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之清明节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今年一定拍到牌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之清明节(共含10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今年一定拍到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国传统”之清明节

篇1:中国传统清明节作文

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一定有很多收获。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清明自古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祭奠已故的先烈与亲人,在这一天往往会下起蒙蒙细雨,故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之说。

今天,为了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那些为了祖国人民的安全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烈士陵园是那么的庄严肃穆,我们到了陵园门口,首先聆听校长讲话,然后是学校代表发言,接着班主任带我们宣誓,最后为革命先烈默哀三分钟。此时,周围安静得仿佛可以听到树叶在空中飞舞的声音,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我心中却感慨万千: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默哀完毕,老师带领我们有秩序的来到烈士墓前,行注目礼,献上鲜花。随后我们又来到了纪念馆,墙上的图片记录着革命烈士的伟大事迹,展柜里摆放着他们生前用过的物品,一一欣赏完越发能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和崇高的奉献精神。参观结束后,我们所有学生齐读了一首诗歌,来赞美和歌颂伟大的革命烈士付出的努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清明节的扫墓之旅也结束了,但我会永远记得那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一切的先烈们!

篇2:中国传统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眼中的清明节。清明时节上坟、扫墓,祭拜已故的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温州人家家户户知晓的美食就是清明饼。今天我和组员来到文成菜店学做清明饼。一到店里就看见阿姨正在给我们准备材料,我们好奇地问:“阿姨,这些都是什么呀?”

阿姨耐心地说:“这些都是做清明饼的材料,清明饼的主要材料有糯米粉、绵菜、面粉、水、盐和柚子叶。馅料是:笋、豆腐干、猪肉、葱、胡萝卜。”

“怎么要这么多材料呀?”我有点吃惊。

阿姨微笑地对我们说:“这样子做起来才好吃呀!小朋友们赶紧去洗手,我等会儿教你们做清明饼。”

我们学着阿姨的样子,首先拿一小块面团搓圆,接着在面团中央用大拇指压了下,把面团做成一个碗状。然后用勺子舀一点肉馅放在“小碗”里,再把面团封口包裹住肉馅。最后,再把面团搓圆放到柚子叶上。

果然是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我们就做了满满一蒸笼奇形怪状的清明饼。阿姨端起一笼清明饼放到了锅里蒸。透过玻璃锅盖我发现清明饼的颜色由浅到深发生着变化。过了5分钟清明饼就熟了,揭开锅盖,香味扑鼻而来。我兴奋地拿起清明饼咬了一口:“太好吃了,这真的是我做的吗?”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黑衣服变成了“白大褂”,原来是刚才做清明饼的时候,面粉粘到了衣服上。大伙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今天我有点累,但是我很开心!

篇3:中国传统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节期间,雨下得很大。路上的行人都想死。他们问餐馆在哪里。牧童指着“兴化村”。清明节悄悄来到我身边,我们一家人可以进行一年一度的春游。

微风轻抚着脸庞,温暖的阳光格外明亮。看,附近的桃花开了,一片片花瓣在空中飞舞,忽高忽低。他们的身体很轻,只要轻轻吹一下,我就能翻20个筋斗。不管桃花会飞到哪里,那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看,草正争先恐后地从地里长出来,小花们在互相竞争,小树们正在拔嫩叶,云正悠闲地走着,一簇簇油菜花美丽而金黄,一片片麦田看不见了。哈,飞往南方的燕子成群结队地飞回来,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尽情歌唱。“那看起来像一匹马,这看起来像一个人.”我看了看我哥哥手指的方向。哦,是白云。不要说白云真的像一匹驰骋在广阔天空的马。今年春天一切都很美。

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它给了地球一片春天的地毯,让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玩游戏。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春天是一个美丽的春天。春天是神奇的。不知不觉中,到了下午,白云更大了,就像压在我头上。太阳更红了,染红了半边天。过了一会儿,我妈妈打电话给我们家。一轮红日挂在天空空上,慢慢地向西方落下。白云不再是白色的了。它们像漩涡一样在太阳周围变成了红色的云。

一年的计划在春天。在这个鸟儿争鸣、鲜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写清明节是另一个清明节。

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清明节”仍然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除了知道著名的诗《清明上河图》,几乎没有什么了解。我只知道“扫墓人”这个词,当我这么老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能够为我的祖先扫墓。我母亲从未带我去过墓地,因为我太年轻了。因病在家呆了两天,身体略有好转,母亲说:“有些人喜欢在清明节的郊外散步,体验这个节气的气氛。”事实上,对我们来说,清明节有三天假期,这原本是为了好玩?

