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文重点与难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YNNEKILLS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课文重点与难点(共含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YNNEKILLS”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春江花月夜》课文重点与难点

篇1:《春江花月夜》课文重点与难点

《春江花月夜》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张若虚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脸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诗作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缠绵悱侧的离情别绪,表现出诗人对人情难圆的感叹和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在理解本诗时要重点把握本诗的抒情方法。这是因为全篇主要的抒情方法为借景抒情,处处情景交融,而各部分的情景交融又有不同的方式。

第一部分描绘自然景观,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诗题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其作用在于从总体上为下文抒写人情提供引人道思的环境,制造启动情怀的氛围。

后面三部分都是合写景物和人情。

二、三两部分,主要是用江月永照,引出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出人间离别;用月光遍洒,引发思妇绵绵相思。在这里,情景交融的基本特点是相反相成,即通过景与情的对比反衬,鲜明地体现出月圆人难圆的旨意。最后一部分,则是用春归、花落、雾漫、月残等自然景观来引发游子的思归之情。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l)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引发了对什么问题的思索?

(2)本诗写景抒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人生短暂,宇宙永恒。(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景抒情的基本特点的掌握情况。在答题时要理解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引发了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思索。

2、(、4、自考题 单选)以下诗题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A )

A、《春江花月夜》

B、《江南春》

C、《迢迢牵牛星》

D、《登金陵凤凰台》

此题考试内容为诗的类别。

篇2:《沁园春雪》课文重点与难点

《沁园春雪》课文重点与难点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本诗作者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学习这首词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抒情方法

这首词通过对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评说,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对今日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2、表现手法

这首词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啊娜多姿的北方雪景,来抒发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下片则直抒胸臆,借评说古代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并畅想今日情景,来表达诗人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雄伟理想。

3、修辞手法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以及转折和对比等表现手法。

(1)词的上片后六句运用了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例如:“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是比喻,用妇女的穿着和风采,来比喻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不仅使景物显得色彩动人,而且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景色的暗示。又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是比拟,此句以物拟物,将群山起伏拟作银蛇舞动,将高原绵延拟化为白象奔驰,变静态为动态,使景物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也是对中国人民高涨的革命情绪和敢于同强大敌人争高下的英雄气概的暗示。

(2)词的上片和下片中,都有一个情景的转折和对比。上片以“须晴日”表示转折,构成晴空烈日和冰天雪地的对比,大好河山显得愈发多彩多姿。下片以“俱往矣”表示转折,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和今朝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暗示历史和今朝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两处转折和对比,既深化了主题思想,又增添了起伏跌宕的气势。

《沁园春﹒雪》中的典故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篇3:Unit13重点、难点

罗玉南

1.本单元第49课对话中多次出现了“No,it's not him.”这个句子。

【问】这个句子中的him为什么不用he呢?

【答】人称代词作表语,在非正式英语中(特别是日常会话中)人们已习惯于用其宾格(如me,him等),这种用法很常见。如:-Who is knocking at the door?谁在敲门?-It's me.是我。-Who said that?是谁说的?-I think it was him.我想是他说的。

2.Such was Albert Einstein,a simple man and the 20th century's greatest scientist.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人,一个纯朴的人,一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问】请解释句中such的意思和用法。

【答】句中such是代词,用以指代前文所说的情况,意为“这样的人(事)”,它在该句中作表语,such作表语时通常提到句首,形成主谓倒装结构,其谓语动词的数应由such指代的情况而定。如:鶶uch is life.人生就是这样。鶶uch were his words.这就是他讲的话。

3.As a result,it appeared to scientists on earth that the stars had moved.因此,在地球上的科学家看来,恒星好像是移动了。

【问】appear作“好像,似乎”解时,有哪些用法呢?

【答】appear作“好像,似乎”解时,常指人从外表上所得到的印象。有时暗含实质上并非如此的意思,作此意解时,其后可跟不定式、形容词或that从句,接从句时常用it作形式主语,而把真正的主语放到句子后面去。例如:鶫e appears to have many friends.他似乎有很多朋友。鶺hy does she appear so sad?她为何显得如此悲伤?鶬t appears that he won't come tonight.看来他今晚不会来了。鶬t appears to me that they are right.我似乎觉得他们是正确的。

4.教材:That fits the puzzle!

考点:fit的用法。

考例:This straw hat ____ me.(MET'83)

A.doesn't fit for B.isn't fit鶦.doesn't fit D.fits to

透视:此题答案为C。fit表示“合适”,既可作形容词,也可作动词。如果作动词,通常表示衣、帽、鞋等物的大些⒊叽纭⑿巫吹确矫娴摹昂鲜省薄H纾篢his jacket fits you well.你穿这茄克衫很合适。如作形容词,通常用于be fit for /to do结构中。如:He is fit for a doctor /to be a doctor.他适合当医生。

延伸:与suit的区别。suit也表示“适合”之意,但它常用来指衣着、款式、颜色等方面的“合适”或“中……之意”。如:鶷hat color doesn't suit her。那种颜色不适合她。

再看下题:-This jacket doesn't ____ me.Do you have a larger size?

-Yes,but the color is different.Does it _______ you?鶤.fit;suit B.suit;fit C.fit;fit D.suit;suit(答案:A)

5.教材:Besides his work in physics,he spent a lot of time...

考点:besides /except /except for /except that的区别。

考例1:Does John know any other foreign language ____ French?(MET'89)

A.except B.but C.besides D.beside

透视:except表示“除了……之外”(不包括在内),相当于but,常与any,no one,nobody,everything,everyone,nowhere等表整体概念的词连用,从这个整体范围中除去不适应的一部分。如:Allexcept Li Ming have seen the film.而besides表示“除了……之外”(尚有)之意,暗示词有other,more,else等。很明显上题答案应为C。

考例2:The suit fitted him well ____ the color was a little bright.(上海)

A.except for B.except that鶦.except when D.besides透视:except for +名词/except that +从句表示引述一个相反的细节或原因,因而部分地修正了句子的主要意思,常译成“只不过”。上题答案为B。句意为:那套西服很合他的身,只不过颜色有点亮。

延伸:①except虽然相当于but,但exceptfor≠but for。but for意为“要不是”。如:鶥ut for me,he would have died yesterday.②except和but虽为介词,后常接动名词或名词。但在下面的句型中接不定式:have no choice but /except to do(不得不……)。如:Then it has no choice but to lie down.

8.13单元易混词语巧辨

在第13单元出现了几组同义词(组)。对于这些貌合神离的同义词(组),必须加以区分,否则会误用。现将本单元的重点同义词(组)加以对比辨析,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puzzled,puzzling

puzzled指人或人的表情“迷惑不解的”;puzzling表示“令人迷惑的(事物)”。两者均可作表语或定语。例如:

They're puzzled at my interest in such matters.他们对我在这样问题上的兴趣感到迷惑不解。

This is a puzzling answer.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答案。

2).be used to do,be used to doing,used to do

be used to do sth.是动词use的被动结构,后跟动词不定式,不跟动名词,意思是“被用来……”;be used to doing sth.是习语,意思是“习惯于做某事”,后接名词或动名词,不接动词不定式;used to do sth.是习语,意思是“过去经常做某事”,后接动词不定式。例如:

Wood can be used to make paper.木头可以(被)用来造纸。

They are quite used to flying in all sorts of weather.他们对于在各种天气飞行已经很习惯了。

He used to swim in the river.他过去经常在河里游泳。

3).the other,other,another

other无范围,泛指“其他的;另外的”,常与no,any,many或some等连用;the other特指两方中的“另一方”,或两部分中的“另一部分”,如果other前有名词所有格或物主代词,则不用the;another泛指“其他的,另外的”,常用于三者或三者以上的情况,后接单数名词或“数词+复数名词”。例如:

Mary is here,but the other girls are still out in the playground.玛丽在这里,但是其他女孩还在运动畅

I have no other choice.我没有选择的余地。

I have many other things to do.我另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Give me another chance,please.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4).be content to do,be content with

be content to do指“满足于(做某事)”,后接动词不定式,不接名词或动名词;be content with指“(对……)感到满足”,后接名词、代词或从句。例如:

He is content to eat simple food.他乐于吃一些简单的食物。

She was quite content with her life.她对生活感到相当满意。

He isn't content with his present achievement.他不满足于目前的成就。

高二册13单元易混词语练一练

本期“单元过关”讲解了本单元出现的几组同义词(组),你是否掌握了?可以在这里大显身手。选择最佳答案:1.The reason for his absence remains _________.

