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瓜蒌栽培技术(共含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haw101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瓜蒌栽培技术
从种苗繁育和大田栽培2方面介绍了瓜萎人工栽培技术,以期为瓜萎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作 者:云建成 作者单位:安徽省太和县皮条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太和,236632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4) 分类号:S652.9 关键词:瓜萎 人工栽培 栽培技术摘要从种苗繁育和大田栽培2方面介绍了瓜蒌人工栽培技术,以期为瓜蒌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瓜蒌;人工栽培;栽培技术
1种苗繁育
1.1品种选择
瓜蒌有野生种与栽培种之分。宜选用个儿较大、籽粒较多、皮薄而黄、糖汁较稠的优良栽培品种。
1.2苗床准备
苗床宜选择交通便利、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以宽1.0~1.2m、长20~30m为宜。苗床用50%多菌灵8g/m2与表土充分混匀消毒。
1.3繁殖方法
1.3.1分根繁殖:生产上以分根繁殖为主,安徽省可在3~4月,挖取三至五年生健壮瓜蒌根,选无病虫害、直径3~6cm、断面色泽鲜者分成6~10cm的`小段作种。瓜蒌属雌雄异株植物,注意多选雌株根作种,适当搭配雄株。
1.3.2种子繁殖:该方法容易造成种质混杂退化,开花结果晚,但便于控制雌雄株。选橙黄色、壮实而柄短的果实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1昼夜,同湿沙混匀,放在20~30℃下催芽,当大部分种子裂口时即可播于苗床。为确保田间植株品种单一,生长整齐一致,可运用高新技术进行组培育苗,瓜蒌苗的组培育苗,可分为取材、消毒、增殖、移栽苗床等过程。
1.4苗床管理
瓜蒌规范化种植技术
通过试验、示范总结了瓜蒌种植技术,初步制定了瓜蒌规范化操作规程,规范了瓜萎种植技术,对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 者:罗成利 王中法 王天义 作者单位:罗成利,王中法(贵州省息烽县中药材产业办公室,贵州,息烽,551100)王天义(贵州省息烽县小寨坝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息烽,551100)
刊 名:中国现代中药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11(10) 分类号:S5 关键词:瓜蒌 规范化种植--摘自徽祥记瓜蒌网
天柱山野瓜蒌籽瓜蒌苗吊瓜 瓜蒌种植技术 野葫芦籽子 安徽徽祥记瓜蒌培育部
概述:瓜篓全株都能药入药,其果实中药材名全瓜篓,果壳中药材名瓜篓皮,种子中药材名瓜篓仁,根中药材名天花粉,均为常用中药材。药材市场需求量大。主产于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四川、江苏等省,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
形态:瓜篓为多年生草质藤本,蔓最长可达10米。块根粗壮肥厚,肉质,长圆柱状,茎多分枝。瓠果,宽椭圆形或近球形。种子多数,扁平,深棕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1、选地整地:瓜篓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瓜篓是深根作物,能深入土中1-1.5米,故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低洼地不宜种植。
