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中学化学教学(共含14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榄菊菊花茶”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摘要]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被称为“对环境更友善的化学”。
是人类与自然界生物和谐相处的化学。
本文从生活与教学实践,对于中学化学教学中蕴含绿色化学内容,及其中学化学教学渗透绿色化学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的发展与教育。
我国也对绿色化学教育及其研究问题非常重视,在新课程中强调:“要培养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能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这也恰恰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理念。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被称为“对环境更友善的化学”。
是人类与自然界生物和谐相处的化学,而这也成为21世纪化学教育与化学方展的主题与方向。
1 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绿色化学知识内容
中学化学中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绿色化学知识:(1)节省资源,提高原料转化率和利用率。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硝酸工业、接触法制硫酸、联合制碱法等工艺流程中采取循环操作,体现了绿色化学中节省资源的基本原理。
(2)化工生产中尾气回收及转化方法和处理装置以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氨氧化法制硝酸、接触法制硫酸、炼钢、炼铁等均介绍了尾气处理或尾气吸收装置。
这些体现了绿色化学中强调的对环境更良性的生产方式的要求。
(3)新教材中涉及的化工生产设计新的化学反应条件,降低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无氰电镀,由乙炔制乙醛工业生产中使用非汞催化剂的原因等均体现了绿色化学内涵。
2 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体现
如何将绿色化学的新观点、新思想深入浅出地向中学生传播,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体现绿色化学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观点的教育,下面的一些做法可以作参考。
2.1 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理念
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
为了适应绿色化学的要求,中学化学实验必须进行改革。
(1)减量,大力推行微型实验应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应给出限量,实验中除了使用已研制成功的井穴板等微型仪器,还可以把容量瓶、烧瓶、启普发生器等仪器微型化。
在微型化带来实验现象不明显时,可借助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把实验结果放大。
(2)努力减少实验对玻璃仪器的依赖性应努力改革实验方式,减少实验对玻璃仪器的依赖性。
有些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实验可放在点滴板上进行,如指示剂与酸或碱作用实验、Fe3+的显色实验等。
有些定性实验可放在滤纸上完成,如电解饱和食盐水、检验醛基存在等。
(3)现行化学课本中有些实验操作时依然存在危险,需要进行删改。
例如考虑到硝基苯及苯的毒性,可以删去硝基苯、溴苯制备实验;(4)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每次实验完成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实验的废弃物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通常实验室的废弃物由实验室的老师来处理,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果将一些学生能够处理的废弃物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将实验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则可收到良好的绿色化学教育效果。
(5)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实验对于有些需要使用昂贵试剂、容易引起爆炸,或必须采用有毒、有害的试剂(如苯、苯酚、重金属等),并在整个实验中排放较多有毒气体、有毒废水,且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的实验,可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仿真实验或播放实验录像,避免环境污染以及对师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2.2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绿色化学知识
中学教科书中有许多与绿色化学相关的内容,如闻气体的方法、氯气的毒性、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等,它们都包含绿色化学的知识。
教师只要在备课时充分挖掘和思考教材内容所体现出来的绿色思想,在课堂上就能够适宜地体现绿色化学原则,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绿色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2.3 宣传和使用环境友好产品
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可以利用合适的时机,向学生宣传不使用难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少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向学生介绍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如醇化汽油、环境友好柴油以及绿色环保筷子;要求学生留意生活中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如绿色电冰箱、无磷洗衣粉、绿色空调器、太阳能热水器等。
还可以鼓励大家多骑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或地铁,少用机动车。
这样,久而久之,在学生心里就会留下绿色化学的烙印,形成自觉保护环境,使用环保产品的习惯和品德。
2.4 考试与作业习题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考试与作业习题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化学内容,考试与作业习题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思维,还能使学生在考试与作业习题中了解科技动态,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插入铝对人体的危害与应用、金属矿物的合理开发利用等内容的考试与作业习题,是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化学与生态的关系,融合“绿色化学”于考试与作业习题中,使学生更深入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魏美薇.寓绿色化学于中学化学教育[J].才智,,08,23.
[2]鱼维浩.论中学化学教育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成功(教育),2011.06:08.
[3]汪朝阳主编.绿色化学通用教程[M].中国纺织出版社,,4.
[4]张丽娟.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的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3.
[5]朱文祥.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J].化学教育,,1.
