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先秦古诗词:《十月之交》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滋滋fmt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山水诗先秦古诗词:《十月之交》(共含10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滋滋fm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山水诗先秦古诗词:《十月之交》

篇1:山水诗先秦古诗词:《十月之交》

山水诗先秦古诗词:《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

家伯维宰,仲允膳夫。

棸子内史,蹶维趣马。

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日不时。

胡为我作,不卿我谋。

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

择三有事,亶侯多藏。

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

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

四方有羡,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篇2:十月之交诗经

十月之交诗经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

家伯维宰,仲允膳夫。

棸子内史,蹶维趣马。

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日不时。

胡为我作,不卿我谋。

彻我墙屋,田卒汙莱。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

择三有事,亶侯多藏。

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

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无罪无孽,谗口嚣嚣。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

四方有羡,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篇3:诗经: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惨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

家伯维宰,仲允膳夫,

棸子内史,蹶维趣马,

禹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

胡为我作,不即我谋?

彻我墙屋,田卒氵于莱。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

择三有事,亶侯多藏。

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

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

四方有羡,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注释:

1、交:日月交会,指晦朔之间。

2、朔月:月朔,初一。

3、行:轨道,规律,法则。

4、四国:泛指天下。

5、则:犹。

6、于:读作“吁”,感叹词。于何:多么。臧:善。

7、烨烨:雷电闪耀。震:雷。

8、宁、令:皆指安宁。

9、川:江河。

10、冢:山顶。崒:通“碎”,崩坏。

11、胡憯:怎么。莫惩:不制止。

12、皇父:周幽王时的卿士。卿士:官名,总管王朝政事,为百官之长。

13、番:姓。司徒:六卿之一,掌管土地人口。

14、家伯:人名,周幽王的宠臣。宰:冢宰。六卿之一,“掌建六邦之典“。

15、仲允:人名。膳夫:掌管周王饮食的官。

16、棸子:姓棸的人。内史:掌管周王的法令和对诸侯封赏策命的官。

17、蹶:姓。趣马:养马的官。

18、楀:姓。师氏:掌管贵族子弟教育的官。

19、艳妻:指周幽王的宠妃褒姒。煽:炽热。

20、抑:通“噫”,感叹词。

21、不时:不按时,不合时,此处“时”主要指农时。

22、我作:作我,役使我。

23、彻:拆毁。

24、卒:尽,都。污:积水。莱:荒芜。

25、戕:残害。

26、向:王先谦认为是今河南济源县南向城。

27、三有事:三有司,即三卿。

28、亶:信,确实。侯:助词,维。

29、慭:愿意,肯。

30、徂:到,去。“以居徂向”即“徂向以居”。

31、黾勉:努力。

32、嚣嚣:众多的样子。

33、孽:灾害。

34、噂:聚汇。沓:语多貌。噂沓,聚在一起说话。背憎:背后互相憎恨。

35、职:主要。

36、里:“悝”之假借,忧愁。

37、痗:病。

38、彻:毁灭。

译文:

九月底来十月初,十月初一辛卯日。

天上日食忽发生,这真是件大丑事。

月亮昏暗无颜色,太阳惨淡光芒失。

如今天下众黎民,非常哀痛难抑制。

日食月食示凶兆,运行常规不遵照。

全因天下没善政,空有贤才用不了。

平时月食也曾有,习以为常心不扰。

现在日食又出现,叹息此事为凶耗。

雷电轰鸣又闪亮,天不安来地不宁。

江河条条如沸腾,山峰座座尽坍崩。

高岸竟然成深谷,深谷却又变高峰。

可叹当世执政者,不修善政止灾凶。

皇父显要为卿士,番氏官职是司徒。

冢宰之职家伯掌,仲允御前做膳夫。

内史棸子管人事,蹶氏身居趣马职。

楀氏掌教官师氏,美妻惑王势正炽。

叹息一声这皇父,难道真不识时务?

为何调我去服役,事先一点不告诉?

