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点范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虾饺虾饺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论点范文(共含1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虾饺虾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分论点范文

篇1:议论文如何设置分论点

议论文如何设置分论点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一篇文章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立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证明或论证无力。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解方法。

1、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如说‘面子’,有篇文章论证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这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3、辩证分析法。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②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①正反对照分析,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②一分为二地分析,如要论证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便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a、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这两个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

4、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如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对于这个题目就可以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先设想一下,要做跨世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得到下列三个分论点: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要有过硬的本领,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比较分析法。这是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常用的比较简易的一种方法。如常立志与立常志,这篇文章的中心是提倡树立远大志向,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论述时,可以把常立志和立常志这两种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特征和不同的结果,通过比较阐明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之奋斗才能有所建树。

以上是我们常用的几种方法,如果一时想不到好的分析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常规的分析方法,即面对论题,可以提一些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此列出分论点,然后再进行筛选。何永康先生曾经说过:在高考作文中,由于通篇字数有限,每一小论点的阐述最好控制在260字左右,大体阐述过程是:先用几句话点明小论点,然后再简要地分析议论一番,接下去可联系实际,摆出事实,最后收拢。这段话较具体地讲明了一个分论点的实施过程。

篇2: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

议论文重在说理,道理贵在深刻而广博。但是大多学生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中心论点,缺乏更深入的思考,甚至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为重要。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而广泛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从而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分解思路。

一、并列分解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释清楚,可以择取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并列分解“是什么”

“是什么”有两个方面,一是就其内涵而言,一是就其外延而述。分解“是什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内涵角度。如话题“自嘲”可以这样分解:

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二是外延角度。如辽宁话题“肩膀”,就从外延展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2.并列分解“为什么”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中心论点的成立。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3.并列分解“怎么样”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二、递进分解

1.按议论步骤递进

议论文一般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步骤来写作,这其实就是一种递进关系,环环相扣,逐步解决议论文的三个问题。虽然可以集中笔力写清楚任一方面,但也可以三个方面都作全面详细的写作。还以话题“人生的加减法”为例,可以这样分解:

①是什么: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减一点人工合成的矫揉造作。②为什么:因为物欲横流社会需要抵制诱惑,坚守真实的自我,拒绝庸俗,追慕崇高。

③怎么样:既要有出世的隐逸,又要有入世的'积极。

2.按论点内涵递进

这是就论点的内涵方面而言,论点内涵本身呈递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从表面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后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如:话题“问”,一位考生以“问――打开真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为三个分论点: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中国大学网

篇3:“分论点”答案之我见

“襄樊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中,议论文阅读第23小题:细读第4段,请找出本段的分论点。(2分)答案是第4段的最后一句: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我对这个答案有自己的一孔之见。

从文章的主体结构来看,第四段和第二三两段构成排比段,从三个方面论证第一段的中心论点: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二三段主要是事例论证,而第四段主要是道理论证。仔细分析第四段的逻辑结构。本段有8句话。第一句是从方面说没有压力就不能改变现状,不能推陈出新。第二句引用王进喜的`话证明人需要有压力。第三句从正面说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就有了创造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第四句说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以上四句从正反两方面谈压力的意义好处。第五句紧紧承接第四句论述只有强者才能在压力下校准自己前进的的方向。第六句谈压力的第二个好处:压力能够让人发出超常的毅力。第七句是紧紧承接第六句论述的,进一步阐释压力让人发出超常的毅力的原因,而第八句的“智慧和创造力”都是压力下表现出的“美德”。由于“因此”二字,往往会误解为第八句是本段的总括句,即本段的分论点。如果是的话,那么第八句应该是对上文的总结。可是显而易见,第八句不能概括前五句,尤其是第四五句。它们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所以我认为第四段不是简单的分总结构。那么最后一句就不是本段的分论点。

我姑且认为本段的分论点应该概括为: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让人发出超常的毅力,智慧和创造力。以上一孔之见,望大家共同探讨,批评指正!

附第四段文段:④毋庸讳言,如果没有外界的种种压力,许多人生活的基本轨迹就是循规蹈矩、安于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推陈出新。铁人王进喜当年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有了压力,就有了革命、创造、发明与发愤的动力,就有了创作和改变的愿望与毅力。压力能够使人明确前进的方向。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压力能够让人生发出超常的毅力。被动和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使人更能坚强不屈,表现出坚韧的美德。因此,压力能够激发出人们平常难以显现的智慧和创造力。

篇4:如何恰当地提炼分论点

如何恰当地提炼分论点

如何恰当地提炼分论点

作者/ 张丹丹

在议论文写作中,同学们常犯这样两种毛病:一是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勉强及格。二是空洞无物,前后重复;言不成理,强词夺理;东拉西扯,越出中心论点之轨。这样的文章,得分常在切入分以下。究其原因,在于这部分同学认识的模糊、思维的混乱、理论水平的低下、析理方法的缺乏。

要改变“言不成理,强词夺理”之类的病状,必须在提高认识能力、理论水平的前提下,使自己的写作思维趋向“条理化”“清晰化”,学会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列出恰当的分论点。那么该如何提炼呢?

首先,要学会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界定中心论点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同时,要弄清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例如“近墨者未必黑”的关键词在于“未必”,“争做新世纪接班人”的关键词在于“争”)。这是能否正确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犯偷换论点、转移论题等错误的关键。比如以“自律”为题写议论文,可把中心论点确立为“自律既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又是一种锻炼好品质的方法和手段”。相关分论点可以是:

自律首先表现为自爱。自爱就是要塑造良好的形象,珍惜自己的名誉,珍爱自己的生命。自爱一方面要求我们美化自己的外在形象,即注意自己的服饰打扮,言谈举止要文明、优美;另一方面要求我们美化自己的内在形象,即注意塑造自己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培养远大的志向、扎实的作风。自爱,还要求我们自尊和自强,要爱惜自己的名誉,经受住磨难和挫折,自强不息。

自律又表现为自省。自省即自我反省,就是经常地、冷静地回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寻找并克服自己的缺点并改正错误。对自己的言行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是严于律己的表现,是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自律还表现为自控。自控即自我控制,就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监督、引导和催促。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惰性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这就是自控能力不强的表现。我们应努力提高自控能力,不让那些不健康的东西在自己思想和行为中占上风。

其次,根据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分析的结果,是对各种事物、现象的相关性(包括相同、相异、相因、相反、相成等)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一种以果(中心论点)推因(分论点)的思维过程。比如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调集有关“先”与“后”的人生哲理,可有以下写作思路:“先忧”,是“天下未忧我已忧”;“先忧者”,不是“先知先觉者”,而是“先”于学习、“先”于调查的人;“先忧者”,还必须是“先行者”;“先行者”不是“独往独来”的“英雄”,而是以唤醒民众为“先”;“先忧者”不能自恃有“先见之明”“先行之苦”,就认为自己可以“先乐”;“先乐”可耻,“与民同乐”也不是最高境界,真正的`“先忧者”必须“后乐”;不能“乐而忘忧”,“旧忧”过去又有“新忧”在前头;只能“居安思危”,永远当一个“先忧者”,当一个“后乐”的傻子。

其三,分论点的提炼不能落入俗套,而要力求出新、出彩。比如以“年轻”为话题写议论文,有些同学不会对“年轻”作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仅仅针对“年轻人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年轻人应多经受锻炼”“年轻人要尊敬老年人”等展开论述。很少有同学从“年轻”的优势和弱势,以及如何扬长避短、增加“年轻”的含金量的角度进行分析。更没有人想到“年轻”是一种资源,应该不断地去开发;“年轻”不能成为一种包袱,同时要警惕“年轻”的危险性;“年轻”虽然会逝去,但心灵的“年轻”应永葆,等等。

时文示范

适度地容纳对立

詹克明

哲人告诫我们:“人生的最佳状态,是保持轻度的贫困。”仔细品味,颇有深意。推而广之,适度地容纳对立,或许应当是事物的最佳状态。犹如太极图,白鱼中必须有黑“眼”,黑鱼中又需要保留一点白。事物的转化往往就从这“眼”开始。

