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食鱼文言文翻译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侃77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终身食鱼文言文翻译(共含11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侃77”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终身食鱼文言文翻译

篇1:终身食鱼文言文翻译

终身食鱼文言文翻译

【终身食鱼】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注释

1.馈:赠送。 2.或:有人。 3.以:因为。 4.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5.对:相对 6.故:所以 7禄:官职

人物评价

这里的宰相是一个有大智慧,眼光长远的人。

【译文】

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不接受。有人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什么原因不接受赠送的鱼呢?”郑国的'宰相回答说: “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终身食鱼阅读习题

[注]郑相:郑国的宰相。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1.解释加粗的字。

(1)馈:________(2)嗜:________(3)故:________

2.郑国的宰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贵州省期中题

答案

1.(1)馈赠或以食物送人(2)喜欢或特殊的爱好(3)所以

2.接受别人的馈赠(可能就得替别人办事,就可能有违公允),就可能丢掉自己的俸禄,再无钱买鱼;相反,则终身可以吃鱼。(意对即可)

篇2:不食盗食文言文翻译

不食盗食文言文翻译

东方有人焉曰爰(yuán)旌(jīng)目。将有适②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③壶餐以哺④之。爰旌目三哺之而后能视,曰:“子为何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⑤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⑥地而欧(通呕)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则盗,而食非盗也。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注释

1士:学生。 2适:到……去。 3下:摘下。 4哺:喂食。 5义:仁义。 6据:撑着,趴。

翻译

东方有一个人,名字叫爰旌目,准备到远地去,但在半路上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狐父地方有个叫丘的强盗,见他饿倒在地上,便拿来一些汤水喂给他吃。

爰旌目吃了三口以后,眼睛能看得见东西了,一看到丘,就问:“你是干什么的呢?”

丘回答说:“我是孤你人,名字叫丘。”

爰旌目说:“呀,你不就是那个强盗吗?为什么还喂我饭食呢?我是一个讲仁义的.人,不吃你们强盗送来的饭!”

说罢,他便两手趴在地上用力呕吐,呕吐不出来,喉咙里格格作声地趴在地上死去了。

说明:

这则寓言是说,爰旌目坚持廉洁方正的原则,是可敬的。但他未免过于迂执。它是讽刺那些所谓讲仁义的人何等愚蠢可笑。不识时务,结果只能饿死在路上。

出处

《吕氏春秋·介立》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内容网罗百家,以儒,道思想为主。短小精悍,组织严密,善用故事说理,生动有趣。

篇3:文言文《北人食菱》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北人食菱》全文及翻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篇4:北人食菱文言文及翻译

北人食菱文言文及翻译

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以下是“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北人食菱

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篇5:猫儿索食文言文翻译

猫儿索食文言文翻译

原文

猫生儿,稍大⑴。猫儿问母:“当何所食⑵?”母曰:“人自教女⑶。”猫儿夜至⑷他家,隐瓮器⑸间。有人见已⑹,而⑺相约曰:“酥乳⑻肉等,须覆盖;鸡雏⑼高举⑽,莫⑾之食。”猫儿审⑿听,即知:鸡酥乳与肉,皆是我食⒀也。

作者简介

王晫,初名棐,字丹麓,号木庵,自号松溪子,浙江钱塘人。生于明末,约生活于清顺治、康熙时。顺治四年秀才。旋弃举业,市隐读书,广交宾客。工于诗文。所著有《遂生集》十二卷、《霞举堂集》三十五卷、《墙东草堂词》及杂著多种。

注释

1、稍大:渐渐地长大。稍:渐渐地。

2、食:吃。

3、女:通“汝”,你。

4、至:到。

5、瓮器:陶制的各种盛器;瓮,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

6、已:后。

7、而:就。

8、酥乳:泛指各种油腻的乳制品。

9、鸡雏:幼小的鸡。

10、举:抬

11、莫:不要。

12、审:仔细。

13、食:食物

14、已:后

15、隐:躲

翻译

母猫生了只小猫,小猫渐渐长大了。(有一天)小猫问母猫:“(我)该吃什么呢?”母猫回答说:“人类自然会教你的'”。晚上,小猫到一家人家,躲藏在瓮罐后面。人看见了它后,对(另一个人)约定说:“烧好的乳酪、肉都要放在器皿内盖好;嫩鸡(都要)高高挂起来,不要(被猫偷)吃。”小猫仔细地听,它立刻懂了:(原来)鸡、乳酪和肉都是自己该吃的食物。

