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给大家分享经典企业管理小故事(共含7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毫无文艺细胞”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你要是看见我,一定不会猜出我是美国俄亥俄州拳击冠军。
说起那次夺冠的经历,它至今对我都有影响。对手是连续三年蝉连全州拳击冠军、人高马大的黑人拳击手,他的左勾拳令人闻风丧胆。当主持人宣布我出场挑战他时,全场观众给我的嘘声,比给对手的掌声还多。
果然不出观众所料,我一上场,就被老练的对手一次次击中,牙齿也被打掉了半颗,我满脸是血,却拿对手毫无办法。
中场休息时,我对教练吉比说,我想中途退出比赛,与其拿鸡蛋碰石头,不如拿鸡蛋去孵只鸡。“不,汤姆,你能行,你不怕流血,你一定能坚持到最后,我深信你的实力。”吉比教练一个劲儿地对着我大喊。
我豁出去了,感觉到身体已不属于自己,任对手雨点般的拳头落在我身上,发出空洞的响声,我的灵魂飞出我流血的身体,一个劲儿地说:“坚持,我能坚持!”
终于,对手或许累了,或许面对我的顽强开始胆怯了,我终于熬到了决胜局,开始了反攻。汗水、血水流满了我的全身,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用我的意志去击打,左勾拳,右勾拳,长拳,上勾拳,一记又一记重拳,朝眼前模糊的身影击去。
“是的,汤姆,你能行!”我给自己打气说,在最后一刹那,我眼前有无数个对手高大的影子在晃动,我想,中间那个不晃的影子一定是他,便对准那一个最后一击……
当教练吉比抱着我又唱又跳,裁判举起我的手时,我这才发现我赢了,对手倒在台上,我夺得了冠军。
顺便说一句,那年我18岁,身高1.59米,对手30岁,身高1.79米。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
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
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在美国的一所音乐学校,一学年的课程结束之后,音乐老师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以便让家长看看孩子们的进步。
孩子们一个个地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演奏才华,最后轮到了迭戈。但是他的演奏效果不太理想,采用的演奏技巧也不对。演奏结束后掌声寥寥,他的父亲感到很失望。
最后,音乐老师发表了讲话,感谢家长们的光临,然后他走下舞台,同几名学生的家长聊天。许多家长都为自己孩子的出色表演而兴奋异常,有些家长对老师的精心培养表示感激,只有迭戈的父母因儿子的表现而伤心难过,羞愧不已。
当老师走到迭戈父母身边时,他们问老师迭戈失败的原因。老师说:“迭戈不可救药了,他不用我教他的演奏技巧,所以才会失败。他最好不要在这里继续浪费金钱和时间,去学点别的吧,这样也许对他有好处。”
实际上,迭戈的确没有使用老师传授的演奏方法,相反,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即兴演奏。当父母试图说服他放弃音乐时,迭戈断然拒绝了,他说:“他们或许可以否认我的资质,但不能剥夺我再试一试的机会。”他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独立探究中去。
数十年后,正是靠着这种难得的独立精神,迭戈成了出色的音乐家,他美好的音乐脍炙人口,闻名遐迩。
不要以为我们一成不变的教育方法都是正确的,从而漠视和抹杀了孩子的独创精神和进取心。
不要对孩子轻言失败,也许他的努力蕴含着巨大的成功。
企业管理哲理小故事三则
故事一:蚊子叮了一口之后
保罗在楼梯间的时候,忽然觉得左耳一阵微痒。妻子非要让他去看医生。她说,人们往往因不够小心谨慎而酿成大患。
医生查看保罗的耳朵,花了大约半小时才抬起头来,说:“您服用6粒青霉素药片,很快就可以清除您的症状。”
保罗吞下药片。两天后,微痒没有了,左耳像是获得了新生一般。惟一影响他愉快心情的是腹部起了一些红斑,奇痒无比简直无法忍受。
