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哲理文章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广州紫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哲理文章(共含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广州紫荆”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哲理文章

篇1: 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哲理文章

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哲理文章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八十年前到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八十年的岁月而仍然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离去之后给我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今天我们纪念五四,八十年前那场运动中的呐喊、呼号、血泪都已变成一种文字停留在典籍中,每当我们这些后人翻阅的时候,历史都是平静地看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八十年前的事已经距今太久了。

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延续?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

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是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但肚子里却是空空。这样想着就有些担心啦,怎么能走更长的路呢?

于是,“渴望年老”四个字对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发苍苍或身份证上改成60岁,而是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便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

篇2: 自律是最高的修身哲理文章

《易经》的一个根本思想,是“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也就是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所以至为刚健的乾卦在第五爻“飞龙在天”之后,紧接着就是第六爻“亢龙有悔”。

这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不可太满,须留有余地,自己才有回旋、不受反噬。此乃最为深刻的自我成就之道。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种自我的克制;放到今天来说,就是自律。脱胎于中国文化本源经典《易经》的这一点,完全可以说既是一种最大的修养,一种最好的状态,一种最高的修身。

自律,是做自己心的主人

人,首先要对自己的心做得了主,才谈得上高贵。因为,他由此而摆脱了受低级本能裹挟的动物性。人的本性难移,要做自己心的主人,只能靠自律。

金末元初的大理学家、大教育家许衡,有一年夏天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这时路边恰好有一棵很大的梨树,结满了清甜的梨子。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爬上树摘梨吃,只有许衡端坐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便问许衡。许衡答梨树不是我的,怎么可以乱摘!众人笑,道:“时局大乱,人人逃难,梨树的主人早不知哪里去了,你还管这干啥?”

这时许衡说了一句流传千古、振聋发聩的话――“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这就是自律,这就是高贵。试想如果我们也处在那样的处境下,我们是否能把持得住不上树?

世人都为一点利益你争我夺、头破血流,世人都为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他们都以为自己“得”了、赚了。可从没想想,自己这样,和那些只知填饱肚子而一切不管不顾的动物有何区别?

越是细微处,越见真修养。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可以做自己这颗心的主啊!

自律,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最终的高度,取决于对自我要求的高度,这是一定的。对自我有高要求,并严格去做,正是最好的自律。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少年时代的徐溥在私塾读书时,一次老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还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看了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很是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装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内心有什么不好的念头,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黑豆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修炼自己、完善自我,终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高度的自律背后,其实就是一种对自我极高的要求,并通过自律向这种高要求不断逼近,而渐渐接近和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种作用和方法,也尤其值得家长们借鉴,让孩子养成自律的意识和习惯,在不断磨砺中成就更好的未来。

自律,是最好的状态

做人上需自律,做事上需自律;情绪,更需要自律。能否自律自己的情绪,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涵养和品质,是一种真正的修养。这是一种心中安稳的最好人生状态。

情绪管理能力,对于人的事业成败和人生质量都至关重要。而情绪管理说到底就是一种情绪的自律;自律于自己的情绪,也正是训练自己情绪管理能力的最好方式。

篇3: 自律是最高的修身哲理文章

曾国藩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自律,就是以律人的标准、以律人的心态去律己。“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自律是一种风度,一份超越。

自律,要有勇气

对己要有决心和勇气进行反醒、剖析,对自己的问题敢于较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处事态度等,无不都透射出自律的光辉。

自律,要有骨气

做人做事要意志坚定,经得起诱惑,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只有抗拒诱惑,才能脚步稳,走得远,立得住。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等话语,都充分展示出自律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的光辉。

自律,要有底气

人要敢于接受他律,行得端,走得正。

古人说,“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正足以率人”,只有从严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原则和规矩,扎扎实实履行好每一件事,才能养成自律的习惯。

人唯自律,才能终有一日,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明境界。

篇4: 自律的最高境界是无需自律哲理文章

自律的最高境界是无需自律哲理文章

01

有一个隐藏的敌人

在消耗掉你的自律

你觉得你自己,是不是一个很自律的人?

