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经典诗句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诗经典诗句(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唐诗经典诗句

篇1:唐诗经典诗句

唐诗经典诗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 《清明》

2、零零一世书,书生无力情刻骨,十载寒窗赋寒暑,欢乐尽,别离苦,一朝功名去,千里踏浮疏,待归时,人成故。 ——韩墨染 《千世书》

3、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杂诗》

4、零零二世书,老翁垂钓风萧渡,半日临江映愁苦,忆当年,断情处,一朝随波去,万载付空无,古稀近,人老孤。 ——韩墨染 《千世书》

5、鸾咽奼唱圆无节,眉敛湘烟袖回雪。 ——温庭筠 《夜宴谣》

6、是非境里有闲日,荣辱尘中无了年。 ——杜牧 《将赴京题陵阳王氏水居》

7、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王维 《酌酒与裴迪》

8、远树带行客, 孤城当落晖。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9、草色新雨中, 松声晚窗里。 ——邱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10、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杜甫 《赠卫八处士》

11、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李白 《关山月》

12、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民谚

13、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浩然 《宿业师山房诗丁大不至》

14、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王昌龄 《塞下曲》

15、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

16、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 军向临洮。 叱吒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 曹。 羞入原 宪室, 荒淫隐蓬蒿。 —— 李白 《白 马篇》

17、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杜甫 《百忧集行》

18、无可奈何兮,白日走而朱颜颓。 少日往而老日催,生者不住兮死者不回。 况乎宠辱丰悴之外物,又何常不十去而一来? 去不可挽兮来不可推,无可奈何兮,已焉哉。 惟天长而地久,前 无始兮后无终。 嗟吾生之几何,寄瞬 息乎其中。 又如太仓之稊 米, 委一粒 于万钟。 何不与道逍 遥,委 化从 容, 纵心放志,泄泄融融。 胡为乎分爱恶于生死,系忧喜于穷通。 倔强其骨髓,龃龉其心胸。 合冰炭以交战,只自苦兮厥躬。 彼造物者,云何不为? 此与化者,云何不随? 或喣或吹,或盛或衰,虽千变与万化,委一顺以贯之。 为彼何非,为此何是? 谁冥此心,梦蝶之子。 何祸非福,何吉非凶? 谁达此观,丧马之翁。 俾吾为秋毫之杪,吾亦自足,不见其小;俾 ——白居易 《无可奈何歌》

19、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 琶半 遮面。 转轴拨 弦三两声,未 成曲调 先有 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 ——白居易 《琵琶行》

20、万里黄云冻不飞,碛烟烽火夜深微。 胡儿移帐寒笳绝,雪路时闻探马归。 ——江为 《塞下曲》

21、紫薇花对紫微翁,名目虽同貌不同。 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 浔阳官舍双高树,兴善僧庭一大丛。 何似苏州安置处,花堂栏下月明中。 ——白居易 《紫薇花》

22、宴散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白居易 《宴散》

23、汉武帝,初丧李夫人。 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尽念不已,甘泉殿里令写真。 丹青画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杀人。 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链金炉焚。 九华帐深夜 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 何许? 香烟引到焚香处。 既来 何苦不 须臾? 缥缈悠扬还灭 去。 去何 速兮 来何迟? 是耶非耶两不知。 翠蛾仿佛平生貌,不似昭阳寝疾时。 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 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贵妃。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 ——白居易 《李夫人》

24、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杜甫 《赠卫八处士》

2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渡荆门送别》

26、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 《听蜀僧浚弹琴》

27、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孟浩然 《留别王侍御维》

28、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李白 《春思》

29、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30、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钱起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31、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32、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陆龟蒙 《离骚》

33、水浅鱼争跃,花深鸟竞啼。 春光看欲尽,判却醉如泥。 ——高骈 《送春》

34、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白居易 《潜别离》

35、逝者绝影响,空庭朝复昏。 家人哀临毕,夜锁寿堂门。 无妻无子何人葬? 空见铭旌向月翻。 ——白居易 《夜哭李夷道》

36、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 《山泉煎茶有怀》

37、“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杜甫 《孤雁》”

38、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白居易 《夜琴》

39、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 《隐居终南山的诗意》

40、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41、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司空曙 《贼平后送人北归》

42、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薛涛

43、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44、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 《塞下曲·挽弓当挽强》

45、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46、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4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 《山居秋暝》

4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 一曲 ,请君 为我倾耳 听。 钟鼓馔 玉不足 贵, 但愿 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 《将进酒》

49、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白居易 《偶作寄朗之》

50、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李白 《长相思二首之二》

51、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52、夏夜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君妾常建;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冯延巳 《长命女》

5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4、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www.sIandiAN.com。 ——李冶 《八至》

55、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望岳》

篇2:唐诗《相思》诗句赏析

唐诗《相思》诗句赏析

相思⑴

红豆生南国⑵,春来发几枝⑶?

