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庐山瀑布群(共含10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helley020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庐山瀑布群 -资料
庐山瀑布群是有历史的,历代诸多文人骚客在此赋诗题词,赞颂其壮观雄伟,给庐山瀑布带来了极高的声誉,最有名的'自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题庐山瀑布》,已成千古绝唱。
庐山的瀑布群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被称为庐山第一奇观,旧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缓慢流淌一段后,再过五老峰背,经过山川石阶,折成三叠,故得名三叠泉瀑布。
站在三叠泉瀑布前的观景石台上举目望去,但见全长近百米的白练由北崖口悬注于大盘石之上,又飞泻到第二级大盘石,再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喷洒到第三级大盘石上,
白练悬挂于空中,三叠分明,正如古人所云:“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而在水流飞溅中,远隔十几米仍觉湿意扑面。
除三叠泉瀑布外,庐山瀑布群还有开生瀑、石门涧、玉帘泉、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等。庐山瀑布群便是以不同的风貌向世人展示她的万般风情。
周边景点:庐山除了瀑布群,还有许多可观赏的景点,包括仙人洞、含鄱口、庐山会议会址、大小天池、锦绣谷等
庐山瀑布群介绍 -资料
古人云:“泰岱青松,华岳摩岭,黄山云海,匡庐瀑布,并称山川绝胜”,庐山之美,素享“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而庐山之美,瀑布居首。
据考证,庐山之名,早在周朝就有了。古人对千里平川上竟突兀出一座如此高耸秀美的庐山,山上又有众多的瀑布溪流,曾感到迷惑不解。于是,就编了许多神话故事,来解释庐山及其泉瀑的来历,其中秦始皇赶山塞海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传秦始皇在为自己建造陵墓的过程中,曾得到一根威力无穷的神鞭,那神鞭所到之处,山朋地裂。秦始皇将神鞭向骊山的一角抽去,只见骊山的那一角变成了一座脱离秦岭的孤山。秦始皇再连抽几鞭,不料把那山就赶到了长江南岸的鄱阳湖畔。此时日暮黄昏,天色渐暗,秦始皇决定暂作小憩,等第二天天一亮再赶山下海,铺平去蓬莱神境的道路。那知当夜失去神鞭的南海观音闻讯赶到,乘秦始皇酣醉之时,换走了神鞭。第二天,秦始皇醒来,便举鞭赶山下海,那知山是岿然不动。秦始皇一气之下,竟在山上连抽九十九鞭,直打得那山满身鞭痕,汗如雨下,可仍纹丝不动地屹立在原地。秦始皇无可奈何,只得将鞭子扔下,垂头丧气地回京都去了。从此,那山便在鄱阳湖畔扎下了根,这就是今日的庐山。由于秦始皇抽了九十九条鞭痕,后来就变成九十九道锦乡深谷;秦始皇扔下的赶山鞭了了,变成了龙首崖外高耸入云的桅杆峰;那满身流淌的汗水,也化作了群山之中的银泉飞瀑了。
庐山瀑布多姿多彩,景色迷人。唐朝诗人张九龄在湖口望庐山瀑布,便吟诗一首,流传至今。诗曰: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庐山瀑布群的主要瀑布有: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
三 叠 泉 瀑 布
“五老峰北磋峨巅,龙泉三迭来自天。”这里所指的便是庐山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三叠泉瀑布了。
三叠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缓慢流淌一段后,再过五老峰背,由北崖口悬注于大盘石之上,又飞泻到第二级大盘石,再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喷洒到第三级大盘石上,形成三叠,故得名三叠泉瀑布。在《纪游集》中,曾辽样描写三叠泉:“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三叠泉瀑布素称“庐山第一奇观”,故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
然而,三叠泉瀑布的发现,在庐山众多的瀑布中,是比较晚的。直至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始被一个砍樵人发现,当时朱熹正在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听说三叠泉之奇景,梦寐不忘,可年老多病,无法亲自观赏,便请人画三叠泉瀑布图给自己欣赏,仍然感到非常惋惜,不禁叹曰:“未能一其下以快心目。”更令人遗憾的是曾写出“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的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太白读书堂中隐居我年,而太白读书堂就在屏风迭上,屏风迭下便是三叠泉瀑布跌落的九迭谷,然而,李白却一直没有发现,否则又该留下传世之杰作了。
游人前去观赏三叠泉瀑布,既可以由牯岭街至五老峰傍的“青莲寺茶场”,再循涧至屏风迭,由上向下俯视三叠泉瀑布,亦可从五老峰山麓的东风乡帅家村,涉行10余里山径涧溪,过玉川门,再登铁壁峰,直至悬崖僻径的塘塍纤,由下向上仰观三叠泉瀑布。当然,俯视使人有凌虚而飘飘然之感,仰观则具有气势磅礴之豪壮感。游客于铁壁峰昂首遥望,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宛若白鹭群飞,雪浪翻流,又如鲛绡万幅,抖悬长空,万斛明珠,九天抛洒。远踞数十步外山崖之上的观瀑者,目睹此景,虽衣履脸发为谷风吹落的水雾尽湿,仍情不自禁地欢呼雀跃。亦许他们想品评一番,然瀑布轰然落潭之声,使对坐说话,语不相闻。转眼之间,瀑布又经两次折叠,直泻谷底之龙潭中,出龙潭后,水流沿山涧继续流向下游山壑之中。描写三叠泉瀑布之美的游记文字甚多,而以清嘉靖年间进士王世懋的《游五老三叠开先瀑部记》最为著名。其文写道:
“涧逐山止,而三叠泉从山南最高处冉冉旋空而降。初级如云如絮,喷薄吞吐,流注大盘石上,水石冲激,乃始潆洄作态,珠迸玉碎。复注二级石上,汇为巨流,悬崖直下龙潭;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散入山足,森然四垂,涌若沸汤,奔若跳鹭,其声则蕴隆之候,风掀电驰,霆震四击,轰轰不绝,又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瓦缶相应;真天下第一伟观也。······”
的确,那飞流而下的三叠泉瀑布,前来观赏的游人无不为之倾倒,流连忘返。
诗人歌咏三叠泉瀑布的佳作,更是不胜枚举。“九叠峰头一道泉,分明来去与云连。几人竞裳飞流胜,今日方知至味全。”自宋以来,诗家名流,竞相前来观瀑,留下多少吟咏三叠泉的诗篇!有云“激石成三叠,驱云到四溟”的,有云“无人知此胜,来往水精灵”的。刘过的《三叠泉歌》作了这样的描写:“初疑雪崩涌天谷,翻若雷奔下岩宿。散为飞(P60)轻烟,垂似银丝贯珠玉。随风变态尽难名,观者同骇心与目······我欲揽之作玉虹,笑骑挥斥绕太空,穷源直到天河东。”它写出了三叠泉的胜状,读来令人遐想无穷。相比之下,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三叠泉》长诗,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详细地描写出了三叠泉瀑布的磅礴气势,其诗曰:
缘溪深入桃花坞,紫霞隐隐幽禽语。
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
落日衔山红影湿,冷云抱石苍崖古。
激回涧底散冰花,喷上松梢飘雪楼。