俗话说,欲壑难填。生活中保留某种程度的不满足,不仅无害,反而有益。饭前轻度的饥饿感可以刺激食欲;劳作后轻度的疲劳感也许睡得更香;谋事时轻度的焦虑感反能时刻铭怀在心,有利于事成;繁迫时轻度的紧张感也许可防止怠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市场上某种商品轻度的紧缺反而促进人们的购买热忱;爱书人书款轻度的偏紧反能不断地保持他对书的渴望;聪明人轻度地保持点糊涂也许显得更宽厚大度;性格上轻度的固执也许不至于人云亦云地随波逐流;甚至于一个人轻度地有点“怪”,没准反能促成他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只有适度地容纳对立面,才能有利于主体的稳定存在。正如一个人若总是生活在无菌环境中,他绝不会有健全的抗病能力。为了预防罹病,必要时还要种点牛痘,打点卡介苗,人为地引进点对立物,使体内产生抗体才能增强自身免疫力。事业有成之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对立方面借点灵笈,以作“添花”之笔。武将若会吟哦几首诗,便透出几分风雅,被人拱称儒将;文人再会舞弄两下剑,则更显其风流倜傥,别有一番丰采;善玩权术的若故意风传出几件呆拙趣事,便显得大智若愚。

有时过于饱满,过于纯粹反而是一种“病态”。整日饱食则心愈塞,年愈损,气愈滞;独生子女食物极大丰富反而使他挑食厌食,营养不良;买书手头宽绰(再加上有人赠书),坐拥书城也许倒不急于去读;商品极其充足,堆满货架,反而吊不起人们的购买欲;睡眠太过,人反而昏昏沉沉,越睡越懒。一个人如果样样都得到满足,什么都不缺了,倒反而造成最大的缺失――进取心。

摧毁一个人某种渴望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过度地满足他,使他感到厌腻。以前私人油酱店老板为防止伙计偷吃芝麻酱就用过这样的招数。

我们有时宣传一个人总喜欢把他夸到完美无缺、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把这个人神化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这就让人感到太虚假、太绝对、不可信、不可亲,反而失去感召力。

“水至清则无鱼”。绝对的纯粹总是最干巴巴,最缺少丰采,也是最少用途的。绝对纯的铁化学上反而很有惰性,不易生锈,用途也很少。只有加入各种不同成分后,才成为具有多种用途的特种钢材。绝对纯的硅、锗只有经过极微量特种元素的人为掺杂才能成为半导体材料。人体必须也要有点杂七杂八的“微量元素”才能维持健康。台风、寒流有害,但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它们的调节作用,地球上将冷处极冷、热处极热,对生态造成极大破坏。尘埃可恨,但天空绝对干净,缺少这些尘粒作为凝聚中心,再浓厚的云层也不会凝成雨滴,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下雨,地球上也不会汇成江河,所有土地只能是沙漠。可以说,大气中若没有灰尘,就不会有生命,更不会有人。

事物总是“相反者相成”,看似相互对立的事物又自有其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聪明之人,自当时刻注意――在方方面面适度地容纳对立!

【品评】

开篇由“轻度的贫困”引出“适度地容纳对立”,二者的同一性建立在辩证法之上。太极图白鱼中必须有黑“眼”,黑鱼中又需要保留一点白,正是这一观点深厚的文化渊源。主体部分,先从正面作阐释――“生活中保留某种程度的不满足,不仅无害,反而有益”“只有适度地容纳对立面,才能有利于主体的稳定存在”,再就反面进行论述――“有时过于饱满,过于纯粹反而是一种‘病态’”“摧毁一个人某种渴望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过度地满足他,使他感到厌腻”“绝对的纯粹总是最干巴巴,最缺少丰采,也是最少用途的”。正反两个层面的论证中,分别提取、分化出多个分论点,且这些分论点之间呈逐层递进之势,如此多角度、全方位作剖析、讲道理,就使“看似相互对立的事物又自有其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聪明之人,自当时刻注意――在方方面面适度地容纳对立”这一中心论点极具说服力与启发性。

任何哲理的阐发都必须具有社会学意义,本文也不例外。作者对宣传工作中的夸大神化,对某些人追求“至清”的完美主义给予了委婉的讽刺,确能引人深思。

请你演练

题目一

请以“栽树与乘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提示】

中心论点可确定为:乘凉不能忘了栽树。先立足于“是什么”设问自答,明确内涵:乘凉就是享福,栽树就是造福。再立足于“为什么”设问自答,寻找原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是前人的后人,又是后人的前人,既要乘凉,更应栽树,只乘凉不栽树,就会贻害后人。然后立足于“怎么办”设问自答,得出结论:乐于栽树,多作奉献,才无愧于历史使命。

题目二

请以“生活中许多机会的得到,是与胆识分不开的”为中心论点,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提示】

分论点示例:一、胆识是一种机敏;二、胆识是一种洞察力;三、胆识是一种创造性。篇末得出结论:“机会总是献给那些有胆有识、果敢奋争的人们,优柔寡断者,便免不了常常为其失之交臂而兴叹”。

题目三

请以“谦卑”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字数在800字以上。

【提示】

本题立意参考:一、谦卑的做人态度,也许有时让人吃亏,但学会谦卑,是一种大智慧;只有懂得谦卑的人,才有博大的胸怀,才能达到做人、做学问的更高境界。二、谦卑不是能力,可它却凝结、酝酿了力量;谦卑不是爱,呵它却在与人的互动中孕育了爱;谦卑不是博大,可是欲致博大,必先学会谦卑。三、谦卑,并不意味着盲目的顺从;谦卑,并不代表着懦弱无能;谦卑,并不等于不自信。相反,谦卑是一种自我的磨砺和忍耐;谦卑是有绝对的实力却不事张扬;谦卑是一种不显露的自信,在自大者夸夸其谈之时默默凝聚力量。四、谦卑,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正因为谦卑,中华民族遭受过屈辱;也正因为谦卑,中华民族从绝境中一次又一次地站立起来,靠着这种温和的智慧,使我们的文明和国家得以延续和发展。当然,也可以否定“谦卑”,提倡张扬自己的个性。

篇5:雅思大作文分论点如何提出

雅思大作文分论点如何提出

一、分论点的定义

在雅思议论文中,考生除了提出论点,也就是中心论点之外,还要就该中心论点提出相应的分论点。事实上,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这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每个分论点都要通过一定的论证方法进行合理的论证使之发挥其作用。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句中”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相当于一个中心论点,后面则是针对该中心论点提出的分论点。当然,对三个分论点的论证是必要的,也就是说为什么中国人的骨气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以此让读者深入了解。

二、雅思大作文分论点如何提出

分论点的提出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综合考虑。也就是说,针对一个问题,我们先从自身来分析,然后上升到家庭,因为家庭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有着莫大的影响,之后再放到学校层面去思考,想想学校环境中存在哪些影响因素,最后将问题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下去分析,有什么诱导因素。这四个方面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的,依次展开的。

比如,当题目中的观点是青少年犯罪率逐渐上升时,考生就可以从这四个角度来分析原因。

个人方面,青少年处于不稳定阶段,自律自制能力差;家庭方面,可能是父母关系的破裂带给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或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正确;学校方面,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教育期间并没有尽责,没有教学生如何明辨是非等;社会方面,由于各种媒体上传递出很多不良,有误导性的信息,给青少年带来深远的影响。

又如,当题目要求论述“科技带来的弊端”时,考生所提出的分论点也可以从多方面展开,如科技在个人身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等方面带来哪些弊端。分论点则为1)科技对个人的负面影响。家庭装修过程使用的化学粘结剂,还有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都会引起一些疾病,如白血病等。2)科技对环境有负面影响,如私家车,或公共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中所含的温室气体,过于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温室效应。考生也可以这样回答,即科技的发展依赖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又会产生温室气体,进而对环境造成危害。3)科技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科技的进步使得犯罪现象越来越多,犯罪手段大多与新科技有关,尤其是枪械犯罪。

以上就是雅思大作文分论点如何提出的详细内容,分论点的提出其实并不难,考生觉得难的话可能是因为思路较局限,针对一个问题并没有丰富的背景知识,也就是对话题了解的不够,因此,想要有效的提出分论点,考生要广泛阅读,多多积累素材,并学以致用,定会大有改进。希望考生取得满意的雅思成绩,更多雅思备考经验我们将会陆续为大家更新。

雅思大作文写作思路--政府与城市化

政府与城市化

1. 个人与政府

母题:Some people say that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individuals to save money for their own care after they retire.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070825)

提示:关于政府与个人这类话题,肯定是些政府和个人都应当分担责任。

子题:政府要不要为个人的医疗和健康买单?个人不要向国家缴税,你同意吗?公民除了纳税以外还有别的方法来尽社会责任吗?捐助是应该直接捐助给当地社区,还是给国家和国际性慈善组织?人们是否只应当关心当地和本国的人,而不是整个世界的人?

