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国收快递哲理文章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姜糖人儿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在英国收快递哲理文章(共含9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姜糖人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在英国收快递哲理文章

篇1: 我在英国收快递哲理文章

我在英国收快递哲理文章

今年八月,我和朋友到英国的曼彻斯特游玩,探望在那里定居的姑妈,顺便观看足球联赛、品味当地的风情。在姑妈的带领下,我们游览了很多地方,真实地领略到了曼彻斯特的魅力。

姑妈的住所周围环境很好,空气清新、风景怡人。一向喜欢跑步的我心里又痒痒起来,于是想买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开始跑步。“不如网购吧,价格便宜,收货也快。”姑妈说。我听从了姑妈的建议,在网上选好了一双运动鞋,坐等收货。

第三天,我们从外面游玩回来时,看到快递员在门上留下的纸条:包裹藏在门口的门垫下。可当我看到包裹时,简直是哭笑不得,包裹比门垫还要大,而且姑妈家的门垫是镂空的那种,如果站在远处看,第一眼看到的绝对是包裹,而不是门垫。这能叫做“藏”吗?

看到我惊讶的表情,姑妈笑着说,英国的快递就是这样,当你不在家时,快递员会把包裹放在任何你想到或者想不到的地方。一般来说,门垫下是最常见的地方。门口没上锁的消防栓里也常常可以看见包裹,即使是荒废了的消防栓。当然,电表箱和水井表这些家家必备的设施也是放包裹的绝佳位置。有时也会在很不显眼的地方,说不定会在储物柜,或者楼道里的杂物堆,甚至在垃圾箱里放着。因为快递员说“垃圾箱里比较安全”。

“有一次,快递员说包裹已经送达了,可我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发现,包裹竟然在在屋顶上。真不知道快递员是怎么做到的。”姑妈一边说一边忍不住笑。我们听了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可是,快递员这样做不是很徒劳吗?这么小的'门垫根本遮不住包裹啊!”我依然无法理解。“能不能完全遮住根本不重要。”姑妈又笑了,摊开双手说,“那么大的包裹用垫子挡着,肯定挡不住。但它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要完全遮挡住,而是为了告诉别人,这个东西有用、不是废品,避免清洁人员或者其他人随意拿走。”

原来如此。一块小小的门垫虽然遮挡不住包裹,却丝毫不影响包裹的安全性。快递员看似随意、马虎的举动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些约定俗成的民风和习惯呀!在英国收快递这件小事,也算是我旅程中一个有意义的见闻吧。

篇2:我收到了英国朋友的来信

我收到了英国朋友的来信 -一封信作文

12月2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也是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

我收到了英国朋友的来信

。下午班队课我们班顾仲元的爸爸来到班级,为每个同学送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来自英国戴维国王初级中学同学的来信,同学们欣喜万分。

今年7月,在班级家委会的牵线下,我们班与英国戴维国王初级中学同学结成学习交流的`伙伴,同学们都非常热情地给素未谋面的朋友写了一封信,由顾仲元的爸爸亲自带到了英国。五个月过去了,同学们日盼夜思,今天,终于收到了远在千里之外朋友的回信,能不兴奋吗?有的同学捧着信封宛如捧着一颗珍贵的宝石,有的同学拿到来信高兴地跳了起来,还有的同学情不自禁的大声朗读了起来……我也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一句“Dear friend”让我感受到我们宛如近在咫尺,映入我眼帘的一行行英语,让我了解到这个九岁的英国女孩的日常学习、生活、业余爱好和她的家庭情况等等,虽然信中有些内容我看不懂,但是,我完全能感受到来自异国的热情,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一封信作文