无论是不是,我今天都想跟你透露一个秘密:如果你对自己的自律不满意,也许是因为有一个隐藏的敌人,在悄悄的消耗掉你的自律。这个敌人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又无时不在。它还非常强大,比起你时不时的心血来潮,还有一次次的发誓赌咒,都要强大得多。只要你稍不留意,就会被它控制住,甚至在把事情搞砸以后,也意识不到究竟是为什么。

最后,自律的人那么多,成了的没有几个。

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个自律的人,那一定要认清这个敌人,并且战胜它:

环境。

2

环境对人的影响

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很多女生会在清理衣橱时,发现很久前买的还没扯下标签的新衣服,而且看来看去,怎么也想不通这件衣服好看在哪里。是你的审美水平变了吗?不是,是环境变了。

刚走进商场时,你对自己说,这次我就逛逛。购物中心明亮的灯光、宽阔的走廊、格调满满的装饰,当然还有导购妹子毫无保留的“欣赏”,强烈刺激着你的欲望。

一种觉得“我不能空手而归”的模糊冲动,主宰着整个过程,让你开心刷刷刷,扫扫扫,带来的满足感可以一直持续到下个月看见信用卡账单。

男生们别笑,逛电脑城、运动专卖店,你们的表现也好不到哪儿去。为什么会这样?说好的“只是逛逛”呢?因为环境。

这类环境的刻意布置,就是为了降低我们的理性判断,引诱我们买一些其实不一定需要,或者不一定适合的东西。

这种影响的力量太大了,即使你明明知道商家的布置就是为了赚你的钱,你还是会像中了邪一样,每次都乖乖听话。可能你会问,那么,其他那些并不是故意设置的环境呢?一样,我们的自律一样受它的摆布。

最常见的就是“路怒症”了。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令人烦躁不安的红色尾灯,如果刚刚接了家人催促的电话,谁也不会有好心情。这时候,你如果没跟上前车,旁边的车趁你不注意,猛地车头一拐插到你前面,你会不会忍不住开骂,甚至会摇下车窗直接怼过去?

你是那种粗鲁的人吗?是那种像火药桶一样一碰就爆炸的人吗?不是,平时你绝不是这样。

可是当你处于特定环境:排队等电梯,你会很难用心记单词。室友热情好客爱吃零食,你多半恭敬不如从命。小区和附近都没有合适条件,一般人也就放弃晨跑了。环境改变你,轻易击垮你的自律。

当然,我写这篇文章,不是光为了告诉你这个坏消息,下面两点,可以帮你抵抗环境,成就自律。

3

有目标感的人

更容易摆脱环境影响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曾经特别纠结,每次去超市,她都忍不住买回来一大堆扔了可惜吃了长胖的打折食品。直到后来,她学到了一招:写一个购物清单,一份越详细越好的购物清单。

其实,她知道自己要买什么,可是,她没去想哪些是可以不买的,所以这个购物清单能起到一个作用,就是提醒她来超市的真正目的。

每次当她忍不住,要伸手拿下一件并不在购物清单上的打折食品时,她就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随心所欲,而是必须痛苦地看一看清单,再把东西放回去。如果她坚持买,那表示她的清单失败了:一般人都不愿意品尝失败的滋味。

可能你看过许多的名人传记,其中很多人虽然来自极其恶劣的环境,但是他们依然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你有没有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目标感极强。

相反,那些面对不利环境,这也可以那也可以的人,往往会失去方向,随波逐流。

所以,在培养自己的自律时,你一定要有一个详细的、清晰的、分步骤的目标,最好把它写下来。

不要说“我的目标是一年后体重降到100斤以下”,而是“我今天的任务是跑5公里,中间只能休息一次”。

4

被环境改变

不如主动改变环境

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常常在租房时面临两难选择:是租远郊的.房子,宽敞且便宜,就是离公司太远,上下班各花去两个小时?还是公司附近的合租小间,上下班步行15分钟,但是又小又贵得离谱?