2. 政府应当投资吗?

母题:Some people say arts such as music and painting cannot direc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so the government shouldn’t put money on art such as music and painting, instead, they should spend more money o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rvices.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040626, 041127, 070920,110611)

提示:政府投资类的话题几乎全都是交叉类话题,分别与教育(谁应该为学费买单)、艺术、科技、健康等话题结合。这类题目的写法大同小异,好处就是围绕各自的交叉来写,如促进教育、艺术、科技的发展,促进公民的健康,等等,而坏处都是一样的:浪费政府的有限的财政lavish the tight budget of the government,或者说给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impose a heavy financial burden on the government.

子题:政府不应当投资修建剧院、体育馆,而是医疗和教育,你同意吗?艺术家应该是政府资助,还是其他来源资助?政府应当资助本土电影吗?科学研究应该被政府而不是小公司来进行,你同意吗?体育队应该由政府还是非政府来源来赞助?个人健康是否应当由非营利性公司来运营?政府应当投资修建道路吗?举办奥运会的利与弊?

3. 城市化与城乡差别

母题:In some countries, governments are encouraging industries and businesses to move out of large cities and into regional areas. Do you think the advantages of this development outweigh its disadvantages? (080809)

提示: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公司和工厂搬迁到局部地区(郊区),进行人口导入。这虽然给城市的居住环境有很大的改善,但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子题:城市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是否要鼓励人们住在郊区?城市化会给年轻人带来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是否只有政府才能解决住房短缺问题?城市规划者把商店、学校、办公楼、居民区集中在一起,有何利弊?市中心的商店生意惨淡,人们开车去郊区的商店,有何利弊?城乡差别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缩小差距?

雅思大作文写作思路--犯罪

犯罪与法律

1. 青少年犯罪

母题: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children and teenagers are committing more crimes. Why is this case happening? How should children or teenagers be punished?(100804)

提示:青少年犯罪juvenile delinquency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可从家庭、社会、媒体三个角度分析。

子题:很多年轻人有一种反社会行为,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犯罪是人类本性,还是可以预防的?

2. 犯罪预防

母题:Unlike in most other countries, police in the UK do not commonly carry guns. Some people think it leaves citizens unprotected. But others think it reduces the overall violence in our society. Discuss both sides of the view and give your opinion. (040320, 040619)

提示:这道题目当之无愧地成为母题,因为这道话题自从9月起已经成为了雅思口语话题中的题目。8月20日,这道题目以变题的形式再一次出现在雅思写作中。

子题:是否应该严惩违反交规者?城市中采取预防犯罪的措施,利大于弊吗?个人如果为所欲为,社会就无法运转,你同意吗?犯罪是世界问题,无法预防,你同意吗?

3. 罪犯惩处

母题:Sending criminals to prison is not the best method of dealing with them. Education and job training are better ways to help them.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050618,080918)

提示:其实囚禁imprisonment和再教育都是一种让囚犯改造rehabilitate的方法。还有community service对于轻犯和初犯都是一种不错的惩处方式。

子题:监狱除了惩罚犯罪,还有什么功能?降低犯罪的最佳方法是延长监狱星期吗?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率很高,为什么,如何解决?你认为罪犯应该送到监狱还是应该做一些社区工作或学习一些技能?

篇6:高考作文如何拟定精确分论点

高考作文如何拟定精确分论点

作文本来就贵在独立思考,要求有个人的真知灼见,有个人的真情实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扎扎实实地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

当然,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深知中学生写作能力有限;也知道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绝非易事。尽管如此,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还是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是从抓最基本的分析思维训练入手——训练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学会列出分论点的能力。

对任何一个事物(话题)多角度地分析下去,都有可能发现蕴涵在其中的丰富事理。角度越多,发掘的道理就越多。将这些道理分层列出来并加以阐述,它们就成了作文的分论点。这样的作文就不会是只有一个干巴巴的总论点和几个事例的简单构架,而是有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并有了进一步深入发掘的脉络。

那么,如何多角度地分析事物话题,进而列出分论点呢?

一、具体联想,事中抽理

具体做法是:

1.联想。比如遇到“宽容”这个话题,我们可以马上去联想能表现宽容精神的一些名人事迹,如“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还有“祁黄羊举贤不避仇”……

2.事例分析。我们对事例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其原因、本质、价值等等。如从关于“宽容”的一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是一种博大(蔺相如有博大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远的境界(蔺相如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宽容了廉颇,境界非凡)。我们还可以从“祁黄羊举贤不避仇”的事例中发现,祁黄羊之所以宽容自己的仇人并向国君举荐他,是因为祁黄羊本人有正直的人品,由此就可从中得出一个道理:宽容是一种正直。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外国名人故事中悟出道理,如林肯认为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他变为朋友,由此可以看出:宽容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经过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关于宽容的四个本质特点。作为备用的分论点,这就已经比较丰富了,每一点阐述开来,都可以写出一大段文字。而假如我们一开始就对“宽容”进行抽象的思考,那就会费力得多,也难有这么多独到的发现。

3.同类归纳。上面讲的是就一个个的事例进行的分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同一类事例进行合并,分析其共同点。如在上述三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的共同价值: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国家;带来和谐;培养美德……这些也是不错的分论点。

4.差异比较。我们还可以将有差异的相关事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一些道理。例如,将廉颇与蔺相如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不能宽容”的一些原因:狭隘;自我中心、个人至上;境界低下;不能站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待事物……当然,我们也可以联想反面的事情,如有些“宽容”会带来“农夫与蛇”的后果,进而比较得出:宽容也是有原则的。

然后,再将这些独到的发现当作作文的分论点,就每一点展开阐述,进行二次分析,讲道理,举事例。这样,作文中不仅有了独到的分析,还有可能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平时要广泛阅读,要有意识地扩大见识,储备素材。掌握的事例越多,就越能自如地运用“事中抽理”的方法;否则,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二、发散思维,多向列举

对事物(话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思维发散得越开,分论点就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大。运用发散思维,多向列出观点的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种:

1.猜测各种可能性。对事物各种可能性的猜测就是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之一。透彻分析事理,尤其是对原因、方法的分析,都离不开对可能性的全面分析与列举。例如,写关于“谦虚”的作文,如果要对谦虚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就应该全面推测——人之所以能谦虚,是因为:受教育影响;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个人的修养;个人见识、经历、教训;认识到谦虚的好处;胸怀远大志向……有了这么多见解,写作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来取舍或安排文章内容的详略了。

2.细分各种要素。例如,谈“成功”的品质,可以分析决定成功的各种要素:志向;自信;坚韧;勤奋;智慧;决断能力;情商……这样详尽的分析,可以带来独到的见解。比如和:现代社会,对人的判断力和决断能力要求很高,比尔·盖茨当机立断创立微软公司就是明证;社会学家的研究证明: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由此可引出健全人格对实现成功的重要性。很显然,选择写这两方面内容的作文更具时代性,更精辟,作文也更容易出众。

3.循序发散思考。在多角度分析问题时,如能确定一个发散顺序,将有利于思维顺利展开。如可以将“宽容”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次展开分析,如此一来角度自然就丰富了。

4.多种关系的辩证分析。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也是多角度思维的方法之一。例如,分析“位置与价值”,可先从两者统一的角度分析:良好的位置有利于发挥好个人的价值,从而启发人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人尽其才”等。再从两者矛盾的一面看:位置不等于价值,引申出“平凡的岗位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等。还可以分析将“位置”转化成“价值”的关键条件有哪些。总之,“统一、矛盾、条件”是进行多种关系分析的三个基本层面。

三、追根溯源,层层剥笋

1.由表象到本质。深入分析,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对于话题“认识自己的特长”,可以这样开始分析:能正确认识自己特长的根源是什么?是对“寸有所长”的自信;产生自信的根源又是什么?是积极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评价的来源是什么?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的分析,我们可以一线串珠地分析出许多“认识自己的特长”的本质观点:自信;积极的自我评价;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这些都是不错的分论点。

