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柳初新》全词翻译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DaDaDaDaDa白鸭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柳永《柳初新》全词翻译(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aDaDaDaDa白鸭”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柳永《柳初新》全词翻译

篇1:柳永《柳初新》全词翻译

柳永《柳初新》全词翻译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

柳永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阳、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注释

1、东郊:京城东面的郊野。

2、向晓:天将要亮的时候。

3、星杓(biāo):指北斗星似杓柄的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所组成的那部分。

4、亚:相对“冠”而言,指北斗星形似杓柄的三星居于其他四星之下,其他四星为冠,此三星即为亚,北斗星的此种排列形状是初春天将破晓时的排列形状。

5、烟眼:烟雾笼罩着柳树刚吐出的鹅黄色嫩芽。眼,指柳树发芽之处的芽眼。

6、花匀:本指女子往脸上均匀地搽抹胭脂,此处指称花朵有如女人匀脸一样。

7、露脸:指花瓣上沾满了露水。露,早上的露水。

8、层台芳榭(xiè):高大而美丽的台榭。榭,建筑在高台之上类似凉亭的敞屋。

9、运神功:运用神奇的功力。神功,即“神工”,指大自然的创造力。

10、丹青无价:指大自然创造出春天这幅无价的美丽图画。丹青,指图画,因为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时常用的两种颜料,因而就把图画称之为丹青。无价,价值高昂到无法计算。

11、别有:除此之外还有。

12、尧(yáo)阶:尧本为中国古代最受人民爱戴的皇帝之名,此处指代柳永当时的宋代皇帝,尧阶即指宋代皇宫里朝堂的台阶。

13、试:殿试,举子经过笔试考中之后,还要经过皇帝的面试称为殿试。

14、新郎君:新考中的进士,唐宋之时称新考中进士的人为新郎君。

15、成行:指排列整齐。

16、如画:人物俊美犹如画中之人。

17、杏园风细:据《秦中岁时记》载:“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皆被罚。”杏园,本为唐朝的御用园林的名称,其故址在今西安市郊大雁塔南,为新进士宴游之地,因而后世常以杏园游宴喻进士及第,此处以杏园指代宋朝的御用园林琼林苑。

18、桃花:指琼林苑内的桃花。

19、浪暖:微风吹动桃枝,因祧枝的颤动,桃花就犹如波浪一样上下翻动,又因桃花为粉红色,属暖色,因此称浪暖。

20、竞喜:指杏园内的微风和桃浪都很高兴欢喜,是拟人写法。

21、羽迁:本指人修道成仙,飞升天宫,此指新进士由平民百姓而成为有功名的人

22、鳞化:本指鱼跃龙门而成龙,此亦指新进士由平民百姓一跃而为有功名的人。

23、遍九陌:京城里的所有街道。九陌,汉长安街中有八街九陌,后来便用九陌指京城大道。

24、相将:相互结伴。

25、游冶(yě):出游寻乐。

26、骤:马奔驰。

27、香尘:芳香的尘土。

28、宝鞍骄马:指装饰豪华的骏马。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参考译文

拂晓时分,京城东郊出现了醒目的北斗七星,它仿佛在告诉京城里的人们春天来了。柳树已经吐出了新绿,花朵噙着清晨的露珠迎风绽放,整个大地因春天的到来而姹紫嫣红,到处生机勃勃。春天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把高大的台榭装点得分外美丽迷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创造了如图画般绚烂多彩,充满生机的美好季节。

新科进士在朝廷的组织下游览京郊御花园,他们鱼贯成行俊美如画。御花园里微风习习,桃花浪暖,新科进士们如鲤鱼跃入龙门一步登天。新科进士游完了御花园又结伴游览京城。他们骑马飞驰,京城街区为之尘土飞扬。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创作背景