绿色化学意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结合当前中学化学教学要求,本文阐述了在中学进行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围绕绿色化学教学,对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课堂内容的讲授、习题的'编排等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作 者:刘娟 侯俊涛 作者单位:刘娟(陕西省白水县职业中专)侯俊涛(陕西省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陕西,渭南,7156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0) 分类号: 关键词:绿色化学 环境 中学教学初中化学教学怎样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业、农业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众所周知的是,20世纪初,工业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污染,因为人类的通性是先顾及眼前的利益,在这种发展形势及人类思想的影响下社会的环境在后的今天环境意料之中的恶化了,所以绿色化学理念应运而生。如何从源头上治理污染?如何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到初中化学教学?本文将对绿色化学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渗透途径进行综述。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绿色化学;渗透途径
一、绿色化学的产生背景
20多年前,传统的化学化工作为生产主力,秉承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则发展了多年以后,随之而来的问题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传统的化学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企业已无法承受沉重的环保费用,这需要国家大力研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工具。因此环境保护和治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人类的健康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人类创新出新的理论和技术手段。绿色化学作为环境友好化学,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这种大背景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对于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和绿色化学理念的形成,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具体特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使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者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按照绿色生产的原则,具有的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反应物;(2)操作反应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的反应物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料利用率,使所有原料在反应中都被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对环境有保护作用、对社区安全的和对人体健康的产品。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途径
绿色化学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绿色化学的特点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哪些途径?在化学课程中绿色化学理念怎样得到渗透?针对现阶段我国绿色化学教育的现状,在本文中,将从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化学实验课程的.布置安排及课下习题等方面,对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何种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结合课本内容,开展绿色化学教学
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化学也是,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精确把握,在课堂上将绿色化学理念穿插到每个知识点中。课上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现在大气、土壤等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让他们对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问题有更生活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观察的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环保问题,并将社会问题与日常知识点集合起来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二)以“课上常提问,课下勤思考”的方式开展教学
为了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的认识,课上对学生提出化学相关的、生活化的问题,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解决,无论是通过查阅资料还是求助亲友的方式,目的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和善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上出题,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购买无磷洗衣粉?为什么农业部禁止使用敌敌畏,BBT等仿效优越的农药?日常生活中的废电池该如何让处理?第二节课再公布答案。这些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基本可以解决,这样一方面可以学习到许多前言东西,熟练掌握查阅技术;另一方面,又可以从生活琐事中获得化学知识,了解使用无毒无害制剂,平常注意节约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用所学知识来为保护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三)在实验课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日常实验课程必不可少,实验的重要性包括(1)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印象深刻,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扎实掌握化学知识。(2)反应物是实验必需品,教导学生选择过程中必须注意无毒无污染,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3)反应过程可能会产生废气或者废料,进而造成的较严重的污染,这时候可对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进行更为环保的实验设计,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甚至是并未环境改造做出努力(4)实验尽量避免大型实验,一方面可节约实验药品,另一方面又可减少污染。
四、总结
环境污染的治理任重道远,绿色化学的蓬勃发展作为最有效的方法,需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才能够取得持久进步。学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及课外时间中将绿色化学的观念慢慢渗透,可以通过组织绿色化学知识点答题赛、绿色化学主题征文或者传统工业利与弊的辩论赛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走在时代前沿为祖国的花朵引导方向,掌握更多的绿色化学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方法为我国环境改善竭尽全力。
参考文献:
[1]田淑珍.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15(4):36-38
[2]戴明.教学仪器与实验,,9:21
[摘 要]:本文探讨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内容和方法。
提出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性,应积极参与有关的研讨和教学实践,促进绿色化学教育的迅速推广和普及。
一、引进绿色化学教育概念的重要意义
环境污染是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的大事,我们在地球上生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地球被污染了,我们人类将无法生存。
环境污染与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都有关系。
其中,化学污染是环境污染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引进绿色化学的概念,是要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化学教育与我们周围环境的关系、怎样通过学到的化学知识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等知识。
通过向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不仅可以对学生展开情感教育,而且能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实践。
二、绿色化学教育的内容
1.课本中的绿色化学知识
在化学课本中,有很多与绿色化学相关的知识,只是化学课本中常常会将它当成一种科学来教育,没有把它当作一个专题来教育,有些知识仅仅只是给出一个概念。
而随着绿色化学教育的提出,教师就有必要在教学时,将其中化学教育的内容专门提出来让学生思考。
比如初中化学中提到化学肥料,教师可以对学生专门讲述氮素是化学肥料中最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它的使用能决定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然而,氮素使用过多,则会使土地的性质改变,下一年,甚至好几年水稻的产量不会增产反而下降。
这种改变土质性质的化学转换,就是一种化学污染。