点点溅湿嫦娥衣,潭潭下有扶桑府。
朝来似展朝天带,夜半如闻捣药杵。
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
广寒殿上银蟾飞,水晶宫中玉龙舞。
琼英斧碎非月老,瀑布天成非织女。
初疑鱼鳖谒龙门,复恐星辰会牛渚。
欲寻当下点额蛟,但见天上拉肠鼠。
溶溶浸湿一潭霜,滴滴结冻千年乳。
月照神珠洒翠麟,风吹天粟沾苍虎。
瑶虹界碧翻地轴,铁马盘涡卷天宇。
······
元代诗人兼书画家赵孟钭鳌端?比??罚??枋隽巳???俨嫉脑乱怪?谰埃?晾锤械匠渎??榛?猓?br />
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
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游览三叠泉,还可观赏九叠屏。九叠屏又名屏风叠,因山如屏风,九叠而成得其名,又因铁色壁立,似裂云制锦,故称之为屏风叠尽。当年李白曾隐居于此,如他所云的那样:“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的确,“匡山云锦九叠之胜神所栖,界天绝壁云为梯”。
在距三叠泉瀑布数里,有一涧名“相思涧”,相传汉武帝下长江,登匡庐,曾临涧筑“羽章馆”。此后,唐朝宰相李林甫之女李女贞来此修道,大诗人李白在宋女贞来庐山修道时,曾感慨赋诗曰:“羡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秋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策玉鞭。”后来,李女贞在相思涧傍的咏真洞中,修炼成仙,便骑鹤而去,至今仍流传着关于咏真洞天的神话,游人还可在深涧的一块大石头上看到“咏真洞天”四个大字。
从三叠泉瀑布的观瀑亭处,绕道下行,可寻觅观音洞,洞旁镌有邓旭所书“竹影疑踪”四字。相传此处是仙人洞内的竹林寺后门。自从竹林寺隐去后,多少人只见其影而不见其门。其中有一个砍樵人,无意中发现了一片竹叶沿山泉逆流而上,感到非常惊奇,于是便追踪溯源而上,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刻有“竹影疑踪”四字的洞中。进入洞中,他看完和尚走了一盘棋,出洞后,便再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家,方知“洞中才一日,世上已千年”了。
开 先 瀑 布
古人云:“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
秀峰,座落在庐山南麓的星子县境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景色十分迷人。秀峰之美,在于瀑秀、潭秀、峡秀、水秀,诸秀汇聚,各施其妍。从归宗寺驱车5公里,便可至秀峰风景区。
所谓秀峰,实际上是香炉、双剑、文殊、鹤鸣、狮子、龟背、姊妹诸峰的总称。著名的庐山开先瀑布就在鹤鸣、龟背二峰之间,它是同源异流的东西两瀑。东瀑自鹤鸣、龟背两峰之间奔流而出,由于受到两崖窄隘迫束,瀑布跌落过程中,水流散开,形若马尾。故名马尾瀑。西瀑自黄岩山巅倾泻下来,跌落在双剑峰顶的大龙潭中,再绕出双剑峰东,缘崖悬挂数百丈,名黄岩瀑,渐与马尾瀑合流经青玉峡狂奔至龙潭中。李白著名的《望庐山瀑布》诗两首,就是描绘这里的瀑布景观,其一曰: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_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但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则更为世人所熟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气势宏伟的开先两瀑中,西瀑黄岩瀑更为壮观。黄岩瀑,又名瀑布水,它在枯水季节成为涓涓细流,形如一线从崖顶垂落下来;而到洪水季节,雨水充沛,溪水水流大增,那瀑布水便如玉龙天降,银汉倒悬,奔腾而下。在阳光里,瀑布水面泛着银光点点,蔚为壮观。那瀑布水跌落过程中,溅激起的无数水花雨雾,则经山风吹拂,化为阵阵烟云,随风飘入云际。相传当年李白在庐山隐居时,每当春夏丰水时节,便登峰观瀑,于是李白将庐山瀑布写得那么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另一首咏瀑诗,是元代文学家杨维祯写的《庐山瀑布谣》,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庐山瀑布描绘的绚丽多姿。谣曰: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渚五老之峰前。
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冷渊。
开先瀑布之美,还在于其山下左右、四周的景色均十分优美秀丽,正是这种秀美的环境,才扒开先瀑布衬托得更加妩媚娇娆。
开先瀑布之上端,是秀峰簇簇,各具特色。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香炉峰,诗人们这样吟颂它:“香炉一绝峰,时生旦暮烟”,“香炉不铸石陶甄,鼻不闻香眼见烟”;香炉峰面对的双剑峰,它宛若双把利剑,嵌插在群峰之间,唐朝江州隐士来鹄,曾借此抒怀:
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烧得动,殆应农田满人间。
鹤鸣峰则形如仰鹤,又有传说“尝有鹤栖鸣”,现在当然是“不见山头夜鹤鸣,空遗山下瀑布声”了。狮子峰,形态险恶,朱熹当年有诗云:
石骨苔衣虽赋形,蹲空独逞惑狰狞。
威尊石兽终何用,谁解当年吼一声。
至于姊妹峰,则娟娟并坐,美丽动人。据说这与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有关。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鄱阳湖上有两个俊俏的渔家姊妹,她们每天出来在鄱阳湖上打渔,又常常为秀峰一带的美景所迷住,结果什么鱼都没有打捞上。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姊妹俩决定要去秀峰游玩一番。来到秀峰脚下,姊妹俩解衣在玉真仙女曾沐过浴的浴仙池中嬉戏沐浴,又在龙潭的旁边,对水梳妆打扮,然后贪婪地喝了几大口龙井水,便沿青玉峡攀登萝登山,心想登上双剑峰,采下那峰顶之上的龙池中仙女栽种的玉莲,送给打渔的乡亲们吃。可姊妹俩一见到这泉瀑争鸣,百花盛开,蜂蝶忙碌的美景,不禁忘情地游玩起来,终于误入仙山,被玉真仙女收留作为徒弟。虽然在仙境之中,生活得舒服自在,但日久天长,姊妹俩情不自禁地思念起打渔的乡亲们,于是羽化成联袂偕归的两峰,这就是现在的姊妹峰。站在鄱阳湖畔,远远望去,恰似朝鄱阳湖奔来的姊妹俩。
开先瀑布的下面,有一峡一潭,峡名青玉峡,潭曰龙潭。龙潭之水,为开先东西两瀑跌落汇流而成,故有“劈开青玉峡,飞出双白龙”之说。青玉峡景色奇秀,其间依山临涧的漱玉亭,是游客观瀑听泉的.最佳处,
苏东坡曾题有《青玉峡漱玉亭》一诗,诗曰:
高岩蔽赤日,深谷来悲风。
掰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余流滑无声,快写出山P64.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晶宫。
愿从琴高生,脚踏赤鲩公。
手持玉芙蕖,跳入清冷中。
青玉峡与龙潭,三面比例,崖危岩�f。这里摩崖石刻,不胜其数。其中有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手书“第一山”,“青玉峡”以及“庐山”、“龙虎”、“洗心”、“风泉云壑”、“濯缨洗耳”、“直泻银河”、“今古奇观”、“星汉分流”等等多处字刻。真是“龙潭方丈地,大小古贤镌。注破无名石,凿穿有骨泉”。
青玉峡丛林中,原有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始建于南唐,相传南唐中主李�Z曾筑台在此读书,当时秀峰寺成为开先寺,大概开先瀑布之名有此而得。
