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这5大坏习惯最容易伤孩子的心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陈水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家长的这5大坏习惯最容易伤孩子的心(共含9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陈水晴”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家长的这5大坏习惯最容易伤孩子的心

篇1:家长的这5大坏习惯最容易伤孩子的心

家长的这5大坏习惯最容易伤孩子的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效仿的楷模。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直接的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行为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那么,你知道父母哪些行为最容易伤害孩子的心吗?

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

1

父母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并没有错。但是,对孩子大手大脚的,对自己却很吝啬是很不好的。比如:父母想为自己没一件新的衣服,却纠结了很久都舍不得买,到最后还是放弃了。但,只要是孩子想要的东西,父母都能想尽办法让孩子实现,即使再贵也舍得买。但是,有一种说法是“物极必反”,父母过渡对孩子父母,反而让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知恩图报。相反,孩子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不仅会养成一种奢侈的`习惯,还会容易导致孩子的性格变得自私自利,对孩子之后的成长是有很大的伤害的。

建议:在设计孩子健康和安全的用品上,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考虑,不必要什么都秋最好。对于孩子想要的东西,可以跟孩子协商,对于不需要的东西可以尝试去劝孩子放弃。

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

2

都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喜欢对比都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心理。很多女人都是这样子,有了老公就比老公,有了孩子就比孩子。在这些复杂的比拼中中容易导致我们不开心,在无形中也伤害了孩子。我们总是在无意识的过程中拿别人的长处来比孩子的短处,这样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改进: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能拿别人的长处跟自己的短处进行比较,身为父母,应该多去发现孩子的长处,多去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过于爱护孩子

3

正所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我们心疼孩子没有错,但是凡事都是需要有一个度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需要有人呵护的,但过度的呵护会导致孩子失去动手的能力,让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导致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照顾好自己。还会养成一种依赖别人的坏习惯。慢慢的导致孩子以后无法适应集体的生活。

建议:在确保不会威胁孩子的安全的情况下,身为家长一定要学会放手,多去尝试让孩子做挑战性的东西,让孩子多去尝试一些生活上的技能。比如:穿衣、洗衣服、打扫卫生、做饭等技能。

当众批评孩子

4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做错事情让他们很没有面子,为了挽回面子,为了树立家长的权威,经常在亲戚的面前甚至陌生人的面前去辱骂或者打骂孩子。这样子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导致孩子变得很自卑。

建议: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面对犯错的孩子,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错在哪里,怎么去改造,而不是打骂孩子。

沉迷电子产品

5

现在的生活处处都是电视、手机、电脑...现在的父母一下班回家都是对着这些电子产品,导致孩子也会跟着学习。

改进: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我们身为父母一定不要经常在孩子的面前玩手机,要不然很容易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导致孩子以后也会沉迷游戏中。

结语:想当个合格家长,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豆苗妈和身边好几个家长朋友聊了聊,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挺多。除了文章里提到的,还有其他“坏习惯”,例如,自己做不到却总要求孩子做到、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抱怨、脾气大随时发等等。

篇2:哪些坏习惯最容易伤肠胃

暴饮暴食。

见了美食就胡吃海塞;心情低落就猛吃零食;忙于应酬就把酒言欢。饮食过量会扰乱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节律,致使胰腺这个“消化酶工厂”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消化液,导致胃胀不适,甚至是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严重者可导致胰腺癌。胰腺疾病“嫌贫爱富”,高发于忙于应酬的成功人士,且男性发病人数是女性的2~4倍。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和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都因身患胰腺癌过逝。要改掉暴饮暴食的恶习,不妨细嚼慢咽,慢慢体会饱的感觉,七八分饱后放下筷子;三餐固定时间吃,以免“饥不择食”;心情低落时,建议让注意力分散10分钟,或者小口喝水或茶等饮品,避免“情感性进食”。