拆我墙来毁我屋,田被水淹终荒芜。

还说“不是我残暴,礼法如此不合糊”。

皇父实在很圣明,远建向都避灾殃。

选择亲信作三卿,真是富豪多珍藏。

不愿留下一老臣,让他守卫我君王。

有车马人被挑走,迁往新居地在向。

尽心竭力做公事,辛苦劳烦不敢言。

本来无错更无罪,众口喧嚣将我谗。

黎民百姓受灾难,灾难并非降自天。

当面聚欢背后恨,罪责应由小人担。

绵绵愁思长又长,劳心伤神病恹恹。

天下之人多欢欣,独我忧深心不安。

众人全都享安逸,唯我劳苦不敢闲。

只要周朝天命在,不敢效友苟偷安。

赏析:

《十月之交》是周幽王时的一个朝廷小官,因为不满于当政者皇父诸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管社稷安危,只顾中饱私囊的行为而作的一首政治怨刺。《毛诗序》认为此诗作于幽王时,郑玄认为作于厉王时。阮元在《揅经室集》中对郑玄之说多有驳辨。据天文学家考订,此诗中记载的日食发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周幽王六年夏历十月一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则此诗应作于公元前776年幽王六年。

诗共八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三章、,将日食、月食、强烈地震同朝廷用人不善联系起来,抒发自己深沉的悲痛与忧虑。诗人不理解日食、月食、地震发生的原因,认为它们是上天对人类的警告,所以开篇先说十月初一这天发生了日食。“日者,君象也”,夏末老百姓即以日喻君。日而无光,在古人是以为预示着有关君国的大灾殃。诗人将此事放在篇首叙出,使人震惊。第二章将国家政治颓败、所用非人同日食联系起来议论,第三章又连带叙出前不久发生的强烈地震。诗人关于这些极度反常的自然现象的描述,表现了他对于国家前途的无比担忧和恐惧。诗中写的地震有史实记载,《国语-周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三川竭,岐山崩。”诗中“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具有特征性的大特写使两千多年后的人读起来,仍然感到惊心动魄。诗人的如椽巨笔为读者描画了一幅历史上少有的'巨大的灾变图。

此诗犹如一首悲愤的乐曲,第一部分节奏强烈,写出了诗人所见到的上天震怒的状况,在震惊与恐惧中又缠绕着诗人无限的忧伤。他不明白当今执政者为何不行善政制止天灾,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诗的第二部分中三章、:回顾与揭露当今执政者的无数罪行。诗中开列了皇父诸党的清单,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些人从里到外把持朝政,欺上瞒下。皇父卿士,不想怎样把国家治理好,而是强抓丁役,搜括民财,扰民害民,并且还把这种行为说成是合乎礼法的。他把聪明才智全用在维护自己和家族利益上;他看到国家岌岌可危,毫无悔罪之心,也没有一点责任感,自己远远迁于向邑,而且带去了许多贵族富豪,甚至不给周王留下一个有用的老臣。用这样的人当权,国家没有不亡之理。然而,是谁重用了这些人呢?诗人用“艳妻煽方处”一句含蓄地指出了居于幕后的周幽王。

第三部分后二章、写诗人在天灾人祸面前的立身态度。他虽然清醒地看到了周朝的严重危机,但他不逃身远害,仍然兢兢业业、尽职尽公。在忠直与邪恶两类臣子中,诗人是属于忠直的一类;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诗人又是属于失败的一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诗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是一致的。在诗中,诗人哀叹个人的不幸,哀叹政治的腐败、黑暗与不公,实际上也就是在哀叹着国家的命运。所以说,这一部分同前两部分是有联系的。诗人从三个角度有力地表现了忧国这个主题。

全诗从天昏地暗和山川翻覆这可怕的灾异,说到朝廷的坏人专权和国家的岌岌可危,然后说到面对此等情况个人在去从上的选择,叫人感到诗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情怀,开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精神之先河。这是一首内容充实又情感进发的政治抒情诗。它同《诗经》中的其他政治抒情诗都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不可否认的影响,但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是现实主义的。由于诗人对朝廷的情况了如指掌,由于诗人难以抑制的悲愤,又由于诗人写之于日食这个在当时人看来十分重大的灾异之后,所以诗中有不少实录,直书了一些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又是一首史诗,在这方面它对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

