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实录(共含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着迷”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实录
师:通过预习课文,你想进一步弄清课文哪些问题呢?
生:我想知道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师:根据你以往的学习经验,你有什么好的学习建议?
生: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
生:先自学,在小组一起交流讨论。
生:小组合作学习。
生:扣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
生:边读课文边想想画面。
师:大家说的方法都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学习课文中描写昔日圆明园的段落。
师:刚才大家都在昔日的圆明园中尽情游玩,谁来说说昔日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生:昔日的圆明园由长春圆、圆明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又叫园明三园它由三个园组成,像一个到品字形。
(出示课件。)
生:我“从众星拱月”这个词也感受到它的布局很美,规模很大,因为周围的小园环绕在它东西南三面,就象星星围绕在月亮周围一样美。
师:你扣住“众星拱月”这个词说得很好,你还把“众星拱月”这个词的意思也说出来了。
(出示课件。)
师:圆明园除了巧妙的布局,园中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逐一出示课件。)
生:我觉得园中的殿堂很美。因为书上说“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从“金碧辉煌”这个词我想到殿堂内外都刷了金漆,各种摆设也金晃晃的,好华丽啊!
生:我觉得平湖秋月很美。我仿佛看见八月十五的晚上,月亮升上了天空,白色的大玉盘倒映在微波荡漾的湖水中,一片宁静祥和。
生:我觉得山乡村野很美。我仿佛看见田里的油菜花开了,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阵微风吹来,好香啊!
生:我觉得雷锋夕照很美。我知道它是仿照杭州西湖的雷锋夕照建成的。每当太阳下山,金色的太阳就给雷锋塔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生:我最喜欢买卖街,那里很热闹。我从“象征”这个词和“买卖街”上的引号看出这不是真正的买卖街,是皇帝为了图热闹,让宫女和太监们扮成生意人,拿着各种宝贝在买卖街上叫卖。
生:我觉得园中的亭台楼阁很美。我从“玲珑剔透”这个词看出它们十分小巧精致,也许它的栏杆上,门窗上都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
生:我觉得园中得西洋景观很美。想象中白色的欧式建筑与民族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我喜欢蓬莱瑶台,它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我想象中湖中心的一个小岛,岛上有许多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清晨,起雾了,蓬莱瑶台象披了一层轻纱,就更像神仙住的地方了。
师:大家介绍了这么多景点,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好,让我们一同走进圆明园!
(课件出示圆明园景色,课文朗读、音乐伴奏。)
师:漫步在这美丽的园中,面对这人间奇迹,你是什么心情呢?
生:我太高兴了!我想天天住在这里。
生: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生:我恨不得拿一个摄像机把这些美景都摄下来,回家天天看!
生:我为我们国家有这么美的圆明园感到自豪!
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们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呢?
生:能!
(指名朗读。)
师:还有谁想试一试吗?
(再指名朗读。)
师:除了这些令人留恋往返的美景,圆明园中还有什么让你惊叹不已的?
生:我觉得圆明园中收藏的历史文物也很美。
师:具体说说。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你能想象那收藏着哪些珍贵历史文物吗?
生:圆明园中收藏的有玉人玉马。
生:圆明园里有皇帝的玉玺和龙袍。
生:圆明园里有各种珍珠和玛瑙。
生:圆明园里有外国进贡的时钟和洋枪。
生:圆明园里有金佛金塔。
生:圆明园里有四库全书。
生:圆明园里有王羲之的字唐伯虎的画。
……
师:大家说得真好!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圆明园中的部分文物,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播放文物课件。)
师:这么多这么美的文物装扮了圆明园,难怪它又是……
生: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同学们,我们漫步在昔日的圆明园内,领略了它的布局美,欣赏了它的景物美,观赏了它的文物美,此时此刻,面对圆明园,你想说什么?
生:圆明园,你得没让我陶醉了!难怪雨果称你是月宫仙境。
生:圆明园,你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一件无与伦比的杰作。
生:圆明园,你真不愧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圆明园,你记录了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为你骄傲!
生:圆明园,你不仅是中国的财富,更是世界的财富,我为你自豪!
师:大家说得真好!昔日的圆明园美得令人心醉,美得令人自豪!然而1860年的一场浩劫,使这美好的一切灰飞烟灭。
(播放明园毁灭的课件。)
师:看完课件,你心里怎么想的?
