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短焰剔残花翻译及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entire2008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查子·短焰剔残花翻译及赏析(共含9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entire200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翻译及赏析

篇1:生查子·短焰剔残花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翻译及赏析

古诗原文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译文翻译

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注释解释

生查子(shēngzhāzǐ):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

短焰:指蜡烛的火焰已短。

剔(tī)残花:把残存的灯花剪去,使烛光明亮。

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等。

“倦舞”句:意谓在倦于起舞的时候却偏偏听到鸡鸣声。此处反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

冥蒙:幽暗不明。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青林结冥蒙,丹嵘被葱蒨。”

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创作背景

该篇作于词人旅居塞外之时,描写了塞外的清冷景象以及词人在半梦半醒之际的倦怠感受,其时恰逢三藩之乱,词人想要去为国效力,但无踊跃之心。

诗文赏析

词人纯从个人角度出发,通篇吟咏其个人情感,并不多加掩饰的将情感真实地凸显出来,体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完整风格。正是这样由于厌倦官场,无心于仕途,感情的细腻处又受到太大伤害,身处边塞,不能安心入睡。纳兰填词就是如此地

上阙以夜为背景。夜深无寐,边声静寂时,挑灯孤守。“倦舞却闻鸡”反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纳兰性德反用“闻鸡起舞”的典故,说“倦舞却闻鸡”,表达出了词人真实而又矛盾的情感。好不容易有些许睡意,却又天亮,在夜与非夜的短暂缝隙里,征人偷空梦里回家,醒时泪湿青帕,乡思可谓缠绵凄切。

下阙的景色描写衬托出了睡意朦胧中在梦的边缘游荡的情形,其写景状物直至抒情,都显得丰富饱满。笔划到处,包揽无遗,沉郁而不见凝涩,全词“梦远轻无力”比喻精当,将无形的`梦化作有形的时空距离来衡量,足见征人独守边地的凄苦恋家。作者胸中的离愁与款曲在迷离恍惚的氛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一首词写作者在边地夜深独处,面对残灯短焰,欲睡还醒的朦胧情态。“倦舞”句用典出新出奇,深藏了诗人的隐怨。上阕不言愁而愁苦自见,下阕以浪漫之笔法出之,从梦中思念家乡来下笔不免落于常套,但却是以梦中去浣花溪寻觅诗圣的遗迹,真是诗人之想,诗人之语。

篇2: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原文及赏析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注释

1、生查子(shēngzhāzǐ):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

2、短焰:指蜡烛的火焰已短。

3、剔(tī)残花:把残存的灯花剪去,使烛光明亮。

4、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等。

5、“倦舞”句:意谓在倦于起舞的时候却偏偏听到鸡鸣声。此处反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6、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

7、冥蒙:幽暗不明。江淹《杂体·效颜延之侍宴》:“青林结冥蒙,丹嵘被葱蒨。”

8、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创作背景

该篇作于词人旅居塞外之时,描写了塞外的清冷景象以及词人在半梦半醒之际的倦怠感受,其时恰逢三藩之乱,词人想要去为国效力,但无踊跃之心。 1、闵泽平.纳兰词全集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xx.03:第305页

鉴赏

词人纯从个人角度出发,通篇吟咏其个人情感,并不多加掩饰的将情感真实地凸显出来,体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完整风格。正是这样由于厌倦官场,无心于仕途,感情的细腻处又受到太大伤害,身处边塞,不能安心入睡。纳兰填词就是如此地

上阙以夜为背景。夜深无寐,边声静寂时,挑灯孤守。“倦舞却闻鸡”反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纳兰性德反用“闻鸡起舞”的典故,说“倦舞却闻鸡”,表达出了词人真实而又矛盾的情感。好不容易有些许睡意,却又天亮,在夜与非夜的`短暂缝隙里,征人偷空梦里回家,醒时泪湿青帕,乡思可谓缠绵凄切。