课本中提到的绿色污染可能篇幅不多,但是教师可以提出其中绿色化学的知识给学生思考。
2.实验中的绿色化学知识
要让学生理解到绿色化学,就要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
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到,之所以现在环境污染现象很严重这是由于很多人都觉得污染一点点环境不要紧,然而积少成多,我们的地球就负担不起这样的污染。
要减少化学污染,就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看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减少污染,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才会有一个适合人生存的环境。
在化学实验中,常常要做到化学实验,教师可以从实验中引导学生去思索绿色化学的知识,让学生在化学中了解怎样减少污染,并用实际行动自觉减少化学污染。
3.实践中的绿色化学知识
化学的教学是来源于生活,人们研究化学也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生活的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中,常常常要用到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化学,那么,可以将绿色化学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中。
教师可以将绿色化学做为一个项目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学习,通过完成项目式的化学学习,可以自主的思考、自主的实现,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动手实践的转化,这样能对化学知识和绿色化学知识的概念理解得更深刻。
三、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方法
1.让学生对课本中的绿色化学知识产生思考
课本中谈到的一些知识仅仅只是概念,学生要能把概念转化为自己的思考才算是真正完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思考中得到自己的结论才算真正学懂了知识。
比如教师在教学化学肥料讲述氮素使用过多会引起环境污染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对比国外氮肥用量的吸收率、我国氮肥用量的吸收率。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比较资料能了解到我国在氮肥化学的应用中和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索使用怎样的方法才能优化氮肥的使用效果?部份的学生通过思索得到减少氮肥挥发、通过减少氮肥的使用加大钾肥的使用到达增产的效果等等方法来优化氮肥的使用。
虽然学生的设想仅仅是设想,他们的思考还不够成熟甚至没有条件证明自己的思索答案,但是当他们展开思考时,就是未来愿意走上绿色化学实践的第一步。
2.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减少环境污染的真谛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经济要用到化学物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思考绿色化学的知识。
比如学生要学习到物质的转化的实验时常常要用到硫类的物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大量的硫类物质通过转换在空气中就会形成二氧化硫,它能让空气受到污染。
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完成化学实验时,用怎样的方法可以既完成实验又减少硫的用量?有没有办法尽量让实验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怎样让生成的二氧化硫不排放在空气中?教师通过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并通过动手实验了解到可以通过绿色化学的方法抑制环境污染。
3.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化学从理论走向生活
化学的研究,实际上是人们从生活上发现物质转化的现象,然后对此展开专门的研究,以后这类现象的科学就成为化学。
人们学习化学,可以控制物质转换的过程,并可以通过化学转换让物质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目前由于环境的污染,大量有益的物质被转化为影响人们生活的有害物质,那么通过化学转换,则可以将一步份有害物质转化为有益的物质。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实践这种过程让学生学会用知识改变周围的生活。
比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塑料、化学反应和能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使用难以二次利用的塑料会给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将废旧的电池随意丢弃会有怎样的影响。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自发的思索在日常生活中,从此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有环保的意识。
在了解这些知识以后,学生不仅自己去超市会使用布制购物袋,而且会将垃圾分类丢弃。
同时他们也会自发的让身边的人也这样做。
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大家通过一点一滴的改变,就会减缓我们地球的污染。
总结: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
赵广义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教研室)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化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观念,目前已经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推广。所以,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渗入初中化学的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详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介绍了在初中化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渗透;途径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旨在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在生产和反应过程中减少有害物质,尽力达到零污染和零排放的目的。绿色化学是一种环保理念,是通过化学技术对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少,以达到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因此,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渗透化学理念,对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未来的优秀人才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实施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教材内容,使绿色化学的概念深入课本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教学活动和绿色化学进行有机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现实中的案例和绿色化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空气的组成时,教师可把当下最严重的污染现象雾霾带入其中,告诉学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气和交通废气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不断下降,而工业废气中含有SO2等酸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而形成酸雨。酸雨能破坏建筑物和树木、污染水源,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通过这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
二、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绿色化学概念
化学实验中有很多药品都是有毒的,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环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实验室必须安装必要的通风设施,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要按规定进行处理。学生在做实验时,老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处理实验残留的药品。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可以使用微型化学实验,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药品浓度,既能减轻污染,又能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使学生逐步建立绿色化学的意识。
三、在习题中引入绿色化学概念
习题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媒介,通过将绿色化学概念融入习题中,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绿色化学,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的目的。
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绿色化学,使学生提高环保意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化学课堂使绿色化学理念充分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
参考文献:
杨水金,侯倩,蔡千喜。中学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03)。
[中学化学]化学教学应怎样渗透环境保护知识
中学化学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同时,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学习了“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介绍“酸雨”
