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600字(共含12篇),方便大家学习。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jdmwp”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这是我第一读次龙应台的书,感触非常深。
这本书让我找着了知音。也许现在的我们常常被人评价自私,我觉得万分无奈,我只是在追求自由,自由和自私,搭的着边吗?与家长的有些谈话,进行到一半就无法再次继续,因为隔阂太大,现在的我还只是个刚刚稍有成长的人,依旧没有太理性的思想,随性是我的个性,却常常被称作自私,总觉得没人理解我。
现在的我,还没有太多的顾虑,说话或许坦率了些,但我觉得的这并不是自私。可是大多家长们都认为孩子就该服从于他们,所以小时候爱黏着父母的“跟屁虫”渐渐不见了,他们逐渐变得独立,不愿与父母交谈,久而久之孩子甚至与父母形同陌生人。打开书页,一封信接着一封,仔细描绘着龙应台与安德烈如何拉近母子之间的距离。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书面上写道:在信中,儿子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母亲有八分认真,二分的知性怀疑。儿子对母亲嘲笑有加,母亲对儿子认真研究。这是如今典型的一对母子。我们的父母,总爱发掘我们的小秘密,我们做的事总存有疑心,而我们刻意疏离,只喜欢与同龄人交流,做事显得张扬。我们之所以会和父母有如此之大的隔阂,完全因为我们是两代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环境的成长,如果要双方心平气和的谈话,也许像龙教授那样以书信方式,倒是个不错的想法。现代的父母,想尽方法想要融入孩子的世界,可是我们奔向人生的大路,眼中只有前方,而我们的父母只能在后头张望我们,不一个时代的人,不一个世界的思想。我们所希望的是父母迁就于我们,而父母希望的是听从于他们,这样,我们的代沟只能是越来越大。假若父母愿意理性的迁就我们,那交谈就容易多了,谈话也许改变不了什么,可它至少给双方搭了一条线,开了一扇窗。
父母总是尝试着在我们的世界里找一条缝隙钻进来,即便我们的共通点不多,这也许就是隔阂中的爱。
《亲爱的安德烈》——两代人,36封家书。通过写信的方式龙应台重新走进安安的生活,再次进入母亲的角色。生为同代人,不得不为安德烈的成长和生活方式感觉到耳目一新。突然知道原来这就是我们之间,我们国家孩子与外国同龄孩子之间的差距。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毕业后也有自己的目标梦想去追求。
而我们国家的大部分青年,上学时期不断地为了考试而学习,高考完了上大学就是一个颓废的开始,漫长的颓废又引发后来的迷茫。每天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毕业了不知该去干什么。就是回到了原始的智障状态“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干什么?”可是回答不出个所以然,一直在迷失自己。读后感.而拖延症是我们普遍的病态,得过且过也也变得无所谓,失败也觉得理所当然。这正是目前的我!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在于自己,痛苦的是你假装在努力改变,以为装装就可以成真。侥幸,早有一天要害死你。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给你的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努力读书,却没人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书。仅仅是为了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好像真的是,因为得出的结论是你没有好好读书,所以你没有上好大学,没有找到好工作。
二十开头,尴尬的年龄,你突然痛苦的发现你的才华不够展现你的个人魅力,不够支撑你的野心。你终于知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所以你只好再去读书,去锻炼,去让自己变得优秀。读书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还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变优秀,为了结交更多有趣的朋友。借此《亲爱的安德烈》共勉!
