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巨宝猪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共含10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巨宝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

篇1: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参照GB 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有关原理,进行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迫在眉睫的工作,而这方面的工作在一些城市建设安全管理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作 者:黄世友 徐向敏  作者单位: 刊 名:劳动保护 英文刊名:LABOUR PROTEC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车坊淞泽家园八区西二期五标段22#、24#、28#、

29#及地下车库建安工程,地上最高层28+1层,总的建筑面积为60303.41O,

工程总造价为10923.673万元,开工日期:03月7日,竣工日期:213

年7月30日,工期为510天,该工程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车坊普惠路北、

千金塘西,由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建发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

为创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有效实施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事故的预警预防预控工作,降低事故率,保证经济建设的正常程序,现就我项目部加强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做如下规定:

一、重大危险源的认定

(一)施工现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危险源

1、违反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

2、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规定检查,分项检查中保证项目得分不足40分或保证项目中有一项得分为0分的。

(二)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

1、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4m(含4m)或地下室二层以上(含二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中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

2、地下暗挖工程;

3、水平混凝土构件横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

4、30m及以上高空作业;

5、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

6、起重吊装工程;

7、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

8、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一)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窒息、火灾、爆炸和其他伤害等几种类型。

(二)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三)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部在施工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包括监控措施、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内容,有特殊要求的专项施工方案会请专家进行论证。

(四)一般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凡属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公司及项目部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五)对存在重大危险部位的施工,公司及项目部按专项施工方案,由工程技术人员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重大危险部位的施工应按方案实施,凡涉及验收项目,方案编制人员应参加验收,并及时形成验收记录。

(六)公司、项目部对从事重大危险部位施工作业的施工队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掌握作业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在作业活动中对作业人员进行管理、

控制并及时分析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七)公司、项目部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分析,对分部分项各道工序、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构件的不安全状态进行辨识、登记、汇总重大危险源明细,制定相关控制措施,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部位进行环节控制,并公示控制的项目、部位、环节及内容等,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对危险源采取的防护设施情况及防护设施的状态,责任落实到人。

(八)公司、项目工程部应将重大危险源公示项目作为每天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安全交底内容,提高作业人员防范能力,规范安全行为。

(九)公司确保对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十)公司保证用于重大危险源防护措施所需的费用及时划拨;项目部要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单独列支,保证专款专用。

(十一)公司、项目部应对施工项目建立重大危险源施工档案,每周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施工安全检查记录。

(二)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整治措施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1、制订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针对所确定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每一项重大危险源都要有控制措施、目标、管理方案、实施部门、检查部门、检查时间。例重大危险源:大型设备的拆装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控制目标:确保无伤亡事故、无设备事故;控制措施:制订目标、指标或管理方案、执行管理程序或制度、培训与教育、应急预案、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等。管理方案:a、有资质专业公司安装、拆除、加节;b、编制安装、拆除、加节、移位等专项技术措施,并经相关部门及技术负责人审批;c、装、拆前须对操作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d、装、拆过程指派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监控;e、装、拆人员须持有效证上岗,并须体检合格;f、装、拆期间须设置警戒区;g、按要求设置卸料平台、防护门、通讯装置等;h、搭设完毕后

在自检、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并做好维修、保养。最后应落实实施部门和检查部门以及完成时间。

2、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按照每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即定期进行演练,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3、措施及方案的实施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于落实,在施工过程中,按制定的措施、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建筑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3.1 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3.2加强安全施工培训教育,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尤其是以事故预防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

3.3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如过街人行通道、大型地下管沟可采用顶管技术等。

3.4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3.5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3.6、对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中的危险源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选定适当时机进行演练,做到人人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心中有数,遇到情况不慌不乱,从容应对。 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必然要求,企业在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中承担主体责任,作为三大事

在自检、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并做好维修、保养。最后应落实实施部门和检查部门以及完成时间。

2、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按照每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即定期进行演练,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3、措施及方案的实施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于落实,在施工过程中,按制定的措施、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建筑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3.1 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3.2加强安全施工培训教育,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尤其是以事故预防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

3.3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适度提高工程施工安全设防标准,从而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平,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如过街人行通道、大型地下管沟可采用顶管技术等。

3.4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3.5制订和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形成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3.6、对不良自然环境条件中的危险源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选定适当时机进行演练,做到人人心中有数,遇到情况不慌不乱,从容应对。 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是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必然要求,企业在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中承担主体责任,作为三大事

故多发行业的建筑业更应通过科学的、有效的、长期的手段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采取全过程的监控,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转移到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并最终降低事故率。

