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课本要点问答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一只牛角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八单元课本要点问答(共含10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只牛角包”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八单元课本要点问答

篇1:第八单元课本要点问答

作者:赵忠西

1.[问]在“What do you already know about first aid? ”这个句子里出现的aid有哪些用法?

[答]aid可表示“帮助”、“援助”,作名词用。

Books are great aids to us. 书籍对我们帮助很大。

with the aid of...表示“在......的帮助下”,相当于with the help of...。

With the aid of Mr Liu, I made great progress in speaking English. 在刘老师的帮助下,我在英语口语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aid还可以作动词用,表示“帮助”、“援助”、“支援”,相当于help。

We aid you to finish your work. 我们帮助你完成工作。

We aided the people in the flooded areas with money.我们用钱支援洪灾区的人民。

2.[问]在“Never use ladders on a wet floor.”一句中,never的主要用法有哪些?

[答]never表示“决不”、“一点也不”,是副词,放在祈使句的句首,构成否定祈使句,语气较强。

Never go there. 千万别去那儿。

never用在陈述句的句首时,表示加强语气,句子用倒装语序,把情态动词、助动词或be放在主语前。

Never shall I forget it. 我将永远不忘此事。

3.[问]在“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keep in mind when dealing with an emergency is to stay calm.”这句话里,keep ... in mind表示什么意思?

[答]keep...in mind表示“记住......”、“把......放在心里”。如:

You must keep what the teacher said in mind. 你一定要记住老师的话。

篇2:高一第八单元Sports要点综述

Unit 8 Sports

I.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Topics

1>talk about sports

2>talk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3>talk about sports stars

2.Function:

兴趣和爱好(Interests and hobbies)

Which do you like,...or...? I like watching it.

What s your favourite sport? Shooting,I think.

Which sport do you like best? I like...best.

Which do you prefer,...or...? I prefer...to...

What about...? I d rather watch it than play it.

Are you interested in...? Yes,very much/No,not really/Sure,I love sports

3.Vocabulary

BC;AD;continent;well-known;athlete;gold;medal;torch;badminton;speed skating; track and field;tie;final;dive;shooting;Greece;competitor;motto;further;rank;

gymnastics;prepare;preparations;effect;flame;compete;flag;weight;position;

superstar;point;skill;weigh;title;gesture;facial

stand for;because of;would rather;take part;in preparation for

4.Grammar:被动语态(2)

1>描述事物将受到某种影响或某种处理--使用将来时被动态

2>描述人物将被动的接受某种行为或某种处理--使用将来时被动语态

II.Key points

1.listening and speaking

1>What do the five Olympic rings stand for?

stand for

[用法]代表;象征

[举例]In a kind of alphabet for the blind,different finger positions ~ letters of the alphabet.

2>How many gold medals did China win the Olympic Games?

win

[用法]vi/vt 赢;赢得(奖金,比赛,奖牌,荣誉等)

[注意]中文里A 赢了B,英文中需用beat(打败)而不是win.

[举例]Without your help,you would not have won.

3>In which year was the first Olympic Torch Relay?

Relay

[用法]n. 替班;接力赛跑

[举例]The shop-assistants work in ~s these days.

We won in the 4×100 ~ race.

4>Each question is worth one point.

worth

[用法]a. 有(...的)价值,值...

[举例]This necklace is worth 1,000 US dollars.

That novel is not worth reading.

The exhibition is worth a visit.

5>Congratulations!You really know the Olympics well.

Congratulations

[用法]祝贺;恭喜(常用复数)

[举例]a letter of congratulations

6>I prefer...to...

[用法]prefer (doing) sth to (doing) sth 宁愿(做)..而不愿(做)..

[举例]He preferred going to the cinema to watching TV at home.

7>I d rather watch it than play it.

would rather

[用法]宁可,宁愿. 后接动词原型,否定句在rather后加not

[举例]I ll never be dependent on anyone again. I d rather starve.

2.reading

1>Every four years athletes take part in the Olympics.

Every four years

[用法]每四年或每隔三年

[举例]Take the medicine every five hours.

