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诚实守信读后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聪明大王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晏殊诚实守信读后感(共含20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聪明大王”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晏殊诚实守信读后感

篇1:晏殊诚实守信读后感

晏殊诚实守信读后感

“失足,你可能过一会儿又能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这是富兰克林曾说过的话。是啊,守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晏殊诚实守则》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本来他不用参加考试,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当晏殊发现考试题目他做过时,接受复试时他把情况告诉了皇帝;三是当官后每日办完事他就回家苦读。

读了这篇文章,我领悟到了诚信是美好的,但同时做到诚信却很难。例如晏殊发现考试题目他做过时,他没有隐瞒,而是把情况如实告诉皇帝,并要求皇帝另出题目考他,得到了皇帝的嘉奖。有的人说守信可能会让你失去一些东西,但我认为不守信失去的更多。信用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了信用,那样世界就会变得混乱,每个人都骗对方;如果没有了信用,那样就会失去友情、亲情以至爱情。

例如有一次我数学考试拿了100分,但回到家后给妈妈检查时她发现有一题我做错了。最后她让我把错题改正并如实告诉了数学老师,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虽然我只有98分了,但失去的2分是我的诚信之分!

诚信是一朵花,让我们为她浇水,让她开出美丽的花!

篇2:《诚实的晏殊》读后感

《诚实的晏殊》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诚实的晏殊》。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讲的是,宋朝的晏殊,七岁时文章就写得很好了。15岁那年,晏殊因聪明过人,被县太爷作为神通推荐给了真宗皇帝。这么一来,他本可以直接由皇上面试,可他却执意要参加科举会考。在会考中,他发现文题是自己做过的,便要求主考官重新给他出题,拿到新题目,很快又把文章写好了。这事不仅惊呆了考官,还传到了宋真宗那里。宋真宗称赞晏殊不仅有真才实学,还具有诚实不欺的'好品质。

晏殊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现在,我们有些同学吃不了苦,不肯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不老老实实做学问,对于学习是应付了事,做点习题便指望在考试中能考到相同的题或类似的题。更有甚者,在考试中想方设法作弊,以取得虚假成绩来欺骗老师,欺骗父母。自己作弊可能一时得逞,便整天为作弊所取得的那么一点成绩沾沾自喜。如此之人成了跟晏殊截然相反的一类人,怎么会具有真才实学了。

相信大家都希望具有真才实学,那么,我们就要像晏殊一样诚实不欺,老老实实地做学问。

篇3:晏殊诚实及翻译

晏殊诚实及翻译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1]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性格刚毅直率,生活俭朴。他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对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惧。他善于了解别人,富弼、杨察都做了他的女婿。下面是写晏殊诚实方面的诗文及翻译,供参考!

原文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⑩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⑾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⑿,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⒀,唯殊杜⒁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⒂,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⒃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

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②阙下:此指朝廷。阙:宫门处的望楼。

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④赋:此指诗词。

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

⑥燕:同“宴”。

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

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

⑨肆:店铺。

⑩昆:兄。

⑾除:授官。

⑿复进:在次请示(皇上)。

⒀弥日继夕:日以继夜。

⒁杜:关上。

⒂质野:朴实。

⒃须:会。

(17)直:只,仅

翻译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饮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篇4:诚实的晏殊

诚实的晏殊

宋朝的晏殊,七岁时文章就写得很好了。15岁那年,晏殊困聪明过人,被县太爷作为神童推荐给真宗皇帝。

晏殊本可以直接由皇上面试,但他执意要参加科举会考。他认为只有参加会考才能反映出自己的真才实学。主考官同意了晏殊的要求,决定让他同3000多举人一起会考。

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晏殊一看题目刚好是做过的。他拿起笔,想了一会儿,就举手对主考官说:“大人,这个题目我在家已经做过了,如果再做一遍,这不是弄虚作假了吗?请您另外给我出个题目做,好不好?”

考官听了,同意给晏殊另外出一个题目。

晏殊拿到新题目,反复看了看,思考了一会儿,就拿起笔来一气呵成。考官惊呆了,觉得此人文思敏捷,真是个奇才!