此诗的语言基本上是直言抒写,喷涌而出,但有的地方也采用反语和冷峻的讽刺,如“艳妻煽方处”、“皇父孔圣”。有的语言表现力很强,如说皇父等人强霸百姓田产时,用“予不戕,礼则然矣”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强辞夺理、蛮横霸道。

篇4:先秦古诗词

关雎

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曹刿论战

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及其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斯人 一作: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鱼我所欲也

孟子及其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大道之行也

佚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o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及其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采薇

佚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W,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

篇5: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日不时。胡为我作,不卿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汙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孽,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注释】:

诗中以发生日食、地震为上天告警,希望统治者有所改悔。诗谴责周幽王任用小人,滥用民力,嬖幸艳妻,政失常轨。诗中日食发生日推算为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是世界上年月日可以稽考的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

十月:周历十月。 交:交替。 朔:月光复苏为朔,夏历每月初一称朔。 丑:恶,不好。 微:无光。指月食。 告凶:告天下以兴亡之征也。 行:道;度。 烨烨(音叶):声光之盛也。可能是地震时出现的地光。 震:雷。可能是地震时发出的`隆隆声。 冢:山顶。 崒:崔嵬。一说碎。 憯(音惨):乃。 皇父、家伯、仲允:均为大臣的字。番、棸(音邹)、蹶(音贵)、楀(音举):均为大臣的氏。 艳:美色。 煽:炽。 方:正在;现时。 抑:一说通懿;一说叹词。 作:为,发作。 汙(音乌):水池壅塞不通。 莱:草名。这里泛指野草。 戕:残害。 圣:聪明。这里有讽刺之意。 向:邑名。择三有事:选择人来担任三卿。 藏:积蓄;聚敛。 慭(音印):愿也;强也。 孽:灾难。 噂(音尊)沓:相对谈语,背则相憎。 职:主。竞:强。 悠:忧思。里:病。 痗(音妹):病。 羡:宽裕。 天命不彻:上天不遵循常道。

【赏析】:

《十月之交》描写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发生的日食现象,以致后来发生一系列“百川沸腾,山冢崒崩”的自然灾难,提出了对西周王朝政治的警告。进而揭露周幽王宠幸嫔妃,重用奸臣,乱政殃民,还讽刺了“礼法”的虚伪,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总结出深刻的政治道理“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表达了诗人的忧虑意识。诗从自然现象写起,再写人祸,最后总结其中的根本原因,脉络分明,层层深入,深刻直捷。诗的纪实性很强,不仅有准确的时日,还具体直刺皇亲一批月党,不仅保有存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还真切具体可以考察西周末年的时弊和社会变动,因而“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成为历史上概括社会变动最有代表性的诗句。

篇6: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翻译鉴赏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翻译鉴赏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八章,每章八句。是周幽王时的一个朝廷小官,因为不满于当政者皇父诸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管社稷安危,只顾中饱私囊的行为而作的一首政治怨刺诗。《毛诗序》认为此诗作于幽王时,郑玄认为作于厉王时。阮元在《揅经室集》中对郑玄之说多有驳辨。据天文学家考订,此诗中记载的日食发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周幽王六年夏历十月一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