保罗马上找了一位专家。也只瞥了一眼,就跟他说道:“有些人不适合服用青霉素,因此会有过敏反应,您别担心,服用12粒金霉素药丸,几天之后一切就会正常了。”
金霉素取得了预期效果:斑点消失了,但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保罗的膝盖浮肿了,高烧不退。他踉跄地拖着身子去一位资深大夫那里。
他给了保罗一张32粒土霉素药片的药方。奇迹发生了,高烧不见了,膝盖上的浮肿也消退了。不过保罗的肾脏出现了致命的疼痛。专家被传唤至保罗的床榻旁,肾脏毕竟是肾脏啊。
一名女护士给保罗打了64针链霉素,将他体内的细菌统统消灭干净。
在现代化医院的实验室里,众多检查和测试明白无误地表明,虽然在保罗的整个体内连一个活着的微生物都不复存在了,但他的肌肉和神经束也遭到了与微生物同样的命运。只有大剂量氯霉素才能挽救保罗的生命。
保罗服下了大剂量的氯霉素……
敬仰保罗的人们纷纷前来参加他的葬礼,许多游手好闲之徒也混杂其中。犹太教法师在他那惑人的悼词中,叙述了保罗与疾病英勇斗争的经过,可惜医治无效。保罗死于青春年少时,真是令人遗憾。
只是到了阴间保罗才想起,他左耳的微痒是由一只蚊子的叮咬引起的。
故事二:三个和尚挑水喝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但到了现在,变成“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完”。怎么说呢?
方法一:由于路很长,一人一天挑一缸就累了,所以没人愿意挑水。于是,三个和尚商量来个接力赛,每人挑一段,第一个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第二个继续挑,再转给第三个,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这样,大家都不累,水也很快满了。这种协作的办法叫“机制创新”。
方法二:老和尚把三个徒弟叫来,说立下了新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人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水缸就满了。这叫“管理创新”。
方法三:三个和尚商量,把山上的竹子砍下来打通连在一起,再买个辘轳。一个和尚负责把水摇上来,第二个倒水,第三个和尚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水缸也很快灌满了。这就是“技术创新”。
大道理:
由“没水吃”到“水多得吃不完”,关键在于发扬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
故事三:生日蛋糕
糕点房的师傅罗多诺在厨房焦急地寻找着什么,只见他满头大汗的一直找到晚上八点,小小的厨房每一个角落都被他找了不下十遍,他想一定找不到了,一定是揉面包时弄丢了。今天的生意又十分好,所有的糕点都被卖光,看来罗多诺的东西是找寻不到了。
他所遗失的,是一枚关乎他一辈子幸福的订婚戒指,如果告诉新娘戒指没了,一定会引发不小的家庭战争。
罗多诺苦恼的走出糕点房,锁门的时候发现两个小孩蹲在门边,他们看见罗多诺就起身跑开了。这是冬天,而两个小孩却衣着单薄,一看就是穷人家的孩子,罗多诺没多在意他们,他想他们应该是躲在屋檐下面躲风吧。
罗多诺走到车库刚打开车门,又见到两个小孩,他们拽着罗多诺的衣角,仰头盯着他,原来是一男一女。“先生,这是您的戒指吗?我们在店外看您找了很久,就想这个可能是你的。”糕点房四面都是玻璃,所以罗多诺在厨房里面的一举一动外面都看得清楚。
罗多诺立刻拿过一看,果真是他的戒指,再高兴万分的情况下他仍保持着冷静地说:“你们需要什么?我都能满足你们!”在他心里想,这些小孩无非就是想要些钱。
男孩子说话了:“先生,我们本来是想把您的戒指卖了换钱,您不知道我们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拿了最后的钱去你们糕点房买了那块带着戒指的面包。所以,在您从糕点房出来时,我们都在犹豫是否还给您。”
罗多诺心里一紧,想这小孩不是想敲诈吧,立刻对两小孩充满了敌意。
“当然,先生,我们把戒指还给您是有目的的,”男孩很直接的说,罗多诺就见到女孩眼中散发着兴奋的'光芒,这一定是个大数目。“我想您为我们做一个蛋糕,明天是我们母亲的生日。”
罗多诺惊讶地看着两个小孩单纯的面孔,他们不知道这枚戒指卖了可以换数百上千个蛋糕吗?