[联想]每隔一天 every second day;every other day;every two days

每隔数百米 every few hundred metres

take part (in)

[用法]参加(...活动)

[举例]When was it that China took part in the Olympic Games for the first time?

2>The ancient Olympics began around the year 776 BC in Greece.

[用法]=before Christ 公元前...年(基督之前...年),亦指bachelor of chemistry 化学学士

或bachelor of commerce 商学士

[联想]A.D. =Anno Domini (=in the year of our Lord) 【拉】公元...年

3>Most of the sports were the same as they are now.

the same as..

[用法]先行词为same或含有same时,后面的定语从句关系词用as,表示和...同样的

[举例]I have the same T-shirt as you.

4>Women were not allowed to take part in in the games.

allow

[用法]allow sb to do/allow doing

[举例]Visitors are not allowed to go inside the temple.

We don t allow smoking in the offices.

5>The Olympic motto means that every athlete should try to run faster,junp higher and throw further.

further

[用法]a./ad. 1. 更远的;较远的 2. 另外的;进一步的;深一层的 3. 而且;另外;再者

[举例]Do you need further help?

It s getting dark.We had better not go any further.

6>Following the history-making success in the 2000 Sydney Olympic Games,

China won another competition in which was not for a medal.

Following...

[用法]分词做状语.意为“继2000悉尼奥运会取得历史性的成功后...”

7>The sentence below summarise the article.

summarise

[用法]vt./vi 1. 总结,概述,概括;作总结,作概括

[举例]She summarized the aims of the new party in a couple of sentences.

8>What will be done in preparation for the Olympics in Beijing?

in preparation for

[用法]为...作准备

[举例]He sharpened his knife in preparation for carving the meat.

[联想]相应的动词短语为make preparations for

[举例]We made preparations for the trip.

10>Hosting the Olympic Games is a great honour and a great responsibility.

honour

[用法]n.1. 荣誉;名誉,面子[U]; 2. 光荣的事或人[C];3.敬意[U]

[举例]We fight for the honor of our country.

He is an honor to our school.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show honor to their elders.

11>Being the host will have good and bad effect on the host city.

have effect on

[用法]对..起作用;对...产生影响

[举例]This had a great effect upon the future of both mother and son.

12>They will make the flags by hand.

by hand

[用法]用手

[联想]She went to prepare him a meal with her own hands.

她去亲手为他做一顿饭。

He was an old hand at the job.

他做这工作是老手了。

3.integrating skills

1>Yao Ming scored 32.4 points per game.

score

[用法]vt.1. (体育比赛中)得(分),记(分);使得分; 2. (考试等中)得(分); 3. 给...打分,给...评分

[举例]He only scored nine hundred marks.

Mary scored the highest marks on the exam.

Professor Hunter is busy scoring the examinations.

亨特教授正忙于给考试评分。

2>Yao Ming has more than just size.

more than

[用法]不仅仅是

[举例]Hibernation is more than sleep.

冬眠不仅仅是睡觉.

3>Yao Ming is working hard to live his dream.

live

[用法]实践;经历;实现

[举例]None of the others have lived my experiences.

其他人没有一个经历过我的这些遭遇。

4>When did Yao Ming turn professional?

turn

[用法]vi. 此处意为“变成”“成为”

[举例]On hearing the news,her face turned pale.

4>workbook

1>You have been asked to discuss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some serious problems.

causes and effect

[用法]起因与结果

2>Athletes set a good example for young sports fans.

set a good example for

[用法]给...树立好的榜样

[联想]还可以这么说: set sb a good example

3>Every day the big man weighs himselff to see whether he has put on weight.

put on weight

[用法]长胖;体重增加

[联想]lose weight 减肥

weigh

[用法]vt/vi 称...的重量; 称重多少...

[举例]He weighed the parcel by hand.

他用手估量那个包裹的重量。

How much do you weigh?

你体重多少?

4>What about those who don t make lots of money?

What about

[用法]同how about,意为...怎么样? 用来征求意见或询问看法.后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

[举例]You like the style.What about the colour?

How about the two of us going to dance on Sunday?

5>Even if they do become the best,they may never be as famous as the bog stars.

do become

[用法]do用来对become进行强调

[举例]Do remember to bring your exercise book tomorrow.