吃饭太快。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吃饭常常狼吞虎咽。如果进食过快、食物没有煮烂、进食黏稠食物,极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甚至还会导致胃里“长石头”。日本冈山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与细嚼慢咽相比,狼吞虎咽会导致发胖风险增加至少3倍。因此,建议正餐吃饭时间至少20分钟,每口饭尽量嚼烂嚼软再咽;不必纠结每口饭该嚼多少次,有意识地放慢速度即可;脾胃功能差的老年人更要放慢进餐速度,增加咀嚼次数。

纤维摄入不足。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水平呈下降趋势,每人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11克,远低于推荐量20~25克。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不足导致大量“三高”及肠道疾病患者出现。相反,充足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防止便秘,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摄入量与肠癌发生率呈负相关。近年来,人们开始注重饮食健康,吃粗粮的意识已有明显提高,但并非只有口感粗糙的食物中存在膳食纤维。大麦、豆类、胡萝卜、柑橘、燕麦等也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也能减缓食物的消化速度,平衡餐后血糖,降低胆固醇水平。如有腹胀、腹痛等消化道不适,可用蒸煮方式处理粗粮和蔬果使其软烂。

压力和焦虑情绪。胃肠道可谓最大的“情绪器官”,胃肠道功能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协同支配、调节,其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心理刺激十分敏感。压力过大时,人的消化功能会出现“情绪化”反应,处于焦虑、愤怒、忧伤、紧张等不良情绪下,会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反酸、烧心、便秘等症状。心病还需心药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看待生活、工作中的挫折。陷入严重焦虑、抑郁情绪时,不妨求助心理医生。若胃肠不适等症状较重,可在消化科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药物。

篇3:这4个坏习惯最容易掉入亚健康

哪些坏习惯会造成亚健康?

加班熬夜,久坐不动

现在我们需要房子,车子,等等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工作,还要每天担心自己有没有做错什么事,会不会被炒鱿鱼了,这样身体上面和心理上面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没有好的休息,时间长了身体就会出现问题。

三餐不定时,大鱼大肉

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大家都没有时间给自己做一顿像样的饭菜,很多人都会选择吃外卖或者是快餐,这样饮食就很不健康,饮食的搭配也是不合理的,外面的食物油都是很多的,长时间吃这些食物的话,身体就会出现健康的问题。

缺少锻炼,以车代步

不少人错误认为运动会使人更容易疲劳。根据研究,几乎所有进行定期科学运动的人都能够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反而不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会觉得精神状态不佳。这是因为坚持定量科学的运动对提高人体多项重要生理机能有帮助,还可以明显的增加睡眠质量。

压力山大,牢骚满腹

如果长期的生活压力而感到挫败和沮丧,或因为情绪原因造成感觉疲劳,伴有绝望、悲伤感甚至食欲不振,就要重视这个问题,有可能久而久之会患上抑郁症。这时就要积极调解情绪,多接触亲人和朋友,可以去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气息,对调解情绪有帮助。

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远离亚健康呢?

每天睡7-8小时

健康体魄来自睡眠,没有足够的睡眠就没有健康。有科学家观察告诉我们:晚上10时至凌晨2时,是人体一天中,物质合成最旺盛、分解最少、人体疲劳恢复的最佳时段;也是人体内两支“国防”力量,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生长最旺盛时间。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强大,人体抗病能力就强,就会少生病、不生病。此外又是全身除了细胞外,其他各脏器细胞更新关键时刻。人体错过这一时段,对健康损害是难以估量。

不忘吃早饭

早饭犹如进补。早饭吃得再多也不会胖。早年全世界在美国举办过早餐会议,各国营养权威对世界范围早餐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吃早饭有利于增进记忆,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健康水平。什么是符合营养要求的早餐呢?通常认为含有以下四五种食物的为健康早餐。即粮食100克(最好是杂粮、粗粮);牛奶1瓶;蛋1个(忌食油煎荷包蛋、炒蛋);菜适量;水果一个。

一日三餐外不吃零食

吃能吃出健康来,吃也能吃出疾病来。因此首先一日三餐的营养要均衡、适量,即不要偏食,要样样吃,不要吃得太饱,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对七大营养素的需求,健康就有保证。这里要指出的是:人的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是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如果一日三餐外还要吃大量的零食,一方面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人体过多吸收营养,增加高血脂、糖尿病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容易使脾胃造成损伤。当然,以零食代替一日三餐的做法更是违反了均衡营养的原则。