晏殊要求参加会考和重新出题的事,不仅在考生中传开,还传到宋真宗那里。宋真宗马上召见了晏殊,称赞说:“你不仅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是,具有诚实不欺的`好品质!”

【阅读提示】

原本可以直接由皇上面试,但他执意要与3000多举人会考竞争;碰巧遇上了自己熟悉的考题,却请求另给题目,是晏殊傻吗?不,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真才实学,他更希望自己保留一颗诚实美好的心灵。读短文吧,希望你能从晏殊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篇5:晏殊诚实文言文翻译

晏殊诚实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⑾,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⑿,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⒀,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⒁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篇6:晏殊诚实文言文翻译

晏殊是童生时,张知白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前往考试。晏殊一见到试题,就说:“我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草稿还在,请另外命一个题目。”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瞒。等到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好地方/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地方。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王帝给太子选讲官,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任命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第二天进见回禀,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关上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就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

篇7:晏殊诚实原文及翻译

晏殊诚实原文及翻译

晏殊诚实,男,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下面是晏殊诚实原文及翻译请参考!

晏殊诚实原文及翻译

原文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⑩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⑾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⑿,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⒀,唯殊杜⒁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⒂,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⒃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

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②阙下:此指朝廷。阙:宫门处的望楼。

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④赋:此指诗词。

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

⑥燕:同“宴”。

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

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

⑨肆:店铺。

⑩昆:兄。

⑾除:授官。

⑿复进:在次请示(皇上)。

⒀弥日继夕:日以继夜。

⒁杜:关上。

⒂质野:朴实。

⒃须:会。

(17)直:只,仅

译文

晏殊做童子生的时候,张文节就把他向朝廷推荐,(皇上)召见(晏殊)到朝堂下。这个时候皇帝正好亲自主试进士,就命令晏殊(一同)应试。晏殊看了看试题。他(对皇上)说:“(这个题目)我在十天前就已经写过诗词,(我)还保存着诗词的稿子,希望(皇上)换一个题目。”皇上非常喜欢他的诚实。

(晏殊)后来在文馆就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下们找好地方举行宴饮。于是(连)下级官员和文馆里的士大夫们都相互宴请,以至于市场上的酒楼和路边的小酒店都成为游玩和休息的.地方。晏殊当时很贫穷,不敢外出,独自在家中和堂弟(相互)论理和学习。有一天,(皇上)选择太子的老师,宫中忽然传来消息晏殊被任命了,传达政令的太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第二天又去问皇上,皇上告诉他说:“听说这些天来臣下们没有一个不在搞相互宴请和嬉游的,(并且)通宵达旦地,唯独晏殊和(他的)兄弟(在家中)读书,像这样地谨慎厚道(的人),正是可以当太子的老师。”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上当面告诉(晏殊)为何被选为太子的老师,晏殊的回答(非常)质朴,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宴请游嬉,确实是太穷没有做宴请的本钱;我如果有钱(的话)也一定去,只是没有钱(所以)不能出去罢了。”皇上更加地喜欢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篇8:晏殊诚实原文及其翻译

晏殊诚实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⑩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⑾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⑿,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⒀,唯殊杜⒁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⒂,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⒃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译文

晏殊做童子生的时候,张文节就把他向朝廷推荐,(皇上)召见(晏殊)到朝堂下。这个时候皇帝正好亲自主试进士,就命令晏殊(一同)应试。晏殊看了看试题。他(对皇上)说:“(这个题目)我在十天前就已经写过诗词,(我)还保存着诗词的稿子,希望(皇上)换一个题目。”皇上非常喜欢他的诚实。