如果你选择大房子,要不了多久,很可能会像大多数人那样抱怨:上班累一天又挤两个小时地铁,回到家根本没有力气再看书学习了,这不能怪我不自律啊。这就是被环境影响了。

如果你的收入足够,我建议你选择后者。甚至,就算你挣得不多,如果家里还能给些支持,我还是建议你选择后者。

是,就是要主动改变环境,年轻时最重要的不是睡多大的床,也不是省多少钱放银行卡里睡觉,而是除了基本的工作生活、吃喝拉撒之外,还有多少时间能用来充电。

在地铁上听英语?别扯了,即使可以,比起安静地呆在一个人的屋子里,效率不知要低多少倍。

其实我自己就是这样,我上班的城市很堵,虽然坐地铁还稍快些,而且不花油钱不花停车费,我还是选择开车上班。而且,我不会接顺风车挣那点小钱。

下班路上,我通常会戴上耳机打好几通电话,除了工作上的事,和家人和朋友,可以不慌不忙地一路聊天。这样,我就不需要花在家的时间来打电话,而是做其它更加重要的事情,比如写这篇文章。

你看,不要总是抱怨环境,去花费一点点成本改变它,让你的自律为你带来更多回报。

5

自律的最高境界

是无需自律

好吧,聊完环境对人的影响,你是不是觉得,哇,难怪我没法自律,原来还是受环境影响太大了!嗯,我当然鼓励你采用上面的两种方式去克服环境,但是你可千万别以为,改变了环境就改变了一切。就像哪怕让你住进健身房,天天跟一堆跑步机和杠铃哑铃呆在一起,也不能保证几个月下来,一身肌肉就会自动长出来。自律,还是要自己去“律”啊。

你得明白,人的意志力绝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可以后天有意识培养、修炼的能力。自律就像肌肉,越锻炼才能越强壮,直到成为身体本能,就像晚上早睡和晨起跑步,都可以成为本能,成为生活方式。

我的客户里面有一位老兄,有一次跟我聊起一件往事,让我听得又佩服,又心惊。他说,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他一边走路想事情,一边随手把吃完的冰棍扔进路边的垃圾箱。冰棍没扔准,掉在地上,他头也不回地走了――毕竟这种事其实很常见――然后走出十几米,他忽然站住了,转过身,回到垃圾桶旁把冰棍捡起来重新扔进去。

这真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可在那个转身之前,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无关道德,却关系他对自律的理解:

在一件小事上放纵自己,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却会让我在潜意识的深处,允许自己成为一个不自律的人。一件事不要紧,两件事也不要紧,直到事情多了,我的自律完全退化,就会失去反抗的能力。

失去反抗的能力!这话听得我出一身冷汗。

我一向觉得自己很自律,可是他说的“小事上放纵自己”,不就是说的我这样的人吗?今天发工资庆祝一下,晚饭不吃荤的惯例被打破了。偶尔一次电话里,跟老同学聊得好嗨,所以早睡的计划又往后挪了。项目有变故签单受阻,一口气吃完半盒巧克力,发泄一下。这些行为在他眼里,都是“潜意识里允许自己成为一个不自律的人”。

他还说,哪怕在一件小事上自律成功,也是给自己的“意志力银行”账户上,又存入一笔叫做“信心”的钱。遇到极端艰难的事情,你的账户必须有足够的“余额”才行,否则,极难自律。显然,他已是自己账户上的百万富翁。

就像有心理学家,曾经总结过如下规律: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我的这位客户就是已经在享受,他完全掌控着自己的行为,不受环境的任何暗示和引诱,遵从内心的真实想法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想做的事。不会像我们其他人那样痛苦地拖延,更不会为自己寻找借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律的最高境界,是无需自律。