适度运动

适宜的运动是保持脑力和体力协调,预防、消除疲劳,防止亚健康,延年益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切忌在疲劳到极点的时候忽然想到“生命在于运动”,疲劳时人体需要的是休息,不是运动,此时运动对人体只有害没有益。对待运动的科学态度是“贵在坚持,重在适度”。适度就是在锻炼完毕,冬天自觉全身暖和,夏天微微出汗,但不觉心慌为度。万万不可不锻炼则罢,一锻炼就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心跳、气急,这样于健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甚至会发生意外。

篇4:六个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坏习惯!

六个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坏习惯!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的坏习惯都是模仿大人的,别再一味责怪自己家的孩子了!家长们要先反思下自己有没有以下的坏习惯了!以下这些坏喜欢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

不尊敬家中的长辈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很随便,不尊敬家中的老人,很容易让孩子觉得他的爷爷奶奶在家里没有地位。因此,觉得不需要对长辈多尊重!

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

很多家长都有这个坏习惯,这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有些孩子脾气差,动不动就撒泼发脾气,这跟家长平时在孩子面前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不遵守交通规则

家长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在孩子不懂交通规则的情况下,家长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么孩子没意识到那样做的错误的,也会跟着做,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做事拖拉,不遵守时间

有些家长平时在做事方面拖拖拉拉,比如:送孩子上学经常迟到、带孩子出门总是要等很久,那么慢慢的,孩子也会养成这样的坏习惯。

说谎

家长最好不要孩子面前说谎。有些家长为了哄孩子,连哄带骗的,最后答应孩子的要求没有实现。孩子会觉得家长不讲信用,同时,觉得父母可以说谎,他同样也可以!

没有礼貌

一个孩子有没有礼貌,有没有教养,跟家庭教育的关系特别大!如果家长本身没什么素质,不讲礼貌。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好到哪里去!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父必有其女嘛。想让孩子懂礼貌,家长就要树立更好榜样!

篇5:这话最伤孩子心,你知道吗?

这十句话最伤孩子心,你知道吗?

明明是想为孩子好的,但是却总是说出让孩子伤心的话。一句话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亲爱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千万注意,这些话……不要说呀!

真实的语言暴力引发的悲剧

15岁的小王,小时候学习成绩一般,母亲经常数落他“就知道吃”。在屈辱中长大的他,身体肥胖,脾气暴躁。他在沈阳一家饭店做厨师期间,老板说他是“愤怒的小胖,就知道吃”。等到老板深夜熟睡时,他将匕首插进了老板的腹部。

16岁的小曹,从小被继父称为“废物”。小曹离开家后独自生活,在外省的一个赌场里被一个中年男人欺负,指着他的头接连说他“废物”,这个童年时经常听到的语言唤起了小曹痛苦的回忆,他弄了一把枪,打死了这个说他“废物”的中年男子。

这十句话千万不要说!

▼▼▼▼▼▼▼▼▼▼▼▼▼▼▼▼▼▼▼▼▼▼▼▼▼▼▼▼▼▼▼▼▼▼▼▼▼▼▼▼▼▼▼▼▼▼▼

第一句:闭嘴!你怎么这么爱顶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不要一昧地要求孩子服从自己,试着倾听孩子的"争辩",学会和孩子说话,也让孩子能够有自己的主见。

第二句:笨!你怎么那么笨?

这是很多个性较急性子的父母,非常容易讲出的一句话,而这句话,你不会知道将对孩子产生多大的影响,他们容易变得没自信,所以……夸奖吧!赞美会是最好的夸奖,那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第三句:我说不行就不行!

这句话,只会让孩子惧怕你,而不是信服你,学会和孩子沟通,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尽管他们的年龄小,但做父母的还是可以学会尊重他们。

第四句:随便你!我不管你了!