A.puzzle B.puzzles鶦.a puzzle D.puzzled

2.Greatly ____ ,she didn't know what to do next.

A.puzzling鶥.a puzzle鶦.puzzled鶧.puzzles

3.Lucy looked a little ____ . A.puzzle鶥.puzzled鶦.puzzling鶧.puzzles

4.He thought what you said was ____ . A.puzzle B.puzzled C.puzzling D.puzzles

5.I ____ to go to the cinema a lot.

A.am used B.used鶦.was used鶧.am using

6.I've bought several books today. ____are English books except three Chinese books.

A.The others鶥.Others鶦.Other鶧.Another

7.The hunter came in,with a bow in one hand,and an arrow in his ____ hand.

A.other鶥.another鶦.others D.the another8.Of the three foreign guests,one is from London,________ two are from New York.A.other鶥.the other C.some D.any

9.I don't like these shoes.Show me ____ .

A.another B.other鶦.some others D.the other

10.He is perfectly content ____ in a hut and paint pictures all day.

A.to live鶥.living鶦.with鶧.for

1.compare notes 与……交换意见(或心得);与……讨论 如: They often compare notes with each other on their studies. 他们经常相互交换学习心得。

2.do a word puzzle猜字谜1) do的意思为“解决、找出答案”。如:do a math problem做一道数学题;do a sum算一笔数字2)这里的puzzle是名词,意为“难题、复杂难懂的事”等。如:鶷his is really a puzzle to me.这对我来说着实是道难题。

3.be content to do; be content with 愿意/乐意做某事鷆ontent 在这里是形容词,意思是“心甘情愿的、满意的”。如:I should be well content to do so.我很愿意这样做。鶷he teacher is con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monthly exam.老师对月考成绩很满意。

4.lead to 结果是; 导致(某种结果);产生鷗o为介词,后接名词或-ing形式。如:An ordinary cold can soon lead to a fever.普通感冒可以很快引起发烧。

This will lead to endless trouble.这将产生没完没了的麻烦。

5.live/ lead a ...life过着……的生活如:鶫e lived a dog’s life in the old days.在旧社会,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类似的结构还有:smile a sweet smile dream a terrible dream; die a heroic death 等。

1.fight for ,fight against,fight with

fight for意思是“为……而战”,for表示目的。如:They fought bravely for the liberation of the whole country.他们为了全国的解放而英勇战斗。

fight against的意思是“为反对……而战”或“与(敌人)进行斗争”。如:We must fight against all kinds of pollution.我们必须与各种污染斗争到底。

fight with有“与……相斗争”的意思,与fight against可通用,但fight with也有“与……一起投入战斗”的意思。如:鶷he Eighth Route Army fought against the Japanese invaders with the local people.

八路军与当地群众一起打击日本侵略者。

2.lead to,cause

两词(组)都可表示由原因导致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替换使用。但cause更多地表示直接原因。lead to后可以跟名词、代词、动名词,而cause后可以跟名词、代词,不可以跟动名词。如:鶫is carelessness led to(caused)his failure.

他的粗心导致他的失败。

His persuasion led to our trying it once more.

他的劝说使我们又尝试了一次。

lead to也有“道路等通向(某处)”的意思,而cause没有此意。如:I soon found a road leading to the footof am ountain.我不久发现了一条通向山脚的路。

3.leave...for...,leave...,leave for...

leave A for B意思是“离开A地去B地”,注意for不可用to来代替。如:I'm leaving Beijing for Shanghai soon.我不久就离开北京去上海。

leave A意思是“离开A地”。如:I'm leaving Beijing soon.我不久就离开北京。

leave for A意思是“去A地”,注意leave在此为不及物动词。如:I'm leaving for Shanghai soon.我不久要去上海。

4.besides,except,but,except for它们都有“除……之外”的意思,但用法各有不同。besides的意思是“除……之外,还有……”,是肯定的,经常与more,else,other,another等词连用。如:Many other students went to the film besides Lin Tao.除林涛外,还有许多学生去看了电影。

besides除用作介词外,也可以用作副词,意思是“另外”。如:

I have no time to go to his party.Besides,I don't want to.我没有时间参加他的聚会,另外,我也不想去。

except的意思是“除……之外,没有……”,是否定的,经常与all,everything等表示全部的名词、形容词、代词等连用。如:鶤ll went to the cinema except Tom .

除汤姆外,其他人都去了电影院。

except for着重指除某一点不足之外,其它尚可,往往含有惋惜之意。

The composition is well written except for a few spelling mistakes.这篇作文写得很好,只是有一些拼写错误。

but只能用于no one,nobody,nothing,all,everyone,everything之后,与except同义,但except比but所含“除外”的意味更明确,语气也较强。

从搭配上讲,besides,except for后跟名词或代词,而except后除跟名词或代词外,也可以跟从句,but后可以跟不定式或动词原形 当but前有实义动词do时,其后常跟动词原形,否则就跟动词不定式)。如:

He comes here every day except when it rains heavily.除下大雨外,他每天都来这里。

He could do nothing but wait there silently.除静静地等待,他别无选择。

I wanted nothing but to give you a warning.我只是想给你提个醒。

5.work out,work on,work as,work for

work out的意思是“算出”、“解出”,等于get the results of,强调结果。如:

I can't work out the math problem s.我解不出这些数学题。鶦an you work out how much it will cost to build the bridge?你能把建桥的费用计算出来吗?

work on的意思等于work at或do,意思是“忙于……”或“做……”,强调动作。如:

He is working on a novel recently.最近他正忙着写一本小说。work as意思是“充当……”。如:

These people can work as nurses when necessary.

需要的时候,这些人可以充当护士。

work for意思是“为……而工作”,for表示目的。如:

W e're working for the lives of ourselves and our families.我们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而工作。

6.stick to,insist on

两者都有“坚持”的意思,stick to指“坚持意见、看法”等。含有“执意不改”的含义,to是介词,后跟名词或代词。如:

No matter what you may say,I shall stick to my plan.

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会坚持计划。

insist on有“坚持(要干某事)”或“强烈要求”的含义,后跟名词或动名词。如:

His daughter insisted on coming with him .

他的女儿坚持要跟他一起来。

I'm afraid I have to insist on the return of my books at once.对不起,我得坚持要求你立刻归还我的书。

Ex.

1.We didn't plan our art exhibition but it____very well.A.worked out鶥.tried out C.went on鶧.carried on('01NMET)

2.-I usually go there by train.-Why not ____ by boat for a change?

A.to try going鶥.trying to go C.to try and go D.try going('92M ET)

3.Mother ____ us stories when we were young.

A.was used to tell B.is used to telling C.used to tell鶧.used to telling('88M ET)

4.Egypt is famous ____鷌ts pyramids.

A.of B.in鶦.about D.for('84M ET)

5.Readers can ____鷔uite well without knowing the exact meaning of each word.

A.get over B.get in C.get along鶧.get through('93M ET)

6.Go on ____ the other exercise after you have finished this one.

A.to do B.doing C.with鶧.to be doing('89M ET)

7.Usually carelessness ____ to failure.A.leads鶥.happens C.gets鶧.agrees('90上海)8.There's still ____ water in the bottle.You may drink it.

A.few鶥.a few C.little鶧.a little('79M ET)

9.Does John know any other foreign language_________ French?