主旨

猫:遇到问题,要善于自己去解决,尤其是在听取别人建议时,不要盲目的相信,还要有自己的生活经验。

人:说话做事还应小心谨慎,小心隔墙有耳。

篇6:《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子鱼论战

【原文】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2)。司马曰(3):“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4),宋师败绩。公伤股(5),门官歼焉(6)。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7),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9),不鼓不成列(10)。”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1),隘而不列(12),天赞我也(13)。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14),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15)!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16)。三军以利用也(17),金鼓以声气也(18)。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19)。”

──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父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末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注 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2)既:尽。济:渡过。

(3)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4)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5)股:大腿。

(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óng从)再次。

(8)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9)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0)鼓:击鼓(进军)。

(11)勍(qíng情)敌:强敌。勍:强而有力。

(12)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13)赞:助。

(14)胡耈(gǒu苟):很老的人。

(15)何有于二毛:即“于二毛有何(爱)。”

(16)服:向敌人屈服。

(17)三军崐: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 ,这里指作战。

(1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19)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篇7:《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子鱼论战》

出处: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1)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4)成列,楚人未既济(5)。司马(6)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7)。公曰:“未可。”既陈(8)而后击之,宋师败绩(9)。公伤股(10),门官(11)歼焉。

国人皆咎(12)公。公曰:“君子不重(13)伤,不禽(14)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15)隘也。寡人(16)虽亡国之余,不鼓(17)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8),隘而不列(19),天赞我也(20)。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21)!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2),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3)?明耻(24)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5),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26)焉。三军(27)以利用(28)也,金鼓(29)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30)可也。”

【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 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7)以:把。后面省略“之”,这话。告:报告。

(8)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9)败绩:大败。

(10)股:大腿。

(11)门官:国君的卫士。

(12)咎:怪罪,归罪,指责。

(13)重(chóng从)重复、再次。

(14)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5)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6)寡人:国君自称。虽:虽然。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7)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8)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19)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0)赞:助。

(21)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

(28)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9)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30)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白话翻译】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想要战胜楚国那是不可能的。”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禁卫官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4篇】

篇8:《子鱼论战》文言文翻译

作品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zhū,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téng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1。宋公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宋人既成列4,楚人未既济5。司马曰6:“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7,又以告8。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9,宋师败绩10。公伤股11,门官歼焉12。

国人皆咎13公。公曰:“君子不重伤14,不禽二毛15。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6。寡人虽亡国之余17,不鼓不成列18。”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19,隘而不列20,天赞我也21。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22,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3?明耻教战24,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5,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26。三军以利用也27,金鼓以声气也28。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29。”

字词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

7.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8.告:报告。

9.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10.败绩:大败。

11.股:大腿。

12.门官:国君的卫士。

13.咎:怪罪,归罪,指责。

14.重(chóng从)再次。

15.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6.阻,迫也。隘,险也。言不迫人于险。

17.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8.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9.勍(qíng)敌:强敌,劲敌。勍:强而有力。

20.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1.赞:助。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29.儳(chán):通“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原文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文章译文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于是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是不可赦免的罪啊[2]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国君的卫士被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写作背景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教条不放,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贻误战机,惨遭失败。子鱼的观点和宋襄公的迂执形成鲜明对比。子鱼,宋襄公同父异母兄目夷的字。他主张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先发制人,彻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分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寥寥数语,正面反面的议论都说得十分透辟。

宋襄公陈念固封、顽钝愚闭,徒假诸于仁义之名而笼诸侯之心。而战争岂容此迂腐之辈。既无审时度势之能,又无慧眼独具之才。枉费兴兵侵郑而引火自焚于泓,空令子鱼等贤暴殄于粪土之墙。春秋霸主乃此像乎?况无实力为后盾,天焉不弃。若真有仁义之心,以次而对天下黎庶,举广义、携良材。何苦宋国不强,霸业不成。

悲亦,心术不正且不智,不败而何?