“妈妈,你和我说话的方式,还是把我当作……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生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拿起《亲爱的安德烈》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一段话,瞬间一种强烈的共鸣扑面而来。的确,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总是会有很多自己的思想,想着走自己的路,选择自己的品味,在搞自己的游戏,并总是在心底高呼:“妈,你能不能理解,我们要自己出去探索。”这便是我们心中的独立。
而我是从何时开始变得上述般反叛的,具体自己也说不清楚。或许是我产生“这么大的人同母亲还太亲近,代表着本身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的观念开始的。只记得去年自己当选“蠡中年度十大人物”后,家里没人知道,直到颁奖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才因我的一句话“明天的颁奖典礼我是获奖者之一”而得知。“什么?你?!你申请了?怎么没和我们商量?”那一刻望着母亲惊愕的表情,心底却莫名地涌起一种快感,这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自己做决定,而且是一次成功的决定。于是每每当我想起这一经历,嘴角便会情不自禁地扬起一丝得意的笑。然而当我读到书里第三十四封信中龙应台面对儿子的独立宣言时的“惨状”,这抹浅笑满满的冻结、封存。
从未想到原来作为母亲的她们,面对这样的言语与场面是这般“无法应付”。那一刻,我首次于她们的角度开始试想。一开始的自己,只是个柔软地躺在母亲怀里的小婴儿,大声地啼哭,傻气地笑,流着口水亲切地叫着妈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悄然成长,一点点地变得成熟,一点点地追求独立,然后毅然地奔向那个未知的世界。这一切都在母亲的眼里,而她只能远远地站在身后,惆怅地望着我的背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变得越来越小……或许,在她心里依旧清晰地记得,那个柔软地躺在自己怀里无助啼哭的婴儿时代的我,而我却仿佛一夜之间变得亭亭玉立,说话干脆,做事自信,又不拈人,并且叛逆地表示,我没话想和她说。这个时候,一旁的母亲真得会很心痛吧。
此时再回想自己,在这羽翼还未丰满之际,就早已想方设法地追求“独立”,是否的确疏忽甚至在无形中伤害了有着中国“保护式”教育心理的母亲。
一番沉思之后,目光再一次回到手中的书上。书的封面,是英俊的安德烈沉思的样子。蓦然发现再叛逆的孩子,在母亲面前,其实仍然只是一个孤独成长的少年,一个面对学习、情感、生活常常困惑,却努力地去适应和排解的少年,一个拥有和自己一样血液的优秀、感性、率真、诚实、幽默的可爱少年。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600字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600字刘思彤
在上一个学期,郝老师曾带我们做过一次“读书漂流”活动。这使我深深爱上了作家龙应台的作品,尤其是《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一个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与她成年的儿子之间3年的通信。
这本书的语言直接到让人感到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龙应台与她的儿子带着不同的.心态写信,两人之间的感情不断地在变化。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儿子内心,想要打开那扇无形大门的母亲。与这位伟大的母亲相对的是一个青年对不母亲的不屑与桀骜,可随着母亲的渐渐深入,儿子的态度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所谓的为了稿费而写,直到纯属是想要与母亲交谈而已。
书中的一个个深奥的问题,敲打着我的心灵,或许我从未想过如此复杂的国家、信念、家人之间的那层不明的关系,可作者龙应台却看透了这一层关系。(www.Fwsir.com)用龙应台在书中的一句话叫:我是一个难民的女儿,是一个灵魂的漂泊者,那也许是文学的美好境界,却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虽然懂得那些孝敬父母懂事的大道理,却永远也做不到,父母的一句关心,会被我当成唠叨。我只顾着自己的花样年华,却不顾父母的日渐老去。总以为自己很聪明,到头来才发现那个聪明,其实是愚笨。我们总是不顾一切的大步向目标走去,丝毫不知道在背后,有着一双关切的眼睛,有一双渴望的眼睛,等着你回头来看看她。
龙应台用她优美具有色彩的语言向我描述了父母的无奈与辛酸,让我懂得,无论你走到哪里,总有一个家,在等着你。
我看到了龙应台的焦虑、紧张,感同身受。比如,看到安德烈信中所述“没错,青春岁月,我们的生活信条就是俗语所说的,‘性、药、摇滚乐’”,做妈妈的立刻发紧急电邮求证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看到安德烈描述导师怀疑他嗑药,她马上在凌晨三点跟安德烈实时对话,要求儿子斩钉截铁地回答Yes or No,直到安德烈回答No,才安心。作家妈妈说的对,所有的妈都会这样,母亲对子女的爱是至死不渝的。青春期的孩子只顾自己挣脱家的羁绊,哪里有心思揣摩妈妈的紧张不安?他们认为“母爱绝对是kitsch”。
我看到了龙应台的克制和落寞,宛如亲历。看看她那几乎愤怒的克制语言,面对安德烈的独立宣言,那个温文儒雅的儿子说,“你到今天都没有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的时候,我们敬爱的龙教授说出了所有妈妈的心里话,“安德烈,青年成长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那个抱着你、奶着你、护着你长大的母亲学会‘放手’,把你当某个程度的‘别人’,可也他妈的不容易啊。”,“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具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我猜想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已残败衰弱,逐渐逐渐走向人生的‘无’、宇宙的‘灭’,那时候,你才会回过头来深深注视”。“母亲想念成长中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以至于作家妈妈在《目送》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读到这里,哪个妈妈不是心有戚戚焉?
