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考研数学二考试大纲无变化(共含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绿豆糕”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数学考研大纲昨天公布了,你看过了吗?
8月26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二)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20考研数学二考试大纲无变化.
具体如下:
试卷题型结构为:单项选择题 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填空题 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9小题,共94分.
高等数学部分: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完全相同,无变化。
线性代数部分: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与2016完全相同,无变化。
考研数学大纲无变化 基础是关键
既然大纲没有变,我们前段时间复习的重难点也就不会变,可能有些人到现在复习的还比较点迷茫,大纲出来了,重难点没有变,但还是不知道重点、难点都是什么。所有考过研的人,以及上过辅导班或者平时的师兄师姐的经验都是数学是三科的内容,高数、线代、概率,都是高数比较难,刚开始接触的是高数,最后题做不出来的还是高数,题拉分的还是高数,有人说高数下比较难,有人说高数上比较难。其实高数上难题和重点题都在高数上,而且数学不管数一、数二还是数三,高数上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定是定积分的应用以及导数的'应用稍微有一些数三和数二不考的内容。难点数学上的证明题是整个数学的难点,一般在高数上在导数的应用部分,要么证明一个不等式,证明函数的零点问题,再就是还有参数的等式,可能这三个证明中的一种都属于高数上的内容。这个阶段整个导数的应用应该是高数上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整个数学的难点。
对于高数下的内容,其实它主要是计算方法,只要会计算,而且计算的方法很固定。整个数学我们都知道线代、概率题型很固定,不管哪个老师讲都说线代的解答题是什么题型,概率是什么题型。咱们在这个阶段现在已经到9月中旬了,9月中旬到10月中下旬一个半月的时间需要做的是历年的真题,大纲也下来了,五年都没有变,到2013这五年的大纲都是一字未动,只是小本换成大本,大本又换成小本。我们复习的时候不变中会有变化的,的真题中有的同学看了真题会发现题型比以前灵活了很多,而且考试全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定理也就是“三基”的内容,在这里主要是注重基础,这是关键,再有线代概率我们复习的时候比较简单,这个阶段主要是真题的练习,首先是真题分章节,分专题的,市面上这种书很多,我们随便找一本就可以去复习。先是分章节,这个阶段应该到10月的下旬。
11月开始就要做成套的真题,建议做十年的真题,尤其是近五年刚刚说了从到现在,也就是20到20四年的真题,考纲一点都没有变,做这四年的真题更有代表性,也就是题型是固定的,变化的就是高数部分的,大家注重一些基础内容就可以了。
(中国大学网 ■)今年数学考题的趋势是:数一偏广,数二偏难,数三基本持平。我想这也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研数学的基本思路:根据不同学科对于数学基础的不同需求进行侧重。数二针对的理学类学科,对数学知识的深度以及基本的计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命题的难度朝加大的趋势发展,下边就针对考研数学二复习计划给大家讲讲数二高数部分的特点吧。
今年数二高数部分的难度比09年、难一些,大概和相当。较明显的特点有二:一是计算量特别大,不光填空题,甚至很多选择题也要通过计算才能看出选项,而不是仅凭概念上的理解就可以做出判断;二是创新性的增加,比如选择题的第六题,这个题目考查含有两个变量的数列求极限,数列求极限过去考得比较多,但多是对于含有一个变量的数列求极限;实际上含有两个变量的数列求极限,可以参考过去一个变量的数列极限划定积分的思路去解这个题目。最后划成特殊的二重积分。这是今年考题比较创新的思路和技巧,在历年的考题里是比较少的。
线性代数方面还是延续了考研数学的一贯趋势,较为简单,纵然题目有所变化,但是考点是不会变的,考生只要对基本概念、知识点,例如向量相关性、矩阵特征值等掌握清楚,对常见的题型有所接触和准备,得分并不是太难。
总体上看,不论是高数还是线代,其考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在牢固掌握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将考点钻深,吃透,全方位,深层次的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掌握,并扎扎实实的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提高做题速度,为难题新题赢得更多的时间。另外,也是本人认为更为重要的,数二考生一定要结合数二所针对的相关专业的特点,要多考虑这些专业的哪些部分是和数学紧密相关的,需要用到数学哪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点很可能正是新题、难题的考察重点。
早动手,勤动手;多动脑,善动脑。
今天就跟大家谈谈数学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没有计划性
古语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什么事都要定一个计划,包括整个数学复习分几个时间阶段、每个阶段都要看什么书、整个复习进度分为几块、每天都要完成多少任务等等,这些都是要自己在复习开始就制定好的。不过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复习进度,平时多总结,经常做一些调整和改进。平时要规定自己按计划完成任务,一来让自己的复习进度更有规划,二来也能克制自己的惰性。所以,不知道考研数学二怎么复习的同胞们最好花1小时好好地制订个考研数学二复习计划。