成分:硫酸(H2SO4),硝酸(HNO3),有机酸等。
形成:含硫、氮燃料的燃烧,化工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
事实及危害:40年代英国工业城市伦敦的“酸雨”,50年代美国某工业城市的“酸雨”。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嘲黑雨”。
“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体中,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消除措施:①减少污染源,采用低硫的煤,或者对含硫燃料进行加工脱硫。②开辟新能源,如太阳能、原子能的开发利用。③优化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
二、学习了“氧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重点介绍“臭氧层空洞”、“光化学烟雾”
成份:氮的氧化物(NOX),硫的氧化物(SOX),以及作为冰箱致冷剂的“氟氯代烷”等。
形成:氧化物的来源同“酸雨”部分,氟氯代烷来自于人类致冷剂的大量使用。这些物质与臭氧之间的反应是:
NO+O3=NO2+O2O3光光O2+OCl・+O3=ClO+O2ClO+O=Cl・+O2即:2O3=3O2
我们可以看出氮的氧化物及氟氯代烷分解产生的原子氯在臭氧的分解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臭氧的分解,使臭氧层中臭氧减少,从而形成了臭氧层“空洞”。氮、硫的氧化物在人类生活的空气中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经过光化学反应,便形成光化学“烟雾”。
事实及危害:1952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世界上首次“光化学烟雾”,称为“洛杉矶烟雾”,有500余人在此事件中丧生。1995年6月2日,我国上海市也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能严重地刺伤人的眼、鼻、喉,严重时可使人呛出眼泪,引起呼吸道感染而发玻这是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
地球上空离地面25千米――50千米处存在着一层含臭氧90%左右的臭氧层,太阳辐射的光经过臭氧层时,其波长为200――300微米范围的,对地球上的生命有害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吸收,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延续。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太阳辐射的紫外线穿过“空洞”直射到地球,从而祸及寰球生灵。近几年来人类癌症、眼科疾并皮肤病及一些无名病不断地发生,一些植物不明原因的枯死,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紫外线辐射。
消除措施:氧化物的消除方法除前述“酸雨”部分的方法外,限制超高速飞机的飞行是非常重要的。超高速飞机的飞行高度在20千米以上,它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对臭氧层的破坏尤其严重。氟氯代烷是致冷剂的主要成份,限制使用氟氯代烷,寻找新的'无污染的致冷剂,是当今制冷工业发展的方向。据报道,新型的无卤制冷剂已经合成,并开始用于工业生产。
三、学习了“烃、石油、煤”的知识后,重点介绍“温室效应”
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我们称为“温室气体”。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氟氯代烷。
形成:含碳燃料(如石油煤)的燃烧,动物的呼吸,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工业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更重要的是森林的大面积毁坏,绿色植物的减少,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及生态系统之
[1] [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论文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化学教学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是对于学生生态意识的一种培养,并且能够保障学生的实验过程更加规范合理地展开.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传递绿色化学的思想,不仅会造成很多不合理的实验过程,甚至会导致环境污染,这是需要杜绝的问题.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得以传授,这是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应当有的展开方式.
一、在设计实验时,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
绿色化学思想应当渗透于实验教学的始终.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合适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充分融入绿色化学思想.很多学生在设计实验时都缺乏一些必要的考虑,要么就是有毒有害的实验废弃物没有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要么就是设计的实验方案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对于实验药品的浪费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引导,教师要将绿色化学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有合理的考虑.例如,在讲“硫和氮的'氧化物”时,需要学生设计实验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很多学生之前做过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因此,在设计实验时也使用同样的原理,却忽视了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强于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尾气处理.二氧化硫对大气的危害也是这次堂课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时应当引导学生对于这一要点有所考虑,并且结合二氧化硫的这一特征设计更加合理的尾气收集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后续实验的尾气处理,以及二氧化硫净化等实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同时能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这是实验教学应有的展开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二、有效地进行装置的合理连接
在设计实验中,实验装置的连接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对于实验的效果,乃至实验的成败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有的学生忽略了对于实验连接的良好设计,要么使整个装置漏气,要么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的外泄,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实验设计.因此,在引导学生考虑实验装置的连接问题时,教师要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考量,并且要将生态化学思想渗透到实验装置连接的设计中,这是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体现.例如,在做“制取SO2”实验时,装置的连接是设计实验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硫酸和亚硫酸钙进行反应制取碳酸钙和二氧化硫,为了证明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的强氧化性,可以将其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再用酒精灯加热,品红溶液重新显色,这就证明制取的是二氧化硫.在连接整个实验设备时,一定要做好必要的密闭性处理,这不仅能够保障实验的有效进行,也能够防止SO2泄露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这样设计实验,不仅实验现象明显,而且能够很好地处理实验废气,向学生传递了绿色化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
三、注重对于实验废品的有效处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废品的有效处理非常重要.这不仅是一个必备的过程,也是绿色化学思想的一种体现.不少化学实验后产生的废物都会对于环境造成直接污染,这是必须对于实验废物进行处理的一个原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实验废品处理的思想,并且要给学生传授一些常用的实验废品的处理方法与处理技术.这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的实验能力的一种培养,也是实验教学的一种必要的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并且让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提升.例如,在讲“氨,硝酸,硫酸”时,实验过后会残余各种强酸,如果随意处理可能会腐蚀实验室的排水系统,酸解后释放的气体也有可能污染环境.因此,教师应该选取合适的碱液对其进行中和,然后测定废液的pH,达标后才能进行排放.再者就是上述说的酸性气体废物,最好是能够在实验仪器的最后一个环节加入废气吸收液,将这些废气吸收,然后同样用碱液进行中和,以防酸性气体破坏大气.这些都是必要的实验环节,有效处理实验废弃物也是必须传授给学生的一个基本实验理念.这不仅是绿色化学思想的直观体现,也是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实验习惯.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非常重要.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合适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思想.教师在引导学生考虑实验装置的连接问题时要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考量.此外,教师要渗透实验废品处理的思想,并且要给学生传授一些常用的实验废品的处理方法与处理技术,这些都是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教学方法所在.