A.except鶥.but C.besides鶧.beside('89MET)

10.If you want to change for a double room you'll have to pay____ $15.

A.another B.other C.more鶧.each('00NM ET)

11.-I drove to Zhuhai for the air show last week.-Is that ____鷜ou had a few days off?鶤.why鶥.when C.what鶧.where('99NM ET)

篇4:Unit14 重点、难点

might

Unit14 重点、难点

1.feel like,would like,look like,like

feel like的意思是“想要”、“希望”,用于表达一种客气的请求。其中like是介词,因此后跟动名词或名词作宾语,不可以接不定式。如:

I don't feel like doing it today.What about tomorrow?我不想今天做此事,明天怎么样?

I feel like a cup oftea.请给我一杯茶。

would like也是表达客气的请求,意思与feel like相同,但would like中like是动词,后面跟名词或不定式作宾语。如: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today?你今天想干什么?

I'd like a word with you.我想跟你谈一下。

would like也可跟“宾语+不定式”的形式,这一点也有别于feel like。

I'd like you to go there today.我希望你今天能去一趟。

look like的意思是“看上去像”,like是介词,后跟名词或代词。

The two brothers look like each other very much.这兄弟两人长得很像。

It looks like a rope.它看上去像一根绳子。

like作动词,意思是“喜欢”,后跟名词、代词、不定式、动名词作宾语;作介词,意思是“像”、“如……一样”,后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如:

I like swimming very m uch.

Ordinary people,like you and me,can't afford to buy such an expensive house.像你我这样的平常人是买不起这么贵的房子的。

2.maybe,perhaps,probably

这三个词都有“或许”、“可能”的意思,但用法略有不同。m aybe和perhaps的意思基本相同。但

maybe多用于口语中,perhaps多用于书面文体。如:

Maybe(Perhaps)the weather will get better.可能天气会变得好一些。

probably是“很可能”的意思,其可能性要大于perhaps和maybe。如:

He will probably succeed.他很可能会成功。

He will perhaps(maybe)succeed.他也许会成功。

另外,也要注意maybe与may be的区别:前者是副词,在句中作状语;后者是情态动词加系动词be,在句中作谓语。

3.carry out,carry on,carry up,carryoff

carry out的意思是“实行”,“进行”,“执行”,“完成”。如:

We intend to carry out our new policy.我们打算实行新政策。

We are carrying out some scientific experiments.我们正在进行一些科学实验。

They decided to carry out the order at once.他们决定立即执行命令。

By the end of last month,our factory had carried out its production plan for this year.到上月底,我们厂已完成了今年的生产计划。

carry on的意思是“继续下去”,“坚持下去”,“进行下去”。如:

They carried on in spite of the difficult conditions.尽管条件很差,他们仍然坚持下去。

carry up意思是“送上”,“供养”。如:

This lake can carry up to 2,000 fish.这个湖可以养2,000条鱼。

Now man-made satellites can be easily carried up into space.现在人造卫星可以很容易地被送到太空。

carry off意思是“诱拐”、“绑架”。如:

It is against the law to carry off women and children in our country.在我国拐卖妇女儿童是违法的。

4.send,send up,send for

send的意思是“邮寄”、“派遣”。如:

They all agreed to send Xiao Lin to the south.他们都同意派小林到南方去。

Let's send him a telegram .我们给他发个电报吧。

send up的意思是“发出”、“射出”、“长出”。如:

They sent up a rocket last week.上个星期他们发射了一枚火箭。

Young shoots will send up from the oldones.新芽就会从旧的地方长出。

send for的意思是“派人去醛薄ⅰ芭扇巳ソ小薄H纾

Have you sent for a doctor?你派人去请医生了吗?

I'll send for a taxi.我去派人叫辆出租车。

5.remain,stay

remain与stay作为动词,都有“停留”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如:

remain和stay作为系动词,表示“保持某一状态”时,可以通用。

The door remained(stayed)open.门一直开着。

但有时remain着重指在别人已离去,或事情有变动以后,仍“继续停留”或“保持原来的状态”。stay则指“短时的停留”、“逗留”。如:

W hen the others had gone,here mained and put back the furniture.别人离去后,他留下来把家具放回原处。

I'm staying in Guangzhou just for the weekend.我仅在广州呆这个周末。

6.[问]在第54课中有这样一句话:A satellite is an object,either natural or man-made,which travels in an orbit round another object in space.这里space可换成sky吗? space与sky,heaven有何区别?

[答]不可以。这三个词之间是有区别的。

space意为“太空”时,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常用单数形式,且不加冠词,但如在space或outer space之前有形容词修饰时,则要用定冠词。如:

in space在太空

in the airless outer space在没有空气的外层空间里

put /send up /look into space发送入/观察太空

space表示两物间的距离或时间间隔意义时,常与定冠词连用.如:

in the space of a moment一瞬间

Put this chair in the space between the two tables.请把这把椅子放在两张桌子中间。

sky意为“天空”,指大气层内外的空间,常有定冠词修饰。如:

There are some planes,clouds and birds in the sky.天空中有些飞机、云彩和鸟。

We can see many stars in the sky at night from the earth.我们夜间从地球上可以看见天空中有许多星星。

heaven多指宗教色彩的“天”,意为“天堂,天国”,大写时等于God。其复数形式可与定冠词连用,意为“天空,苍天”。如:

It was the will of Heaven.是天意。

Thank Heaven,you were not killed.感谢苍天,你未被杀死。

[教材]First,it must be very light,the lighter the better...

[考题]If we had followed his plan,we could have done the job better with ____ money and_____ people.(MET 90)

鶤.less;less鶥.fewer;fewer鶦.less;fewer鶧.fewer;less

简析]答案C。该题主要考查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money为不可数名词,用little修饰;people为可数名词,用few修饰。

[教材]A satellite is an object, either natural or man-made,which travels in an orbit round another object in space.

[考题]Beyond ____ stars,the astronauts saw nothing but ______ space.(NMET90)

鶤.the;不填鶥.不填;the鶦.不填;不填鶧.the;the

[简析]答案A。该题主要考查冠词的用法,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前应使用定冠词,如the earth, the sun,the sea,the sky。但在space前习惯不用冠词。

[教材]The dusty air makes it difficult to get a clear picture of space.

[考题]I don't think _______ possible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without much memory work.(MET90)

鶤.this鶥.that鶦.its鶧.it

[简析]答案D。该题主要考查动词不定式的替代。因句型结构的需要,可使用it替代不定式作形式主语或宾语。

[教材]There were three people from whom we attempted to find out information.

[考题]He ____ to escape from the prison,but he couldn't find anybody to help.

鶤.succeeded鶥.attempted鶦.advised鶧.offered

[简析]该题主要考查动词适用的句型。succeed和advise不能后接不定式作宾语,它们适用的句型为:1、succeed in(doing)sth.;2、advisedoing sth.或advise sb.to do sth.。

而offer to do sth.表示“主动帮助做某事”,attempt to do sth.表示“尽力去做某事,但不一定能成功”,故答案为B。

[教材]The problem with looking into space from the earth is that there is a lot of dust in the earth's air.

[考题]The government will _______the working conditions of the workers.

鶤.look for鶥.look up鶦.look into鶧.look out

[简析]该题主要考查对look构成的词组的辨析。look for“寻找”; look up“查阅”;look out“当心”,都不合题意。look into“调查”,符合题意,故选C。

Unit14词语辨析:invent,discover,find,find out

invent意“发明”,针对“原本不存在(只是首次制作成的)”而言;

discover是针对“原本存在,只是未被发现或未被人们所知”而言;

find是针对“原以为人知道的事或物”而言;

find out是针对“发现一种无形而隐藏的东西,有意识地去查明,弄清楚一种事实”而言。

如: Alexander Graham Bell invented the telephone in 1876.亚历山大格雷姆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

We discovered her to be a good cook.我们发现她是个烹饪好手。

He has not found the missing child yet.他还没有找到那个失踪的小孩。

You'd better go and find out when the train is leaving.你最好去弄清楚火车什么时候离开。

第14单元重难点问答

1.1)I feel like going to a museum.我想去博物馆。2)Which museum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你想参观哪个博物馆呢?

