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生儿黄疸的中医临床护理(共含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一粒微尘”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
34. 94%[1]。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 年1 月~ 年10 月我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黄疸病例,,共27例。其中生理性黄疸16 例,病理性黄疸11 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15 例,中度9 例,重度3 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27例患儿中,足月儿19 例,早产儿8 例;女婴12 例,男婴15例。
1.2护理方法
1. 2. 1 一般护理 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 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 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 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 结果
2. 1 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2 护理疗效判定
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 版教材《儿科学》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2]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 umol/L ,早产儿>256umol/ L 为病理性黄疸;如小于以上数字则为生理性黄疸。痊愈:辨证施护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 ≤17. 1umol/ L) ; 好转: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 ≤17. 1umol/ L) ; 无效: 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持续不降。
3. 讨论
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多由孕母感受湿热或寒湿传入胎儿,或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所致。无论孕母怀胎,还是小儿出生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而致病发病,皆有湿在其中。其治法为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湿则化之、祛之。临床常将其分为湿热熏蒸、感受邪毒、寒湿阻滞、瘀血内阻四个证型进行治疗。
祖国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护,而中医护理的关键也是辨证施护,在本组患儿的治疗中,中药茵陈至为关键。茵陈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是治疗黄疸的主药。由于其作用突出,故可配伍用于各型黄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因此,茵陈在治疗黄疸时,是必不可少的药物。在辨证治疗新生儿黄疸要注意小儿年少,用药时宜轻宜小,中病即止[4]。虽然用药是医生的职责,护理人员也要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对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很有帮助。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 皮肤黄、目黄、小便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出现发热、拒食、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因此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其颜色是逐渐加深,还是逐渐消退,加深及消退的时间等。如果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且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闻尿味臊淡或重,如颜色深黄,尿味臊重,说明湿热较重;如颜色淡黄,尿味不大,说明其湿热不重。患儿大便的颜色为黄色味大,说明其热象较重;若为灰白,说明有瘀血内阻[3]。
总之,新生儿黄疸除给以及时积极治疗外,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证施护,更能有效地促进黄疸婴儿的康复,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本组27 例新生儿黄疸经合理的护理,收到很好的疗效,说明辨证施护在本病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高桂娥,综述,吴曙粤,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广西医学,,11月,29(11):1732-1734
[2]王慕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05.
[3]李建,齐汝敏,张运英,新生儿黄疸的中医治疗.中国临床医生,,30( 12).
宝宝黄疸的中医临床护理
摘 要: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新生儿黄疸治疗及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取得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从2006 年1 月~2009 年10 月收治的全部新生儿黄疸病例27例的临床护理资料,分析配合中医护理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27例新生儿黄疸病例全部康复。结论:中医护理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恢复,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中医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时期最常见,发病率高达 34. 94%[1]。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多不用治疗,而病理性则可能引起后果严重的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导致患儿出现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对该病采取中医治疗、预防、护理,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 年1 月~2009 年10 月我院出生的全部新生儿黄疸病例,,共27例。其中生理性黄疸16 例,病理性黄疸11 例。根据临床表现,轻度黄疸15 例,中度9 例,重度3 例。患儿住院天数最短5天,最长10天。27例患儿中,足月儿19 例,早产儿8 例;女婴12 例,男婴15例。
1.2护理方法
1. 2. 1 一般护理 每天在护理时至少要测4 次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若发热说明有并发症产生,应及时处理;嘱产妇及时给新生儿供给奶水,注意患儿吮乳情况,若患儿吮乳有力,进食量亦可,并多喂水保证热量供应。在护理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并每日勤换柔软的尿布。
1.2.2重点护理 皮肤是重点观察项目,应注意观察其皮肤面目黄染的发生时间、颜色深浅,消退及加深时间等。若黄染的发生时间过早、过晚或时间过长,其颜色较深,或该退不退,均说明其黄疸为病理性黄疸,病情较重,应及早治疗。观察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颜色深浅。
1.2.3 辨证施护 护理人员掌握好药物的性能与禁忌,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施护,如湿热熏蒸型选用茵陈蒿汤加味;感受邪毒型选用犀角散加减;寒湿阻滞型选用茵陈理中汤加味,瘀血内阻型常选用血腑逐瘀汤加减。
2. 结果
2. 1 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均痊愈,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随访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2.2 护理疗效判定
