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采访稿大学(共含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枝梵”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Steven: Speaking of the subject of today, what changes have you seen happening in digital learning in China?
Dr. Seymour Papert: I think there are some very very good experimental projects, for example, I mentioned that Pro.He from BNU--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They are doing some very interesting experimental project where they have, in some schools, I think, there’re about 50 schools where they have a lot of computers and they are really letting the students spend a lot of time with their computers. So I was impressed with that. I didn’t expect to see such…
Steven: dramatic changes?
Dr. Seymour Papert: They’re relatively large-scaled, 50 schools, (although) it is not 50,000 schools. It is not just one classroom, that’s study it is quite a substantial size. That is just one example. My impression is that they are all quite a few people doing very interesting research projects, in order to do with digital education.
Steven: Are you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spend more time online by using computers, I mean, surfing.
Dr. Seymour Papert: They don’t need to be encouraged. They’re all doing that.
Steven: Yeah, they are doing that on their own, but the problem is that some of parents have the concern. If children spend much more time surfing online, they might lose their literacy, they cannot write. That might be the problem.
Dr. Seymour Papert: Well, first of all, that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You can’t generalize. It is true that you could waste your time surfing. But you could also do serious work surfing. So it depends on what they are doing.
Steven: And the age of the students.
Dr. Seymour Papert: I don’t think it depends on the ages. Like the experiment I mentioned that Pro. He is doing, that these are first and second grade students. They are just learning to write, why are they learning to write? Because they find interesting things to read on net. By surfing, of course they learn to read and as they learn to read, they also learn to write. That's an example. Surfing helps them encourage writing. They write better, they learn more than the other students. It's true that you can see the opposite also.
Steven: Yeah. Because I used to practice Chinese calligraphy, but now I can hardly pick it up because I use too much computer.
Dr. Seymour Papert: Well, but if you became really interested in playing the piano you would spend time playing. That’s the same thing. You think it is because of the computer or because you are already interested in something else.
Steven: And because there is too much fun online.
Dr. Seymour Papert: Well you find fun on the line, but if you were a musician, you would find fun with musical instruments, so or if you were a poet, you would find fun writing a poet. I don’t know if the computer is more fun. It’s more fun for the people who like that. But for the people like other things, that’s (not like that).
Steven: Let’s say computer is just tool by which we can, we can do our homework, download music and things like that.
Dr. Seymour Papert: Well, of course you can just use it as a tool, but some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how it works, and want to change it, and it’s not doesn’t have to be just a tool.
Steven: So what do you use the computers for in your class?
Dr. Seymour Papert: In my class? Well, that’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Of course, everybody uses the computer, if you would find some articles about somebody. Some of my classes are about using the computer. So they will do other things, maybe create some new things, software, or some use of computers. Because that’s what way they are studying.
Steven: So the students use the computer after class, right?
Dr. Seymour Papert: You mean while the class’s going on? Or maybe for taking notes. Yes.
同学你好:
首先祝贺余升山同学顺利毕业!本次采访已放在网站中供广大在读学生分享余升山同学的学习经历,以鼓励广大在读学生。在此,感谢余升山同学的支持与配合!
1.请详细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情况?请问你所学的专业和你目前从事的工作有哪些联系?
我叫余升山,目前在玩具行业,在美泰玩具技术咨询深圳有限公司的实验室担任实验室助手,主要是负责玩具样品的提取工作。在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所学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说实话,当时选择这个专业时还有些担心,怕自己的工作和专业不对口,自己的信心不足,但是当我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他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解决了我工作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在英语方面,使我的英语有了很大提高,这使工作在外企中的我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勇气。
2.请问你从何种渠道了解并报名网上人大?在众多的网络教育高校中,你选择“网上人大”的原因是什么?
我是通过我姑姑了解的网上人大,我姑姑在深圳工作很多年了,记得我刚来深圳时,由于自己的学历不高,在找工作时常常碰壁,我姑姑对我说我应该提高学历,提升自己,她就向我推荐了网上人大,她说她的一个朋友曾经在网上人大学习,已经毕业了,网上人大教学资源丰富,有优秀的师资力量,于是她就带我到网上人大深圳服务中心报了名,并选择到了自己认为理想的专业。
3.我院哪些课程对你的实际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推荐给在读学生?