若从秀峰寺沿西北方向的山径向上攀登5华里左右,便可抵达黄岩山。这里山深谷幽,游人罕至,景色特别美妙。每当烟雨初霁之时,山光敛翠,云壑碧染,使人不禁如入仙境,流连忘返。若再兴致,可向南攀登文殊峰。登上文殊峰顶再举目环望,秀丽群峰,尽入眼底。鄱阳湖水,烟波浩淼,帆影点点,亦在脚下。
石 门 涧 瀑 布
石门涧瀑布,位于天池山与铁船峰之间,它是庐山瀑布群中最早被录入史册的古泉。多年前的《后汉地理志》中记载道:“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焉。”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亦有记载:“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高耸,其状若门。”又据《桑纪》云:“石门者,天池、铁船二山,并峙如门也。”看来石门涧瀑布的发现,要比三叠泉瀑布早好多年。
游人若从山下前往石门涧瀑布,可由东林寺沿公路西行约3华里到赛阳桥,再从小道折向庐山水电厂二级发电站,然后顺山涧探路前行,便可抵石门涧瀑布。另一路线是从山顶龙首崖至清凉台下行,缘当年徐霞客穿涧登山的百丈梯险道攀崖而下,亦可抵达石门涧瀑布。
游人从山麓之文殊寺旧址处,便可抬头望见一幅雄奇图画:一边铁船峰,叠壁千仞;一边天池山,削崖万丈,两峰并峙如门,石门涧瀑布如深涧中一匹白马,奔腾破门二处,声震数里之外。
然而要沿涧谷走到石门涧瀑布,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从涧谷上攀,山势渐险,一路多巨石挡道,时上时下,时走时爬,没有一定的体力,大概是难以通过。尤其是到石门坎时,那两崖之间仅存一条细细的缝隙,游客侧身方能通过。
而一旦通过石门坎,展现在眼前的却是另外一幅奇美的景象:这里清泉奏乐,山花怒放,高山之下有积水湖,湖底乱石纷杂,阳光映照下,波动影移,仿佛一条条摆尾摇动的游鱼。湖边有“钓鱼崖”送礼,钓鱼崖旁又有一块巨大的磐石,石上有“石门涧”三个大字,这里相传是东林寺僧侣送龙饭中途息憩的地方。当年慧远和尚游览石门涧瀑布时,亦常在此地稍坐,静观山色瀑景之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涉涧寻访慧远之遗迹时,亦登临此大磐石,并作一首咏石门涧的五言诗。诗曰: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复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
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空旦夕。
从钓鱼崖再登山而上,道路越走越崎岖不平,好不容易攀上一悬崖绝壁,哪想到峡谷变得更加险P66。这里是庐山的西南大断层经过处,峡谷深达几百米,而两边奇峰迭宕,壁削千仞。桅杆峰与童子崖如剑插天而立,使人感到前途有奇瀑,道路太艰难,游人鼓足劲越过桅杆峰和童子崖后,方见一条阔30余米的白练,翻崖飘落,坠入碧龙潭中。此时再观石门涧瀑布,那团团腾起的烟雾,在阳光里形成一道道若隐若现的七彩霓虹,更为奇壮的石门涧瀑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秀色。若游人再走近瀑布,从下而上仰视石门涧瀑布,其状似玉龙从天而降,喷吐着阵阵烟雾,万千银珠,打得由人满身潮湿,双眼难睁,只是一片迷蒙浑沌;瀑布击石发出的轰轰声响,又如雷鸣过顶,让人听之惊心动魄。翘首仰望,四周万仞石城,壁垒深严,再看天池山,�f岩万状,龙首崖,亦非苍龙昂首,而是飞向苍穹。文殊岩奇松倒悬,蔚为奇观。
石门涧瀑布的奇壮景观,吸引了无数诗人来赋诗歌咏。唐朝大诗人李白曾用“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来形容石门涧瀑布。袁枚则在观瀑后,写下了“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费笙匏”、“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等诗句,来赞美石门涧瀑布。
由于石门涧瀑布发现较早,有些人认为它可算是庐山的第一瀑,并赞之为庐山瀑布群中的最佳者,看来亦不无道理。
黄 龙 潭 和 乌 龙 潭 瀑 布
在庐山三宝树风景区,有着匡庐瀑布群中以秀美纤柔为其特色的两个瀑布——黄龙潭瀑布和乌龙潭瀑布。从三宝树到黄龙潭瀑布,只有很短的距离。只见一幽谷之中,崖壁陡立,岩石层迭,四周草木茂盛,一条瀑布从十几米高的崖上跌下,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击水声,瀑布跌落潭中,稍坐停积,继而又在石缝之中蜿蜒流淌,奔向下游。黄龙潭瀑布以秀、幽见长,大概不是正午时分,黄龙潭瀑布是不太会受到阳光照射的,因此,潭边瀑下之石块崖壁上,青苔遍布,把小涧打扮得一片绿色,衬托着飞流而下的雪白透明的瀑布,更使黄龙潭显得格外幽静、深秀和清凉。另外,黄龙潭瀑布旁边还有一些石刻。
从黄龙潭瀑布向下走上几百米,然后再向西北方向溯另一小溪上行,不一会儿就可到达乌龙潭瀑布。只见瀑布从几块巨石中夺路冲出,分成三股,只有数米高,然而姿态十分优美。那一股股水流,跌落水中,发出婉转悠扬的乐音;那乌龙潭水,清澈透明,惹人喜爱。游人至此,不禁会体会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含意。
关于黄龙潭、乌龙潭两瀑,民间流传着一个黄龙和白龙的神话故事:
三宝树风景区中有黄龙寺遗址。相传此寺为高僧彻空为降伏黄龙潭中的黄龙而建造的。当时黄龙潭中潜藏一条桀骜不驯的黄龙,时常乱发脾气,搅得山洪暴发,淹没良田,百姓遭灾,然而又潜于崖陡潭深的黄龙潭中。这样,黄龙的所作所为,已使下游地区常受洪涝之苦。后来,高僧彻空禅师云游至此,听说竟有如此为非作歹之黄龙,便以佛家之普渡众生教义,驯服了这条黄龙。黄龙归善后,它的后代便化为群蛟,再次兴风作浪,祸害百姓。彻空禅师见此情景,便敲响神钟,群蛟闻钟声而惊逃。为了彻底降服群蛟,造福黎民,彻空禅师便在离黄龙潭不远处,修建了黄龙寺,以镇群蛟,并在黄龙寺赐经亭旁掘下制龙洞,将神钟倒扣洞中,这样便降伏了群蛟孽龙,故现在三宝树附近有一块巨石,上刻“降龙”两字,这就是那口神钟所化的“降龙石”。
数百年过后,彻空禅师早已归西天,所降群龙亦已大多归正,唯有红黑二龙,恶性不该,仍常常化作红黑二云冲天而起,凌空鏖战,搅得周天昏暗,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两条孽龙激战所经之地,树木连根拔起,农舍不剩片瓦,惟有彻空禅师所建的黄龙寺藏经图依旧岿然不动,赐经亭、三宝树完好无损。
而在黄龙潭不远处的乌龙潭中,却藏着一条温驯善良的白龙,那白龙不仅不像黄龙那样性格暴烈,兴风作雨,祸害百姓,反而时常给东林寺慧远和尚和当地黎民百姓带来许多方便。大旱日子白龙便喷云吐雾,普降甘霖,滋润禾苗,造福众生。大涝时节,白龙又吸水排涝,不使洪水淹没农田,危害农舍,故白龙受到东林寺众僧和周围百姓的喜爱和崇拜。为了表示这谢忱和敬意,百姓在每年6月初,采集百果,送来菜饭,投入潭中,祭祀神龙。这种活动当地群众就称为送龙饭。据说,龙饭必须送到乌龙潭之中,否则即使放在离潭很近的石头上,白龙亦不会来领情的。多少年,白龙一直在乌龙潭中修身养性,造福生灵。那分成数股的乌龙潭瀑布,终年流淌不息,昼夜伴随着白龙。就这样,乌龙潭与乌龙潭瀑布形成了。人们每每游览到此,不仅为这里的妩媚秀色所吸引,亦为这里流传如此优美动人的传说,而良久徘徊,流连忘返。
现代园林建筑专家,诗人陈从周教授游览庐山黄龙弹和乌龙潭瀑布后,曾作《观龙潭瀑》诗一首,诗曰:
似晴欲雨费疑猜,谁把天公巧妙开。
峰影都沉潭影底,庐山之水日边来。
王 家 坡 双 瀑
游人从九江驱车上庐山,行至山北公路小天池旁,向南俯视,可见一“U”型平坦大谷地,这便是莲花谷。当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提出庐山存在冰川遗迹时,就认为莲花谷是一个最典型的冰川谷地,一万多年前的第四纪冰川就在此谷地形成发育,冰川沿莲花谷而下,直抵鄱阳湖畔的鞋山,现在,游人站在公路旁眺望鄱阳湖中,还可见一孤山形若鞋子,这便是当年冰川的遗迹。