下阙的景色描写衬托出了睡意朦胧中在梦的边缘游荡的情形,其写景状物直至抒情,都显得丰富饱满。笔划到处,包揽无遗,沉郁而不见凝涩,全词“梦远轻无力”比喻精当,将无形的梦化作有形的时空距离来衡量,足见征人独守边地的凄苦恋家。作者胸中的离愁与款曲在迷离恍惚的氛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一首词写作者在边地夜深独处,面对残灯短焰,欲睡还醒的朦胧情态。“倦舞”句用典出新出奇,深藏了人的隐怨。上阕不言愁而愁苦自见,下阕以浪漫之笔法出之,从梦中思念家乡来下笔不免落于常套,但却是以梦中去浣花溪寻觅诗圣的遗迹,真是诗人之想,诗人之语。

篇3:《生查子·短焰剔残花》译文及注释鉴赏

生查子(shēngzhāzǐ):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

短焰:指蜡烛的火焰已短。

剔(tī)残花:把残存的灯花剪去,使烛光明亮。

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等。

“倦舞”句:意谓在倦于起舞的时候却偏偏听到鸡鸣声。此处反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

冥蒙:幽暗不明。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青林结冥蒙,丹嵘被葱蒨。”

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创作背景

该篇作于词人旅居塞外之时,描写了塞外的清冷景象以及词人在半梦半醒之际的倦怠感受,其时恰逢三藩之乱,词人想要去为国效力,但无踊跃之心。

篇4:《生查子·短焰剔残花》译文及注释鉴赏

词人纯从个人角度出发,通篇吟咏其个人情感,并不多加掩饰的将情感真实地凸显出来,体现了纳兰性德词作的完整风格。正是这样由于厌倦官场,无心于仕途,感情的细腻处又受到太大伤害,身处边塞,不能安心入睡。纳兰填词就是如此地

上阙以夜为背景。夜深无寐,边声静寂时,挑灯孤守。“倦舞却闻鸡”反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纳兰性德反用“闻鸡起舞”的典故,说“倦舞却闻鸡”,表达出了词人真实而又矛盾的情感。好不容易有些许睡意,却又天亮,在夜与非夜的短暂缝隙里,征人偷空梦里回家,醒时泪湿青帕,乡思可谓缠绵凄切。

下阙的景色描写衬托出了睡意朦胧中在梦的边缘游荡的情形,其写景状物直至抒情,都显得丰富饱满。笔划到处,包揽无遗,沉郁而不见凝涩,全词“梦远轻无力”比喻精当,将无形的梦化作有形的时空距离来衡量,足见征人独守边地的凄苦恋家。作者胸中的'离愁与款曲在迷离恍惚的氛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一首词写作者在边地夜深独处,面对残灯短焰,欲睡还醒的朦胧情态。“倦舞”句用典出新出奇,深藏了诗人的隐怨。上阕不言愁而愁苦自见,下阕以浪漫之笔法出之,从梦中思念家乡来下笔不免落于常套,但却是以梦中去浣花溪寻觅诗圣的遗迹,真是诗人之想,诗人之语。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篇5:《生查子·短焰剔残花》译文及注释鉴赏

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篇6: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原文赏析及翻译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古诗简介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写长夜怀思的苦情。上片说彩云飞逝,不知飘落高天何处,这显然是托比之法,意在说所爱之人踪影全无,而今只落得空倚相思树的悲凉情境了。下片则说别时之情景长存,而使他彻夜不眠,辗转反侧,并甘愿忍受着这凄清孤独之苦。词重在心理刻画,婉转深细,是一首悼亡之作。

翻译/译文

那天,和你分别,彩云飞处,轻轻挥手。

千言万语,在心中……那得分明语?

