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十一册复习圆、轴对称图形(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地狱在逃五条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第十一册复习圆周及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答:分别说出从1
2、概念: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率、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环形。弧、圆心角、扇形。
3、必须熟记: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画法。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公式
4、求圆的半径r
已知直径d,求半径r 已知周长C,求半径r
5、求圆的直径d
已知半径r,求直径d 已知周长C,求直径d
6、求圆的周长。
已知半径r,求周长C 已知直径d,求周长C
7、求圆的面积。
已知半径r,求圆面积S 已知直径d,求圆面积S
已知周长C,求圆面积S
8、求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9、求扇形的面积
10、已知扇形所在的圆的半径r和扇形的圆心角n,求扇形面积。
11、求扇形的圆心角。已知扇形所在的圆的半径r扇形面积。
可以这样理解:扇形面积是它所在圆面积的几分之几,360度的几分之几就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二、作业:课本第131页10――11题。课本第135页19――26题。
教 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图形的特征及运算。
2、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公式及计算。
教学难点 :技能技巧。
教具准备:小黑板 幻灯机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在听算本上听算《口算卡片》(38 )。
(1) 统计3分钟以内做完的同学加以表扬,然后指名报答案。
(2)全班统一核对,老师选重点点拨,集体订正。
2、口答:
指名回答上一节课所学知识。解答百分数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复习圆的概念。设计如下问题:
(1)圆的圆心是如何确定的?
(2)什么是半径、直径,同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3)不同的圆有不同的圆周率吗?
(4)什么是圆的周长?什么是圆的面积?
2、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1)做143页的'第11题。
(2)集体讲评,让学生说一说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及面积的计算公式。
(3)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公式推导过程。
(4)在小黑板上出示如下问题:让学生口答。
A、填空:圆周长是其直径的( )倍。
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3倍,大圆的圆周长是小圆的( )倍。
B、判断:圆周率等于3。14 ( )
圆的面积大小只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 )
集体讲评。
3、复习轴对称图形。做练习三十五的第二十六题。然后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十五 的第23 题:
(1)全班座练,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补偿生。
(2)统一讲评,集体订正。重点讲清:图形的特点。
2、做练习三十五 的第24 题:
(1)全班座练,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补偿生。
(2)统一讲评,集体订正。重点讲清:运用的公式。
四、当堂检测:(当堂效果验收,是课堂作业 )
在A本上做练习三十五 的第30 题。
五、当天检测: (当天效果验收 ,是家庭作业 )
在B本上做练习三十九 的第28、29 题
教后感:
数学教案-复习圆、轴对称图形
课 题:复习圆、轴对称图形。教 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图形的特征及运算。
2、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公式及计算。
教学难点:技能技巧。
教具准备:小黑板 幻灯机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在听算本上听算《口算卡片》(38 )。
(1) 统计3分钟以内做完的同学加以表扬,然后指名报答案。
(2)全班统一核对,老师选重点点拨,集体订正。
2、口答:
指名回答上一节课所学知识。解答百分数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复习圆的概念。设计如下问题:
(1)圆的圆心是如何确定的?
(2)什么是半径、直径,同一个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3)不同的圆有不同的圆周率吗?
(4)什么是圆的周长?什么是圆的面积?
2、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1)做143页的第11题。
(2)集体讲评,让学生说一说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及面积的计算公式。
(3)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公式推导过程。
(4)在小黑板上出示如下问题:让学生口答。
A、填空:圆周长是其直径的( )倍。
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3倍,大圆的圆周长是小圆的( )倍。
B、判断:圆周率等于3。14 ( )
圆的面积大小只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 )
集体讲评。
3、复习轴对称图形。做练习三十五的第二十六题。然后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十五 的第23 题:
(1)全班座练,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补偿生。
(2)统一讲评,集体订正。重点讲清:图形的特点。
2、做练习三十五 的第24 题:
(1)全班座练,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补偿生。
(2)统一讲评,集体订正。重点讲清:运用的公式。
四、当堂检测:(当堂效果验收,是课堂作业)
在A本上做练习三十五 的第30 题。
五、当天检测: (当天效果验收 ,是家庭作业)
在B本上做练习三十九 的第28、29 题
教后感:
圆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一132页,练习二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特点,能用工具画指定的圆。
2.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准备圆规。
2.教师准备小黑板,画几个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圆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复习的图形都是直线形。今天。我们复习的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同学们能想出是什么图形吗?”(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让学生用圆规自己画一个圆。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教师:“我们在学习圆时,学了与圆有关的哪些概念?”(圆 心、半径和直径。)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用什么字母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写上相应的字母。
教师:“同一个圆内的所有半径的长度怎样?直径呢?”(长度相等。)
接着问:“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想一想,要画一个指定的圆,应该怎样画?”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教师巡视,看学生画圆的方法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问:“通过画圆你们发现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教师:“在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不是都是直径?为什么?”