下午,天气非常温和,让人感觉夏天就要来了。我请一些同学一起骑自行车。我们有七个伙伴,沿着红树林向东走。一路上人很多,尤其是在拥挤的大广场上,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呢?我不禁想,他们为什么不去扫墓或烧香?我的朋友大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走!让我们骑快点!别看风景!”说完,他们都飞快地骑走了。今天的天很亮,太阳只在几朵云上睡觉。在周围的草地上,阳光明媚,草在轻轻地吹着。看到这种景色,我的心情不禁开朗起来,我也加快了速度。

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谈论了躺在草地上的小顽童和在大湖中飞行的滑翔伞。湖的一边是几十棵整齐的椰子树,另一边是几栋古老的哥特式别墅。我们在这里度过了整个下午。直到东方天空的深蓝色逐渐融入西方的天空,只有当建筑的角落里还有一丝光亮时,我们才开始返回。

也许清明节对我来说就是这样。在我过去的童年和生活中,它就像一阵风和雨,冲刷掉我心中的一些不快。

清明节的是另一个清明节,但今年不是“多雨”但是“阳光灿烂”这时,仍然有一百朵鲜花盛开。这是一个好季节,所以在清明节期间,我和父母去公园赏花。

我们先到达公园门口,但在我们进去之前,花香扑面而来,这让我加快了脚步。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大片迎春花,它充满了我的双眼。然后我看到桃花一朵接一朵地盛开。我想填满这个地方。我想选一个,但我又想了想:我选的时候它就死了。呆在树上很美。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我没有权利夺走他的生命。因此,我继续向前走。

我又看到了红色的木兰和白色的木兰,给了我第一种芳香的感觉,但是我发现它们有些不寻常。许多人又拾起了白玉兰的花。我妈妈告诉我木兰可以煮粥,有祛风活血的功效,所以大家都来拿。我不禁叹了口气:“世界上的一切真的很奇妙。生命结束后,还有空间。

我也看到了桃花,盛开的桃花,每一朵都热情地欢迎我们,草也显示出绿色的尖芽,好像在对我们说:“看!过了一个冬天,我还活着,我已经发芽了!”小草,你的毅力也让我感动。

最终。有一个亭子,我走了上去,亭子很高,站起来可以看到公园和对面的风景,紫色、粉色、白色、黄色合在一起,百花争艳,给人一种美丽的感觉。快黄昏了,我们应该回家了。这里的黄昏更加美丽。无论哪种花,都充满阳光,充满春天的气息,生命象征着繁荣。

今天,我不仅欣赏鲜花,也欣赏生活。

篇4:山西中考满分作文赏析:“中国传统”之清明节

【作文题目】

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连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我国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等;2.叙事感情真挚、朴实、自然;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书写4分。(40分)

【满分作文】

“中国传统”之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这一诗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实写照,温暖的阳关不再照耀大地,接替它的反而是阴雨连绵。小小的雨滴落在地上,敲打在窗边,勾起人们对已故亲人那断断续续充满悲伤与哀愁的怀念。

我家也在为清明节的筹备当中,只是意外层出不穷。奶奶把饭菜的做好了让我去叫爸妈,可是爸妈却不见了。于是我给他们打了电话,刚开始还不接,于是我又打了几次,最后终于接了,我便知道他们原来去了外婆家里,我舅舅已去世3年,但亲人们的怀恋和惋惜依旧。妈妈在电话里的声音是凄凉的,我还听到了哭声,妈妈说让我们等会儿,说他们马上就回,可我们等了半天,还是没有回,过了一会儿,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她说他们快到了让我们把饭菜热一下等着他们。于是我便去和奶奶说,然后发现奶奶也不见了,于是我便去奶奶家找,可是家里门锁着,然后我就去别的地方找,最后在一家小卖部找到了奶奶,她在那里看别人打麻将。奶奶看到我来了,就问我是不是爸妈回来了,我说他们快了,说让您把饭菜热着等他们回来,然后奶奶便回到家准备热饭。可是却发现家里的煤气完了,奶奶就把饭菜装起来,拿到自己家里热。随后爸妈便回来了,然后我们家开始烧纸钱,放鞭炮。完了以后就去上坟,上坟烧纸时,天空中下了小雨,一滴一滴的落下来。落在我的脸颊上,也落在了爸爸那历经风霜的脸庞上。