在选好的地块中,按株行距1米×1米的距离,挖30×30厘米的种植穴,每穴施0.1-0.2公斤左右的复合肥,深翻,使基肥与土壤混合均匀。
2、栽种:在4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18 度以上时,开始栽种。方法是用瓜篓母根截成7-8厘米的段,按株行距1米×1米栽种,穴深6-8厘米,放入截好的根段/覆土,浇足水即可。
3、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当瓜篓苗长到20厘米左右时,要进行催苗,加强浇水、追肥。重点是追施氮肥,增加养分。每株穴施30克尿素。方法是在距瓜篓苗20-25厘米处,开5-8厘米的.环形沟,将肥料撒在沟内或穴施,后填好压实,效果最好。要视商情浇水。
去分蘖定苗:在瓜篓苗长到20-25厘米时,要及时将较弱的芽苗除掉,每株保留2个芽苗即可。
中耕除草: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以免杂草与瓜篓苗争夺营养。
4、花期管理:
施肥:瓜篓进入花期后,应重点补充磷钾肥,以穴施三料复合肥为好。也采取环形沟施肥方法,每株30-50克。
打尖:花期当瓜篓茎蔓长到1.5米左右,要及时摘除茎蔓的顶尖,可充分提高坐果率。
浇水:一般根据土壤商情进行浇水。
人工授粉:为提高坐果率,可以采取人工授粉方法。在无风的上午8-9点,用毛笔蘸
取雄花花粉,逐朵涂在雌花的花柱上。增加坐果率。
果期管理:果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止落果、烂果。
防止落果:瓜篓后期养分不足容易形成落果,要在这一时期,及时追肥。要增磷、补钾、控氮。以适量穴施磷钾肥为宜。如果茎蔓过密、过细,不仅影响通风透光,且坐果能力差。管理方法是:及时摘除过密的细弱分枝及腋芽,将茎蔓的所有顶尖摘除。
防止积水:瓜篓的果期在雨季,因此要注意排除田间积水,不形成沤泡果实现象
5、采收;
瓜篓一般在霜降前后成熟。在瓜篓果皮开始泛黄和有白霜时即可采收。由于瓜篓的成熟时间不一致,应采取分期分批的采收方法。
主要技术指标
密度:每亩种植450-600株
亩产量:亩产鲜果第1年800-1000公斤,第2-5年1500-公斤。
种植年限:5年
折干率:鲜果的折干率为15%-20%
出籽率:干果的出籽率为36%-41%
种子千粒重:250-280克
出仁率:55%
单果种子数:152粒 果实直径:9乘10.5厘米
单果鲜重:450克
瓜蒌是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为常用中药材。果实、根茎、种子均可入药,具有润肺祛痰、滑肠散结等功效。常食天花粉可抑制衰老,常葆青春,精力充沛。房前屋后庭院立体种植是建设新农村,发展生态村的一个致富新亮点。
生长习性 瓜蒌适应性很强,耐寒,耐旱,我县15个个乡镇的田埂、陵坡、山坡及村庄都能看到野生品种。瓜蒌生长环境喜欢气候温暖,光照柔和,土层深厚,土壤湿润,较肥沃的沙质壤土 。我
4仁县现有种植示范瓜蒌新品种:①脱毒瓜萎②大果瓜蒌③短脖瓜蒌○
用瓜蒌,其中胶毒瓜蒌最受市场欢迎。
栽培技术 瓜蒌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分根和压条繁殖三种。
1、种子繁殖 9月~10月选橙花色、短柄的成熟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第2年春天清明至谷雨期间,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一昼夜,取出晾干,然后与河沙混匀,在20℃~30℃的温度下催芽,种子裂口后以行距20厘米、株距12厘米的标准穴播。穴深4厘米,每穴播种子1枚~2枚,种子裂口向下,覆土,浇水,保持苗床湿润。苗长到10厘米时即可移栽,移栽的株行距为1米×1米。
2、分根繁殖 在谷雨前后,挖取3年~5年生健壮的瓜蒌根,直径以3厘米~6厘米为宜。如以收获瓜蒌果实为目的,则挖根时注意挖雌株的根,少挖雄株的根。然后,将种根切成6厘米的小段,切口蘸上草木灰,于室内通风干燥处晾放一天,待切口愈合后下种。在做好的畦内(墙头边、山坡、岭坡)按株行距1米×1米挖穴,(长0.4×宽0.4×深0.5施足氮、磷、钾、农家肥)种平放在穴,覆土3厘米~4厘米,压实,再培土10厘米~15厘米,以利保墒。栽后20天,