2.由此及彼。对事物话题进行由此及彼的分析,可以使作文避免肤浅,从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话题“每一朵花都可以盛开”,对这种比喻型的话题,如果不能由此及彼进行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联想分析,作文就不会有什么较有价值的立意。我们不妨由花及人进行分析:花可盛开,那么,人人都有健康成长的权利,人人都应得到尊重;花盛开要有一定的条件,那么,社会就要为人发挥才干创造公平合理的条件或环境;花盛开需要自身吸收水分和阳光,那么,人的成长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这样由此及彼的分析,使得立意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启迪性,很容易写出见解独特、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当然,还有“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等层层分析的方法,都一样可以帮助我们展开深入思考的翅膀。

四、多向比较,求同推异

1.同类比较。将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综合归纳出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

2.相似比较。对大体相似又略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看事物更深入、更细致。比如,同样面对“挫折”:勾践的态度是忍辱负重;林肯频遭挫折,却愈挫愈勇;爱迪生面对实验室被焚毁,却是淡定、乐观。这样一比较,我们至少可以分析出对待挫折的三种方式,即三个分论点。

3.正反比较。将正面和反面的事物进行对比,可以使认识更深刻。有一篇满分作文《情与理》将范仲淹坚守理智“先天下之忧而忧”与唐玄宗放纵感情导致“安史之乱”进行对比,总结出以理驭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很成功的范例。

五、确立顺序,循序分析

有了一定的顺序,思维便可以按一定顺序展开,分析的角度也就丰富了起来。满分作文《天地之秤——诚》中,重点写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其思路就是依“自己—他人—社会”的顺序来展开分析的。

常用的顺序还有:过去、现在、将来等时间顺序;正面、反面、侧面等方位顺序;近处、远处等地域顺序;个人、集体、国家等范畴顺序;外因与内因、全部与局部、现象与本质、物质与精神等哲学顺序;主观与客观、微观与宏观等认识论顺序;立场、观点、态度、方法等关联顺序;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总之,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进而学会列出见解独到的分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基本功。有了这样的基本功,就有了进行深入阐述的良好基础。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可能是内容充实、分析透彻,且层次分明的好作文。

篇7:申论作文写作如何写分论点

申论作文写作如何写分论点

申论笔试对于文章写作越来越注重考生文章写作的深度。而这一点通常在写作要求当中呈现出来,出题人会要求大家:见解深刻、有思想。那么对于很多考生来讲如何才能达到考官的要求,能够在考试当中让自己的文章更胜一筹、脱颖而出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申论作文写作如何写分论点吧!

其实,申论文章角度的选择通常要与作答要求中的“分析深刻”联系在一起。“分析深刻”是要求考生就材料某一点进行深入分析。材料中的一句话,考生却可以将它扩充为一段话,这就是分析深刻。具体如何达到分析深刻,就要求大家在论点选择的角度上下足功夫。

角度越小越好

【案例一】

总论点:改进征地工作,构建和谐社会。

分论点:

第一,改进征地工作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要求。

第二,改进征地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三,改进征地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案例二】

总论点: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保障耕地刻不容缓。

分论点:

第一,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是控制土地退化的有力手段。

第二,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是保证耕地面积的重要保障。

第三,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是维护土地资源质量的有效策略。

【案例分析】

比较两个示例。先看总论点,【案例一】的总论点为“改进征地工作,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类似,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立意宏观,立论角度过大。相对而言,【案例二】的总论点落在“保持耕地”上,内容更有针对性,角度较小,更易驾驭。

再看分论点,【案例一】的'分论点比总论点的角度还要大,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问题明显是凌驾于和谐社会问题之上的,是更高层次的问题。而【案例二】的分论点从“控制土地退化”、“保证耕地面积”、“维护土地资源质量”三方面着手选取小角度,使文章更务实。

角度越容易越好

角度容易就是角度不要太偏,要容易驾驭。考生要尽量从材料中发现论点,这样既符合紧扣材料的要求,又可以有更多的参考资料。

有的考生选取的角度虽小,但过于标新立异,立论的角度很少有人涉足,或是需要较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很好的论述,给申论写作制造了不必要的麻烦。

以征地主题为例

有考生提出的总论点是:征地问题产生的根源。

给定材料基本没有涉及征地问题产生根源的内容,而且这一论点涉及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是很难有定论的,这样的角度就是太偏且太难的,没有抓住材料核心问题。因此提醒考生要注意,文章写作一定要选择自己能够把握的角度。

最后,还有一个很多人面临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文章写作当中通常会长篇大论,但是往往用语不够精炼和准确而且没有深度,也就直接导致文章的内容冗长毫无新意。这个从侧面反映了大家词汇量匮乏的问题。

因此,大家应在日常学习过程当中能够积累一些高大上的词汇。一般来讲大家需要积累一些政府工作当中经常的用的专业词汇以及一些政策词汇,另外一个方面大家需要积累一些申论词汇。所以希望大家把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好好的看一看,平时在看评论文章的过程当中积累一些专家和学者的用词和新鲜的观点。在做申论题目的过程当中学习和模仿申论语言的表达。

篇8:《议论文如何拟写分论点》教案

《议论文如何拟写分论点》教案

《议论文如何拟写分论点》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分论点的作用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把握分论点的确立角度和确立技巧

教学重点

如何有效而明确的确立分论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议论文写作中,同学们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高考时最高只能评三类作文。

这里借用资深高考专家何永康教授的一句话:

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有那么一点微光的议论文呢?我们认为,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能够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明确:什么是分论点及分论点的作用。

1.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作用: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中心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分论点二)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明确拟写分论点的角度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三段论式”,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那么,设置分论点也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进行。

(一)、角度一:阐述内涵。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主要是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即:是什么? 例1中心论点:舍弃一些东西,人生会更加美好。

分论点:①舍弃,是寄情山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飘逸之风;

(诗仙李白生性自由、寄情山水、不同凡俗、遗风长留的事实)

②舍弃,是悠然心会、自得其乐的和谐之风;

(陶渊明放弃官场、回归田园、寄情山水、自得其乐的经历)

③舍弃,是重振旗鼓的豪迈之风。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挫而弥坚,重整旗鼓,复国雪耻的历程)

(诠释“舍弃”的内涵)

可以使用的句式:

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是(就是)??

例2 中心论点:要敢于到班门去弄斧

班门弄斧:在鲁班(古代有名的木匠)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分论点:① 班门弄斧,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② 班门弄斧,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③ 班门弄斧,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激情。

例3 中心论点:人要坚守良知

分论点:①坚守良知,就是坚守自己的一份理想。

(陈晓兰冒着生命危险揭露医药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② 坚守良知,就是坚守心中的正义,不向恶势力低头。

(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尾山宏 )

③坚守良知,就是敢于承担过错,减轻良心上的重负 。 )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于众目睽睽之下,扑通一声下跪,全世界为之大哗。 )

练一练 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

原意:爬上这一座山,觉得那一座山更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中心论点:这山望着那山高

分论点: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阐释内涵)

(二)、角度二:即问一个“为什么” 分析原因,揭示作用、价值、地位。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即:为什么?

例1: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分论点: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②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

③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可用格式:关键词+能(才能、就能)??

练一练中心论点:微笑是最美的符号。

分论点:①笑是最美的符号,它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

②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它能安抚人受伤的心灵

③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它能给人以自信,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

(分析理由)

主要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这样做。也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三)、角度三:提出策略。主要是回答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 即:怎么样?

可用格式:关键词+需要??