在班队课上,顾仲元爸爸还给我们介绍了英国的基本情况,使我了解了“米”字国旗是象征着英国各个地区的守护神。然后他又向我们介绍了戴维国王初级中学所在的城市——曼彻斯特,它坐落于英国的中心部位,既古老而又美丽,城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酒吧和咖啡厅。几乎每一栋建筑前,都有大片大片的草坪和花园。曼彻斯特的农村也很美丽,古色古香的庄园,推开窗门,就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原野和蔚蓝的天空。戴维国王初级中学就坐落于此,虽说是中学,但是所有五至十五周岁的学生都可以在这里读书学习,学校里体操房,音乐房,挂包处等应有尽有。我真希望有一天能走进他们的学校,走进他们的课堂。

这次交流活动非常有意义,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异国的文化,也促进了我们与外国朋友的友好交流。|||

篇3: 收得住脾气留得下福气哲理文章

收得住脾气留得下福气哲理文章

脾气越大,身体越差;脾气越温,福报越深。”

脾气与福气就像跷跷板,一头抬起,一头落下。要想留住福气,先要收住脾气。

01

脾气大,身体差

有人说“生气十分钟就相当于慢性自杀”,人生气起来,情绪起伏剧烈,人体内分泌随之发生改变,身体自然感到不舒服。

生闷气尤其严重,有研究表明:女性生闷气最容易引发乳腺疾病,生气时大量血液涌向头部,还会造成头痛等疾病。

古语有云“气大伤身”,《黄帝内经》中也说“百病生于气也”,生气就像人体内爆发了一场海啸,不仅影响心情,而且损害健康。

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开开心心是一天,着急上火也是一天,何不乐呵呵的过日子呢,再怎么样,天都不会塌下来呀。

每个人都会有着急的时候,每个人也都会遇到不如意的时刻,但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把事情越弄越糟,又发脾气的'时间不如想想解决的办法。

遇到不开心的事,往好的地方想一想。遇到不满意的地方,心平气和的与别人说,毕竟真的气出病来,只能你自己受着。

02

脾气越温,福报越深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脾气好了,就会发现好运都来了。

脾气好,凡事不急不躁慢慢来,才能保证不出错。当你做事稳重沉着时,自然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赢得更多的机会。

没有人喜欢跟“火药桶”相处,脾气不好的人,总是会把身边的朋友赶跑,让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你对别人温和,别人才能对你温和。脾气越好,别人才能跟你推心置腹,更愿意与你相交。老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你了解到的自然就多了,遇见“伯乐”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运气自然也就好了。

一个人脾气变温和了,心胸变宽大了,很多小事不会往心里放了,那么他的日子就会感到快乐很多。不会再为别人踩你一脚而闷闷不乐,不会为了邻居声音大了而骂骂咧咧。

生活的美好是需要发现的,运气也是需要用心感受的,当你真正敞开心扉拥抱这个世界,那世界也会张开双臂拥抱你。

儒风君说:

当你想生气想发火的时候,想一想自己为这件事生气到底有没有意义。遇到生气的事情不妨听听歌,写写字,为自己找到疏解情绪的途径。

篇4:我在英国的工作经历

近几年,英国成为国内留学生喜欢去的国家。拥有澳大利亚国籍、曾在英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Alex讲述了在他在英国的工作经历。

国际化的工作环境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我在国内工作过几年,上世纪90年代中期留学澳大利亚。春天,我从澳大利亚飞抵英国伦敦,开始了为期1年的英国博士后研究工作。

博士后工作较自由,小组工作人员一般两三天碰面一次。工作人员相当国际化,导师是英国人ScottKable教授,同事中有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和以色列人。犹太裔的以色列人是位手艺精湛的技师,他的车间同事中,既有黑人也有阿拉伯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和睦相处,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英国的工作环境国际化程度相当高——不同宗教信仰、国家、种族、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人在一起工作,没有相互宽容的精神,是不可能成功的。

吃不惯印度咖喱味

英国流行印度菜,连诺丁汉大学食堂里都飘荡着印度的咖喱味,据说英国学校的食堂都被印度人承包了。

平时在学校食堂用餐,一顿也就1~2英镑,如去外面用餐,大概要3~4英镑。但我始终吃不惯咖喱味。

我的工资扣除税收后,每月实得1200英镑。刚到英国时住学校宿舍,后来搬出去和一对中国夫妻合租,每月房租近300英镑,算上每月吃的开销约100英镑,再去掉其他一些开销,月收入1200英镑比较宽裕。

