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王孙》原文及翻译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hiina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哀王孙》原文及翻译(共含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hiin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哀王孙》原文及翻译

篇1:《哀王孙》原文及翻译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篇2:《哀王孙》原文及翻译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

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注释:

1.延秋门:唐玄宗曾由此出逃。

2.金鞭断折:指唐玄宗以金鞭鞭马快跑而金鞭断折。九马:皇帝御马。

3.宝玦:玉佩。

4.隅:角落。

5.高帝子孙:汉高祖刘邦的子孙。这里是以汉代唐。隆准:高鼻。

6.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占据长安。邑:京城。龙在野:指唐玄宗奔逃至蜀地。

7.临交衢:靠近大路边。衢:大路。

8.斯须:一会儿。

9.东风吹血腥:指安史叛军到处屠杀。

10.“朔方”句:指唐将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叛军大败的事。

11.“传位”句:天宝十五载八月,玄宗在灵武传位于肃宗。

12.花门:即回纥。剺(lí)面:匈奴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表诚意。这里指回纥坚决表示出兵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

13.狙(jū):伺察,窥伺。

14.五陵:五帝陵。佳气:兴旺之气。无时无:时时存在。

15.白头乌:白头乌鸦,不祥之物。南朝梁末侯景作乱,有白头乌万计集于朱雀楼。

篇3:哀王孙古诗原文

哀王孙古诗原文

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G嗌汉鳎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注解

1、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出此门,即由便桥渡渭水,自咸阳大道往马嵬。

2、九马两句:指玄宗快马打鞭,急于出奔,丢下李家骨肉而去。

3、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4、龙在野:指玄宗出奔在蜀。

5、朔方两句:指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大败事。

6、圣德句:后汉光武帝时,匈奴两分为南北,南单于(南匈奴王)遣使称臣。这里指肃宗即位后,回纥曾遣使结好,愿助唐平乱。

7、花门: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在今甘肃)北三百里,是回纥骑兵驻地,故借以指回纥。

8、面:即“梨面”。古匈奴俗以割面流血,表示忠诚哀痛。

9、慎勿句:钱谦益云:“当时降贼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奉者。”所以这里这样说。狙:猕猴。因善伺伏攫食,比喻有人会暗中侦视。

10、五陵:长安有汉五陵,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恰好玄宗以前的`唐室也有五陵,即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施鸿保《读杜诗说》,以为“此就唐五陵言,非借汉为比,亦非惜用字面。”

11、佳气:指陵墓间郁郁葱葱之气,原是旧时堪舆家的风水之说。

12、无时无:意谓随时都有中兴的希望。

篇4:哀王孙

唐代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译文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

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

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

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

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

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

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

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

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

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

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

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

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

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

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注释

延秋门:唐玄宗曾由此出逃。

金鞭断折:指唐玄宗以金鞭鞭马快跑而金鞭断折。九马:皇帝御马。

宝玦:玉佩。

隅:角落。

高帝子孙:汉高祖刘邦的子孙。这里是以汉代唐。隆准:高鼻。

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占据长安。邑:京城。龙在野:指唐玄宗奔逃至蜀地。

临交衢:靠近大路边。衢:大路。

斯须:一会儿。

东风吹血腥:指安史叛军到处屠杀。

“朔方”句:指唐将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叛军大败的事。

“传位”句:天宝十五载八月,玄宗在灵武传位于肃宗。

花门:即回纥。剺(lí)面:匈奴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表诚意。这里指回纥坚决表示出兵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

狙(jū):伺察,窥伺。

五陵:五帝陵。佳气:兴旺之气。无时无:时时存在。

白头乌:白头乌鸦,不祥之物。南朝梁末侯景作乱,有白头乌万计集于朱雀楼。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长安城中看到了往日娇生惯养的黄金之躯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在安史叛军占领长安城之后的`凄惨遭遇。