此词咏进士及第的.得意、欢乐,当作于仁宗景佑元年(1034)。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赏析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是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作。这首词作为新进士的游宴之词,主要抒发了词人的欣喜之情。词上片写汴京春景,“东郊”三句谓星杓报春,“柳抬”三句写春满人间,“妆点”三句写春景如画,写景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层铺设。下片写进士赴琼林宴与游冶,“别有”二句写殿试后新进士成行如画,“杏园”三句写进士琼林宴盛况,“遍九陌”三句写进士满城游冶,次第写来,其喜悦之情自在其中。结尾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新科进士们的得意神态,但从纵马奔驰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意气风发,从“香尘”、“宝鞍”等带有夸饰的字眼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喜悦心情。全词风格清新、明快,词人的欣喜之情盈盈外现,用语通俗又不失雅致,是一首十分成功的即景抒情之作。

词的上阕写京城内外初春的美好景色。开篇两句先点出春天来到了京城。“东郊向晓星杓亚”,北斗星星柄低垂,是初春时的星象,但一句“报帝里、春来也”,却使得这一自然现象仿佛有了生命,它在告诉京城中的人们:春天来了。句中语气词“也”,用得十分精到,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气。以下四句转入写景,抓住富有季节特征的春柳和春花,描绘京城初春的美丽。在词人的笔下,“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清晨,柳树在蒙蒙的雾气中张开芽眼,美丽的花朵以露水匀脸。这两句拟人化的描写犹如一组特写镜头,极逼真地描绘出了一幅初春晨景图,美得令人心醉。接下来一句中的“渐”字,表时间的推移,实则暗写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升起了,雾气散去了,这时候再看一看春柳、春花,更觉绿得娇媚,红得艳丽。绿柳红花“妆点层台芳榭”,将层层台榭装点得更加美丽。面对如此美好的景致,词人不由发出了“运神功、丹青无价”的感叹。此句由景及情,赞美了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功力在大地上创造了犹如图面一样姜丽的春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诚然,这首词上阕的写景绝不是单纯只为了描写春景,而是为下阕中人物的出场创造一种美好的景物氛围,而是为借以传达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情。

词的下阕写新进士宴游场面。过片以“别有”二字开端,使词作很自然地过渡至下阕,也使上下阕的感情融成一片。在美丽如画的初春景色中,“新郎君”们出场了,他们骑在马上,整齐地排成一行,个个风度俊美,气宇轩昂,就像画中人一样。词写至此,人美景美,相得益彰。“杏园风细”三句,又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汴京琼林苑内微风习习,河水猛涨,仿佛在为这些人高中进士而欢喜。而喜得功名的新进士们,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出了琼林苑后,又结伴在京城内策马奔驰,各处游玩,所到之处扬起了阵阵香尘。词的下片把登第者的得意情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以初春气象写心中喜气,颇能传神。整首词又宛如一幅画面极生动的新进士宴游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此词确系写于柳永进士及第之年,那么,这时的柳永,早已不是一个春风得意的翩翩美少年。透过此词光华绚烂的外表,似乎又可以品味到历经二十余年的科考生涯,那隐藏于作者内心深处的苦涩。如果再联系柳永中进士后那惨淡的仕途,则此词中的欢乐就显得更为可悲而可叹了。

篇2: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

柳永《少年游》全词翻译赏析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注释

①少年游:词牌名。《乐章集》、《张子野词》入“林钟商”,《清真集》分入“黄钟”、“商调”。各家句读亦多出入,兹以柳词为定格。五十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苏轼、周邦彦、姜夔三家同为别格,五十一字,前后片各两平韵。

②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古人送客至此,折杨柳枝赠别。

③风物:风俗。

④楚宫腰:以楚腰喻柳。楚灵王好细腰,后人故谓细腰为楚腰。

⑤蘅皋(héng gāo):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蘅即杜蘅。

⑥阳关:王维之诗《渭城曲》翻入乐内《阳关三曲》,为古人送别之曲。

⑦兰桡(ráo):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参考译文

高低不一好像烟一样的柳树掩映着灞陵桥。此处风俗依旧和往朝一样,送别的人们,折柳送亲人。衰败古杨柳,攀折已憔悴,如同楚宫中,如柳细腰女。

夕阳悠闲照大地,秋光渐消去,离别的忧思如蘅草铺满江岸望不尽。一首送别《阳关》曲,曲尽人肠断,独自倚靠着船栏杆久久行。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创作背景