(晏殊)后来在文馆就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允许臣下们找好地方举行宴饮。于是(连)下级官员和文馆里的士大夫们都相互宴请,以至于市场上的'酒楼和路边的小酒店都成为游玩和休息的地方。晏殊当时很贫穷,不敢外出,独自在家中和堂弟(相互)论理和学习。有一天,(皇上)选择太子的老师,宫中忽然传来消息晏殊被任命了,传达政令的太监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第二天又去问皇上,皇上告诉他说:“听说这些天来臣下们没有一个不在搞相互宴请和嬉游的,(并且)通宵达旦地,唯独晏殊和(他的)兄弟(在家中)读书,像这样地谨慎厚道(的人),正是可以当太子的老师。”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上当面告诉(晏殊)为何被选为太子的老师,晏殊的回答(非常)质朴,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宴请游嬉,确实是太穷没有做宴请的本钱;我如果有钱(的话)也一定去,只是没有钱(所以)不能出去罢了。”皇上更加地喜欢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篇9:《晏殊诚实》阅读答案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②阙(què)下:此指朝廷。阙,宫门处的望楼。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④赋:此指诗词。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⑥燕:同“宴”。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⑨肆:店铺。⑩除:授官。

【阅读题】

1.解释:①隐_______②胜_______③昆_______④谕_______⑤杜_______⑥既_______⑦但_______

2.选择①上文“便令公就试”中的“就”,解释为_______(A)前往 (B)马上 (C)就要 (D)一定。②“乞别命题”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_(A)不要再命别的题目;(B)讨一个好题目;(c)请另外命一个题目;(D)请另外命令(他人)出颢。

3.翻译:①执政莫知所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直以贫无可为之具__________________;③上益嘉其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晏殊的诚实表现在哪两个方面: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隐瞒②好地方③兄④告诉⑤关上⑥已经⑦只

2.①(A)②(C)

3.①有关官吏不知道什么原因(要授官给晏殊);②仅仅因为贫困没什么钱财可以用来作备办的;③皇上更加赞扬他的诚实。

4.①考试时“乞别命题”;②告诉皇上若有钱也想游乐的'。

【参考译文】

晏殊少年时,张知白以“神童”名义把他推荐给朝廷,召至殿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命晏殊做试卷。晏殊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有草稿在,请另选试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质朴不隐。

入朝办事后,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在皇宫中给太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饮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篇10:读《诚实的晏殊》有感

《诚实的晏殊》这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宋朝的词人晏殊,七岁时文章已经写的很好了,十四岁时就被人推荐给宋真宗。宋真宗想当面试试他的才华,便批准他和其他一千多名考生一起考试。宋真宗把出好的试题发下来,晏殊一看,发现这题目自己做过。他想:“做学问一定要诚实,我写这篇文章时得到过老师的指点,如果今天又做这道题,不等于作弊吗?”于是,他便说出了实情,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从未见过如此诚实之人,无不称赞晏殊诚实的品质。

与诚实的`晏殊相比,我觉得自己是多么地渺小。

记得那年暑假,妹妹来到我家里来。因为天气太热,整个城市就像在蒸笼里似的,所以我和妹妹决定去买雪糕降暑。我们来到小卖部,就发现一群人挤在一个地方,吵吵嚷嚷的。原来所有的人都要买雪糕。我和妹妹挤进人群,来到冰柜前,对卖雪糕的阿姨说:“阿姨,我要两根雪糕!”不一会儿,阿姨递给我两根雪糕又去招呼别人。我正准备给钱,一摸口袋,顿时傻了眼——因为急着要买雪糕而忘带钱了,我呆住了!磨蹭了好一会儿,我才低声地说:“阿姨,我忘带钱了,等会送来好吗?”阿姨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拉着妹妹就往家跑,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雪糕,却把送钱的事儿忘得一干二净……现在回想起来都感觉羞愧不安,诚实的晏殊是我学习的榜样啊!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人与人交往、合作的桥梁,是社会运转的基石。诚信对我们来说就像划船必用的浆,没有船桨怎么能渡河呢?

