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原文翻译及欣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十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原文翻译及欣赏(共含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十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原文翻译及欣赏

篇1:《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原文翻译及欣赏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篇2:《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原文翻译及欣赏

⑴縠(hú)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船桨,此指船。

⑵闹:浓盛。

⑶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⑷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⑸持酒:端起酒杯。

篇3: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

〖宋词〗

东城渐觉风光好,e(hú)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①e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e(hú)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船桨,此指船

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③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翻译】

城东渐渐让人感觉到风光美好,湖面漾起皱纱似的波纹,迎接游人客船的来到。绿杨垂柳笼聚着雾气如淡烟,拂晓的寒气在四处弥漫,唯有红艳的杏花在枝头簇绽,春意盎然,像火焰般闹喧。

人生如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总是抱怨欢娱太少,谁肯吝惜千金却轻视美人的回眸一笑?为你我持酒盏劝说西斜的金色太阳,且为聚会的好友宾朋在百花丛中留下一抹晚霞夕照。

【简评】

早春郊游,地在东城,以东城先得春光。风和日丽,水波不兴。春日载阳,天气渐暖。以“红杏”表春,词习见。词人独得,在一个“闹”字。王国维称道其“境界全出”。而李渔却认为这个字用得无理:“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其实人的视听感觉,是可以打通的。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篇4: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鉴赏及译文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鉴赏及译文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古诗简介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是宋代词人宋祁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上阕描绘春景。“东城”句,总说春光渐好;“縠皱”句专写春水之轻柔;“绿杨烟”与“红杏枝”相互映衬,层次疏密有致;“晓寒轻”与“春意闹”互为渲染,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阕直抒惜春情怀。“浮生”二字,点出珍惜年华之意;“为君”二句,明为怅怨,实是依恋春光,情极浓丽。全词收放自如,井井有条,用语华丽而不轻佻,言情直率而不扭捏,把对时光的留恋、对美好人生的珍惜写得韵味十足,堪称千古佳作。

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注释

⑴縠(hú)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船桨,此指船。

⑵闹:浓盛。

⑶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⑷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⑸持酒:端起酒杯。

赏析/鉴赏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篇5:《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原文

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品注释

⑴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调同“玉楼春”。

⑵縠(hú)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纱。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zhào):船桨,此指船。

⑶春意:春天的气象。闹:浓盛。

⑷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⑸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⑹持酒:端起酒杯。《新唐书·庶人祐传》:“王毋忧,右手持酒啖,左手刀拂之。”

⑺晚照:夕阳的余晖。南朝宋武帝《七夕》诗之一:“白日倾晚照,弦月升初光。”

作品译文

漫步东城感受到风光越来越好,船儿行驶在波纹骤起的水面上。拂晓的轻寒笼罩着如烟的杨柳,惟见那红艳艳的杏花簇绽枝头。

人生总是怨恨苦恼太多欢娱少,谁惜千金却轻视美人迷人一笑?为君手持酒盏劝说金色的`斜阳,且为聚会向花间多留一抹晚霞。

作品鉴赏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词牌简介

木兰花,词牌名之一。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作品格律

格一(仄韵换韵格)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格二(仄韵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格律对照

上阕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下阕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说明: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中,可平可仄;加粗体字为韵脚所在。

作者简介

宋祁(998—1061),宋代文学家。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后迁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宋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工部尚书员外郎、知制诰、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承旨等。卒谥景文。其诗词多写优游闲适生活,语言工丽,描写生动,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之句,世称“红杏尚书”。有集,已佚,今有清辑本《宋景文集》;词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篇6:《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彀(hú):绉纱类的丝织物。绉:皱纹似的纱。棹:船浆,代指船。

②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生于水面。 ③李商隐《写意》:“日向花间留晚照。”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相关试题

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象?艺术特点是什么?(5分)

2、“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美好情趣?(4分)