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译文

九月底来十月初,十月初一辛卯日。天上日食忽发生,这真是件大丑事。月亮昏暗无颜色,太阳惨淡光芒失。如今天下众黎民,非常哀痛难抑制。

日食月食示凶兆,运行常规不遵照。全因天下没善政,空有贤才用不了。平时月食也曾有,习以为常心不扰。现在日食又出现,叹息此事为凶耗。

雷电轰鸣又闪亮,天不安来地不宁。江河条条如沸腾,山峰座座尽坍崩。高岸竟然成深谷,深谷却又变高峰。可叹当世执政者,不修善政止灾凶。

皇父显要为卿士,番氏官职是司徒。冢宰之职家伯掌,仲允御前做膳夫。内史棸子管人事,蹶氏身居趣马职。楀氏掌教官师氏,美妻惑王势正炽。

叹息一声这皇父,难道真不识时务?为何调我去服役,事先一点不告诉?拆我墙来毁我屋,田被水淹终荒芜。还说“不是我残暴,礼法如此不合糊”。

皇父实在很圣明,远建向都避灾殃。选择亲信作三卿,真是富豪多珍藏。不愿留下一老臣,让他守卫我君王。有车马人被挑走,迁往新居地在向。

尽心竭力做公事,辛苦劳烦不敢言。本来无错更无罪,众口喧嚣将我谗。黎民百姓受灾难,灾难并非降自天。当面聚欢背后恨,罪责应由小人担。

绵绵愁思长又长,劳心伤神病恹恹。天下之人多欢欣,独我忧深心不安。众人全都享安逸,唯我劳苦不敢闲。只要周朝天命在,不敢效友苟偷安。

注释

(1)交:日月交会,指晦朔之间。

(2)朔月:月朔,初一。

(3)行(háng):轨道,规律,法则。

(4)四国:泛指天下。

(5)则:犹。

(6)于:读作“吁”,感叹词。于何:多么。臧:善。

(7)烨(yè)烨:雷电闪耀。震:雷。

(8)宁、令:皆指安宁。

(9)川:江河。

(10)冢:山顶。崒:通“碎”,崩坏。

(11)胡憯(cǎn):怎么。莫惩:不制止。

(12)皇父:周幽王时的卿士。卿士:官名,总管王朝政事,为百官之长。

(13)番:姓。司徒:六卿之一,掌管土地人口。

(14)家伯:人名,周幽王的宠臣。宰:冢宰。六卿之一,“掌建六邦之典”。

(15)仲允:人名。膳夫:掌管周王饮食的官。

(16)棸(zōu)子:姓棸的人。内史:掌管周王的法令和对诸侯封赏策命的官。

篇7:十月之交,十月之交诗经,十月之交的意思,十月之交赏析

十月之交,十月之交诗经,十月之交的意思,十月之交赏析 -诗词大全

十月之交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

家伯维宰,仲允膳夫。

白幽谑罚蹶维趣马。

逦师氏,艳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日不时。

胡为我作,不卿我谋。

彻我墙屋,田卒@莱。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

择三有事,侯多藏。

不\遗一老,俾守我王。

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无罪无孽,谗口嚣嚣。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

g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c。

四方有羡,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篇8:《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创作于周幽王时期,作者是周幽王时期的一个小官,因为不满于当政者皇父诸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管社稷安危,只顾中饱私囊的行为而作的一首政治怨刺诗。

《十月之交》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在《小雅》的七十四部中,被视为讽刺诗的有十余首。《十月之交》就是其中之一,是我国政治讽刺诗的奠基作品。它是一首政治怨刺诗,作者之所以写这首诗是来讽刺上层统治的,从这首诗中我们也能分析出关于这首诗的社会背景。

《十月之交》中有这样一句话“日有食之”,《左传》、《春秋》等古籍中有很多关于日食的记录。如《春秋》中记载,桓公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闵公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等。“亦孔之丑”中的“丑”字代表“恶”,当时认为日蚀是不祥的预兆,所以称之为丑。[1]在科学并不是很发达的古代,人们认为日食的出现会对社会造成威胁,为国家带来灾难,是不祥的征兆,这就为当时尖锐地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与“四国无政,不用其良”相对应。“告凶”告天下以凶亡之征也。[2] “不用其行”与“不用其良”是指不按合乎正常的道理进行,国家无政治者,不用贤良的官吏。在周代开国之初,若干领袖人物担任了政府中最重要的工作,新兴知识分子中长期受到压制不能得到预期升迁,则又不免有怨望之心。《诗经》中的绝大多数诗篇作者是不可考的,但是《十月之交》这篇可以肯定作者是周朝的官吏。“《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 [3]方玉润虽然驳斥《小序》刺幽王之说,但并没有否定是大夫所作。由于旧贵族的垄断,使得一些有抱负的青年才俊难以施展,难以找到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平台。