纵观子鱼所论句句中肯,切于要害,无虚饰矫言。皆以战争实务为重。而此等英才,明珠暗投,沦落于襄公之溜下而湮一世苦学,岂不惋惜。

此一子鱼,而万千子鱼皆无逢于燕昭之黄金台。

此一襄公,而万千襄公皆雍塞良材于水火沉沦中。

千秋如此,万世依然。

文章简析

在此篇文章中,体现了宋襄公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为何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实在是前后矛盾。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否则不但受了伤,丢了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迂腐,愚昧的君主。

文集简介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作者简介

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篇9:北人食菱的文言文翻译

关于北人食菱的文言文翻译

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以下是“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于北人食菱的文言文翻译

北人食菱

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篇10:粤人食芝文言文翻译

粤人食芝文言文翻译

原文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层,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曰:“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斋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

其子视之,曰:“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郁离子曰:“今之求生而得死者,皆是之类乎!”

注释

(1)芝:灵芝,传说吃了可以成仙。

(2)采山:在山中打柴或采药。

(3)菌:蘑菇之类。有的有毒。

(4)盈箱:可以装满一箱。这是夸张。

(5)九成:九层。

(6)仙:成仙。

(7)分(fèn):应得的命运。

(8)妄:胡乱。

(9)其:表示推测的助词,可要。

(10)齐:同“斋”,斋戒,行大礼前的洁身清心行为。沐浴也是为洁身。

(11)入咽:吞下去。

(12)蜕:虫类脱皮。

(13)骸:形骸,躯体。

(13)累:牵累。

(14)同室之人:全家人。

(15)归:回家。

(16)弗:不。

(17)闻:听说。

译文

有个粤地的人在山中采药,得到(一个)有毒的蘑菇,它大得可以装满一个箱子,它的叶子有九层,它的`颜色像金子一样,它的光芒向四面照射着。(他)把(蘑菇)拿回家,对他的妻子和孩子说:“这就是传说的神奇灵芝,吃了它的人就能成仙。我听说成仙必然有注定的缘分,(这样的缘分)老天是不会随便乱给的。别人祈求(成仙的机缘)求不到,而我却得到了它,我能成仙了啊。”于是(他)就沐浴净身,斋戒了三天然后烹饪蘑菇并吃了(它),刚吞下去就死了。

他的儿子看见他,说:“我听说能成仙的人必定要解脱掉他的躯体肉身,人被躯体肉身所牵累,所以才不能成仙。现在我的父亲是解脱掉了他的躯体肉身了,不是死去了。”(他的儿子)就吃下了他剩下(的蘑菇),又死了。于是一家人都吃了蘑菇死了。

郁离子说:“如今求生而得到死的下场的人,都和这类似吧!”

揭示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那种本来愚昧却自以为聪明且至死不悟的人。

这故事告诉人们:宗教迷信造成的悲剧,只会发生在那些偏听偏信、意志薄弱和利令智昏、完全失去分辨真伪能力的人身上。

篇11:食蚊鱼

形目亚目胎科食蚊鱼属的一种。体长形,略侧扁,长15.5~37.5毫米。雄鱼稍细长;雌鱼腹缘圆凸。头宽短,前部平扁。吻短。眼大,眼间隔宽平。口小,上位,口裂横直。齿细小。头和身体均被圆鳞。无侧线。

目录食蚊鱼介绍大弯食蚊鱼形态特征栖息环境收缩展开食蚊鱼介绍

简介

英文名:mosquitofish分布: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现已散布于长江以南(包括台湾)各低地水体中。长江以北也有分布,比如河北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区洗煤废水流域中便有很多年的繁殖栖息历史。 体长:2.5~5厘米。 食物:小型无脊椎动物、蚊子. 性别特征:雄鱼臀鳍演化成交尾器。 雄鱼体形比雌鱼小,色泽较美。 生存水温:18~28℃。

概况

形目亚目胎科食蚊鱼属的一种。体长形,略侧扁,长仅15.5~37.5毫米。雄鱼稍细长;雌鱼腹缘圆凸。头宽短,前部平扁。吻短。眼大,眼间隔宽平。口小,上位,口裂横直。齿细小。头和身体均被圆鳞。无侧线。雄鱼臀鳍第三~五鳍条延长,变形为输精器。尾鳍圆形。原产美国东南部、墨西哥及古巴,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而被一些国家移殖。1935年引入中国。为小型淡水鱼类。喜生活于缓静水或流水体的表层。通常雌鱼大于雄鱼。卵胎生。仔鱼产出后即能活泼游泳,其体长约5毫米。仔鱼以轮虫类为食。成鱼因吞食孑孓而成为蚊虫的天敌。亦作观赏鱼,无食用价值。小型鱼类。生活于池塘、稻田或缓流水体的上层。体长最大50mm。卵胎生,仔鱼离母体即可自由游泳。无食用价值,吞食孑孓能力强,可用以灭蚊,原产北美,三十年代引入中国。现分布于南方各水体。 形似柳条,故又称柳条鱼。它尾柄宽长,体侧扁,长2.5~5厘米,头宽,吻尖,眼大,牙细小,无须。雄性鱼色泽鲜艳。食蚊鱼为暖水性小型鱼类,原产北美洲,1924年由菲律宾引进我国,在杭州西湖放养,后来又引到广东地区放养。因食蚊鱼灭蚊效果显著,所以颇受人们欢迎。