1、追问办法法

中心论点: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即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 ①学会欣赏别人,需要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

②学会欣赏别人,需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嫉妒贤能; ③学会欣赏别人需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中心论点:这山望着那山高

分论点: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小结:从“能带来怎样的结果”入手

可运用:??,才能??;会使??,能够??,可以??等等表示能带来好处或危害的连词。

练一练中心论点:把微笑作为名片

分论点:①把微笑作为名片,你的心情会格外舒畅;

②把微笑作为名片,别人的心情会充满阳光;

③把微笑作为每个人的名片,世界也会因之和谐。

(四)角色分解法(范围、职业、性别、地域)

论证中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

例如:中心论点:“关注你身边的人”,写三个分论点。

① 学会关注生活中平凡的人,看他们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让他陶冶我们年轻的心。 ② 学会关注生活中贫穷的人,看他们为维护尊严而坚挺的傲骨,我们会变得更坚强。 ③ 学会关注生活中成功的人,看他们为理想而拼搏洒下的汗水,会让我们更有斗志。

将不同人物(生熟、敌友、文武、仕隐、贫富、穷达、贵贱、智愚、成败、好坏、失意得意、悲观乐观)引入思考范围,讨论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练一练 中心论点:“要懂得赏识”

① 赏识超出你的人,因为他提高你的目标。

②赏识反对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

四、课堂小结

1、分论点拟写的五种方法

类——是什么内涵阐释法

因——为什么 分析理由法

果——会怎样揭示结果法

法——怎么做探寻方法

谁——对象 角色分解法

2、分解中心论点时应注意:

①、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三四个即可,他们的内涵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的联系,把分论点内容总合起来要能揭示中心论点的基本方面和基本内涵。

②、分论点应从统一分类标准划分,他们之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

③、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

④、分论点最要好以首括句形式放在段首,首句标目,段意明晰;各个分论点的句式如能一致更好,如不能一致,不必强求。

⑤、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⑥、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⑦、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3、分论点的表述注意的问题。

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①、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

②、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

③、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物——人。

篇9: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定教案

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定教案

议论文分论点的拟定   教学目标:   1、了解分论点的作用   2、把握分论点的确立角度   3、掌握拟定分论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明确而有效地确立分论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次月考作文《心灵的选择》中,大家出现的比较多的问题就是:一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论据罗列,材料堆砌,结果形成了“中心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勉强及格。   我认为,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能够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明确:什么是分论点及分论点的作用。   1.什么是分论点:议论文中我们为了论证中心论点,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有了分论点,文章的条理就显得比较清晰。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三、明确拟写分论点的角度和方法   1、请学生散读高考佳作语段,体会确立分论点的.角度和方法。   A、语段(1)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忙,不亦乐乎》。   这篇文章标题即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将,把“忙”与“乐”联系起来。开篇扣题,亮出中心论点:忙,是人生中的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主体部分巧妙的将它分解成为三个分支:忙是问号。忙是省略号。忙是惊叹号。   角度一: 是什么 阐述内涵   方法:关键词 +是……  “是”的后面往往是一个比喻修辞中的喻体   语段(2)四川高考作文: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心论点:我们要坚强。   分论点:坚强,是    坚强,是    坚强,是    明确:【坚强,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坚强,是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心灵灯塔。坚强,是我们与自然抗争的有力武器。】   B、语段(3)湖南高考作文: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   角度二: 怎么样 提出策略   方法:关键词 +需要……   C、语段(4)题目: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我想握住你的手》   现在请大家以“我想握住那些敢于说真话的人的手”为中心论点。   从“为什么”这个角度思考、拟写分论点,讨论交流。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    明确:是因为我对你的崇敬。是因为我对你的支持。是因为我想让你带我前行。   角度三:为什么 分析原因,揭示作用、价值、地位   方法:关键词+是因为…… 2、示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安徽卷)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书本……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首先我们把话题(题目)扩展成一个句子,作为中心论点:品读欧阳修或者品读苏轼品读李清照品读杜甫品读李白……   然后,我们根据“为什么品读欧阳修”来思考   阅读高考佳作“品读欧阳修”体会分论点的作用和拟写角度。   学生齐读作品中的分论点:品读你,品出你让人折服的大度。品读你,品出你让人钦佩的豁达。品读你,品出你谦虚谨慎的做人态度。   3、思考:这一组分论点有什么共同点?   (1)句式整齐   (2)围绕中心   (3)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   得出结论:好的分论点可以采取排比的句式,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在分论点中体现题目中的关键词。   我们可以侧重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思考拟写分论点。   四、练习  根据06年安徽卷作文题,以“品读  ”为题,从“为什么”角度拟定分论点。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分论点的拟定。在已经确立中心论点的基础上,分论点可以从“是什么”入手阐述内涵;从“为什么”入手分析原因,揭示作用、价值、地位;从“怎么办”入手提出策略。重点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拟定。   在具体拟写分论点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多采用排比的句式,紧紧围绕中心,在分论点中体现题目中的关键词。   六、作业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本次月考的作文《心灵的选择》重新拟定分论点。

篇10:托福独立写作如何构思分论点

托福独立写作分论点要有逻辑性和合理性,要求我们在分论点排列顺序上要注意逻辑。一般说来,五段式托福独立写作的三个主体段,若都是同意或者都是反对的理由的话,可以有两种逻辑顺序:

1、按照“重要性”来排,将你认为最主要的理由放在第一个主体段中详细论证;

2、第二种是按照“小到 大”的原则,即个人方面的理由先写,然后再是家庭,公司,最后再是社会,国家等。

如果所有的分论点并没有主次之分,例如都是属于个人的论点,则这个时候要看这些分论点后续的论证内容的多少。有的说的放前面,素材多的放前面。

托福独立写作分论点写作注意事项

1、托福独立写作在审题,彻底把握题目主旨,方可进行段落布局。根据分论点的数量及论点的可延展性来敲定立场。

2、假如考生大致理清了分论点,主体段的布局基本就可以敲定大方向。采用五段式结构布局/用四段式结构布局进行写作就可以。

3、新东方在线提醒考生们,托福独立写作分论点在布局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4、分论点如果是平行关系,逻辑关系中一定要跟主题成因果关系,并且论点之间互相不重合。

托福独立写作分论点要想迅速、有效的找到并写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实际托福写作考试中要多多理清思路,练习写提纲的习惯。

篇11:托福独立写作如何构思分论点

方法1:15条通用理由

此方法的操作十分简便,只需记住下表1中的15个词语就可以了。从托福写作考试的题目范围来看,我们可以将这15个词语作为15条通用理由划分为两大类别,即:“事物类”和“人物”类。

“事物类”通用理由(7点):方便、经济、效率、耐久、安全、环保、空间

“人物类”通用理由(8点):经验、性格、乐趣、成就、健康、交流、情感、他人

表1:

. 汽车 吃饭 雇佣

好处 坏处 在家吃 饭店吃 年轻人 年长者

方便 √ × √

经济 √ ×

效率 √ × √ √× √×

耐久 ×

安全 × √ ×

环保 ×

空间 √ √

经验

性格

乐趣 √ × √

成就

健康 ×

交流 √

情感 √ √

他人

使用说明:

1. 将题目中的关键词(Key Word)填入“话题”一栏的第一格;

2. 简单的判断一下题型,从而决定“话题”栏中第二行的内容。如:“利弊评价型”题目可以将“好处”与“坏处”分别填入左栏与右栏(见表1第一题);“比较选择型”的题目可以将选项分别填入左栏与右栏(见表1第二题与第三题);“判断型”题目则将“同意”与“不同意”这两方观点填入两个栏里。

3. 依次考察事物类与人物类理由与话题栏中关键词的关系。“利弊评价”题目中满足好处则在栏内打勾,坏处打叉;“比较选择型”题目则在相应的选项之下用勾、叉表明好处与坏处。

实际应用举例:

1. 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e automobile has improved modern life. Others think that the automobile has caused serious problems. What is your opinion? Use specific details and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response。

题目:有些人认为汽车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汽车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你的观点是什么?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利弊评价型”问题,即评价汽车对于生活的好处与坏处。依照上文指示,我们可以将“好处”与“坏处”分别填入“话题”栏中第二行,然后依次向下寻找可以满足作答的理由。

首先,汽车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这是一个不争的理由,所以在“好处”一栏里打勾;同时,汽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效率,加速了生活节奏,这一点也很明显,打勾。当然,拥有汽车的家庭可以经常出门自驾游,男女老少共聚一车,齐享天伦之乐,增进了家人间的情感。而汽车的出现还使得人们的出行活动具有了一定的私密性,不至于情侣间的蜜月旅行还要挤在一个人声鼎沸的火车车厢内,所以,“空间”方面汽车也有明显的好处。由此可见,汽车具有“方便”、“高效”、“增进人际情感”和“空间私密”多项优点。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下汽车的坏处。首先,世上没有永恒使用的汽车,也就是说汽车的耐久性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有车一族总要受到维修、保养的事务的烦扰;当然,安全性就更不必说了,任何交通事故的例子都能用来证明这一点;而与安全性紧密相连的便是汽车给自然环境空气质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归纳至环保类问题,最后,便是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威胁,开车久了,造成很多慢性疾病,想必这一点也会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综上所述,汽车具有“耐久性差”、“安全系数低”、“不环保”以及“威胁人们健康”这四类问题。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我们在刚才的讲述中遗漏掉了表格中的几点内容。没错,这就是通过本题折射出的这一方法的特点之一:同一理由既可以作为“好处”又可被当做“坏处”进行论述。比如说“乐趣”的问题,开车为人们提供了驾驶的快感,驰骋的乐趣,家人共同出行的甜蜜时光,这些好处都是其它交通工具所不可比拟的;而另一方面,汽车由于自身的易坏性使得很多有车一族很是苦恼,整日修理,谈何快乐,尤其是加之堵车这一严重而又频繁的问题,更是使得开车上了成为了很多驾驶者的梦魇。

我们再来练习一道试题:

2. Do you prefer to have a meal at home, or in a restaurant? Why? Use specific details and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response。

题目:你愿意在家中吃饭还是去餐馆用餐?为什么?

