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PMP考生笔试经验(共含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橙cc”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
简单说就是换回来的时间要远远大于投入的成本。
2.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不建议考,虽然在校生考起来可能通过率还高些,但是未必对于工作有什么帮助。因为除了那个证书之外,通过考试系统整理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很重要,这就需要联系实际的工作经验来提高了。
3.把培训班要求的.习题以及模考题目做了,再加上ESI preparation for PMP这本习题就足够了,强烈推荐ESI的习题集。考前两周买到了新出的08版的习题集,做了两遍,对于应试较有帮助。
4.很多人都说PMBOK的重要,要多看,问题是怎么看? 直接看非常枯燥,我建议结合你做的题目看,碰到一个做错知识点就去把相关的过程ITO和相关章节都仔细看一遍,这样印象会深很多。当然,考过了也要常看一下PMBOK,这就要结合实际工作碰到的问题来寻找思路了。
希望对于后来者的备考有所帮助吧,也算是给自己2个月备考的一个总结。
PMP考生学习心得
PMP考试学习心得现代卓越苏州员 林茜茜 月PMP成绩3P2M
当沈凤敏让我写篇学习心得的时候,我觉得一个脑袋两个大,现在基本上都不会写作文了。不过这次的学习我觉得感触还是挺深的,我就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体会吧。
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启动,计划,执行,监控,结束。这次的学习也可以看做一个项目,我现在做的就是最后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啦!
首先启动,我觉得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你的mindset,我们要接受PMBOK的思想,即使和你现在的做法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是我们还是要接受,从PMBOK的角度出发,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及掌握书本的知识。同时还是要选择一个好的时间段,毕竟,学习还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
然后,当然是要有一个计划。这本书实在是有够厚的,而且越到后来越会觉得这本书的深奥之处,并非像书上那样的轻描淡写。你会觉得这个书每次看都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拿了10,11月份的日历,在上面标注出每天需要看的章节,需要做的练习,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我当时的目标是完整的看完3遍书。做个计划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做个Reasonable的计划。(当然,我还是会在计划中放一些缓冲因为有名的小学生定律。)
执行当然是最困难的部分了, 列如上班没有时间看书之类的。我觉得认真听石老师的课是个很有效的方法,他的很多例子很有效的帮助大家理解了PMP的理念。之后的小组讨论可以加深你的.印象,同时可以补充一些你因为上课开小差而漏掉的知识点。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看书,通读之后要有重点的读。
我把做练习当做监控,一是为了了解考试题型,二是为了确认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三是确认自己的思想和PMBOK的理念的差异之处。同时一定要针对自己薄弱的地方多看书。最好是将五大过程组,42个过程和九大知识领域的内容相互联系,这个可以加强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理解。所以真正看书是不止3遍的,知识薄弱点可能要看5遍6遍。
最后当然就是考试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结束项目了。这就是PMP的精髓。
再说说考试题目吧,我觉得PMP考试的题目还是很活的,并不是死记硬背能够通过的。我考的时候好像都是靠自己的理解而不是靠记忆。所以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怎么理解书上所讲的内容。我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的,将我们平常所做的工作和五大过程组九大知识领域相联系,从根本上理解PMBOK所表达的理念。当然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PMBOK的思想去理一下我们手上的项目,过去的,正在进行的项目都可以。计算题是最简单的,所以平时一定要深刻理解计算的方法和原理,保证不要丢分。像挣值,关键路径之类的必考题,要多注意。虽然考试有4个小时,但是时间还是比较紧的,我大概用了3小时考完,但是不能检查所有的题目。我觉得关键是在平时做题目的时候锻炼快速的读懂题目的意思。
考试没有什么秘籍,多看书,深理解。
PMP考生关心问题精选
1、选择题考试的可靠性如何?
PMP选择题考试的可靠性很高!有些人认为四选一的选择题考试不可靠,这是对PMP考试的一个极大误解!随便弄出来的选择题考试,固然不怎么可靠,但,PMP考试的选择题是通过严格的科学研究过程开发出来的,所有题目都要经过从实验环境(相当于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室)到真实考试环境的多种检测,所以PMP考试的题目具有足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PMP考试难不难?
既难也不难!下工夫好好学的人,都能考过。想碰运气考过,可能性很小。
3、PMP考试的通过率是多少?
没有预先确定的通过率标准,也没有准确的实际通过率统计数字。根据经验,估计中国的.PMP考试的平均通过率大约70%。
4、PMP考试多长时间出成绩?
PMI承诺的时间,是考试之后6-8周。过去,只有9月的考试,出成绩的时间超过8周;其他考试都在8周内出成绩,最快的一次是2周多。由于中国的考生人数增加很快,这从客观上会延长出成绩的时间。
5、我考完之后,对是否能通过,根本没有把握,怎么办?