人生,最浓最痛,当是爱到血肉相连,却不得不分开。

有时,是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有时,是不能爱,不可以爱。

欲言又止,欲说还休,万千心事,谁与共?只随浮云掠过。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悄无人处,宿雨厌厌,空庭乍歇。

注释

①合欢花:与下句的相思树对举,均有双关意。相思树,见《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注②。

②判得:甘心情愿地。判,同“拚”、“拌”。

③厌厌:绵长之意。南唐冯延已《长相思》:“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

赏析/鉴赏

卢氏的去世,彻底打碎了纳兰的生活,这个多情种,把卢氏病逝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长期处于无法自拔的自责中,陷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痛苦。也正是因此,他的词风大转,写下了无数叫人肝肠寸断、万古伤怀的悼亡之词。

这一首《生查子》,写于卢氏去世之后,是天上人间的差别: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彩云飞逝,一如一去不返的美好光阴,已经不知道飞往天空何处,就像天人相隔的爱人,让人徒然惆怅。两个人的甜蜜,终于变成一个人的悼念。

合欢花,又叫绒花树,开一树浅红色的花,白天对开,晚上闭合,衬着翠绿的.枝叶看过去,如梦似幻,清香袭人。合欢,有一个凄美的传说。据说,它原本的名字恰恰相反,叫做苦情树,也不开花。有一个秀才寒窗苦读十余年,一朝赴京赶考,妻子粉扇指着苦情树说,夫君一去,必能高中,只是京城乱花渐欲迷人眼,切莫忘了归家路!

秀才应诺而去,却从此杳无音讯。女子等了一生,青丝变白发,也没等来丈夫身影。弥留之际,她拖着病体来到苦情树下,用生命发誓:如果他变心,从此以往,让苦情树开花。夫为叶,我为花;花不落,叶不老;一生不通信,世世夜合欢!

第二年,苦情树果然开出了粉色的扇形绒花,而叶子,也随着绒花的开谢来晨展暮合。

相思树的背后,则是另一番风景。《搜神记》里说,战国时候宋康王的舍人韩凭,有一位貌美的妻子何氏,奈何康王觊觎美色夺之,还把韩凭囚禁了起来。这对被拆散的夫妻,相继自戕而死,留下遗言,希望能够葬在一起。可是盛怒的康王自然不肯成全,特意命人将两人各自下葬,两坟相望。不久之后,二冢之端各生一株树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宋人哀叹,于是取名为相思树。

合欢花也好,相思树也罢,纳兰是在这些故事里,为自己的心碎寻找慰藉。合欢,在他的眼里和心里,都是甜蜜爱情的回忆,直到临死之前,他仍在念念不忘那段琴瑟和鸣的美好生活。

他住的庭院里,的确植有合欢树,只是卢氏死后,合欢,就只开在心里和梦里了。只有相思树还在眼里,他无限的追忆和怀念,似乎做了养料,让枝叶疯长。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失去她时候的情景,历历在目,言犹在耳,只是伊人不再。纳兰的一生,都在无休止地惦念着卢氏,她在他的心里安营扎寨,占地为王,从来不曾离开。

能用短短的三年时间,占据了纳兰一生的思念,若她在天之灵得知,也许也会感激他多情,亦怪他多情。

他活在记忆里,用“花月不曾闲”的美好时光来狠狠地虐待自己,眼前的寂寞更寂寞,忧伤无以缓解。“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相思的人,甘愿在空荡荡的夜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孤独凄冷的苦,尝了一夜又一夜。

点燃一盏灯,回忆情分的温存,再轻关上门掩去夜色深沉,陷入相思时,心有感怀时,他执笔研墨,再写一首《生查子》,且把这些抒情,散得漫天都是。闭上眼睛去回想,曾经的春暖花开里,龙凤团,鸳鸯饼,二人对弈的欢好时光。

还记得那时他眷恋着她,并为着她,莞尔笑,皓然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他的心思都从来没变。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