莲花谷之南侧便是王家坡双瀑的位置所在。游人前往观赏必须徒步攀登数里崎岖山路,才能抵达王家坡双瀑。初闻双瀑之声,已觉悠扬悦耳,再观双瀑之景,更觉妩媚可爱。翠竹绿林掩映之中的王家坡双瀑,它不像匡庐之三叠泉瀑布、石门涧瀑布那么雄壮威风,气势磅礴,而像两只比翼双飞的恋鸟,双双跳跃在山涧之中,倾泻在碧龙潭里。
碧龙潭水,晶莹洁净,水流缓慢,中央较深,边缘稍浅,环潭四周,竹影婆娑,绿树扶疏,怪石嶙峋,奇峰耸立,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天然游泳池。潭中横卧一块巨石,名太平石,石上镌刻由“碧龙潭”三字,石面平整,可容坐数十人,游人仰卧在太平石上,可饱览四周风光。静听空山幽泉,水声悠扬;又闻瀑布击水,声若银瓶乍裂,水浆迸溅;再细细搜寻,山风吹过竹林,送来一阵阵悦耳的沙沙响声;有时山谷之中,还会夹杂着各种会歌唱的昆虫的啾啾叫声;此时的碧龙潭,仿佛成了一个天然舞池,游人尽可在大自然如此丰富优美的旋律伴奏下,在舞池中翩然起舞,大概可称之为真正的“水上芭蕾”了。
若游人还有余兴,可再攀过双瀑崖壁,绝壁之上亦有一番别样天地。只见又一瀑布妖娇折泻,在山风的吹拂下,化为缕缕银丝,朵朵雨花,飘飘袅袅洒落于潭中。潭中水清见底,乱石遍布,有圆有方,有凹有凸,有正有斜,姿态万千,煞是可爱。仰望群峰肃立,当中缝隙钟,露出一线天色;俯视山泉溪瀑,水流时缓时急,似乎伴有明快的节奏;东眺鄱阳一湖,碧波万顷,帆影点点;西观翠竹林中,奇花异草,丰美绚丽,修竹万竿,沙沙作声。
的确,王家坡双瀑并不是以三叠泉瀑布般磅礴的气势令游人折服,而是以其梦幻般的深秀柔静之美,使人沉醉,迷恋。
玉 帘 泉 瀑 布
驱车从庐山南麓栗里出发东行约5公里,抵达归宗寺遗址,抬头望见金轮峰,直插云天,石镜峰拔地而起,其上的悬崖间,便是那“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玉帘泉瀑布。
“玉帘铺水半天垂”,玉帘泉瀑布高达数百丈,阔有八、九丈,远远望去,真如一幕玉珠水晶串成的垂帘。玉帘泉与庐山瀑布群中的其他瀑布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并不像石门涧瀑布那样水势汹涌,声响吓人,亦不像乌龙潭瀑布那样玲珑妩媚,婉转流淌,而是属于那种数尺之上尚是水,数尺之下全是烟的瀑布。玉帘泉瀑布在半空之中,便化为缕缕散丝,阵阵烟雾,因风作态,随意飘扬。阳光照射下,霓虹隐现,玉帘变成五彩珠帘,跌入潭中,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瀑声清脆悦耳。此番景色,不禁使人联想起著名的雁荡大龙湫瀑布来了,相比之下,玉帘泉瀑布别有一番妩媚柔姿,惹人爱怜。
昼夜流淌的玉帘泉瀑布,似乎还向游人诉说一个久远而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玉帘泉发源的石镜峰顶上,有枚锃亮明净的圆石,石面平滑如镜,可照见游人须发,这块圆石,便是玉真仙子用来梳妆打扮的宝鉴变来的。有一天,玉真仙子将宝鉴悬挂在石镜峰顶上对镜梳妆,那知镜中竟映出山南群峰迭嶂,清溪泉瀑,玉真仙子喜出望外,便迅速唤来其他众仙子共观赏镜中之美景,可那知一瞬间功夫,宝鉴不复存在,变成了一块圆石嵌在山崖之上。当地群众因此将这座嵌有宝鉴的山峰,取名为石镜峰。从此,石镜峰声名大震,各地名流高僧纷至沓来,李白、王羲之等亦曾到此游过。
今日玉帘泉瀑布之下的深潭旁边,有一个天然石洞,可容10余人。洞口有石屋残迹,传说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此读书习字,那轻盈漫洒的玉帘泉水飘下而汇成于美丽的石镜溪,宋代诗人王十朋有《石镜溪》诗赞曰:
山上有镜石为台,云雾深藏未肯开。
别有一溪清似镜,不须人为拂尘埃。
溪流中有段养鹅池,王羲之当年曾在此放养群鹅,以此为乐。王羲之每天在溪边池畔留连,细细观察着群鹅戏水之千姿百态,大概想从中悟出书学之道。有时还依照鹅在戏水的动人姿态,画上几幅栩栩如生的群鹅戏水图。那知白鹅跃出画面,凌空飞天而去。于是放鹅洞之名由此得来,洞中据说还有一个斗大的“�[”字,为王羲之亲笔所书,近代有人还说在草丛苔壁中,发现了斑驳难辨的“�[”字,弄得后来的游人,每到此洞便四处寻觅。其实,这字今已不复存在了。
此外,在玉帘泉瀑布风景区,还流传着杏林春暖,复生松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庐山瀑布群---中国瀑布介绍
阜平县地处太行山,鲜为人知的天桥瀑布群与五台山、东台顶遥遥相望,这里森林密布,仿若仙境一般。 景色宜人的天桥瀑布群景区还附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目录景区介绍美食购物旅游须知相临景点收缩展开景区介绍地理位置
天桥瀑布群风景名胜区位于保定区内的阜平县西部,晋、冀两省交界处,距阜平县城35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5%以上,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享有“五台东门户,京津西花园。华北古基石,绿水济平川”的盛名。
布局
公园主体景观天桥瀑布群坐落于天桥沟(地名)内,一沟九瀑,呈阶梯状层层相连,落差由几十米到上百米不等,其中落差最大的瑶台山银河飞瀑布高达112.5米,犹如一幅白缎,微风乍起,散作无数条洁白的哈达。在瀑布之上是一座距今28-29亿年的天生石桥。天生桥是由瀑流沿山谷裂隙冲蚀、崩塌形成的,长27米,宽13米,高13米,横跨瀑布南北两端,为变质片麻岩,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变质片麻岩天生桥(群众俗称“天桥”)。天生桥与流量最大、落差最高的瑶台山银河瀑布组合,形成了一道独特、罕见、奇妙的天然地质奇观,与相邻沟谷内的30余处大小不一的瀑布汇集成群,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瀑布群,水珠飞溅,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盛水期
盛水期飞流直下,万马奔腾,惊天动地;枯水期清流潺潺,撒珠抛玉,声韵清脆,宛如轻音乐协奏曲;冬季瀑布水凝,生成千千万万,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冰柱,犹如鬼斧神工造化出的玉雕,闪闪烁烁,附近的树木也成了玉树琼花,那景色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瀑布群四周层峦叠翠,林海涛涛,幽峡如画,留传着“人参娃”、“通天梯”、 “光棍汉” 、 “寡妇槽”等美丽动人的传说。
百草坨
公园主峰百草坨,海拔2144米,素有“百花、百草、百种药”之说。白草坨上现有6000亩人工栽植的落叶松,这片松林由驼梁山国有林场管辖,从新中国建立始载,如今大的已经有一搂来粗,宛如竹竿密密麻麻,遮天蔽日;此外,还有7万亩以白桦树为主的乔灌杂树共生的原始次生林,专家认定这是华北地区少见、面积教大的原始次生林。因为海拔高,气候特殊,这里至今仍有上百种各类中草药。峰顶宽坦如砥,草茵幽幽,金莲花、山卷丹花等星星点点。在饱览了山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天象景观,谁能想到,山花织锦的百草坨曾是1927年晋军与奉军交战的`战场,当年“死人坡”上曾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阎锡山部所挖的防空洞残存的几处成了今天人们避雨之所。如今这里绿树葱茏。春天,这里的冰雪迟迟不化,到了初夏时节,阴沟内尚堆积着残留冰雪,而阳坡上则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一座山岭,两个季节,实乃人间奇观。
历史文化