关于《十月之交》的宗旨存在争议,方玉润认为此诗“并非刺周幽王,乃刺皇父耳”。[4]诗中的一部分叙写了一系列当权把政之人,“皇父” 名列榜首,以下更用大量文字累述“皇父”的恶行,“抑此皇父,乞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汙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皇父孔圣,做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由此可以看出此诗明确交待了怨刺的对象,更能表现出在西周末年在政治上有“皇父”为首的一些当权把政之人专自称候聚敛奇珍异宝,奴役百姓,使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抑此皇父,乞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汙莱。”作者哀怨皇父等人不与自己谈国事,而是驱使作者服劳役,拆毁“我”的房屋,使田里的庄稼荒芜,更加可悲的是皇父等人却“曰予不戕”,可见当时的礼治便是如此了。

《十月之交》有云:“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聚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诗经原始》解释“‘艳妻’,指褒姒也。”高亨《诗经今注》中提到“艳妻,指幽王的宠妃褒姒。[5]此句指褒姒处于幽王左右,在周幽王身旁吹风鼓动幽王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诗经·小雅》中有一篇名为《正月》,《正月》中写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里的“褒姒”无疑为《十月之交》中的“艳妻”,可谓是同一人。诗人意识到周王朝内部受褒姒的迷惑,外部受佞臣的掌控,统治阶级却“不欲以天变自加修省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面临的危机可想而知。诗人借“褒姒”,实质上将矛头直接指向周王朝最高层统治者,表现出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一次,幽王为了博得褒姒的开心一笑,不惜想尽一切办法,却将朝廷政事置之不理。

从以上这几句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掌权的`官员有卿士、司徒、宰、膳夫、内史、趣马、师氏,三有司中的成员远少于内朝直接控制的文武官员。西周中期开始,职官数量迅速增加,食利阶层人数日益增加,从而增加了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在官僚们的一片歌功颂德声中,西周王朝已经是国力日下,政局动荡。这一切变动的结果使得深受其苦的只能是下层民众,必须承担更多的劳作与赋役,遭受多重的剥削。《十月之交》描述的掌权人物,是政府制度化过程中的一种病态:内朝人物的强势。

《十月之交》中写到“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这里提到了“我”,不仅以“我”抒怀,而且写到了关于朝廷用“我”的事例。程俊英解释:“一老,一个老臣,指作者自己。” [6]高亨注:“一老,当指作者自己。” [7]学者都将“一老”解释为作者本人,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从《十月之交》中我们能看出作者不被重用的原因,“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屈万里解释为皇父预先安排避难之所,皇父自以为很圣明,将向邑作为都城,立三卿,有事用人之时选择三卿,而“三卿”多为信维贪淫多藏之人,皆取聚敛之臣,并且独自专权称侯。“不憖遗一老,俾守我王”不愿留下一元老守卫国家。皇父等专权之人为了谋取私利,在朝廷内部安插对自己有利之人,而将关乎国计民生的有用之臣弃之不用,从而激怒作者。“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优。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傚我友自逸。”忧思在作者的心里,四方的人有富裕而只有作者不敢怠慢,人民得不到安逸,只有作者不敢休息,但是又无能为力,无奈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周幽王时,遭遇灾害,渭、泾、洛地区发生大地震。《十月之交》有云:“百川沸腾,山冢猝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发生在周幽王时期,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令人心惊的景象,闪闪的电光,轰轰的雷鸣,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将预示着会有更大的灾难发生。《太平御览》卷879引《隋巢子》说:“厉、幽之时天旱地拆。”《史记》说:“共和十年大旱、火焚其屋。伯和篡位立、秋又大旱。”《通鉴外纪》中记载:“二相立宣王,大旱。”可见在厉王以后自然灾害连年不断。灾害的频繁发生,加之统治阶级的昏庸无道,必然使国家走向灭亡之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当时的周王朝已经是困苦不堪,君主昏庸无道。作者通过《十月之交》来表达他对周王朝统治的不满,说明他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周朝的严重危机,但是他没有逃身远离迫害,仍然尽职尽责,在忠直与邪恶两类臣子中,他选择了正直,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难以抑制的悲愤,这首诗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的极大讽刺。