篇7:生查子·三尺龙泉剑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

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

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翻译

三尺宝剑名龙泉,藏在匣里无人见。

一张宝弓号落雁,又配百支金花箭。

为国尽忠把躯捐,几番沙场苦征战。

先望立功把勋建,后去朝拜君王面。

注释

龙泉剑:为古代传说中的宝剑。《太平寰宇记》载,据传有人用龙泉县的水铸成宝剑,剑化龙飞去,故称。

一张落雁弓:原作“金落雁一张弓”,刘盼遂校此句衍“金”字;任中敏(号二北)《敦煌曲校录》改为“一张落雁弓”。“落雁弓”与下句之“金花箭”,均弓箭之美称。

赏析

戍边将军腰缠三尺龙泉宝剑,吹毛断发,寒光闪闪。只是平日里,它静静地斜卧金鞘之中,很少有人识得其庐山真面目。他身上佩戴的那张良弓,射雁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随身携带的百只神箭,箭羽迸发似金华,耀人眼目。他曾在出生入死的前线冲杀征战,曾为保家卫国戍边守土竭尽忠贞。他立志不断地建功立业,期望有一天能够得到君王的召见,扬名天下,威震八方。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是一首赞颂爱国将军之词。上片通过爱国将军佩备的剑和弓来塑造将军的形象。龙泉宝剑三尺长,剑匣里面暗收藏,一张良弓射落雁,百只箭镞闪金光。妙在不直接描绘将军魁梧的身材,而是通过这罕有的宝剑良马,使读者感受到将军的威武和超群武艺。下片着重写将军的精神风貌,揭示其内心活动。他为国竭尽忠心,南征北战,历尽艰辛,他渴望建功立业,博得君王赏赐。至此,一个性情略显张狂,但质朴率真、憨直爽朗、英武过人的.将军形象跃然纸上,光彩照人。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语言浅显明白,词风朴实自然。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爱国主义的乐观情调,抒发了爱国将军要求为国建功的英豪之气。

篇8:《生查子·金鞭美少年》翻译赏析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作者为宋朝诗人晏几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前言】

《生查子·金鞭美少年》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思妇词。词中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抒发了女主人公的相思怀人之情。表现了晏几道对自己早年生活和地位的良好感觉。

【注释】

①金鞭:用黄金做的马鞭。喻骑者之富贵。

②青骢马:青白色相杂的骏马。

③牵系:牵挂,挂念。

④玉楼人:指闺中女子。

⑤消息:指离人的音信。

⑥寒食:民间节日,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⑦背面秋千下:化用李商隐诗《无题二首》其一“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翻译】

威武俊美的年轻人跨上金鞍,扬鞭跃马轻驰而去,从此牵走了她的心神。闺楼之上,年轻的妻子时时挂念他,只觉得绣被不暖,春夜更寒。天天等他的消息,可是,寒食节过了,梨花又谢了,依旧不见丈夫的身影。相思之苦向谁诉说?秋千架下她默默伫立,背过脸儿暗自叹息。

【赏析】

本篇小词以精细的笔触刻画了这位少妇对行人梦萦神驰的相思。“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起笔叙事,描绘“金鞭美少年”的形象,写其夫出游,挥金鞭,跨名马,烘托出“美少年”英俊潇洒的札姿,也是两人分离时少妇脑海中铭刻最深的一幕。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三、四两句写少年走后,女主人公的感情和思绪始终牵系远出的丈夫身上:到了夜晚,绣被春寒,孤灯独眠,寂寞难耐。分离留给少妇的是无堪的离愁别绪,“牵系”以下过渡到写膳者的别愁。“玉楼”、“绣被”,由物见人,暗示居者乃深处闺阁的佳丽。“绣被春寒夜”一句,渲染出佳人独守空闺辗转不寐的寂寞境况。时当阳春,燕双仡繁,夜深入静,倍增离思。“寒”字不仅点季候、写气氛,更是人物孤单冷落心境的映现。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五、六句写多少春寒之夜,所盼来的却足行人“未归”的消息。女主人公天天盼,月月盼,寒食节过去了,梨花开了又谢了,一次次地等待,始终没有等到丈夫的.音信,随之而来的,只是一次次失望。“寒食梨花谢”,是通过节令和景物来暗示出时间的流逝,表现她无限的怅惘。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结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秋千架下背面痴痴地站着,她默默地承受着相思之苦,无处诉说,也不想对人诉说。“背面”暗示出她难过,哭泣。“秋千下”本是青年妇女嬉戏之处,选择这一场景可增强艺术效果。李商隐诗有“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之句。小晏随手拈来用在此词收尾,可谓传神之笔。写出少妇思夫的心情深沉执着,又不好向他人倾吐,只好痴立于日常两人游乐之处凝想。这里以人物外在形态刻画内在心灵的感情波澜,含蓄而有韵致。