生态习性 特征

食蚊鱼的适应性很强,不仅可以生活于河沟、池塘、沼泽、水稻田等各种水体中,也能放养在小水池、假山水池、家庭种莲缸、插花瓶等小型水体里。它在水温5~40℃的环境中均能生活,平时喜集群游动于水的表层,行动敏捷。食蚊鱼一般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由于它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可谓是狼吞虎咽。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利用食蚊鱼灭蚊,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把蚊子幼虫消灭在水体里,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滋生。如果各地都普遍养殖食蚊鱼,对于消灭蚊子,有效控制和预防通过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将大有裨益。 食蚊鱼顾名思义是吃蚊子的鱼,一昼夜能捕食200多只。因为能起到除害防病的作用,所以在许多国家安家落户。1911年引入我国台湾,1924年进入内地,并在很多省市自然繁殖。鱼体形似柳叶,尾柄宽长,侧扁,长2.5―5厘米。体色青灰,头宽吻尖小,无须,无侧线,背鳍起点后于臀鳍起点靠近尾柄,雄鱼的臀鳍部分鳍条变细形成交配器。对水温、水质无严格要求,适温为10―30℃,中性水。 本鱼体长形,略侧扁,体色为金中带绿色,腹部明显鼓胀,雄鱼有长长的生殖孔,而雌鱼臀鳍为扇形,长15.5至37.5毫米。齿细小,吻尖,眼大,无侧线,属于卵胎生鱼类。背鳍软条7至9枚;臀鳍软条9至10枚

繁殖特点

食蚊鱼是一种卵胎生鱼类,体形小,繁殖能力强,周期短,产仔量大。精子由雄鱼交配器送入雌鱼生殖孔,在体内受精、孵化。初生的幼鱼在水温适宜的条件下,经1个多月达到性成熟,即可开始繁衍后代。繁殖季节为4~10月,最适宜季节为5~9月,每隔30~40天即产仔1次,每次胎产30~50尾,每尾雌鱼每年能产200~300尾。当水温下降、天气寒冷时,食蚊鱼往往潜居在深水处或杂草丛生的水域,甚至钻进污泥里越冬,即使水体氧气不足也能存活。春末夏初气温开始升高,沼泽、池塘蚊子幼虫孽生,为食蚊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温度亦适宜,是繁殖的最佳季节,雄鱼和雌鱼追逐交尾,每条雌鱼1次产仔数条至数十条,5―9月可产仔3次左右。刚产出的仔鱼不能捕食孑孓,只能吃“泅水”(草履虫等活饵料)。随着成长,可食鱼虫,以后逐渐吞食孑孓。食蚊鱼很容易饲养繁殖,作为一种活鱼饵饲养。

引入原因和危害

因被误认为嗜食孑孓,可防疟疾而被广泛引进到世界各地;1927年从菲律宾引入我国。在香港,有关部门继续野放食蚊鱼作控制疟疾的生物防治工具。事实上已有很多实验证明食蚊鱼并不特别喜欢食孑孓,捕食孑孓的能力也并不比食性相近的当地鱼类强。食蚊鱼适应环境能力强,能生活于咸淡水及不同环境的水体中,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卵胎生,耐温差、低氧及污染环境,在华南的低地水体中形成了优势种。由于可生活于咸淡水,食蚊鱼更可沿海岸线扩散到沿海江河中。由于竞争力强,对生态位相似的当地鱼类造成相当压力,更会袭击体形比自己大一倍的鱼类。在华南人类活动区,食蚊鱼已取代了本地的青(Oryzias latipes)和弓背青(O. curvinotus),成为低地水体的优势种,危害到这些青的生存。甚至影响当地蛙类、蝾螈等两栖动物的生存