绿色化学是区别于传统化学的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它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各国的研究探讨。二十一世纪,如何把绿色化学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一经成为我国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绿色化学意识,把学生们培养成为化学专门人才的重担就肩负在了化学教学工作者的身上。那么怎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对的首要问题。下面我们将从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实践和意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初中化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提出,促使学生们向着提高综合素质的方向努力。而化学教育要想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接受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绿色化学意识。绿色化学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热爱和尊重大自然,对其牢固树立绿色意识起到了加强作用。
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面对的最大问题来自于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的进步,还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恶化。绿色化学的提出是环境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要。学生们在学习绿色化学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初中化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实践研究
2.1有计划地安排绿色化学教育内容
绿色化学作为新兴的.化学学科,虽然融入了初中化学教材,但是内容却不是很详尽。作为化学教学工作者,在这个时候就应该肩负起引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绿色化学的好处,在在课堂上缓慢自然地渗透绿色化学的内容和意义。
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在讲解化学反应和合成过程中,讲解生成物和化学反应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氯气消毒的化学反应中,讲解的同时,要渗透此过程造成的水氮磷过多造成的赤潮给予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汽油在化学反应中如何反应以驱动汽车给人来带来方便和进步的同时,讲解汽油在燃烧过程中,造成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这样,教师的逐步渗透才是绿色化学渐渐深入学生意识的切入点。所以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们应该有计划地逐步安排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们的绿色化学意识。
2.2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强化绿色化学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意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这也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绿色化学教育的同时,进行一些可以强化学生们绿色化学意识的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建立和强化他们的绿色化学意识。
例如,在讲授工业生产类章节的时候,基本讲解绿色化学的内容和释义后。组织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反应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并对此活动进行发言讨论,初步对这些化学反应的认识和解决化学对环境危害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学习形式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潜意识里深化绿色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他们下意识里建立绿色化学的意识。
绿色化学意识的强化是学生们学习化学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注意绿色化学的渗透,还应该及时对绿色化学意识进行强化。
2.3利用“环境保护日”,加大绿色化学渗透力度
环境保护日,是大力宣传绿色化学的最好时间。这一天不仅仅社会关注环境,会有大量的宣传单页和画册,而且学校还会借此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实践素质教育。这对绿色化学教育是一个加大的宣传。
例如,环境保护日,教师可以借此开展一次大型自由发言班会,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工具查阅绿色化学相关知识和有关图片。
绿色化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只有在生活细节上能时刻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和重视,才真正实现了绿色化学的渗透。所以,教师们应该利用一切能吸引学生关注的工具和活动,在最大程度上使他们关注和重视绿色化学。
2.4重视培养实验活动中的绿色化学意识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绿色化学真正的深入人心就必须重视其在实验活动中的渗透。
在实验活动中加强绿色化学意识就要注重实验细节的改进。以往的教学中,因为课时条件的限制,或者是教师不在意,有些有害的实验气体会被学生们随意排放。那么在绿色化学的教学模式下,就要求教师注意这些细节。
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告诫学生,实验气体要尽量排放入玻璃瓶中,并把这个细节广泛运用到每一个实验中去,只有这样,学生们在实验课程中渐渐养成环保的习惯,逐步深化绿色化学意识。
对实验的重视是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绿色化学的实践,以身作则,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严格实践绿色化学原则。使学生们养成环保、健康的绿色意识和习惯。
三、小结
绿色化学是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教师们必须摒弃以往落后的、不环保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逐步渗透绿色化学。
在教学内容是上有计划地安排绿色化学内容,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时间,逐步渗透、强化学生们的绿色化学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绿色环保能力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也是提高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
【摘要】 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
绿色化学对化学课堂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时时刻刻都会出现在我们身边,各个领域都在呼唤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新观点、新思想也需要及时向社会传播。
在素质教育中体现绿色化学思想,既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将来的责任感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
【关键词】 化学;绿色化学;环境教育
新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和议题是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化学,是面向新世纪提出的化学新概念,同时它也为化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新世纪的中学生,让他们尽早地对绿色化学新概念、新思想、新要求有所了解,把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本文将通过对绿色化学现代内涵的介绍,从绿色化学角度分析现行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来讨论一下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贯穿绿色化学的意识,并让绿色化学通过课堂教学走向生活。
1 绿色化学的内涵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是指设计没有或者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
它是实现预防污染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科学手段,包括许多化学领域,如合成、催化、工艺、分离和分析监测等。
绿色化学概念从一提出来,就明确了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