我不喜欢淋雨和烧纸钱,还有放鞭炮。所以我做了一个愚蠢的事,我说爸妈,我不想烧了,没意义,我先回去了,妈妈先是反对,最后还是无奈的让我回去了,在回去的最后一刻,我看到爸爸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忧愁。我的心突然有一种酸酸的'感觉,但我还是回到了家,回到家之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爸妈送伞过去,可是想了想,他们并不像我这样讨厌下雨,可能他们还愿意在这个传统的节日的淋下雨呢,于是我便向奶奶家走去,帮奶奶撑着伞,奶奶手里端着的就是放满了饭菜的东西。我说奶奶重不重啊,要不要您来撑伞吧,我来帮您拿,她说,不重,我拿着就好了。我想几盘菜可能也不是很重,于是我便没有再多说,继续帮奶奶撑着伞,到了家门口的时候,正好爸妈回来了,可能他们看到了我为奶奶撑伞便原谅了我,后来也没有在那件事上说什么,这件事可能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吧。

最后,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吃着清明节的这顿饭。饭菜很好吃,可是气氛却不是很好。最后是爷爷打破了沉寂,随后便在桌上都聊了起来,这种气氛多好,大家开开心心的吃完了饭,于是便都离开了,爸爸去了武汉,妈妈出去了,爷爷奶奶也都回家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自在家里体验着清明节的孤独与寂寞。

让我们从这个春天,这个清明开始,珍惜时间生命,毕竟,生命也像春天一样灿烂!

篇5:中国传统节气之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8月7-9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35°。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这天,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也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备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篇6:中国传统节气之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对于处暑我想我们还是会有一点基本的了解吧,现在的我们就即将要迎来处暑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处暑吧。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 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 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篇7:中国传统节气之处暑

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黄淮地区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害,这时的连阴雨是主要不利天气。而对于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充沛的又显得十分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时灌溉,否则导致穗小、空壳率高。此外,还应追施穗粒肥以使谷粒饱满,但追肥时间不可过晚,以防造成贪青迟熟。南方双季晚稻处暑前后即将圆秆,应适时烤田。大部分棉区棉花开始结铃吐絮,这时气温一般仍较高,阴雨寡照会导致大量烂铃。在精细整枝、推株并垄以及摘去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的同时,适时喷洒波尔多液也有较好的防止或减轻烂铃的效果。处暑前后,春山芋薯块膨大,夏山芋开始结薯,夏玉米抽穗扬花,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此时受旱对产量影响十分严重。从这点上说“处暑雨如金”一点也不夸张。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篇8:中国传统节气之处暑

时光之珠捻转,又转到了处暑。暑气至此止矣,北方天已渐凉。草木峥嵘,繁花锦绣,它们也知道出场的时日愈久,离开这个舞台的时间也愈近了吗?故而,极力地展现出最华美的姿态。

在我们这里有句俗语:“处暑不出头,割得喂老牛。”是说庄稼这时节如果还没有抽穗,扬花,那基本上也就没用了。任你再怎么容光焕发,青春逼人也是误了节气,终不会结了颗粒,将一无所获。因为,时不我待,朝来寒露晚来风,步步紧逼,奈何!这让多少期冀风云际会,错失在历史河流之畔的蜉蝣人生望洋兴叹,零落栖迟,幽寒呜呃,徒生伤悲。

其实,仔细想想,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只要曾经绽放,又何必介怀名利得失,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行至山穷,坐看云起。喂老牛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归宿?五道轮回,即使化作一堆牛粪,还不是能滋养一朵鲜花吗?没有牛粪,鲜花还不是开到荼蘼,无可奈何地落去吗?

今晚,月色溶溶,秋虫唧唧。窗前一丛菊花笑意盈盈,檐下扑棱棱倦鸟归巢,这是一对儿早出晚归,为生计奔忙的麻雀。看到过刘心武的一句话:“不要指望麻雀飞得很高,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过得很幸福。”真的,鹰有鹰的高度,让人们赞美去吧!麻雀有麻雀的喜乐。有些生活无法选择,也不必去扮演更高的角色,高处不胜寒,英雄是孤独啊!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烟火人生,风雨交加的苦乐年华,我们一样欣然接受,暗自欢喜。

这么说,是否有些吃不到葡萄的味道呢?非也,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城市丛林,乡村泥巴,谁羡慕谁呢?人心不足,欲壑难填。你想跻身高富帅,她想变幻白富美;你憧憬纸醉金迷,他向往茅檐翁媪。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份宁静的心灵,和缓的节奏,温馨的情感,从容的境界。舍此,夫复何求?