柳永作为”西征客“来到汉唐旧都长安,又在灞桥这一个传统的离别之地与友人分袂,他徘徊在桥上,自然神思徜徉,离忧顿生,有感而发写下此词。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赏析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阕写离开长安时所见;下阕以抒情为主,写离别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受。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在长安东灞桥这一传统离别场所与友人别时的离愁别恨和怀古伤今之情。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

开篇总揽灞桥全景“参差烟树灞陵桥”一句,直接点明所咏对象,暮色苍茫中,杨柳如烟;柳色明暗处,霸桥横卧。灞桥是别离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桥暮景,更易牵动羁泊异乡的情怀。灞桥不仅目睹人世间的离鸾别鹤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沧桑、升沉变替的见证。“风物尽前朝”一句,紧承首句又拓展词意,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哀杨古柳”三句从折柳送别着想,专写离愁。作者想象年去岁来,多少离人此折柳赠别,杨柳屡经攀折,纤细轻柔的柳条竟至“憔悴”。此词写衰杨古柳,憔悴衰败,已不胜攀折。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自“夕阳闲淡秋光老”一句始,词境愈加凄清又无限延伸。面对灞桥,已令人顿生离思,偏又时当秋日黄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阳残照,给本已萧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层惨淡的色彩,也给作者本已凄楚的心灵再笼罩一层黯淡的阴影。想到光阴易逝,游子飘零,离思愁绪绵延不尽,终于溢满蘅皋了。“离思满蘅皋”,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

“一曲《阳关》”两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离愁。作者目瞻神驰,正离思索怀,身边忽又响起《阳关》曲,将作者思绪带回别前的离席。眼前又进行一场深情的饯别,而行者正是自己。客中再尝别离之苦,旧恨加上新愁,已极可悲,而此次分袂,偏偏又传统的离别之地,情形加倍难堪,耳闻《阳关》促别,自然使人肝肠寸断了。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闻,无不关合离情纷至沓来。词末以“独自凭兰桡”陡然收煞。“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

这首词运用了回环断续的艺术手法,借助灞桥、古柳、夕阳、阳关等寓意深远的意象,不加丝毫议论,只通过凭吊前朝风物,就抒发无限的感慨。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赏析二

这是柳永漫游长安时所作的一首怀古伤今之词。上片写词人乘舟离别长安时之所见。“参差”二句,点明所咏对象,以引起伤别之情。回首遥望长安、灞桥一带,参差的柳树笼罩在迷的烟雾里。风光和景物还和汉、唐时代一样。词人触景生情,思接百代。“衰杨”三句,进一步写灞桥风物的沧桑之变,既“古”且“衰”的杨柳,几经攀折,那婀娜多姿的细腰早已憔悴不堪了。时值霜秋,没有暖意融融的春风,杨柳已经不堪忍受,况复“几经攀折”,唯有憔悴而已矣!拟人化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增强了表达效果。上片通过描绘眼中景、心中事、事中情的顿挫,写出了词人伤别中的怀古,及怀古心中的伤今。

下片写离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触。“夕阳”句,点明离别之时正值暮秋的傍晚,一抹淡淡的夕阳,映照着古城烟柳。连用三个形容词“闲”、“淡”、“老”,集中描写“夕阳”的凋残,“秋光”更是“老”而不振,清冷孤寂的环境,令人颓丧、怅恼的景物与词人自己愁怨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使他愈增离恨。“离思”句,极写离思之多、之密,如长满杜蘅的郊野。然后以“阳关曲”和“断肠声”相呼应,烘托出清越苍凉的气氛。结句“独自凭兰桡”,以词人独自倚在画船船舷上的画面为全篇画上句号,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

本词紧扣富有深意的景物,以繁华兴起,又陡转萧瑟,有咏古之思和历史变迁之叹,但未触及历史事实,不加议论,只是通过描写富有韵味的景物和抒发离情别绪来突出感情的波澜起伏,虚实互应,情景相生,笔力遒劲,境界高远

篇3:柳初新,柳初新柳永,柳初新的意思,柳初新赏析

柳初新,柳初新柳永,柳初新的意思,柳初新赏析 -诗词大全

柳初新

作者:柳永  朝代:宋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

,渐岘绿娇红姹。妆点层

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

,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

、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案此首别误入陈耆卿《[上竹下员]窗集》卷十)