我一直对国际贸易很感兴趣,因为这不仅可以了解国外的文化和习惯,还可以扩大视野和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后,我所学的《大学英语》和《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对我的实际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我现在从事的公司是一个外企公司,通过学习《大学英语》,我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让我更加树立了把英语学好的信心;而《公共关系学》对于刚来深圳的我来说,则是一门很好的实践课程,他教会了我怎样处理与公司、与领导和与同事的关系,获得了领导与同事的肯定。
在学习课程时,我首先是把教科书和学习课件结合起来,认真的去读,注意一些重点,遇到不懂的难点时,我便发邮件请教课程老师,看到老师的回复后,用心去理解老师所给解释的含义,真正地把它弄懂;其次是多做练习题,还有一些经典例题,我们也不能忽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的去读,反复的去练习,你会有惊奇地发现。
4.你在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的?
在职学习期间,在学习开始时,我一直住公司的宿舍,但因为一些客观环境的因素,使我的学习受到了影响,为了更好地学习,于是我搬出了宿舍,在外面租了房,这让我能更加专心地去学习。由于学习等原因,我缩减了生活上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放弃了休息时间,转而投入学习中,虽然物质的生活不如原来了,但是我从来都不后悔,因为我获得了知识,这使我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了,我过的很开心。
5.你激励自己进步的人生格言或者警句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你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么?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是我人生道路上自始至终激励我前进的人生格言。是的,人一生下来不可能就是天才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我们才能获得成功,就像我当初选择在网上人大学习一样,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为了我更好的明天,我应该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所以我从来就没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学习是为了自己,这对我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6.你对服务中心老师的服务工作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当你遇到困难时,老师是如何帮助你的?
网上人大深圳服务中心的老师们工作十分认真,记得我刚到深圳服务中心报名时,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解释我所关心的问题,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老师的温暖。对于学院有通知时,他们总是以最有效的方式通知我们,让我不要错过学院的重要信息,有时他们还会单独QQ我,把一些重要的消息发给我。考完试后,他们会问我考的怎么样,这一句句问候,包含了他们浓浓的师生情,我很感动,在这里,我也想对老师说一句话“老师,您们辛苦了,谢谢您们”!
7.你在学习期间和同学经常相互联系、交流学习体会么?
在学习期间,我经常利用教学辅导BBS和同学们交流,我也会利用QQ去关注同学们发的信息,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每个人的思想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我们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有时同学们的学习经验和他们的人生理念,都给我很大启示。
记得在4月8日,网上人大深圳服务中心的老师们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增进大家的相互了解,组织了以“绿化深圳、美化心灵”为主题的公益植树活动,我也报了名,那是我永远难忘的一天。那天下着雨,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的热情丝毫不减,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共同种植了一棵又一棵绿苗,这不仅体现了大家对大自然的热爱,更凝聚着我们的友谊之情,我相信我们的未来就像这些绿苗一样茁壮成长。
8.你最想对学院、服务中心老师、在读学生说些什么?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去学习,我们才不会落后。在网上人大学习两年多以来,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让我体会更多的是学习对我的重要性,他让我从新确立了人生新的方向。在此,我感谢学院给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的平台,也感谢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和辛勤培养,我一定不辜负您们的期望,坚持学习,努力工作,更好的服务社会。同学们,学习心态很重要,良好的心态可以促使我们更加努力的去学习,我们要有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坚持就是胜利,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采访大四毕业生采访稿4
毕业季,是青春的一个句点。这个季节,我们认真着手毕业前的最后一项作业,回忆青春过往,也忐忑张望前路的方向。毕业了,这一段旅程暂且告一段落。在故事即将封存之前,也请和我们一起分享。
青春,一场无人缺席的电影
――访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汤小强