英国有一套国民保健体系,只要在英国居住半年以上就可被纳入这一体系,登记后可去属于这一体系的医院就诊。所以一般的小毛小病不用发愁。英国国际化程度很高,伦敦有50%的人口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移民,刚到英国的外国人会感叹:“英国怎么到处是外国人啊!”我在诺丁汉大学1年,没有感受到英国人对中国人有什么不友善之处。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同样是东方民族,他们对印度人更“亲近”些。

障碍是本地工作经验

中国留学生能留在英国工作的为数很少。在英国工作需要办理工作证,但不少商业性机构不愿意为外国求职者办理工作证。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英国给予欧盟国家公民以国民待遇,他们在英国工作不需办理工作证,而在英国的欧盟国家的人相当多,来自东欧的求职者就比非欧盟国家的人更有竞争优势。

有位在商学院读MBA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回国前曾气呼呼地告诉我:“我应聘一家著名大公司,通过了最后关口,面试官也相当满意。但HR考虑到为我办工作证较麻烦,最后没有录用我。后来他们录用了一位成绩没我好,但不用办工作证的欧盟国家的求职者。”

英国政府的就业政策是保护本地人就业,只有招不到本地人的职位,外来求职者才有机会。

博士后工作结束前,我曾尝试寻找其他工作机会,主要方向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但效果不好:大学任教难度比较大,而应聘其他机构,每次都被告知:“你在英国只工作了1年,我们需要有丰富的本地工作经验的人,你本地工作经验不足。”

在英国工作的注意事项

Alex以自己在英国的工作经历,总结出一些注意事项,提供给准备去国外尤其是英国留学或工作的读者参考:

英国工作注重本地经验,非欧盟国家的人必须办理工作证才能获得正式工作机会。英国绿卡比较难拿,按照规定,在英国正式工作4年后可以拿到绿卡。

英国本科毕业生一般年薪1.8万~2.5万英镑。博士毕业至少可拿到2万多英镑,当然要看具体的行业和职位,金融机构的收入较高。英国大学教授地位较高,一般年薪在5万英镑以上。澳大利亚本科毕业生年收入在3.5万~4万澳元,大学教授一般有8万~10万澳元。医生、护士等医疗人才,以及教师、计算机人才,是英国紧缺人才。

英国医生收入较高,优秀医生收入不比教授低,但要拿执照比较难。

讲述者:Alex(学历:博士)

篇5:我在英国的第一周日记

我在英国的第一周日记

今天是我到伦敦的第七天,留英日记:我在英国的第一周 -优秀记叙文作文。这是我第一次来这个城市,以后的九个月还都将生活在这里。这是我新鲜感最强的一周,也是琐事颇多的一周,在不断的摸索中,还是有一些经验值得总结的。

一、收拾行李是个艰难而复杂的工程。

在北京办理出国手续时,我曾经以为只要我手续齐全&符合要求&不给签证官找麻烦,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拿到我的签证。但事实上,我比计划中晚了好几天拿到签证,到送签的第九天,我才从网站得知我的签证合格通过了。

但是,那距离我开学的.日期,仅剩四天而已,可是我还没有订机票,没有确定房子,没有收拾东西。无奈只能向学校申请顺延开学日期。好在我是读语言的,一个月开两次课,赶不上9月初的,我还有9月25日的机会。

我是一个习惯于把自己用着顺手的东西都带在身边的人。可想而知,之后收拾行李这个环节也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工程。在买机票的时候,我申请了学生票,这样可以从原本的30公斤增加到40公斤。在家封箱过秤的时候,一个箱子已然到了小30公斤,这样的箱子一共有两个…

在拉锁快崩开的情况下,我把行李精简到正合适箱子的高度。到了机场,服务人员告诉我,国际航班超一公斤要交上千元的罚款,而且就算国内的航班同意运到英国,等到卸行李下飞机的时候,英国的工作人员会根据他们劳动法拒绝搬运超重的行李。结果就是我的行李要么丢了,要么原路返回。