篇9: 金秋十月的古诗词

有关金秋十月的古诗词(精选50句)

1、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李白《秋思》

2、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李白《秋思》

3、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李白《九日》

4、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m《送魏八》

5、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O。――李白《渌水曲》

6、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李白《塞上曲》

7、梧桐落尽西风恶。――黄机《忆秦娥・秋萧索》

8、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李贺《塞下曲》

9、遗音能记秋风曲。――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10、西风梧井叶先愁。――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11、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李世民《度秋》

12、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李白《太原早秋》

13、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4、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李密《淮阳感秋》

15、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元好问《倪庄中秋》

16、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李白《湖边采莲妇》

17、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王沂孙《扫花游・秋声》

18、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杜牧《送薛种游湖南》

19、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苏轼《行香子・秋与》

20、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鱼玄机《闺怨》

21、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22、天近星辰大,山深世界清。――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

23、教他珍重护风流。――纳兰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24、钿筝歌扇等闲休。――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25、眼中人去难欢偶。――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

26、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元好问《秋怀》

27、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吴西逸《清江引・秋居》

28、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9、可恨良辰天不与。――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30、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李觏《秋晚悲怀》

31、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纪映淮《咏秋柳》

32、凤帏寂寞无人伴。――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33、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34、照影弄妆娇欲语。――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35、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刘基《眼儿媚・秋思》

36、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

37、清歌莫送秋声去。――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8、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苏轼《赵昌寒菊》

39、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杜甫《柏学士茅屋》

40、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41、但把清尊断送秋。――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42、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3、秋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杨无咎《生查子・秋来愁更深》

44、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45、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46、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47、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48、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

49、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50、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篇10:诗经·小雅·祈父之什·十月之交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十月之交

原文: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汙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注释:

1、十月之交:《郑笺》:“周之十月,夏之八月也。八月朔日,日月交会而日食。”

2、日有食之:阮元《十月之交四篇属幽王说》:“梁虞□,隋张胄元、唐傅仁均、一行,元郭守敬并推定此日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建酉,辛卯朔日入食限,载在史志。今以雍正癸卯上推之,幽王六年十月辛卯朔(公元前776年9月6日),正入食限。”

3、微:晦暗不明。《郑笺》:“微,谓不明也。”林兆丰《隶经剩义》:“匪特幽王六年十月朔,食入交限,即前一月望,食亦入交限。此日而食,指十月朔食言。彼月面食,又即指前一月望食言。”

4、亦孔之哀:《郑笺》:“君臣失道,灾害将起,故下民亦甚可哀。”

5、告凶:《郑笺》:“告凶,告天下以凶亡之征也。”

6、于何不臧:俞樾《群经平议》:“于即吁字……于何不臧,犹曰:于嗟乎何其不臧!”

7、烨烨(夜yè):《毛传》:“烨烨,震电貌。震,雷也。”《郑笺》:“雷电过常,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征。”

8、冢(肿zhǒng):《毛传》:“山顶曰冢。” 山冢崒崩: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冢当读为猝。猝,急也,暴也。言山顶猝然崩坏也。猝崩与沸腾相对。”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国语o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泾、渭、洛)竭,岐山崩。”

10、憯(惨cǎn):同“惨”。

11、皇父(甫fǔ)、棸(邹zōu)子、蹶(贵guì)、楀(举jǔ,又读雨yǔ):皆为姓氏。《郑笺》:“皇父、家伯、仲允,皆字。番、棸、蹶、楀,皆氏。……司徒之职,掌天下土地之图,人民之数。冢宰,掌建邦之大殿,皆卿也。膳夫,上士也,掌王之饮食膳羞。内史,中大夫也,掌爵禄废置生杀予夺之法。趣马,中士也,掌王马之政。师氏,亦中大夫也,掌司朝得失之事。”