[问]上述两句中的feel like和would like都可作“想要,愿意”解,为什么一个后接V-ing形式,而另一个要接不定式呢?

[答]因为feel like中的like是介词,后应跟名词、代词或V-ing形式;而would like中的like是动词,其后须接不定式。如:

Do you feel like having a walk with me?=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walk with me?跟我一道去散散步怎么样?

2.So far as I know,it's free.据我所知,那个博物馆是不收门票的。

[问]如何理解和使用so far as?

[答]so/as far as用以引导程度状语从句,常可译为“在……范围(程度,限度)内”。本句中So far as I know作“据我所知”解,常看作是一个插入语,常用逗号与主句分开使用。如:

So/As far as I know,he will be away for three months.据我所知,他将离开三个月。

He will help you as far as he can.他会尽力帮助你。

此外,so/as far as也可表示“到达某一地点”的意思。如:

He walked as far as the post office.他走到了邮局。

I can't go as /so far as you.我不能跟你走那么远。

3.First,it must be very light,the lighter the better,because it has to be sent up into space by a rocket.首先,它必须很轻,越轻越好,因为卫星须得用火箭把它送入太空。

[问]请分析句中the lighter the better的结构和意义。

[答]这是一个“the+adj./adv.的比较级,the+adj./adv.的比较级”结构,该结构前面是从句,后面是主句,前呼后应,表示“越……,就越……”,这种句型常可用省略形式。如:

The more you practise,the better you'll play.你会愈练愈精。

The more(there is),the better(it is).越多越好。

4.They can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ealthy plants and plants that are diseased.它们(摄像机)还可以识别健康植物和患病植物之间的差异。

[问]句中tell作“辨别,分辨”解时,有哪些用法呢?

[答]tell作上述意义解时,常搭配成“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and B”和“tell A from B”来使用,二者都可表示“辨别A B”或“分清A B的区别”的意思。如:

Can you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m and his twin brother?=Can you tell Tom from his twin brother?你能分清汤姆和他的孪生兄弟吗?

介词+which/whom结构的用法

在定语从句中,有时引导定语从句的既可以是where或when,也可以是介词+which/whom。其中,介词+ which/whom引导的定语从句的现象常令同学们无所适从,不知道该用哪个介词。那么,介词从何而来呢?下面我们就此问题分析讲解一下。

一、当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介词宾语时,可使用介词+which/whom的结构引导从句。指物时,只能用which;指人时,只能用whom。例如:

She is the very girl with whom I went to the conference last week.她就是我上周一同去开会的那个女孩。

He made a telescope through which he could observe the stars .他做了个望远镜,用其观察星座。

但是,若该介词与其前的动词是一固定词组,则通常不拆散该词组,该介词仍位于定语从句的句中或句末。此时,指人时,可用who或whom;指物时,可用 which或that,且多可省略。例如:

This is the girl(who/whom) they have taken good care of for over a year .这是他们已精心照料一年多的那个女孩。(take care of为固定词组,不可拆开)

Skating is the sport(which /that) people go in for in winter .滑冰是人们冬季喜欢从事的运动。(go in for为固定词组,不可拆开)

该结构既可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也可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例如:

She is telling a story about Lei Lei ,of whom every one of our class is proud.她在讲述雷雷的故事,雷雷是我们全班同学都为之感到自豪的人。

二、先行词(短语)在定语从句中作时间、地点状语时,定语从句可用关系副词 when,where引导,也可使用介词+which引导。例如: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day when(on which)we met for the first time?你还记得我们初次相见的那一天吗?

This is the factory where(in which)my uncle works .这是我叔叔工作的那家工厂。

但是,表示原因的the reason why,the reason(that)不可换用the reason for which。例如:

He has broken his leg.That's the reason why/that(不可用for which)he isn't here today.他摔断了腿,那就是他今天没来的原因。

另外,表示方式的the way(in which /that)不可换成the way how。例如:

I don't like the way(that/in which)she speaks .我不喜欢她说话的方式。(该句不可说成:I don't like the way how she speaks .)

三、注意该结构与并列句的区别

介词+which/whom结构引导的定语从句易与并列句相混淆,试比较如下:

他有两个儿子,现都在北京工作。

He has two sons ,both of whom are working in Bei jing now.

He has two sons ;both of them are working in Bei jing now.(注意句中是分号,而非逗号)

He has two sons ,and/but both of them are working in Bei jing now.

四、注意该结构与介词后接宾语从句的区别

介词后接宾语从句的结构极易与该结构相混淆,试比较如下:

1.He was praised for what he had done.(what引导的为宾语从句)

He was praised for the things(deeds)which /that he had done.(which/that引导的为定语从句,宾语从句换为定语从句时,需要加一先行词,故不可说:He was praised for which he had done.)

介词+关系代词的定语从句精练简析

本单元的语法项目是定语从句。本期第一面对介词 +which/whom结构的用法进行了讲解。你是否掌握了呢?仔细分析以下定语从句,然后选择最佳答案。

1.The temperature point is the temperature______ water changes into ice.

A.at which鶥.on that鶦.in which鶧.of what

2.The two things ______ they felt very proud were Jim's gold watch and Della's hair.

A.about what B.of which鶦.in which鶧.for what

3.We admired him for the way______鷋e faced his difficulties.

A.in which鶥.in that鶦.which鶧.how

4.A telephone directory is a book ____ you can look up a person's telephone number.

A.which鶥.with which鶦.by which鶧.in which

5.He was the man______鶰aster of the Gamewas translated.

A.by whom鶥.by who鶦.by whose鶧.by him

6.The old man ____ yesterday is a scientist.

A.I spoke鶥.I spoke to鶦.whom I spoke鶧.that I spoke to him

7.Could you tell me______鷜ou have bought this fur coat for?

A.whom鶥.for whom鶦.for which鶧.where

8.Is this the book ____ she was looking for?

A.which鶥.where鶦.when鶧.the one

9.The babies ____ the nurse is looking after are very healthy.

A.which鶥.whom鶦.after which D.whoever

10.I'll always remember the day______ I visited Professor Wang.

A.on which B.that鶦.which D.in which

11.I have never been to the house______鷐y uncle lives.

A.on which鶥.in which鶦.that鶧.in that

12.The reason ____ he refused to go to the party was that they had not invited him to.

A.which B.that鶦.to which D.for which

简析:

1.A。“在……温度下”用介词at。 2.B。“为……感到自豪”为feel proud of sth.。 3.A。in the way,“在……方式下”。 4.D。据题意为在电话本中查找号码。 5.A。be translated by...,“被……翻译”。 6.B。关系代词省略。 7.A。 8.A。look for短语不能拆开。 9.B。10.A。on which = when。 11.B。in which = where。 12.D。for which =why。

篇5:《春江花月夜》课文原文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作者简介: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唐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篇6:高中数学教育重点与难点探讨论文

高中数学教育重点与难点探讨论文

突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数学课程是一门连贯性极强的学科,每一堂课之间的知识点环环相扣,且每一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又紧密联系。高中数学作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课程,其连贯性更为明显。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突出出来,这不仅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数学学科层层学习的必然要求。所以,为保障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的重点与教学的难点突出出来,并且做到将知识点系统化,主次分明。下面以椭圆与椭圆标准方程为例讲述:在学习椭圆与椭圆标准方程章节时,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具体内容如表一所示。通过这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具体化以及明确化,来设计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有重点、有目的的开展教学。

