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1—6年级学习规划(共含9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白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和学习工具,如果语文学不好,其他学科也会大受影响。同时,语文又是提分最慢的一科。
今天好教师分享一份针对大多数孩子都适用的语文学习规划,既囊括了考试需要掌握的各种能力,又包括了如何真正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新学期拿来就能用!
小学1—6年级语文学习重点
■ 一二年级(拼音/朗读/习惯)
一二年级是以拼音字词句子为主,在这个阶段,主要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整洁书写、按时完成作业、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等。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一个能力就是:朗读,鼓励孩子大声得朗读课文,能带有感情朗读更好。朗读对培养孩子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语感都非常有好处。
一二年级不要太看重孩子的成绩,因为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致,只要孩子的学习习惯养好了,随着时间的发展,会越来越轻松自信。
不建议在这个阶段给孩子太大的语文学习压力。
■ 三四年级(写作>阅读)
小学三、四年级,根据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孩子整个阅读写作能力的重要奠定期。这一时期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将直接决定孩子将会更加亲近或远离语文学科。
这一阶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不怕写作文,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甚至是喜欢写作文,这将对他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需要做到:
这个时期是孩子的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孩子多背古诗名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背诵所谓的“好词好句”上。
三、四年级最应着重和优先解决的问题是写作,而不是阅读。不要让孩子跟着模板式的写作老师学作文,得不偿失。不要着急三、四年级解决阅读丢分问题,那样只会事倍功半。
这个阶段注意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
■ 五六年级(综合能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不应该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作为家长,要转变角色,学会和孩子分享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和话题,你将发现他们会给出非常积极的回应。
1、阅读能力方面,这个阶段应重在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同时要兼顾对抒情性散文、说明文阅读题的练习。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做同步练习题和训练字、词、拼音的阅读题上。
2、五六年级的作文学习,重点在于解决主题鲜明(最好略带深刻)、立意新颖、重点突出、语言生动等问题。在作文学习过程中,建议孩子适当参加一些征文比赛活动,通常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3、除了孩子能学好写作外,我们无法忘记小升初面试时的考题,其实是在考孩子的现场口头作文能力,因此作文课堂训练除了以写为主,听和说的训练也是绝对不可以缺少的。
4、这个阶段,只要时间允许,仍可让孩子适当多背多记一些古诗文和现代经典文章。但提醒一点,作文书不要多看,看一本还行,多了并无益处,不建议孩子背诵现代文优美句子。
学好语文必须养成的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日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方法精髓
通常情况下,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
■ 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经典课文背诵“五法”
背诵,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它有助于孩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为说话和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但在平时的背诵活动中,很多孩子拿起课文就忙于去朗读,急于成诵,结果往往收效甚微。其实,背诵也要注意讲究方法。只有根据课文的不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切实提高背诵效果,事半功倍。
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线索法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结构层次作为记忆线索,形成记忆网络。
● 串连法
1)层次串连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
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
2)词语串连法:如背《回忆我的母亲》后面两段,我们可以找出关联词语:母亲现在……
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 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说出理由,感情朗读,相互交流,自赏共赏。
● 图画法
就是背诵课文时,凭借图画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头脑回忆出来,边回忆作者怎样写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有些诗词没有插图,我们都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与意境,自己动手画图配诗。
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 比较法
即比较句式的特点进行记忆背诵。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
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
新学期里,如何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都成了老师们心头牵挂的大事,那老师们应该如何去制定学生学习计划?
学生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结合班级特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设和谐的学风,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大家都说班主任工作是烦琐而辛苦的,要真正做好并不容易。我也有同感,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更不好做,如何才能使天真烂漫的小朋友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呢?我觉得责任非常重大,现制订计划如下:
(一)激发爱上学的热情
一年级的小同学刚从幼儿园升上来,过惯了有吃有玩的生活,现在一下子要他们适应小学生活是很难的。首先应稳住他们的情绪,根据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开展多种有兴趣的活动,并在上课时想方设法吸引他们,让他们慢慢适应小学的生活,热爱小学的生活。
(二) 制订好班规文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刚步入本校门的小学生,他们很多事情不懂,辨不清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能做。所以刚开学时比较难管理,应制订好班规文约,并组织全班反复地学习,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三)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就要做到。”
2、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跳绳,做游戏,大课间”等活动,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3、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每一个路队将分别设立一个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树立榜样,培养班干。
(四)培养学生中的榜样
一年级的学生自理能力弱,自学性差,要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先培养好得力的班干部,给每一位同学一个机会,考察一个星期,看谁各方面的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然后才选出最好的那位作为班长,为全班同学树立榜样,其他的班干部也同样,只要谁有进步,表现好,就给他机会。这样,我想同学们都会从各方面争着表现,良好的习惯也就会很快形成
(五)其他方面
班级管理中还应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各项活动中挖掘各种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继续开展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力推出新人,新作,让每个孩子都敢于面对大家展示自我,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充分利用班级板报中的德育阵地,加强管理。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定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以下要点来制定:
(1)知识、能力的实际;
(2)“缺欠”的实际;
(3)时间的实际;
(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开学季|制定学习计划,你应该知道这10点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分为:
(1)掌握知识目标;
(2)培养能力目标;
(3)掌握方法目标;
(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一、字母表(音序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__ Yy Zz (其实就是英语26个字母的大小写,只是读音不同)
二、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三、韵母
1、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en、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四、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个)
五、拼写需注意的事项
1、j、q、x遇到ü ,两个小点要拿去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六、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
2.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
3.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七、关联词
1、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一面...一面 ...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既...又... ;又...又 ...; 那么...那么...