它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原子经济性”,即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防止污染。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二,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R”上:
①Raduction-减量。
②Reuse-重复使用。
③Recycling-回收。
④Regeneration-再生。
⑤Rejection-拒用。
对于上述绿色化学现代内涵在学术界已得到理解,在工业上也已日渐得到认可和应用,因此它的概念与内涵在教学中的贯彻也将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中学化学教育教学,面对的是接受启蒙化学教育的中学生,贯彻绿色化学内涵,推广绿色化学成果显得尤为重要。
2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2.1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建立了与绿色化学内涵相一致的基本概念。
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还分析了有关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
课本还在有关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内容编排中从绿色化学角度有重点地介绍了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等。
如介绍了氯气、硫化氢、氟气、氟化氢、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基苯、白磷、偏磷酸等有毒、剧毒物质的毒性及使用方法,甚至用黑体字写出加以强调;在选学内容中安排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合成洗涤剂的功与过介绍等。
教师在讲述有关内容时应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可见的污染造成的危害,然后再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造成污染的实质,从而使学生对污染的危害有更深刻的体会,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避免和解决的有效措施。
教材中的工业化学也渗透了绿色化学观点。
工业合成氨、接触法制硫酸、侯氏制碱法等工艺流程中,为了节省资源、提高原料转化率和利用率,采取了循环操作(氧化);为了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设立了尾气处理装置,并介绍了尾气回收的方法及回收物的利用;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重复使用,对原料气或炉气进行净化。
在讲述这些内容时应明确指出实际生产中反应条件选择的依据,循环使用有哪些好处,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重复使用”的绿色化学理念。
另外,教材还介绍了电镀工业中采取无氰电镀,乙炔制乙醛中使用非汞催化剂的原因。
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拒用”的绿色化学理念。
2.2 在化学试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
在中学化学课本的编制和修订过程中,有关实验内容安排也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原理:(1)对常见实验的固液试剂的取用给出了限量要求;(2)在教材修订时删除了有一定危险或危害的硫化氢和苯磺酸制备实验;(3)介绍了闻气体的方法;(4)强调了实验中常见的事故避免、应急处理等;(4)介绍了特殊试剂的'保存和使用原则及方法;(6) NO、NO2等有危害的制备实验只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7)在有毒气体的制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办法。
由此可见,为了适应绿色化学新要求,在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时可进行如下改进:(1)大力推行微型实验,即要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要给出限量。
在微型化带来实验现象不明显时,可借助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把实验结果放大。
(2) 对化学课本中有环保问题的实验,进行改进或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演示实验。
如有些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实验可放在点滴板中进行,如Fe3+的显色实验等;有些定性实验可放在滤纸上完成,如电解饱和食盐水,检验醛基存在等。
有些课本实验装置也可改进,如铜和浓稀硝酸的反应根据实验室不同的实验仪器可增加尾气处理或中间装置,以增强NO2、NO气体的观察效果。
2.3 结合习题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平时作业以及巩固练习中涉及到很多题目与绿色化学理念相关,因此在做练习时也应该引导学生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分析。
如有些题目考到预防污染的手段,有些考到环境污染问题,有些涉及到原子利用率等等。
2.4 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
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谢志刚,宋仲容,王家平・化学教育
在中学阶段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教育,是培养具有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通过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受到绿色化学思想的熏陶。
掌握了绿色化学知识,牢固树立起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促使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绿色化学化学教学教学渗透现代社会,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的10大环境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与化学物质污染有关。
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使化学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世人关注的重大课题,“绿色化学”,因此应运而生。
一、绿色化学的内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和原子经济化学。
这一概念从一提出来,就明确了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无毒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有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反应途径。
具体内涵体现在“5R”上。
1.减量
“减量”是从节省资源减少污染角度提出的,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减少用量,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用量;二是减少废物排放。
2.重复使用
重复使用,不仅是降低成本节约物质的需要,也是减废的需要。
3.回收
回收既是节省资源的需要,也是充分减少污染的需要,指反应后的生成物,只要有一定价值的都要进行回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料。
4.再生
再生是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
5.拒用
拒绝使用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办法,它是指对一些能引起无法替代的、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有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使用。
二、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不是一门全新的科学。
它是一种战略思想或一种理念,它要求化学家在研究化学转化的同时,研究这种转化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传统的化学教育只涉及到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几乎没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研究如何减少或消除化学反应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化学教育是对传统的化学教育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教师应当把绿色化学的思想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的教育。
因此,绿色化学应成为化学教学内容的核心观念之一,教师应将其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
1.通过提高化学教师的绿色化学意识,增强绿色化学观念