我把每个箱子里都放了一份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和我护照的复印件,我怕万一行李丢了,还能有好心人能帮我送回到中国。

二、伦敦希斯罗机场。

我的建议是,还是在飞机上认识一个同行的朋友比较方便,因为这样可以同时在一个服务台办理入关手续,英语不太好的也好搭个伴互补一下。入境登记表必须细心填写。

我乘坐的是国航的航班。机组人员说,他们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拿到在飞机上发的要填写的入关卡片,所以在下了飞机之后,要先填写入境申请卡之类的一种卡片,上面比较重要的除了护照信息之外,还有你在英国的住址,一定要随身带。

在入关手续资料审查之后,我们被要求去旁边的房间体检。这时在北京办理的国际健康证就起了作用了,这让我省去了做一些检查的时间,工作人员看过证明就让我到门外的6号台排队办理最后的的手续。到此,我算是顺利的踏入伦敦的大门。

三、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1、带着护照、入学通知书、存款证明找房东签好入住合同;

2、我去学校确定了我的学生信息,熟悉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并且计算好上学需要用的时间,在学校开好HSBC的开卡证明。(带着以上资料)

3、到地铁站买一张伦敦一卡通Oyster Card。(带着以上资料)

4、第一次乘坐地铁时,了解伦敦的地铁路线,怎么换乘,怎么辨别方向,怎么走出去。

5、买一本伦敦地图册,《AtoZ》,小本的方便携带。

6、熟悉住房附近环境,到最近的超市买一些生活必备品,如洗衣粉、洗洁精之类的,这样也方便了以后的生活。比较重要的还要有一个秤体重的秤,都说女孩儿来了要胖10斤,男孩儿来了瘦10斤,嘴上一定要有把门儿的,买个秤时刻注意自己的身材。

7、去警察局注册信息,一定要早去,今天我和朋友到了警察局,那大长队都排到门外头来了。伦敦人走路快,办事儿慢,到点儿就下班,绝对不等你,去晚了,可能人直接给你指地铁站让你打道回府了。

注册信息要带上34磅,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租房合同、护照,总之,就是之前有用过的文件最好都带上,省得再跑。另外,警察局周末休息。

8、往中国打电话可以到China Town买一张电话卡,12磅,好像可以打1,200分钟。

篇6: 谢谢你们曾经嘲笑我哲理文章

谢谢你们曾经嘲笑我哲理文章

1

小雪是我初中同学,她爱唱歌,打水哼着歌,洗衣服哼着歌,上厕所的路上也哼着歌。

有一次上英语课,老师问我们未来的理想是什么,小雪用蚊子般的声音说:“Singer”。课堂上顿时爆发出洪水般的嘲笑声――“那么笨”、“胖,还怂”,声音直盖过她回答的音量。

初中毕业后,小雪上了市里一所中专。一次和同学聊起未来的工作,她说了一句“以后想当歌手”,就再一次引发哄堂大笑。

离开学校后,小雪到一家乡村乐团打下手。端茶水搬乐器学唱歌,工资非常低,同一届的同学大学毕业都已经找到工作了,小雪还靠着家里那点庄稼地的收入补贴着日常开支。

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问小雪在做什么工作,小雪说,我现在是歌手。大家问,在哪家唱片公司呢?小雪说,是村里办的艺术团,有婚丧嫁娶的人家就去热闹一下。有同学打趣道:“哟,就是乡村演唱会呀!”