“我知道我们要求过分了些,”女孩说,“本来就是您的东西我们怎么能再找您要东西呢!?但是我们真得想给妈妈送个生日蛋糕,请您满足我们的心愿。”
罗多诺只感到一股暖流涌进眼眶,他说:“好,好,我一定为你们母亲做个最漂亮的生日蛋糕!不仅今年送,明年也要送,年年都送。你们的生日蛋糕我也都包了,你们是什么时候生日?哦,你们天天都要过生日的,不是吗?那你们就天天都来我店里吃蛋糕面包吧,你们觉得我做的面包还好吃吧?”
“嗯,先生您的蛋糕是世上最温暖的蛋糕!”
罗多诺一直遵守着自己的诺言,每天两个孩子都可以到店里来要面包或蛋糕。罗多诺说,他们一定是天使的化身,天使在人间!
生活感悟:在爱的世界中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有的,是一片温暖。
企业管理寓言小故事
有一位老农的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碰断了老农的好几把犁头,还弄坏了他的种耕机。老农对此无可奈何,巨石成了他种田时挥之不去的心病。一天,在又一把犁头打坏之后,想起巨石给他带来的无尽麻烦,老农终于下决心要了结这块巨石。于是,他找来撬棍伸进巨石底下。他惊讶地发现,石头埋在地里并没有想像的那么深,那么厚,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再用大锤打碎,清出地里,老农脑海里闪过多年来被巨石困扰的情景,再想到可以更早些把这桩头疼事处理掉,禁不住一脸的苦笑。
寓意:
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我们会领悟出企业管理中的'道理:遇到问题应立即弄清根源,有问题更需立即处理,绝不可拖延。
企业管理活动中,往往会遇到反复出现的问题或不良现象,如若讳疾忌医或拖延了事,积压下来,就必然给企业造成困难,甚至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所以,对企业管理中出现频率较多的问题,不应回避,而应抓住苗头,及时调查,追根溯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如果有一条商业街,或路边有一溜大排档有铺位出租,你想租一个铺位开店,那么,租哪段位置的铺位最好呢?或者许多想当老板的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租路口或街口当头第一间,截住顾客,先吃头汤,生意一定最好!
如果你这样选择,那就错了,大错特错!因为老板的心理不同于顾客的心理,老板想多赚钱而顾客却想少花钱,两者的心理恰恰是相反的,你想生意好,就必须从顾客的心理去考虑。
在得出答案之前,先给你讲个小实验:
某班分到两张音乐会的票,大家都想去,于是只好抽签。签做好后,班长耍了个小花招,将签排成一排,让同学们先抽,以示公平,剩下最后一张才是他的。
同学们一个个把签抽走,全是空白,最后,一行签仅剩下第一张和最后一张,两张都写着“有”字。班长并没有骗人,但他得到了如其所愿的一张票。
其实班长只是搞了个小小的心理战,因为大家都觉得,总的来说抽哪个签机会都差不多,但对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大家心理上就会有一点儿抗拒:不可能那么巧,两张票就会落在最前和最后!于是,在没有特别心理提示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从中间随手抽一张的机会要大些。
让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铺位选择上来,当顾客走进一条商业街时,通常不甘心在第一间店便成交,他总得走走看看,货比三家,怕自己上当。当走得差不多了,看也看过了,比也比过了,便会找一间成交,通常不是最前也不是最后。如果这条街是一眼看得到头的,多数人也不会特意选最中间,而是两头的1/3处机会最大。而价格几乎一律相同的日用小摊如青菜摊、凉茶摊之类,情况与此相反,那是顾客越方便的摊位越好。
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如果你经营得特好或特差,在熟客中造成了很大的声誉差距,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一群老鼠长久以来被一只猫不断猎杀,群体数量一直处于非常惨淡的状况。它们决定改变这个不争的现实。于是一场全体鼠民参加的大会召开了。
一个平时说话很有分量的老鼠忍不住站了起来,以很有权威的语气说道:“各位,死亡的脚步声就在我们的洞穴外徘徊,如果不解决那只猫,我们终将会依次沦为它爪下的玩物。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躲开它,不被它抓住。这么一来就简单了。我已经准备了一个铃铛,铃铛一晃就会响,猫静卧不动的时候是抓不到我们的,所以只要把这个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一旦猫向我们靠近,铃铛就会发出声音。听到这个声音,我们只要躲到猫爪子够不着的洞里面去就可以了。”
权威的老鼠说完后,会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对呀,真是个好主意啊!”你一言我一语的话声随着安下心来的笑声充斥着会场,这只老鼠也满面笑容地接受着大家的夸奖,心中暗暗得意。
这时,一个小老鼠一边往后退缩,一边胆怯地说:“要在猫的脖子上挂铃铛,好可怕啊,那会被吃掉的,我可办不到。”会场在瞬时之间变得寂静无声。这个办法是非常绝妙的,也是十分稳妥的,但是派谁去把铃铛挂在猫的脖子上呢?