人物名片:汤小强,江苏南通人,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级会计专业学生。曾任兰州大学就业协会项目组干事、就业协会项目部部长及管理科学班班长。曾获得“新起点・新征程”比赛一等奖、“优秀班干部”称号,2010、分别获学院“社团优秀干事”和“优秀部长”称号。现于深圳市中建二局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任财务会计一职。
青春年少时,学习正当行
有人说,“上了大学似乎学习的劲头锐减了,没有了鞭策,也就没有了动力。”汤小强也像大多数同学一样,一度无心学习。“当时就是觉得老师们太严厉了。但是今天再想,其实还是自己过得闲散了。有时候逼一逼自己,其实什么事情都是可以扛过去的。”在今天,初入职场,回想四年大学生活,汤小强也有了与之前不同的感悟:“工作后,才发现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会让自己多么得自信。四年时间,真的很短,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会让未来的自己轻松不少。”
苦心孤诣时,社团抹亮色
汤小强曾在在管理学院就业协会工作,在任时策划的兰大版“职来职往”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时至今日,他依然会怀念那时候协会中同伴之间的坦诚相待和团结合作。“在协会工作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应该是‘拉赞助’了。每一次举办活动,为了达到更好地活动效果,我们都需要拉赞助。自己去跑公司,找赞助商,虽然很累,但一步步的努力最后促成活动的成功举办,还是会很有成就感。在那个过程中,我练就了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同时也对社会有了基本的认识,很艰难的一段经历,也是很难得的一段经历。”
垂头丧气时,爱情暖心窝
穿过千山万水,在小小的校园里相遇,携手走过一段,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最初相遇,我们还只是完全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我热衷社团活动,她喜爱写字看书。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就有了交集。从相遇,相识,相知,相爱,到如今我们决定并肩走向未来,可能并不容易。”正是这样,我花光了毕生的幸运遇见你,只为与你共度数载年华,感谢你将青春交付于我,我必用尽努力给你幸福。
汤小强说:“我的大学演绎了一部电影,激昂向上,无人缺席。这一路,我遇到的就是我应该遇见的,他们就是命中注定应该来到我身边的人,陪伴我历尽生命里的每一刻。所以,这一刻,满席。”
(林莹晶 陈谢鹏 )
青春,一个不散场的故事
――访哲学社会学院哲学专业毕业生吴晋
人物名片:吴晋,新疆伊犁人,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0级哲学专业学生。
多次获得校院两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月,他负责的项目大豆工作室入驻兰州大学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9月加入兰州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获得“兰州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毕业后将前往支教服务地进行义务志愿支教和在兰大继续攻读研究生。他的座右铭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毕业之后的第一个岔路口,吴晋选择了“继续求学”那一条路。“对于要继续攻读兰大研究生的我来说,兰州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吴晋如是说,“本科四年可能是每个人最悠闲的日子了,享受自由,轻舞飞扬。这个夏天注定会有那么一些不舍,因为有一些朋友将要离开。时光不停留,总要向前走。对于我来说,我渴望挑战,期待未来。”
回头看
“现在回头看,大学生活中占最大比重的应该是学生工作了。大一的班级组织委员,大二的班级团支书和院学生会文娱部部长,大三的院学生会主席,每一段的学生工作经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工作虽然繁杂,也会有时候让人产生焦虑情绪,但是却也教会了我很多无关书本的技能和组织能力。”学生工作丰富多彩,但凡事有利有弊,吴晋说:“如果让我再经历一次大学四年,我想我可能会抓紧学业。从高中开始,我就不属于学习型的学生。做学生干部期间,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多少更加轻慢了学习,导致自己这几年成绩不够理想。即使学生工作做得相对出色,也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光与影
视频拍摄和制作是吴晋生活中的“桃花源”,在光与影的世界里漫步徜徉总会让他乐此不疲。最初接触微电影是在高中,几个人参加学校的网页制作比赛,想着拍个片子来增加亮点。上了大学,认识了一群“微电影发烧友”,大家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便一发不可收拾,干脆自己开起了视频工作室。2012年12月,工作室入驻兰州大学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拍微电影是一种情怀吧。虽然我知道自己的片子跟别人的比差距还很大,但是每一个片子都是自己精心打磨的,即使别人不喜欢,自己也会固执地钟爱。不过我有一种怪癖,自己剪出的片子会不停地看,看一段时间就会觉得很丑了,刻成碟就不再看了。恰逢毕业,我们拍了一个毕业主题的微电影,想用影像记录我和我的朋友们在镜头之外大学生活的最后疯狂。”
向前走
谈到自己大学四年的转变,他说:“这四年来我应该是更加自信了。上大学,换了新的环境,因为自身开朗的性格交了很多朋友。大学让我战胜了自卑,更加自信,学会了如何与人交际。转变还是挺大的。”通过研究生支教团吴晋获得内保资格,选择了继续留在哲学专业修学做学问。“一方面是来自父母的压力,他们希望我继续深造,想弥补一下本科遗留的知识漏洞。另一方面觉得现在的社会我还没有准备好去适应它,需要我在校园更好地提升自己。未来还有一个计划就是将自己的工作室进行公司化运营,让更多的人见证我和朋友们的追求,有一天能让自己的梦想成真!”
追逐没有尽头,梦想不能止步,吴晋需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经历的事还很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是我牢记的一句话。”写好自己的故事,走不散场的青春路!