诗中情感十分复杂,既有“龙种自与常人殊”的庸俗忠君思想,又有对处于特殊历史境况下“但道困苦乞为奴”的弱者的悲悯之情。联系杜甫平常对锦衣玉食的纨挎子弟的厌恶情绪看,此际应是出于一种人道的同情。

原来居住在华堂高殿中的王孙贵族们已经纷纷逃出长安,“走避胡”,一路逃亡出去。“金鞭断折九马死”,慌忙的逃命,以至于把金子装饰的马鞭都打断了、打死了九匹马,这是一种夸张,说明奔逃时候的惶恐之状,而且他们在逃跑的时候因为特别急、特别快,以至于他们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够完全带走,所以就有一些“可怜王孙泣路隅”,因为失去了父母,被父母遗弃在长安城中,在路边哭泣。杜甫问这些王孙们,“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这些昔日的王公贵族的子孙们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生怕被胡兵知道被抓去做俘虏,只是告诉诗人他现在是困苦交加,哪怕做别人家的奴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够活命。再看他身上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这个孩子已经在荆棘中躲藏了好多天了,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了,到处都是伤。但就是这样,诗人还是要安慰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善保千金躯,相信唐兵一定会打回来的。长安城里的王气依然存在,国家不会亡。那种昔日的繁华一定会再回来。可见杜甫虽然身处乱中,身作长安,仍然心系国家,仍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而且诗人在长安城里虽然被封锁在长安城中,但是诗人仍然通过不同的渠道很多关系关心着当时战争的时局。

作者在诗中极言王子王孙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遭受种种苦楚,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规劝统治者应居安思危,不可一味贪图享乐,致使子孙也无法遮顾,可悲可叹。

全诗词色古泽,气魄宏大。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叙事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希望处见其切。杜诗之所以称“诗史”者,盖在于此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仅带着杨贵妃姐妹几人,其余妃嫔、皇孙、公主都来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杀戮霍长公主以下百余人。此诗即作于此时。诗中所指“王孙”,应是大难中的幸存者。

篇5:杜甫《哀王孙》原文与翻译简介

杜甫《哀王孙》原文与翻译简介

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G嗌汉鳎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注解

1、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出此门,即由便桥渡渭水,自咸阳大道往马嵬。

2、九马两句:指玄宗快马打鞭,急于出奔,丢下李家骨肉而去。

3、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4、龙在野:指玄宗出奔在蜀。

5、朔方两句:指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大败事。

6、圣德句:后汉光武帝时,匈奴两分为南北,南单于(南匈奴王)遣使称臣。这里指肃宗即位后,回纥曾遣使结好,愿助唐平乱。

7、花门:花门山堡在居延海(在今甘肃)北三百里,是回纥骑兵驻地,故借以指回纥。

8、面:即“梨面”。古匈奴俗以割面流血,表示忠诚哀痛。

9、慎勿句:钱谦益云:“当时降贼之臣必有为贼耳目,搜捕皇孙妃主以献奉者。”所以这里这样说。狙:猕猴。因善伺伏攫食,比喻有人会暗中侦视。

10、五陵:长安有汉五陵,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恰好玄宗以前的唐室也有五陵,即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施鸿保《读杜说》,以为“此就唐五陵言,非借汉为比,亦非惜用字面。”

11、佳气:指陵墓间郁郁葱葱之气,原是旧时堪舆家的风水之说。

12、无时无:意谓随时都有中兴的希望。

译文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

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

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

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

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

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

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

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

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

只能站立片刻,交代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

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

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

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

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

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赏析

《哀王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犯长安后几个月。此诗先写安史之乱起,唐玄宗仓猝逃往成都的情景,再记叙王孙亲贵避乱匿身,后写国家乱极将治。作者在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生的哀伤,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肃宗的希望。全诗写景抒情,真切生动,荡人胸怀,叙事利索,语气亲切,词色古泽,气魄宏大。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仅携贵妃姊妹几人,其余妃嫔、皇孙、公主皆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杀戮霍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中所指王孙,应是大难中的幸存者。