这是一道典型的“比较选择”型问题。我们首先来把比较的话题——“吃饭”——填入“话题”栏第一格中,然后将作为比较对象的两边事物——“在家吃”和“在饭店吃”——分别填入下方两个空格内。

与上面一道题目相同,本题也折射出了该方法的另一个主要特点:一边的好处即另一边的坏处。所以考生在实际写作时可以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正反都可以写,从而使得文章含义饱满、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充篇幅。如“方便”这一理由,在饭店吃饭不用买菜、不用前期准备、不同亲自烹饪、尤其是不用洗碗,吃晚饭拍拍屁股走人,你说方便不方便?而家里就不同了,什么过程都得自己亲自去完成。所以,若我们选择“在饭店吃”,既可以从正面角度论证方便性,同时也可以将“在家吃”不方便的特点数落一番。还有“经济”的问题,“在家吃”原材料购买成本很低,很省钱,而饭店里吃一顿饭往往花销明显高于自己动手做,所以也可以同时采取“正”、“反”两方面都论述的手法进行写作。“效率”一条同理。其它理由不具备这一特征,因此依照第一道例题的方法进行旧可以了,只需论证“二者”各自的好处即可,在此笔者不再赘述。

3. Is it better to hire young people as employees, or is it better to hire old but experienced workers? Use specific details and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response。

题目:是雇用年轻人当员工好,还是雇用上年纪但有经验的工人?

这又是一道“比较选择”型的题目,其分论点的推导方法与上面的第二题基本相同,因此笔者就不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过多赘述了。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我们的“15通用理由”方法的最后一个特征:在有些题目中部分理由可同时用来说明一样的观点,即两端事物在同一理由下均各自成立。如在这道题中两种人群都可以具有“效率高”的解释。年轻人有活力,节奏快,头脑反应灵敏,接受新鲜事物也快,因此很有效率;而有经验的老员工由于职场经历丰富,对所做工作轻车熟路,不用岗前培训即可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因此也具有高效的特征。同时,一方的优点也可以被论证为对方的缺点,非常灵活。

以上便是对于“15条通用理由”使用方法的解析以及在具体考题中的实践案例,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同时依据此法做一些巩固性训练,方可掌握其精髓,从而在考场上为自己打开思路,争取时间。下面笔者再为各位考生介绍一种在思路上与“15条通用理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使用方法上却更加简便灵活的方法。

方法2:核心词对称联想法

顾名思义,所谓“核心词对称联想法”就是利用一组给定的特殊词汇(表2中左侧词语)自然地联想到另一组词汇(表2中右侧词语),同时两组词汇互相配合共同作为用来破解题目的“万能理由”,为考生打开思路。需要说明的是,考生在记住第一组9个词汇的基础上不需要太多刻意的记忆,只需通过一般的逻辑规律——或曰生活常识——便可自然地联想出第二组词汇了,详情请见表2。

与“15条通用理由”相比,“核心词对称联想法”具有记忆负担小、使用更灵活的特点。

表2:

记忆规律:

头脑(学习)技能;环境(改变)健康;社交(对应)竞争;

年龄(面对)压力;权利(对应)责任;团队(需要)信任;

就业(要求)效率;文化(对应)传统;金钱(带来)享受。

实际应用:

例题1:

Nowadays, food has become easier to prepare. Has this change improve the way people live?

题目:如今,事物变得更容易准备。这一变化是否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表2的词汇中发现了7条与本题作答具有一定关系的词语,发散如下:

·技能:年轻人不会做饭,只靠简单烹饪度日,缺乏必要生活技能,影响生活——负面效应

·效率:食物快速准备,提高生活效率、工作效率——正面效应

·社交:家人不再一起下厨,缺少了家庭的甜蜜时光——负面效应

·健康:易准备的食物有很多属于冷冻类或罐装类食品,不够健康——负面效应

·文化:厨艺渐渐远离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可能会流失——负面效应

·享受:好的饮食、亲自烹饪的新鲜佳肴给人们带来的享受感越来越少了,生活乐趣降低——负面效应

·金钱:食物“容易准备”往往意味着直接购买半成品、冷冻品或熟食,这些商品比自己买菜更花钱——负面效应

例题2: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t is easier to succeed today than in the past。

题目:你是否同意“今天比过去更容易成功”?

这一道试题我们可以利用“核心词对称联想法”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思考,大家不论选择“同意”还是“反对”的立场,通过此法都会有话可说。请仔细阅读以下的推理演绎。

若采取同意的观点(即现在容易成功),可以推出以下理由:

·头脑:现在人们受教育程度明显比过去普遍增高,相对更聪明,更容易成功。

·技能:现代技术进步给成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有助人们成功。

·社交:现代社会社交面宽了,人脉资源丰富,信息获取渠道增多,因此容易成功。

·压力:社会竞争、优胜劣汰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现代人生活与工作更积极,也更容易催生成功。

若采取反对的观点(即过去容易成功),可以推出以下理由:

·竞争:过去的竞争没有现在激烈,行业密度、人情关系没有今天这般复杂,因此容易成功。

·环境:过去生活较为单调,诱惑、娱乐比今天少,人们可以把精力较多的集中在自己的追求上,因此容易成功。

·团队: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注重合作,因此更容易成功。

【托福培训-写作】万能分论点

首先,对时尚外表的关注可以帮助我们的Career preparation吗?注重外表,关注时尚反映一个人的生活品味,个人气质会提升,进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这自然会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工作机会,进而发展自己的事业。你可以举例,_就是因为平常对时尚的关注,注重外表,气质好,给人印象深刻,而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成功地得到一份好的工作。

接下来从其他十个分类中,进行快速定位,寻找分论点。国家与文明,范畴很大,可以展开论述。就其中的公益和慈善方面,可以举例。由于人们以时尚的关注,还能帮助他人,比如最近的“犀利哥事件”,从一个普通的流浪乞丐,因为其与众不同的穿着打扮,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而帮助他与家人团聚,唤起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进而促进了社会和谐。

第三个“健康和安全”也能用,可以说人们对时尚外表的关注,自然会崇尚健康的护肤产品,保养品,要注意保持身材,就会关注健身,要穿用对人们身体好的布料做的衣服,进而提高了人的身体健康。

第四个,经济。人们关注外表和时尚,就会进行大量消费,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证明,时尚业对经济的贡献。消费刺激市场,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第五个,幸福和情感。现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希望可以放松身心,对时尚和外表的关注,可以让人们的身心得到愉悦,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人们只是借助时尚来放松娱乐自己,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并不是put too much emphasis。

篇12:如何展开雅思写作大作文分论点

The higher living standard nowadays makes it possible for people to afford various consumer goods such as TV, microwave ovens, etc. When we enjoy the benefits brought by the modern technology, there is a wide concern that this development may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For individual household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using home appliances can increas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Watching TV is a relaxing way for people to spend their leisure time and broaden their scope of knowledge, with informative and amusing programs available on the screen any time. Electric appliances in the kitchen can assist housewives to cook tasty and nutritious food, making the tiring task more enjoyable and efficient. Also, the rise in consumption of home appliances can boost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ch can bring the government more tax revenues and create more jobs. However, there are negative repercussions to this pattern of worldwide growth of electric products.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these goods consume huge quantities of fuels and raw materials and generate carbon emissions, contributing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other problem is that manufacturers constantly launch new products and consumers replace the old ones, so tons of waste products and components are produced every day. Disposal of such items as fridges and air conditioners is particularly troublesome, because they contain dangerous chemicals and take up space in landfill sites. Overall, it is a positive trend that people can afford various kinds of electric product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have improved. However, some measures such as energy-saving and recycling technologies need to be adopted for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270 words)

篇13:如何展开雅思写作大作文分论点

题目为:In many countries, more and more people can buy a wide range of household goods like television, microwave oven and rice cooker. Is it a positive or negative development?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越来越多的人广泛使用家用电器,如电视,微波炉还有电饭煲。这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发展吗?