景色宜人的天桥瀑布群景区还附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沟内有数间石墙瓦房,曾是大洼自然村,现在村人已经搬往他处,只剩空房和碾磨,被游人称为“走出去的村庄”。从景区边缘穿过的定龙公路,清代康熙乾隆大帝曾多次到五台山路经此地,后人称之为古御道。与之有关的景点教厂行宫、马刨泉、龙宿庵、回龙巷、招提寺、三箭山等威风依旧,还有那盘亘于雄峰当中的明长城,在阜平境内长达120公里,一座座草木萎荣的烽火台似乎仍在飘渺着淡淡报警狼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的十位元帅有八位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聂荣臻元帅曾在此演绎出他军旅生涯中最惊险的一幕。 沿着潺潺小溪,顺流而上,渐入山谷。谷中植被茂密,覆盖率高达95%以上。主峰白草坨海拔2144米,花草漫山遍野,郁郁葱葱。
组成
天桥瀑布由九道飞瀑组成,其中最高的瀑布为112米,不过要见识庐山真面目,还得付出一番登山的努力!好在一路上并不枯燥,有欢快的流水相伴左右,倒也十分轻松。越往上攀,水流越大,寒意渐浓,山路崎岖。攀上一巨石,仰望苍天在一面光滑的石墙上,赫然一条飞瀑,如一道白链,如烟如雾,水气扑面而来,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第一道瀑布“一线瀑”,紧接着还有八道特色各异的飞瀑。
美食购物阜平县城里的开口涮饺味道很棒,推荐大家一定要尝一尝。 距景区8公里的东下关村吃住都不成问题,这里早已形成了一道典型的以大盆肘子为特色的商业一条街,所有餐馆的主打菜均为大盆肘子,名字虽土气点,但却非常实惠。大盆肘子:以猪肘子、自产的土豆、土豆粉条为主要原料,根据不同的爱好,还可添加白菜、豆角等蔬菜,采取温火炖的方法,加上各种佐料,调制而成。味道香而不腻,爽滑利口,与米饭配吃,最好不过。 春不老:与雪里红属同科,却有区别。早在唐宋时代,就开展栽种。这种菜经过腌制,既不生筋又不长柴,是人们冬春季节喜爱的小菜。关于春不老还有一种传说。相传清乾隆年间,一大臣南下途经清苑县。这个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大臣,突然想吃点清口的饭菜,于是给他端上一盘腌制的春不老。嫩绿新鲜的春不老,犹如刚从地里拔出一般。这个大臣放在口中一尝,脆嫩清香,连连称赞好菜,好菜!临走时,这个大臣特地让人给他 准备了春不老,一部分携带南下,一部分捎回北京宫廷。从此,保定的春不老名声远扬。这虽是民间传说,但保定的春不老确实有独到之处。 保定种植的春不老是专供腌渍的一种叶菜,与疙瘩同属芥菜类,但肉质根小,叶柄长而圆,腌渍后,无论存放多久仍保持绿、嫩、脆的本色,别有风味,既不生筋长柴,又无苦涩味道,为冬春季不可多得腌菜。 春不老栽培品种为“八根柴”,系多年栽培的农家良种。它耐热性较差,耐寒性较强,适于秋季栽培,从播种到收割只有60天,对晚荐地的利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叶片为板叶,叶长一尺五寸左右,肉质根直径约一寸大小,亩产约万斤。 保定市郊区普遍栽培,分布较广,但面积不大。以郊区东、西、高庄和清苑中冉一带的品种最佳。春不老不仅可腌制吃,加肉炒更为鲜香合口,很受群众欢迎。
旅游须知住宿:县城里的阜平宾馆和虹桥宾馆条件不错,标准间120元 天桥瀑布群 左右可以拿下。景区山脚下有联排小木屋可供住宿,也可以在山里安营扎寨,第二天在白草坨观太行日出。 东下关有四人间的普通床位,距离景区3公里的朱家营有农家小旅馆,还可为您提供农家饭,每晚5元左右。 气候:根据保定的气候环境,要去看瀑布,应该在7――9月最佳,因为此时正是这个地区的雨季。这里山路崎岖不平,天象变幻莫测,因此,来天桥旅游的朋友最好随身携带雨伞,穿上登山鞋,多备食品。 交通提示:从北京沿京深高速到保定北口下,西行过顺平和唐县,沿保阜公路西行,经阜平至东下关,再向西南至朱家营即到。 从国家二级公路定龙公路东下关取道至景区的旅游专线公路,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水准,适合旅游的各种车辆,出租车、小巴每半小时一趟,方便快捷。 自驾车从太原出发向北经忻州、五台,往东行,过龙泉关就到了朱家营村。行程240公里,历经4小时左右。 从保定走保阜公路到阜平县城,再沿阜平县至五台山的公路行驶35公里即到。
相临景点清西陵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白洋淀; 满城汉墓; 涞源风光; 开元寺塔; 狼牙山; 古莲花池 ;涿州 ;野三坡; 冉庄地道站遗址; 大慈阁; 聚龙洞 ;定州贡院 ;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 ;涿州双塔 ;汉中山王墓 ;鸣霜楼; 龙潭景区; 腰山王氏庄园 ;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 ;北岳庙 ;石佛国家森林公园 ;战国城 ;天生桥; 紫荆关 ;抱阳山 ;大龙门城堡 ;开善寺 ;清真西寺; 燕下都古城; 三义宫 ;光园 ;昌利农业旅游示范园 ;曲阳桥乡; 淮军公所; 永福寺; 龙潭湖自然风景区;白石山仙人峪 ;龙门天关; 竞秀公园 ;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 药王庙 ;义慈惠石柱;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倒马关。
天桥瀑布群 -资料
阜平县地处太行山,鲜为人知的天桥瀑布群与五台山、东台顶遥遥相望,这里森林密布,仿若仙境一般,
沿着潺潺小溪,顺流而上,渐入山谷。谷中植被茂密,覆盖率高达95%以上。主峰白草坨海拔2144米,花草漫山遍野,郁郁葱葱。
天桥瀑布由九道飞瀑组成,其中最高的瀑布为112米,不过要见识庐山真面目,还得付出一番登山的努力!好在一路上并不枯燥,有欢快的流水相伴左右,倒也十分轻越往上攀,水流越大,寒意渐浓,山路崎岖。攀上一巨石,仰望苍天在一面光滑的石墙上,赫然一条飞瀑,如一道白链,如烟如雾,水气扑面而来,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第一道瀑布“一线瀑”,紧接着还有八道特色各异的飞瀑。
在阜平县城西南30多公里处百草坨东侧,分布着九个大瀑布,一座天然形成的桥梁,被专家鉴定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瀑布群和由变质岩形成的中国最大的天生桥,
瀑布群集中在与百草坨相连的一条沟谷中,最高的瑶台瀑布落差112.5米。天生桥是由瀑流沿山谷裂隙冲蚀、崩塌形成的,长27米,宽13米,高 13米,与流量最大、落差最高的瑶台山银河瀑布组合,形成了一个天然地质奇观。盛水期飞流直下,如天马奔腾,惊天动地;枯水期清流潺潺,声韵清脆,宛如轻音乐协奏曲。冬季瀑布水凝,生成千千万万、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冰柱,犹如鬼斧神工造化的玉雕。
百草坨海拔2144.5米,山高峰奇,绿草如茵,景色秀丽。这一带景区面积十几万亩,全部是野生形态,素有“百草百花百种药”之说。相传大家所熟悉的《宝莲灯》的故事就发生在百草坨西山腰上的辽道背村。
瀑布群作文
南岭处处见瀑布,时时闻瀑声。无论数量,规模还是海拔高度,“瀑布群”均为广东一绝且均为天然形成,让人惊叹造化之神奇。看了地图后得知,“瀑布群”一共有八大瀑布,分别是:千米瀑、孔雀瀑、飞流瀑、惊心瀑、虎口瀑、清心瀑、音韵瀑和双飞瀑,我打算待会逐一游览。
入口这儿也是一个景点,叫“九重山”,由于刚下过雨的缘故,使远处的山显得格外朦胧,奇特中带着几分说不出的美。欣赏过后,我们就开始了今天下午的“瀑布群”之旅。
一走进景区游道,就是上上下下的石梯,比较陡,因为下过雨,所以石梯很滑,又增加了几分危险。一路上山青水秀,各种的野生菌、野花、蝴蝶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瀑布飞流直下,雄伟壮观。走着走着,不知不觉的就到出口了,但为什么没有看到“双飞瀑”呢?突然,我发现在右边有一个栈道,我跑过去一看,正是“双飞瀑”,很多游客因为没有发现而错过了它,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站在栈道的'尽头,离瀑布很近,感觉有一股凉风迎面吹来,此时此刻炎炎烈日的感觉被远远抛到脑后,浑身感觉神清气爽。看着这瀑布,我仿佛看见了两条闪闪发光的银河,最后汇集在一起,看起来真亲密呀!这真是大自然的天才杰作。
这次的“瀑布群”之旅真震撼,我见过各种瀑布,但从来没见过这么奇特的瀑布,大自然真伟大!