全词由别离写到别后。由行者写到居者.由形貌而暗示心灵,层层递进,摹写出主人公文静细腻而内向的性格,展现出少年思妇复杂、沉重而敏感的心态,笔致颇为灵秀。

篇9:姚宽《生查子情景》翻译及赏析

姚宽《生查子情景》翻译及赏析

《生查子·情景》是北宋词人姚宽的作品。这是一个多情女子对别时离情的泣诉。从她和情郎“相见两悠扬”,以及分手后便“踪迹无寻处”的情况看,他们似乎只是萍水相逢式的结合。在封建社会里,夫妻关系以男子为中心,象这首词所反映的结合方式,只会给痴心的女子留下永无止尽的思念与痛苦。因而,女主人公在别时所感到的凄惶,以及设想中的别后“相思”,当比一般的送别词包含更多的伤心与痛楚。

生查子·情景

郎如陌上尘[1],妾似堤边絮[2]。相见两悠扬[3],踪迹无寻处。

酒面扑春风[4],泪眼零秋雨。过了离别时,还解相思否?

注释

[1]陌上尘:大路上的尘土。

[2]堤边絮:河堤上的柳絮。

[3]悠扬:飞扬,飘忽起伏。

[4]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指男子在外冶游飘荡,女子却独守闺房,以泪洗面。

译文

郎君像路上扬起的尘土,我像河堤边生长的柳树。匆匆相见即离别,今后到哪里去寻找你的脚步?相逢时我们因幸福而面容绯红,就像迎接扑面而来的春风,如今我们泪眼相对地别离,泪水挥洒如同秋雨。过了这悲伤离别的一刻,分手之后你是否还会把我想起?

赏析:

这是一个多情女子对别时离情的泣诉。从她和情郎“相见两悠扬”,以及分手后便“踪迹无寻处”的情况看,他们似乎只是萍水相逢式的结合。在封建社会里,夫妻关系以男子为中心,象这首词所反映的结合方式,只会给痴心的女子留下永无止尽的思念与痛苦。因而,女主人公在别时所感到的凄惶,以及设想中的别后“相思”,当比一般的送别词包含更多的伤心与痛楚。

这首词由八句组成,其中有六句使用了比喻。比喻可以使事物的特点更突出,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作品具有更强烈的艺术魅力。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文心雕龙·比兴》就有“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的话。不同形式的比喻手法交换使用,还可以使文势变幻,形成错综美。这首词首句“郎如陌上尘”,次句“妾似堤边絮”,并非各以一物为喻,而是互文见意,言妾亦如陌上尘,郎亦如堤边絮。尘与絮悠扬飘荡,无辙可循。尘与尘相遇,絮与絮相逢,聚乃偶然,散亦无法觅其踪迹。把两个人遇合方式的特点,通过尘与絮的“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体现出来,喻义明确,词篇的表现力因此加强,引人入胜。