考过之后,认为自己100%能过的人,基本没有。大多数人都与你有同样的感觉,你只要看看网络上那么多人在盼成绩,就知道了。这也是PMP考试的魅力所在。只要不是过于焦虑,在略有焦虑中期盼,等成绩出来时就会有较大的惊喜!
6、为什么PMI不公布考试题目和答案?
由于PMP考试是持续进行的(国外机考,除节假日外,每天都开考),尚未淘汰的考试题目,以后可能还要使用,所以PMI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之后公布考试题目,
既然题目不能公布,所谓的公布答案就也无从谈起了。PMP考生应该充分谅解这一点。正是PMP考试的持续生命力,才保证了PMP证书的长期价值。也许PMI会在以后公布一些淘汰的考试题目。
7、为什么各部分成绩看似相同的考生,可能有的通过了(Pass)、有的没有通过(Fail)?
PMP考试包括六个大部分,即:项目启动、计划、实施、监控、收尾以及职业道德。各部分所占比重分别为:11%、23%、27%、21%、9%、9%。PMP考试成绩单的各部分成绩只标明三个等级,即:below proficient, moderately proficient, proficient. 即便两个各部分的成绩等级完全一样的考生,也很有可能实际做对的题目数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如:甲考生做对的题目数达到了某个等级的上限,而乙考生做对的题目数仅为该等级的下限。考生应该注意:PMP考试最终测量的是“属性”(即你的质量“合格”或“不合格”)而不是“变量”(你的质量在考试成绩的总体分布中处于什么位置),尽管“变量”是用来判断“属性”的基础。如果考生已经理解了PMBOK指南“质量管理”中的“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就容易理解PMP考试的成绩单了——除了总体结果(Pass或Fail)有意义外,各部分的成绩等级都只有参考价值,只是让考生知道自己的强项与弱项。
今年羊晚招聘是从4月8日开始网上报名,到15号截止,有3200多,当时我就 觉得没戏了,没想到17号收到一面通知,当时那个激动啊。然后就在21号上午收到笔试信息。在网上搜罗了历年笔试题,重点看了看新闻策划和评论的写作,没想到没考到。今天上午拿到笔试题,第一题就傻眼了, 的职务,唉,怪只怪自己平时不注意 。下面是笔试题。可能表述没那么准确。
笔试题:1、同志现任的职务有哪些?写出5个即可得10分,
2、新媒将服务对象称作“用户”,传播媒体将服务对象称作“受众”。“用户”与“受众”有何异同?这对纸媒经营有何启示?
3、雅安地震12小时后你到达现场,在人生地不熟的四川,你如何安排一周内的`报道计划?如何寻找可靠的采访资源?
4、马航 MH370未按时抵达,许多乘客家属在机场等候,若派你去机场,你会注意什么?会采取哪种采访方式?
5、京津冀一体化是最近政经的热点,作为 的记者,你是如何理解京津冀一体化的?作为一份立足广州、面向全国的报纸,你准备从哪些角度进行报道?
6、什么是“社交化”?例句不少于5个社交网络或应用,并用100字点评其中3个的商业模式和传播模式。
总之,我答得好烂,估计没戏了。但还是希望有奇迹可以发生
。。。
100分钟,6道主观题,题目如下:
1、请写出 同志的现任职务?(答对5个即满分)(10分)
2、新媒体喜欢将服务对象称为“用户”,传统媒体喜欢将服务对象称为“受众”,说一说“用户”和“受众”有什么异同?这些异同比较,对纸媒经营有什么启示?(15分)
3、试想你是被派往采访雅安地震的'突发记者,你会如何组织一周的报道计划?如何寻找可供依靠的采访资源?(20分)
4、怎么理解京津冀一体化?作为一份立足广州、面向全国的媒体,你觉得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向读者展开这一报道?(20分)
5、马来西亚航空MH370飞机失联后,许多中国家属聚集在机场等候消息,报社派你去机场采访,你会注意什么?将用何种方式采访?(15分)
6、请解释什么是“社交化”,并举出不少于5个社交网站或应用,分别用100字点评其中三个的商业模式和传播模式,
(20分)
实用的笔试经验
应届毕业生网教大家一些实用的笔试经验
1.先易后难,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
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公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5.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笔试经验浅析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复习任务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这种办法能提高你的复习效率。
2、不要在复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考生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去看书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本教材。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安排复习1-2个小时,再换一本书进行复习,这样两本书都能兼顾。有必要时建议在复习的过程中自己记录笔记。
★ 机场笔试经验
★ 惠而浦笔试经验
★ 普华永道笔试经验
★ 联想笔试经验
★ DHL 笔试经验
★ HSBC笔试经验
★ SK笔试经验
★ 光明日报笔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