I did see him the street this morning.Why didn t you believe me?

6>I sometimes wish I could make as much money as Jordan.

wish

[用法]后面的句子要用虚拟语气形式,具体要看所指的时间

[举例]I wish (that) I had never met her.

我要是没遇见过她就好了。(对过去而言)

I wish (that) I were/was younger.

我真希望能年轻一些。(对现在而言)

7>I only care about getting better and about competing for my country.

care about

[用法]在意;在乎;感兴趣;关心

[举例]I don t care about the expenses.So long as I have time I will go.

They don t care about this kind of books.

compete

[用法]vi 竞争;比赛;媲美

[联想]competition n.比赛

competitive a.有竞争力的

competitor n. 比赛者;对手

8>I am proud to be part of the Games.

proud

[用法]a.1. 骄傲的,有自尊心的; 2. 傲慢的,自负的; 3. 自豪的,得意的

[举例]He s too proud to speak to poor people like us.

他太骄傲了,从不与我们这样的穷人说话。

篇3:第八单元

单元备课指要

本单元的教材,由两篇讲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曼谷的小象》和一篇阅读课文《新年礼物》,以及一个基础训练组成。《做风车的故事》讲的是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喜欢做手工,后来做了一架小小的风车,由于讲不出风车为什么会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牛顿从中受到教育,从此发愤学习,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体现了牛顿勇于正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曼谷的小象》讲的是作者在泰国首都曼谷近郊的公路上,泰国妇女阿玲驯养的聪明、乖巧的小象帮助司机把陷在泥坑中的汽车拉出来并冲洗干净的经过,表现了阿玲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赞扬了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新年礼物》主要叙述了一个三年级学生,用改正自己学习不专心,做作业 不认真的缺点而“精心制作”的作业 本,作为新年礼物送给老师的经过,展示了一个小学生纯真、美好的心灵。基础训练分三部分,有“字・词・句”“阅读”“作文”,其中“字・词・句”包括5项内容:读绕口令,多音字组词、叠词意思的理解、补充修改句子、认识“把”字句;“阅读”的内容是短文:“犀牛和犀牛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作文”的内容是“记一次活动”。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通过对本组教材的阅读和训练,使学生懂得怎样用完整、通顺的语句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阅读短文,进行作文训练。

《做风车的故事》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同时口述牛顿做风车的过程,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训练。《曼谷的小象》的教学,应突出理解和运用词语、比较句子的训练。《新年礼物》的教学,要把理解和朗读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训练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通过练习,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运用。

整个单元的教学,在总体上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重点词句的理解,读和说、阅读方法的训练。二是要结合课文特点,让学生在读懂每一句话的基础上,注意了解作者是怎样用完整、通顺的语句,把事情的发展过程叙述清楚的,并通过说话、写话的训练,使学生努力做到用学过的词语,把句子写通顺。三是通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习惯和努力向上,勇于改正缺点的良好品质。

篇4: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对较大的数做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方格纸、收集的数据。

【课时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016~10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以及复式统计图的优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自己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都了解自己的体重吗?

老师想了解一下我们班15KG以下,16~20KG,21~25KG,26~30KG,30KG以上各有几人,怎么解决?

二、探究新知。

如果想知道你们现在的体重比一年级时啬了多少,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该怎么解决?

小组合作,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案。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没填数据)

同桌讨论怎么填这张表。试一试。

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你能从这张复式统计表中发现什么?

三、巩固深化。

分别统计我们班男女生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

四、总结评价。

说说自己的收获。你认为自己这一节课学得好吗?

五、开放题。

收集我国1980年和城乡的人均收入,并制成统计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9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P109的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油田的红绿灯处车辆川流不息,那么我们想知道2分钟能有多少小汽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这些数量?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各自的统计方法。

二、新授。

给每一个小组发记录单。

播放动画。

出示结果。

小汽车50辆、面包车30辆、客车25辆、货车10辆

小组讨论并制作统计图。

比较各小组的统计图,看看哪组的美观大方。

统一制作的方法。

看图分析。

你从图上知道什么?

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为什么?