淞泽家园八区西二期项目部 204月17日

篇3: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探讨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修订的探讨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重大工业事故不断发生,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和伤害,从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预防重大工业事故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作 者:高中华 龚润军 Gao Zhonghua Gong Runjun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青岛,266000 刊 名:安全、健康和环境 英文刊名:SAFETY HEALTH & ENVIRONMENT 年,卷(期): 7(8) 分类号:X9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   辨识标准   修订  

篇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前言 重大危险源辨识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的有效手段. 自1982年欧共体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以来,美国、加拿大、印度、泰国等也都发布了相应的标准,澳大利亚颁布了国家标准NOHSC:1014<重大危险源控制>.这些法规或标准中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都是物质的危险性及临界量,这种做法在技术上是合理的.,在使用上是方便的.考虑到与国外相关标准接轨,本标准采用了与此相同的方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年,卷(期): 21(3) 分类号:F4 关键词: 

篇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解读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解读

摘要:GB 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作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经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审查、报批,以5月由国家标准批准发布的第4号公告颁布,更名为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该标准将于月1日起实施.作 者:苏宏杰  作者单位: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期 刊:劳动保护   Journal:LABOUR PROTECTION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 

篇6:大型火力发电厂重大危险源辨识论文

大型火力发电厂重大危险源辨识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300MW、2×600MW机组情况,对目前大型火力发电厂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和分析,提出火力发电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火电厂;危险源;重大;控制

1引言

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通过锅炉将化学能转换为热能,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使热能产生机械能,驱动汽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其原料为煤、水、石灰石等,产品为电和蒸汽。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过除尘、脱硫、脱硝后从烟囱排出,除尘器下的灰和锅炉排出的渣可供综合利用或送灰渣场贮存。火电厂生产系统包括: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循环系统、发电输电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供排水系统、点火油系统、除灰系统、除渣系统、化水系统、供氢系统、工业废水处理、脱硫系统、脱硝系统等。

电厂的特点是大型设备多、运转设备多、带电设备多、压力容器多、高温高压管道多,高层建筑多,带煤粉的车间较多,自动化程度高,并要使用一定量的油、氢、酸、碱、氨等等。

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根据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6类,即:

2.1.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火力发电厂中5类危险和有害因素均被涉及;

(1)物理性爆炸、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雷击、触电、噪声、粉尘、热辐射、电磁辐射等属“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氢气、0号轻质柴油、石灰石、各种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气、次氯酸钠及其它一些酸碱类的化学品属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感知延迟、识别错误等属“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指挥失误、违章指挥、误操作、违章作业、监护错误等属“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搬举重物、作业空间、工具不合适、标识不清等属“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主要作业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贮煤场、输煤系统: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等;

(2)主厂房(汽机房、锅炉房、除氧煤仓间):火灾、爆炸、电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3)主变压器、室外配电装置;火灾、电伤等;

(4)化学水处理室:有毒物、化学伤害等;

(5)干灰库: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6)油库;火灾、爆炸等;

(7)贮氢站:火灾、爆炸等;

(8)脱硫:电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9)脱硝:爆炸、电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2.2危险源识别

现代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主要由危险物质和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构成,其中有:

危险物质:储存的次氯酸钠、氢、氨、氮、盐酸、烧碱危险化学品等。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化学能(可燃气体氢气和氨与空气形成混合引起化学爆炸、酸碱的化学灼伤)、势能(承压设备、管道的物理性爆炸、高处坠落)、机械能(物体打击)、电能(雷击、触电)、声能(噪声)、热能(热辐射及烫伤)等。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由人、机、环境构成,其中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失误、心理、生理、行为失常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机械设备故障、防护设施失效等)、环境因素(平面及设施布局不当、物流运输不合理、气象条件、地质因素等)。

2.3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火力发电厂中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有氢气、助燃燃油、供脱硝使用的液氨。按照生产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氢气临界量为1t,氨的临界量为40t。

2.3.1氢冷发电机

国内最大发电机充氢容积约125m3/台;温度≤40℃;运行氢压:额定0.50MPa;最大0.52MPa;补氢量(额定氢压)≤10Nm3/d.台;氢气纯度≥99.5%,湿度≤-40℃。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将氢冷发电机中氢气的正常工作温度(按40℃计)与压力下容积换算为标准状态下(101.325kPa,273.15K)的容积,V=558.9Nm3,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9kg/m3,一台氢冷发电机中氢气最大贮量为25kg。生产场所氢量远小于临界量1t,通常氢冷发电机单独构不成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2.3.2贮氢库