篇5: 分寸是最高级的成熟哲理文章

成熟,是由一群人的狂欢走向一个人的独处。

成熟的过程,就像抽枝的树,相守相依,慢慢分离;成熟的过程,就像低落的雨,摆脱群体,找到自己。

篇6: 分寸是最高级的成熟哲理文章

给生命一丝缝隙,让生活得以呼吸,在这期间我们领会到成熟的意义。

分寸,在某一层面上就是一种“隐藏”与“模糊”。

《周易》中说“含章可贞”又说“妇贞厉,月几望”。

《周易》将=讲阴阳五行的平衡之道,自然离不开分寸二字,整部《周易》都可看做是“为”与“止”的艺术,自然也是一部分寸之书。

心理上有分寸

老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成熟的`过程也是自知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论再如何亲密的关系也无法让两个人合二为一。

人成长环境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所思所想,做事方式总会有这样那样或微妙或巨大的差异。

心理上有分寸就是指做好自己,不要用自己的观点揣测别人。

守好心理上的距离感、分寸感,人只有添一点神秘,才具有吸引力。

真正成熟的人不会用自己的三观要求别人,不强求别人与自己相同。

朋友间有分寸,不要总把眼睛盯在别人的生活里;

亲人间有分寸,个人有个人的看法,不要强迫每个家庭成员都成为复制的你;

陌生人之间也要有分寸,展示该展示的,守好自己神秘的一面,才能给人惊喜。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有分寸才会正常运转。

心理上有分寸,将自己与他人剥离开,不要依附他人,也不要企图控制他人。

言语上守分寸

成熟的过程,是不断懂得语言的力量。

良言三冬暖,恶语六月寒。

言语上守分寸要在心理基础之上,首先从心理上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从言语上守分寸。

言语上守分寸,不要把尖酸当真性情,开玩笑要注意分寸,不要过火。

玩笑可以跟亲近的人开,最好不要跟不熟的人开玩笑。

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话说出口要思考,对不同关系的人说话要有不同的语气。

言语上守分寸,不要打探别人的私事。

有一部分人喜欢打探别人的私事,把打探来的八卦当做谈资。

没有人喜欢背后被人议论,也没有人喜欢被人刨根问底,在你话里有话打探别人私事的时候,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言语上守分寸,不要交浅言深。

人逐渐成熟的过程恰恰是学会闭嘴的过程。

喋喋不休聒噪不安的人往往没什么真本事,什么话都往外说,什么秘密都守不住,跟小孩子有什么分别。

动作上记分寸

成熟是学会用大脑代替动作,让思想走在手脚的前面。

动作上牢记分寸,就要让动作摆脱情绪的控制。

我们常说一个词“歇斯底里”,小孩子得不到东西,往往会躺在地上打滚,用这种激烈的动作来表达情感与情绪。

人逐渐成熟,就是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即使内心起伏巨大,动作上仍波澜不惊。

不要因为一时愤怒摔东西、摔门,这些动作不仅于事无补,也体现出了你的不成熟。

动作上记分寸,就是学会三思而后行。

在做事之前要列出计划,反复思考,不要仅凭一腔热血做事。

如果不确定,就先迈出一小步看看效果,步子迈得太大是要跌倒的。

动作上记分寸,就是给别人留出安全距离。

人们关系不同,可以做出的动作自然也不同。成熟的人不会“一视同仁”,朋友之间有哪些动作不能做要做到内心分明。

分寸,就像一颗螺丝,看起来微不足道,却足以影响生活的正常进行。

分寸,又像是榫卯之间的空隙,有了这点空隙,生活才能更加舒服。

成熟不仅是开花结果,更是剪枝去叶。

我国最高学位是什么

中国最高学位是什么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人格―最高的学位》阅读答案

风水哲理文章

英语哲理文章

手机哲理文章

富有哲理文章

底价哲理文章

哲理文章读后感

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哲理文章(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哲理文章,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