诗先追忆安史祸乱发生前的征兆;接着写明皇委弃王孙匆促出奔,王孙流落的痛苦;最后密告王孙内外的形势,叮咛王孙自珍,等待河山光复。

全诗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叙事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希望处见其切。杜诗之所以称“诗史”者,盖在于此也。

篇6:杜甫哀王孙原文及注释

杜甫哀王孙原文及注释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宫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郊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注释】:

①九马:九匹骏马,指皇帝的御马。

②头白乌:白头乌鸦。旧时以乌鸦为不祥之物。

③延秋门:唐宫苑西门。出此门可由咸阳大道至马嵬驿。

④隆准:高鼻。两句借汉喻唐,写王孙具有皇族的特征。

⑤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⑥龙在野:指唐玄宗出奔在蜀。

⑦橐驼:骆驼。

⑧避胡:指逃避安禄山叛军。

⑨窜荆棘:流窜在荆棘之中,指处境艰难。

⑩剺面:古代某些少数民族割面流血,表示忠诚哀痛。依匈奴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示诚意。

【译文】:

无数只白头乌鸦栖息在长安城垣,夜晚来飞到延秋门上不住悲鸣;又落向高门大户人家频频乱啄,屋主人逃亡四散躲避胡兵。累死了骏马、折断了金鞭,亲骨肉也顾不上相携逃难。玉佩珊瑚还悬挂腰间,可怜这些王孙哭泣在路边。路人询问姓名,死活不肯吐露。只说历经困苦,甘愿作仆为奴;百来天逃窜在荆棘丛里,折磨受尽,体无完肤。高帝的子孙全都是鼻梁高出,龙种相传自有不同寻常的仪容。豺狼盘踞都邑,真龙逃奔在野,王孙您要把千金之躯善自保重。哪敢在交通道口与您长谈,只说上三言两语此刻稍停。昨夜里东风吹过血腥阵阵,东来的骆驼队挤满京城。朔方健儿本是好身手,先前何等勇锐,这回却多么迟钝。听说天子已经传位给新君,圣德仁恩使异族都感动。回纥割面宣誓,正请求讨伐叛军。您可要处处说话留神,提防被坏人捕获难以脱身。王孙呵,切莫疏忽千万谨慎,要知道五陵佳气终久是郁郁葱葱不会中断。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仅携贵妃姊妹几人,其余妃嫔、皇孙、公主皆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杀戮霍国长公主等李唐宗室一百余人。诗先追忆安史祸乱发生前的征兆;接着写明皇抛弃王孙匆促出奔,王孙流落的痛苦;最后密告王孙内外的形势,叮咛王孙自珍,不要丧失信心,等待河山光复,对唐玄宗弃王孙于不顾仓皇出逃给予委婉而辛辣的讽刺。全诗写景写情,皆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

本诗作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犯长安后几个月。自七月安的部将孙孝哲占领长安后,杀戮了唐宗室霍国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里所哀的.王孙是侥幸逃出来的。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生的哀伤,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肃宗的希望。诗人当时还没有从长安逃出,因而其景其情能写得这样逼真。

篇7:杜甫——《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呖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注释:

隆准:高鼻。

今何愚:指哥舒翰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所败。

已传位:指唐玄宗传位给肃宗。

请雪耻:肃宗即位后,与回讫修好。回讫又称花门。依匈奴风欲,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示诚意。南单于在后汉光武帝时曾遣使称臣,此处借指回讫。

五陵:指唐高祖献陵,太宗昭陵,高宗乾陵,睿宗桥陵。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赏析:

本诗作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犯长安后几个月。自七月安的部将孙孝哲占领长安后,杀戮了唐宗室霍国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里所哀的王孙是侥幸逃出来的。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生的哀伤,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肃宗的希望。诗人当时还没有从长安逃出,因而其景其情能写得这样逼真。

