲爱!
春风拂柳,彩蝶蹁彩,我在等你,亲爱!
小燕啄春泥,彩云一排排,你在哪里我的亲爱!
放下你的矜持,抛开你的.羞涩,架起那片云彩,快到我的身边,亲爱!
不需要徘徊,不可以等待,爱我,你就大胆说出来! 亲爱!
给心归宿,释放你的温柔, 敞开你的胸怀,亲爱!
燃烧我们的激情,融入爱的烈火,亲爱!
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 那么我愿用温情搭建一个小窝,给你最浪漫的色彩,我在等你,亲爱!
/
你是小鱼吗?亲爱!那么我会化作河流,让你畅游在我的心海!
你是河流吗?亲爱!那么我会化作大海,把你揽入我的胸怀!
你是小草吗?亲爱!那么我会化作小雨,温润你的叶脉!
你是小花吗?亲爱!那么我会化作蝴蝶,生命只为你炫彩!
你是空气吗?亲爱!那么我会尽情地呼吸,把你融入我的血脉!
/
爱是什么?爱是小鱼,爱是小花,爱是小草为你默默!你知道吗?亲爱!
爱是什么?爱是白云,爱是小雨,爱是空气!你知道吗?亲爱!
爱是什么?爱是阳光,爱是晨风,爱是江河!你知道吗?亲爱!
爱是什么?爱是坦诚,爱是包容,爱是理解!你知道吗?亲爱!
/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亲爱!
听到我的呼唤了吗?亲爱!
你在哪里?在奔跑的路上吗?亲爱!
你在吗? 你还在犹豫吗?亲爱!
你看,小草为你绿了,山花为你笑了,你看到牛羊了吗?亲爱!
《亲爱》观后感
每到母亲节,总会有各样感性而又让人动容的文字出现,然而反应到荧幕之上,却鲜有应景之作。实际上,国内影市发展至今,已然拥有了很多开发的上映时间,正如《亲爱》如今所做一样,在《钢铁侠3》、《致青春》等大片造成的上映空挡中,以温情小品式的姿态出现,迎合人们在母亲节这样一个情感档期的需求。
《亲爱》的导演李欣蔓有着一个比较特殊的成长体验,而在她的长片处女作中,她理所当然的将这种经验融入到影片中,所以形成了影片如今这个比较独特的故事格局,一个日本母亲、中国孩子牵连出的多元情感故事。也正是因为导演本人的背景,影片本身也呈现出了这种多元文化碰撞的特质。
这种特质一来自于中、日母亲的对比,尽管国籍不同,但其中所牵涉到的母爱却是相通和一致的。影片《亲爱》原本从血缘的角度出发,描绘了一种诞生于血缘的母女之情,将亲人间的爱描绘出来,进而通过一个剧情上的反转,导演则刻意去提升了影片对于情感的理解,将一个情与血缘的`选择题交给了女主角,而就《亲爱》的结局来看,女主角似乎也做了一个颇为恰切和圆满的选择。看得出来,导演在《亲爱》中着重探讨的正是不同形式的母爱,《亲爱》女主角陆雪妮的养母是日本遗孤,而抚养其长大的却还是一个中**亲。陆雪妮的日本母亲死后,她的亲生母亲又来到身边,充当了另外一个母爱关怀的角色。而陆雪妮自己抚养一个儿子,又牵涉到另外一个角度的母爱,所以作为女儿和母亲,陆雪妮正是在这种爱和被爱的关系网中生存中。
很显然的是,导演为陆雪妮设置了成长的过程,让其逐渐的寻觅到爱的真谛,不仅仅是被爱,更是主动的爱的付出,所以结局即便知道所谓生母并不是真正的生母,但还是有更为情感化的选择,而其与儿子、社会的关系也得到改善。(观后感 www.guanhougan.net) 所以,影片传达的道理很明确,仁者爱人的古训放在这里,也似乎恰切。很显然,这种情感很容易影响到一些感性的观众,从而走心与影片产生共鸣。
如果简单的将《亲爱》看做是一部国产小片,会发现其质量是不错的,起码不喧闹,能够静静的讲出一段故事和一些感情。余男的加入无疑也提升了影片的看相,故事围绕着女主角,也就对其的演技提出了相当的要求,就影片的效果来看,余男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将一个面对了复杂的情感选择、文化冲撞、角色变化的女性展现出来,尽管表演略有些紧,但整体却相当出彩。
《亲爱》以情传情,尽管有缺陷有不足,或许票房也不会多么好。但,在母亲节上映,又有此感人的情感,自有其独特的意义。在此,也祝天下母亲安好!