12、艳妻:《毛传》:“艳妻,褒姒(似sì)也。美色曰艳。” 煽:炽盛。

13、抑:《郑笺》:“抑之言噫。”

14、岂曰:《郑笺》:“女岂曰我所为不是乎?言其不自知恶也。”

15、不即我谋:《郑笺》:“女何为役作我,不先就与我谋?”

16、彻:通“撤”。

17、汙(污wū):同“污”,水池阻塞。莱(来lái):田地荒芜。《集传》:“卒,尽也。汙,停水也。莱,草秽(会huì)也。”

18、戕(脏zāng)、礼:《郑笺》:“戕,残也。……礼,下供上役,其道当然。”

19、向:地名,在今河南尉氏县。

20、有事:有司,官名。《毛传》:“有司,国之三卿,信维贪淫多藏之人也。”

21、慭(印yìn):愿。《郑笺》:“慭者,心不欲而自强之辞也。”

22、有车马:《集传》:“有车马者,亦富家也。”

23、居:《通释》:“居者,语词。” 徂(殂cú):往,到。

24、黾(敏mǐn)勉:努力,勉力。

25、嚣嚣:《郑笺》:“嚣嚣,众多貌。”

26、噂(撙zǔn)沓:喻两面派。《通释》:“言小人之情,聚则相合,背即相憎。”

27、里:痛。《正义》:“悠悠乎可忧也。”《通释》:“朱彬曰:‘悠悠我里,犹云悠悠我思’是也。”

28、痗(昧mèi):病。

29、羡:宽裕。《通释》:“《文选》李注引《韩诗o薛君章句》曰:‘羡,愿也。’……愿羡有欣喜之义。”

30、彻:规律。《毛传》:“彻,道也。”黄焯《诗疏平议》:“经言天命不彻,犹言天命难知。”

译文:

九月底来十月初,十月初一辛卯日。天上日食忽发生,这真是件大丑事。月亮昏暗无颜色,太阳惨淡光芒失。如今天下众黎民,非常哀痛难抑制。

日食月食示凶兆,运行常规不遵照。全因天下没善政,空有贤才用不了。平时月食也曾有,习以为常心不扰。现在日食又出现,叹息此事为凶耗。

雷电轰鸣又闪亮,天不安来地不宁。江河条条如沸腾,山峰座座尽坍崩。高岸竟然成深谷,深谷却又变高峰。可叹当世执政者,不修善政止灾凶。

皇父显要为卿士,番氏官职是司徒。冢宰之职家伯掌,仲允御前做膳夫。内史棸子管人事,蹶氏身居趣马职。楀氏掌教官师氏,美妻惑王势正炽。

叹息一声这皇父,难道真不识时务?为何调我去服役,事先一点不告诉?拆我墙来毁我屋,田被水淹终荒芜。还说“不是我残暴,礼法如此不合糊”。

皇父实在很圣明,远建向都避灾殃。选择亲信作三卿,真是富豪多珍藏。不愿留下一老臣,让他守卫我君王。有车马人被挑走,迁往新居地在向。

尽心竭力做公事,辛苦劳烦不敢言。本来无错更无罪,众口喧嚣将我谗。黎民百姓受灾难,灾难并非降自天。当面聚欢背后恨,罪责应由小人担。

绵绵愁思长又长,劳心伤神病恹恹。天下之人多欢欣,独我忧深心不安。众人全都享安逸,唯我劳苦不敢闲。只要周朝天命在,不敢效友苟偷安。

鉴赏:

《十月之交》是周幽王时的一个朝廷小官,因为不满于当政者皇父诸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管社稷安危,只顾中饱私囊的行为而作的一首政治怨刺诗。《毛诗序》认为此诗作于幽王时,郑玄认为作于厉王时。阮元在《揅经室集》中对郑玄之说多有驳辨。据天文学家考订,此诗中记载的日食发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周幽王六年夏历十月一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则此诗应作于公元前776年(幽王六年)。