篇4:柳永《柳初新·大石调》诗文相关介绍

作者:柳永 【宋代】 赏析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阳、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篇5:柳永望海潮全词翻译及赏析

柳永望海潮全词翻译及赏析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的意思: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出自柳永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参考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篇6:柳永《抛球乐》全词翻译赏析

柳永《抛球乐》全词翻译赏析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节日盛况;下片写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整首词将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

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

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

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手簇秋千架。

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

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向名园深处,争泥画轮,竞羁宝马。

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

舞婆娑,歌宛转,仿佛莺娇燕姹。

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

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贳。

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

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

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注释

(1)抛球乐:唐教坊曲名。

(2)天气浓淡:天气忽晴忽阴。

(3)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我国有清明扫墓踏青的习俗。

(4)风絮巷陌:满街满路都飘着柳絮。巷陌,街巷的通称。葛洪 《神仙传·蓟子训》:“尸作五香之芳气,达于巷陌。”

(5)烟草:烟笼芳草。

(6)“艳杏”句:杏花艳丽,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匀开,均匀地抹开。

(7)“弱柳”句: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宫腰,指楚宫腰。《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宫中多饿人。”后以宫腰喻细腰。亚(yā),通“压”,低垂的样子。

(8)是处:到处。丽质:指浓妆艳抹的女子。盈盈:仪态美好。《古诗·青青河畔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牖。”

(9)巧笑:美丽动人的笑,一般指女子之美。《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0)秋千:游戏用具,将长绳系在架子上,下挂蹬板,人随蹬板来回摆动。我国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

(11)彩球罗绶:彩球上系着绫罗丝带。罗绶,从彩球中引出的丝带,抛掷时可以握持。

(12)金鸡芥羽:指斗鸡游戏。芥羽,一说,斗鸡者将芥末播在鸡羽上,以促其站斗;另一说,为鸡翅上穿上甲

(13)五陵:指华贵公子。五陵原为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县的合称,均在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为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汉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富豪及外戚居住,令其供奉陵园,称为陵县。故后世称豪族子弟为“五陵少年”。

(14)脆管:笛的别称。张宇《上巳日游平湖》:“脆管当筵清似语,扁舟争岸疾如梭。”繁弦:繁杂的弦乐声。蔡邕 《琴赋》:“于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和雅:谓乐曲的声调和谐雅正。卢思道 《辽阳山寺愿文》:“洞穴条风,生和雅之曲;圆珠积水,流清妙之音。”

(15)抳(nǐ):停止。画轮:《晋书·舆服志》:“画轮车,驾牛以彩漆画轮毂,故名曰画轮车。”

(16)羁(jī):束缚,此指拴马。

(17)取次:随便。葛洪《抱朴子·祛惑》:“此儿当兴卿门宗,四海将受其赐,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18)姹(chà):美丽。

(19)争似:怎似。

(20)十千一斗:极言酒价昂贵。千,指千钱,古代钱中有孔,用绳索贯成串,一千钱为一贯。

(21)金貂赊:用金貂赊酒。金貂,帽子。《晋书·阮孚传》:“(孚)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

(22)恣(zì):放纵。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放纵形骸,一醉方休。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23)陶陶:和乐的样子。刘伶《酒德颂》:“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24)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25)莺花:泛指可以观赏的春景。

(26)绿蚁翠蛾:指美酒和美女。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即绿酒),细如蚁(即酒的泡沫),称为“绿蚁”。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翠娥,泛指美女。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翠娥婵娟初月晖,美人更唱舞罗衣。”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参考译文

天亮时天气忽晴忽阴,细雨轻轻地下着。清明的时候,满大街都飘舞着柳絮,池塘边烟雾笼罩着芳草,这些景物都可以用来作画。艳丽的杏花,好像美人化妆后的脸,柳枝轻柔低垂,如春困美人的细腰。到处都是仪态美好的女子,美丽动人的嬉笑,争着向秋千架旁聚集。男子有的手握彩球,有的在进行斗鸡游戏。少年策马疾驰,去往郊外踏青。百姓们占尽了富贵少年游玩的地方,人们吹奏脆笛等乐器,到处都有和雅而又繁杂的弦声。

