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国直言》文言文翻译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椰奶小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王安国直言》文言文翻译(共含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椰奶小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王安国直言》文言文翻译

篇1:《王安国直言》文言文翻译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读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释

1、亮:耿直

2、嫉:憎恨

3、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

4、参知政事:官职名称,相当于副宰相

5、晏元献:晏殊,字元献

6、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

7、馆职:官职名称,负责书籍编校

8、尔:同“耳”,罢了

9、是:这样

10、顾:难道

11、正色:表情严肃

12、遽:立刻

13、自是:从此

译文

王安国性格正直,嫉恶如仇。王荆公一开始职务为副宰相,闲暇的时候因为阅读晏元献公描写爱情的词而笑着说:“做宰相的怎能作这种小(志气)的词?”平甫回答:“晏元献公也只是偶尔因为得意之事而这样做罢了,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种层次上面吗!”当时吕惠卿作为馆职也坐在一旁,立刻说到:“为政的人一定要先排斥郑国的音乐,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平甫表情严肃地说:“排斥郑国的音乐,还不如远离小人。” 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王安国简介

王安国自幼聪颖上进,虽未曾从师入学,但写出的文章却有条理。12岁时将其所写的诗、铭、论、赋数十篇向人展示,观者无不惊叹其文采超群。他的《题滕王阁》一诗是在13岁时登滕王阁所作,诗中言尽而意不尽,极有韵味。从此,他的文章在士大夫和文人中流传,并得到好评。而他也越奋发读书,对诗文、词赋更有所长。他虽然多次参加应试,但因仕籍纠葛,又不愿倚仗其兄王安石之势谋取功名,因而未能中第。为此,欧阳修曾有诗说:“自惭知子不能荐,白首胡为侍从官。”在参加茂才考试时,负责考选的.官员将其所写的文章列为第一,但未能参加进士考试。

王安国不但文才出众,而且长期尽心尽力侍奉母亲,广结善友,是个出名的贤士。熙宁元年(1068年)经大臣--三司使韩绮举荐,经神宗召试,赐进士及第,任西京国子监教授,教授西京国子。此时王安国已41岁,才从布衣入仕。

因他是王安石胞弟,熙宁四年(1071年)任满回京,神宗召见,询问外界对王安石变法的反映。王安国对王安石变法不甚理解,颇有微词,直说道:“恨之人不明,聚敛太急耳”!(外面说他用人不当,敛财太急了)。这与神宗的想法相悖,神宗不悦,未予重用,只授予崇文院校书,后改为著作佐郎秘阁校理,世称王校理。

王安国对变法由不理解到反对,因而对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吕惠卿和曾布也很有意见,当王安石劝他少沉溺于吹笛时,他则要其兄远小人。吕惠卿对此非常气愤,熙宁七年,趁王安石罢相,他任参知政事之机,借郑侠以《流民图》反对新法下狱事,认为王安国与郑侠属同党,削职放归乡里,“天下之人皆以为冤”。不久,朝廷决定再次起用他时,他却不幸因病亡故。

熙宁七年八月卒,年四十七。其后裔:曾孙王仕荣迁居临川荣山乡,曾孙王仕显迁东乡蒿源、浯溪一带。事迹见王安石《王平甫墓志》(《临川先生文集》卷91)、《宋史》卷327本传。

王安国作品

王安国工诗文,词尤博采众长,工丽曲折,近似婉约派。诗工于用事,对偶亲切。其天才逸发,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王平甫文集序》)。文章如《后周书序》、《韩干画马跋》,借题发挥,议论爽快,绰有深意(《艇斋诗话》)。诗歌格律稳健,风韵秀雅,足以名家(《诗薮》外编卷五)。七言诗佳句如“桧作寒声风过夜,梅含春意雪残时”(《缭垣》),“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甘露寺》),“若怜燕子寒相并,生怕梨花晚不禁”(《春阴》),“北固山横三楚尽,中泠水入九江深。纷纷落月摇窗影,杳杳归舟送梵音”(《同器之过金山奉寄兼呈潜道》),颇有唐诗风韵。也能词,《减字木兰花》(春情)词有“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之句,将思春情绪写得缠绵悱恻,楚楚动人。

王安国逝世后,家人汇集其诗文编为文集100卷(曾巩《王平甫文集序》),《宋史·艺文志》七著录《王安国集》60卷、《序言》八卷,似有删并。诗文大多已佚,今仅存《王校理集》一卷,收入《两宋名贤小集》。《全宋诗》卷631录其诗一卷。《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三首。《全宋文》卷1586至1587收其文二卷。《江西诗征》收录《题滕王阁》等诗5首。事迹见王安石《王平甫墓志》(《临川先生文集》卷91)、《宋史》卷327本传。

篇2:王安国直言阅读及答案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加政事,闲日因新闻记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释】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②参加政事:职官名称,相当于副宰相。③晏元献:即晏殊,字元献。④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⑤馆职:职官名称,负责书籍编校。⑥放郑声:排斥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臣。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当时人认为不正派的音乐。

【文化常识】

王荆公及其他。王荆公即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因为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这种把人的`姓名与封号连用的称谓在古人中十分多见。如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鲁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又,北宋宰相丁谓,封晋国公,世称丁晋国公或丁晋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尔 ②遽 ③正色

2、翻译: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 ;②况自为之乎?