按国内较大的贮氢库20组集装瓶,共400瓶(每只瓶40L,15MPa)进行计算。将氢气的正常使用温度(293.15K)与压力下容积换算为标准状态下(101.325kPa,273.15K)的容积,每只氢气瓶标准状态下容积V=4.1Nm3,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9kg/m3,氢库最大贮量为149kg。氢气贮存场所贮存量远小于临界量10t,因此贮氢库单独构不成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

2.3.3给水用液氨

在每台机组设2点加氨(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出口和除氧器出口),使用液氨,单台机组OT工况用量约8kg/天,按贮存量为10天的使用量(~80kg)。

因此,给水用液氨单独构成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2.3.4脱硝用液氨

类比600MW机组采用3台容积110m3液氨储罐,可满足脱硝中液氨用量要求。

液氨常温贮存,充装系数按0.8计,充装压力为16kgf/cm2,液氨密度为820kg/m3。

则液氨总贮量为:M=0.8×0.82×330=216.48(t)

因此,脱硝用液氨单独构成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2.3.5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时,应按下式对单元内氢气、液氨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q氢冷/1+q储氢库/1+q氨/40>1,因此生产场所构成重大危险源。

2.4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符合下列条件的应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

2.4.1闪点在28℃~60℃之间的易燃液体,储存区的临界量为100吨。

2.4.2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的蒸汽锅炉。

2.4.3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

2.4.4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

因此:

(1)火力发电厂使用的高压抗燃油、绝缘油的闪点均大于60℃,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2)助燃用油闪点通常在60℃左右,需按照闪点和储量来确定是不是危险源。鉴于每批油品供应均存在不稳定性,且柴油贮量较大,建议按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

(2)锅炉。一般火电厂锅炉的压力和蒸发量均高于重大危险源标准,应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另注意启动锅炉是否符合重大危险源条件。

(3)氢气瓶组

储氢库中储存的氢气为易燃气体,其气瓶压力大于0.1MPa,

PV=15×0.04×400=240>100MPam3

因此火电厂储氢库中的氢气瓶组通常应列为重大危险源申报。

(4)尾矿库

旺河灰场沟顶标高约215m以上,沟底标高约175m,理论坝高为40m,设计库容1600×104m3;连沟灰场沟顶标高约192m以上,沟底标高约163m,理论坝高约29m,设计库容2800×104m3。

因此两个灰场作为尾矿库均应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63号)

[3]《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T799.1~7)。

篇7: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应急救援预案

1、重大危险源识别

1)由于局部失稳引起整体失稳或由于砼浇筑方法不对引起整体失稳,一般情况是钢管严重变形,扣件多数爆裂,模板倾斜等。

2)模板、扣件、钢管等造成的物体打击。

3) 高处坠落。

4)机械伤害。

5)触电事故。

2、预防措施

1)模板支撑体系按本专项方案施工,材质符合要求。

2)加强工人的安全教育及项目部的日常检查力度。

3)加强工人安全用电教育、班前安全活动;用电设备专人专用;电线电缆架空设置。

4)机械设备专人专用;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机械不带病运转等。

3、应急预案

3.1支撑体系失稳、模板坍塌倾覆应急处置

砼浇筑过程中应急领导小组人员进入紧急状态。做好防治突发事故的准备。模板支撑体系一旦失效,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总指挥立刻安排警戒指挥、疏散指挥、施救指挥进入工作状态,分别负责警戒、疏散、施救指挥工作。指挥协调各方面抢救工作,同时向公司安全部门及领导汇报;

(2)警戒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和施工现场警戒指挥工作,成员为保卫班组。除必要的抢救人员外,其余人员不得进入事故现场,外界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

(3)疏散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及施工现场的疏散、抢救,指挥后勤管理人员运送应急物资;

(4)事故发生后,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立刻疏散到事故现场外安全的地方并及时拨打“120”救护电话。

3.2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应急处置

(1)迅速移走周围可能继续产生危险的坠落物、障碍物,为急救医生留出通道,使其可以最快到达伤员处;

(2)高空坠落会产生内、外伤,所以不可急速移动或摇动伤员身体。需多人平托住伤员身体,缓慢将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上;

(3)当发现伤员呼吸障碍,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4)发现出血,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在伤口近心端结扎,每半小时松开一次,避免坏死,动脉出血用指压动脉止血。

3.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由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组成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指挥部设在项目部办公室。

事故现场指挥:Z 13XXX0

伤员营救组:Z 15XX8

物资抢救组:Z 13XX0

消防灭火组:Z 1XX5

后勤供给组:Z 18XX9

现场临时医疗组:

外援:火警:119 急救:120 报警:110

就近医院电话:0XXX(ZZ市医院)