生:我觉得非常心疼,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花了150多年时间才修成的,如今化为灰烬,多么可惜啊!
生:我恨,恨那些侵略者,他们凭什么要抢走我们国家的宝物?我恨,恨我们的清政府为什么那么无能?
生:我非常气愤,那些侵略者真是无法无天!
生:我看到的是一伙强盗野蛮的行径!
师:此时此刻,大家心中交织着愤怒、仇恨、痛苦、惋惜之情,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把你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
(指名读。)
师:从她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他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师:那些词句让你感到恨?
生:我从 “实在”“任意”这些词感觉到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生: 我从“闯进”、“凡是”、“统统”这些词也感觉到对侵略者充满仇恨。
师:还有想读一读的吗?(指名朗读)
师:从她的朗读中,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她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如“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她读到这里的时候充满了惋惜之情。
师: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一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昔日辉煌美丽的圆明园化为了灰烬,从此,这里没有了什么?
生: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生:没有了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生:没有了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生:没有了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观。
生: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
生:没有了西洋景观。
生:没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圆明园中没有的这一切,损失的这一切,能计算吗?能弥补吗?因此,每一位有着拳拳爱国之心的中国人都会打心底无限悲恨得喊出:……
(出示课文第一段。)
(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师:回想当年圆明园是何等的壮丽何等的辉煌,如今,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石柱在风中在雨中哭泣,面对这些残存的石柱,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石柱,你是落后的旧中国被侵略的屈辱见证。
生:都是那些可恨的侵略者,无能的清政府使你变成废墟。
生:现在我们中国强大了,可以在这些遗址上重建圆明园。
生:我觉得不能将这些遗址推掉后重建。
生:我也不同意推掉遗址后重建,因为这些事注时刻提醒着人们落后就要挨打。
生:我也觉得应该保存好这些石柱,列宁说过“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要让每一个中国人记住这圆明园毁灭的惨痛教训。
生:我觉得可以再建,中国日益强大,我们正在向和谐社会迈进,更何况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把这一大片残垣断壁留在那儿与周围的环境多不和谐啊!
生:把这些石柱留下来显得不和谐。才会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让人们不会忘记那段耻辱的历史……
师:同学们,无论石柱是否保留,圆明园是否重建,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更不会忘记一个炎黄子孙肩头的重任。下课!
圆明园的毁灭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是紧紧围绕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语言生动,给人深刻的启迪。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师: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圆明园被毁灭了。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师:这里的“量”不读 liàng,而是读 liàng。
生:不可估量。
师: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黑板上板书: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师: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
生:我感到很悲痛。
生:我觉得很可惜。
生:很伤心,很痛恨!
师:痛恨?你痛恨谁啊?
生: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园。
师: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
生:不能。
师: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
生: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
不可估量。
师: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被大火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
师:那是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艺术瑰宝化为了灰烬。
师:具体是什么艺术化为了灰烬?
生: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描写辉煌的过去,让人感受到被毁灭的可惜和英法联军做法的可恨。
师:孩子们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在台上呆了几分钟,我一直在观察你们,同学们的表情都非常严肃。我看出大家都有一点紧张,是吗?
生:是(小声)
师:是吗?
生:是(大声一点)
师:现在我们来开心地笑一笑,这样我们可能要轻松一点。今天老师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南昌在这样大一个礼堂上一堂语文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声音可以大声一点,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老师停了你们这些话,也非常高兴。下面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山西省省会太原,是山西省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的名字叫赵禄。说到这个禄字,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这个lu,是哪一个lu?
生:王字旁加一个各位的各。
师:这个字是lu吗?
生:是。
师:是吗?
生:是。
师:还要加一个?
生:还要加一个足字旁,王字旁加一个路。
师:为什么呢?
生:我看到很多的家长,很多的老师都取这样一个名字。
师:呵呵,看来,这个字是许多女孩子常用的一个字,是吗?再猜一猜。
生:我觉得应该是白鹭的鹭。
师:为什么?
生:因为爸爸妈妈希望女儿很漂亮。
师:看来这个爸爸妈妈希望女儿很漂亮。怎么个漂亮?有没有老师漂亮呢?