小雪在团里也不受前辈待见,有点名气的角儿不肯跟她一个房间睡,她只好在敞篷车厢里睡。碰上下雨,就得一件衣服顶头上熬到天亮,甚是可怜。

她哭过很多次,直到有位前辈鼓励她说:你可以。她就相信她真的可以。

她要逼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受欢迎的、没人敢随便欺负的歌手。

2

她开始到处跑场子,嗓子哑了就扯着哑嗓子继续唱,唱错了就甘愿扣钱,有多少演出接多少演出,没演出的.时候,就在家守着电脑练歌,一遍又一遍。

别人说:你这样唱会废掉的。她不管,不多唱,怎么摸得到诀窍呢?她时刻记得自己被人排斥时的痛苦。

以前请教师兄师姐,别人遮遮掩掩;现在有师弟师妹来请教,她知无不言。她不断地跟自己说:我还年轻,只要认真,没有学不会的。

你是不是以为小雪最终逆袭成为某个知名的华语歌手?并没有。

小雪就是个普通姑娘,这种小概率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她依然是个民间婚庆歌手,但是,她把她这辈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坚持下来了。

电视里的歌手和乡村里的歌手有什么不同?如果有,可能就是乡村里的歌手坚持梦想的时间可以更长一点。只要她喜欢,就可以一直唱下去。

如今,小雪已经有了自己的婚庆团队。有演出的时候就带着团队去演出,没演出的时候就在家养花种菜听音乐。

小雪说,回过头去看,最大的激励,还是来自于那些曾看轻自己的人。

其实,也应该好好感谢一下他们的成全:谢谢你们曾经嘲笑我。不然,我可能还不敢争回这口气。

3

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有位少年想去学戏,师傅见他眼神呆滞,毫无灵气,就不想教。但碍于介绍人的面子,还是当面收下为徒。但一曲开蒙戏的前两句教了十几遍,少年依然荒唐走调。师傅说:你不是学戏的料。

少年不服。他喂鸽子练看天,眼神随着鸽子飞舞,他养金鱼俯视水底,眼神随着翩翩的鱼儿游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双眼睛上了戏台,时而是顾盼生姿的杨贵妃;时而是英姿飒爽的穆桂英;时而是含情脉脉的白娘子。

这双眼睛的主人,就是京戏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说: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这世上或许不会产生太多的梅兰芳,却可以崛起千千万万个小雪。

小雪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或许我们都曾被人看轻,被人瞧不起,但我们可以像小雪那样,把那些向我们扔过来的石子和砖头,一块一块地垒起来,踩着它们往上爬。

如果没有那么个前辈鼓励你,那就自己跟自己说一声“我可以”。

当你爬到自己想到达的高度时,你一定会感激当初那个不曾退缩的自己。

篇7:谈谈我的人生观哲理文章

谈谈我的人生观哲理文章

古人云:“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态度。一个人在世上不为名利,不为欲望,不为尔虞我诈,不张扬,不苛求,不奢望,就像蒲公英一样天涯海角随遇而安。

当然,不是说一个人很消极的等待,而是最高境界的精神升华,心态。从不相信什么命运的安排,接受着命运的摆布,所寻求的其实是一种平衡的生存之道。我也比较喜欢禅宗所推崇的“花未全开月未圆,”他阐述的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想要做这样的一个人,于是自己做自己该做的,想自己该想的,放自己该放的,憧憬自己该憧憬的,永远都有一个盼头,不盲从,不困惑,不厌世,不悲观,反而是另一种境界,花一旦全开就该凋谢了,月一旦全圆就该缺如了,所以崇尚“花未全开月未圆”,永远有所憧憬,有所期待。

曾经我的大学老师问过我为什么总是说这一句话?其实也不只老师一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还有好多人问出了同样的问题。我回答老师的是“日月可见月残缺,渴望月圆己不待。我只能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唯有,心头月圆思依然……”

纵观人生百态,其实就是两个字“淡泊”,无论是对家庭,对朋友,对亲情,对事业或大到国家,都是一种最高境界的释然。现在本词语也多用于职场,体现一个人的智慧,正如《禅里禅外悟人生》中所说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同时也诠释了哲学。

永远都要有自己的人生观正确定位,以至于不被外界的各种诱惑所迷失自己,然而错过人生的.诸多美好事物。既浪费了青春也迷失了方向,想要重新再来,可是时间是不会借贷给任何人的,任何一个人就算是富豪也还不起时间的借贷。