我向着园林的深处,争着停放画轮车,拴住宝马。随意地放置杯盘于树下,在树荫下,舞姿优美,歌声嘹亮,就好像黄莺、春燕一样。寸大的宝珠,片阔之玉,虽然是宝物,但再贵也比不过今天的欢乐,因为它是无价的。任凭他美酒一斗值千钱,喝完了就用头上的帽子去换酒。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情的喝酒,就好像在唐虞时代一样。艳阳天在还没看足的时候,已发觉莺飞花谢。对着美酒和美女,怎么忍心轻易舍弃。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创作背景

此词具体创作年份暂不可考。因词中写的是汴京清明的盛况,而柳永出仕后在汴京为官时间很短,所作词也大多是官场所见,故此词应该是柳永早年在汴京求取功名时创作的。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赏析

《抛球乐·晓来天气浓淡》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节日盛况;下片写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整首词将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抛球乐》一调,虽非三叠,但上下两片一百八十七字,在词中也算得长篇巨制了,柳永此词,写春日清明,把自然之美、节日之盛、游人之欢、宴饮之畅,纷繁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如花团锦簇,炫人眼目。

据《枫窗小牍》、《汴京遗迹考》、《宋东京考》、《东都志略》等书所录,汴京周围有名可举的园林有八十余处,游赏园林成为汴京一时的风尚。这首词描绘了都城人民探春游园的活动,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游赏园林的盛大场面,而且也表现了市民阶层太平时及时行乐的社会心态,这比一般性的史志记载更为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承平时期的时代风貌,既是一首词中赋体佳作,又可看做是一则珍贵的史料。

词的上片可分六段前三段写清明节美丽的自然景色,后三段写清明节节日盛况。

“晓来天气浓淡”二句为第一段,写自然气候,天气忽晴忽阴,不时会有细雨落下,写的疏疏淡淡。“近清明”四句为第二段,写自然景物,巷陌里风吹柳絮,池塘边烟笼芳草,写的极其飘逸而秀雅。词人结以“尽堪图画”四字,画乃水墨画。词人仅用十六字便描画出一幅清明烟雨图,笔力清劲而简洁。“艳杏暖”二句为第三段,承接上段,继续写自然景物,写艳丽的杏花和悬垂的杨柳,并且用了“犯而不犯”的笔法,重复中显出了不重复。这些景物颜色浓艳,又与之前的风絮、烟草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语言上用了对偶,手法上用了拟人手法。但景物选择上有些小气与作态,失掉了自然本色。

上片的后三段以铺写的方式写了民间节日盛况。“是处丽质盈盈”三句为第四段,写少女们荡秋千。以“盈盈”状其仪态,以“嘻嘻”状其笑貌,以“争簇”状其争先恐后的热烈情态。第五段写男子戏彩球。斗鸡、驰马的游乐,“彩球”配以“罗绶”,“金鸡”饰以“芥羽”,“芳郊绿野”是驰骋的`园地,也写得华丽而热烈,少女的活动以“是处”二字领起,男子的活动则以“芳郊绿野”结住,都是为突出清明游嬉的场面,处处展现着节日的民风民俗。第六段是为嬉游的场面配上笛声、“和雅”的“繁弦”声,而更加活泼与热烈,毫不夸张地使清明节的民间游艺超过了贵族豪门的王陵之游。