相似写作话题(Similar Topic):

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having consumer goods like refrigerators and washing machines. Does this development bring more advantages than disadvantages? (/12/12)

【老雅解析】

仔细研究题目之后,你可以选择立场来回答问题。针对家庭电器,你立刻建立你的立场:利多弊少。

可以用如下结构:

引言开头household appliances: more positive than negative

主体A段 the advantages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支持主题)

主体B段 the disadvantages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支持主题)

结论结尾household appliances: more positive than negative (重申主题)

这是首次雅思考试。回答问题的方式很多,一般而考生赞成利大于弊。以下范文也是站在同样的立场。

篇14:如何展开雅思写作大作文分论点

重磅归来:20全年雅思写作范文大汇总,写作考情全揽

1.雅思写作范文解析

解析:本题为社会生活与科技的交叉话题。问题是人们购买大量家电是积极或者消极发展。对于论点的拓展,考生应该不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论述时一定要利用题目中告知的一些家电品项来具体论述其带来的生活品质提高的表现。

文章结构

paragraph 1 :结合时代背景引入话题且表明自己的观点。

paragraph 2: 论述网络购物的优点。(分为买家和卖家两个层面)

paragraph 3: 论述网络购物的缺点。(分为买家和实体商家两个层面)

paragraph 4: 总结上文论点,强调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避免缺点。

篇15:如何展开雅思写作大作文分论点

In a world of consumerism, hom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s have become so integral to modern life that, in many ways, they are what distinguish today’s society from yesterday’s. Household goods like television, microwave oven and rice cooker make your life so much easierand more enjoyable, but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As a whole, this kind of household goods, when properly used, can bring you more benefits than drawbacks.

老雅注:第一段引入话题,提出观点,话分两头,但利大于弊。

Generally speaking, buying over a dozen household equipments intended for daily use may be beneficial to you at home, from cooking to entertainment. Your microwave oven, for instance, allows you to cook rapidly with the turn of a dial, and this convenience provides more options in your daily life than in the past. Likewise, your rice cooker can simplify the cooking process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steps between you and your meal at the table. Further, because your refrigerator preserves foods for days or even weeks past their natural expiration dates, you can keep enough foods stocked in your freezer for future cooking, thereby saving your time spent on shopping. Similar advantages also apply to washing machines, dish-washers, dryers, and vacuum cleaners and so on. Thus, the more free time you save due to having appliances, the more other things you are capable of doing at your will, including watching television in the comfort of home after a heavy day from work.

老雅注:第二段支持主题,一头说利。第一句话是topic sentence。后面用举例的方式说明各类家用电器能为你节约时间,而最后一句则是点题:节约出来的时间有什么用呢?你可以自由支配,包括看电视休息等。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umerism in many countries is not entirely positive; and there are drawbacks which are less obvious and yet they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To begin with, it not only costs money to buy consumer equipments but also to operate them. Of course, cost is a disadvantage if you buy too many household gadgets and use them excessively in what is called the “throw-away” society. No doubt, the modern consumerism is likely to have an en environmental impact, either from the production processes or the disposal of the devices ranging from kitchen devices to television sets. Accordingly, without safe and efficient ways of recycling, electronic wastes (after being burned to salvage bits of metal) may release toxic substance into the atmosphere, polluting the immediate environment. That is to say,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household goods means the problem of greate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part from the problem of rising energy demands and expenses that will need to be met.

老雅注:第三段说弊。第一句话是 topic sentence。先从花钱说起,然后讨论对环境的影响。

On balance, the development of having useful appliances at your home is more positive than negative. Despite some bad effects typical of modern consumerism, life has become so much more full of pleasure due to these devices available from the kitchen to the bedroom. Now, ask yourself if you would rather live in today’s society or yesterday’s.

老雅注:第四段重申主题,利大于弊,二合为一。结论后应引言。

【有用技巧】

1. “Household goods” 是题目中的关键字(keywords), 必须出现在文章里,才不会跑题。当然,为了词汇有适当的变换,可以采取同义的词汇来替代。如:household/home “appliances, devices, equipments, gadgets, etc.”

2. “Is this a positive or negative development. Discuss both these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答问题,看两边,如此你才能取得比较平衡的论证。你虽然认为好处多,你也得提到也有坏处。单边论证,难以说服读者。

3. 作文的三个T。Thesis statement主题句;Topic sentence 指标句;Transitional devices (however, thus, accordingly, likewise, but, and, nevertheless, that is to say, on balance, etc.)

4. 遵循评分标准:全面答题 task response ,逻辑连贯cohesion and coherence ,辞汇资源 lexical resource ,文法正确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

篇16:如何展开雅思写作大作文分论点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most families are capable to afford home appliances such as television, microwave, oven and so on.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ose technological goods have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to our life although they do generate negative effects on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merits of using domestic appliances, the most obvious is that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as been boosted. Take TV as an example; watching TV is a preferable means of relaxation for people to spend their leisure time and release stress, with amusing programs, entertainment news as well as soap operas shown on the screen. Another case i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oven and rock cookers in the kitchen saves housewives from heavy housework and even assists them in cooking delicious meals efficiently. Furthermore, consumers’ demands for electric appliances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hich creates more job opportunities and bring the government increasing tax revenue.

However,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the worldwide use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inevitably contributes to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o commence with, in an attempt to maintain these devices function, a great amount of electricity has to be consumed, which is largely generated from fossil fuels such as coal and petroleum. In the long run, the scarc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will become a tough issue for human beings. In addition, harmful gas emission is another big concern. As a matter of fact, in the use of fridge and air conditions, Freon (a kind of chemical gas) is emitted into air, leading to the destruction of ozone layer.

In conclusion,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t is a positive development that people can purchase various electric appliances. However, environment-friendly technology should be adopted in its production to protect environment.

篇17:拟写议论文分论点示例讲解

有关拟写议论文分论点示例讲解

议论文分论点常常从“类——是什么” “谁——对象”“因——为什么”“果——会怎样”“法——怎么做”等五个方面分析。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以免造成逻辑混乱。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果”的角度。

2、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

3、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过去——现在——未来,人——集体——国家,物——人,自己——他人——社会。

拆分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三四个即可,他们的内涵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的联系,把分论点内容总合起来要能揭示中心论点的基本方面和基本内涵。

2、分论点应从统一分类标准划分,他们之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

3、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

4、分论点最要好以首括句形式放在段首,首句标目,段意明晰;各个分论点的句式如能一致更好,如不能一致,不必强求。

5、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30字之间。

6、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篇18:议论文如何进行分论点教案教学设计

议论文如何设置分论点

议论文重在说理。道理贵在深刻而广博。平时习作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新颖的中心论点,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

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加重要。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设置方法:

一、并列式分论点设置角度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1、内涵法(是什么?)

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① 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② 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如话题“涵养”的分论点:

①涵养是面对成功时不狂妄、不自傲的谦虚,

②涵养是面对失败时不气馁、不畏惧的冷静,

③涵养是面对邪恶龌龊时,不作无谓愤怒的智慧

例:说意气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分论点一: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分论点二: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分论点三:勇于探索的意气,激发潜能。

练习:

构思话题“读“的分论点。

① 读,是一把可以打开心灵的钥匙;

② 读,是一把可以理解别人的钥匙;

③读,是一把能打开心灵黑暗世界的的神奇的钥匙。

④读,是一把探知未知世界的钥匙。

2、理由法(为什么?)

几个分论点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如《学会欣赏别人》的分论点:

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真诚坦荡、虚怀若谷的胸怀。

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如《人要有意气》的分论点:

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困难牺牲。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变故。

3、措施法(怎么样?)