大弯食蚊鱼

大弯食蚊鱼是一类体型较小的银色淡水鱼,主要以食蚊子的幼虫为生。它们属卵胎生鱼,特点是雌鱼直接产下小鱼而不产卵。一般栖息在生长植物的池塘、湖泊和水流缓慢的溪流中。主要产于美国南方、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它们被许多国家引进,以控制蚊子的滋长,特别是那些容易传染疟疾的地区。食蚊鱼的食量很大,有时也会对当地的某些物种构成威胁。普通的大弯食蚊鱼呈银灰色,身上可能有黑色的斑点或者条纹。雌性大弯食蚊鱼一生都在不停地生长,体长一般可长到5~7厘米。雄性性成熟以后就停止生长,体长只有雌性的一半。 雌食大弯食蚊鱼每年可生产3~4次.每次可产下200多条小鱼。肚子里有小鱼的时候,雌大弯食蚊鱼的身体两侧会出现大块的黑色。小鱼一般产在靠海或者含盐分的水中。由于对水温不是很敏感,大弯食蚊鱼也适合于在家中饲养。大弯食蚊鱼栖息在泉水流淌的河流中,濒危动物。属于濒危动物的还有清溪食蚊鱼、美国的佩科斯河食蚊鱼、巴西的圣马科斯湾食蚊鱼。

形态特征

体侧扁,略延长。口腔内为鲜黄色;上颌外齿为犬齿状,尤以前端2枚最大。体背部为银灰褐色,腹部灰白。背鳍灰黑,软条的基部具数列小圆鳞,占软条高度的1/3。尾柄细长,尾鳍楔形。 喜栖息于混浊度较高的水域。能以鱼鳔发声,性凶猛。白天下沉,夜间上浮;每年4~5月由深水区游向近岸作生殖洄游。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蚊鱼的成体一般通常体长50厘米,重2千克左右,大者可达80厘米,体重可达5千克,体长为体高的3.4―4.2倍,为头长3.4―3.7倍。食蚊鱼的头中等大小,略侧扁,较尖突,长着圆鳞。头长为吻长4.1―5.2倍,为眼径5―5.4倍。 食蚊鱼的眼睛较大,位于头前半部上侧,眼圈大,眼径略小于吻长,眼膜透明度高,红而明亮,眼间隔等于或大于眼径。食蚊鱼长有2个稍圆的凸鼻孔,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大,长形,紧挨着眼睛。 食蚊鱼的口大而微斜,上下颌约等长,口闭时上颌微突。上颌骨后延,伸达眼之后缘下方。食蚊鱼的吻短而钝尖,吻褶边缘游离成吻叶状,吻上中央具一小孔,上行数孔不显著。食蚊鱼的上颌外行牙较大,呈犬牙状,口闭时大部外露;内行牙细小,呈牙带:下颌内行牙扩大,也呈犬牙状,外行牙小,有带状牙群。食蚊鱼的唇较厚,口腔灰白色。舌发达,游离,有4个颊孔,前方2孔细小,后方2孔呈裂缝状。中央的领孔及内侧的颠孔呈四方形排列,没有颌须。 食蚊鱼的鳃孔很大,鳃盖膜与峡部不连接。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上缘有一个扁棘。有7条鳃盖条,还长有假鳃,鳃耙细长。 食蚊鱼除吻部及鳃盖骨被小圆鳞,颊部及上下颌无鳞外,全身都长有栉鳞,鳞片细小,表层粗糙,各鳍基部长有小圆鳞,背鳍鳍条部及臀鳍的二分之一长有小圆鳞。尾部小鳞伸达尾鳍的中部。 食蚊鱼的两个背鳍连在一起,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较腹鳍的起点稍稍靠后,鳍棘部和鳍条部有一个较深的缺刻,背鳍前部的鳍棘上缘为黑色,后部鳍条的中央有一条纵行黑色条纹;胸鳍尖长,比腹鳍长,基部黄色,边缘黑色,胸鳍腋部上方还有一个暗斑;臀鳍长有2条棘;尾鳍呈楔形,基部为黄色,边缘颜色稍浅。食蚊鱼长有9―10条鳍棘和28―30鳍条,第一鳍棘短小,第三鳍棘最长,约为眼径1.7―2倍。臀鳍起点在第13―14背鳍鳍条的.下方,长有2条鳍棘和7条鳍条;臀鳍的第二棘细长,约为眼径1―1.3倍。 食蚊鱼的体腔中等大小,腹膜灰黑色。肠粗短,在腹腔中盘绕两次。胃呈长囊状。有5个长而大的幽门盲囊。鱼鳔很大,呈圆锥形,前端不突出,呈短囊状,后端尖细,鱼鳔侧长有34对侧肢,每一侧肢具背分枝及腹分枝,背分枝和腹分枝又分出细密小枝,交叉成网状。脊椎骨有24―25块。