对于童年,故乡的回忆,人们总是回味甜蜜。好像那时的时光,一粥一饭,赛如琼林佳宴;一草一木,竟似天宫仙境;一丝一缕,堪比凤冠霞帔。难道现在我们的味蕾失灵,视觉退化,触感泯然?不是!是物欲横流,早将我们平静的心情冲击得荡然无存。追寻靓丽的彩虹,却不知眼前即是良辰美景!都言身边没有风景,要到远方去,远方的远方,追逐海市蜃楼的步履如飞,可曾注目车窗外一闪而过的山山水水?

万籁俱寂,钟表兀自踏踏而行,沏一杯茶,慢慢回味。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有多少,人在旅途,行色匆匆。朋友,无论你在生活中经历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都请你坚信,在灯火阑珊处,总有人为你默默守候,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的太阳。

篇9:中国传统节气之处暑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就意味着酷热的天气结束了。

处暑时节,乡村已有一些清秋之韵的味道了。黎明,晨风拂面,空气清新,沁人肺腑;中午,阳光已不太灼热,田间的稻谷开始泛黄染金,而成熟的瓜果更是光鲜惹人爱;黄昏,低垂的夕阳即将西下,徐徐的晚风吹皱了一池秋水。除了城里人,热了一个夏天的农民们可不敢陶醉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中,因为他们深知“谷到处暑黄”、“处暑高粱遍地红”。为了粮食有一个好的收成,农民们必须在这个处暑之秋加强农作物的最后管理,或喷洒农药,或浇水灌地,或躬耕除草,汗水延续着夏天的火热,心中却憧憬着金秋的丰硕。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可见处暑雨水如金。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凉,“春捂秋冻”的民间保健经验便告知人们在这“处暑寒来”之际,要“秋冻”,即不要过早地添加衣物,因为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中医学则认为,处暑以后,气温逐渐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也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我很喜欢这些说法,现代化的社会生活 中,人们脆弱的意志需要“秋冻”来磨砺,人们浮躁的心灵也需要“收养”来沉静。

处暑之秋,能让人的心绪进入一种冷静的氛围,却丝毫没有深秋那种惆怅和寞落的感觉。处暑时节,不妨泡杯清茶,静下心去思索,抛弃那些虚无的幻想与烦恼,追寻一种反思之后的超然与洒脱。这个时候,我静静地聆听着大地的耳语,在对生命 的回味中感悟 人生。有时我想,若是人可以像草木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一岁一枯荣,那么我们的生命 就可以储藏,让岁月的年轮刻在心上。然而,人生 虽长,生命却只有一季,一旦枯枝败叶,便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

处暑之秋,是季节的一个片段,也是生活的一个画面。处暑,让我们终结身体的燥热不安,开始心灵的冷静思索,期望金秋的丰腴成熟……

篇10:中国传统清明节的日记 扫墓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和爸爸回老家和叔叔婶婶们一起去后山墓地给祖公奶奶扫墓。

后山墓地座落在雷州市附城镇朴札村的西面。我们坐三轮摩托车二十多分钟才到达。走进后山墓地,仿佛进入了仙境,那里林木葱葱、鸟语花香,一排排整齐洁净的墓碑前,早巳站满了先我们而来的人们。供台上,摆满了供品和鲜花,香火燎烧,鞭炮四起,人们在墓前肃然起敬,缅怀着仙去的亲人。

我们很快就找到了祖公祖奶的墓碑,把事先准备好的供品摆好,还放上了茶、酒,点燃了香火,扫墓仪式就这样开始了。首先是大人们把随身带来的纸钱,纸做的电视机、手表、衣服、收音机等,一一烧给祖公祖奶,然后,我们跪在墓前给祖公祖奶叩头,告诉祖公祖奶,我们来看您们了,还给您们带来了礼物和食品,请您们受用。最后还烧了鞭炮,把茶、酒洒在了墓前,看着祖公祖奶刻在墓碑里和蔼可亲的照片,我们仿佛站在了祖公祖奶的跟前,看着他们慈爱的目光,听着他们对我们的教诲。。。。。。

扫墓仪式结了,我们--不舍的离开了后山墓地。祖公祖奶,每年的今天,我都会来看望您们的!

相关文章推荐:

1.清明节的日记

2.清明节日记50字

3.清明节日记300字

4.关于清明节的日记

5.有关清明节的日记

6.中国传统清明节的日记

7.关于2016潮汕清明节习俗

中国传统佳节之春节作文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之潮阳婚俗

清明节之作文

中国传统绕口令

清明节之美食作文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见面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策划案

中国传统的灯谜

元宵节中国传统作文

“中国传统”之清明节(通用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国传统”之清明节,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