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传统绕口令(共含5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退伍老太爱太极”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国传统绕口令大全
1. 打水漂
水瓢打水漂,
水上漂着瓢。
瓢在水上漂,
水上有水瓢。
2. 瓜
爸爸种瓜瓜儿大,
妈妈摘瓜摘大瓜,
奶奶切瓜分大家,
大家吃瓜笑哈哈。
3. 豆地有豆
豆地有豆,
低头捡豆,
豆捡在手,
豆装豆篓。
4. 兔、鼠、树
一只鼠,一只兔,兔鼠同去伐小树,
兔挖土,鼠咬树,惊动吃草小肥猪。
猪架兔,兔北鼠,齐心协力撼小树。
咯吱一声倒下树,牢牢压住小灰鼠。
树压鼠,鼠压兔,兔儿压住小肥猪,
猪儿压土唤不住,“兔、鼠、树,树、兔、鼠……”
5. 缝凤凰
粉红女发奋缝飞凤,
女粉红反缝方法繁。
飞凤仿佛发放芬芳,
方法非凡反复防范。
反缝方法仿佛飞凤,
反复翻缝飞凤奋发。
6. 灰粪肥
老队长召开生产会,号召全队来积肥。
要想粮成山,必先肥成堆。
小飞挑来村南那堆粪,小会挑来村北那堆灰,
村北那堆灰要掺上村南那堆粪,
村南那堆粪要拌上村北那堆灰。
小飞和小会,谁也不怕累,
先把灰混粪,再把粪混灰,混成灰粪肥。
7. 杰杰和姐姐
杰杰和姐姐,花园里面捉蝴蝶。
杰杰去捉花中蝶,姐姐去捉叶上蝶。
8. 搬白菜
掰白菜,搬白菜,
掰完白菜搬白菜,
搬完白菜掰白菜。
9. 小郭和小葛
小郭画了朵红花,小葛画了朵黄花,
小郭想拿他的红花换小葛的黄花,
小葛把他的黄花换了小郭的红花。
10. 日头、石头、舌头和指头
天上有个日头,地下有块石头,
嘴里有个舌头,手上有五个手指头。
不管是天上的热日头,地下的硬石头,嘴里的软舌头,手上的手指头,
还是热日头,硬石头,软舌头,手指头,反正都是练舌头。
中国传统民间绕口令大全
1. 北京和天津
天津和北京,
津京两个音。
一是前鼻音,
一是后鼻音。
如果分不清,
请你认真听。
2. 肥猪、肥兔
小苏要喂猪,
老鲁要养兔。
老鲁会喂猪,
小苏会养兔。
老鲁教小苏喂猪,
小苏教老鲁养兔。
兔肥如猪,
满院肥猪、肥兔关不住。
3. 上果市
四个孩子上果市,
拿着四个小篮子。
花了硬币四毛四,
买了十个小柿子。
四个孩子出果市,
拾了四十小石子。
到了家里吃柿子,
吃完柿子玩石子。
4. 狗、猴过桥
桥东走来一条狗,
桥西走来一只猴。
行到桥心碰了头,
彼此匆匆跑回头。
猴回头来望望狗,
狗回头来望望猴,
究竟是猴怕狗,
还是狗怕猴。
5. 油缸碰豆筐
豆混油,缸混筐,
豆要油赔豆,
油要豆赔油;
缸要筐赔缸,
筐要缸赔筐。
墙上油一缸,
墙下豆一筐,
乒乓一声响,
油缸碰豆筐。
6. 人造神?神造人?
宁宁和成成,
去看观音神。
宁宁说是“人造神”,
成成说是“神造人”,
宁宁说不服成成,
成成说不服宁宁。
一道去请教高婶婶,
到底是神造人,
还是人造神?