生:差不多。
师:非常感谢,谁再来猜一猜?
生:我猜是露水的露。因为露水表示很纯洁。大部分女孩子都喜欢纯洁的。
师:非常好。但是呢,老师还不是这样的一个露,再猜一猜,还有哪个露?我发现同学们都非常地会表达。还有谁,继续来猜一猜?
生:我觉得是梅花鹿的鹿。
师:为什么呢?
……
师:【出示“禄”】看看这个认识吗?什么lu?
生:俸禄的“禄”。俸禄的“禄”是什么意思啊?你猜我的父母给我取这个名字是什么用意呢?
生:(笑)是老师多赚钱吧?
师:我的父母希望我过上好日子,幸福美满。那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老师叫赵禄,而且还知道是哪一个lu字。你们愿不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自己呢?谁第一个来?胆大一点,来。
生:我叫黄祥瑞。
师:看来父母希望你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女孩子,真棒!来,你来!
……
师:好了,刚才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彼此认识了一下。下面我们来聊聊天,就来聊一聊我们国家今年发生的一些大喜事。
生:奥运举办成功了。
师:对!再来说说让我们中国人非常自豪的事情!
生:乒乓球比赛中大多数为我们中国人夺金。
师:再简洁一些。
生:差不多是全部是我们中国人。
师:差不多全部。可以怎样说?应该是?
生:全部。
师:三面五星红旗在会场上升起。还有吗?
生:在李宁点燃奥运圣火的时候,整个中国都沸腾了。
师:说得好,除了这件大喜事,还有吗?
生:神舟七号成功飞天。
师:很好,还有吗?
生:我还记得翟志刚走出太空舱的那一刻,
师:说得真好。说到宇航员,刚才那位同学说到翟志刚,还有?
生:刘伯明。
师:还有?
生:景海鹏。
师:山西的老乡是谁啊?
生:景海鹏。
师:非常的让人自豪。这次神七问天,除了在太空漫步,还放出了小卫星。这说明我们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这是我们中国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出仓技术的国家。你还想说什么?
生:神七发射的时候还带了一些蔬菜上去。
师:同学们说得好,非常有精神,来,我们准备上课。
上课。
师:刚才我们就奥运、神七问天进行了交流,这些从一个侧面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盛,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 1860年的今天,10月19日,在中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生:知道。
师:大声说(指黑板)。
师:同学们,课前读课文了吗?那么我们请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愿意来?(请五位学生起立)好,你来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来,这个男同学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都写了些什么?
生1:21,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量读成四声)的损失——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再读。
生: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再读。
生: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读了课文的开头,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圆明园被毁灭了。
生:读了课文的开头,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师:这里的“量”不读liàng,而是读liáng。
生:不可估量。
师:你把文章中的这句话读一下。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黑板上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师: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滋味?
生:我感到很悲痛。
生:我觉得很可惜。
生:很伤心,很痛恨!
师:痛恨?你痛恨谁啊?
生:我痛恨英国和法国人,是他们烧毁了圆明园。
师:能用“人”去称呼他们吗?
生:不能。
师:他们简直不是人,是禽兽,是强盗!这样的悲痛,这样的伤心可以估量吗?
生:不可估量!
(教师在黑板上又板书:不可估量)
师:那么读了课文最后一节,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被大火被烧了,最后化为了灰烬。
师:那是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艺术瑰宝化为了灰烬。
师:具体是什么艺术化为了灰烬?
生: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园林艺术的的瑰宝。
师:还有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还有圆明园里面的各种珍宝和文物化为了灰烬。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灰烬)
师:是呀,这么好的皇家园林化为了灰烬,一起读最后一节。
师:文章在“化为灰烬”四字处戛然而止,你们悲痛吗?
生:悲痛。
师:再读文章最后一句。
生: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了灰烬。
师:除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英法两军把圆明园里的很多文物给运走了。
师:这刚才有同学提到了,你觉得很重要想再说一遍是吗?(学生点头)
生:我知道了那时候外国人对我们中国人很藐视,没把我们中国人放在眼里。
师:关于圆明园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生:圆明园它是万园之园,里面有各种风景名胜,还有各种珍贵的文物。
师:其实所有这些,课文中已经有一句话写出来了,是哪一句?
生: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教师板书:举世闻名)
师:谁知道举世闻名的意思?