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道理,注意提问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轴对称图形
教师:“我们学过轴对称图形,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什么?”(对称轴。)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2页下面的图形,判断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让学生画一画。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对称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特别要弄清楚: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教师:“我们学过的图形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可以让学生讨论,然后指名在黑板上画出对称轴。
教师:“看一看你周围的物体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轴对称图形?”在学牛回答时,要注意提醒学生说物体的某一面是轴对称图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九的第4题。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对画图方法不正确的学生及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再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2.做练习二十九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对于每一道小题都要让学生说――说判断的道理,特别要说明为什么不对。可有意识地让一些判断有错误的学生说,使他们知道为什么错了。
3,做练习二十九的第2题。
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道理。
没有选学三角形内角和的班级,第(2)小题可以不做。也可以多做一些其它的练习题。如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
①锐角 ②直角 ②钝角
4.做练习二十九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在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决的,以及解决这个问题应用了学过的什么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思考练习二十九的第5’题。
四、小结(略)
发表时间:-1-11
课 题
圆的面积计算
课 时
本课共 课时
本课为第4 课时
总课时第 课时
课 时
目 标
1、认知目标: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到新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和概括等能力。渗透极限思想,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及训练
重 点
重点:掌握求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倒过程,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仪 器
教 具
圆形物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硬纸板。小黑板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一、导引目标
1、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硬纸板。
提问:
⑴谁能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⑵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⑶各个公式推导过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指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运用转化的方法,把新图形转化成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推倒出来的。
(板书:新图形 转化 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2、建立圆面积概念
画一个圆。指着圆的一周问:围成这个圆的曲线长叫什么?
在圆中途满颜色,指着涂色部分问:这里是圆的什么?(板书:圆的面积)
3、出示图形:先画圆,再以圆的半径画正方形。
问: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r)把圆与
正方形比一下,你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正
方形的多少倍?
4、引入新课
这个圆的面积到底是r的多少倍呢?我们估计的怎样呢?前面在学习推导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时,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分割、拼合等办法,将它们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现在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二、推倒圆的面积公式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本,思考:
⑴书中是怎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
⑵转化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学课文后,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师生再交流反馈。
3、同学们观察后发现自己拼出的这个近似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⑴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即 = =πr
⑵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 圆的面积=πr×r =πr
⑶根据刚才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否将圆转化成其它的图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4、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
S=πr
⑴现在看看,圆的面积是r的多少倍?刚才的估计哪个更合理些?
⑵问:计算圆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5、运用公式
出示例3: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要求说一说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5=25,再算3.14×25)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计算圆面积,一定要知道半径是多少。如果没有半径这个条件,一定要先求出半径。
2、做“练一练”第2题
订正时,要求说说计算方法。
3、做练习二十六第1题。
任选两道计算,说说该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指出:我们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圆转化成了会计算面积的图形长方形,推倒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方法是把新知是转化成旧知识,用旧知识来解决要学习的新问题。这在数学学习中是经常要用到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2~4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答:分别说出从1 ――9的值。求1的平方――15的平方分别等于多少?
2、概念: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率、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环形。弧、圆心角、扇形。
3、必须熟记: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画法。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公式
4、求圆的`半径r
已知直径d,求半径r 已知周长C,求半径r
5、求圆的直径d
已知半径r,求直径d 已知周长C,求直径d
6、求圆的周长。
已知半径r,求周长C 已知直径d,求周长C
7、求圆的面积。
已知半径r,求圆面积S 已知直径d,求圆面积S
已知周长C,求圆面积S
8、求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9、求扇形的面积
10、已知扇形所在的圆的半径r和扇形的圆心角n,求扇形面积。
11、求扇形的圆心角。已知扇形所在的圆的半径r扇形面积。
可以这样理解:扇形面积是它所在圆面积的几分之几,360度的几分之几就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二、作业 :课本第131页10――11题。课本第135页19――2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体会半径、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2、在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
教学预案
一、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1、(课件播放石子入水的声音)闭上眼睛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播放动态的水纹)
2、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形?
3、圆不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大自然中更是随处可见,一起来欣赏。(播放课件)
4、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圆”的奥秘。
二、触摸,感受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1、每个小组有一张未完成的中秋图,缺了哪样最重要的东西?(圆月)
2、每个小组的信封里有很多不同形状的图片,看谁能摸到圆月?你是怎样挑选的?