3.4小组各成员职责

①事故现场总指挥的职能和职责: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现场事故评估,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控制紧急情况,现场应急反应行动的指挥,与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副组长协调,作好应急救援处理现场指挥权转化后的移交和应急救援处理协助工作,做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及工作,迅速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事故通知。

②伤员营救组的职能和职责: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对受伤人员进行营救至安全地带。

③物资抢救组的职能和职责:抢运可以转移的场区内物资;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带。

④消防灭火组的职能和职责:启动场区内的消防灭火装置和器材进行初期的消防灭火自救工作;协助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灭火的辅助工作。

⑤保卫疏导组的职能和职责: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的工作;疏散场区外的居民撤出危险地带。

⑥抢险物资供应组的职能和职责: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配备;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

⑦后勤供给组的职能和职责: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及时输送后勤供给物品到抢险人员手中。

⑧现场临时医疗组的职能和职责:对受伤人员作简易的抢救和包扎工作;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

4、应急物资一览表

序号应急设备名称数量状态备注

1手电≥10支好

2应急灯3盏好

3锹15把好

4镐15把好

5药箱≥1个好内附常用急救药品

6绷带≥5份好

7担架≥2副好

8氧气袋≥2个好

9钢管20吨好

10扣件300个好

11模板1000㎡好

5、应急预案启动

砼浇筑过程中应急领导小组人员进入紧急状态。做好防治突发事故的准备。模板支撑体系一旦失效,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总指挥立刻安排警戒指挥,疏散指挥、施救指挥进入工作状态,分别负责警戒、疏散、施救指挥工作。指挥协调各方面抢救工作,及时向公司安全部门及领导汇报。

2)警戒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和施工现场警戒指挥工作,成员为保卫班组。除必要的抢救人员外,其余人员不得进入事故现场,外界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影响抢救工作。

3)疏散指挥:负责事故现场及施工现场的疏散、抢救,指挥工作成员为后勤管理人员。事故发生后,现场的所有施工人员立刻疏散到事故现场外安全的地方并及时拨打“120”救护电话。对现场通道影响抢救工作的围观人员进行疏散等,确保抢救工作有序进行。

4)公司安全部门及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现场,协助项目经理指挥安排抢救工作,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6、事故的调查反思

6.1项目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6.2对事故进行总结、反思处理。

7、监测措施

在浇注砼过程派专职木工护模人员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检测。施工过程发现可能引起局部失稳的及时加固处理。若发现将引起整体失稳又来不及加固处理的情况,护模人员应立即避开危险地方,并立即通知所有现场施工人员紧急疏散,同时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篇8:氮肥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危害后果定量分析

氮肥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危害后果定量分析

为科学地确认氮肥生产装置中重大危险源的构成,分析了每种危险源物质的'类别、特性和设备操作条件;对危险物质的危害后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质量估算;论述了评价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危险级别和危害半径;提出了化肥生产装置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结果和应对建议.

作 者:顾朝晖 姚元亭 GU Zhao-hui YAO Yuan-ting  作者单位: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新乡,453731 刊 名:化肥设计 英文刊名:CHEMICAL FERTILIZER DESIGN 年,卷(期): 47(6) 分类号:X.924.4 关键词:氮肥企业   重大危险源   辨识   危害后果   定量分析  

篇9:易燃液体重大危险源辨识技术的研究

易燃液体重大危险源辨识技术的研究

摘要:指出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易燃液体重大危险源为例,指出仅通过闪点1个指标来确定其临界量,缺乏一定的数学理论依据.应用2种聚类分析方法,将众多指标划分类别,从每一类别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并结合汽油当量法,从危险物质的`易发性和危险能量2个角度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危险性,为<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进一步完善奠定理论基础.作 者:李德顺    许开立    LI De-shun    XU Kai-li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110004 期 刊:工业安全与环保  PKU  Journal: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 34(3) 分类号:X9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    辨识    聚类分析    临界量   

篇10:城市重大危险源普查与分级技术探讨

城市重大危险源普查与分级技术探讨

探讨了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普查的'原则,提出建立普查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及方法,分析比较了国内较为流行的几种重大危险源分级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了多种分级方法结合的组合式分级方法.对进行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普查和分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 者:张巍 蒋军成 张明广 虞汉华 ZHANG Wei JIANG Jun-cheng ZHANG Ming-guang YU Han-hua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环境学院,南京,210009 刊 名:安全与环境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5 5(4) 分类号:X92 关键词:安全工程   城市   重大危险源   普查   分级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探讨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活动总结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

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

车站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检查评估管理制度

液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整治,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