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班韵律活动《厨师和小老鼠》(共含5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ghost006”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动作建议:
a段音乐:
第9小节开始,每8小节分别做动作:双手做和、捏、擀、切、扯面团的动作;
b段音乐:
第53-55、59-61、65-67、71--73小节:小老鼠做“闻”的动作,小厨师“睡觉”;
第56-58、62-64、68-70、74--77小节:小老鼠做“躲”的动作,小厨师“伸懒腰”;
音效部分:厨师捉小老鼠,学说陕西方言。
游戏玩法:
1.照镜子游戏:厨师与小老鼠面对面同时做面条。
2.躲藏游戏:小老鼠围绕厨师闻面条,找面条,厨师伸懒腰时及时蹲下躲藏。
3.追逐游戏:幼儿双图圆站立做动作,听到油瓶碎了的声音后,厨师才能去捉小老鼠。考虑到游戏的可循环性,建议再进行角色互换。
活动目标:
1、结合故事情景表现厨师和小老鼠的肢体动作,感知音乐ab乐段结构和不同风格。
2、在熟悉乐曲旋律韵基础上,游戏中分角色感受与表现音乐,深化对音乐的认知。
3、体验厨师和小老鼠在“厨房”做面及学说陕西方言的乐趣,在躲藏中学会克制,在追逐中学会竞争。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剪辑、音乐特效(油瓶碎了);圆形座位摆放。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做面条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一年一度的陕西美食大赛就要开始了,小厨师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一群小老鼠趁机溜进了厨房,它们也学着小厨师的样子做起了面条。面条做好了,休息一下吧。听到小厨师们的呼噜声,小老鼠们偷偷站了起来,想尝尝厨师的面条和自己的面条究竟谁的更好吃。这时,厨师伸起了懒腰,吓的老鼠赶紧蹲下,躲在了灶台下面。小老鼠的一举一动其实都被厨师们看见了,厨师们也想知道自己的面条做的好吃不好呓?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件好玩的事吧。
2、选取动作
教师:我们刚才在音乐里听到了都有谁7厨师在做什么?谁能学一学。
3、故事、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1)坐在座位上做上肢动作:厨师和小老鼠一起做面条专互逗
(2)站在座位前做上下肢动作:厨师和小老鼠一起做面条斗互逗追逐。
4、挑战的累加
(1)师幼示范游戏,交待游戏规则:听到油瓶子打碎的声音,厨师要立刻转身去找你身后的那只老鼠。
(2)在追逐游戏中学说陕西方言。
5、交换角色游戏
中班语言活动:胖厨师和小老鼠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2.感受一边参与乐器演奏一边与老师共同讲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了解过沙锤、鼓、单响筒、三角铁等乐器的名称及声音。
2.物质准备:沙锤、鼓、单响筒、三角铁若干,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引出课题。
师: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客人,一起来看看他是谁?(厨师)
师:厨师有什么本领?
师:那你们瞧瞧,这个厨师长的怎么样呢?(幼:胖胖的。)
师:哦,原来他是一个胖厨师。谁来用动作告诉我胖胖的是什么样的?(肚子胖胖的,身体胖胖的,脸圆圆的)
师:胖厨师走路是什么样的?
二、教师结合课件讲述胖厨师的故事。
师:今天徐老师就给你们讲一讲这个胖厨师的故事。
【胖厨师的家是一幢二层小楼,这一天胖厨师在厨房里刷着锅子――(唰唰唰),突然,他听到楼上有奇怪的声音(的.笃的笃),胖厨师决定上楼去看一看,(咚咚咚咚)轻轻地打开门(刮拉),开了灯,(叮)仔细一看什么也没有,于是胖厨师关上了灯,(叮)关上了门,(刮拉)走下了楼。(咚咚咚咚)】
问:谁来告诉我,故事里讲了怎样的一件事情?
师:你们听的真仔细,那你们知道楼上奇怪的声音到底是谁呀?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谁。(出示小老鼠图片)原来是一群小老鼠正在偷东西吃呢?
师:为什么厨师没发现它们?你们觉得这些是怎样的一群小老鼠?
三、教师讲第二遍,配上乐器,感受乐趣。
1.出示乐器,师幼共同回忆乐器名称及声音。
师:接下来,我还想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这一次我想请几个乐器宝宝来帮忙,看他们都是谁?
(出示乐器,幼儿复习巩固乐器名称及声音)
分别出示各乐器,提问,“这是什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2.教师边打击乐器,边讲述故事。
【胖厨师的家是一幢二层小楼,这一天胖厨师在厨房里刷着锅子,沙沙沙(沙球),突然,他听到楼上有奇怪的声音,(手敲地板)胖厨师决定上楼去看一看,(敲鼓),轻轻地打开门,(刮双响筒),开了灯,(三角铁、碰铃),仔细一看什么也没有,于是胖厨师关上了灯(三角铁、碰铃),关上了门(敲双响筒),走下了楼(敲鼓)。】
提问:刚才老师用了哪些乐器,分别表示什么声音?
(出示图谱,幼儿说一个贴一个)
“敲鼓象厨师在干什么?”
“厨师做什么事情是象摇沙球的声音?”
“拉灯的声音用什么乐器表示的?开门呢?”
“小老鼠的声音是怎么表现的?”
3.师幼一同模仿做打击乐器的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演奏这些乐器吧。
四、师幼共同讲述故事,用乐器伴奏。
1.将乐器分组分给幼儿,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情节和动作提示演奏乐器,没分到乐器的幼儿扮演小老鼠。
师:你们想不想用这些乐器讲故事?
每个小朋友找一件乐器,没有拿到乐器的小朋友用小手发出声音学做小老鼠.