我看到了龙应台的睿智与豁达,久久叹服。“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于是,横亘在欧亚两洲间的沟通障碍打通了,通过三年的书信往来,我们看到了一个睿智的妈妈和一个日渐成熟的男人之间的坦诚陈言,“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这是多么生动的课堂啊,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呢?面对中西文化差异,面对国际人的各种困惑,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成长背景,不同的品味与选择,这样的沟通,太难得了!是的,“中年父母的挫折,可能多半来自于,他们正在成长的孩子不愿意把门打开,让他们进入自己的世界,而不是父母不愿意进入。”龙教授说到我们心里了。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她的书《目送》中的这段话,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心底最柔软最在意的那根弦。而已为人母的我也是因为这段话,开始读龙应台的另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
依然清晰的记得,念大学的时候,往返市区跟学校的公交车上,总在播放一条叫做“Family”的公益广告。母亲一直在追孩子,从头发黑亮、身形挺拔,追到白发苍苍、气喘吁吁。而孩子,从家跑到小学、高中,再从大学进入社会,最后,才在疲惫的晚上停下了脚步,想起了家中步履蹒跚的母亲。就这样,在短短几十秒的时间里,几乎两代人的一生浓缩其中,不由让人感慨万千。
而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中,龙应台对母与子关系的描绘,也很有意思,与之前看的公益广告有几分相似。她形容母亲与儿子是萍飘,水浪一打,就四处散去。她说父母是孩子在大雪天登高跋涉时偶遇的小木屋,小木屋里有熊熊燃烧的柴火,她的两个儿子安德烈与菲利普在里面短暂歇脚,避风取暖,天亮时柴火熄了,又继续上路。她还说,母与子的缘分,就是一次一次看着孩子离开,对着他的背影默默挥手。这些描绘有意思在于,它们都以离开与被离开的关系力证了父母与孩子日渐疏离的不可抗事实。
世上的爱多以聚合为目的,爱他/她,所以要和他/她在一起。可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爱他,就给他自由,让他独立。在漫漫生命之旅中,我们的上半程没有孩子同行;孩子的下半程,我们也不可能与他们共度。无论我们和孩子彼此多么相爱,都无法一路相伴,他的旅程只能自己去走。为人父母,能为孩子做的,只是给他无条件的接纳,对他坚定不移的支持,让孩子时刻有被爱的把握,分享我们的人生经历和建议,帮他建立起照顾自己的能力,最终成就他自己。
所以,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里,记录了很多她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片段。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这一篇:安德烈二十一岁的时候,在争取交换留学的竞争中落榜了。十岁那年,安德烈参加一场音乐测试,表演曲目是《两只老虎》,因为太紧张,加上没自信,唱出来的声音就像指甲在刮着黑板壁,忽高忽低,一会儿断掉,一会儿又续上,歌词大半都忘了。而这些都不由让龙应台想起自己十四岁那年,从台湾的乡下苗粟县进入了台南大城市的经历。苗栗县的学校旁边是水汪汪的稻田、绿油油的清水池塘,体育课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少了那么几分“正式”的味道。而台南的学校,操场的周围被钢筋水泥的“森林”包裹着,上体育课就是操练各种器械,铅球,标枪,跨栏……这些全是身为乡下孩子龙应台没见过也不会使用的东西。扔铅球是城里孩子的基本活动,乡下孩子不会扔,会被笑,因为城里孩子从未见过不会扔铅球的人。
所有这些安德烈与龙应台经历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失败”。交换留学赛场上的安德烈是失败者,城里大学校操场上的龙应台也是失败者。做一个失败者的滋味不好受,就跟跌倒会痛,被落下会失望,被放弃会气馁一样。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关于“失败者”的奇怪定义。就跟龙应台的一个比喻一样,同样一个操场上,有人在跑五千米,有人在百米冲刺,有人在散步。五千米的人可以把慢悠悠散步的人称为“失败者”,百米冲刺的人可以把气喘吁吁的跑五千米的人称为“失败者”,气定神闲的散步者也可以把满面通红的百米冲刺者归为“失败”的。然而,实际上是,大树有大树的长法,小草也有小草的活法。小草充大树不行,大树装小草,也同样不行。
龙应台在体育课上的失败启蒙,给她的教训,不是要称为“成功者”的一员,而是在于反抗由所谓的“成功者”对失败下的定义。“失败者”要在失败的当下,四脚朝天、一败涂地之后,“从容地爬起来,有尊严的走下去”。“失败”的智慧,就在于你从中明白了自己的跑道,并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这是他们共同的成长与所得,不是做母亲居高临下的给予,而这也是我在书中触动的地方。
安德烈曾经问过母亲一个问题:如果你能搭“时光穿梭器”到另一个时间里去,你想去哪里?未来,还是过去?为什么?