坚持直观化教学原则

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相比,高中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即是较强逻辑性、较高的抽象性。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教与学,一方面需要学生思维逐渐的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尽可能的将所授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通过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努力,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在讲授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多多列举具体的例子是比较好的讲课方式;或者,在讲授某些知识点时,教师采用“数学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符号具体化,也是比较好的讲课方法。例如,在讲授指数函数知识时,为使学生深入而直观的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可以以函数y=2x为例,利用描特殊点的方法,得出如图1的图形;然后,以函数为例,同样也利用描特殊点的方法,得出相应的图像。最终将两个函数的图形绘到一个坐标图上,如图2所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此类函数具体的分布态势。最终可以使学生直观的得出“代数角度与几何角度”两个方向的与指数函数有关的性质。

基于直观化的要求,高中教师在应该渐进性的改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更多且更好的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形象化,逐步的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空间的'开放化,从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态势,它需要广大的教师们不断的尝试、实验、改变、完善,以及不断的努力,并且需要通过很长时间实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应不断的尝试努力,按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科发展的要求积极地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内容,有效快速地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

篇7:《金刚经》重点、难点解说

《金刚经》重点、难点解说

一、名称含义

《神圣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大乘经》。“神圣”是与“凡俗”相对之词,说明这部经典所说的是与凡俗知见相对立的胜义谛真理,即诸法性空之理,是圣道智慧,所以叫“神圣”,不是世俗的哲学或科学的见解,它是另一种智慧的领域。“能断”是指般若智慧破障断惑的功能。“金刚” 指“般若”的无滞、无碍、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作用。“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到达彼岸”,“般若波罗蜜多”意思是“彼岸智慧”,即佛地智慧、超世智慧。佛地的智慧是一般人不通过学习训练达不到的一种智慧境界。一些人往往把佛地的智慧和世俗的智慧作比较,这是不能相比的。一个学禅的日本人说:佛地智慧是一种直觉。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再回到直觉思维,这是思维的三个过程。现代哲学上高级阶段是理性思维。从佛法上来说,高级阶段不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世俗思维。佛地思维是直觉的一种东西,就像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感性的东西,不需要思索,这是智慧的高级阶段,所以叫佛地智慧或者超世智慧。彼岸智慧与世俗智慧没有共同之点。“此岸”指世俗、轮回,“彼岸”指超脱轮回的境界,说明这种智慧是与世俗智慧即分别智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通过闻思修, 彻底消除世俗观念、世俗恶习、虚幻意识,使智能结构得到彻底改变后所产生的直观直觉境界,非世间经验范围的知见。这就是佛地境界,得到的途径是闻思修,闻就是闻法,思就是进行思考,然后就是长期的修炼体验。通过这种途径,把世俗的智能结构、思维、世俗观念整个模式进行彻底改变。我们世俗的智慧都有框架,观念是习惯形成的,在怎样的文化环境下就有怎样的思想和观点。认识的方式和看问题的习惯,总的来说都是一种虚幻一是造成的。佛地智慧就是要彻底熄灭这种世俗的智,改变这种智能结构。禅家提“不立文字”,认为文字般若无用,这种说法过于片面。般若智慧还需要用般若知识和抽象的思维来认识,这种般若智慧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再经过修炼体验来验证产生的智慧,于通过我们的观念思维、理性思维、抽象思维获得的智慧不是一回事。所以说,般若智慧是“非世间经验范围内的知见”。“大乘”指的就是“菩萨乘”,“乘”指运载工具。“小乘”是独木舟,是只追求自脱的工具,因此把自求超脱的佛法称作小乘法。“大乘”是轮船、航空*舰,它的超脱对象是世间一切生命,有大慈悲、大智慧,故称“大乘”。大乘分显乘、密乘两种,显乘如普通的飞机、轮船,密乘如航天飞机。密乘有很多显乘所没有的修定、修慧和破障断惑的巧妙方法,所以密法被称作佛法的精华。宗喀巴大师说:“佛好得,但密法难得。”原因是在贤劫一千佛中传密法的只有四位佛。因为密法是一种高层次的破障断惑法和修慧法,所以能即身成佛。空慧是显乘的最高境界,但在密法中它只是基础法。彻底悟了性空道理后,就成佛了。有人说“密法也是得到性空之法”,这完全不对。密法是在性空的基础上才修炼的,无上瑜伽部的好多经典都是在性空的基础上才能修,空法是前提。现在很多人喜欢密法,说密法修炼快。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它的起点高,要在菩提心和悟空、出世心等三根本法的基础上才能修密法,所以来得快。若显法的基础都未达到,修密法的快速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金刚经》对密法来说也是一个必备的基础法。所以学习《金刚经》对学显学密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金刚经》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用空慧斩断二执”〔人我执和法我执〕。人们以假当真,在虚幻中产生种种妄想、造种种业、受种种苦、执迷不悟就称“凡俗”;豁然醒悟、潇洒自如就是“解脱”。迷者为凡人,悟者为佛。有人说“凡人就是佛,佛就是凡人。”这种说法不对。从佛性的理论来说,凡人觉悟了就是佛,佛是觉悟了的凡人,凡人是没有觉悟的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这就叫“佛性”。佛性遍及一切众生,就是说众生具有可塑性,可以改好,可以把虚妄的见解和本身的有史以来的缺陷除掉,成为完善的人,这就是“佛性”。迷的根源是人心中无始以来形成的虚妄意识、执实执真的知识障,破除这种执著,思想就会进入另外一个境界,人格就会起质的变化。所以成佛和成仙是不同的。人格和智慧上起一个质的变化,就是成佛。并非死后生到佛国或者到天堂,佛不是这样的。世人的苦都是思想上的感受,人生是苦海,轮回是苦海。严格的说在苦海当中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即使我们认为是幸福的东西也是幻觉造成的,本质上说是没有幸福的。苦和乐都是一种感受。比如四禅天的时候,不单是苦,连乐都觉得是一种思想上的负担,就干脆抛弃了。这部需要到佛地,四禅天就没有苦乐了。三禅天还有乐,乐也会成为思想上的烦恼,所以,到四禅天时什么苦乐的感觉都没有了。苦乐是人们不同的感受,同样的遭遇、处境,对不同的人苦乐就不同。从本质上说没有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为了干一件事各种困难都可以克服,也不会觉得苦,苦和乐都是一种暂时的因缘和感受,所以说:苦乐无自性。人的一生的道路不平,就是人心不平,道路都是一样的,人心平了,道路就平了,“心平道路平,心宽天地宽”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寻求解脱的办法就要从这里下手,破执后心境就向天空一样宽阔无边。天空是无执无碍的,平不平是有相对的东西。地球、山脉是看得见的有相的东西,就有高低。虚空就没有平不平的问题。思想上有了相,有了执著,就感到有不平,有苦、有乐。佛的智慧没有局限性,所以才能涵盖万物,遍及一切。有局限性的东西,始终是有限的。例如我们的眼睛就能被墙挡住,有形的东西,靠眼睛、色根看,受时空的限制,而我们的心是看不见的,所以,墙是挡不住的,一刹那间你可想到印度,你可想到纽约、想到月球,因为它是无形的,没有滞碍。指挥也是这样,有了执著就有了局限,没有执著的智慧就是没有局限性的佛地智慧,能涵盖万物,遍及一切,所以他的慈悲心、平等心才不受局限。因为我们的思想上有执著,所以慈悲心有限得很、小得很。佛的慈悲心、平等心都不受对象的局限,不受时空的局限。对佛来说,没有亲和仇,没有敌人和朋友,众生中并非人比动物更重要,这就是佛的智慧和慈悲的平等心。大家听说过有一个常哭菩萨,由于它的慈悲心,使他看见众生而经常流泪。佛的舍身饲虎也就是这种慈悲心形成的。看一个人有无佛性,不仅仅是看他有无智慧,主要是看他有无慈悲心。“慈悲是佛法的基础,智慧是佛法的根本。”所以说破执法是佛法的根本大法。美国有一个学校讲般若经时,有些学生谈他们的感受时说:“般若智慧就像推土机一样,把人的心全部推平了。”我觉得说得很好,这样你就会感到到处都是佛国了,是极乐世界了。极乐世界并不一定就是特指一个清闲的世界。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极乐世界是不同的。思想变了,人间就是极乐世界;若思想上有执,极乐世界也不是极乐世界,因为苦和乐只是人的一种感受。