除去保墒土 。1个月左右即可出苗。如遇天旱,可在离种根10厘米~15厘米处开沟浇水,但不能直接向根上浇水,以免烂根。栽时要注意雌雄株的搭配,一般按10:1的比例搭配栽种。
3、压条繁殖 在夏季雨水充足气温高的`季节,将生长健壮的茎蔓放在事先施足基肥的土表面,在其节上压土,待根长出后即可切断茎蔓,长成新株。来年春季即可移栽到大田。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春秋季节要注意中耕,既能提高地温,加速瓜蒌根的生长,又除去杂草,节省肥力。中耕时宜浅不宜深,防止损伤种根。
2、肥水管理 每年入冬或初春追肥1次。开沟环施腐熟混合的农家肥3~5方、磷肥50公斤、钾肥20公斤,随后盖土。在6月上旬开花初期,每亩施尿素5公斤,6月、7月进入生产旺季,分别喷施一次诱导剂营养液叶面肥,上控下促。瓜蒌喜潮湿怕干旱。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地块积水时应及时排水。
3、搭架 为了使繁茂的瓜蒌茎蔓在空间分布均匀,通风透光,需要在茎蔓长到30厘米~40厘米时搭设棚架(顺墙头、山坡、岭坡自由爬不搭架)。一般架高1.8米左右。可制做长2米左右的水泥桩作立柱,每隔2米~2.5米立一根,2行~3行之间搭一横架。在每株瓜蒌旁插两根小竹竿,将茎蔓牵引到架上,用细绳轻轻捆住。
4、整枝 上架前每株留2根~3根粗壮的茎蔓,掉其余分枝和腋芽。上架后要及时摘除疯权腋芽,剪去瘦弱和过密分枝。
5、培土越冬 上冻前在瓜蒌根周围施入农家肥,并从离地面1米处剪断茎蔓,把留下的部分盘好,放在根上用土埋好,形成高30
厘米左右的土堆。
6、病虫害防治 瓜蒌适应性很强病害发生较少。虫害主要有蚜虫、青虫、黄守瓜、黑守瓜、透翅蛾等,用常规低毒高效蔬菜用药方法防治即可。
采收加工
瓜蒌长到寒露至霜降之间就可以采收。采收时让瓜蒌带一段茎蔓编成串,悬于通风处晾干,即为全瓜蒌;将鲜瓜蒌果实用刀切开,将种子取出晾干,即为瓜蒌种子;皮为瓜蒌皮;将根挖出晒干即为天花粉。一般亩产全瓜蒌200-300公斤,天花粉(两年生)250-350公斤。
1. 大别山上瓜蒌籽,天然香脆真好吃!
2. 源自大别山,绿色瓜蒌籽。
3. 汪达,品味皇家贡品。
4. 大别山瓜篓子——越磕越香越有味。
5. 汪达瓜蒌籽,”食“常不寻常。
6. 欢乐时光,一路相伴。
7. 回忆的味道,收获的味道。
8. 停不住的美味,乐享舌尖食尚。
9. 绿色精华,健康悠闲。
10. 精于味道,专于健康。
11. 汪达瓜蒌籽,”香“约康乐。
12. 嗑出时尚,嗑出健康。
13. 集天地灵气,汪达瓜蒌籽。
14. 贡品汪达,嗑嗑健康。
15. 山珍汪达,”香“当健康。
1. 嗑嗑悠闲,食尚汪达。
2. 汪达仁佳,健康之家。
3. 传递悠闲,健康汪达。
4. 品味大别山的灵气——汪达。
5. 汪于自然,达于健康。
6. 出自大别山,磕磕皇家贡。
7. ”食“尚汪达,”香“当健康。
8. 品质生活,悠闲汪达。
9. 香脆可口,一磕难停。
10. 天天汪达,一生通达。
11. 壳中美味,嗑中香脆。
12. 品过,无尽的思念。
13. 绿色物华,健康汪达。
14. 瓜子之王,一磕不止。
15. ”食“尚汪达,味道健康。
郁金香栽培技术
1、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产地及分布 郁金香(Tulipa L.),百合科郁金香属植物.植株地下部分为扁圆锥形的鳞茎(又称为球根),外被淡黄色至棕褐色皮膜.
作 者:杨艳清 作者单位: 刊 名:农村实用技术 英文刊名:NONGCUN SHIYONG JISHU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S6 关键词:★ 栽培技术论文
★ 豌豆滴灌栽培技术
★ 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 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 日本砂梨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