2、承接关系:一...就...;首先...然后 ...;又...;...就...;接着...
3、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还(又、也)
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
5、选择关系: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宁愿...不愿...
6、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尽管...却;但是(可、却、可是、然而、不过、只是、仅)
7、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8、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任凭...也
关联词语的运用,关键在于平时语感的培养,如果一句话当你添上了关联词语之后意思表达出现的差异,那么肯定是不对,所以关联词语的运用窍门就在于对句子和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八、修辞方式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0、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1、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九、标点符号
小学常用标点:(16种) 逗号,句号。 问号? 感叹号! 冒号: 分号;双引号“” 顿号、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书名号 着重号. 连接号(——) 专名号(----)
基本概念及用法: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3、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5、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6、分号: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7、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8、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9、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0、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1、省略号: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2、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3、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4、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5、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6、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十、歇后语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3、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4、车到山前--------必有路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 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壶中无酒--------难留客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37、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寺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43、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5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55、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1、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74、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78、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79、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0、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2、池塘里的**--------大不了
83、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十一、句子
1、陈述句:用于告诉别人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一般语调平和,句尾一般用句号。
例:(1)小明的好朋友是学生。(2)明天我们去秋游。(3)夜空中满是闪闪的星星。
2、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例:(1)这本书是你的吗?(2)你吃过午饭了吗?(3)他在做什么呢?
3、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例:(1)不许随便乱走!(2)请把那本书给我。
4、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例:(1)春天的景色真美呀!(2)种子的力量竟然有这么大!
<<<返回目录
快速提高语文成绩的技巧
1.背字典。不是在开玩笑,本人高考前亲自使用过,效果超乎想像!当然,发明这个方法的不是我,是已故名家钱钟书老先生;
2.语文每天坚持写一段200字的豆腐块。没必要要求字字珠玑,主要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知道你的脑子里缺少哪些词汇;
3、多上高考相关教育网站。下载名校密卷,各地复习诊断试卷等,熟悉知识点与考试技巧。
4.多看一些伟人传记。不仅能起到励志的效果,对于丰富语文作文的内容和给文章加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5.即使暂时看不懂也要每天都读几篇文言文。读文言文最需要的是语感,经常的接触对于语感的培养大有好处;
6.读语文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用文言文去理解文言文,不要一上来就用汉语去理解文章。学着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此方法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
7.没事的时候多参加一些成语接龙等的游戏;
<<<返回目录
孩子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如何提高
1、尽可能的增加孩子的阅读时间。这个十分关键,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好不好,与阅读的时间够不够、多不多有直接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就是说要多阅读,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2、多注意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如何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呢?其实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需要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
3、一些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语言一定要避免。孩子在阅读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实上小学的孩子,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这个时候家长一些负面的话,一些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话,一定要尽量避免。
<<<返回目录
孩子的作文如白开水般索然无味,一两句名人名言、格言和谚语总能帮助作文增色不少。
名人名言
1、惜时篇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萧绎
思念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高士其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志向篇
没有志向的人,就好比没有动力的船,只能随波逐流。——魏琼
有志者,事竟成。——范晔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诸葛亮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朝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3、知识学问篇
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左宗棠
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波尔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孔子
4、品格篇
正义是美德的最高荣誉。——西塞罗
为善者流芳百世,为恶者遗臭万年。——程允升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狄更斯
格言
1、知识就是力量。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谦受益,满招损。
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0、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谚语
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言必行,行必果。
4、吃一堑,长一智。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8、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9、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0、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1、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12、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1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4、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15、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16、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17、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18、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19、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20、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21、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22、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
23、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2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5、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2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7、不愧对今天的人,明天会对你微笑;丢失了今天的人,明天会给你烦恼。
28、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9、莫说年纪小,人生容易老。
3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1、春雷响,万物长。
32、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33、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34、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小学1至6年级诗词
1、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唐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3、【清】袁枚牧童⑴骑黄牛,歌声振⑵林樾⑶。意欲⑷捕⑸鸣⑹蝉,忽然闭口立。