栖息环境

食蚊鱼属于暖温性底层海鱼,栖息于水深15―70米,底质为泥或泥沙海区,白天下沉,夜间上浮,喜欢小股分散活动,不集成大群。食蚊鱼为小区域性洄游鱼类,产卵季节鱼群相对集中。食蚊鱼属于捕食性鱼类,以小型鱼类、关足类和十足类为食。

生殖繁育

食蚊鱼的生长比黄鱼快,性成熟个体的体长约为500毫米,怀卵量70~200万粒。不同 地区的食蚊鱼具有不同的繁殖期,在长江口外的食蚊鱼为7~8月,在舟山群岛的食蚊鱼为5~6月,在福建平潭沿海的食蚊鱼为4~5月。产卵后鱼群重新游向摄食区,一部分游向较深的海区。

科学发现

鱼类的智力在动物界相对较低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科学家却发现鱼类能做一些简单的算数运算。日前,意大利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鱼类能够算总数不超过4的运算。此前人们都认为鱼类只能区分鱼群的大小。 据英国媒体2月26日报道,这项研究是由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表明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淡水鱼中的食蚊鱼能够从事4以内的数学运算。 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发现这种鱼能够有选择的加入有2只或者4只鱼的鱼群。 食蚊鱼的这种能力使得它们和6个月到1岁大的猴子以及人类婴儿的智力相同。帕多瓦大学教授克里斯蒂安说:“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能证明鱼类有进行算数的能力。”此前在动物中只有类人猿、猴子和海豚具有算数的能力。 食蚊鱼是一种北美淡水鱼类。此前研究发现,雌食蚊鱼在受到雄食蚊鱼骚扰时,会躲到附近最大的鱼群中。帕多瓦大学研究人员依据这一行为倾向,测试食蚊鱼是否能区别数量相近的鱼群。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受测雌食蚊鱼置于中间的主水箱中。主水箱两旁还有两个侧水箱,分别装有两群数量不同的食蚊鱼。处于主水箱的食蚊鱼能看到两旁的水箱,当受到骚扰时,雌食蚊鱼会朝数量较多的鱼群游去。虽然由于水箱阻隔,它并不能真正加入鱼群。 研究结果表明,雌食蚊鱼最多能数到4。它们能区分有3条鱼的鱼群和4条鱼的鱼群,但不能区分有4条鱼和5条鱼的鱼群。鱼群内鱼的数量较大时,大鱼群和小鱼群的数量比例要大于2:1才能被食蚊鱼区分。 伦敦动物园水族馆馆长布赖恩・齐默曼认为人们低估了鱼类的智商。他说:“与它们整天在一起,我们已经很熟悉鱼类具有认识人的能力。它们能区分走过来的是饲养员还是普通游客。” 齐默曼告诉英国《卫报》记者,河豚和鳞尤其聪明,它们会朝饲养员身上喷水,吸引饲养员去喂它们。鉴于这两种鱼都是从野生环境捕获,因此它们的吸引行为是后天习得。 食蚊鱼是一种勇猛的小鱼,其在背鳍的位置略带弓形,头部上翘,相对身体而言,它们的眼睛大。头和躯干覆盖有大的鳞片,无侧线。雄鱼成体长约40毫米,雌鱼可达70毫米。 食蚊鱼的传播来源于早期人们认为它们比土著鱼类更能捕杀蚊子的幼虫而得到推广。这种鱼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鱼类,一般发生在湖泊、港湾、航道和湿地。它们对生态的危害也正源于其高效的掠夺性捕食方式。 食蚊鱼雄鱼极具攻击性,其攻击其它鱼类,撕扯它们的鳍,甚至杀死它们。在其被推广后,非议随之而来,其并不能比土著鱼类消灭更多的蚊子,相反其造成了大量相似鱼类的灭绝。其捕食作用同样对当地浮游生物、昆虫和甲壳动物的结构造成了影响。食蚊鱼还是一些蠕虫的潜在寄主,这些寄生虫可能被传染给当地的鱼类。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

翻译鱼

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 翻译

高中文言文翻译

咏雪文言文翻译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

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

守株待兔文言文翻译

徐达文言文翻译

终身食鱼文言文翻译(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终身食鱼文言文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