上片至此结住,词人的主体形象似在此游乐的场面中,又似游离于这场面之外。至下片词人的形象才正式登场,他把自己的形象放置于一系列的清明游乐活动中。

第一步,他“泥画轮”,“羁宝马”于“名园深处”,这里词人还用了“争”字和“竞”字,可见当时同游人数之多,也道出了词人游历时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第二步,他随意地“罗列杯盘”于“芳树”的“绿阴红影”下,开始饮酒,事与景和谐地相融为一。第三步,赏舞听歌以壮游兴,舞如“莺娇”,歌如“燕姹,使人尽欢尽兴。于是引发出第四步,词人内心的价值较量,寸大之珠、片阔之玉是宝物,再贵也有价,比不上今天的“浓欢”“无价”。至此,词人已有些飘飘然而忘形再进一步,词人大呼,任凭它美酒一斗值万金,饮尽了尽可解下高贵的帽子去换酒,其疏狂已接近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的境地了。至此,词人的热度已升至顶点,狂傲已发到极致,下一步则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尽醉”于似唐虞时代的太平盛世。只是,词人热烈的情绪此时已成强弩之末,接下来就要走下坡路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艳阳之天在尚未看足之时,已觉察到莺飞花谢、好景有尽。最后,只有勉强振作,以不忍轻舍眼前的美酒来告慰自己,也告慰他人。整个下片,可说是步步推进地写尽了词人清明游春时的整个行动与心路的历程。

柳永生就一副要尽享人生欢乐的心性,身处欢乐之中,他要尽情尽兴地享受,他还要用词记录下这生活的欢乐。《抛球乐》就是他记述人生欢乐的一首作品。但柳永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不可能时时处在《抛球乐》这样的世界中,因而他更多的作品是在回忆旧日的欢乐或是欢乐与无奈的交织。

篇7:柳永词原文和翻译

柳永词两首原文和翻译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翻译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篇8:柳永《木兰花》全词赏析

柳永《木兰花》全词赏析

木兰花

柳永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喧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赏析:

《木兰花·虫娘举措皆温润》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主要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位非常有姿色、有性情,又带点野性的歌舞妓虫娘的形象,描写她的悲剧性格,表现了作者对她的无限推崇和怜惜之情。

柳永怀着无限推崇怜惜之情而写出了一位非常有姿色、有性情——于自我陶醉中又带点野性的舞蹈家。她的芳名就叫“虫娘”。“虫”在今天看来,实在是不雅,然而在古人形容美时,却往往是从虫子身上去比附。例如《诗经》可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汇了。它其中《卫风·硕人》就有诸如“领如蝤蛴,螓首蛾眉”等以虫的部分来比美佳人的。姚际垣在他的评论中还许之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可见“虫”在当年,也许正是美的赞许。看来她的艺高,秉性更高,正是沦落风尘的俊物。此词深深地写出了她那悲剧性格。

柳永这阕词,虽是采用的白描手法,但其实其中也暗用了许多典故。只是他用典不露痕迹,达到了化境。所谓“使事不为事所使”罢了。这是他比周邦彦进步的地方,所以得到了“有井水处皆唱柳词”这样普及的效果。不用典就浅了,没有可寻之味,所以毛泽东说:这里有文野之分。但用典若太过于书面化,用到读诗不离词典,也会使人趣味索然。用典之妙,就要妙在如盐入水,无迹可寻。

八句词,基本上是分了四段来写: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

词一开头就点出了“虫娘”。“举措”就是行为举止。“温润”,是温柔婉顺,如水之润。这句词串起来讲,就是说虫娘的一切举止行动,都表现得极其温柔婉顺。这是说她平时为人的品性。可见作者对于他所写作的对象是非常了解的。下一句下了一个“偏”字。偏,副词,在这里表示意气用事,故意要相反,所谓“偏偏”者是,但也潜藏着一种傲气。“恃俊”,以俊才自负。古时称能胜过千人者为“俊”。以俊才自负,作为舞妓,是以她“每到婆娑偏恃俊”,说明她的舞蹈,不止熟练得超过他人,而且已入于化境,敢于行险以取胜。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而来的,是说别看她平时举止温顺,可是一旦到了她表演的时候,她却一反常态,变得非常的高傲自负了。至于怎样自负,他这里只点到为止,埋下伏笔,为下面她的表现留下馀地。