《亲爱》观后感
每到母亲节,总会有各样感性而又让人动容的文字出现,然而反应到荧幕之上,却鲜有应景之作。实际上,国内影市发展至今,已然拥有了很多开发的上映时间,正如《亲爱》如今所做一样,在《钢铁侠3》、《致青春》等大片造成的上映空挡中,以温情小品式的姿态出现,迎合人们在母亲节这样一个情感档期的需求。
《亲爱》的导演李欣蔓有着一个比较特殊的成长体验,而在她的长片处女作中,她理所当然的将这种经验融入到影片中,所以形成了影片如今这个比较独特的故事格局,一个日本母亲、中国孩子牵连出的多元情感故事。也正是因为导演本人的背景,影片本身也呈现出了这种多元文化碰撞的特质。
这种特质一来自于中、日母亲的对比,尽管国籍不同,但其中所牵涉到的母爱却是相通和一致的。影片《亲爱》原本从血缘的角度出发,描绘了一种诞生于血缘的母女之情,将亲人间的爱描绘出来,进而通过一个剧情上的反转,导演则刻意去提升了影片对于情感的理解,将一个情与血缘的选择题交给了女主角,而就《亲爱》的结局来看,女主角似乎也做了一个颇为恰切和圆满的选择。看得出来,导演在《亲爱》中着重探讨的正是不同形式的母爱,《亲爱》女主角陆雪妮的养母是日本遗孤,而抚养其长大的'却还是一个中**亲。陆雪妮的日本母亲死后,她的亲生母亲又来到身边,充当了另外一个母爱关怀的角色。而陆雪妮自己抚养一个儿子,又牵涉到另外一个角度的母爱,所以作为女儿和母亲,陆雪妮正是在这种爱和被爱的关系网中生存中。
很显然的是,导演为陆雪妮设置了成长的过程,让其逐渐的寻觅到爱的真谛,不仅仅是被爱,更是主动的爱的付出,所以结局即便知道所谓生母并不是真正的生母,但还是有更为情感化的选择,而其与儿子、社会的关系也得到改善。所以,影片传达的道理很明确,仁者爱人的古训放在这里,也似乎恰切。很显然,这种情感很容易影响到一些感性的观众,从而走心与影片产生共鸣。
如果简单的将《亲爱》看做是一部国产小片,会发现其质量是不错的,起码不喧闹,能够静静的讲出一段故事和一些感情。余男的加入无疑也提升了影片的看相,故事围绕着女主角,也就对其的演技提出了相当的要求,就影片的效果来看,余男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将一个面对了复杂的情感选择、文化冲撞、角色变化的女性展现出来,尽管表演略有些紧,但整体却相当出彩。
《亲爱》以情传情,尽管有缺陷有不足,或许票房也不会多么好。但,在母亲节上映,又有此感人的情感,自有其独特的意义。在此,也祝天下母亲安好!
祖国,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名称”。我们在这儿出生,长大,从一个幼稚懵懂的小孩子,到了现在成熟稳重的大哥哥大姐姐,我们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史,它更是经历了多少个沧桑岁月,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们为你而喝彩。
我们的祖国是美不胜收的!春天,朵朵小花绽开了自己绚丽的花瓣,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迷人,那小路边迎风招展的是柳树,根根柳条苍翠欲滴,那种绿色是画家在画板上无论如何也调不出的,秋天,太阳暖烘烘地地烤着大地,落叶摇摇摆摆的飘落了大地,像是一层金黄色的地毯,为大地穿上了一件新衣。秋天怎能少了菊花呢?她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在所有植物都需“多眠”时,她却跑了出来,好像这是她的独秀时间,这真是一段金色的时光。
我们的祖国是坚强不屈的,也许我们不能亲眼听见说许多年前的英雄事迹,但在我所听到的事迹中,红军长征真可谓是艰难啊!在这场征途中,红军战士们并肩走过了十几万里的路,他们饱经风霜,他们经历经历困难,也许十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也许是十几天洗不上一个热照,也许常达100多天都见不到自己的家人,也许是一辈子,但是他们从不言放弃,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多大的困难,多么的艰难的革命生活,始终如此,不像日军降服,坚定不移。
我们的祖国,它美不胜收,坚强不屈,欢迎你来游览。
安德烈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儿子,一个中德混血的可爱大男孩。阳光帅气,乐观开朗,自由独立,不受约束,最可贵的是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绝不随大流。
因为国籍地域文化年龄等方面的差异,龙应台担心自己和儿子之间会越来越陌生,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跟安德烈约好彼此书信往来,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对方,让对方知道你在做什么。她也深知年轻人可能难以坚持,所以告诉安德烈,把写信当做写文章一样完成,会有稿费哦。于是就有了这本《亲爱的安德烈》~
全书以三十六封书信组成,其中也参杂一些读者的来信,但主要以他们母子的书信为主。内容非常丰富多彩,涉及的话题有政治、经济、文化、战争、艺术、美学、旅游、体育、社会道德等等。从一来一往的书信交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智慧的妈妈和一个可爱的儿子。
不少读者纷纷写信给龙应台和安德烈,表示非常羡慕他们母子之间的这种感情,无话不说。而回顾自身,有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几年不和自己说话了,不懂他们在想什么;也有的年轻人抱怨自己的父母总把自己当小孩子一样管得死死的,什么事都不允许做,很是烦恼。
其实龙应台和安德烈又何曾没有这种烦恼?
