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示金陵子》翻译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闽津茶行868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李白《示金陵子》翻译赏析(共含8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闽津茶行86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李白《示金陵子》翻译赏析

篇1:李白《示金陵子》翻译赏析

李白《示金陵子》翻译赏析

示金陵子

李白

金陵城东谁家子,偷听琴声碧窗里。

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

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鉴赏:

金陵子,即是金陵妓。李白遊金陵时,倾心于金陵子,因此写作这首缠绵而富情致的诗,赠给她,并寄托了自己的心愿。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共八句。前六句专写金陵妓,诗用行人“偷听琴声”发端,琴声自“碧窗里”传出,表明弹琴的人是女子,琴声能引来行人偷听,可见琴声悠扬优美,弹琴的人技艺娴熟。这两句描写金陵城东的歌妓善弹古琴。“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度西江水”。以一片落花喻指金陵子,形容她好象仙女,气韵不凡,自天而降落人间,随人们一起渡过西江水,来到金陵。西江,西来的江水,《庄子·外物》:“我且南遊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后人因此泛称吴越之地的江水为西江。“楚歌吴语”二句,描写金陵子富有情致。金陵子能唱楚歌,她操一口吴侬软语,娇滴滴未成腔调先有情。李白对这位才艺、容貌双全的'歌妓曾倾心过。

诗人以摅写自己的心迹结束全篇。他借用晋朝谢安的典故,喻写自己的意愿。谢安旧时隐居于会稽东,后来居住金陵,他便筑土山以比拟东山,常携妓纵情游赏。“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要,通邀。诗人正邀约金陵子,携手在林泉佳处游赏。谢安志在东山,李白志在林泉,诗意故作放旷,而不满现实、退隐青山之志,隐然可见。魏颢《李翰林集序》记载李白的事迹:云:“(太白)间携昭阳、金陵之妓,迹类谢康乐(按,谢灵运封康乐公,魏氏误以谢灵运为谢安),故世号李东山。”

摹写歌妓,如果着意于容貌、服饰和纤秾艳丽的色彩,必流于平庸。李白却用宕逸轻灵之笔,清新洒脱的语言,形容金陵子的才艺、气韵、情致,不落俗套,情意缠绵。结句切金陵城,借用谢安典故,比喻自身意绪,就地起兴,喻意恰当,妥贴自然,更增添了诗篇的超逸神韵。

篇2: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李白,示金陵子 一作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李白,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的意思,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赏析 -诗词大全

示金陵子 (一作金陵子词)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金陵城东谁家子, 琴声碧窗里。落花一片天上来,

随人直渡西江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篇3:李白《金陵》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金陵三首》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金陵三首

李白

【其一】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⑴。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⑵。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⑶。

醉客回桡去⑷,吴歌且自欢。

【其二】

地拥金陵势⑸,城回江水流⑹。

当时百万户⑺,夹道起朱楼⑻。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⑼。

空余后湖月⑽,波上对瀛州⑾。

【其三】

六代兴亡国⑿,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⒀。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注释:

⑴晋元帝南渡江,于金陵即位,遂都之。

⑵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诸葛武侯称为帝王之宅。

⑶《隋书》:陈祯明三年,隋师临江,后主从容言曰:“齐兵三来,周兵再来,无勿摧败,彼何为者?”都官尚书孔范曰:“长江天堑,占以限隔南北,今日北军岂能飞度耶?”

⑷颜师古《汉书注》:“楫谓棹之短者也。今吴越之人呼为桡。”

⑸拥:环抱的样子。金陵: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钟山。《艺文类聚》:徐爱《释问略》曰:建康北十余里有钟山,旧名金陵山,汉未金陵尉蒋子文讨贼,战亡,灵发于山,因名蒋侯祠。故世号曰蒋山。

⑹这句意为:江水绕城而流。

⑺当时:指六朝。

⑻谢朓诗:“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搂。”

⑼国:都城。亡国:指相继灭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两句意为:金陵到处是春草,王宫湮没于丘墟中。

⑽空余:只剩下。后湖:一名玄武湖,在今南京市东北。《初学记》:建业有后湖,一名玄武湖。《景定建康志》:玄武湖亦名蒋陵湖,亦名秣陵湖,亦名后湖,在城北二里,周回四十里,东西有沟流入秦淮,深六尺,灌田一百顷。《一统志》:玄武湖,在应天府太平门外,周回四十里,晋名北湖。刘宋元嘉未有黑龙见,故改名,今称后湖。