所以要按自己想的去生活,不要按自己生活的去想,自己给自己画好圈了,你再想出来就难了,因此,先想然后再做,成功也不过如此。所谓的学习其实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行动,没事了多读读好书,多听听时事,陶冶自己良好的情操和修养。做到人见人爱并不难,难的是有心和无心。

篇8:我在英国做义工的日子

在来英国之前,“义工”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只偶尔在和香港有关的新闻里听到。中国大陆习惯称之为“志愿者”(这是我喜欢的说法,因为这似乎少了一点阶级味道,但它也容易引起歧义,所以以下我将沿用“义工”的说法)。

于是对“义工”的好奇心使得我落地英国后,打义工成了我学习之余的一大嗜好。有时我从朋友的反应里可以看出他们对我的“碌碌无为”感到不解,甚至惋惜。但回顾这些打义工经历,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之外的东西,还有意外的收获,甚至朋友们纷纷开始嫉妒我,这是何由?且听我一件件道来。

义工的定义

做义工对英国人来说是闲暇消遣的一种方式,顺便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

义工分两种:短期和长期的。短期一般是一些会议,节日活动当天的服务人员,这适合初次接触打义工的朋友。可别小看这些小事,一些全国性的活动,例如每年9月在全英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举办的Big Draw,参与其中既是难忘的经历也可以为简历增重不少;长期的义工大多是指三个月以上的连续性义工,大多这样的工作是在非营利组织或慈善机构,岗位由正在进行的项目来决定。这样的义工需要谨慎选择,最好是与自己的专业方向有关联的,这样可以学以致用。

需要指出的是,英国的义工花费的只是自己的时间,一切其它费用都会被补偿。

义工对我来说是了解英国社会的一种渠道,很多活动只有参与其中才发现更多地妙处,感受到人间百态。我在落地英国,学校注册后没几天就加入了学校义工组的名单。学校的义工负责人把义工机会不定期以发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大家,很多机会来自学校所在地区,比如马术比赛的助手,环保小组的活动,慈善募捐,种类很多,有时候还有免费的培训机会。

初到养老院

我的第一份义工是在一家养老院。在电话联系之后,我受邀前去“试做”一次。接待我的是一个黑人中年妇女,初次见面,她显然有些吃惊。首先是年龄,因为它的员工里没有三十岁以下的人。其次是我是东方人,而且是中国人!她热情地向我介绍他们的工作,带我参观老人们的起居室,花园。一听我是学艺术的,便向我展示他们在过去做过的艺术作品。沿途把我介绍给每一个s到的人。随后,她将老人们集中起来,向我一一介绍,然后带领我和老人们玩游戏。一个新鲜愉快的下午,让我对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感到自信。

许婷婷和她的义工伙伴

在回家的路上,我认认真真地回忆每一个我结识的员工和老人们,包括有些老人的性情特征,因为这将有助于我下次见他们时缩短彼此间的距离。老人们有的听力或视力不好,有的活动不便,有的无法集中精力,这些我都一一写下。

随后,我一周去一次养老院,主要是陪十多个老人们度过午餐后的时光,这是根据我的时间和我的兴趣爱好和这家养老院商定的。老人们午餐后,都会围坐在一个大的会客厅里,我和他们玩猜谜,投飞镖,投篮等游戏,这些都是专为活动受限制的人群设计的小游戏。

老人的孤独

开始的几次老人们玩的很开心,甚至都舍不得我离开。一个已逾百岁的奶奶总喜欢握着我的手跟我讲她的女儿。她的体形很小,随着呼吸,驼着的背微微起落。她说话声音很微弱,白发稀稀落落,可能是由于记忆力不好的原因,总是泪汪汪地念叨,女儿说今天要来怎么还没到。我只有轻抚她瘦骨嶙峋的手。

