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品读英语课文,感受语言表现思维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蔷薇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用心品读英语课文,感受语言表现思维(共含6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蔷薇糕”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用心品读英语课文,感受语言表现思维

篇1:用心品读英语课文,感受语言表现思维

用心品读英语课文,感受语言表现思维

作者/刘海军

摘 要:新时期的高中英语教学应加强对学生感知与体验语言的引导,教师要以课文为载体,以教材为平台,全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篇2:用心品读英语课文,感受语言表现思维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为响应素质教育要求,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创设了课堂教学新方法,拓展了有效教学的新路径。然而,在课堂教学创新日益多元化的当前,许多教师为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的达成而不遗余力地拓展课堂知识,纷杂而散乱的课堂教学模式虽增长了学生的见闻,但却降低了学生的专业水平,严格来说这与“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是相背离的。基于此,本文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重点围绕如何加强对学生感知与体验的引导展开论述,笔者期望通过本文以提升高中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进而以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来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如何引导学生用心品读英语课文

在现实生活中,“品”是一种动作行为,而在阅读过程中,“品”是一种意识形态,但两者都是建立在感知与体验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知与体验是英语教师的重要责任。那么,应当怎么读?读什么?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引导。

1.要加强学生对“读”的认识

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英语课文与课外读物的取舍之间,他们永远都会选择后者,这是基于两者之间的目的不同,读前者的目的`是为学习,而读后者的目的是为兴趣。因此,加强学生对“读”的认识应从发掘课文的趣味性入手,引导学生更广泛地开展阅读活动,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厌读的根源,通过与学生交流掌握什么是学生喜欢读的,什么样的读物会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以此为基础发掘英语课文中的艺术层面,加强学生对“读”的认识。

2.读思想,体验中外文化的差异

例,在Module2 Unit2 Wish you were here第二课时“Reading”一课之前,班上的许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收到了其他同学的来信,信里用中、英文两种文体叙述了自己和家人在暑假的旅游计划。原来这是笔者在本班组织的一次交流活动,信的英文内容即“Reading”一课的原文,而中文内容则是课文的翻译。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在学习“Reading”一课时几乎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进而也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外文化的差异。

3.读文本,感受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与中国文化相似,英语的背后也有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于民俗风情的差异,而这些都在课文中用文本体现出来。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更深入地品读文本,结合高中生群体的个性特点,不仅要让学生爱读、乐读,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继而在阅读中感知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9 Unit 1中出现单词Country,而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里,“Nation”、“State”、“Power”等几个单词的语法虽然不同,但都具有国家的含义,因此在这一课中,教师可将单词在不同文本中的应用制作成标语在教室中展示出来,或纯文本,或配以图片,以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的认识。如此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单词到文本,乃至整篇课文,养成边阅读、边感知、边体验的良好习惯,而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差异,品读课文的内涵。

二、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思维

在探究本节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是“语言表达思维”。严格来说,语言表达的构成是建立在许多基础因素之上的,如语境感受、环境适应能力、反应速度以及思维的敏锐程度等等。在语言表达中,前者将收集的信息汇总到大脑形成思维,最后经过思维的加工处理用语言表现出来,由此可见,思维活动是语言表达的关键环节,而这即是语言表达思维,这一过程即是感受语言表达思维形成的过程。

在上节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语言表达思维,教师仍需要从高中英语课文入手,让学生在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文的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Module 1 Unit 1 Reading部分 School life in the UK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引导,继而完成感知、体验思维的感受过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关于shchool life他们是比较熟悉的,那么谈及school life in the UK,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致。在reading部分学习之前,教师可安排一个简单的warming up活动,学生在2~3分钟的时间里讨论What about school life in China or in our school,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知和体验英语文化。其次,在讨论过程中检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收”与“放”来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这一过程,继而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思维。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应当紧密联系课文,让学生首先会读和爱读课文;其次再向课外延伸,以课文为出发点,深化发掘课文的教育功效,而不是将课堂打造成为“杂学”课堂,漫无边际地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也只有这样,高中英语教学才能发挥效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吴承恩中学)

篇3:品读语言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品读语言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品读语言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黄丹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没有受过相当的要问讲习的训练或是没有受过相当的咬文嚼字的工夫的人,是不能了解大意的,至少了解不够正确。”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移情审美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船长》选自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本色。教学中只有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一、用“文学的眼光”切人,读中品味

这篇文章的层次是非常清楚的:遇险――脱险――殉职。“脱险”部分是讲读的重点,“殉职”部分是情感的升华。课堂上我让学生交流了读小说的感受,并以此引出小说的三要素,让学生了解这三要素的特点,给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小说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凸显人物形象。果戈里说: “语言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于是我结合小说的写作特点,即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大胆整合教学内容,主抓人物的语言,以此入手,将文中哈尔威船长的四次命令提取出来,()再分别引导学生品读,结合相应的环境描写,体会情况的危急,体会人物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这其中我还创设多种情景,置学生于海难现场,让他们与文中人物生死相连、情意相通,从而反复地朗读、想象、体悟,使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扎根于学生心中。