(叶金岩)
青春,一首唱不完的歌
――访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生辛鑫
人物名片:辛鑫,山东济南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新闻传播学学生。加入兰州大学国旗护卫队。曾于20、20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20于马来西亚留学。现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座右铭:把手伸开,你就拥有了一切。
当很多大四毕业生穿着学士服兴奋地回到陪伴自己三年的榆中校区合影留念的时候,辛鑫已经只身赴往了英国。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她提前穿好学士服,来到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带走最后的记忆。“其实当你再一次看到校园的那一刹那,什么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的话都是多余的了,”辛鑫笑着说,“我突然意识到我真的要跟学校说再见了,也许这就是我见她的最后一面。”
对学校的不舍,其实也是对同学的留念。2010年,辛鑫大一的时候,她加入了国旗护卫队。凭借先天的身材优势和刻苦的训练,辛鑫成为国旗护卫队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烈日下长久的站立,厚重制服下默默流淌的汗水,都是她与国旗护卫队同学之间友谊的粘着剂。“可能是因为大家一起吃了很多苦,所以感情格外深厚吧,”辛鑫说,“其实我也有坚持不下来想放弃的时候,但他们总对我说‘坚持住,你能行’,于是我便咬咬牙关挺了下来,在他们身上,我看不出半点虚伪和做作,收获到的是满满的真诚和感动。”她继续讲与队员的故事:“我还记得大二的时候有一个男生在训练时不小心扭伤了脚,我们马上把他背起来送去了校医院。因为知道他生活上可能有不方便的地方,几个男生特地每天去他宿舍照顾他。我们的友谊不掺杂任何别的目的。”这是辛鑫最珍惜的一点。与国旗护卫队的这份友谊从大一开始起航,走过了四年的时光,愈久弥坚。直到现在,辛鑫和国旗护卫队的同学们仍保持着联系,她说:“我觉得我在大学里面最幸运的就是能交到像他们那样真诚的朋友,这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年,辛鑫去了马来西亚留学,在陌生的国家,让她倍感思念的除了亲人,还有这些同甘共苦的好朋友。今年,他们都毕业了。大家像离散的鸟儿一样各奔东西,各展前程。人生这条路,没有谁可以陪着你走完,辛鑫知道自己还是要踏上新的旅途。她向往更广阔的世界,于是她选择了英国,选择了伦敦大学。凭借着出色的成绩,她通过考核,要去异国他乡继续追逐梦想了。“我要跟兰大说再见了,”辛鑫笑着说,“但我知道,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庆幸在自己的青春年华能遇到可以推心置腹的好朋友,我会带着他们留给我的记忆继续我的青春。”
其实,只要有友谊相伴,青春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一个人可能会因为年华老去而满脸皱纹,但只要他的内心有友谊的滋润,我们能否认他的年轻吗?何况,辛鑫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而令她感到最幸运的,便是这一段美妙的大学旅程,有这样一群关心她的朋友相伴,不会显得孤单。当她再度回忆起这段时光,一定会心满意足地笑着吧。
(耿晨 谢芳)
“给你我的心作纪念,这份爱任何时刻你打开都新鲜。有我陪伴多苦都变成甜,睁开眼就看见永远”。青春是那部不散场的电影,大学生活里没有人缺席,我们都没有留下十足的遗憾;青春是那个美好的故事,写不完念不尽,它还在继续;青春是那首你我都哼过的歌,摇曳在我们的友情岁月。毕业了,正值青春的我们更要勇往直前!
鄂迪学姐,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她曾在工商管理学院社会实践部奉献过自己的爱心和才华,也曾在院辩论队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身影,参与学院各种活动,她用四年的时间道出了对工商的爱,平日里的她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温柔、大气、善解人意。如今考研成功的她将自己亲身经历与我们共享,希望大家可以在学姐的经历中汲取营养。
小编:迪姐你好,我们想问一下,根据你的了解,你跟你周围的同学都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面试信息的呢?
迪姐:第一来源是学校的就业处网站,包括本校的和大连各大院校的,这类的会多关注一些;再就是各类求职网站;第三就是朋友、学姐学长的推荐。
小编:迪姐,你参加的面试过程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面试问题?
迪姐:我现在东财网络教育学院实习,我的面试不属于实习生的面试,因为当时他们是想要招应届生去那里工作的。面试分为两轮,第一轮是院长+人力主任面试,由院长问一些基本信息,人力主任向我介绍学院情况,然后问我有没有什么想问的。因为这第一场面试比较仓促,没有准备相关信息和简历,所以我向她主动介绍了我自己的大学经历以及自己想在这里工作的原因。第二轮是院长+副院长+岗位所在部门主任+人力主任,针对简历问了相关问题,比如在sife的项目经历,这个项目是做什么的,你主要负责什么,都进行了哪些活动等等。
小编:迪姐,你觉得我们在面试中应该注重哪些地方?面试前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吗?
迪姐:面试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看眼缘,你要努力塑造一个让任何人都看的顺眼的人,那你就想呀,正常人都喜欢什么样子的同事呢?你喜欢和什么样子的人相处呢?比如态度诚恳诚实,自信但不自负,乐观积极,踏实肯干,切忌好高骛远。当你有自己最中意的企业时,面试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去了解公司的概况、现状,所在行业的情况,准备一到两个问题,到时候面试官会问“有什么问题想了解的?”