⑾瀛洲: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玄武湖中的小洲。

⑿《小学绀珠》: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建业。

⒀《景定建康志》:洛阳四山围,伊、洛、瀍、涧在中。建康亦四山围,秦淮、直读在中。故云:“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李白云“山似洛阳多”,许浑云“只有青山似洛中”,谓此也。《太平寰宇记》:《丹阳记》云:出建阳门望钟山,似出上东门望首阳山也。

译文:

【其一】

晋家朝廷南迁长江,金陵就是当时的首都——长安。

地势有帝王之气,山水则虎踞龙蟠。

金陵空自壮观,长江亦非天堑。

酒醉回船归家去,口吟吴歌独自欢。[3]

【其二】

金陵地势雄壮,江水空摇,高墙巍峨不动。

东晋在这里建都,百万富豪纷纷在这里夹道修建高楼。

东晋终于灭亡,宫殿被荒草湮灭。

只有玄武湖上的明月,在波浪上空注视着曾经繁华的江洲。

【其三】

魏晋六代,兴衰迭起,我且痛饮三杯,为金陵高歌一曲。

这里的宫殿不比长安的少,四周山峦围城,比洛阳的山更多。

古殿傍边吴王种植的花草,深深宫院里美女穿戴着的晋朝样式的绮罗绸缎的服装。

都随着人事变换而消失,就像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回。

简析:

《金陵三首》是一组五言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即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秋。金陵是六朝帝都,当时人口很多,建筑华丽,经济、文化发达,到唐时已衰落。李白在这首诗中怀古喻今,金陵暗喻当时已陷落的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这两句是说,昔日繁华的都城,亡国之后,已是春草杂生,建筑华丽的宫殿,如今已荒如土丘。以古喻今,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耐人深思。

篇4: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全诗翻译赏析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诗词注释:

1.金陵:我国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2.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3.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4.欲行:要走的人,指李白自己。不行: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

5.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

柳花:柳絮,一指柳花酒。

压酒:古代取酒方法,在酒新熟时,用榨床压榨酒槽取汁,得到新酒。

翻译:

风吹柳絮满店都是香味,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

金陵的年轻朋友们都来为我送行,送与被送的人都频频举杯尽觞。

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译文:

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

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

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七言古诗《金陵酒肆留别》约作于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春,李白首次游金陵拟赴广陵(今扬州),为友人写的一首赠别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这两句是说,春日里,百花正开,风和日丽,春风吹拂着柳花,柳花和着酒香,吹得满店飘香。当垆侍女压制新酒,向客人频频劝饮,满店酒香,满店春意,场面热烈。柳花本无所谓“香”,即使微弱之香,也不足以“满店”。这“香”乃春天之香,酒店中之酒香,柳花只有到酒店,才会香,而且香满店。传神之笔,十分妥贴。

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李白在出蜀当年的秋天,往游金陵(今江苏南京),大约逗留了大半年时间。公元726年春,诗人赴扬州,临行之际,朋友在酒店为他饯行,李白留诗告别。

简析:

《金陵酒肆留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此诗由写仲夏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后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别意长于流水般的感叹水到渠成。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是李白离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全诗流畅明快,自然天成。语虽明浅,却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设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借滔滔不绝的大江流水来倾吐自己的真挚感情,亲切而且深情,有强烈的感染力。李白《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句可参读。《四溟诗话》:“太白《金陵留别》……妙在结语。……谢宣城《夜发新林》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阴常侍《晓发金陵》诗:'大江一浩荡,悲离足几重。'二语突然而起,造语雄深,六朝亦不多见。太白能变化为法,令人叵测,奇哉!……刘禹锡'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不如太白'请君……谁短长'。”

诗人所写的是色彩斑斓的离愁别绪:春色迷人,畅饮佳酿,在离别中亦充满欢聚的快乐。全诗语言清新,节奏明快,很具艺术特色。这首小诗描绘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当垆姑娘劝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图。风吹柳花,离情似水。走的痛饮,留的尽杯。情绵绵,意切切,句短情长,吟来多味。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全诗可见诗人的情怀多么丰采华茂,风流潇洒。