《金刚经》中有四句话点破了《金刚经》的主题思想,这四句话是: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意思是说一切有为法,即凡一切因缘所生之法,没有一个例外,都是虚妄颠倒之见形成的,如梦幻、如泡影、如露、如电,即虚幻不实、即生即灭、幻灭无常。在佛家的观点来说,一切都是这样的,没有一个是永恒的,包括佛都是如此。

二、说法的情况记载

经文一开头“如是我闻,……,千二百五十人俱”,说明了此法的来源、说法的时间、地点和说法的对象。“如是我闻”就是“我听到有一次佛是这样说的”。佛示寂后,佛的几位大弟子把佛的开示演说分类整理成了文字的东西,叫做“结集”。结集共有三次。佛当时讲法是应机说法,随便提问题,随便解答,随处碰到人就谈话,谈话就是说法,当时没有佛经。佛圆寂后,第一次结集,第二次结集是80年左右,第三次结集有的人说是3后,有的说是180年后,现在无具体资料可查。三次结集是把佛的语录整理成册。第一次结集“经藏”的是多闻第一阿难。阿难是佛的堂弟,从佛出家直到佛圆寂,他一直在佛的身边侍奉,佛每次讲话他都在身边,他听到的法最多,所以叫多闻第一。结集“律藏”的是持戒第一的尤波离,他的戒性很好。结集“论藏”的是修持第一的大迦叶,汉文经典中叫头陀行(也就是修持的意思)第一。他们是佛的十大弟子中的三大弟子,他们各自结集。修禅获得法陀罗尼时就会产生闻法不忘的记忆功能,所以,佛灭度后佛的得道大弟子们就能一字不差的把佛的言论记录下来。

结集“般若部”的是大迦叶,《金刚经》是般若部的经典,所以这个“如是我闻”当然是大迦叶说的。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这部经是佛亲自说的, 是如实记录的,而不是自创的假法。所有真经文,开始都有“如是我闻”。如《心经》全本上也有“如是我闻”,现在流行的《心经》开始没有这四个字了,唐僧翻译的、藏译的《心经》都有“如是我闻”。是不是真佛经,以开头是否有“如是我闻”来判别。佛经都是记录的,所有佛经都有“如是我闻”,因为佛没有亲自写过字,也没有写过书,都是演讲录。佛教四根本戒之一是不说假话,众亲传弟子推举主持的结集,对结集人的戒性、德性、智慧是坚信不疑的,在众多亲闻弟子面前他也撒不了谎,因此这句话就有证信的作用。现在的佛弟子不能和过去的相比,干什么的都有,随便编创假法,随便骗人。但佛亲传弟子坚守四根本戒,犯了四根本戒,就像断了树根一样,树就死了,就没有再修的必要了,是不可恢复戒体的罪行。有的戒犯了,经过忏悔还可以修,但犯了四根本戒,就无救了。假如僧人杀了人,再不能第二次受戒,律里是绝对不容许的。《水浒传》中杀了人的花和尚鲁智深到五台山出家,这在藏传佛教历史绝对不行的,犯了重法还能修佛吗?律条上有规定,犯国法的人,不能进寺,写小说的人不懂佛律就乱写。

“一时”就是当时。佛陀从35岁开始说法,总共说法45年。汉传佛教上有佛陀说法50年的说法,这是把佛的修炼时间作为6个月来计算,即佛从 29岁出家修了6个月就成佛了,从30岁开始说法到80岁。但藏传佛教都说佛修法6年,从36岁开始说法。这一点上汉、藏佛教说法有所不同。般若部属第二*轮,是中期所说得法,具体时间无法确定。有人解释《金刚经》时说:“印度人没有时间观念,不能说哪一年,只能说一时。”这不能怪印度人,因为时间太长了。若反问一下《黄帝内经》和《道德经》是哪一年写的?恐怕也确定不了,不能由此证明中国人没有时间观念。“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时说此法的地点。“舍卫国”是中印度侨萨罗国的首都,是佛陀以神通战胜六大外道师之地。当时印度有六个国家,侨萨罗国是其中之一,位于中印度(现在的印度和过去的印度在概念上也不同了,如佛出生地兰比尼,现在在尼泊尔境内)。当时佛在舍卫国设了一个比法场,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比法,现在西藏的祈愿大法会就是根据此事来的,也叫神通法会。每天比一种神通,从初一到初八,显有限神通和外道不分上下,从初八到十五是显无限神通,最后把六大外道师破了,他们就皈依了佛法。“祗树给孤独园”是祗多太子和给孤独长者为佛陀修建的著名的精舍园林。“给孤独”是施舍、救济鳏寡孤独的一位大财主(孤即孤儿,独就是独男、独女之义)。长者名叫须达多,是舍卫城的巨富。佛说这位大施主曾经供养过过去的六世佛,福德无量,能看到地下的宝藏,随便可以取用。他又一次在王舍城见到了佛陀,就崇拜的五体投地,喜泪盈眶的跪在佛陀的面前,请求佛陀到舍卫城去说法。佛允许后,他便在舍卫城寻找一座园林,想供佛说法之用,最后看中了祗多太子的一座园林,准备购买。由于祗多太子很喜欢这座园林,不想卖,便开玩笑说要以金钱铺底的代价方肯卖这座园林,想以此话吓住给孤独长者,但给孤独长者却答应了。他回去后就用金钱铺地,在他快要铺满园林的时候,他把祗多太子请到园林中说这里即将铺满了,等到铺满了以后我在给你这下感动了祗多太子,他说剩余的这块地方就算我给佛的供养。就这样这座园林被称作“祗树给孤独园”,专门用来供养佛和数千比丘。佛聚众说法的园林好几处,其中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和舍卫国的“给孤独园”最负盛名。“比丘”是梵文译音,意思是“乞食向善”,是受过大戒的僧人的称号。大戒中“比丘”的戒律是253 条,“比丘尼” 的戒律是364条。由于妇女的生理原因,其戒律要比男性多100多条。这叫大戒,受了大戒的才能叫“比丘”或“比丘尼”。其余字句好动,没有必要解说。在藏译本中有“无数大菩萨众”一句,与唐义净大师的译文相同。唐朝义净大师翻译的《金刚经》,译文非常精确。汉地翻译的《金刚经》有六七种,译文最精确的是唐义净大师译的.。当时经常跟随佛的比丘有1250人,佛传中有记载。三个大迦叶外道皈依后佛有一千弟子,另外还有其他皈依的弟子,共约有二三千弟子。此外还有无数大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大势至、地藏王等八大菩萨。这是说法的对象,当时佛讲经时在场的。“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中号称解空第一的大弟子。他对空慧的理解特别深刻,所以般若智慧佛对他讲得多。相传他出生之时,家中的金银财物突然不见,故称“空生”。七日后,金银财物复现,因此又称“善现”。须菩提就是善现的意思,这就说明他悟性很高。他在这部经典中是替众弟子向佛请求说法和进行提问的人。“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尔时”就是这个时候,“世尊”就是佛,就是说这时一天只吃一顿饭的佛到了吃饭的时候了,他穿好衣服,拿着钵,拿着锡杖,到人家门上去要饭。后来的佛底子就变了,本应过艰苦朴素的生活,却过着豪华的生活,和佛律相离甚远。有人开玩笑说“释迦牟尼是乞丐之王”,说得不错, 他当时的思想就是这样,把皇位视为粪土,弃掉娇妻、爱子去讨饭,对现在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就是说到城中挨门要饭(有时候一家不一定给足一顿饭,可以再要几家,但不能多要,吃一顿要一顿,不能把今天的饭存到明天,如果多要了就示犯戒。衣服也不能有两件,这一件破了再去要一件,或者拣一件),要饭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吃完饭,洗完钵,将衣服和钵收好,然后洗脚(印度人是不穿鞋的,佛也是这样,僧人也不穿鞋,所以,在蒲团上打坐前要先洗脚),坐在蒲团上。现在佛教供佛时有一项供水(供两碗或四碗),就是从印度传来的。印度人家中有人来时,主人要亲自端着水盆,给客人洗脚。因为印度天很热,如果不洗的话,汗臭味很大,所以必须洗。洗完后要洒香水、点香,现在供佛时点香就是从这里来的。“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长老就是大比丘中为首的僧人或出家受戒以上的僧人(现在就不一定了),在自己的座位上起来。“偏袒右肩”,袈裟盖住左肩,右肩袒露。义净译作有“是时比丘来也”,是说这些僧人到佛住的地方。“顶礼双足”,“顶礼”就是叩头,“双足”就是把佛得脚放在自己的头上,表示特别尊敬的意思。“右绕三扎”是表示敬意。藏传佛教中,绕寺右转三圈表示尊敬。“退座一面”,退座下去。“尔时具寿妙生”,具寿妙生是须菩提。“在大众中承佛神力,即从座起”,受到佛的启示后才提问。“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半跪,合掌恭敬白佛言”。鸠摩罗什的《金刚经》是:“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世尊”是对佛表示尊敬的称呼语。有人说这是恭维客套话,其实这话决不能和世俗的客套话相比。藏译本此处是“胜俱超、如来、断惑士、圆满正觉”。“胜”是战胜四魔,即烦恼魔、五蕴魔、天子魔(享乐魔)、死亡魔。“五蕴魔”就是身体受控制,要穿衣吃饭、怕冷热、怕饥饿、生病,这些对人都是一种负担;“天子魔”就是人人都有一种享乐的思想;死亡魔,生了就有死,佛事超脱死魔的,所以叫“胜”。“俱”是具有无上功德;“超”是超脱轮回;“如来”是获得清净法性;“断惑士”是破除烦恼障的阿罗汉,从破除烦恼障来说佛也是大阿罗汉;“圆满正觉”是彻底破除知识障,获得圆满智慧。义净译本是“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如来、应、正等觉”,和藏译本意思基本相同。“善逝”就是如来, 翻译过来即圆寂或者涅磐的意思;“应”是“应供”,意思是得到人天的供养;“正等觉”就是“圆满觉智”,与罗汉小乘人和未成佛的菩萨向区别。对人天导师佛陀的称呼,句句有所指,字字有来历,怎能比作世俗的客套语?“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义净本译作“能以最胜利益益诸菩萨、能以最胜付嘱嘱诸菩萨”,与藏译本相同。“护念”是爱护和帮助;“付嘱”就是教导应该怎样做。“付嘱”之佛对众弟子的三付嘱,即 1、付嘱亲近善知识。2、持二利(利众利己)之法。3、行利益众生的善行。藏文中还有一句:“世尊,真了不起!”以下开始提问。