小编:迪姐,你认为在面试时怎样撰写出一份出彩的简历呢?
迪姐:简历的制作很有学问,其实在人人啊、微博啊都有很多关于优秀简历的教程,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公司的招聘需求撰写自己的简历,公司要求什么特质,你要鲜明的写出来。二是合理布局,把最特别、最能突出自身优势的置顶。三是尽量详实,奖项类要表明比例,既多少人参加多少人获得该奖,类似“20/1021”这样的,四是适当美化,有些经历不一定要是你做过的,比如你的室友、好朋友、女朋友做过该职位,你很、十分、非常、相当了解他的工作内容和经历时,也可写到自己的简历里,做到能够自圆其说就好。五是突出特别才艺,舞蹈啊、乐器啊、还有公文写作,都可以,尤其是写作技能,对于咱们经管类的职位,很多公司都很看重。
小编:迪姐,我们知道你已经考研了,那么我们想问一下,你觉得大二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就业跟考研的关系?
最迟大三开学前要做好决定,自己到底要走那条路,不要盲从,选择自己最想走的两条路都很辛苦,且方向完全不同,考研是毅力和心态的挑战,就业是不断抗挫、重塑自信的过程,我认为二者不可得兼,必择其一坚持到底。没有那一个决定是绝对好的,但至少如果是自己独立作出的,坚持的时候不会有那么多抱怨和假设。
小编:最后请曼迪姐给正在读大二的我们一些指导和建议吧,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大二生活。
大四总是感慨良多的时节,对于时日无多的大四人来说,往往最能明白曾经的哪些事情、哪些决定是最矢志不渝的。现在想来,我的大学是没有遗憾和后悔的,我为我的每一个决定感到庆幸。你们大二下啦~可以说大学中最无忧无虑是时光已经快要结束啦~到了大三就开始为了未来筹备和努力,有人仓皇迷茫,有人斗志昂扬,回头看来都是美丽的回忆。四年来有两句话对我影响很大,也送给我心中最棒一级的你们,一句是“任何拥有都意味着有所放弃,任何放弃也是一种拥有”,还有一句是“坚信你现在的境遇就是最好的选择”。我谨代表自己,不祝你们成功,祝你们青春无悔。
何珊,毕业于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曾任全球最大的留学机构,雅思考试三大主办方之一的IDP集团的澳洲部学生服务主管。后为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转为学生服务高级专员。事业家庭双丰收的何珊师姐坦言她的人生道路一直都很顺利,并没有什么波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这位师姐能够如此幸运。
Papa Johns里放着悠扬的音乐,温暖的灯光穿梭于微隙的气息,舒畅、漫长。大约晚上七点,一个瘦黑且模糊的身影映入我们的眼帘,直到她走到跟前,我们细细地打量着她。穿着一身黑色连衣裙,微勾起动人的唇角,看上去就是正值花季的少女,而这时的她已经是IDP集团的资深顾问。何珊师姐微笑着跟我们打招呼,并且热情地为我们点餐,俨然像个大姐姐,让人倍感亲切。所以在整个访谈中,就像是姐姐和妹妹聊天一样。
大学时候的她无所顾忌
大学四年,对于何珊师姐来说是最精彩和充实的四年。“大一时候,因为刚进大学城没什么诱惑,宿舍也没电脑,下课后主要是去图书馆和做运动,所以顺利地拿到年级一等奖学金。到了大二,参加校内活动比较多,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社团活动,当时是社联人力资源部的部长,二是与英语有关的比赛,例如演讲比赛、口语比赛和担任学校大型活动的主持。到了大三,开始参加社会工作,例如参加展会和一些商务活动,但因为大三专业课要求较高,所以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方面。到了大四,基本上是实习了,例如到领馆、商会、外事办工作等等。除此之外,还参加了很多志愿者工作,例如在外事办、亚组委、市长大会上担任志愿者。”师姐特别提到她在大四寒假参加梅特林口译课程的经历,通过这个课程,不仅认识了很多学英语翻译的尖子,而且因为特别的表现,被口译班的老师推荐参加例如瑞士商会等各种活动。这个经历让师姐积累了人脉之余,又为她的简历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师姐建议,我们不一定要局限于校内的课程,如果校外有与专业相关的的培训,有机会和有能力的同学都是可以去参加的。师姐说:“大学四年很多事做。”听完师姐四年的经历,实在忍不住说句“真的好充实啊”。但是有三件事令师姐感到遗憾没有在大学时期做,一是没有考驾驶证,不是为了拿证而考牌,而是开车是一个技能,它随时能用上;二是没有考教师资格证,因为很多证考了当时可能没有用,但在以后可能会对你有帮助;三是没有在大学的寒暑假多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因为你会发觉工作以后几乎没有这样集中的时间去旅游了。说到这里,师姐温馨提示,大学阶段,有什么想做的就尽力去做,不要顾忌大多,要让自己的大学不留遗憾。
专业与职业的联系
当谈到专业与职业的联系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问:读了这个专业后是不是以后出来就一定要从事这方面的职业呢?在这个问题上,师姐解答我们的疑惑。师姐说:“其实英语专业学生,以后出来就业有很多选择,例如我有同学就到了银行工作。但是如果你在涉外的公司工作就必须跟你的专业有关系,例如翻译,因为跟外国人相处,沟通能力等等这些都对口语和听力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学好本专业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的其它能力就要在校内校外的实践中锻炼了,但是为人处事的方式是很重要的。
如何过好更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作为过来人,师姐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1.“大学四年最重要是学习。”师姐说道:“大学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当我们进入大学,身