我们先来排练一下:刷锅子――摇沙球。上楼――敲鼓。开门――敲单响筒。开灯――击三角铁。小老鼠出来了――双手敲击地板。
师:开始讲故事了。
2.交换乐器,继续玩。
师:交换乐器再来一次好吗?
五、结束活动
今天玩得高兴吗?跟乐器说bye了。
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的说课稿
【活动设计】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形象突出。它分为AB两段,A段表现小老鼠走,B段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A、B两段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表现了小老鼠可爱、调皮的有趣形象。因此,设计本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小老鼠、泡泡糖这些来自生活的又比较熟悉的对象,从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艺术表现力。同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4—5岁幼儿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根据中班幼儿艺术活动的目标,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从而把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尝试用有节奏的'语言、动作结合音乐大胆地表现小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可爱形象。
2、在表演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并从中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有玩过泡泡糖的经验、音乐、PPT。
【重点难点】
1、能结合音乐有节奏地学小老鼠走。
2、大胆、夸张地表演拉泡泡糖。
【活动教法】
新《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根据幼儿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语言环境、游戏化情景,大胆充分地运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活动过程中应用了故事法、游戏法、示范法、发现法、问题法、激励法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活动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提示,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模仿,愉快地参与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创编动作,并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表演。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谜语来导入整节课堂,活跃氛围,让幼儿首先拥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此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为解决第一个教学难点做了铺垫。
二、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韵律活动就是用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音乐形象。首先,教师用故事导入法,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姿态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幼儿对将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
三、随音乐玩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在幼儿的注意点上,教师一句“现在,我们就变成这只可爱的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看热闹去吧!”随即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满足了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并初步完整地感知了音乐。
四、探索A、B段动作。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在A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走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采取了运用语言线索的对策帮助幼儿记住动作,为A段音乐配上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提问“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活动的重难点之二是对B段音乐拉泡泡糖的表演,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教师、同伴手、面部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怎样用夸张的动作表演用力拉泡泡糖,同时,为了避免拉泡泡糖动作的单一,引导幼儿对泡泡糖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新动作。在A、B段动作的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仿、思考、相互学习,从徒手练习到配乐表演,逐步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遵从了循序渐进和启发开放的原则。
五、完整表演。
在完整表演的过程中,每一遍表演教师都给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知不觉中幼儿提高了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宣泄的满足,把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结合了环保教育,幼儿在表演的同时,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从中还可以延伸出更多具体的环保主题,生成更有价值的系列活动。
幼儿园中班韵律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实施策略
1、手偶表演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绘画图谱感知理解音乐结构
3、以物代物体验泡泡糖的弹性
4、设计情节启发幼儿创编游戏
5、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快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讲卫生,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老鼠手偶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爱洗澡》音乐
3、彩色松紧带
活动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1、重点: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动作,快乐地进行游戏。
2、难点: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激发游戏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师出示老鼠的手偶)嗯,这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欣赏音乐)
提问:小老鼠偷偷溜出去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
2、听故事,了解游戏情节
师用布偶,边表演边讲故事。
3、画图谱,理解音乐结构
(1)师随音乐画图谱
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A段音乐。
(2)随A段音乐,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
(3)看图谱,理解B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B段音乐。
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
玩松紧带,体验泡泡糖的弹性和玩泡泡糖的乐趣。
4、随音乐,快乐创编游戏
(1)集体游戏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进行游戏,掌握游戏玩法。
(2)创编游戏
说说自己喜欢的小老鼠形象,创造性地玩游戏。
5、讲卫生增强环保意识
(1)泡泡糖不乱扔
提问:吃完的泡泡糖放哪里,引导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大家一起来洗澡
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洗澡的动作,并和同伴互动,感受洗澡的快乐。
附故事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小老鼠来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乎乎的东西上,什么呢?泡泡糖,它赶忙用手去拽,拽来拽去,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吓得飞快的跑回了家。
中班韵律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舞蹈音乐的旋律及节奏特点,初步学会合拍地边做踵趾小跑步,边做摘果子动作,手脚配合比较协调。
2、借助游戏情境,理解舞蹈动作地含义,并会变化方位做采果子动作。
3、通过舞蹈,体验劳动及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
已学会踵趾步。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苹果丰收了,果园里小朋友们正在摘果子,他们是怎么摘的?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
(1)教师示范作摘果子的动作。重点强调苹果很大,需用力摘,应将手腕转一下,表示摘果子。
(2)引导幼儿在座位上创编向不同方向摘果子。
3、学习舞蹈。
(1)幼儿完整听音乐一遍,教师用语言讲解:小朋友背起篓子,来到果园里,双手摘果子,摘下就放到背篓里。篓子装满了,他们心里非常高兴。
(2)教师完整示范律动“摘果子”。
(3)重点学习踵趾步:
①启发幼儿迁移踵趾步地经验:小朋友们是怎样到果园的?和以前学过的哪个步子像?
②教师示范踵趾步:重点练习趾步,脚尖向后点地,同时两膝直起。
③集体练习:要求姿态美。脚跟向前点地,身体略向后倾:脚尖向后点地,身体略向前倾。
4、启发幼儿创编不同的摘果子动作。
建议提问:果园里,树上结满了苹果,上面的苹果摘完了,其它地方苹果怎么摘呢?
教师反馈幼儿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5、启发幼儿用恰当的表情表现愉快的心情。教师提问:苹果摘完了,心里怎么样?用什么动作表现出来?
6、幼儿随音乐完整地练习一遍,教师注意在动作转换时提醒幼儿。
活动建议
1、当幼儿掌握踵趾步后
①可改成两脚交换进行,则向前走三步,以便换脚。
②可将摘果子和踵趾步结合同时做,如边做踵趾步,边摘果子。
2、本活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学习基本动作,第二创编摘果子动作。
头发、肩膀、膝盖、脚(律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