。
九寨沟,由树正群海沟、则查洼沟、日则沟三条主沟组成,坐落在四川省松潘、南坪、平武三县接壤的丛山峻岭之中。因曾有9个藏族村寨聚落于此,故得其名。
九寨沟南距成都市约400余公里。从成都驱车北行,过郫县和灌县,随后沿着岷江峡谷岸边的盘山临江公路溯江上行,即可到达目的地。岷江在历史上曾被误认为长江的正源,水势汹涌,浪翻流急,一路之上经过不少景点:有三国时代蜀过大将姜维为抵御曹魏而建的城堡遗迹;有断断续续的悬空栈道;有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雪山草甸・・・・・・,睹物见景,令人感慨万千!曾几何时,这块素有“天府之国”的土地上,这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有过多少殊死鏖战,又有多少生灵涂炭呵!
怀古感叹之间,不觉车已到九寨沟口。映入眼帘的九寨风光,把人从沉思中解脱出来。神奇美妙的九寨沟,应该怎样来描绘它呢?人称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那么,九寨沟则是很难仅用一字述尽了。
九寨沟风景,主要是集中在水景,众多的海子(湖泊)和连接这些海子的瀑布群,是九寨沟风景中最富有魅力的奇丽景观。天堂杭州之西子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媚若江南多情少女,而九寨神地之海子瀑布,碧绿浅蓝,天然雕饰,洁如巴蜀纯清村姑。尤其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漫步在九寨沟的山山水水之中,不由会有一种返朴归真之感。
纵揽我国瀑布,或从断崖蓦然跌下,势若大海倒泻,银河决口,声势恢宏;或从峭壁凌空飞落,状如白绫脱轴、袅袅娜娜,姿态千般;或从洞上翻崖直下,形若水晶珠帘,垂挂洞前,妙趣横生。而九寨沟瀑布群,则从长满树木的悬崖或滩上悄悄流出,瀑布往往被分成无数股细小的水流,或轻盈缓慢,或急流直泻,千姿百态,妙不可言,加上四周群山叠翠,满目青葱,至金秋时节,层林尽染,瀑布之景就更为神奇秀丽了。
九寨沟瀑布群,主要有诺日朗瀑布、树正瀑布和珍珠滩瀑布组成,此外还有若树正群海间的梯瀑群等无数小瀑布。
树 正 瀑 布
从沟口经魔鬼岩过树正群海,再向上二、三里路,游人便闻水声轰轰,震耳欲聋,雾气阵阵,扑面而来。定神一看,一条阔50来米,高20余米的瀑布,正从古树丛中奔腾而处,瀑面之上,又有不少树木阻挡分流,这个出没于悬崖树林之中的瀑布,便是树正瀑布。
这种奇特的瀑布景观,的确足以令游历甚广的人惊叹不已。那翻着雪浪的瀑布,与苍劲古老的树木一动一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然而又组合成一幅和谐的天然图画。有人这样形容树正瀑布的奇丽神妙之景色:只见枝叶葱绿的古木那弯曲着的躯干半浸在瀑布中,任凭白花花的瀑布冲刷着,宛若一个个头披秀发,裸露玉体的仙女,在圣水中尽情地沐浴嬉戏。大自然的神奇景色,有时竟能使人若身置伊甸乐园之中!
尽管许多树木是深深扎根于崖间岩缝之中,有的甚至一条支根被瀑布冲刷出来后,又拼命地扎入另一处岩缝之中,顶着浪花翻滚的瀑布,顽强地拚搏着;但亦有些树木,经不住瀑布的冲刷,而被冲出带走。
天工造化,鬼斧神匠,树正瀑布,可谓奇瀑了。瀑布之上,不仅水石相激,浪花飞溅,更有水木相搏,堆雪碎冰。九寨沟瀑布群景观之美,由此可窥一斑。
诺 日 朗 瀑 布
离开树正瀑布,上行不远处,便到了树正群海沟、则查洼沟和日则沟三条主沟的交界处,这里有一条街寨沟瀑布群中最大的瀑布――诺日朗瀑布。“诺日朗”三字,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雄伟壮观,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诺日朗瀑布,落差并不很大,大约为30~40米,而瀑面十分宽,达140余米,在我国瀑布中,大概可以算作第一阔瀑了。
诺日朗瀑布景色,四季变幻,昼夜迥异。春天的诺日朗瀑布,宛若一个刚刚苏醒的孩子,欢呼雀跃地奔流在苍翠欲滴的山谷崖壁上,给以人的是一派空灵翠绿、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当夏日来临,瀑布水量增多,声势渐壮,水流跌落在瀑下岩石上,激起水花万朵,如银珠万斛,四处抛洒。而其细微之处,水流有如帘幕一般,垂落下来,有如断续的珠子,滴落入潭,令人玩味无穷。金秋季节,山谷坡地,万紫千红,若一幅浓重的油画,诺日朗瀑布在一片片红叶、黄叶之中,分成无数股细流,飘然而下,景色最为迷人;若至隆冬时节,瀑布则从流动状态转变成固体状态,诺日朗瀑布成了一幅千姿百态的冰瀑画卷,
白天阳光下的诺日朗瀑布,多姿多彩,景色迷人。而当夜幕降临,皓月当空,清辉如练,诺日朗瀑布更有一番令人沉醉的诗情画意了。聆听着瀑布的哗哗水流声,和夜里莫名的一些小虫的叫声,再仰望悬挂在天空上的一轮如钩新月,山风徐徐拂面而来,浑身凉爽舒适,身置如此佳境,已使人完全忘却了人世间的一切烦忧,飘飘然欲羽化登仙了。
珍 珠 滩 瀑 布
由诺日朗瀑布经镜湖,再稍行一段路程,便又到了九寨沟瀑布群中的又一大瀑布――珍珠滩瀑布。
珍珠滩瀑布四周长满松、杉等树木,从公路上下去,须穿越过一道密密的绿色走廊,方可来到瀑布旁边。珍珠滩瀑布,从某种意义上讲,类似于黄果树瀑布群中的螺蛳滩瀑布。它不完全是一个翻崖落水的跌水,而是上有一个约20几度倾角的滩面,瀑布先在滩面上缓缓流淌,由于滩面由钙华组成,钙华表面又有鳞片般的微小起伏,当薄薄的水层从滩面上淌过,在阳光的照射下,若万颗明珠,闪着银光,故得名珍珠滩。珍珠滩上由于水流较缓,滩面较平坦,故游人可脱靴赤足在滩上行走。但由于瀑水由雪山上融雪之水汇流而成,故水温较低,即使盛夏时节,漫步在珍珠滩上,亦觉得寒气逼人,令人发抖的。
珍珠滩下,水流开始从一高40余米的悬崖上跌落下去,形成著名的珍珠滩瀑布。珍珠滩瀑布在平面上呈一个弧形,向上游凹进。