篇11:《晏殊诚实》阅读题及答案

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⑾,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⑿,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⒀,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⒁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 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②阙(què)下:此指朝廷。阙,宫门处的望楼。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④赋:此指诗词。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⑥燕:同“宴”。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⑨肆:店铺。⑩除:授官。⑾复进:再次请示(皇上)。

⑿弥日继夕:日以继夜。⒀质野:朴实。⒁须:会。

[文化常识]

“东宫”及其他。东宫是天子及诸侯的'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也叫“青宫”、“春宫”。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太子除日常生活由侍从官及太监负责外,还需要有老师教育辅导,这老师叫“太子傅”。晏殊因为学问好、品德高尚,所以被皇帝选中。“西宫”是妃嫔所居住的地方。清朝慈禧太后就住在“西宫”,故世称西太后。

篇12:《晏殊诚实》阅读题及答案

1.解释:①隐_______②胜_______③昆_______④谕_______⑤杜_______⑥既_______⑦但_______

答:

2.选择①上文“便令公就试”中的“就”,解释为_______(A)前往 (B)马上 (C)就要 (D)一定。②“乞别命题”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_(A)不要再命别的题目;(B)讨一个好题目;(c)请另外命一个题目;(D)请另外命令(他人)出颢。

答:

3.翻译:①执政莫知所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直以贫无可为之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上益嘉其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晏殊的诚实表现在哪两个方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篇13:《晏殊诚实》阅读题及答案

1.①隐瞒②好地方③兄④告诉⑤关上⑥已经⑦只

2.①(A)②(C)

3.①有关官吏不知道什么原因(要授官给晏殊);②仅仅因为贫困没什么钱财可以用来作备办的;③皇上更加赞扬他的诚实。

4.①考试时“乞别命题”;②告诉皇上若有钱也想游乐的。

篇14:北宋晏殊诚实的故事

北宋晏殊诚实的故事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七岁时就能写诗作文,在当地被人称为“神童”;十三岁时,他已学贯古今,比许多成年人还博学多才。这一年,朝中重臣张知白奉旨前往晏殊家乡视察旱灾,他发现晏殊极有文采,就将他带往京城举荐给了宋真宗赵恒。

当时,正赶上进士殿试,宋真宗就让晏殊与其他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试卷发到手后,晏殊仔细阅读试题,结果他发现试题上要求作的.赋自己十几天前刚写过,当时他写的这篇赋还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一致的评价是文辞华丽、想象丰富、内涵深刻。

晏殊知道,只要将这篇赋原封不动地默写在考卷上,一定会得到宋真宗的青睐。但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如实向宋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给他。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当场任命晏殊为秘书省正字,特许他进入皇宫读书。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可是晏殊每日办完公事后,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有一天,宋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宋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宋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陛下,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没有这样做。所以我是有愧于皇上夸奖的。”

宋真宗称赞他既有真才实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几年之后便让他当了宰相。

换位思考:

晏殊发现考试试题自己事先做过,就认为对别人不公而及时提出。生活中,很多同学却为了考出高分,不惜抄袭、夹带,你认为这样做是对是错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晏殊的诚实品格呢?

成长感悟:

一个人为人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篇15: 诚实守信

临近期末考了,妈妈对我说:“只要你考一百分,我就给你买一辆自行车。”我高兴极了,要知道拥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那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呀!

试卷发下来了,我认真地做着每一道题目。忽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最后一题难住了我,怎么办呢?我左思右想,绞尽脑汁,却毫无头绪。我无可奈何地转过头往窗外望去,这一转头,我无意间看见了同桌的答案,原来这道题并不难。

我的心砰砰直跳,提起笔的手微微直抖,似乎有千斤重,我能写下去吗?如果写下去我就作弊了;如果不写下去,我的自行车就泡汤了。叮铃铃!时间到了,我心慌意乱地把答案写了下去。

第二天,试卷发下来了,老师表扬了我,可我却高兴不起来。心里好像有一块沉甸甸地石头压在我心头,让我喘不过气来。那鲜红又刺眼的一百分,好像一把利剑穿进了我的心,让我难受极了。

回到家里,妈妈见我考了一百分却又闷闷不乐,于是问我:“为何闷闷不乐呀?”我羞愧地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说:做错事能及时改正,就是个诚实的孩子,这比一百分还重要,要知道诚实是无价的!