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任务应该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自发产生防止环境污染的行为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切断污染的根源,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化学。
而要实施绿色化学教育,教师必须有强烈的绿色意识,首先利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使其逐渐产生对绿色化学的意识,然后结合具体事例巧妙而生动地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中,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自然地产生了保护环境、实施绿色化学的意识。
2.通过课堂教学,让“绿色化学”的雨露滋润化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阵地。
要向学生传授绿色化学知识肯定离不开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渗透的方式,用实际生动的范例将绿色化学意识和绿色化学原理充实到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教育。
3.依托绿色化学实验,树立绿色化学形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单独通过课堂讲授绿色化学知识和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根据绿色化学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对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进行重组。
化学实验是最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地体现绿色化学的“5R”原则。
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精选实验项目。
⑵对实验中的催化剂、试剂、工艺路线进行改进。
⑶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开设微量或半微量实验。
⑷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仿真化学实验。
⑸采用全封闭的实验系统。
⑹采用串联试验或组合式化学实验。
⑺回收实验产物,使实验产物循环利用。
⑻开发现代实验技术手段:①无溶剂有机合成;②引进微波、超声波技术来作为反应能源。
⑼改进和设计实验装置,使得实验设备可以循环使用。
4.通过实践活动,渗透绿色化学意识,提高绿色化学素质
⑴结合当地环保状态,通过调查、实践报告等手段,总结当地环保现状,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
⑵学用结合,有意识地开展“绿色行动”。
⑶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宣传活动环保活动。
⑷建立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小组。
当然,上述四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
三、结束语
将绿色化学教育渗透于化学教学中的做法是可行的。
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在传统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化学,而绿色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内容上的重大更新,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企业界和化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化学教师,应把传授绿色化学知识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将绿色化学知识自然、生动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就受到绿色化学思想的熏陶,掌握绿色化学知识,牢固地树立起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关注绿色化学,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自觉地想到和用到绿色化学知识。
在中学教学中,注重绿色化学并渗透,培养并增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环保的主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让全社会都关注环境问题,这是我们持续努力的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绿色化学教育必将让绿色化学的理念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促使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许克敏.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48).
[2]刘俊岭.加强化学实验绿色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考试周刊,2011,(41).
[3]闵恩泽,吴巍.绿色化学与化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00.195.
[4]卢克.关于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8-9):34.
[5]王传哲.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N].学知报,2011.
初中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探究论文
摘要:伴随“绿色生活、健康人生”日益成为人们新风尚,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在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后实践中努力将绿色健康理念灌输其中以及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环保的生活习惯,实现初中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和化学知识的双丰收。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一、绿色思维以及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中
作为基本化学知识讲授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师要将绿色思维以及教学理念融入课堂的始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初中化学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各个章节中内容点有关生态健康、绿色化学方面的部分。其次,在具体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注意绿色化学、健康生活等内容的穿插,使之成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再次,在进行具体化学知识授课时,按照既定的前期准备内容进行讲授。最后,在课堂效果评价过程中,例如作业以及测试适当的偏向绿色化学,检验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接受情况。
二、实践过程中严守规范化学操作,融入绿色意识
具体的化学实验和探究性化学实践内容是实践的两大方面。首先,化学实验课堂过程中,授课老师应保障学生的`操作动手过程要严守实验规程,改正其不当的操作行为,对于对环境有污染有破坏的化学物质要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初中实验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不“绿色”的行为。再次,对于初中化学探究性实践活动,要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其中,例如在进行化学方面的社会实践调查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调查一下市场上含汞电池与碱性电池的情况,通过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对比,这两种电池对于生态的破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实践分析,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以及绿色意识的重要性。
三、让绿色行为成为生活习惯
学以致用是知识传授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因此除了在学校的学习过程要有绿色化学内容的涉及,也要积极培养健康环保的绿色生活习惯。比如,大气成分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后,尤其是酸雨形成,雾霾产生的常见环境问题,要培养学生注意硫化物质对于环境的影响,自觉养成在今后化学燃料选择的时候,尽可能选取脱硫程度高的;再比如,通过学习明白了河流湖泊等富营养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含磷污水的排放后,在选择洗涤用品的时候尽可能采用无磷产品。总之,绿色化学,健康生活的理念就是这么不经意之间得以体现的。
参考文献:
李会.关于初中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探究[J].新课程:上,(08).