大凡景色奇异秀丽的地方,都有些美丽动听的`传说。关于九寨沟的奇丽湖瀑,亦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千里岷山白雪皑皑,有个美丽纯朴的藏族姑娘名叫沃诺色嫫,靠着天神赐给的一对金铃,引来神水浇灌这块奇异的土地。于是,这块土地上长出了葱郁的树林,各种花草丰美,珍禽异兽无数,使得这块曾经荒漠的土地,顿时变得充满生机。一天清晨,姑娘唱着山歌,来到清澈的山泉边梳妆,遇上了一个正在泉边给马饮水的藏族青年男子。那藏族男青年名叫戈达,早就对沃诺色嫫姑娘怀有爱恋之心,姑娘亦暗暗地十分喜爱这个勇敢聪明的小伙子。这时在清泉边不期而遇,两人心里都充满喜悦,正当姑娘和小伙在互相倾吐爱慕之情时,那知一个恶魔突然从天而降,硬将姑娘和小伙子分开,并抢走了姑娘手中的金铃,还逼姑娘一定要嫁给他做妻。沃诺色嫫姑娘哪里肯从,戈达奋力与恶魔搏斗,姑娘乘机逃进了一个山洞。那戈达毕竟不是恶魔的对手,只有跳出圈外,跑去唤来村寨中的相邻亲友,与恶魔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了9天9夜的鏖战,终于战胜了恶魔,救出了沃诺色嫫姑娘,金铃亦从此回到了姑娘的手中。姑娘和小伙子一路上边摇动着金铃,边唱着情歌回家。刹时间,空中彩云飘舞,地下碧泉翻涌,形成了108个海子,作为姑娘梳妆的宝镜。在戈达和沃诺色嫫结婚的宴席上,众山神还送来了各种绿树、鲜花、珍禽、异兽,于是,这里从此就变成了一个美丽迷人的人间天堂。
传说总是美丽动人的,它为九寨沟的奇丽风光,又增添了一种神奇色彩。那么,事实上的九寨沟景观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要从地质的角度来寻找科学的答案了。
大约距今200~300万年的时候,整个地球进入第四纪冰川期,那时的九寨沟一带冰川活动十分频繁。我们知道,冰川的进退与气候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第四纪时期,气候变化非常剧烈,海平面亦随之升降。温暖时,冰川便向后退缩,冰川最前头――冰舌上携带的大量冰碛物便停留下来,堆积成坝,这就是所谓的冰川终碛物。而当气候变冷时,冰川又得到重新发育,于是又向下游延伸,或者可以达到前一次冰川终碛物之下游,或者可以在前一次冰碛物之上游。这时,气候又一次转暖,冰川再一次消融后退,于是就留下了另一道冰川终碛物。显然,冰川发育越好,携带物质越多,形成的冰川终碛物亦越多,堆积的坝相应亦越大。由于第四纪气候频繁变化,时冷时暖,幅度又不一,故可形成大小不一的许多冰川终碛物,九寨沟地区亦就发育了许多坝。这些坝大小不一,有的长达200余米,有的不足一米,有的高达40余米,有的只有几十厘米。自大理冰期(最后一次冰期)过后,大约距今一万年来,开始进入全新世时期,气候开始持续上升,冰川渐渐退缩,终于消失,留下的只是许多冰碛湖――即是九寨沟中无数大小不一的海子。由于冰碛物较为坚实,不易透水,其上的海子所以不会干涸。海子中的水过多而满溢出来时,便形成了瀑布。瀑布规模大小视坝的高低长短而定。由于水量充沛,天长日久,这些海子四周的坝,滩和坡上,渐渐生长出树木花草,飞禽走兽亦继之而来,于是,一个仙境般的九寨沟就这样形成了。所以说,素称神话世界的九寨沟,虽然流传着美丽动听的神话故事,而实际上是由第四纪冰川的进退、气候的冷暖变化形成的。
,
瀑布自高处野溪沿着石壁分三层滑落,景色十分壮丽,颇具原始风味。
景区内瀑布种类繁多,有珠帘瀑、翠堤瀑、千层瀑、七彩瀑,各具风格,蔚为壮观。兼具清潭、飞瀑、森林和栈道等不同情趣的风景点,适合郊游、露营、烧烤等多种娱乐活动。
楠溪江瀑布群介绍 -资料
楠溪江是瓯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全长145公里,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永嘉县境内,楠溪江风景区占了楠溪江全长的三分之一。风景区内主要有8条小溪流:大楠溪、小楠溪、鹤盛溪、孤山溪、花坦溪、古庙溪、陡门溪和五P110溪。众多的溪流,加上陡峭起伏的地势,为楠溪江瀑布群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
楠溪江之美,在于水美、岩奇、瀑多、村古。瀑布之多,当不下百余处。具有观赏价值的.较大瀑布,就有50多处。若深入山区,再逢雨季,瀑布恐难计其数了。
在此,择录楠溪江瀑布群的主要几个,它们是:百丈瀑、石门瀑、腾溪诸瀑、连缸瀑、三折瀑、七�T瀑等。
百 丈 瀑
又名虎穴百丈瀑。瀑高124米,仅次于大龙湫瀑布,号称“浙江第二瀑”。
百丈瀑崖面内凹,三面陡立,形势雄壮且幽秀。瀑布自高崖下飘然落下,扬扬洒洒,舞姿优美。瀑下水潭,深不见底,瀑布跌处,白浪翻滚,迷蒙一片。瀑声似吼,如雷贯耳。
四季雨水多寡不一。瀑布之水,亦时大时效,其形态亦呈各样:或者万马奔腾,银河倒泻,江海翻落,气势恢宏,或者素连悬挂,秀媚飘扬,犹似含羞少女,清丽无比。百丈瀑之景,堪称楠溪江一绝。
石 门 瀑
又名九�T瀑,或石门台九�T瀑。
石门台九�T瀑,在2公里长的溪流中,数次跌水,形成9条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瀑布,具有相当的观赏价值,
因处峡窄山高,水急石多之地,林木葱茏,杂草丛生,奇峰点缀,异石危立,更添无穷野趣。
从上而下,第一级在陶公洞北约2公里处,至�T口跌水,落差约10米,宽约2米,可谓是九�T瀑之首了。第二级,落差亦约10余米,瀑下有一碧清水潭。至第三级,林木甚密,瀑布掩蔽在绿荫丛中,形态难见,真容难辨。只听见水声咆哮,气势不凡。瀑布约从10余米的高崖上跌落深潭。石门潭第四级及第五级,均高10米左右,下有深潭。
自第六级起,石门瀑在此分支。瀑布从高达10余米的崖壁落下,中受一顽石阻隔,分瀑布为左、右两支,流至下部,瀑布又散而复聚。
至第七级,瀑布沿一倾斜悬壁飞泻下来,高达30多米。跌落瀑下深潭,溅起水珠无数,雾烟弥漫,倍感清凉。瀑潭四周,绿树成荫,不见天日,西侧有奇峰兀立,或挺拔秀丽,或雄浑博大,相映相衬于飞瀑碧潭,景色奇趣。融雄奇、险峻、清幽、秀丽于一体,便是第七级瀑布的特色。
石门瀑之第八级,自石门台流出即遇巨石及陡坡(高约8米)之阻,分成两股后,向下流去。至最后一级,即第九级时,瀑布下跌过程中,遇凸出岩石,形成四叠,下有深潭,高达40米左右。
滕 溪 诸 瀑