边有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在课外的时间去做兼职,参加各种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大学四年绝不会让我们感到乏味。”的确,这四年是我们可以尽情享受与同窗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然而师姐也认为,这四年也是我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时候。师姐想起了自己如今步入社会后工作的繁忙,百感交集地告诉我们:“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将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去投入学习,因此我们要珍惜这四年的学习时光,在大学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确,我们在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时,心里仍要记住我们是学生,学习仍然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时光不会倒流,只有用努力认真的态度去珍惜时光,才能不负这宝贵的四年。
2.“多参与课外活动”。师姐回忆起自己大学时的课外活动,例如社联,还有寒暑假去报读的一些课程等。师姐自豪地说:“我记得投简历的时候我的实践经历写满了一张A4纸,当时上大学只要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我都会积极参加。”她认为,在学校我们学会了一种专业能力,但还有其他能力是课堂上无法培养锻炼的,例如社交能力、领导能力等,而这些在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活动中可以得到锻炼。同时,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更多的人,我们的人脉关系会变得更宽广,未来的道路也许会有更多的朋友相助。因此大学四年应多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承担一些社会工作,我们将受益匪浅。
期望母校能在高水平院校建设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当问及师姐对我校成为一本院校,建设高水平大学有何建议和期望时,她结合西方国家多个大学院校的办学特点提出一些建议。首先,如今高校的课堂应该更多去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中她举到了一个西方院校向学生发布户外调查学习课题的例子,希望我校也能多推广这样的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参与度。其次,大学的课程考核应该更多的与平时作业和课堂出勤挂钩,这样能有效地端正学生日常的学习态度,而不是靠考前突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当师姐得知我校现在课堂模式和考核方式后,她对母校充满信心:“我相信现在广州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精神将会不断提高。”
忠于本心,才能不留遗憾
最后,师姐向我们分享她的人生感悟以及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为人处世之道。
1.跟随本心,想做就做。师姐说大学时候她积极地参与志愿者、献血等无偿活动,而参与这些活动纯粹是为了帮助别人,并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目的,最后会收获很多东西,但是这些都是意料之外的,也不是自己当初刻意去追求的。我们要相信每一件事都有它自身的价值,不要因为怕苦怕累而错过每一次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同学们,趁着年轻,不需要带太多顾虑,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吃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让青春留下遗憾。
2.一步一个脚印,是金子,总会发光。最后,师姐深有感触地说了一番话,让我们深受启迪:“你们即将毕业,工作,然而社会并不是像大学一样的象牙塔,当你们步入社会,免不了会吃亏,受挫折,免不了看到社会残酷的一面。但无论如何,你们永远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永远不要心急,做每一件事要注重过程,踏踏实实,不要怕吃亏,自己有能力总会被人发现的。”听到有经验的师姐说这一番话,我对即将步入的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社会虽然残酷,但社会是公平的,它只会让有能力而且努力的人成功,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总会走向人生的顶端。是金子,总会发光。
这次的采访,让我们受益匪浅。作为我们的前辈,师姐教会了我们很多,如今我们对现在和未来的一切都充满信心,同时我们也会时刻谨记,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学会沉淀自己,忠于自己的内心,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
出外采访的记着要对外籍运动员用英语进行采访,新闻记者需要充分“备课”,确保采访愉快、顺利地进行。 英语记者采访常用的句子有哪些?
英语记者采访常用句子
1、Breaking news
当新闻是breaking的时候,并不是指破裂了,而是指当前正在发生最新的新闻报道。
例如“We've got some important, breaking news for you tonight.”
2、This just in...
新闻报道者喜欢使用这个短语向观众介绍breaking news,也就是告诉我们此条新闻是最新的。
例如“This just in, a new candidate has decided to run for mayor.”