下半阕的“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也是用比喻,不过是暗喻而已。以雨喻泪,宋词屡见。稍别致者,如胡铨《如梦令》“眼雨欲晴时,梅雨又来相恼”,出“雨”字而不见“泪”字,以“眼”字点出;吴城小龙女《清平乐》“泪眼不曾晴”则出“泪”字而于“晴”字对面见“雨”字。本词此句“泪”、“雨”并见,以连绵的秋雨喻不断洒落的泪珠,取喻显明,亦足动人。至于“酒面扑春风”,字面本于杜甫《咏怀古迹》诗“画图省识春风面”,而谓女子酒后,脸上绯红,有似春风扑人。象“酒面扑春风”这类比喻,本来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就不甚显著,作者不仅不把相似点说出,反而用叙述式的句子,似乎只在实写两种相关的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读者要想真正理解词人的真实意图,就非得下一番推敲的功夫不可。这种比喻,修辞学上称为“曲喻”,古人称之为“不似之似”或“象外句”。《冷斋夜话》说:“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无可的两句诗,好像是一写寒雨一写落叶,实际上是一个不用比喻词、不写相似点、而直接以雨声比落叶的曲喻。同样,“酒面春风”似乎是即写酒又写风,其实是借春风比酒后脸的情态。曲喻虽不尽一般比喻之易于理解,可是因为其“曲”,所以含义更隽永,更耐人寻味,用之于诗词,情趣也就更浓。在结构安排上,这阕词既表现为一个严密的有机体,段落层次十分清晰、显明。词篇写别时情景,自然以描写告别场面的“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两句为中心,上半阕为别时的感慨,末二句设想别后的情事,篇幅虽不长,却容下了别情离绪的各个方面。

在上半阕中,一、二句各自设比,三、四句补叙所比的内容,作为比喻,四句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从措意的过程分析,其间的条理十分清晰。此外,最后两句向对方提出“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的疑问,这又同上半阕的别时情绪遥相呼应。通过这种呼应,一方面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情郎的无限忠贞,另一方面又对男方的爱情表示了担心和疑虑。这种“救首救尾”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词篇结构更加谨严,而且揭示主题方面,显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赏析二:

这是一首闺词。

全词以女主人的口气道出,不作雕饰,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上片叙述了俩人分离的原因。以比喻起句清新明快,有民歌风。“尘”与“絮”都是无所依托的,随时都会随风而起,故相见自然也在飘飘忽忽、悠悠扬扬之中。而一旦分离踪迹何处可寻呢!

下片写相聚与别离的不同情感,并希望对方不要忘情。“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这两句极为工整的对仗与前后明白如话的白描形成鲜明对比,读来令人击节。且两句的容量很大。前句概括了相聚时的欢乐。相聚时正值百花齐放、春意盎然。习习春风吹拂着沉浸在幸福中的人儿红扑扑的脸上,那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日子呵!而分别时却是秋雨霖霖,雨点落在离人的泪眼上,分不清哪是泪,哪是雨。相聚在前为轻,分离在后为重,自然使人感到相聚的欢乐是短暂的,而分离的痛苦却是深沉久远。“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否?”离别给女主人带来无尽的愁怨,而最后却以设问句作结,读来令人回味。这设问句可以理解为:分别时你是那样难舍难分,一旦离去,你还会思恋我么?恐怕早就将我忘得一干二净了。也可以理解为:自从离别后,我对你的思念与日俱增,这种情况,你知道么?还可以这样理解:离别以后,你还会象我对你一样思恋么?只要你还在思恋,哪怕我是如此痛苦,也稍稍感到安慰了。第一种理解语气较重,带有深深的责怨;第二种理解较平和,是由及彼地设想对方;第三种理解语气较轻,仿佛是自我解脱。

《词苑萃编》中说:“词虽以险丽为工,实不及本色语为妙。”此词以“浑成为工”,当属此类。(劳再鸣)

作者

姚宽(1105-1162)初为字令威,号西溪,嵊县(今属浙江)人。以父荫补官。秦桧当政,以怨抑不用。后以贺允中、张孝祥荐,入监进奏院六部门,权尚书户部员外郎兼权金、仓、工部屯田郎,枢密院编修官。绍兴三十二年卒。《

生查子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生查子王安石,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生查子,生查子李石,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生查子,生查子洪适,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

生查子,生查子彭元逊,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生查子,生查子杨无咎,生查子的意思,生查子赏析

生禖屏风歌翻译及赏析

高中英语短作文及翻译

卖残牡丹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翻译及赏析(通用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生查子·短焰剔残花翻译及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