杨花飘絮的时节,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里,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小酌。骀荡的春风,卷起了垂垂欲下的杨花,轻飞乱舞,扑满店中;当垆的姑娘,捧出新压榨出来的美酒,劝客品尝。这里,柳絮濛濛,酒香郁郁,扑鼻而来,也不知是酒香,还是柳花香。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画面,该用多少笔墨来表现!只“风吹柳花满店香”七字,就将风光的骀荡,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东风的情调,生动自然地浮现在纸面之上;而且又极洒脱超逸,不费半分气力,脱口而出,纯任直观,于此,不能不佩服李白的才华。

“风吹柳花满店香”时,店中简直就是柳花的世界。柳花本来无所谓香,这里何以用一个“香”字呢?一则“心清闻妙香”,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同时又暗暗勾出下文的酒香。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凭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实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会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协调上,恐怕也还当不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妥贴。

首句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能舍此而去呢?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沈德潜说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唐诗别裁》)。因为诗人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所以诗中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表现了诗人青壮年时代丰采华茂、风流潇洒的情怀。

篇5:李白《少年子》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少年子》全诗翻译赏析

少年子

李白

青云少年子⑵,挟弹章台左⑶。

鞍马四边开⑷,突如流星过。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⑸。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⑹。

注释:

⑴少年子:乐府杂曲歌辞名。南朝齐王融、梁吴均皆有此作。

⑵“青云”句:即纨绔子弟。青云,喻官高爵显。少年子,古称青年人。

⑶“挟弹”句:言纨绔子弟带着弹弓在大街上游玩。章台,汉长安街名。

⑷“鞍马”句:谓“青云少年”仆从之众。

⑸琼楼:华丽精美的'住所。

⑹“夷齐”二句: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其父遗命立叔齐为嗣,叔齐让伯夷,伯夷以父命不受,两人共逃至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武王灭纣后,二人耻食周粟,逃至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后成为贤人的典型,常与盗跖相对。

译文:

青云富贵儿,挟金弹射猎在章台下。

鞍马四蹄奔腾,宛如流星掠过。

白天用金丸射落飞鸟,夜晚入琼楼醉卧。

伯夷、叔齐是谁?何必独守首阳山,挨饿受冻。

简析:

此诗以古贤伯夷、叔齐作对比,讽刺纨绔子弟,不守德行,以浮浪游冶为事,享尽荣华。盖有“鸾凤伏窜,鸱鸮翱翔”的感慨。

前六句写“青云少年”的游冶放纵。挟弹章台,鞍马四开,突如流星,丸落飞鸟,夜眠琼楼,足见其恣意享乐。末二句言伯夷、叔齐守节而饿死。二者相比,差别天壤。

篇6:示三子赏析-示三子翻译

示三子赏析-示三子翻译

示三子赏析,本诗的语言质朴浑厚,无矫饰造作之气,读来恻恻感人。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示三子

・      陈师道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p。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作品赏析:

首二句说妻儿们去远了,相见无期,也就不那么惦记了;而当归期将近,会面有望,则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去远”句固然是记录了诗人的实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失望和悲伤,诗人决非真的忘情于妻儿,而是陷于一种极度的绝望之中。“归近”一句正说明了他对亲人不可抑捺的情愫。

“儿女”二句写初见面的'情形。因离别四年,儿女面目已不可辨认。陈师道的《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中说:“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可见别时儿女尚幼,故至此有“眉目略不省”的说法,表明了离别时间的长久,并寓有亲生骨肉几成陌路的感喟。

“喜极”二句是见面之后复杂心情的表现。久别重逢,惊喜之余,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是相顾无言,泪洒千行,然后破涕为笑,庆幸终于见面。此十字中,将久别相逢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诗人抓住了悲喜苦乐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间的变幻,将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了知”二句更深一层作结,说虽然明知不是在梦中相见,但犹恐眼前的会面只是梦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这种心理的描绘,写得入木三分。由此可以推知:在与亲人分离的四年中,诗人多少次梦见亲人,然而却是一场空欢喜,反增添了无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为失望太多,幻灭太多,所以当真的会面时,反而产生了怀疑,唯恐仍是梦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在此中曲折表现了出来。这两句源于杜甫《羌村》组诗中写回家初见亲人的惊喜和疑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意谓久别重逢,如相见于梦中,后来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中“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即用杜甫诗意;而陈师道此二句是翻用杜甫诗的句子,与晏几道《鹧鸪天》中所说的“今宵剩把银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意境略同,可见陈师道取前人诗意能点化出新意。