这句话,可以说是最空洞的说教,没有什么意义。另外,父母需要注意,别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了。

第五句:你若是考到XX分,我就给你买……

偶尔的物质刺激或许还可以视作为奖赏,但是以此做前提,甚至是频繁的使用,这容易让孩子变得太过功利化,且对于学习,应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另外,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心态的调整,反而可以让孩子更热衷于学习。

第六句:你看看那个XXX!你怎么就不能像他一样!

很多父母很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做比较,但这除了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之外,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速度。让孩子学会和自己比赛,而不是别人。

第七句:你看看你!再这样长大就准备捡破烂吧!

孩子需要的是赞美、是赏识、是锻炼、是肯定,而不是否定、谩骂、抨击和肆意污辱,父母不要让自己给孩子罩上了自卑的阴影,给他多一些的机会,让他去锻炼。

第八句:为了妈妈,你努点力好吗?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采用激将法刺激孩子,有些父母则是打起了亲情牌。

“你看妈妈为了你,工作那么辛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你了,你就算为了妈妈,好好学习行不行?”

这句话的确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有些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给父母造成了困扰,带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去学习,能学好吗?

第九句:你太不争气了,我对你很失望。

父母总是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这种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就变成了压力,也就导致了父母们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父母如果经常说这句话,孩子会越来越不相信自己,失去自信,觉得自己很“蠢”,什么都做不好。

第十句: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不准哭了!

“哭什么哭,再哭我打你了!”

“你看看别人,谁像你这么爱哭!”

“哭有什么用.....”

有些爸妈一听孩子哭,就心烦意乱立马阻止,尤其一些男孩的父母认为,男孩子哭缺少男子汉气质,坚决不允许孩子哭,甚至告诉孩子哭很丢脸。

孩子委屈时,哭可以缓解情绪。

孩子年龄小,不懂得如何调节情绪,想哭就让他哭会吧。

▲▲▲▲▲▲▲▲▲▲▲▲▲▲▲▲▲▲▲▲▲▲▲▲▲▲▲▲▲▲▲▲▲▲▲▲▲▲▲▲▲▲▲▲▲▲▲▲▲▲▲▲▲▲▲▲▲▲▲▲▲▲▲

现在的孩子,最容易缺少的,是童年的快乐、亲情的沟通和成就感的缺失,别让自己成为这样的父母,要知道,父母对于孩子人格养成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父母呀,千万不要践踏孩子的自尊心。

篇6:家长必看,这8个坏习惯影响孩子学习成长!

家长必看,这8个坏习惯影响孩子学习成长!

从古至今,国内国外的教育大家们: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习惯有多么重要,下面毕老师为大家总结了影响孩子学习成长的8个坏习惯!

1、课前不预习

即使老师有要求,也很少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上课只带了一双耳朵,连最简单的东西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

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孩子在上课前没有预习,听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会大打折扣。

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易分神、小动作多、坐不住、爱说话,快到下课时就听更不进去了,心思早已在课后的娱乐之中。

课堂45分钟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指路人,如果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孩子搞不明白,课下他花几倍的时间都不一定能补上。

3、学习无计划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

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4、学习马马虎虎

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写到试卷中。

马虎在孩子中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家长不加注意、不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5、学习时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专心致志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一般人不可能同时高质量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6、不懂的东西也不问

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也装懂,不会的东西从来也不向别人请教;学习心里没数,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完全掌握。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的过程,圣人都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况且还在求学中的学生。家长要提醒和鼓励孩子不仅要不耻下问,而且还要不羞与下问。

7、有错也不改

作业本发到手里,虽然上面有许多老师的订正,可很少往心里去;测验题和考试卷基本都是只看看分数便扔到一边,从不认真分析原因、检查和修改错误。

家长可以帮孩子整理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测验和考试之后,让孩子将其中做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这些很可能就是孩子的知识漏洞,家长要督促孩子经常看看这些题目,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8、不复习就做作业

做作业前不看书,不看参考资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做完了万事大吉。

写在最后: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罗素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篇7:家庭教育绝不说这几句最伤孩子的话

家庭教育绝不说这几句最伤孩子的话

01

最戳孩子的几句话

1、你怎么这么笨!