渐渐地我发现,让养老院的老人们开心是一件很难的事。老人们脾性多有些古怪,彼此之间关系冷淡。我发现真实的养老院存在的不是物质问题,而是精神危机。我看到老人们对彼此并不感兴趣,甚至懒得交谈,只是一心等着儿女来访。偶尔自己的子女来访,常常是泪眼汪汪,引得其它老人更是暗自神伤,或是心生妒嫉。

养老院医护人员只是做拿钱的差事,年长日久,早已失去了和老人促膝而谈的兴趣。以前自己曾想过要开养老院,但现在我发现这是有悖人性的,是人类物质社会发展到高阶段的一个错误。

我们以为任何事物都可以作归类处理,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但人性的天然属性使得这只是水中捞月。这次义工让我对西方养老院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也引发了理性的思考。

篇9: 我不是原谅你,只是放过自己哲理文章

记得《奇葩说》有一期,讨论的主题是:

”生活的暴击值得感谢吗?”

我们推崇宽恕伤害、感谢挫折,因为是它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但不代表你说了对不起,我就得回答没关系,否则就会被人说小气。

春夏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觉得经过暴击后的我自己,确实变得没有那么可爱了,就是我变得不会撒娇了,我没有那么柔和。

不会像其他女孩子一样,跟妈妈说很贴己的话。

我在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我都非常强硬,我攻击性超级强。我变成一个,我自己不太喜欢的人,但是我没有办法。”

是啊,很多事情,是没办法用简简单单的一句“都过去了”就能抹去的。

就像很多人,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对不起”就能换来原谅的。

即便你认错了,道歉了,那些我曾经的委屈和悲伤都可以洗刷了。

但那些经历过的煎熬和痛苦也会永远记在你人生的账簿里,影响你的性格,影响你的思维。

ldquo;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郭德纲落难的时候,曾经有个徒弟背叛了他,让他大受打击。

后来有人采访他,说你是不是永远都不会释怀了?

郭德纲说,”我挺厌恶那种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离他远一点,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这个东西是跟人一辈子的,如果连这个事情都记不住的话,那这辈子活得太冤了。“

说的多么鞭辟入里。

纪伯伦有言:人类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然而,一个人有多少原谅,就会有多少委屈。

我们如何能怀着一颗流血的心,强颜欢笑说“没关系”?

如果有人伤害了你,你真的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变得那么大度。

也许身边有人会告诉你忍一下就过去了,退一步就海阔天空。

但他人又不是你,又何曾了解你的伤口有多疼。

世人总爱说“以德报怨”,却不知道孔夫子这句话的完整版是:

ldquo;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意思恰好反过来,多么讽刺。

当你急着去宽恕一些人和事,强行压下心中的不快和悲伤,其实说完原谅后你仍然会留疤、会心伤,自欺欺人的宽容到头来是苦了自己。

何必急着去原谅一个人,有些事就是不值得原谅,跟个人的感受和底线有关,跟大不大度没关系。

更何况,轻易说出口的原谅,非但不会得到感激,反而把你的'卑微暴露的太彻底,也在纵容对方更放肆。

没有底线的原谅,其实亦是在放任对方去伤害你。

同样是在《奇葩说》上,马东和蔡康永曾发生过一次非常经典的对话。

马东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原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

蔡康永却摇摇头回答道,那不是原谅,而是算了。

因为人终归是要向前看的,无论遭受过什么,不被过去的泥潭束缚住,是我们对自己的责任,也是我们对这一生的责任。

但即便时间会流逝,记忆会淡化,伤口会结疤,怨气会消散,有些事情就永远在那儿了,像一种警醒。

你可以不去报复,但没必要强迫自己释怀;

你可以继续往前走,但没必要假装忘记了所有悲痛;

你可以熬过苦难、变得更强大,但没必要感谢那些跌过的坑、伤过你的人,你该感谢的是一直坚强不放弃的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

风水哲理文章

英语哲理文章

手机哲理文章

富有哲理文章

底价哲理文章

哲理文章读后感

认错哲理文章

逃过一劫哲理文章

做人的哲理文章

英语考试阅读哲理文章

我在英国收快递哲理文章(锦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在英国收快递哲理文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