4、《画鸡》唐寅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5、《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风》李峤作品内容: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7、《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唐】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9、《古朗月行》作者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0、《惜时》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11、《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2、[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4、《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5、《小池》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6、《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18、《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9、《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1、高适千里黄云白日熏,北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2、《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3、《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5、《春日>>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
26、《春暮》.作者曹豳.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27、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8、《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9、《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0、《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它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封闭图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本节课要解决的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构建植树问题数学模型。设计教学时,我运用“问题导学 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情境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习,以认知冲突为诱因,展开合作探究,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很多孩子喜闻乐见的教学环节。例如:在问题导入时,让学生根据画面大胆进行猜测,激发学习兴趣。再如:自主学习、互动合作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验证“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
2、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既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又逐步形成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3、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来就是来自于生活,通过观察生活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从而应用于生活。所以,我设计的每一环节都紧扣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有目的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学得有趣,同时,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4、本课的练习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以下两个层次:
(1)直接应用,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达标测评”前面两题,我安排学生完成已知总长和间距求棵数、已知棵数和间距求总长的练习,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
(2)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如上楼梯、排队、敲钟、锯木头等,所以在后面的提高练习中,我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编进题目中,让学生拓宽视野,解决生活中不同现象的“植树问题”。 这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课堂容量较大。从练习中也反馈出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所以今后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二)数学思考:
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
(三)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四)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
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姚明投进了x 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
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当实际问题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渗透方程模型的通用性。另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点燃学习新知识的“导火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而且“会学”、“乐学”。)
(二) 探索交流,汲取新知
1、概念思辩,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
师:那到底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翻开书本,请同学们把这个概念划起来,想一想,你觉得和我们自己归纳出来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师:根据概念,你觉得二元一次方程应具备哪几个特征?
活动:你自己构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快速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2① x+y=0 12y+x③ ④ x=+12yx+y⑤ -2y=0⑥2x+1=2-x 3② y=2x +4
⑦ ab+b=4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
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子的活动去把“项的次数”形象化 。在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特征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实际上是说明方程的两边是整式。在判断的过程中,②⑥⑦是在书本的基础上补充的,②是让学生先认识这种形式,后面出现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实际上是方程变形;⑥是方程两边都出现了x,强化概念里两个未知数是不一样的;⑦是再次理解“项的次数”。)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师:前面列的两个方程2x+y=36,2x+3y=16真的是二元一次方程吗?通过方程2x+3y=16,你知道易建联可能投中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师:你是怎么考虑的?(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得到x和y的值的,怎么证明自己的这对未知数的取值是对的)
利用一个学生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记法。(学生看书本上的记法)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取值,猜x和y的值,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本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取值。引导学生看书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记法上体会“一对未知数的取值”的真正含义。)
3、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对于2x+3y=16,你觉得这个方程还有其它的解吗?你能试着写几个吗?
师:这些解你们是如何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有三个: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取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其次是让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最后让学生感受如何得到一个正确的解:只要取定一个未知数的取值,就可以代入方程算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也就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4、如何去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 已知方程3x+2y=10
(1)当x=2时,求所对应的y 的值;
(2)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 的值;
(3)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4)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5)当x=-2,0时,所对应的y 的值是多少?
(6)写出方程3x+2y=10的三个解.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实质是解一个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渗透数学的主元思想。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大显身手: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 P75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
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视频1:小淘气分饼的情境
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 菲菲说:“我要吃两块。”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
生:用分数表示出它们各吃了一块饼的几分之几。
视频2:出示三个分数:1/2 2/4 3/6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三个分数。并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小组合作 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视频3:演示操作过程
(2)既然他们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得出结论,三个分数相等)
视频4:出示验证结论 (1/2= 2/4 =3/6)
(设计意图:利用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的实际操作环节,并通过媒体进一步演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比较中,感性地认识到这里的三个分数是相等的。)
1)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2)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3)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若禅
4)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7)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8) 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9) 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10)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11) 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12)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13) 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
14) 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15)平时没有跑发卫千米,占时就难以进行一百米的冲刺。
16) 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17) 山路曲折盘旋,但毕竟朝着顶峰延伸。
18) 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9)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20)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 小学6年级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