当被别人说笨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失落、窘迫、愤怒?这些话在孩子身上,不会减少,只会放大。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没有完善,很容易被别人的话所影响, 对孩子要多点耐心和信心,可以换成:

错了没关系,再试几次一定会成功的;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呢!

2、哭什么哭,你还有脸哭?

“哭什么哭,再哭我打你了!”

“你看看别人,谁像你这么爱哭!”

“哭有什么用.....”

有些爸妈一听孩子哭,就心烦意乱立马阻止,尤其一些男孩的父母认为,男孩子哭缺少男子汉气质,坚决不允许孩子哭,甚至告诉孩子哭很丢脸。 孩子委屈时,哭可以缓解情绪,他们年龄小,不懂得如何调节情绪,想哭就让他们哭会吧。 父母可以耐心等孩子哭完后再跟TA讲道理,请注意别在孩子哭的兴头上讲,因为这时候孩子听不进去,也别为了不让孩子哭而妥协,这会让孩子以后拿哭做杀手锏来达到目的。

3、我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了。

谁家孩子还没撒过几个小谎啊,爸妈发现了怎么应对才守键! 都知道撒谎不是好事,但打骂孩子只会让TA更不敢说真话。孩子屡教不改,父母气急就会说出“我以后再也不会相信你了”这种话。爸妈不信任孩子,孩子会很受伤,连最亲近的父母都不相信TA,还有谁相信呢?孩子会更加内向敏感,缺乏安全感。所以,发现问题一定要跟孩子好好说哦。

4、你太不争气了,我对你很失望。

父母总是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这种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就变成了压力,也就导致了父母们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父母如果经常说这句话,孩子会越来越不相信自己,失去自信,觉得自己很“蠢”,什么都做不好。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自尊心一点一点地被父母的话所磨灭,到最后索性就不学好了,越来越叛逆。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您说不行就不行啊,为人父母也得讲道理不是! 这一招确实有效,孩子听过之后十有八九不会再“反驳”。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此信服,暂时的沉默会在一次次累计之后,形成更严重的反抗。惧怕不等于信服,口服不等于心服,家长的威信不应该用在逼孩子就范上,要尊重孩子的选择,遇到分歧多跟孩子商量。

6、你看看人家XXX。

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学习好,早起早睡抢着做家务,天天看书从不玩游戏。 很多孩子都是听着父母讲“别人家的孩子”长大的,父母们总是夸大别人孩子的优点跟自己孩子的缺点比,多少孩子心里也曾偷偷的想过:你也不如别人的父母啊。 每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聪明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发掘孩子的潜力,而不是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贬低孩子的能力。

7、你可真行啊,学好不行学坏快。

有话直说,该骂就骂,别这么阴阳怪气的! 有些爸妈总忽视孩子的优点,放大TA的缺点,孩子做错事,指出来就好啊,不要说反话讽刺孩子,伤害TA的自尊心。 其实,多想想孩子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帮TA改正,即使避免不了跟孩子争论,也好过不明就理,一错再错!知错能改就好!

8、算了,看你以后也不会有出息。

既然您都这么说了,也不要怪孩子放弃自己!父母不断说这句话,孩子就会信以为真。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自己,轻易妥协,失败之后也没有从头再来的勇气,一蹶不振。 父母的否定和不看好,其实给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理由,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不行的“,赏识和信任才是TA突破自己的动力所在。

9、为了妈妈,你努点力好么?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采用激将法刺激孩子,有些父母则是打起了亲情牌。

“你看妈妈为了你,工作那么辛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你了,你就算为了妈妈,好好学习行不行?”

这句话的确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有些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给父母造成了困扰,带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去学习,能学好吗?有些父母老了会说,我的孩子不爱回家,虽然对我们从不吝啬,却也没有亲子间的温情。 其实,你们原本可以和孩子成为朋友。别让这些刀子伤了孩子的心,这些话,千万别对孩子说了!