生: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师: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圆明园凭珍贵的文物举世闻名。
(师板书:珍贵文物)
生:圆明园凭的各种风景举世闻名。
(师板书:宏伟建筑)
师:还凭什么举世闻名呢?
生:还凭它的宏伟建筑,它一共有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里面还有各种国内外的著名建筑。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有”?
生:一共有7个“有”。
师:大家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圆明园中有~~~~~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
师: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生:有无数个。
师: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生:我从课文的省略号中看出圆明园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建筑、景观。
生:课文讲圆明园里有很多的殿堂,那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的宝贝。
生: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
生:我从“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出圆明园例还有许多的美丽景观。
师:来,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诗情画意的“有”,这些奇珍异宝的“有”,这些宏伟建筑的“有”。
(学生齐读这一节)
师: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的风景。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仿佛看到了平湖秋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桥流水。
师:想看看这一个园林吗?(看图片)
师:再一起读这句话“漫步园内,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幻境里。”
师: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都不存在了,这一切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少了。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我觉的很可惜,为什么当时没有人去阻止他们呢?我们的军队呢?
师:问的真好啊!是啊,当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在哪里呢?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圆明园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圆明园它有多少大?
生:圆明园它的遗志具体在什么地方,长大了我想去看一看。
师:我手里有一份资料,是我从网上收集的,可能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
(发材料)
师:快速读课文,然后说说短文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学生快速的.默读材料)
师:来告诉大家,文中什么地方震撼了你?
生:圆明园中的生肖铜像震撼了我,那时就能做的那么好。
师:这里面的那个数据吸引了你?
生:在拍卖时的价格为9千多万元。
师:是啊,这4个铜像还只是圆明园中珍宝的九牛一毛啊。继续说。
生:圆明园的独一无二震撼了我,从园内的那些珍宝就可以知道圆明园是不可估量的。
生:我被圆明园的建筑时间震撼了。
师:是啊,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35年的建筑才成的呀!
师:可是这么好的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最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
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师: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
生:这把火烧毁了我去游圆明园的梦想。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生: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生: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师: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建筑宏伟 珍贵文物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化为灰烬
只有充分了解圆明园曾经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对孩子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教学实录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02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师:(导入)法国作家雨果曾描述过这样一所皇家园林:“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恍若月宫的建筑,它就是圆明园”
(板书课题“圆明园”)
师: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圆明园意味着完美和至善,然而在1860年10月,两个强盗,一把大火却将这座恍若月宫的园林给毁灭了。(板书 “的毁灭”)
师:读课题时“毁灭”读轻点。
生:齐读课题
师:课下我们预习了这一课,接下来,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朗读的情况。
生朗读课文。
师:第二位同学读第二、三、四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生:辉煌
师:我们在读时,要读出那种自豪来。(板书:爱)
师问:第三位同学读第五自然段,这写的什么?
生:毁灭
我们要读出对英法联军的恨来。(板书:恨)
(二)朗读感受,体味辉煌
师出示问题,要求自读课文,回答问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辉煌、毁灭
师:本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是怎样评价它的毁灭的呢?
生:回答第一自然段。
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生:损失巨大,不可计算。
师: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作者连用了两个 “不可估量”说明损失非常大,到底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呢,作者有如此评价,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圆明园,感受它昔日的辉煌。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师:投影出示问题,自读课文2、3、4自然段,回答问题。
1.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里都有哪些建筑?
生: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举世闻名”什么意思?
生: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很出名。
师:第二自然段还介绍了什么?
生: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着圆明园。
师:许多小园环绕着圆明三园这叫众星拱月,许多小园环绕着圆明三园像许多星星环绕这月亮。这说的是圆明园的布局,非常的漂亮。(板书:布局 美)
师过渡:在布局如此美丽的圆明园中还有哪些建筑呢?
生: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结合前后段你们能有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来概括一下这一部分吗?
生:建筑宏伟。
师:你是从哪里找到它的,你能把这句话完整的读出来吗?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珍贵的文物。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师:我们要在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时,善于找过渡句。
师: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通过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的形式读宏伟的建筑。
生: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生: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
师: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出示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图片,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与宁静的山乡村野的图片,对比建筑风格的不同。)
师: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什么?