3、Top story
如果你在新闻中听到这些词时需要特别注意,这意味着新闻里正在报道最重要的新闻信息。
例如,你可能听到,“In our top story, we'll take a look at the ongoing criminal investigation.”
4、In-depth coverage
有时新闻节目只提供新闻故事的概述,但有时他们也播放top stories的in-depth coverage Coverage指的是对新闻故事的报道,而in-depth是指非常详细的意思。
5、Our sources tell us...
新闻报道者的工作不是编造故事,而是依赖于sources,或是被采访的人来向他们提供事实。当报道者不希望指出他们sources的来源话,他们可以用以上的短语开始报道。
6、Exclusive interview
新闻社常常互相竞争以此获得重要sources的exclusive interviews。这意味着他们是唯一一个有着新闻来源的电视台。
7、Stay tuned
这个短语是“请继续收看”的另一种说法。新闻播报者使用这个短语来介绍接下来的报道以吊住观众的胃口,这样他们就不会转换频道了。
例如:“Stay tuned for our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the key witness to the crime.”
8、Reporting live
有时新闻主持人在事件发生后报道新闻,而有时新闻记者在事件发生的地方进行report live。
例如:“This is Jill, reporting live at the White House.”
9、At the scene
当记者report live,他们通常在事件现场报道新闻。或是,换句话说,他们 at the scene(在事件现场)。
比如说:“Let's hear from John, who's reporting live at the scene.”
10、Now, back to you.
当该是at the scene的记者作结束语时,他们通常会用这个表达方式将观众的视角转回到电视台工作室内的主持人那里。
如: “Now, back to you Lisa.”
今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采访了一位在理发店工作的叔叔。
来到理发店,我们先在门口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虽然这家理发店不是很大,但看到里面排队的人们,我想:生意一定还不错。我们轻轻地敲了敲门,得到允许后才进去,我有礼貌地说:“叔叔,我们是《南湖晚报》的小记者,耽误您一些时间,可以采访一下您吗?”叔叔笑眯眯地说:“当然可以啦!我接受你们的采访。”我问:“您工作苦不苦?”叔叔说:“虽然辛苦,不过我很愿意。”我再问:“您一天工作多少小时?”“12小时。”我和小伙伴们吃惊极了!心想:一天才24小时,这位叔叔要工作要12小时是挺辛苦的。接着,我又问:“叔叔,您每天能赚多少钱?”叔叔想了想,答道:“这不好说,多的时候几百元,少的时候几十元,不过我们做生意的,不管怎样,只能每天守着。”我想:是啊,做生意和我们学习一样,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我又问了好几个问题,叔叔也一一作了回答。采访结束,我们齐声说:“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叔叔再见!”“再见!”这次采访真有趣!
采访
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好不容易在报社找到了一份记者的工作,实践着在学校里学到的取与舍的平衡。今天,我接到一个重要的采访任务――去采访一位当地有名的大慈善家。这位大慈善家的善举真是不胜枚举:捐资建学校、老人院,又搞什么基金的。听说最近,他又在为无家可归的露宿者建楼房,真不愧是大善人。
接到这任务,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能在新任职期间接到如此重要的任务,紧张的是我在担心大慈善家会不会对我这无名小卒不屑一顾。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了大慈善家的门。谁料,迎接我的是一张笑容灿烂的脸和一副亲切和蔼的态度。我的.心中不禁一赞: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大善人。采访顺利开始了,又很成功地完成了。
我一路兴奋的踏上归途。走着走着,却发现刚才的采访记录还留在大慈善家的家里了。我马上折回。
我正准备敲门。这时门后传来扯着嗓门大喊的声音:“你给我看着办!”
我细听,是大慈善家的声音。咦?怎么大善人像天气那样忽然360度大改变?我一脸疑惑。
“你给我用最少的钱把那幢楼给改起来!”
“您这不是叫我偷工减料吗?这样似乎不大好吧……”这时,屋内传来另一男子的声音。
“什么偷工减料?我出那么一大笔钱盖幢房子给那些穷鬼住,算是仁至义尽了。少几块砖又不会死人。你快点干,我的名誉可全靠它了!”