;③不若远佞人也

④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篇3:《王安国直言》阅读答案及原文

《王安国直言》阅读答案及原文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读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释:

1.亮:耿直

2.嫉:憎恨

3.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

4.参知政事:官职名称,相当于副宰相

5.晏元献:晏殊,字元献

6.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

7.馆职:官职名称,负责书籍编校

8.放郑声:排斥郑声。

9.尔:同“耳”,罢了

10.是:这样

11.顾:难道

12.正色:表情严肃

13.遽:立刻

14.自是:从此

阅读练习

1、解释:①尔②遽③正色

2、翻译:

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

②况自为之乎?

③不若远佞人也

④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参考答案

1.①同“耳”,罢了②立刻③表情严肃

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②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译文

王安国性格正直,嫉恶如仇。王荆公一开始职务为副宰相,闲暇的时候因为阅读晏元献公描写爱情的词而笑着说:“做宰相的怎能作这种小(志气)的词?”平甫回答:“晏元献公也只是偶尔因为得意之事而这样做罢了,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种层次上面吗!”当时吕惠卿作为馆职也坐在一旁,立刻说到:“为政的人一定要先排斥郑国的音乐,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平甫表情严肃地说:“排斥郑国的音乐,还不如远离小人。”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王安国

王安国(1028年-1074年)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

篇4: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王安国直言

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王安国直言

王安国直言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加政事,闲日因新闻记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释】

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

②参加政事:职官名称,相当于副宰相。

③晏元献:即晏殊,字元献。

④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

⑤馆职:职官名称,负责书籍编校。

⑥放郑声:排斥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臣。”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当时人认为不正派的音乐。

【文化常识】

“王荆公”及其他。王荆公即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因为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这种把人的姓名与封号连用的称谓在古人中十分多见。如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鲁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又,北宋宰相丁谓,封晋国公,世称丁晋国公或丁晋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尔②遽③正色

2、翻译: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②况自为之乎? ? ?③不若远佞人也  ④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篇5:《王安国直言》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王安国直言》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加政事,闲日因新闻记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注释】

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

②参加政事:职官名称,相当于副宰相。

③晏元献:即晏殊,字元献。

④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

⑤馆职:职官名称,负责书籍编校。

⑥放郑声:排斥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臣。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当时人认为不正派的音乐。

【文化常识】

王荆公及其他。王荆公即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因为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这种把人的姓名与封号连用的称谓在古人中十分多见。如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鲁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又,北宋宰相丁谓,封晋国公,世称丁晋国公或丁晋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尔

②遽

③正色

2、翻译:

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

②况自为之乎?

③不若远佞人也

④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

参考答案:

1.①同耳,罢了

②立刻

③表情严肃

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

②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

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

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篇6:王安国——《清平乐》

【年代】:宋

【作者】:王安国——《清平乐》

【内容】: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作者】:

王安国,字平甫,临川人,王安石之弟。

【注释】:

宫锦:此喻落花。

小怜:原为北朝冯淑妃之名,此泛指歌女。

【赏析】:

谭献《谭评词辩》云:“‘满地’二句,倒装见笔力;末二句见其品格之高。”

篇7:王安国:清平乐

《清平乐》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赏析:

古来伤春悲秋的诗词很多。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这首词就是这样的好词。上片写景伤春。由“风雨”导致“残红”,由“残红”而触发“莺语留春”,词人以奇特构思颠倒顺序,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计留春之伤感,巧妙地借莺儿乱语突现句首,旁托曲致,新颖而有情趣。下片借人抒情。“小怜”二句写歌女初次弹奏琵琶演唱歌曲,正是在南园莺啼花艳的明媚春光中。从上片之“昨夜”与下片之“晓来”,时间前后承接自然,故知“初上琵琶”在“昨夜风雨”之前,而“思绕天涯”乃在“昨夜风雨”之后的清晓。“不肯”二句写小怜再不肯在豪门贵胄的画堂朱户歌舞献艺虚耗青春,而希望像沐浴春风的自在梨花!“梨花”意象亦并非现景描绘,而是对未来美景的向往与期冀。此词在众多的伤春词中能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正是因为它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

篇8:王粲文言文翻译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使。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倪,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列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互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集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

《王安国直言》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王充读书文言文翻译

新唐书王勃传文言文翻译

王勃拟腹稿文言文翻译

王安国《减字木兰花》鉴赏

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 翻译

文言文《王勃故事》原文及翻译

人生直言

高中文言文翻译

《王安国直言》文言文翻译(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王安国直言》文言文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