不重视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就是根本。不重视基础,掌握的知识必定不牢固,那样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打基础最好的来源是课本,课本就是基础。很多人都认为,课本讲得很简单,就几个定理,几个公式,背完就可以再也不用看了,于是拼命去做题,学会应用。想得其实没错,但大量题做完后还是不怎么会用。为什么?因为不知道定理公式的精华在哪里。定理不简单就是几个字,它还包括证明的思路、方法、适用类型等等。举些例子,罗尔定理的证明方法在许多计算题,选择题中就用到;证明题中构造函数就用到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函数构造法。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最基本也是最精华的东西,一定要掌握。
只看题不做题
可能因为资料太多时间太少,也可能是懒惰,很多人买了资料后只是匆匆茫茫的看书而不动手练习,题目看明白就翻过去了,造成眼高手低。数学学科的性质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容不得半点纰漏,在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完备的知识结构之前,一带而过的复习必然会难以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忽略精妙之处。况且,通过动手练习,我们还能规范答题模式,提高解题和运算的熟练程度,三个小时那么大的题量,本身就是对计算能力和熟练程度的考察,而且现在的阅卷都是分步给分的,怎么作答有效果,这些都要通过自己不断的摸索去体会。题目看懂了不代表这个题目就会做了,其实真正动手就会碰到很多问题,去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提高自己的过程。
搞题海战术
做题的目的是要把整个知识通过题目加深理解并有机的串联起来,达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做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做题,发散开来对抽象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理解,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时刻不要忘了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进而形成我们自己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因此做题的思路和目的,必然应该是从理解到做题到归纳再回到理解。在此之外,做一些题目增加熟练度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超出了这个限度,让做题成为一种机械化的劳动,就没必要了。要记住,时刻目标明确、深入思考才是提高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关键。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拨,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 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约70分
实验心理学 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 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3.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
7.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元
2.突触
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
(三)脑机能学说
1.定位说
2.整体说
3.机能系统说
4.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种类
3.意识的功能
4.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功能
3.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注意的生理机制
2.注意的外部表现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广度
2.注意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五)注意的认知理论
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四、感觉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含义
2.感觉的种类
3.感觉测量
4.感觉现象
(二)视觉
1.视觉的含义
2.视觉现象
3.视觉的生理基础
4.视觉理论
(三)听觉 (考.研教育网整理)
1.听觉的含义
2.听觉现象
3.听觉的生理基础
4.听觉理论
(四)其他感觉
五、知觉
(一)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
2.知觉的组织原则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理解性
2.知觉整体性
3.知觉选择性
4.知觉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
4.方位知觉
(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时间知觉
2.运动知觉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2.模式识别理论
(六)错觉
1.错觉的含义
2.错觉的种类
3.错觉产生的原因
六、记忆
(一)记忆概述
1.记忆的含义
2.记忆的过程
3.记忆的种类
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感觉记忆
1.感觉记忆的含义
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
3.感觉记忆的特征
(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的含义
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
4.短时记忆的特征
5.工作记忆
(四)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含义
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4.长时记忆的特征
(五)遗忘
1.遗忘的含义
2.遗忘曲线
★ 考研数学三大纲
★ 农学考研大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