愿君多采撷⑷,此物最相思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⑸相思:想念。

白话译文: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本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本诗,可证本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作品鉴赏: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本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依然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本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本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名家点评: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王维“红豆生南国”、王之涣“杨柳东门树”、李白“天下伤心处”,皆直举胸臆,不假雕锼,袓帐离筵,听之惘惘,二十字移情固至此哉!

《唐诗评注读本》:睹物思人,恒情所有,况红豆本名相思,“愿君多采撷”者,即谆嘱无忘故人之意。

《诗境浅说续编》:红豆号相思子,故愿君采撷,以增其别后感情,犹郭元振诗,以同心花见殷勤之意。

《唐人绝句精华》:此以珍惜相思之情,托之名相思子之红豆也。

后世影响: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云溪友议》载:安史乱时,唐宫乐师李龟年流落江南。一次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这首诗,满座遥望玄宗所在的蜀中,泫然泪下。可见本诗在唐代当时传诵的情况。随着《唐诗三百首》流布的广远,影响之深刻,这首《相思》一直传诵至今,几近家喻户晓。[4]  [5]

篇3:唐诗秋雨的诗句

唐诗关于秋雨的诗句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篇4:描写风景优美唐诗经典诗句

描写风景优美唐诗经典诗句

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2、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韩愈<晚春>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飒飒风声。——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6、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7、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怅诗>

8、日照香庐生紫烟,谣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唐·戴叔伦<苏溪亭>

1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3、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韩愈<春雪>

14、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唐·王涯<春游曲>

1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16、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1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19、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0、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21、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

2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3、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篇5:唐诗咏雪的诗句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评析:

诗题终南望余雪,即望终南山上的余雪。

阴岭,山南为阳,山北为阴,由长安望终南山,看到的是山的北面,故云阴岭。

秀丽的终南山北岭,峰顶的积雪就像飘浮在云端。

林表,树林上空。明,闪耀光亮,这里指积雪反光。霁色,雪后初晴的景色。霁,配音指雨停了,《尚书·洪范》:“乃命卜筮,曰雨曰霁。”后凡雨雪停、云雾散,皆曰霁。

雪后放晴,残雪反射日光,照明了树林的上空,日暮的长安城,变得更加寒冷。

应试诗,首先要切题,这首诗诗题《终南望余雪》,题眼就在一个“余”字,余雪,就是残雪。

终南阴岭秀,这一句首先点了诗题中的地点,阴岭二字,看似随口而来,却别有匠心,从长安望终南,看到的自然是阴岭(此岭),而也正因为是阴岭,所以峰顶的积雪化得更慢,故有残雪。首句道出余雪之因。

积雪浮云端,积雪在云端之上,言山之高伟,这一句从上一句秀字来,又点出了诗题中的望余雪之意。

这两句点完题意,接下来,诗的重点就在“余雪”这个题眼上了。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残雪反射的寒光在树林的上空闪耀,让人有一种寒光凛凛的感觉。下雪不冷化雪冷,残雪正在融化,整个长安城都变得更加寒冷。

霁色添明,暮寒加剧,分别从视觉上和感觉上写残雪的.凛凛寒色,中有残雪之魂在。

这首诗,如月吐层云,光明渐现,写得缥渺森秀,不愧是咏雪的最佳之作。

篇6:苏轼中秋节的唐诗诗句

这首词是在苏轼于中秋节怀念其弟苏辙时所作,词人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这首词自诞生以来,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与中秋节有关的经典词作。

《中秋月二首·其二》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这首诗以中秋节咏月为题,蕴含哲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可能一样。有的地方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有的地方可能风雨交加。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洋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蛤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全词一气呵成,紧凑连贯,气势磅礴,构思巧妙,想象丰富,更可贵的是词人打破了前人咏月的陈规,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境界更高,意义更深远。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关于中秋节的诗词较多,可能与自己的经历有关,苏轼长期远离家乡,四处漂泊,每当中秋团圆之际,想想自己孤身一人,心中不免感到伤感,因此,苏轼关于中秋节的诗词颇多,论知名度,这首词虽不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在苏轼与中秋有关的诗词中,这首词的质量堪称第二。本词苏轼借写中秋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

篇7:关于七夕的诗句:七夕唐诗三首

1、七夕(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2、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3、同赋山居七夕(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篇8:唐诗相思诗句带拼音

唐诗相思诗句带拼音

相思

作者:王维

hónɡ dòu shēnɡ nán ɡuó , chūn lái fā jǐ zhī 。

红 豆 生 南 国 , 春 来 发 几 枝 。

yuàn jūn duō cǎi xié , cǐ wù zuì xiānɡ sī 。

愿 君 多 采 撷 , 此 物 最 相 思 。

注释

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⑸相思:想念。

译文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唐诗咏雪的诗句

描写冬天的诗句唐诗摘抄

夏天唐诗

温庭筠唐诗

灵隐寺唐诗

唐诗赏析

唐诗读后感

唐诗《送别》

李白唐诗

唐诗李白

唐诗经典诗句(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唐诗经典诗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