7. 分清巾金睛景
小金到北京看风景,
小京到天津买纱巾,
看风景,用眼睛,
还带一个望远镜。
买纱巾,带现金,
到了天津把商店进
买纱巾,用现金,
看风景,用眼睛,
巾、金、睛、景要分清。
8. 白猫与黑猫
庙里有只白猫,
庙外有只黑猫。
庙里白猫骂庙外黑猫是馋猫,
庙外黑猫骂庙里白猫是懒猫。
9. 梳胡子
苏州有个苏胡子,
湖州有个胡梳子。
胡梳子买把斧子做梳子,
苏胡子买把梳子梳胡子。
10. 涩柿子与石狮子
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
树下蹲着四十四头石狮子;
树下四十四头石狮子,
要吃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
涩柿子不让石狮子吃涩柿子;
石狮子偏要吃涩柿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了。
传说,古代有个怪兽叫年。它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便会下山来吃牛、羊,有时还会吃人,弄得生灵涂炭。这时候,一位老人从山上走了下来,对大家说:“年来之前,你们每个人都穿红色的衣服,在门上贴着红纸,再放鞭炮,这样年就不会来了!”大家虽然半信半疑但是还是照做了。果然,年一看这样的场面吓坏了,逃到山上,再也不敢下来了。
在春节里我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看春晚了: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小品,有让人心惊胆战的杂技,还有天籁般的演唱。去年春节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杂技表演了,一位女演员站在一位男演员的头上蹲着,并且慢慢站起来,当时现场的空气都凝固了,我也忘了呼吸,当她完全站起来的时候,全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实在是太震撼了!
我爱春节,它总是能给我带来许多欢乐!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除夕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在屈原投河自杀后,周围的渔民就去打捞他的尸体,可是一直没有没有捞到,于是就用粽叶包住糯米和馅,投到河里,好让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偷吃。然后就发展到了屈原投河的那一天为端午,并要吃粽子。
上面说到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就教你们包粽子。首先,选好粽叶,再把粽叶的一头卷起来,做成漏斗形。然后把泡好的糯米装进去垫底,再把馅放进去,然后用糯米填满,最后封口。封口后你还有用绳子把粽子五花大绑,不然粽叶会把馅吐得满地都是。
吃粽子的时候,先把水煮沸,再把粽子放在蒸屉上。等到粽叶变成深绿色,粽子就熟了。我挑了一个我最喜欢的是豆沙馅的粽子,先解开绳子,掀开粽叶,粽子就像一个刚刚出浴的美人,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糯米的香味就在我的嘴里回荡。再咬一口,糯米的米香和豆沙的甜味洋溢在我的嘴里,让我吃得停不下来。
我喜欢吃粽子,我喜欢端午节。
由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高层专家座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会议由许嘉璐主持。他说,研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这个题目,是为了寻求中华文化的当代发展,为了理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络。为此,我们拟了两个分论题,一个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一个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提升中国化国际话语权的关系。为什么要设立第二个论题,这也是我们大胆的推断,就是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文化外交,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中华文化要走出去。现在世界上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应该说是相当片面的、缺乏的,甚至是误解的、扭曲的。至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经济实力在国际上地位显而易见,而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不相衬。所以,我们谈当代文化的弘扬,就应该把中华文化走出去纳入到思考的范围。儒学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切入点,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重视发挥儒学易于为世界多元文化所接受的优势。
与会专家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
张岂之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时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有一个不足,就是儒学研究的历史基础薄弱。老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研究社会史,追求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儒家伟大之处就是它的社会性,儒家学说的出发点就是爱亲,第一要爱我的亲人,爱我的家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怎么会把儒家的亲情解释的非常清楚呢?研究儒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要吸收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验,要把历史唯物论的方法继续坚持下去。
邢贲思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就是儒家思想在当代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儒家思想最值得我们来研究、传承、弘扬的,就是他强调人要自我反省。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强调要从外部世界来寻找知识的源泉,所以认识论在西方哲学里面是比较发达的;儒家思想则强调从人自身来寻找一种价值,从人的自身来寻找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一些基本原则,所以它强调道德教化,强调人自己要不断的反省自己,只有人自己把自己的精神方面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你才能谈到影响别人,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是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东西。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
陈来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应该考虑三方面因素。首先应该考虑民族因素。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做事情,第一不能脱离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第二,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脱离民族文化传统。其次,应该考虑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我们今天的阶段不是一般讲马克思的普遍原理跟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革命怎么结合,是要跟我们建设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国家怎么结合。中国化有不同的阶段,今天就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但是仍然是一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再次,应该考虑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
汝信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中国将来的新文化绝对不是新儒学,但是儒学的一切最精华的东西都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得到继承,因此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关系。
李君如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些问题不要回避,回避了之后可能引出好多争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对孔孟之道的批判,这是客观的历史。讲马克思主义,要讲马克思主义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清算。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政党指导思想,也是一个民族的行动指南,这期间,我们清理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这个过程不能回避。
★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 中国传统见面礼仪
★ 中国传统的灯谜
★ 中国传统恐怖故事
★ 中国传统春节作文
★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 绕口令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