用积极家庭教育培养幼儿性格优势

众所周知,儿童早期积极心理的发展,尤其是性格优势方面的良好发展,能为其今后的人生最优发展提供强有力基础。例如,宾夕法尼亚心理韧性项目,教学生解决问题、应对困难与应付消极情感的技巧与策略,就是积极心理学在青少年发展方案设计上的有效尝试,效果良好。

研究发现,6岁之前接受积极心理教育的孩子,在环境适应、心理健康、自我管理、同伴关系、学习态度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和发展。例如,在小学阶段表现优秀、具有普遍型学习动机的孩子,大都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具备信任、乐观、希望、自主性、主动性、自控力等性格优势。

大量家庭教育实践表明,积极心理教育要从小开始,能有效避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情绪、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幼儿时期自控力发展不良的孩子,在小学生活中往往更加任性、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忍耐和坚持、无法克制冲动,学业成绩不良。具有感恩特质的幼儿,在学习生活中更加倾向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形成健康人格,人际关系和谐。拥有积极情绪的幼儿,在小学阶段更能排解愤怒,较少与人发生口角、打架或破坏课堂秩序,较少表现出攻击性或自暴自弃的行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学会使用积极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培养孩子具有乐观、感恩、善良、利他行为等积极心理品质。比如孩子胡闹时,如果父母习惯性采用永久性(“你总是这样”)、普遍性(“每次你都这样”)的信息批评时,孩子就获取了悲观的解释模式;当父母采用可变化的、特定的信息责怪时,孩子就开始习得乐观的解释模式。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有错时,积极的家庭教育着重归结特定、暂时性的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或能力,从而使其从小习得乐观这一积极心理品质。

有个经典的案例:妈妈带着10岁的姐姐和3岁的弟弟去动物园,从上车开始,姐姐就不停地捉弄弟弟,说爸爸是她一个人的,弟弟真正的爸爸是只猩猩,一会儿动物园的狮子会咬掉他的头……姐姐很少这样捣蛋,妈妈心里很不高兴地批评她说:“你真是烦死了。你为什么总是这样顽皮?本来打算我们三个人出来好好玩的,你却来捣蛋破坏。反正每一次,你都要搞一些把戏,弄得大家都不高兴。”

妈妈把姐姐称为顽皮小孩,将其个性一笔抹杀,指责她总是破坏妈妈的计划(永久性及不能改变的)。姐姐得到的信息是:“我是个很坏的人,妈妈希望我不是她的孩子,我总是搞坏她所做的事。”这样的批评是有害的,让姐姐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很情绪化地退出。

很显然,姐姐的行为需要被批评和惩罚,妈妈要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加以改正,可以这样批评:“你不准再捉弄弟弟了。你今天是怎么了?你一向都是个好姐姐,你教弟弟玩游戏,与他分享玩具,可是今天你对他一点儿都不友好。动物园对于小宝宝来说可能是个可怕的地方,你这样吓他对他没有一点好处,你知道我是不喜欢这种行为的。我要你向弟弟道歉,如果你今天再捉弄他,晚饭后就不准到外面去玩,知道了没有?”

妈妈指出特定与暂时的行为问题(今天捉弄),同时指出这种行为不是姐姐一向就有的(很好的姐姐),用“你教弟弟玩游戏”“与他分享玩具”等实际的例子来指出问题并非普遍性,告诉她必须做的特定的事(向弟弟道歉),以及如果再继续捉弄会有怎样的后果(晚饭后,不准到外面去玩)。

姐姐得到的信息是:妈妈觉得我通常是个好姐姐,可是她觉得今天我对弟弟很不好,我可以向弟弟道歉,那么妈妈和弟弟都会很高兴。妈妈的批评显然是特定情境下而且是可变的,指引姐姐迈向正确行为,而没有指责她的个性,这种批评才是有效的。

孩子最初的乐观或悲观的解释风格是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的,大多是从聆听父母如何批评他学到的。父母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积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幼儿积极家庭教育的知识,掌握幼儿积极家庭教育的方法,建设幼儿积极家庭教育的环境,逐渐成为积极家庭教育的学习者、实践者、推广者和受益者,使积极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助力幼儿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的福祉。

篇8:这话最伤孩子心,你说过几句?