依据高等医学院校4 版教材《儿科学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资料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资料
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新生儿黄疸症状】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
【新生儿黄疸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10克,栀子6克,大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后下)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证为阳黄证,因湿热蕴阻脾胃,肝胆疏泄失常而为病。起病急,全身症状及舌象均表现为湿热壅盛之象是其特征。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多表现为此型。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灰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新生儿黄疸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新生儿黄疸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病程较长,逐渐加重,属于阴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
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新生儿黄疸症状】患儿神疲易倦,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质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新生儿黄疸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证属阴黄。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之类,多可获效。
寒湿阻滞
【新生儿黄疸症状】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新生儿黄疸治法】温中化湿
【新生儿黄疸方药】茵陈10克,干姜5克,白术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新生儿黄疸按语】本证多由孕母体弱多病,气血素亏,胎儿禀赋不足而致;或因湿热熏蒸日久不愈转化而成。往往起病缓,病程长,预后较差。临床表现为阴黄,虚寒之象明显。与湿热郁蒸证的'鉴别可以从黄疸的色泽及全身寒热证象来区分。茵陈蒿利湿退黄,干姜性温,干姜、白术共奏温中燥湿之象。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
新生儿黄疸的蓝光治疗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不同方式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持续蓝光照射,研究组进行间歇蓝光照射,分别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90%,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两组不良反应上,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症不良反应较少,疗效可靠,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新生儿时期症状,既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的表现,发生病理性黄疸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大脑造成损伤,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为此应给予积极治疗。蓝光治疗(波长425~475 nm的光照射),是临床上新生儿黄疸的首要治疗方法,能使患儿体内的间接胆红素转变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而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1-3]。但由于持续蓝光照射常常引起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探索间歇蓝光照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52例,女68例,年龄2~28 d,平均11.2 d。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含量在221~428 μmol/L。随机对患儿进行了间歇和持续蓝光照射分组,每组为6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对两组患儿全部给予首先均给予益生菌、酶诱导剂,并进行纠酸和补液治疗。蓝光照射时间上,研究组采取间歇照射进行3~6 h照射后间歇2~4 h;对照组采取持续蓝光照射,持续照射12~18 h间隔8~12 h后继续进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对两组患儿治疗后均进行了60 h的随访调查,显示,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90%,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比较:见表2。研究组患儿共发生不良反应12例,其中发生腹泻3例,皮疹5例,发热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儿共发生不良反应31例,其中发生腹泻14例,皮疹10例,发热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症状,在早产儿中尤为多发,新生儿黄疸可以是一种正常情况,也可能是病理反应。如果黄疸指数过高将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蓝光照射治疗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在治疗技术上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提高。通过蓝光照射皮肤,可以将未结合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及时转变为双吡咯并经胆汁从尿中排出,能够有效低降低血胆红素,防止黄疸加重,预防胆红素脑病等病症的发生,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较好,且便于操作。过去传统的持续蓝光照射方法虽然在疗效上较好,但常常带来新生儿腹泻、皮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4]。
采取间歇蓝光照射方式,进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可以达到传统持续蓝光照射的疗效,在疗效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上有明显的减少,同样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统计学分析比较,在两者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上,间歇蓝光照射组明显比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症不良反应较少,疗效可靠,具有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4 参考文献
[1] 李华娟.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3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6,41(16):49.
[2]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5.
[3] 杨羊珍.新生儿黄疸日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杂志,2006,2(5):411.
[4] 曹亚民.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1(5):79.转
★ 临床护理教学计划
★ 临床护理实习报告
★ 护理临床实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