诗共八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三章),将日食、月食、强烈地震同朝廷用人不善联系起来,抒发自己深沉的悲痛与忧虑。诗人不理解日食、月食、地震发生的原因,认为它们是上天对人类的警告,所以开篇先说十月初一这天发生了日食。“日者,君象也”,夏末老百姓即以日喻君。日而无光,在古人是以为预示着有关君国的大灾殃。诗人将此事放在篇首叙出,使人震惊。第二章将国家政治颓败、所用非人同日食联系起来议论,第三章又连带叙出前不久发生的强烈地震。诗人关于这些极度反常的自然现象的描述,表现了他对于国家前途的无比担忧和恐惧。诗中写的`地震有史实记载,《国语·周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三川竭,岐山崩。”诗中“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具有特征性的大特写使两千多年后的人读起来,仍然感到惊心动魄。诗人的如椽巨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历史上少有的巨大的灾变图。

此诗犹如一首悲愤的乐曲,第一部分节奏强烈,写出了诗人所见到的上天震怒的状况,在震惊与恐惧中又缠绕着诗人无限的忧伤。他不明白当今执政者为何不行善政制止天灾,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诗的第二部分(中三章):回顾与揭露当今执政者的无数罪行。诗中开列了皇父诸党的清单,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些人从里到外把持朝政,欺上瞒下。皇父卿士,不想怎样把国家治理好,而是强抓丁役,搜括民财,扰民害民,并且还把这种行为说成是合乎礼法的。他把聪明才智全用在维护自己和家族利益上;他看到国家岌岌可危,毫无悔罪之心,也没有一点责任感,自己远远迁于向邑,而且带去了许多贵族富豪,甚至不给周王留下一个有用的老臣。用这样的人当权,国家没有不亡之理。然而,是谁重用了这些人呢?诗人用“艳妻煽方处”一句含蓄地指出了居于幕后的周幽王。

第三部分(后二章)写诗人在天灾人祸面前的立身态度。他虽然清醒地看到了周朝的严重危机,但他不逃身远害,仍然兢兢业业、尽职尽公。在忠直与邪恶两类臣子中,诗人是属于忠直的一类;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诗人又是属于失败的一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诗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是一致的。在诗中,诗人哀叹个人的不幸,哀叹政治的腐败、黑暗与不公,实际上也就是在哀叹着国家的命运。所以说,这一部分同前两部分是有联系的。诗人从三个角度有力地表现了忧国这个主题。

全诗从天昏地暗和山川翻覆这可怕的灾异,说到朝廷的坏人专权和国家的岌岌可危,然后说到面对此等情况个人在去从上的选择,叫人感到诗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情怀,开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精神之先河。这是一首内容充实又情感进发的政治抒情诗。它同《诗经》中的其他政治抒情诗都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不可否认的影响,但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是现实主义的。由于诗人对朝廷的情况了如指掌,由于诗人难以抑制的悲愤,又由于诗人写之于日食这个在当时人看来十分重大的灾异之后,所以诗中有不少实录,直书了一些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又是一首史诗,在这方面它对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作品有着深刻的影响。

此诗的语言基本上是直言抒写,喷涌而出,但有的地方也采用反语和冷峻的讽刺,如“艳妻煽方处”、“皇父孔圣”。有的语言表现力很强,如说皇父等人强霸百姓田产时,用“予不戕,礼则然矣”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强辞夺理、蛮横霸道。

李白的山水诗

王维山水诗代表作

王维的山水诗

谢灵运的山水诗

与书之交的作文

山水诗——《山居秋暝》

王维山水诗文献综述

李白山水诗的意象

鸡黍之交的历史典故

《先秦诸子选读》测试题

山水诗先秦古诗词:《十月之交》(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山水诗先秦古诗词:《十月之交》,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