龙应台说她要坐着时光机先去过去,看看孔子时期的中国。她还要去未来,到2030年,那时安德烈四十五岁,弟弟菲利普四十一岁。龙应台想偷看一下,安德烈与菲利普是否幸福。但她又不想去,因为她可能不敢看。
你呢?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你有时光机,你想回到哪儿去?如果是我,我想回到过去。我想回到父母还年轻的那段时间里去。
那时候妈妈还穿那件凉凉的蓝格衬衫,头发绑起来,在青春里恣意飘散,跟现在我身边的漂亮女孩一样。我可以和她做朋友,听她讲她的秘密,帮她做她不会的数学题。
那时候爸爸也许很贪玩,70年代的娱乐,样样都会。冬天穿大黑呢子衣,再挂黑色大围巾。春天穿夹克,下面配高腰牛仔裤,卷起了裤脚,再蹬一双白球鞋。
那时候爸爸妈妈还没有我这个烦恼,他们的人生好像还有无数可能。就跟我现在一样,在他们身后,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注视。
在那段时间里,我有的青春父母都有过。
今天终于把计划中要读的龙应台先生的《亲爱的安德烈》读完了,也终于明白这本书为何如此经典。36封来往家书,她与大儿子安德烈推心置腹的诉说与质问,一桩桩,一件件,哪件不是我和我们所经历或在经历的日常。
论个人,他们聊个人的信仰、自由和理想,这些字眼像是穿越千年来到我眼前。从打算留在这个城市的那天起,我们要开始奋斗,为房子,为谋生,为立足,而渐渐与故乡等这些字眼好像断了联系。家里人以我为荣,但褪去看似光鲜的外衣,内里的煎熬只有自己知道。日渐麻木的内心,对这些字眼不再敏感。忽然读起18岁的人信中这些字眼,唯忆起少年不更事之时。
论家庭,可能书中的安德烈还没有到这个地步,不知现在的他会跟母亲聊家庭的事情吗。想想我们二人之家成立半年以来,和以前的二人生活并没有任何改变。张先森每天都在窗外的楼灯快灭完的时候回到家,比之前更辛苦。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而能替他做的只有准备好水果倒一杯水。想起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想象自己以后的样子,一定像电视里那些厉害的人,为身边的人撑起一片天,能够让父母不再操劳,能够和自己爱的人一起享受生活……原来,生活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论社会乃至这个国家,我理解龙应台先生的经历让她没有那种强烈的爱国感,我也羡慕安德烈生在一个和平美好的年代。我也算是,我见证了这个国家的昌盛,我爱这个国家,但出身草根,也见过底层的穷苦人,也庆幸我对他们保持着一种清醒的同情心。现在的工作,让我进入一个新的圈子,看到不一样的事情,也对这个社会运行有了更多认识,最深刻的感受是,很多事情不是靠一句话的浪漫情怀就能改变的,只凭一个人,力量太有限。
我也相信龙先生所说的,“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愿你出走一生 归来仍是少年。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妈妈,在人生崎岖坎坷的旅途上,是您给予我最真诚,最亲切的关爱,是您对我嘘寒问暖,时刻给予我无私的奉献;是您不知疲倦地教导我为人处世的道理;是您为了我的琐事而烦恼。
妈妈,您把我带到了世上,让我有了宝贵的生命,有了生存的寄托。妈妈我知道每个母亲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写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您看,这不又到了三八妇女节了,每年的妇女节,母亲节,您的生日我都会买一束鲜花或一束小熊做为礼物,是吗?可我今年送你衣服,送外婆裤子是吧?