参考答案

1.这句诗描绘了烂漫的大好春光。杏花是早春典型风物,诗人专写杏花红艳,以杏花的盛开衬托出春意之浓。“闹”是炼字,用通感手法将无声化为有声,使人联想到杏花的蓬勃热烈和蜂蝶采花 沾粉的热闹景象。(5分)

2.这是惜春、恋春情切的痴语,表现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这两句诗还有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哲理意味。(4分)

二:

1、“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4分)

答:诗人惜春、恋春、留春,情真意切,想像新奇。表现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这两句诗还有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哲理意味。(3分)

2、“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能否改为“浓”或“盛”字?为什么?请运用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学到的方法,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不能调换(1分)。因为“闹”,乃安静、寂寞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这句诗写红杏怒放,如火如荼(1分)。它不说春意“浓”、“盛”等,而说“春意闹 ”,精妙之处在于借助感觉的沟通、转移,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2分)。写出了红杏竟相盛开,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王国维评价为“着~‘闹’字而境界全出”,此说极为精当。(2分)

三: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①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

②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3)、就这首词的上阕而论,最能表现词人情感诗歌音乐性的 几个字眼是 好、棹、闹词的下阕中,最能表现词人情感的词是 长恨。

(4)、结合整首作品,谈谈这首词在写景方面的妙处。

答:写景集中在上阕:风光好总起,生机勃勃表现得颇为传神,为下阕抒情铺垫,设定情景蓄势。

5、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⑴请结合加点的词赏析“縠皱波纹迎客棹”一句的妙处。(2分)

⑵试比较下列两句诗中“闹”字用法的异同。(3分)

A.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B.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⑶下列各选项中的词语与诗歌感情无关的是( )

A、依依惜别 B、赞美春光 C、及时行乐 D、留恋春光

参考答案:

⑴运用拟人手法,将水波写的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2分)

⑵相同点:运用拟人手法,写出花的繁茂。不同点:A语含讽刺,桃李盛开是为了抢占春光,哗众取宠,告诫儿辈要学习海棠;B描写了美好烂漫的春光。(2分)

(3)A

【作者简介】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仁天圣二年(1024)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初任复州军事推官。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与其兄庠齐名,时呼“小宋、大宋”。因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人称红杏尚书。为人喜奢侈,多游宴。其词多抒写个人生活情怀,未摆脱晚唐五代艳丽旧习。但构思新颖,语言流丽,描写生动,一些佳句流传甚广。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清人辑有《宋景文集》;近人辑有《宋景文公集》;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注释】

①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②棹:船桨,代指船。

③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 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④肯爱:怎肯吝啬。

⑤晚照:晚日的余辉。

【译文】

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湖面上棉纱一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承载着游客的欢乐。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

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少啊!愿拿千金换一笑。他端起斟满的酒杯,邀请夕阳,劝夕阳同干一杯。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

【赏析】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上片写初春的风景。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下片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这要求是“无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这种对时光与生命的珍惜,与晏殊在富贵中所产生的“闲愁”同一根源,在宋祁其它词作中也时有流露,如《浪淘沙近》说:“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这首词最精彩之处,是第四句的“闹”字。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一个字,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不过,也有人反对这个“闹”字。清代学者李渔曾写道:“闹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于诗词。”当然,这不过是他一己之见。对于春天,诸多诗家学者,也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观照。宋代无名氏有诗写道:“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该诗从两个方面对春日春风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我们知道,一年分四季,自然界不会永远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人生也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的道路上也不会总是一马平川,风平浪静,不会总是月白风清,良辰美景,不会总是成功的欢乐、动人的微笑、甜蜜的絮语、悦耳的歌声。所以,当您的人生中遇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举步维艰的时候;当你的人生遇到“无边落木萧萧下”“黑云压城城欲摧”,困难重重的时候;当您的人生遇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天寒地冻的时候,请您不要气馁,不要退缩,不要一蹶不振,要相信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春天还会远吗?最后,给朋友们送上两句话:一句是,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一句是,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

篇7: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的写作背景

木兰花·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篇8: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的写作背景

漫步东城感受到风光越来越好,船儿行驶在波纹骤起的水面上。

拂晓的轻寒笼罩着如烟的杨柳,惟见那红艳艳的杏花簇绽枝头。

人生总是怨恨苦恼太多欢娱少,谁惜千金却轻视美人迷人一笑?