诚实是无价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妈妈说的这句话。当我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我总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诚实是无价的。

篇16: 诚实守信

“他作弊,考试成绩不能算数!”

“这个人说话不算数,别理他!”

我们在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中,常常会听到或亲口说出这些话,它们都表达对不诚实,不讲信用与不负责任的人与行为的蔑视与愤怒。

“这个店买假货,你们不要去买!”

“这个公司不守信用,不要与它合作关!”

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某些不讲信用、不遵守合同规定的商家被指责,受到行政与法律处分,甚至因此倒闭。

可见诚实守信、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每一个和整个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些同学说:“考试的时候,人家作弊,我不作弊,不是吃亏了吗 ?不是不公平吗?”“有时侯说点假话或说话不算数,也不是什么事!”

在社会上,我们也常常能听到有人说:“现在哪有一点假货都不买的商店?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嘛!”我们有时侯也会有“老实人吃亏”的感觉。

忠实老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将忠实老实作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孔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意思是说,诚实、真实是自然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应遵循的规律,人生应遵循与体现这个规律。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告诉他:“言语要忠实老实,讲信约;做事要忠厚、谨慎。这样,就是到了文化落后的国家也行得通,否则,就是在自己的国家也行不通。”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上,为人忠诚老实、言出必行,经商童叟无欺,讲究信用,历来是被人们称道的。

忠诚老实是为人处事的基础,也是社会生活得到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诚实守信的人,别人才能信任他,与他交往,他才能与别人建立真挚的友谊。同时, 诚实守信的人,敢讲真话的人,不仅对社会和事业有利,对自己也是有益的。可能有人说:“从道理上讲,为人忠诚老实是对的,但实际上,这样做往往会吃亏。”确实这种情况过去和现在都有过,但古往今来,许多事例证明,诚实的人们也许一时受挫,但从长远眼光看,他们一定会得到人们的理解与尊重。周恩来总理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的人才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与此相反,人们对那些不忠诚老实的人是鄙视的。那些虚伪奸诈、阴谋搞鬼、卖国求荣的人,虽然得意一时,然而天理昭彰,终究将遭到人们的鄙视、唾弃,甚至一臭万年。正如伊索说的“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是自己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无数事实已经证明,虚伪的人,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他人,二害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诚实,言而无信,迟早是要到霉的。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人们互相之间不诚实,尔虞我诈,那么社会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

篇17: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讲诚信,那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记得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每到星期二下午,我们都要上一节美术课。有一次又到了星期二,我去上学,走到校门口才发现没带美术课要用的卡纸和剪刀,我很着急,心想现在回家去拿肯定来不及了,很快就要上课了。于是我急忙往学校附近的小卖店跑去,小卖店的阿姨看我跑得直喘,就问:“怎么了跑那么急?”我说:“阿姨赶快给我拿一本卡纸和一把剪刀,一会儿上课要用。”阿姨转身从柜台里拿出卡纸和剪刀递给我。我又问阿姨要多少钱?阿姨回答说三块钱。我把手伸进口袋一摸,哎呀,中午换了衣服零花钱也忘拿了,我急忙又说:“阿姨我出来时换了衣服,钱忘带了,等放了学再给您行吗?”阿姨爽快地答应了,我向阿姨说了声谢谢,拿着东西赶紧跑进了学校。

下午上美术课时,我用卡纸做了好几个小手工,老师还表扬了我。到了放学我走出校门,看见妈妈来接我,我赶紧跑过去向妈妈要了三块钱去小卖店还给阿姨,我拿着钱走进小卖店对阿姨说:“阿姨还您钱。”阿姨愣了一下,才说:“你是中午买东西忘带钱的那个孩子,我都差点忘了,没想到你这小孩做事还挺认真。”阿姨笑着接过钱,说我真是个有诚信的孩子。听了阿姨的话,我心里甜滋滋的。

我在心里下定决心,要永远保持有一颗诚实的心,做一个讲诚信的。

篇18: 诚实守信

(1)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能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一年了,我觉得这件事就像发生在昨天,它给我的教训使我终身难忘,激励着我今后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2)