妈妈,谢谢您,谢谢您生下了我;谢谢您给了我一个幸福又温暖的家;谢谢您养育了我。妈妈您知道吗?当上次医生说您怀孕的时候,我还怀疑是不是我听错了,过了几个月,您有去做B超,又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是双胞胎,到了第五个月,医生又说应该是龙凤胎,我太高兴了,现在离那两个新生命的诞生还有三四个月了吧!我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那样我就有弟弟和妹妹了。
妈妈,我一定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您,我一定会听您的话的,世界真的只有妈妈好。
妈妈,您对我的恩情是千千万万,实数难以报答。回想起成长的道路上的种种片段:牙牙学语,背时识字,生病时您对我的守护,上学前的叮咛,放学后的欢乐与忧愁;春日里的风筝和草地上的滚闹,夏日里的游泳,秋日里的郊游,冬日里灯下伴我读书……妈妈我想对您说的话有太多太多,一辈子也说不完,妈妈,谢谢您,爱你一万年!
祝您
天天开心,天天幸福!
爱您的女儿:何xx
我最亲爱的人是妈妈。她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一头长长的黑发,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虽然不是个大美人儿,可也称得上很漂亮。尤其当她涂上口红,抹上胭脂,穿上黄色的衬衫,配上鲜艳的花格裙子,面带微笑时,真像是天上的仙女飘飘然从天而降,清新脱俗,令人惊艳!
妈妈很贤惠。每次品尝妈妈亲手做的饭菜,总觉得特别香甜可口,因为她的饭菜里,注入了她的爱心和关怀,让我吃得津津有味。天冷了,妈妈总是再三叮咛我要多穿衣服,不要着凉。她做起家事来,一丝不苟:只要被她打扫过的房间,立刻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令人睡卧其间,犹如置身桃花源中。每次我出门,她都再三吩咐:“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闯红灯,不要在马路上嬉戏。下了课,要直接回家。”
我的功课遇到困难,妈妈都会不厌其烦地教我,一直到我全部弄懂了才罢休,所以我在学校的成绩还算不错,这都是妈妈的功劳哇!节假日,妈妈总爱带我去郊游、踏青或旅行,在大自然中留下我们快乐的足迹!
妈妈小时候很会读书,常常考第一名,连大学毕业都是第一名,真厉害!我将来能和妈妈一样就好了。妈妈现在在中学教英文,她常常督促我学英文。我最爱听妈妈说英文了,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比美国人说的还好听呢!除了英文,妈妈最棒的才艺就是画画,每一幅画都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的美术作品如果经过妈妈修改,一定能够进入决赛,甚至获奖!不过妈妈总是不肯代劳,要我凡事自己来,自己的功课自己做,自己的图画自己画,妈妈只在一旁指导。这点她相当坚
持,因此我知道妈妈是个很有原则的人。
我希望妈妈永远年轻、漂亮,青春永驻,为家里带来更多的欢笑和幸福,并且多多启迪我的智慧,陶冶我的品格,使我健康成长。妈妈!我最亲爱的妈妈!我要深深地投入您的怀抱,告诉您,我永远感谢您!
亲爱的妈妈,我有一件事一直想告诉您。可是始终没有勇气,这件事一直压在我的心底很难受。
那是三年级的一个周末,我没有把作业写完,可是您并不知道。您对我说:“把写完的作业放在桌子上,等一会我再过来检查。”我的心一下子就怦怦直跳,我突然想了一个“好”办法。我对您说:“妈妈,这个星期的作业不用检查了,这些作业都非常简单,我全做好了,您就不要操心了。”当时,您听了高兴地对我说:“真的吗?太好了,我的儿子可真懂事啊!以后,我就可以少操心了。”所以听了您这么一说,我的心情就立刻放松了许多,然后就把这件事忘了,就下楼去找小伙伴玩去了。
到了晚上,我上床去睡觉时,突然想起了这件事,感到非常地惭愧。这时,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我一个晚上都在想这个问题:“应不应该诚实地告诉妈妈呢?如果告诉了妈妈,会不会被打呢?”后来我还是没有勇气告诉您,就这样,我担心地度过了一整夜。
到了第二天,您叫我起床上学,我望着您那微笑的脸,不由得惭愧极了!心想着,只要这次不被妈妈发现,我以后再也不会撒谎了。可是到了学校,组长收作业时,我没有交,就被组长报告给了老师,我还是被老师批评了。虽然老师没有告诉妈妈,但这件事一直压在我心底,令我很难受。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对不起妈妈,妈妈对我那么信任,还觉得我很懂事,可我却不诚实,骗了妈妈,我觉得那个时候,我连一个一年级的学生都不如,我就下定决心,回家后就和妈妈道歉,希望妈妈能原谅我。
所以,我想对妈妈说:“亲爱的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撒谎,我以后一定会做个诚实、懂事的好孩子,不让您操心,希望您能原谅我!”