为君手持酒盏劝说金色的斜阳,且为聚会向花间多留一抹晚霞。

篇9: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原文、翻译及赏析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

汀洲:水中小洲。

杳:消失,不见踪影。

画阑:即“画栏”。有画饰的栏杆。

篇10: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万俟咏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怕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篇11: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原文、翻译及赏析

遗憾春天即将过去,只有芳草萋萋遍野把汀州染绿。纵使山崖高千丈,榆钱再多,也买不来春归的脚步。梅花一向是最早离去,现在已结出满树青果。门外垂杨生长在岸边,谁把兰舟系在画桥旁边?

悠悠岁月如流水一去不返,感叹覆水消失后再难回收。身子倚靠着画栏远望望,往往一抬头一举眼间都是春愁。傍晚的东风更可恨,把那落花柳絮卷入书楼,只能放下帘栊。双燕不懂我心意,回来却问帘钩为何不挂起。

篇12: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原文、翻译及赏析

此词托为惜春,实际上抒写作者与一位恋人诀别的情事,其本事已不可考。

上片从惜春写起。开头三句,写春事阑珊。词首句起势不凡,为全篇定下了感恨的基调。以下三句,以夸张的手法,发出了留春无计的感叹:山崖再高,也难以阻挡春光匆匆离去的脚步;榆钱再多,也无法唤得春神的回眸眷顾。其间借“榆钱”而拈出“难买”,自然熨贴,堪称妙笔。“梅花”二句,以梅花寄恨,将惜春之情推向纵深。梅花本是报春使者,凌寒独放于百花之前,春华烂漫时与梅花作别,似乎还是左近的事,但曾几何时,它已果实盈枝了。“结子满枝头”暗用了一个故事:相传杜牧游湖州时看中一少女,与其母约定十年之内来娶。过十四年,杜牧出为湖州刺史,访该女,则已出嫁并生有两子。杜牧怅然为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作者化用这个典故,借以透出他伤春的个中消息。歇拍二句,便进一步揭出了这层底蕴:那垂杨画桥,柳湾兰舟,曾是他与情人幽会之所,此时风景依旧,但唯余一泓绿水,柳下无人系舟,当然再也看不到她的倩影芳姿了。以上,词人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离情别绪融化于物象中,颇具深婉曲折之妙。

过片四句,连用两个比喻,感叹明如流水,往事绝无重现的可能。“覆水难收”,这句成语出于《后汉书》,原本是就军国大事说的,后来用以比喻夫妻关系断绝无法恢复此处借以喻指自己与恋人相诀、欢情不再的悲哀,将上片离恨再加强化。下面就进一步展开抒写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凭画栏”三句,写词人由于心境不佳,想凭栏眺望,以舒愁怀,但触目都是足以惹起春愁的.景物,因此他不再凭栏而走入楼内。“东风”两句写词人转头不看触目伤心的残春景色,但它还是追踪而至。那吹花搅絮的东风,到傍晚更来得厉害,把落花柳絮直卷入书楼,有心再来撩惹了。结尾两句构思奇特,以拟人和问句的形式,将燕子成双的物象与主人公的孤单悲苦加以对比映衬,淋漓尽致地刻划出主人公愈怕外物引发春愁愈无法回避的痛苦境地。

《六国论》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参考

《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欣赏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平乐·风光紧急》原文、翻译和赏析

《长恨歌》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原文及翻译

齐东野语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采桑子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原文及翻译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原文翻译及欣赏(推荐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原文翻译及欣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