二、潜心会文,推敲揣摩语言的味道

歌德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纸背后的无穷意味就是通过对纸面上文字的感知、理解,并加入个体丰富的想象来充盈、丰满,最终品味出来的。我把船长形象的'剖析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尤其紧抓船长的语言,引导学生读书探究。

例如: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部救出去!”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紧紧抓住“吼”字指导学生去品悟,体会船长大难临头时的沉着与镇定,通过剖析哈尔威的吼声,使学生进一步丰满船长舍己救人的精神。而后,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哈尔威船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紧抓人物的语言去体会,从而渗透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尤其是“60”这个数字,尽量多维度去感悟,读出了什么?从而真正理解船长只考虑别人,尊重妇女、爱护弱小的高尚品德,以及了解他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

人物语言的描写,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对于对话,我设计了两段文字的比较,一段对话简洁,一段对话拖沓,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对话”描写的奥妙和技巧。随后引导学生了解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的对话内容。抓住“够了”这句让学生体会船长的自信、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再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思维的撞击和课文的诵读中,对课文内容有深刻领悟,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三、多元探读,感悟小说艺术的魅力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和“了解”“表达方法”.为此这节课我做了尝试,进行新的探索: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领悟课文中简短语言的艺术效果,从中感受到“简短的语言有力、节奏快”更能渲染气氛,体现人物品质;二是紧紧围绕船长的四次命令,品读小说艺术的魅力;三是换一种方式默读。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正因为无声,会显得理性。为了延续肃穆悲壮的课堂氛围,换一种方式落实默读训练,我将理性的默读演绎成“深情地凝望”.庄严凄婉的音乐在流淌,时空却仿佛凝固了,在此种情境之中的“深情凝望”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我想,此时,让孩子们去发问,孩子们才会问得真切,问得荡气回肠,感人肺腑。而这样的自主质疑和问题解决,应当会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融合。

“言为心声”,语言就像一面心灵的镜子,不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都能让人通过阅读和分析感受到人物内心思想的折射。重锤敲打文本“语言”,通过品读个性化的语言,让我们来感受人物形象,来感受小说的魅力。

篇4:隐喻思维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运用

隐喻思维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运用

本文试图探讨隐喻的本质、隐喻意义的构建和隐喻思维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运用.旨在加强英语学习者对培养隐喻思维去认识世界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开启英语语言学习的新思路,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作 者:胡彦霞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隐喻思维   词汇   阅读  

篇5:从英语语言特色看中西方人的思维模式

从英语语言特色看中西方人的思维模式

语言和思维关系密切,语言的.表达方式与特色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风格和思维模式.因此文章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一些中英构字,语法句法及文章构成的差异,从而深刻揭示了英语语言的本质.

作 者:郑卉  作者单位:河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现代企业文化 英文刊名:MORDEN ENTERPRISE CULTURE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语言和思维   句法差异   文章构成  

篇6:英语课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课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英语课文教学中既传授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值得每个教师探讨。我认为,有效的方法应该按照“整体――分段――再整体”这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骤:课文整体教学

在讲授课文时首先应把学生引导到课文的要点和中心思想上来,第一步骤的课文整体教学要根据课文材料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我的做法是:

一、简化课文听说法。对于含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如“TheBlindMenandtheElephant",“TheEmperor'sNewClothes”,“TheGifts”等,在讲授时,我把它们简化成小故事后讲给学生听。在讲述的同时,我借助于手势、表情,用浅易的英语简述课文内容,并将学生听不懂的生词、短语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词、短语也有了印象,还锻炼了听力。

二、阅读理解、问答法。这种方法首先是教师用正确的语调将课文朗读一次,学生再将课文默读或朗读一至两次,然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将预先打印好的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让学生做。采用这种方法将学生的“听、说、读”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整体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的提高,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大部分课文都可采用这种方法。

第二步骤:课文分段教学

要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应对课文进行分段教学,使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及语法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该步骤的教学我主要注意了以下两点:

一、用英语讲解课文。在解释、分析课文时,教师应坚持用英语讲课,尽量用英语进行词句释义、句型转换、扩句、同义词解释、单复句互换等。以高中英语第一册第一课为例:

HemadesuchrapidprogresthatbeforelonghebegantowritearticlesinEnglish.

→HisprogreswassogreatthathestartedtowritearticlesinEnglishsoon.

这样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结构来讲解课文的字、词和句子,使学生能准确深刻地理解掌握新知识,扩展语言知识范围,也可以培养他们多角度、全方位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精讲多练、综合归

[1] [2]

用心感受爱

用心去感受作文

品读《铁道游击队》心得感受

用心感受,幸福生活作文450字

用心感受生活优秀作文

初一用心感受端午作文

隐喻式思维?语言?神话

《红楼梦》品读心得与感受2022

老人与海课文阅读感受

我用心去感受作文800字

用心品读英语课文,感受语言表现思维(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用心品读英语课文,感受语言表现思维,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