滕溪以瀑见长。由于藤溪所在区域,植被茂密,水量集中,地表岩石多节理,形成无数岩坎及20多处大小瀑布。其数量与形态,均可与石门台九�T瀑媲美。此外,还有打鼓瀑,五星瀑,连缸瀑,三折瀑,横虹瀑,打锣瀑,杯盏瀑,龙抢瀑等等,瀑虽不大,但景色各有千秋。楠溪江瀑布群---中国瀑布介绍
井冈山瀑布群介绍 -资料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以其雄峻的山峦、突兀的危岩、奇特的岩洞和龙潭瀑群等诸多天然景色,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图画,
游人从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可进入龙潭风景区的月洞门。一进洞门,环望四周,一片苍翠秀丽景色。再看对面,那奔腾的五神河水,宛若一条蛟龙,在碧谷深潭间,曲折蛇行着,时而显出身影,时而又藏匿了起来。五神河的动人景色,把游人吸引到河谷的底部。
游人来到河谷底部,刚刚站定,顿觉林木蔽日,山壑深秀,一股凉气直向周身袭来。一抬头,才见在那五光十色的石壁和石林的衬托下,龙潭瀑群中最大的一个——碧玉潭瀑布,宛若一条银色的巨龙,从67米的高崖之上,猛坠下来。如矢的水流猛击着刀削斧劈般的峭岩,激溅起无数的飞花碎玉,万颗银珠,抛洒在游人的头上身上和周围的潭、岩之上,“疑是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水石相撞,发生轰轰巨响,震得山谷颤栗,地面抖动,古人所云:“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广寒殿上银蟾飞,水晶宫中玉龙舞”,“泻雾倾烟撼撼雷,满山风雨助喧�Y。争知不是青天阙,扑下银河一半来?”等的诗意画境,赫然呈现在眼前。
顺潭下行,游人依次可见涓帘飞垂的锁龙瀑,喷珠撒玉的珍珠瀑和银沫浇洒的飞凤瀑等多处瀑布。条条瀑布,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娴静者,亦有粗暴者,姿态各异,风韵不同。井冈山龙潭瀑群的特色,并不在于其高大雄壮,而是在于“小而群,秀而奇”,在不到两公里的距离内,龙潭瀑群有五瀑五潭,可谓井冈第一胜景了,
当年郭沫若观赏龙潭瀑群后,便赋诗吟颂道:
井冈山上有龙潭,瀑布奔流叠作三。
樵径断残成绝境,军工开拓免垂毡。
三潭交响千峰静,一井苍穹万木酣。
土地归农思雨露,潜龙焉肯锁深岚?
井冈山除龙潭瀑群之外,还有一处瀑布名曰龙瀑,可供游赏。白龙瀑位于距茨坪大约10公里的'镜狮面。
驱车行至风景区,便可沿着一条碧水清澈的沙溪步行,穿过一片片苍翠欲滴的箬竹林,不一会便可到达百丈崖下。在这里,白龙瀑带着非凡的气势,跳落高崖,跌入深谷之中。激起水烟云雾,弥满山谷。此时,斜阳射下万道金光,那充满水云的幽谷之中,便形成了道道七彩霞虹,把山谷装点得一派神奇绚丽景色。
若游人登上半山腰的观虹台,此时再看百龙瀑,又是另一番景色了。只见那80多米高的银色巨龙,半截在深谷,半截在天上,而游人脚下的观虹台,恰似一叶悬浮在半空之中的扁舟。俯身观瀑,果然可见一条色彩缤纷的彩虹,横跨山谷之中。
白龙瀑之奇,据说除其水流湍急,彩虹横空之外,还有一奇景名间息瀑。当游人站在瀑底深潭畔,抬头凝神细看,可见飞流直下的瀑布,每隔半分钟左右,就哗地变换一次流量,涌起的水柱,亦随之忽高忽低,变个不停,而且循环往复,很有节奏······。忽聚忽散的现象,在一些瀑布中是时常见到的,但极有节奏的流量变化,在国内瀑布中似属罕见。井冈山瀑布群---中国瀑布介绍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山麓近处距县城不过二、三华里,潜水绕山之西北向东南流,皖水绕山之东北向西南流,至县南平坦处汇合过怀宁入江。
天柱山体,形势险峻,大部分为中生代花岗岩组成。由于天柱山峰奇、石怪、泉瀑洞崖,各具姿态,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座闻名遐尔的'名山。
天柱山风景主要以峰石著名,然亦有不少瀑布景观,现择其要而录于下:
雪崖瀑,又称琼阳泉。为江家坂马峡九井河中游河道上的一处跌水。源于天柱山的河水向下奔流,一跌而成激水,自激水再下流一里许,河水又从崖上跌落,水流层层跌落,相激溅起水花雪涛,又因崖石近于白色,故得其名。当河水大时,雪崖瀑水势湍急,轰声如雷;而河水枯小时,雪崖瀑变成了细薄水层,溅起的水花,如碎玉摧冰,晶莹透澈,十分秀气。雪崖瀑可算是天柱山诸瀑中,最多姿多彩的一个。
沿九井河再向下行,河水又一次跌落,此为第三激流,名贺坂泉。贺坂泉下又一次散泻,即成梁公泉。河水至马峡谷口,又回转奔泻而下,形成龙潭瀑。龙潭瀑分成两支飞泻而下,若双龙戏水,喷云吐雾,蔚为奇观。现代有人作《九井观瀑》诗一首,赞此地景色。诗曰:
悬崖绝P115出云低,翠竹苍松入谷迷。
九曲奔流天上下,风雷长在画桥西,
大龙潭飞瀑亦是天柱山飞泉之一。其高数十丈,阔十余丈。游人翻过大关至水吼岭,闻山岭左侧有水声轰响,数里之外亦能听见,走近一观,方知是一白阔丈余之瀑布,这便是大龙滩瀑布。
天柱山还有两瀑,一曰黑虎泉瀑布,游人由三尖岭大路登山,远望白水弯北峭壁间,白练百丈,悬空而挂落者,即是黑虎泉瀑布。另一瀑名龙井瀑,其位于龙井关,瀑布高达百余丈,是天柱山东山区的天然胜景。
最后,天柱山水帘洞瀑布亦值得一提。在天祚宫右有四井崖。四井崖下有一洞,洞门高丈余,洞外即为龙潭四井。梁公泉从洞口飞落而下,有如垂帘,形成优美奇特的水帘洞瀑布。清代文人王风沼曾作《水帘洞观瀑》一诗,赞美水帘洞瀑布之奇妙景色。诗曰:
山有窝兮水有滨,名山览胜超嚣尘。
就中结屋极奇特,洞门澹荡晴湖春。
晴春匹练浮朝日,�暄�天光明镜出。
轻烟漠漠一帘重,滴沥飞泉韵瑶瑟。
岩栖真与仙游同,耳畔谡谡生长风。
苍松森森百千尺,一泓乳窦穿蒙茸。
品概亭亭孰可况,逸情自昔凌云上。
鸣皋孤鹤遗迹传,昭明高阁遥相望。
君不见山川锦绣霞更妍,螺盘千髻翠逾鲜。
又不见龙眠佳气诸峰绕,别有幽人慊素缘。
★ 银厂沟瀑布群介绍
★ 庐山散文
★ 庐山导游词
★ 庐山英文导游词
★ 庐山导游词简单
★ 江西庐山导游词
★ 庐山作文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