福建省沙县第一中学 魏华姬
【摘要】当前,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并将绿色化学教育内容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已经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强化绿色化学教育意识,突出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分析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学化学教育中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绿色化学;化学实验
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目标
绿色化学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消除或减少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试剂和溶剂的使用,不生产有毒有害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宗旨是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对于中学化学教育而言,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知识与技能。理解绿色化学概念、原则,了解绿色化学诞生与发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现象;学习绿色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理解绿色化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绿色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绿色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绿色化学意义,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掌握获取、加工绿色化学信息的方法,能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绿色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激发参与绿色化学宣传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感受绿色化学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增强将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意识,能够合理判断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关注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绿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动承担起学习绿色化学的责任,强化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使命感。
二、中学化学教育中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积极创造绿色化学教学条件,构建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不断充实化学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介绍化学史时,教师可从正反两方面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讲解放射性元素时,教师要对居里夫妇的精神及坚决反战的人格表示钦佩,但也要就海湾战争中使用贫铀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批评。介绍环境问题时,教师可着重于介绍20世纪发生的公害事件,指明工业及传统化学是造成公害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明确绿色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意识。
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改进化学实验。首先,采用无毒原料、溶剂、催化剂进行化学实验。例如,做完银镜反应后,可将清洗试管的硝酸替换为三氯化铁溶液,避免产生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在萃取碘单质实验中,可将四氯化碳替换为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消除刺激性气味,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在乙烯的制备实验中,可将硫酸替换为氧化铝作为催化剂,避免浓硫酸造成污染;其次,优化化学实验方法。又如,在海带碘元素的检验实验中,可将灼烧提取法改进为煮沸提取法,简化实验操作程序,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因灼烧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再次,改进化学实验装置。再如,利用密闭的装置减少实验敞开操作,可将注射器作为密闭的反应容器,进行铜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等实验,将污染物消除在密闭装置内。
(2)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可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进行微型化学实验,以达到降低实验成本、提高环保效益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多采用点滴板、小试管、井穴板、多用滴管等微型化仪器,使用最小化的试剂用量,一般液体用量不超过1mL,甚至一些现象明显的定性实验可在试纸或滤纸上完成,如碘显色反应、溴水褪色、苯酚的检验、验证盐类溶液酸碱性等实验。
(3)“三废”的绿色化处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要及时对必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和生成的污染物进行绿色化处理,从源头处控制“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可采用封闭的实验操作方法,减少有害废气的产生量,并对废气进行有效处理或用气囊收集。在废液处理中,可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含酸碱的废液,使溶液pH值达到6.5~8.5之后再排放;也可用碳酸盐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等方法沉淀、分离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在废渣处理中,可回收一些化学实验中剩余或产生的金属进行再利用,如铜与硝酸反应剩余的铜片、银镜反应生成的银等。对于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生成物则要进行无毒化处理。
(4)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尤其对于危险系数大、污染严重的实验而言,可通过电脑模拟、实验录像等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将不良的实验后果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清实验操作不规范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实验室“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3.在课外实践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要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传统化学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认清利用化学手段进行末端污染治理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化学,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可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环保知识竞赛、探究性学习、文献研究等。在实地调查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化工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对当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开设相关课题,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如研究生物催化剂的优点、研究高效低毒农药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在文献研究中,既可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收集有关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文献资料,也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使学生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绿色化学,能够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而言之,随着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强化绿色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论,最大限度地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并积极组织课外绿色化学实践活动,从而确保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李磊。高中新课标背景下的绿色化学教育.成功(教育),,(12)。
林日轩。关于中学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析.课程教育研究,,(7)。
蔡佳利,陈红,陈朝晖。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科教文汇(中旬刊),,(10)。
张雪莲。浅谈如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入绿色化学理念.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5)。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教学论文: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数字问题 口李树春
【摘 要】化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化学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逐渐地转变教学模式。
在现代的化学教育事业发展中加入绿色化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绿色化学思想 实际教学 改革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发展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保意识的提升,能有效地减少社会发展进程中污染行为的产生。
在现代教育体系当中,绿色化学将是今后化学教学的主旋律。
化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并且随着社会环境问题的突出,越发使得绿色化学思想在实际化学教育当中体现出重要作用。
此外,利用化学的手段进行污染源的有效治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一 绿色化学的概述
1.绿色化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绿色化学的提出最早起源于发达国家,具体表达方式是化学学科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友好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产业的逐渐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突出。
绿色化学思想的应用中体现的是针对工业生产涉及的相关产业所产生的污染进行及时治理。
大力提倡绿色理念,对于工业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并且再利用,同时使用化学手段进行工业生产原理的相关改进,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2.绿色化学思想的特征
绿色化学思想有着具体特征,其在具体的实施中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并且在实际的生产中尽量使用绿色无污染材料,即做到零污染是绿色理念发展的最高要求。
绿色化学思想在实施当中有着以下三个特征:(1)保证原材料无污染。
原材料的无污染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化学产品的产生,为自然环境的清洁提供保障;(2)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
化学生产当中会产生相当多对自然环境有污染的废弃物,绿色化学在具体实施中体现的是零排放标准;(3)保证化学产品的可回收。
可回收是绿色理念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发展当中,化学产品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保证其可回收利用能有效节约社会资源,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
★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
★ 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