三、真如发心三问

须菩提问:“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罗什本只有两问,义净本和藏译本有三问:“发菩提心者,如何住心?如何修行? 如何调伏其心?”罗什本缺第二问。“阿耨多罗”汉语是“无上”,无上就是最高的法,任何法都无法相比。“三藐”是圆满即“正等”;“三菩提”是“正确的觉悟”;“三”是正确,“菩提”是觉悟的意思,即“正觉”。全句意是“发无上圆满正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愿立志,为利益众生,修证圆满正觉。利益众生是目的,修证无上菩提是手段。有些人误认为成佛是主要目标,利众是附带的,那就本末倒置了。弥勒的《现观众庄严论》中讲得很清楚,因为只有得到无上菩提,获得全知全能,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益众生,否则虽有利众之心,却无利众之能力。只有成佛以后,才有佛的智慧、功德、能量和神通来最大限度的利益众生。“无上菩提”指悲智、德能的最高境界。“悲”中包括慈,这种悲心就是爱心和同情心,同情苦难的众生,爱护众生,这是佛最大的特点。发菩提心是菩萨乘的入门,修菩提心是菩萨道的核心。入佛法之门是皈依三宝; 要进入大乘佛法时必须发菩提心,这是如大乘之门;要入密宗之门,必须得到灌顶,在藏传佛教中称为“三门之法”。以上未获得无上菩提即成佛利众,这是菩萨乘修证的终极目的,所以《金刚经》一开始提问如何发菩提心,因为学大乘佛法首先要发由悲智为基础的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动力是什么?主要是慈悲,没有慈悲心是不行的。首先修炼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才能够有利众的思想产生,这时才进入大乘法。一切大行都是从发心开始的,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所以,没有慈悲的人是学不了佛的,也得不到菩提。大悲大智是大乘佛法最重要的两条,八万四千法就归结为这两条。“佛”就是悲智合一的精神境界,也叫做智德双修,智就是智慧,即性空智慧,得就是指慈悲心。慈悲心也叫佛的种子。能不能成佛就看你思想上有没有这个种子。所谓有佛性,就是每一个众生心中有一点点慈悲的种子。任何人、任何一个动物都有一点这个种子,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会表现出爱的一个方面。即使野兽,它对它的孩子也有爱心,这说明它还有爱心这个种子,所以在这一点上佛就讲过众生都有佛性。这里所提的“如何住心?如何修行?如何调伏其心?”是发心方面的三个重要问题,《金刚经》实际上就用各种方式解答了这三个问题。“住”就是心住一境、思想高度集中,就是修定。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三心二意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何况修证大,法。清心寡欲才能心定神清,心定神清才能明察秋毫,获得正见,所以戒、定、慧缺一不可。“戒”就是以理智扼制欲望和不良行为,达到清心寡欲,为修定排除干扰,创造条件。“定”是因,“慧”是果。

拓展阅读:读《金刚经》有感

一部佛光灿烂的《金刚经》,在今天这个国泰民安,佛教昌盛的时代广为流传,在日益增多的居家学佛人的队伍中,读《金刚经》的信众也越来越多,这真是盛世兴佛,佛兴盛世,是中华民族的殊胜因缘。在读《金刚经》的人群中,不时听到这样一种反映,即知道《金刚经》是一部功德无量之经,也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向往去读这部经。但释迦牟尼佛却在这部经中反复指出无法可说,无法可得,故而读来读去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到底是否有法可依,有法可学?我以为这的确是读经的一个大问题,有必要加以深究并切实解决。

《金刚经》篇幅不长,但佛在经中却反复说到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也说到如来无所说,也无法可得,即便是过去在然灯佛所也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指出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如此说来真叫人有些难以琢磨。说了又说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说;说没有说吧,又有一部《金刚经》摆在那里。其实这正是《金刚经》大作之处,字里行间处处闪现着佛法的光茫,只是我等小根小智,无明愚昧,见宝不识。因而落得一个见字为字、见相落相,无法感悟到经中的理义。如何这样说?我们不妨将《金刚经》剖开来看。

对于解决读者中如上疑团,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细读:“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善提。须善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佛在这里态度十分鲜明地告诉我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要因为佛说过诸法非法,诸相非相,就以为一切法都断灭了,就无法可学了,如此思维必定是一种偏知偏见。由这段经文的反思,我们不妨再重读《金刚经》,难道释迦牟尼佛就真的没有说法吗?不。经文通篇都在说法,而且说的是大法,是金刚般若波罗蜜法,是最尊最上最第一的法。何以见得?经文开篇佛就开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降伏其心。接着指示一切菩萨应如何布施。继而又指出佛法如同虚空不可思量一样,不可依思量而得,也不可以身相而见。若是能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就是根本,是大法。难怪连须菩提听到这里都要启问:“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须菩提并非多余担心,我们若干人不是感到无法可信,无法可学吗?在以后的经文中,如来一而再,再而三的以众生之见,以菩萨之见,以佛之见来解说这般若之法,以启迪众生智慧,通达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既然说了法,那又为什么要反复强调无法可说,无法可取呢?这并非如来想搅浑水,而是如来太子知众生之根性,那就是执著贪婪。故而佛在说出法以后,又得花大气力告诫人们不要执著于法,不要贪取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何等的慈悲!我想如果没有众生执著的根习,《金刚经》有几句话就够,佛既不需要花那么大的气力说那么多的话,也不需要花那么大的功夫去破众生之执见。