例如安德烈也会抱怨龙应台似乎没有见过世面,对年轻人抽烟喝酒嗑药听摇滚音乐,都表示出一副大惊小怪的样子,而这些在年轻人的世界里都是很正常的事。还毫不留情面地说龙应台的穿着打扮没有审美可言,仿佛把一个装土豆的麻包袋披在身上……
而龙应台听到儿子抽烟喝酒嗑药时,内心确实惊恐又恼火,恨不得扇两巴掌给他。以及对哪些所谓的嘻哈音乐也欣赏不来,歌词都是些什么鬼?
但是,所有的一切,她都忍住了。她不但没有表示出生气,反而默默地去查阅了很多资料,争取不落伍,多了解年轻人的世界。
龙应台的智慧体现在她善于理解和包容,很好地结合了东西方的教育理念。虽然内心很担忧孩子,也忍不住想唠唠叨叨。但她也明白,孩子逐渐长大,会慢慢脱离父母的掌控,拥有自己的想法和喜欢的事物,父母应该适当放手给他空间成长。
在众多书信中,最感动我的是第28封信,题目叫“给河马刷牙”。
安德烈觉得自己将来的事业和学历都不可能超越爸妈,问龙应台会不会因自己有一个平庸的儿子而感到很失望?
龙应台当然担心自己的儿子一事无成,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但她回信时却这样写到:“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是否有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假定说,横在你眼前的选择,是到华尔街做银行经理,或者到动物园做照顾狮子、河马的管理员,而你是一个喜欢动物研究的人,我就完全不认为银行经理比较有成就,或者狮子河马管理员“平庸。”每天为钱的数字起伏而紧张而斗争,很可能不如每天给大象洗澡,给河马刷牙。”
但她又不是那种溺爱型的母亲,盲目的支持儿子做任何事。她给儿子温暖的同时,也会适当告诉他应该努力学习。那段经典的对话就出自这封信: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这就是一个母亲的智慧。虽然内心很担忧孩子,但表面上却装得云淡风轻,从容自如,给足了孩子信任和支持,以及理性的建议。这样的龙应台,实在叫人喜欢和佩服~
离开了渔村,走到世界的天涯海角,在往后的悠悠岁月里,我看见权力的更迭和黑白是非的颠倒,目睹帝国的瓦解、围墙的崩塌,更参与决定城邦的兴衰。当价值这东西被颠覆、被渗透、被构建、被解构、被谎言撑托得理直气壮、是非难分的地步时,我会想到渔村里的人:在后台把婴儿搂在怀里偷偷喂奶的歌仔戏花旦、把女儿卖到”菜店“的阿婆、那死在海上不见尸骨的渔民、老是多给一块糖的杂货店老板、骑车出去为孩子借学费而被火车撞死的乡下警察、每天黄昏到海滩上去看一眼大陆的老兵、笑得特别开畅却又哭得特别伤心的阿美族女人……这些人,以最原始最真实的面貌存在我心里,使我清醒,仿佛是锚,牢牢定住我的价值。
作为这个历史坐标点上的台湾人,”民族主义"使我反胃--不管它是谁的民族主义。你知道,一个被长年过度灌食某种饲料的人,见到饲料都想吐。我们都被灌得撑了,被剥夺的,就是一份本来可以自自然然、单单纯纯的乡土之爱,纯洁而珍贵的群体归属感。它一经操弄就会变形。
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那么你就是个没脑的人。
物质满到一个程度,就失去意义,但是我仍旧享受物质的满。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地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 亲爱朋友毕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