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喧莲步紧。

这一组是形容她的舞姿。“玉纤”比喻妇女洁白而又纤细的手。温庭筠《菩萨蛮》有“玉纤弹处珍珠落”。这是说虫娘的舞姿应着节拍,当檀板轻敲之时,曲调慢了,所以她的手的动作也缓慢了。通过手的动作,反映出整个人的舞姿,可以想见,这时她的舞蹈动作一定是缓慢的,不尽低回宛转的。接着,画鼓声催,篷篷转急。于是,只见她的脚,也一步紧似一步。可以想见,她这时是在疾旋着,作盘旋回雪之势。“莲步”喻脚,但更是舞蹈的脚。《南史·齐东昏侯纪》载:潘妃脚小,于是齐东昏侯就“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故后称裹过的小脚为“金莲”。词人只用一手一脚的动态,来反映她的全身,只用节奏的“迟”和“紧”来反映出整个舞蹈的过程。由于抓住了关键,虽是以偏概全,却也使人的印象非常完整。

上阕写虫娘的舞姿兼及神态。她时而低回宛转,宛若游龙;时而骤若飘风,翩若惊鸿。于缓疾间见态度,层次跌宕,节奏鲜明,然而这还只不过写舞而已。

直到下阕,回应上阕的.“恃俊”,她的舞蹈便似乎有点越格了;自然,也就更见人的精神了。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

着一“夸”字,虫娘的精神境界全出了。她尽其全身之技,有些夸张地展现她的风韵,只不过为的博得知音人的一顾而已。这里又用了一个典故。传说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军周瑜,精于音乐,尽管酒过三巡,很有点醉意了,但如果谁的曲子吹奏错了,他都会不满地剜他一眼。所以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说:“曲有误,周郎顾。”他这里却只不过是借用这样一个场合和“顾盼”的含义而已,并非全是为了这样一个典故。她就是为了要图得知音的一顾,她表演得是非常出色的。正因为含情默默,所以她的舞蹈也就更见风韵。甚至一曲终了,她还情犹未已,仍然沉醉在自己的舞蹈之中。写一位艺术家为了酬谢知己,是那样地醉心于自己的艺术创造,达到了如此风流酣畅,使千载之下,读来犹栩栩如生。自从太史公司马迁写出了“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这样千秋名句后,使得知己之情高出了生死的界限,虫娘在这里,也是大有点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的。为了酬知己,她可以一反常态,什么也不顾了。这样意气风发的舞蹈,不禁教柳永要大写而特写。

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正是如此的令人神往,所以这歇拍才显得是这样的神完气足。“暗消魂”,他们不在“顾盼”之列,是以只好暗中消魂而已。当虫娘舞罢归座的时候,这些“年少”争着问她的家住在哪里,离这里有多远。“青鸾”,是凤凰中的一种,赤色为凤,青色为鸾。传说是天上神仙的坐骑。这些少年直是把她当作天上的仙子了。没有写虫娘答复少年,似乎也不必写。因为读者可以从通篇虫娘的精神面貌来看得知,这样一位任性恃俊但又为了知己而不惜倾命的人,对这样一些公子王孙是不屑一顾的。从“争”字可以看到他们的馋相,从“恃俊”可以看到她那颐指气使的高傲。而这些少年既争相问讯,则甘心当她的使用以为荣是不待说的了。那么,虫娘的不屑一顾,对于他们又是为她身世沦落的一种快意的报复。

虫娘身处卑贱,而色艺超群,这就使得她要在风尘中寻觅知己,而要于胁肩谄笑中予以不屑之报复。这便是一位才艺双绝的风尘女子的复杂性格。

从艺术说,词的歇拍,以虚收实,用“坐中年少”来概括众多的公子王孙的追求来收束虫娘具体的舞姿风韵的描写。词从工笔到特写,又从特写引向写意之遥深。文字总在变化,亦如虫娘的舞;虽处处显示虫娘,却令人处处喜见新意。人往往以不含蓄薄柳永,其实白描近放,也有它的好处。用明快的文字来写舞蹈,倒也非常贴近的。它使人感受更直接,这恰恰是柳永的不凡。他使词的手法,多了一种白描,丰富了词的表现力,却无妨说这正是他伟大的成功之处。

柳永《柳初新·大石调》诗文相关介绍

柳永词

李商隐《柳》全诗翻译赏析

柳永词集

柳永词两首

欧阳修《临江仙》全词翻译赏析

满江红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渔父渔父醒》全词翻译赏析

柳永的词特点

倦寻芳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柳永《柳初新》全词翻译(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柳永《柳初新》全词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