一滴水能照见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增进朋友之间的真诚友谊。诚信,我们应当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3)

朋友,也许你只是路旁一株普通的小草;也许你只是山涧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也许你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平常人……朋友,你可以如此普通、平常、默默无闻,但绝不可以丢到诚信这做人之本,要让诚信与你同行。

(4)

诚信,是一朵花,是一朵开在我们心间、一朵易枯萎的花。我们需要用心血去浇灌它,用心去呵护它,它才会永远地盛开在我们的心灵。

(5)

成长的岁月从指尖滑过,一切的艰辛都要靠自己承担,人生的道路上险象环生,金钱荣誉都是身外之物,然而诚信却应是牢牢抓住不放的筹码。只要人们心中都有一颗诚信的种子,人与人之间才会越来越融洽,我们的社会才会越为越和谐。

(6)

诚可贵!诚信待人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生在必备的素质。人-万物之灵,可以说人是生物圈最聪明的动物了,如果连最基本的“诚”都做不到,那么我们人有什么资格做为最聪明的、最高等的动物呢?

篇19: 诚实守信

每个人都要做诚实守信的人,但往往也有些人不讲诚信。人的一生有七大追求目标,那就是:美丽、金钱、诚信、荣誉、权力、健康和地位。我们可以用失去美丽、健康,可以失去金钱、地位、权力,却万万不能失去诚信,失去城信的人就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俗话说:“言必出,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都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要讲诚信,诚信二字重千斤。生活离不开诚信,人类离不开诚信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我们树立起诚信的榜样。西汉时的季布,做人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总是尽自己的全力去做。所以古人有千斤万两不如季布一诺之说。可现在,诚信二字被某些见利义的人慢慢淡忘,有人会被金钱及利益所左右。社会上随处可见不诚信的现象,一些厂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讲诚信随便掺杂施假损害消费者利益。我们每个个人都多少做过不讲诚信的事,比如为了取得好成绩而选择作弊,其结果欺骗了老师、家长、同学,最后受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诚信,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的都需要时刻谨记与遵守的。只有人人讲诚信才能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美好。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自觉做一个讲诚信的人,让诚信的光芒来照耀社会及国家灿烂的明天。

篇20:诚实守信

做人之本,便是诚信,没有了诚信,毫不夸张地说:你还在这个世界干什么呢?俗话说得好:言必信,行必果。而经历了那件事,我明白,在我身上,也需要诚信,也需要反思。

那是一个上午,我和好朋友约定了要一起写作业,眼看时间快到了,可就在这时,妈妈对我说:“赶紧收拾一下,一会儿去你姥姥家,”“啊,我一会儿还要去写作业呢,”我有些闷闷不乐地说,“好了好了,别去了,去你姥姥家也能写,哪儿写不一样嘛,”听了这话,我在心中默默的想:到底是去呢,还是不去呢,去了就要毁约,不去又有点说不过去,哎呀,反正她不会那么斤斤计较的,回来再解释吧。就这样,我随妈妈去了姥姥家,回来时,我到了她的家里,她气哄哄的对我说:“你昨天怎么不来,你知道不知道,我昨天为了和你写作业,我都没有去公园,而你怎么对我的,”我正想解释,她却扔下书本,转身一走,头也不回地走了。

自从经历了这件事,我明白了诚信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也是通过这件事,我明白言必信,行必果,既然答应了别人,就要履行承诺,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何况她也为我这么做了。那件事后,经过了好几天,我们才和解,她也告诉了我,以后要守诚信,不可以在为别的事情,无论多大的事情,也不可以失约,一定要履行承诺。

民无信而不立,诚信对一个人有至深的影响,只有诚实守信,方能赢得尊重!

晏殊其人

诚实守信

浣溪沙晏殊介绍

晏殊《雨中花》

蝶恋花晏殊全文

《蝶恋花》晏殊课件

浣溪沙晏殊赏析

晏殊的名句

《蝶恋花》晏殊翻译

蝶恋花晏殊教案设计

晏殊诚实守信读后感(精选2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晏殊诚实守信读后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