3、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线图形)
三、创造,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同桌合作,把中秋图画完整。
画完后,交流各种不同的画法(估计有的会用圆规、用实物描、用线和图钉、用两支笔……)
2、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与半径。
(1)独立动手操作。(挑选部分展示)
(2)师:有的同学画的不够理想,他可能在哪儿出了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定点(揭示圆心)、定长(揭示半径)
(3)刚才同学们谈的正是我们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还想再画一个吗?能不能想个办法,使我们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统一半径)
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圆,标出圆心与半径。
你是怎样画半径的?它是一条怎样的线段?(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3、认识直径。
(1)把圆剪下来。谁来说说这是个多大的圆?
(2)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折痕引出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三、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1、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小组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关于半径,我们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直径,我们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体交流:
老师挑了一些小组向我推荐的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见解。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1)直径与半径有无数条。
(2)在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
(4)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四、寻访,体会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1、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同长又指什么?大胆猜猜看。
2、介绍“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含义。(课件演示:方向圆的渐变过程)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3、(出示阴阳太极图)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4、欣赏人类生活中的“圆”。(播放课件)
五、回味,表达美好心愿。
圆不但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走进了人们的心灵,我们用“圆”表达美好的心愿,如“团团圆圆”、“圆满成功”……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复习试题试卷
一 生字词掌握
zī yuán ēn cì kū jiéyáo wàngkuàng wùjié zhìjīng yínglàn yngwēi xié
( ) ( )( ) ( ) ( )( ) ( ) ( ) ( )
shè xiǎngyí mínmù dǔshèng jié jùn mǎxióng yīngp suì zhǐ wàng chán chán
( ) ( ) ( )( )( )( ) ( )( ) ( )
huí dàngshàn dàisōng zhībǎo guì zī yǎngyīng érjuàn liànzàng lǐbēi jù
( )( )( ) ( )( )( )( )( )( )
zhì lǐdàng yànglǐng wùzhǔ chí guī sùyǔ diàohé ǎi kě qīnyí xiè qiān lǐ
( )( )( )( )( )( )( )( )
fēn zhì tà láitāo tāo bù juéshēng mìng chuí wēishìwài táo yuáncóng tiān ér jiàng
( )( )( )( )( )
shǎn shǎn fā guāng fēng yǔ tóng zhōu
( )( )
二 四字词语掌握
( )( )可亲 群星( )( ) 不加( )( ) ( )( )不绝
( )( )千里 震耳( )( ) 纷至( )( ) 从天( )( )
流连( )( )毫无( )( ) ( )( )而来 ( )( )而去
( )( )一息 ( )( )不息 风雨( )( ) 日月( )( )
生命( )( ) 世外( )( ) 闪闪( )( ) ( )( )而渔
三 课文语言积累运用
1、《只有一个地球》课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
打比方:“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列数字:“……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作比较:“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2、我们深知: soft/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日积月累:
默写第四组日积月累“环保宣传标语”,并从课外再写三句
1 2
3 4
5
课外:
四 重点段落背诵默写
1、每一处( ),每一片( ),每一座( ),每一条( ),每一根( ),每一只( ),还有那( ),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 )和( )中,都是( )的.
2、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 ),也是( ).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 );那( )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
( ).河水为我们( ),滋润我们的( ),养育我们的( ).河水( )我们的木舟,木舟在( )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 ).
3、印第安人喜爱( )的气息,喜爱它( )的声音,喜爱( )的松脂的( ).
4、( )与它( )是一体的,清风给了( ),
也送走了( ).
五 课文知识点掌握
由所学课文想开去:
1、《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如果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可再生资源不但不能再生article/,还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联系到生活中,这些生态灾难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土地沙化……
2、《大瀑布的葬礼》想到我们目前一些面临枯竭的瀑布,想到该如何去保护它们.
3、《青山不老》想到自己能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节约每一张纸,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栽种小树苗……
4、《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由“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联系生活来谈?
*“竭泽而渔”来源于历史故事,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意为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想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六 课标古诗
1、《悯农(二)》——春种( ),秋收( ).四海( ),( ).
2、《寻隐者不遇》——(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 ).
3、《山行》——远上寒山( ),( ).
( )枫林晚,( )二月花.
4、《清明》——( )雨纷纷,路上行人( ).
( )何处有?( ).
5、《江南春》——( )绿映红,( )酒旗风.
南朝( ),多少( ).
6、《乐游原》——向晚( ),驱车( ).
夕阳无限好,( ).
7、《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
采得百花成蜜后,( ).
8、《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
君看一叶舟,( ).
★ 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 轴对称图形课件
★ 轴对称图形教案
★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