生:西洋景观。
师:出示西洋景观的图片,(有伊斯兰教圣殿方外观,音乐的殿堂谐奇趣,中西合璧的海晏堂和以喷泉著称的大水法)我们可以试着根据文中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把这些西洋景观也加进去。
学生练习说话。
师:我们的文章就变成了,(师生对读课文)。
师:在建筑风格不同的圆明园中漫步你不用去苏州便可赏?
生:狮子林。
师:不用去杭州便可赏?
生: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师:在园中漫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晨光微露时漫步园中有如……
生: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细雨朦胧时漫步园中有如……
生: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夕阳西下时漫步园中有如……
生: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过渡:圆明园中除了有优美的景观、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
生:珍贵的文物。
师:谁愿意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一下园中珍贵的文物?
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上自先秦时代,下至唐宋元明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园中文物的数量?
生: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多如牛毛……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珍贵的文物吧!
师:出示文物图片,最后定格在十二生肖兽首上,在2000年拍卖会上拍价高达9000多万人民币,这只是圆明园众多宝物中的一点点。
这些宝物除了数量多还非常珍贵,难怪作者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是呀,每当我读到这里,我都会无比激动,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
生:有同感。
师:让我们把心中的骄傲和自豪读出来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研读“毁灭”,激荡情感
师:可如今,我们却再也看不到这博物馆、这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出示图片)
那是因为—
生:齐读最后一段
生:圆明园被彻底地毁灭了。
师: 谁能告诉大家英法联军当年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生: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1)“统统掠走”是怎么掠走?你能举个例子或打个比方吗?
(2)“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生:全部掠走,肆意破坏。
师:同学们,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用火烧。大火--(生齐读)
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当年英法联军的暴行吧!
(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师: 此时此刻,我们还能称他们为军人吗?他们简直就是一群?
生:强盗,一群无耻的(强盗)!
师:面对着这群强盗,面对着这熊熊大火,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来吧!
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大火连烧了三天,(板书:画出火苗)是啊,烈火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图片消失)(生齐读),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殿堂图片消失)(生齐读);没有了(海宁的安澜园图片消失)(生齐读),也没有了(西洋景观图片消失)(生齐读);不仅没有了-----(生齐读),还没有了------(生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生齐读)没有了,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生齐读)没有了,下至(生齐读)也没有了。
(逐条擦掉刚才的图片并叙述)
师: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彻底地?(指题目)
生:毁灭了。
师:总之一句话:只有曾经拥有过,才能体会失去的痛苦!也正因为它那么的美好,我们才说--
师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伤,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生齐读)
师:耻辱的火灼烧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目睹了这一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和无奈。
火
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
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
火
腾空燃烧的时候,
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
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
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师配乐朗诵)
师:孩子们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也像这位作者一样,写下你想说的话?
学生书写,并回答展示。
生甲:我想对清政府说你们太腐败了,是你们的软弱无能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生乙:我想对英法联军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也是世界的,你们没有权利毁坏它,还我圆明园。
(五)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 让我们永远记住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噩梦,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怀着我们的理想,带着我们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03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是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在设计这部分的讲读内容时,我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依序朗读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读中思考、想象。
我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圆明园曾经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对孩子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因此该课时主观的朗读与课件直观的音像图片资料双管齐下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相得益彰。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艺术品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时,再顺势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学习有关圆明园被毁灭前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读与看,充分的酝酿后使学生完全地领悟了为什么老师说,圆明园这三个字是国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绍说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
“爱之深,恨之切”,只有在充分地感知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才能在学习第5自然段后,激起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愤怒与痛恨,和对当时国力软弱乏力的痛心。接着,我设计再次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现在的火烧圆明园的情景。由此引导学生记住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
在这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比较投入的,但学生表现不是太好,发言的积极性也不高,原因是没有让学生更多地与文本接触,对学生的预习能力估计得过高。本以为五年级的学生读通课文没问题,因此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初读感悟,学生读得不够多,朗读的形式较单一。再加上本课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不能入情入境。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还有在教学时提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造成部分学生不知所措,当看到学生的表现不是我预设的,显得有些着急。在教学设计时安排的容量较大,这也想教那也舍不得放弃,可短短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今后要努力从教学的有效性入手,以一当十,以点代面。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有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
★ 品读圆明园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