此诗通篇造语质朴浑厚,无矫饰造作之气,读来恻恻感人,其原因主要在于诗人感情的真挚,语语皆从肺腑中流出,所谓至情无文,即是艺术上一种极高的境界。此类浑朴的作品得力于陈师道向古乐府和杜甫诗的学习,然而他并不在字句上摹仿前人,而在格调立意上倩鉴前人,故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引陈师道的话说:“今人爱杜甫诗,一句之内,至窃取数字以仿像之,非善学者。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这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已有充分的表现。陈师道论诗标举“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后山诗话》),即是他形成这种创作风貌的理论基础。但此类作品在他的集子中也并不很多,故尤为珍贵。

作者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v(1086-1094)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任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诗学杜甫,苦心锤炼,质朴苍老,深受黄庭坚推重。为江西诗派代表性作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

以上这篇示三子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7: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注释

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篇8:李白《雉子斑》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雉子斑》全诗翻译赏析

雉子斑(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⑴)

唐·李白

辟邪伎作鼓吹惊,雉子斑之奏曲成,喔咿振迅欲飞鸣⑵。

扇锦翼,雄风生,双雌同饮啄,趫悍谁能争⑶。

乍向草中耿介死⑷,不求黄金笼下生。

天地至广大,何惜遂物情。

善卷让天子⑸,务光亦逃名⑹。

所贵旷士怀⑺,朗然合太清⑻。

注释:

⑴辟邪: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辟邪伎,装扮成辟邪兽形的舞伎。鼓吹:一种乐器合奏曲,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中国古代民族北狄,汉初边军用之,以壮声威,后渐用于朝廷。雉子:即雉雏,《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雉子斑》:雉子,斑如此。余冠英注:雉子,就是小野鸡。南朝宋何承天《雉子游原泽篇》: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太白此诗拟何氏而作。

⑵振迅:犹振奋。

⑶趫悍:矫捷勇猛。趫,读qiáo。

⑷耿介:正直,守志不趋时。

⑸“善卷”句:善卷,相传为尧舜时的隐士。《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chī),春耕种,形足以劳;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⑹“务光”句:务光,汤时隐士。汤以天下让务光,务光不受,投水而死。《庄子·让王》:汤让务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进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务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沉于卢水。逃名,避世而不居。

⑺旷士:旷达之士。

⑻“朗然”句:光明磊落,合乎大道。太清,大道,自然。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雉子斑》是一首乐府诗。这两句是说,宁可在草泽中死得光明磊落,也不愿在黄金笼里屈辱求生。诗当作于天宝后期,诗人看到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者比比皆是,作此诗以讽刺。这两句表明诗人淡于功名利禄,耻与邪佞为伍的志向。语意刚劲有力,掷地有声

译文:

辟邪神鹿伎人故作鼓吹惊慌之态,雉子斑的乐曲作成,雉子喔咿喔咿,振翅作迅飞鸣叫之状。

扑扇锦翼,雄风顿生。一双雌雉与之一同饮水啄食,雄雉鸟彪悍谁能与之争斗?

雉鸟宁愿向草中耿介而死,也不愿关在黄金笼里生存。

天地极至广大,何必追遂世情,而没有自己的个性?

善卷公谦让舜帝的天子之位,务光公也逃避汤王禅让的天子之位。

如此旷达之士的情怀,弥足珍贵,朗然与太清融合。

赏析:

这是一首舞曲的.歌辞。舞蹈的表演形式是伎人扮成辟邪而舞。鼓吹,是音乐分类。雉子斑,是歌辞的内容。

此诗由赞同雉“乍向草间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进而称颂善卷、务光一类贤士不被君位所动的光明磊落的胸怀。前三句为全诗的引子,写伎人表演,鼓吹大作,唱辞开始。正文部分分为三层。“笼下生”以上为第一层,写雉振奋矫悍,耿介不屈的性格特征,以物喻人。“天地”二句为第二层,属于诗人议论,言天地至大,物各有志。这里的“物”既指人,也指物。末四句写善卷、务光旷达磊落的怀抱。“善卷”、“务光”二句为互文,义即善卷、务光让天子而逃名。

古诗词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蜀道难翻译赏析

李白《关山月》翻译赏析

侠客行 赏析-李白侠客行翻译

金陵图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金陵其二赏析

《金陵驿》赏析

示长安君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夜宿山寺》翻译赏析

李白《示金陵子》翻译赏析(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李白《示金陵子》翻译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