夜已经黑了,窗外响起了烟火声……
突然,我想你了。
亲爱的,我想你了
独自一人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第一次开始有了孤独感,不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你不在我身旁
时光翻转……
20xx年元宵,天气很冷,的大雪还没有化尽。
晚上,我也为你点燃烟火,听着烟火的鸣声。看着你手里拿着热水袋,冻的有些发抖看我为你燃着的烟火的表情……
可能我是想到去年元宵这个情景所以听到外面的烟火声才会想起来。
想你的念头突然在这一刻膨胀,然后化成我的孤独感……
然后我开始回想过去,想到我们一起的时候。
你说你想我们一直在一起,想时时刻刻在一起。我说男子汉要以事业为重。你撅起了嘴,但是最后还是“嗯”了。
于是,我们要开始2个人不在一起的恋情……
我们会时常打电话,发短信,聊QQ,可是,我们还是少了见面……
你说你不习惯,我说你慢慢会习惯的。但是我却发现我自己开始先不习惯了。
以后,你要一个人了。我不能在你身边捏你可爱的脸,不能抚摸你柔顺的长发,也不能帮你洗米洗菜不能帮你去拿这拿那。不过也没有人会把你的房间搞乱,没有人在你做菜的时候捣乱,没有人跟你抢电脑抢零食,没有人跟你当面吵架了。
亲爱的,不要为我担心,我在这里很好。公司很照顾我,我要好好工作,将来成为对公司有用的人。
还有,谢谢你那天为我削的那2个梨,我现在不咳嗽了。所以,你不用担心。
我会好好的,哈哈。你一个人也要照顾好自己哦。我会时常回来看你的。
宝贝,你只是暂时迷失了方向而已,宝贝,你只是暂时丢掉了自己而已。
— 题记
宝贝,那日我见你一脸的迷茫,看见我之后,便跑了过来,趴在我的肩上,淅淅沥沥的哭了起来,你说自己丢了,再找不见自己,你在这里找啊找,没有。哭过之后,对着孩子手里的那个气球发呆,看了一会,转过来朝我笑笑,并苦涩的对我说没事了,宝贝,不要这样,看见这样的你,那个眼里充满空洞的孩子,我心疼啊,宝贝儿,不要装了,刚才趴在我肩上哭泣的是谁?不是你吗?宝贝,你装的让我心酸啊。
你仰着头,我知道你难过,你怕下一秒钟忍不住就哭了出来啊,你是个崇尚自由,叛逆的孩子,你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你讨厌做作,讨厌势利,你讨厌虚伪,宝啊,我这些都知道,可你现在好像忘了,你在欺骗我,你在虚伪啊,宝贝,我希望你回到从前吧,现在的你可怕了,虽然成熟了,可却丢了纯真,现在的你淑女了,但却丢掉了孩子气,我还是喜欢从前的你啊,没心没肺,哈哈的大笑。
现在的你会带着执着,失望的向前走,不敢再像以前站在那里等着,怕换来等待后的失望,宝贝,你现在的笑多了份自嘲,知道吗?不知道你怎么看,可我看了你的笑,总会伤心。
宝贝,现在的你考砸了之后,总是任人责骂,然后扬起一个笑,我心疼啊,还记得你以前吗?总是撅起小嘴说这是个失误,下次一定一定不会了,再说呢,就不理我了,而现在,总是苦笑着。
宝贝,现在的你好像很淡定,好像很坚强了,可在我看来,你掩藏下的是无数的软弱,别人碰不到你那底下的心部,要不然,他一定会明白,你是多么的软弱,一伤害恐怕要好久好久才能恢复过来吧。
宝贝,现在的你懂得了许多,要追求完美,所以没有了以前那么开心,你才多大,这样怎么可以呢?
宝贝,相信会好的,一定都会好的。
宝贝,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