三、巩固。

P111做一做。

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

四、总结。

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开放题。

统计一下我们学校各年级的,并制成统计图。

篇5:第八单元

【教学内容】找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课时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115-116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点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能力点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德育点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请4名学生上台表演:1号   2号   3号  4号

2号   3号   4号  1号

3号   4号   1号  2号

4号   3号   2号  1号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象刚才这样的有规律的排列方式是循环排列的规律。

二、主动探究:

1、小东家搞装修,房子是怎么布置的呢?(出示主题图)

学生分小组讨论,图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汇报交流。

2、你能设计出象这样有规律的图案吗?(学生自主选材设计)

学生汇报交流。

学情预测:(1)文字形

(2)图案形

(3)字母形

3、根据下面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三、巩固应用

1、做课本116页做一做。

学生先尝试设计,然后汇报交流。

2、做课本117页第1题。

3、学生先自己独立做,然后说说它的规律是什么?

四、开放练习。

做课本117页第2题。

学生先观察,然后小组议一议时间有什么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116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活动使学生逐步体验、发现事物中隐含着简单的排列规律。

2、在猜想、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活动使学生逐步体验、发现事物中隐含着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许多图形也是有规律的。同学们,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

二、主动探究: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相差数字之间的数字是1、2、3、4、

3、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4、你能依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一些规律吗?可以在本子上画一画。

展示自己创造的规律。

5、你能自己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考大家吗?

同桌互出一道题,然后互做。

三|巩固应用。

1、做课本116页做一做。

学生先自己试做,然后交流。

2、做课本117页第3题。

学生先交流想法,再填在课本上

四、开放练习。

你能找出下列数的排列规律吗?

1   1   2   3   5   8  (  )  21

96   (  )  24   12   6   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1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通过多种练习能较快的发现数字间的规律。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多种练习能较快的发现数字间的规律。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找规律填数

1、  2        4         6                  10

4        8          16        20

2、2   3   5    8   12    17    (  )

3、下面的图中,哪一个应填在“?”处。

□ △ ○

△ ○ □

○ □ ?

二、指导练习

1、课本118页第4题。

学生先说图意,根据图示找出规律,然后填写。

2、课本118页第5题。

指导学生根据图示找出规律,然后在图上画出来。

3、课本118页第6题。

指导学生说出计数器上的数各是多少,有什么规律?然后按规律接着画。

三、开放练习

1、 ○ ○ ○     ○ ○ ○○

○ ○ ○ ○ ○○

○ ○ ○○

○ ○ ○○

篇6: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一、听写生字

遨游 包裹 和蔼 渺小 资源 矿产 赐给 慷慨 竭力 威胁

目睹 耕地 骏马 鹿角 潺潺 松脂 婴儿 眷恋

二、多音字

piān扁舟    bó 单薄   dà倒影    chuāng创伤  cān参加

扁       薄      倒        创        参

biǎn扁豆    bá薄纸   dǎ摔倒     chuàng创造   shēn人参

ó 模型    shè 宿舍   wù 可恶      hé 和平   nán 困难

模       宿      恶       和        难

ú 模样    xiǔ 一宿   ě 恶心      hè 唱和    nàn难友

三、读一读

qiú gǎ ǎn dà í sì nuè qíng tà ū

酋长 形容枯槁 奄奄一息 哀悼 麋鹿 肆虐 高擎 纷至沓来 淤泥

四、形近字组词。

概(大概)谣(谣言)幸(幸福)蓝(蓝天)惆(惆怅)滥(滥用)贱(贱卖)

慨(感慨)遥(遥远)辛(辛苦)篮(篮球)稠(稠密)监(监考)溅(飞溅)

骏(骏马)眷(眷恋) 渴(口渴)撤(撤退) 脂(松脂) 历(历史)

峻(险峻)券(入场券)竭(竭力)澈(清澈) 指(手指) 厉(严厉)

俊(英俊)卷(花卷) 喝(喝水)辙(南辕北辙) 旨(圣旨) 励(鼓励)

五、背诵日积月累。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但存方寸地,留于子村耕。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六、课文内容。