要达到某一目的,需要我们怎么做。在论证过程中,我们要阐明具体的方法,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又如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为题作文。

中心论点:这山望着那山高

分论点一: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分论点二: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分论点三: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二、递进式分论点

针对作文主题,分析其内涵以及产生的原因、结果,揭示事物间的真实可靠的关系,全面构思。如以《风度》为题的分论点:

1、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2、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3、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又如以“问——打开真理之门”为论点,然后分解成三个分论点:

①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与探究欲,是问的基础;

②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是问的发展;

③会问,才能真正发现真理,是问的目的。

又如《诗意地生活》(07湖南卷)的论点。

1、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2、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对比式分论点

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如以《认识自我》为题的分论点:

1、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2、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又如北京作文《说“安”》可以分解为:

①我们喜欢安,渴望安;

②我们又要提防安,不要以一晌贪安而蒙蔽了双眼;

③人生、国家定要将“安”字慎选。

四、学以致用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从不同角度设置分论点。

不轻易说“不”,就是不轻言放弃、难能可贵的坚持。

不轻易说“不”,就是不草率否定、一往无前的无畏。

不轻易说“不”,就是不唐突拒绝、虚怀若谷的包容。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它传递着生命的坚强。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它显示出精神的力量。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它折射出坚定的信念。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得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得有永不言弃的信念。

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得有“我不成功谁成功”的霸气。

《从材料到论据——例证法写作训练》导学案【2】

从材料到论据

——例证法写作训练

【学习目标】

1、能指向鲜明地概述事例。

2、学会通过议论分析揭示事例与观点的必然联系。

3、在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话题】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以“气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论述片段。

【写作导航】

一、审题:

1、说一说你所熟悉的关于气节的名言:

2、结合话题思考:哪些例子与此话题有关?此例什么地方体现了本话题?

3、找出你想到的例子的共同点,有一句话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二、例证法

(一)材料的选择:

(二)对事例的表述:

1、读下面文字,认真对比、分析素材与举例的差别,总结表述时对事例的处理方法。

【素材】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泽做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迎来送往。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的五斗米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坐下来写了辞职书,辞官回家。

【举例】

南山之侧,清菊丛中,满腔浩然正气。

清流河畔,星月之下,一副铮铮铁骨。

当身为彭泽县令的陶潜被郡府命令“迎接”督邮时,他毅然做出决定:去官归隐。他将郡府的书信撕得粉碎,褪去官服,交出官印,一纸辞呈便离开了黑暗浑浊的官场,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回音:不为五斗米折腰……

方法归纳:要使事例更好地为观点服务,应如何表述事例?

2、牛刀小试——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例,对体现观点的内容作指向鲜明的叙述。

(三)对事例的分析:

1、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论证中存在的问题:

【事例论证】

悠悠清溪,淡淡菊香。那悠扬的琴声,荡尽五柳先生心中的苦闷。

当年,陶氏家道已中落,陶渊明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彭泽县令的职务,常人一定认为他应该好好珍惜,当上级借考察之名来敲诈时,他可以剥削农民来贿赂上级,保住自己的官位,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愤然脱下官服,交上官印,石破天惊地喊出让后世钦佩不已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所以,气节是人不可缺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守气节。

【问题】

【我来修改】

方法总结:

2、课堂练习:

给你刚才写的事例表述加一个分析段: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总结一下例证法的写作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从材料到论据——例证法写作训练》教案教学设计

从材料到论据

——例证法写作训练

【学习目标】

1、能指向鲜明地概述事例。

2、学会通过议论分析揭示事例与观点的必然联系。

3、在学习写作方法的同时,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话题】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感受,以“气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论述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审题指导

1、说一说你所熟悉的关于气节的名言:

2、结合话题思考:哪些例子与此话题有关?此例什么地方体现了本话题?

3、找出你想到的例子的共同点,有一句话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三、关于例证法的写法

(一)材料的选择:

真实,与观点一致

(二)对事例的表述:

1、读学案上的文字,认真对比、分析素材与举例的差别,总结表述时对事例的处理方法。

思考:(1)哪些内容体现了观点?将其找出来。

(2)其他内容你打算怎么处理?

2、多媒体展示有问题的事例表述,大家共同修改。

3、牛刀小试——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例,对体现观点的内容作指向鲜明的叙述。

4、学生展示,师生共评,教师适当点评常用方法。

(三)对事例的分析:

1、读学案上的一段文字,找出论证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修改,老师出示修改示例,进而总结实例分析的方法。

3、多媒体展示另一片段作示范,指导学生思考:

(1)画出文段中的关键词。

(2)思考作者是如何分析的?

(3)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4、课堂练习:

(1)给你刚才写的事例表述加一个分析段:

(2)大家共同点评。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总结一下例证法的写作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五、思维拓展引导

有大语文意识,多观察多体悟,勤思多练。

篇19:如何正确展开雅思写作大作文分论点

在雅思写作大作文备考冲刺阶段,许多同学都习惯花大量时间去整理一套雅思写作大作文素材和套路,但是临场考试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因为你发现自己的素材库里的内容只够撑起半个题目;或者因为这个题目压根就不在我准备范围之内。

本文就教给大家当遇到比较“奇葩”题目的时候如何去打开思路“想”分论点,从而让我们的文章充实起来。

以教育类的题目为例:Some people think that watching television is bad for children. Others say it is good for children to get knowledge.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pinion.

该题甲方观点是说,看电视对于小孩来说有坏处,其分论点并不难想:一方面看电视在身体上(physically) 有坏处:比如造成近视的(short-sighted)问题,长期坐着不运动肥胖(obesity)问题;另一方面看电视在行为上(behaviorally)也对小孩有不良影响:比如暴力内容(violent content)以及危险行为(dangerous behaviors)会让小朋友模仿(imitate),对他人造成伤害,比如以下新闻:

而该题乙方观点是说,看电视对小孩获得知识有好处(good for children to get knowledge),这就很抽象了。很多小伙伴能够首先想到的是看新闻(news),然后能想到看纪录片(documentary films),之后就一片空白,开始进入卡壳状态,以至于在考场上浪费了时间还写不够字数。

当我们题目中遇到抽象名词时要相信雅思考试的内容是在你的认知范围之内的,下面我们就把抽象的词knowledge来变具体化。

那看电视都看什么呢?

你会看《动物世界》《Animal Worl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所以我们能在其中获得的知识就是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有关的知识。

让看电视的小盆友们学习到物种多样性(diversity of species) 、各种生态环境(Va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s)以及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的自然法则(law of nature)。

再者,有的电视节目能起到独特的功效,比如一档节目,如果想增肥的话在吃饭以后看(因为看完它你又饿了),如果想减肥的话就在饭前看(因为看完之后就不想吃自己面前的饭了)。

它就是:《舌尖上的中国》(A BITE OF CHINA).

看《舌尖上的中国》能让大家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Chinese diet culture)

教给小盆友们厨艺技能(cooking methods and skills)。同时节目里还会描述当地人的生活方式(lifestyle of local residents) ,会跨越不同的中国省份,也就有了地理知识(knowledge of geography)和当地礼节与风俗习惯(local manners and customs)。

除了这些其实还有可以获得知识的,不像以上科目这么划分,它是一种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

比如CCTV有一个频道专门用英语来讲--《CCTV News》, 小伙伴们在看该节目的时候可以学习英语(learn English),积累不同领域的词汇(vocabulary in different sectors and fields)和专业知识理论(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ories)。

乙方观点说看电视 is good for children to get knowledge,其实还有另一方面也比较具体可以提及,那就知识传递方式(the way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看电视和看书不同,电视有鲜明的动画(vivid animations)和悦耳的声音(melodious sound),这些可以帮助小盆友们更好地吸收知识(absorb knowledge efficiently)。

那话说回来,讲了这么多,全都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为什么自己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是想不起来呢?

这是一个抽象变具体的过程(abstractions turn into details),小伙伴们需要敢于并且善于把抽象的事物变具体,就像这个考题里的,把knowledge变具体,变成不同领域的知识。

那反过来想,为什么考官不给我们具体的方向呢,比如natural science。那题目中的乙方观点就成了Others say it is good for children to learn natural science。如果题目真这么出的话,可写的内容就太少了,就只能关注在自然科学上,其他的领域都不可以写了。

所以考官不会这么出题,会故意在出题的时候把范围扩大,那范围一扩大了,关键词就变得抽象了,真实目的是不限制大家思路的发挥。

“分论点”答案之我见

议论文分论点范文解析

分论点并列式作文范文

议论文范文800有分论点

托福独立写作如何构思分论点

高考分论点议论文800字

韩愈的师说中心论点

感谢为中心论点议论文

高考分论点议论文范文

分作文

分论点范文(精选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分论点范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