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雨中花》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春天的钉子

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晏殊《雨中花》(共含6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春天的钉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晏殊《雨中花》

篇1:晏殊《雨中花》

晏殊《雨中花》

雨中花是词牌名之一,代表作有宋代晏殊的《雨中花·夜行船》,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词牌起源

文学作品《全唐诗·附词》有此调一首,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九句四平韵。宋人中以晏殊作此调为早,然字句格律皆不同,或系沿旧名而创新调。《词律》卷七以晏殊所作(剪翠妆红欲就)为正体,双调,五十一字,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又列别体五种。《词谱》未单列此调,卷九有《雨中花令》,亦以晏殊此作为正体,其实即《雨中花》。《词谱》又云:“按《雨中花》词,与《夜行船》调最易相混,宋人集中,每多误刻,今照《花草粹编》所编,以两结句五字者,为《雨中花》,两结句六字七字者,为《夜行船》。”所分较《词律》合理。

词牌格律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例词:晏殊《雨中花·剪翠妆红欲就》

中仄中平中仄(韵)

剪翠妆红欲就。

中中中平中仄(韵)

折得清香满袖。

中仄平平平仄仄(句)中仄平平仄(韵)

一对鸳鸯眠未足,叶下长相守。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莫傍细条寻嫩藕。

仄中仄(读)仄平平仄(韵)

怕绿刺、罥衣伤手。

仄仄仄(读)仄平平仄仄(句)中仄平平仄(韵)

可惜许、月明风露好,恰在人归后。

【注】此调始于此词,宋人照此填者,或于前段起句添一字,或于前段第二句添一字,或于后段第二句减一字,或于前后段第三句添一字摊破句法一句作两句,其源皆出于此。惟周紫芝词则又裁截慢词,与此不同。故谱内但以两段起结句法同者,参校平仄。 按此体前后段第三句例各七字,此词后段多一“许”字,乃衬字也,与下欧词“且”字同。[1]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表示可平可仄。

雨中花·剪翠妆红欲就

【作者】晏殊 【朝代】宋代

剪翠妆红欲就。折得清香满袖。一对鸳鸯眠未足,叶下长相守。

莫傍细条寻嫩藕。怕绿刺、罥衣伤手。可惜许、月明风露好,恰在人归后。

篇2:雨中花,雨中花晏殊,雨中花的意思,雨中花赏析

雨中花,雨中花晏殊,雨中花的意思,雨中花赏析 -诗词大全

雨中花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剪翠妆红欲就

折得清香满袖

一对鸳鸯眠未足

叶下长相守

莫傍细条寻嫩藕

怕绿刺、□(上“四”下“娟”之右半)衣伤手

可惜许、月明风露好

恰在人归后

篇3:雨中花/夜行船,雨中花/夜行船晏殊,雨中花/夜行船的意思,雨中花/夜行船

雨中花/夜行船,雨中花/夜行船晏殊,雨中花/夜行船的意思,雨中花/夜行船赏析 -诗词大全

雨中花/夜行船

作者:晏殊  朝代:宋  体裁:词   剪翠妆红欲就。折得清香满袖。一对鸳鸯眠未足,叶下长相守。莫傍细条寻嫩藕。怕绿刺、I衣伤手。可惜许、月明风露好,恰在人归後。

篇4:晏殊《喜迁莺·花不尽》

晏殊《喜迁莺·花不尽》

《喜迁莺·花不尽》全词抒写离情别绪中,反映了晏殊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下面是诗文介绍,供参考!

作品原文

喜迁莺(1)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

觥船(2)一棹(3)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4)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1]

词句注释

(1)《喜迁莺》:词牌名,双调,此牌有小令和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人,双调,四十七字,以平仄换韵较为常见,也有全用平韵的。长调起自宋人,《词谱》以康与之词为正体,双调,103字,仄韵。又名《鹤冲天》、《燕归来》、《喜迁莺令》。此词为小令。

(2)觥(gōng)船:大酒杯。出自唐杜牧《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3)一棹(zhào):划桨一次,指大杯饮酒一次。

(4)天若:出自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2]

白话译文

花落花又开,柳叶绿又衰,花开盛衰无穷尽,与我此时情相近。

离别美酒情谊深,画船起航全成空。离别不必太伤情,人生何处不相逢。

自今以后少知音,瑶琴朱弦不再吟。天若与我同悲凄,苍天也会霜染鬓。

劝君此去多保重,名利场上风浪急,宦海茫茫沉与浮,古今看来梦一回。

赏析

本篇乃赠别之作,却一反那种惜别依依、愁绪满肠的作风,呈现了一种旷达洒脱的风格,而“何处不相逢”“今古梦茫茫”等句也蕴涵有予人启迪的生活哲理。

上片起笔“花不尽,柳无穷”借花柳以衬离情。花、柳是常见之物,它们遍布海角天涯,其数无尽,其广无边;同时花、柳又与人一样同是生命之物,它们的生长、繁茂、衰谢同人之生死、盛衰极其相似,离合聚散之际,也同样显露出明显的苦乐悲欢。“应与我情同”是以花柳作比,衬写自己离情的“不尽”和“无穷”,宛转地表露了离别的'痛苦之深。“觥船一棹百分空”,一句出自杜牧的《题禅院》诗。作者这里强作旷达,故示洒脱,以一醉可以消百愁作为劝解之辞,而“何处不相逢”,则是以未来可能重聚相慰。对友人的温言抚慰之中,也反映了作者尽量挣脱离别痛苦的复杂心态,他既无可奈何,又故示旷达。