1、《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从(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最后告诉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中西雅图酋长反复强调:(如果我们放弃着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4、几年过去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这段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瀑布比喻成(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和(奄奄一息)两个词语说明了瀑布已无可救药。

篇7:九年级课本基础知识要点

九年级课本基础知识要点

一、根本

1、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

2、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3、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5、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6、根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7、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8、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9、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括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10、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因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

11、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12、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始终没有动摇过,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的根本原因。

1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的。

1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6、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

17、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18、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19、从根本上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也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二、基本

1、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趋激化, 最终必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3、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中国便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6、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7、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这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8、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9、我国资源状况的特点是: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10、针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保护资源和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11、根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3、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14、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括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15、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1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19、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决定这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21、霸权主义是美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

三、主要

1、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就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家主要靠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6、行使立法权,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主要职权,也是它的经常性工作。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8、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消亡究竟是历史的前进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9、霸权主义是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也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10、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是推行霸权主义的主要动因。

四、重要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2、人口众多并不一定意味着落后,人口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除了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素质偏低。

3、总结历史的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4、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7、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

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10、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培养“四有”公民的重要条件。

11、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12、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1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青年最重要的社会责任,

14、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从来就是人们社会责任感最集中、最重要的体现。

15、作为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共同使命。

五、关键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新的科技革命对于各国的发展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

3、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他生产要素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任何科技的研究、发明和利用,都不能离开人才。

六、决定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是少数人的狭隘的民主。这是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性,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

4、国家的性质,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5、无产阶级独立自主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因素。

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因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

7、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

8、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集中了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

9、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10、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又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首先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决定这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

13、从根本上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也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须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13、我们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14、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5、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七、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2、人口众多并不一定意味着落后,人口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除了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素质偏低。

3、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始终没有动摇过,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的根本原因。

八、本质

1、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国家的本质。

2、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是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保护人民,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九、实质

1、生产剩余价值和剥削工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是少数人的狭隘的民主。这是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性,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

3、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经济竞争的实质又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又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十、归根到底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我们看到,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制度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也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一、基础

1、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国家。

2、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基础,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3、资本主义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工人遭受资本家剥削和压榨的根子在于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4、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5、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6、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7、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十二、前提

1、在奴隶社会,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4、我们在把握成才目标时,首先,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正确选择成才目标的前提和标准。其次,要从实际出发,这是选择成才目标的出发点。

十三、核心

1、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最核心的内容。

3、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缩小地区差异,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核心。

4、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5、“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的核心思想。

十四、必然

1、私有制的产生是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他们做出的决定性选择,也是惟一正确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4、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之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

5、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国家的时候,生产力发展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6、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7、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8、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五、必须

1、“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2、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从50年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我们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绝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5、我国现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

6、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破坏,甚至社会也会变质。

7、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才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9、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10、人类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不断创业,改造生存环境;而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步,不断改造世界的工程也就越艰巨,可见,艰苦创业精神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

十六、标志

1、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土地开始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已经在社会上确立起来。

4、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

6、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的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科学

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7、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9、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十七、趋势

1、正如毛泽东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最终还是要汇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去,这种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4、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十八、直接

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针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保护资源和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十九、总体

1、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2、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

二十、唯一

1、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2、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他们做出的决定性选择,也是惟一正确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篇8:第八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  统计

第1课时:栽蒜苗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 回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难点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1, 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 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 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 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四,巩固与练习,

1, 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 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篇9: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教案

单元说明 ――第八单元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选编了《伯牙绝弦》、《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我的舞台》四篇课文。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   25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读懂课文内容 1.交流学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感情朗读。 4、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5、你理解伯牙的心声吗,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26 月光曲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二、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谱写。 四、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 1.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 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 1.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3.全班交流。 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 二、再读想象,体会联想 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 2.师: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3.学生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 四、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27 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3.出示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交流。 (三)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 A:引导读句子“我随着队伍──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体会: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B、引导读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体会:我们仿佛看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一切似真亦幻。 (2)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 引导读句子“那微笑──几分矜持”。 体会:当我们凝视达?芬奇的传世名画《蒙娜丽莎》时,常常被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捉摸,引发人们无穷的猜测,她优雅的神态中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女人宽容丰厚的情感是那样令人动容,然而又是那样无法解读。 小结并过渡: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 (3)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 (4)达芬奇的精湛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引出第七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四)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1──4自然段,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3.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 (1)句子“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 (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3)队伍移动很缓慢。 (五)总结升华,激情朗读 1.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第八自然段 2.指名读。 引导理解最后一句:蒙娜丽莎的生动、美丽、温柔、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3.引导激情朗读。 4.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   28 我的舞台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 (二)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