天啊,那“大慈善家”竟是这样的人,我终于看清了。他用良心去换取他所爱慕的名誉;他用众人的性命去争取他所倾于的虚荣。
我恍然大悟。我头也不会地走了。那份采访记录,我没有取回。我不要用自己的虚伪赢得老编几句赞许的话或是升职加薪,我不要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份采访稿我写了,并很快印成了铅字,在大街小巷流传着。我看着那些读者读到这则采访时愕然的神情,我知道了自己真正掌握了取与舍的平衡。
不过,可怜的我又得在街上流连,重新找一份工作……
1.采访稿
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2.采访稿格式
X级X班采访稿
采访人: (XX专业 班级 学号)
被采访老师: (XX专业) 采访时间: X月X日(第X周) 采访地点:
魏:(后面是提问内容) 李:(老师对问题的解答)魏: 李: 魏: 李
至少提出三个问题,以上已魏同学和李老师为例。
我是小主人新闻报社的实习小记者。十。一期间,老师安排我们到“虹桥上海城”进行实地采访,了解节日期间人们是怎样度过的。
我们来到“虹桥上海城”,只见那儿人山人海。原先“虹桥上海城”是个大型购物、休闲中心,节日里当然是热闹非凡啦。我们各自找到采访对象,就分散了。我看准一个小妹妹,就走过去问:“小妹妹,我是小主人新闻报社的记者,我能采访你一下吗?”小妹妹高兴地说:“好的。”我问了她几岁,喜欢怎样过节。她告诉我,她七岁半,这天和爸爸妈妈一齐来刚开张的“虹桥上海城”是参加小主人生日游活动的,爸爸妈妈能够去放心购物,好多老师会带她和其他小朋友一齐玩各种游戏,她开心极了,这天天还没亮,她就催爸爸妈妈快点起床了。我觉得她真是个可爱的小姑娘。我又问她,这个长假每一天都安排这么丰富的活动吗?她撅起了小嘴说:“才不是呢!明天我要去弹琴,还要上英语课,还有学校的功课没做完呢。要是天天这样我就开心死喽!”原先,这么小的妹妹,已经负担很重了呀!我拍拍她的头说:“那你的本领很大呀,将来你演奏钢琴的时候,姐姐为你鼓掌。”小妹妹又高兴地笑了,我让她在我的采访本上签了名。在“虹桥上海城”内走着,发现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我想,采访外国人在中国过节就应是一件有好处的是。于是,我来到一位金发姐姐面前,友好地说:“Hello! May I interview you?(你好,我能采访你吗)”
她听明白了,也回答说:“Of course(当然能够)”我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又问了她:“Are you happy today?(这天你高兴吗)”“Where are you from?(你从哪里来)”等问题。她一一做了回答。透过采访,我明白了这位姐姐今年二十二岁,是英国来的留学生,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哥哥,她十分爱自我的家和祖国,但也喜欢中国。她还签上了名字——Anna,原先她叫安娜。
采访了一段时光后,同学们到大厅集合,互相交流采访收获。大家侃侃而谈,十分开心。
透过这次采访活动,我了解了节日里孩子们的情绪,还明白要和外国人交谈,学好英语是多么有用。我想,下次我还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这能锻炼我的胆子,更因为这是一次难忘的活动。
英国《XXXX报》网站15日载文说,1990年,英国有6.5万种新书面世。去年,英国新书出版总量已经增加到了令人吃惊的16.1万种,远远高于法国、德国甚至美国。然而,几乎全世界每一个IT专家都认为,图书市场面临着来自电子书籍的一个革命性挑战。
英国出版业联合会主席理查德·查金说: 我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为书籍出版有关技术方面的事情担忧。 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图书出版业将会变得面目全非。
这一切可能已经提前到来。集成电路已经改变了音乐制作、电影以及电视。一家印刷出版公司的总编辑保罗·卡尔说,书籍出版业发生同样的变化只是时间问题。
卡尔说: 在今后5年到10年,也可能更快,我们将看到一种美观、重量极轻的便携式电子书页装置,它能让书籍爱好者直接从因特网上合法或非法地下载各种书籍。
当这个时代来临时,电子阅读器将能存储成百上千种书籍,并支持一种数字权限管理技术,从而使出版商能够控制它们的版权被利用的方式,例如他们不希望电子阅读器能将各种书籍传输到他们朋友的阅读器上。只要按动按钮,电子阅读器就能够检索一本书的内容。
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的负责人奈杰尔·牛顿是Google最坦率的批评者。他确信 在今后7年到10年中,有50%的书籍销售将会是下载书籍。当电子阅读器成为大量上市的产品,这种转变的确会非常快。很快将形成一个双重模式的'市场 。
这个预言具有合理性。电子书籍不会取代旧的模式,就像汽车不会取代自行车,或打字机不会取代钢笔一样。
尽管查金是新技术的热情拥护者,但他并不认为 人们真的打算在电脑屏幕上阅读小说。 电子书籍的先进性在于参考性和资料性书籍。他说,这里反映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 英国没有哪一家大型图书出版商真的乐意接受新技术 。
★ 采访稿范文
★ 采访老师的采访稿
★ 留学生采访稿范文
★ 采访稿提纲范文
★ 人物采访稿范文
★ 校友采访稿范文
★ 大学生采访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