下片自“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起,词情一转,正面叙写离别之情。高山流水,贵有知音,朱弦声悄,是因挚友远去,一种空虚寥落之感油然而生。“天若有情应老”,用李贺句意直抒难以抑止的离别哀伤。结拍“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二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又一次劝解。同为相劝之语,此处内涵上却与上片不同。上片劝慰之语只就当前离别着眼,以醉饮消愁、今后可能重逢为解,是以情相劝;此处劝语却透过一层,以利名如梦为解,属以理相劝,劝解之中包含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政治上风雨阴晴,不能不使他感到利名场中的尔虞我诈,宦海**的险恶,人世的盛衰浮沉,抚念今昔,恍然若梦。

这首词明快、自然,读来如行云流水,与作者其它词风格迥异。其思想内核,一方面是藐视名利,一方面是寄情山水歌酒。全词抒写离情别绪中,反映了晏殊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篇5:晏殊-《蝶恋花》

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

此词经疏澹的笔墨、温婉的格调、谨严的章法,传达出作者的暮秋怀人之情。

上片由苑中景物起笔。“槛菊愁烟兰泣露”,开篇即推出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为写照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轻寒”,即是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又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前人往往视明月为聊寄相思怀抱的多情之物。如张九龄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孟郊《古怨别》:“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张泌《寄人》便径直赞叹明月多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而作者却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当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不也是情理中的事吗?后来,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怅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正是从同一方向去发掘明月这一意象的`丰饶而复杂的内蕴。

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此驰骋想象,作者亦当是朱颜尽改。而从结构上看,碧树尽凋,野外才能变得格外空旷,作者也才能骋目远眺。这样,“凋碧树”又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的一种必要的铺垫。“独上西楼”,正面点出“独”字,与上片的“双飞”遥相照应,是章法谨严的又一实例。“望颈,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于是逗出歇拍,“欲寄彩笺” 二句。“彩笺”与“尺素”都是指代书信。二词重叠使用,一则是表示寄书意愿之热切,二则表示欲书内容之繁富。“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作者另词有句:“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另诗亦有句:“鱼书欲寄何由达,山远水长处处同。”(《无题》)措辞相近,而不及此二句意味深长。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善于将主观感情熔于景物描写之中。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远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从词的章法结构来讲,以时间变化为经线,以空间转移为纬线,层次井然,步步深入。

《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蝶恋花》写出了闺中人秋日怀人的气氛,而没有堆金垛玉,铺排锦绣。是他深婉含蓄、“风流蕴藉”(王灼《碧鸡漫志》)词风的一首代表作。

王国维《人间词话》: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按:这是用来作比喻,说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篇6:神童晏殊

神童晏殊

人道他神童出身,历居要职,风光无限,却不知自古以来惟有心思缜密之人方能捕捉词的深沉。

在某一个久远年代的暮春时节,夕阳西下时分,晏殊独自一人坐在一座雕栏玉砌的小亭子里。一壶老酒正静静的待在桌上散发着醇香。同样的亭台,却是不同的时间了,眼前的暮春黄昏景象几时还能再见?晏殊不禁在内心发问,但是没有人能回答他,于是他举起酒杯,边喝美酒边赋新词。

晏殊生活富贵优裕,以他国相之重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富贵花没见识过?为何出现在他词中的偏偏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也不是风姿绰约的芍药而且感伤的落花呢?不同于平常人写花的婀娜多姿,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他独爱写飘零的落花。落红无痕,出现在失意诗人的词句中或许平常,但是对于过着“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每宴必以歌乐相佐富贵生活的晏殊来说,落花到底代表着什么呢?

落花与词这种文学形式似乎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与诗相比,词的境界纤巧细致,更多地表现优美、悠闲和忧愁。在词中,落花意象染上更多个人化、女性化的色彩。晏殊吟唱着一首新的小词,喝着借以消愁的闷酒,沉浸在与去年相同的时节里——暮春的黄昏。暮春是花凋零的时节。花的凋零,是那样的匆匆,还来不及惋惜地为落花赋一首新词,落花就已经化作春泥,消逝在清香的泥土里了。

面对时间的长河,仍谁都无法回避,无法逃脱,即使富贵如晏殊也只能任凭两鬓斑白的华发在晚风中飞扬。这样短暂的'人生,除了能在这幽静的小院子里叹息、在落满花瓣、飘满花香的小路上徘徊,又还能做什么呢?晏殊词风的哀感缠绵在此显露无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回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可惜逝去的光阴怎能就此归来呢?晏殊心中有些烦闷,更加衷情于举办宴席。“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就是他在一次宴席中所作。

晏殊小令语言婉丽,音律和谐,清新含蓄,有的词在抒发内心愁绪的同时就已经给出了解决内心苦闷的方式,比如“不如怜取眼前人”。从“独徘徊”到“眼前人”可见晏殊词风的疏淡清丽,伤春感时,意蕴单薄。他词中的落花哀而不伤,入则能出,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晏殊其人

浣溪沙晏殊介绍

蝶恋花晏殊全文

《蝶恋花》晏殊课件

浣溪沙晏殊赏析

晏殊的名句

《蝶恋花》晏殊翻译

蝶恋花晏殊教案设计

晏殊蝶恋花朗诵

晏殊的浣溪沙赏析

晏殊《雨中花》(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晏殊《雨中花》,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