这十句话最伤孩子心,你说过几句?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会有意无意说一些让孩子伤心的话,对父母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会给孩子留下阴影,以下十句话最伤孩子心,你说过几句呢?

1、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

很多父母都会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学习,这样可能会达到一定的效果,但父母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应该是孩子能达到的,总是达不到父母的目标孩子就会失去信心,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别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2、你可真行,竟做出这种事!

当孩子早恋,偷东西,逃课的时候……很多父母就会这样和孩子说话,父母要做的不是斥责,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找出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3、你又做错了,真笨!

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失败后的孩子更需要肯定,更需要鼓励,而不是一再地打击。孩子做错事,父母更要鼓励孩子,让孩子重拾信心,下次会做得更好!

4、一看你就没多大的出息,将来就捡破烂吧!

父母应摆正期望的天平,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父母应对孩子多一点自信,孩子需要父母的赏识,渴望父母的肯定。父母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相信孩子,驱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阴影。

5、都是一样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很多父母都喜欢拿自己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当孩子事事不如人的时候,父母就会一味的打击。父母教育孩子不应统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不可随意涂抹。父母应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让孩子更优秀的关键在是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6、就知道玩,一提学习就没了精神。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别看到孩子玩的时候就各种指责。父母应让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学习上,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学习之余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玩一下玩具,打一下游戏,父母不可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力。

7、笨蛋,没用的东西。

没有天生的笨蛋,父母不要老是说孩子笨,告诉孩子:你不笨。父母如果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就不要给孩子贴上“笨蛋”的标签,日常生活中多赏识你的孩子,多翘起你的大拇指,一句鼓励的话,就可以给孩子很大的.动力。

8、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但是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渐渐地孩子就会变得没主见,什么都要听父母的。父母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适当给孩子争辩的权力,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学会与孩子友好相处,当孩子与父母顶嘴的时候,沉默会更具震撼力。

9、我说不行就不行。

父母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别耍“因为我是你爸爸”的威风,什么都要孩子听自己的。孩子怕你不等于信服,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学会与孩子商量,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10、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父母不要说没有力度的话,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停止空洞的说教,尊重孩子是最好的办法,批评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带给孩子伤害,宽容孩子的“不务正业”,不要强迫孩子做他暂时不喜欢的事。

以上最伤孩子心的十句话,你说过几句?父母如果爱孩子,就不要再用语言伤孩子的心了!

篇9:高考志愿填报,家长这3种情况容易造成孩子滑档

作者 | 纸盆

1、过度向往名校

如果学生的分数能过985、211的录取分数线,那么可以选择这写重点大学,如果成绩刚好够211大学的录取,但是不够985大学录取,那么我们就不要太高看自己了,不要以为追求好的大学,如果那个大学没有自己喜欢的专业,那么还不如选择一个差不多的学习还选择自己的专业。

2、家长过多干涉

很多家长的控制欲很强,什么事都想替孩子做主,在高考后填报志愿的时候,总要让孩子选择家长觉得好的专业,但是却不清楚孩子内心真正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到底是什么,这样矛盾就来了,其实我们不能为孩子安排一生,和孩子交流一下,也许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3、追求完美

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的习惯,如果孩子的成绩一般,无法做到名校、热门专业以及好的城市都兼顾的话,我们可以在大学、专业、城市中做一个觉着,认为哪个比较重要就选哪个。

六个最容易被孩子模仿的坏习惯!

暑假孩子容易养成的坏习惯,怎么解决?

家长说这话,容易打击孩子学习积极性

怎样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家长的态度和方式容易影响孩子人生观

最伤的句子

容易感动的孩子作文

教你如何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什么东西最容易满足脑筋急转弯

最伤男友的语句

家长的这5大坏习惯最容易伤孩子的心(锦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家长的这5大坏习惯最容易伤孩子的心,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