众生执著了什么呢?佛在经中了了说明。略举几执:一是执著于相。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二是执著于法。贪乐于小法,有为法;三是执著于福德。贪爱于有相布施之福德。还有种种,不一一具说。执著有什么害处呢?佛在经中也一一分别指出,执著相者那是执于虚幻,因一切相皆是不实,不过于一合相。而且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者,必生嗔恨,不得解脱。执著于法者是人入邪道,不能接受大法之教,而一切有为法,不过如梦幻泡影一般,最终不过以法束缚自己。执著于福德也是同样,因为一切福德非福德性,故名福德,那也不过是虚幻之物。

读《金刚经》不是无法可学,而是在学一根本大法,在学大般若波罗蜜法。信奉这部大法,我们才能以般若之舟通达到光明的彼岸。这是每一个读经之人必须要解决的正信。我们读这部经不能仅仅将此作为一种功课来做,更重要的是深究经义,知其根本,了悟佛所说,以找到自己下力之处。以《金刚经》为师,指导自身学佛修持、信解受持。这才可算为一个真正的读经之人。

以上所说,无非是笔者读经之见,偏知难免。《金刚经》智慧本不可说,理义本不可说,功德也不可说。一切言语皆是不实之词,无非是妄言妄语罢了。只是我亲闻若干同学同修读经找不到下力处,便心生悲悯,忍不住说几句。但回头一望,想说的无法说清楚,说清楚了的好像又不是想说的。只好无可奈何花落去,我自重读《金刚经》。

篇8:课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独自伫立在被月色笼罩的江畔,怀着一种孤独的超脱及超脱的孤独——望月问天,在历史的气息的挑动下,他的情思如火山爆发似的难以抑制,他随口吟出了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诗篇,而他也因这一诗篇赢得诗坛上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而为他赢得诗坛千秋美名的诗篇就是这首被评为“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欣赏他笔下令人着迷的这段春江,感悟他对人生冷峻深刻的思考,体味他对人间最纯真感情的认知!

二、诵读

下面请大家自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同时请大家以“月”为线索,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在自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美读!(理解诗歌大意,明确诗歌分层,是读懂诗歌的第一步)

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自读的要求,接下来我们找一位同学看看他是怎么分层的?

明确:第一层:开头到“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夜春江

第二层:“江天一色无纤尘”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江畔问月

第三层: “白云一片去悠悠”到最后 离情别绪

刚才这位同学的划分十分正确!刚才我们梳理了一下这首诗歌的脉络,下面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赏美景!

三、赏景

在诗歌的第一部分张若虚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画面,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读的过程中,语速要慢,要有抑扬顿挫!第一部分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层层推入,对于诗歌景色的分析和理解,是我们能够准确理解情感的先决条件,中国诗词不外乎“情景”二字!)

明确:雄阔绮丽,空灵澄澈!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 !

明确: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潮连海,月共潮声,构造了一幅气势宏伟,景色壮丽的春江月夜图!

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将眼前之景扩大开来,使得视野变得开阔,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营造出一种雄阔壮丽的境界!这不仅是对眼前可视之景的描绘,而且也是作者对于盛世即将到来的感知!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一层洁白的雪!让读者有一种置身于空明澄澈的氛围中!

4、“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创造出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月光下的夜晚显得格外的幽美恬静!

点评:

1、非常好,你的赏析给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获得了新的阅读体验!

2、那么你认为“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中的绕字,有什么妙处?

四、寻理

面对这一幽美渺远的景色,我相信每个人都会产生对人生的思考,而张若虚作为一个对人生有着独特思考,对生命有着独特体验的诗人,在面对如此绮丽的景色时,他又发出怎样人生的慨叹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第二部分,在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诗人望月时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慨叹?(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面对江天一色的美景,独自站立在江畔的张若虚,不由自主的开始对于宇宙人生的思索,自然而然的发出了“人生有尽,江月永恒”的人生慨叹!

五、析情

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张若虚的思绪,来感受深刻冷峻思考之后缠绵悱恻的温柔,忧愁伤怀喟叹中激人奋起的呐喊,温情月夜下的呼唤!下面我们找一位女同学朗读思妇怀远的内容,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捣衣砧上拂还来”,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出读出思妇的哀怨,语调上要深沉而伤感,找一位男同学朗读“此时相望不相闻——江潭落月复西斜”,要读出游子的'惆怅和无奈,语调要低沉!最后男女生齐读,同时请重复最后两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最后四句要读得凝重而悠长,要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

刚才这两位同学朗诵非常好,情感把握的比较到位,读出了思妇的哀怨和游子的无奈!在诗人冷峻思考之后所抒发的离愁别绪不但写的情深意浓,让人感同身受,而且画面感十足,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和想象,将诗歌改写为一段散文,注意在改写的时候,要贴近文本,能够准确反映诗中的人物特征!另外请男生改写游子思归部分,女生改写思妇怀远部分!

点评:这位女同学改写的文字不但画面感十足,而且十分贴近文本!将诗中思妇形象生动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这位男同学的改写将游子思归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非常好!

这位男同学语言的表现力上虽然稍有不足,但是他对于主人公的情感和形象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改写语言优美,情感丰富!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分角色朗读再次品味诗人冷峻深刻思考之后的温情呼唤!其中女生齐读思妇怀远的部分,男生齐读游子思归的部分,最后四句请男女生合读,同时请将最后四句重复一下!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语速一定要慢,

一定要读出思妇的哀怨感伤之情和游子的无奈思念之感!

结语:

大家在这节课中的精彩表现让老师十分惊讶,通过这节课,我也获得了新的阅读体验!非常感谢大家,下面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在这节课上,我们一起欣赏了纯净明朗的圆月照耀下的生机勃勃的自然景物,感知了诗人月夜江畔所获得的纯净深邃的哲思,品味张若虚哲思之后悠扬清远的离愁别绪! 这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七、作业

背诵全诗

八、板书设计

第一层:1——8??月夜春江———气势宏伟、幽美恬静

第二层:9——16江畔问月———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第三层: 17——36 离情别绪———思妇怀远,游子思归

篇9:中药鉴定学矿物类中药重点与难点

矿物药类

一、来源 汞化合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矿石。

二、性状鉴定   鲜红或暗红色,有金刚光泽。质重而脆,痕红色。分为:“朱宝砂”;“镜面砂”; “豆瓣砂”。来源:考试大

三、成分 主含硫化汞(hgs)。

石膏

一、来源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来源:考试大

二、性状鉴定 为纤维状的集合体。质软,体重,手捻能碎。条痕白色,纵断面为针状结晶,具绢丝样光泽。失去结晶水,称为熟石膏,加水成为可塑性很强的块状。

三、成分 主要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0)。

芒硝

一、来源 硫酸盐类芒硝族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 来源:考试大

二、采收加工  皮硝、朴硝经过精制成为芒硝。

三、性状鉴定  呈棱柱状,无色透明,暴露空气中则表面渐风化而覆盖一层白色粉末。具玻璃样光泽,质脆易碎,条痕白色。

四、成分 主含硫酸钠(na2so4•10h2o),常夹杂微量氯化钠。

中药鉴定学树脂类中药重点与难点

考研数学高数重点与难点复习指南

外研新标准Book 1 Module 5课文重点、难点解析

调查研究重点和难点心得体会10篇

七年级语文重点课文知识点

课文喂──出来的重难点讲解

春江花月夜翻译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春江花月夜 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设计

《春江花月夜》课文重点与难点(锦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春江花月夜》课文重点与难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