篇8:哀王孙 杜甫

隋唐 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腰下宝i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哀王孙翻译:

长安城头,伫立着一只白头乌鸦,夜暮了,还飞进延秋门上叫哇哇。

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个不停,吓得达官们,为避胡人逃离了家。

玄宗出奔,折断金鞭又累死九马,皇亲国戚,来不及和他一同驱驾。

有个少年,腰间佩带玉块和珊瑚,可怜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哑。

千问万问,总不肯说出自己姓名,只说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经有一百多天,逃窜荆棘丛下,身上无完肤,遍体是裂痕和伤疤。

凡是高帝子孙,大都是鼻梁高直,龙种与布衣相比,自然来得高雅。

豺狼在城称帝,龙种却流落荒野,王孙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与你长时交谈,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话。

昨天夜里,东风吹来阵阵血腥味,长安东边,来了很多骆驼和车马。

北方军队,一贯是交战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听说,皇上已把皇位传太子,南单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们个个割面,请求雪耻上前线,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缉拿。

多可怜呵王孙,你万万不要疏忽,

五陵之气葱郁,大唐中兴有望呀!

哀王孙字词解释:

延秋门:唐玄宗曾由此出逃。

金鞭断折:指唐玄宗以金鞭鞭马快跑而金鞭断折。九马:皇帝御马。

宝i:玉佩。

隅:角落。

高帝子孙:汉高祖刘邦的子孙。这里是以汉代唐。隆准:高鼻。

豺狼在邑:指安禄山占据长安。邑:京城。龙在野:指唐玄宗奔逃至蜀地。

临交衢:靠近大路边。衢:大路。

斯须:一会儿。

东风吹血腥:指安史叛军到处屠杀。

“朔方”句:指唐将哥舒翰守潼关的河陇、朔方军二十万,为安禄山叛军大败的事。

“传位”句:天宝十五载八月,玄宗在灵武传位于肃宗。

花门:即回纥。(lí)面:匈奴风俗在宣誓仪式上割面流血,以表诚意。这里指回纥坚决表示出兵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

狙(jū):伺察,窥伺。

五陵:五帝陵。佳气:兴旺之气。无时无:时时存在。

白头乌:白头乌鸦,不祥之物。南朝梁末侯景作乱,有白头乌万计集于朱雀楼。

哀王孙背景:

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玄宗奔蜀,仅带着杨贵妃姐妹几人,其余妃嫔、皇孙、公主都来不及逃走。七月,安禄山部将孙孝哲攻陷长安,先后杀戮霍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中所指“王孙”,应是大难中的幸存者。

哀王孙中心大意:

诗中既写了唐宗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生的哀伤,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切同情和对肃宗的希望。

哀王孙赏析:

这首诗先追忆安史祸乱发生前的征兆;接着写玄宗委弃王孙、匆促出奔后,王孙流落的.痛苦;最后密告王孙内外的形势,叮咛王孙自己珍重,等待河山光复。全诗写景写情,都是诗人所目睹耳闻,亲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荡人胸怀。诗歌叙事明净利索,语气真实亲切,写同情处见其神,写对话处见其情,写议论处见其真,写希望处见其切。杜甫的诗歌之所以被称为“诗史”,与这样的艺术特点是分不开的。

作者在诗中极言王子王孙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遭受种种苦楚,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规劝统治者应居安思危,不可一味贪图享乐,致使子孙也无法遮顾,可悲可叹。全诗词色古泽,气魄宏大。

哀王孙后世评价:

1,评这首诗说:“通篇哀痛顾惜,潦倒淋漓,似乱似整,断而复续,无一懈语,无一死字,真下笔有神。”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以上这篇哀王孙 杜甫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哀王孙》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哀王孙》

唐诗之《哀王孙》

左传哀公二十三年的原文及翻译

《长恨歌》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齐东野语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采桑子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哀王孙》原文及翻译(合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哀王孙》原文及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