企业管理故事:哲学家、蚂蚁和天神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毙了。他痛骂上苍不讲理――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
当他正沉迷于这种思想的时候,他发觉自己给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那时,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并用k的拐杖敲着哲学家说:「你既然都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去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够资格去批判上苍的作为吗?」
【启示】
这一则寓言很生动地描述了两种有碍管理绩效的心态。一是:以偏概全;一是:宽于律己,苛以待人。
我们对寓言中上苍及哲学家的作为,一定深不以为然。可是,一旦我们成为当事人时,往往也会不小心触犯了上述二项禁忌,因为人是感官性的动物,例如:看到一位员工常常加班,另一位员工每次都准时下班,管理者常常以看到的景象,依照自己的思考模式(即是价值观)来下判断,认定准时下班的员工配合度不够,工作不敬业…
然而事实未必如管理者所看到的,有可能是常常加班的员工在上班时间打混摸鱼,工作未能如期完成只好以加班来完成;也有可能常常加班的员工,工作方式不对;也有可能是工作份量分配不均…
所以,身为管理者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勤劳上进的员工未必是合作性高的员工;试图取悦上司的员工未必能够胜任艰难的工作。
至于另一项管理禁忌:宽于律己,苛以待人。是员工最厌恶的主管类型之一,也就是管理者标准不一,不能以身作则,反而以放大镜来看待员工的行为,造成管理上的冲突,致使员工会有「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结下或者「上行下效」,毫无作为可言。这也是人性之一,身为管理者即是表率,言行要谨慎,当你拿放大镜看别人时,却放纵自己的同时,员工亦必定是拿放大镜来看待你,其中会产的冲突可想而知……
企业管理故事:金光“要五毛,给一块”
日本消费者一向以严苛挑剔闻名于世,能够打开日本市场,代表商品的品质具备一定水平。若干年前,金光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集伟厂经过许多努力后,终于成功地打入日本市场。客户之一是以生产复印机及光学设备著名的理光(Richo)公司。
理光决定向集伟厂采购影印纸,其条件除品质与规格外,另一要求是每包影印纸都必须恰好500张。当时由于集伟厂系依赖人工计算张数,要做到每包都恰好500张,谈何容易。头痛的厂长心想只要多给几张,客户应该高兴才对,于是下令工人每包计数完毕后,再自动加给5张,以确保不少于500张。不料,理光收到货后,立即要求退货,理由是张数不符。虽然经过厂方派人前往沟通,理光仍坚持他的要求:每包都必须恰好500张,少一张不行,多一张也不可以。不得已之下,集伟厂只得接受退货,同时添购新的计算机纸张计数器,就像点钞机一样,每一包影印纸经过计算机的计数,以求精确计算张数,并且每一批货都印上编号以标示制造时间及负责人。集伟厂因此深获好评,不但赢得理光信赖,并成为理光长期稳定的供货商。
“要五毛,给一块”不一定能够讨好顾客。为了赢得顾客的信赖,企业既不应偷工减料,也不宜添油加醋。只有从顾客的立场真正了解顾客需要,进而满足顾客需要,才是经营顾客心。
★ 文明礼仪小故事
★ 小故事读后感
★ 三分钟小故事
★ 成语小故事
★ 教学小故事
★ 抗日战争小故事
★ 秋思小故事
★ 营销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