篇10: 第八单元 月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地听赏乐曲《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月夜之美,能背唱音乐主题。

2、能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会演唱《萤火虫》,体验在月夜玩耍的乐趣,并在演唱过程中认识下滑音,能正确地运用在演唱中。

教学过程

一、优美的月夜----听赏乐曲《彩云追月》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做,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同学们,你们喜欢月光皎洁的夜晚吗?下面请你们先听一首描绘月夜的乐曲,再回答老师好吗?

1、听赏

(课件展示音乐,学生聆听乐曲《彩云追月》,想象画面。)

2、赏析

A、介绍

课件展示:《彩云追月是表现月夜美景的中国乐曲。

B、听赏

让学生边听边看,并说一说乐曲表现的情境。

C、讨论

师:你们通过刚才的听赏,觉得月夜之景美不美呢?你们喜欢月夜吗?

3、演唱

A、导入

师:你们都说月夜很美,也很喜欢月夜,那我们就来唱一唱《彩云追月》的音乐主题,表现月夜之美吧。

B、视唱

课件展示:音乐主题乐谱,教师弹奏音乐主题。

二、欢乐的月夜----演唱歌曲《萤火虫》

1、导入

师:月夜是美丽的,我想,在这样的夜晚玩耍,感觉一定不错,而且还会有一群会发光的小精灵陪伴我们呢,那将是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呀。

猜谜===揭谜

2、听赏

A、听赏

(课件播放《萤火虫》。)

B、讨论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感到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唱歌曲

A、弹奏歌曲旋律

B、提示与思考

师:在默唱曲谱中你们遇到了休止符和新的音乐记号了吗?这些音乐符号在乐曲中起了什么作用?请同学们思考。

C、发现与探讨

学习下滑音记号

D、小结

下滑音表现了小朋友在月夜赶路回家时,一脚深一脚浅的.情形,休止符表现的是萤火虫在夜晚飞来飞去,一闪一闪,时亮时灭的情景。

E、带唱旋律

F、师生接唱歌词

G、启发与想象

H、指导表演

三、静谧的月夜

师:月夜不但美丽有趣,而且还那么的神秘,令人向往,真想登上月球去探个究竟。

(课件播放音乐《小白船》,学生边休息,边聆听。)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聆听了乐曲《彩云追月》,演唱了《萤火虫》,收获真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和同学合作读谱演唱《小白船》。

2、能积极参与唱一唱歌曲《月亮》的活动,想象夜空中美好的情境。

教学重点

读谱演唱《小白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月球。

(课件播放现代人登上月球的画面。)

二、唱一唱

1、静听歌曲《月亮》。

2、老师弹奏歌曲旋律。

3、随乐演唱

(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来表现一月亮升起的感觉。)

三、读谱唱歌《小白船》

1、情境导入

师:有这样一个传说叫《嫦娥奔月》,嫦娥偷吃了仙丹以后,随着云儿飞到天上,看到蓝蓝的天空里,有个象小白船一样的月亮,,月宫桂花树下一只白兔在玩耍,她飘呀飘呀,度过银河水,走向云彩国,前面就是闪着金光的灯塔。

(老师讲述的时候随机展示画面,最后音量放大。)

2、听一听

A、听旋律的感受

歌曲有什么特点?

抓住旋律特点再次聆听。

B、随乐曲哼唱旋律。

3、唱一唱

A、随琴填词哼唱。

B、随琴演唱。

C、有感情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六年级第八单元作文

第八单元 单元备课指要

五年级第八单元作文

高一第八单元教案

数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幼师面试问答+幼儿老师面试技巧要点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试卷

五年级第八单元的作文

第八单元课本要点问答(合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第八单元课本要点问答,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