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翻译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阿克苏的树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翻译赏析(共含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克苏的树”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翻译赏析

篇1: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翻译赏析

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翻译赏析

《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前言】

《忆昔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组诗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年)。题目虽曰忆昔,其实是讽今。第二首忆的是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应致力于安国兴邦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注释】

开元:唐玄宗年号(718—741年)。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孙洙曰:“开元间承平日久,四郊无虞,居人满野,桑麻如织,鸡犬之音相闻。时开远门外西行,亘地万余里,路不拾遗,行者不赍粮,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小邑:小城。藏:居住。万家室:言户口繁多。《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载:“是岁,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

“稻米”二句:写全盛时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流脂,形容稻米颗粒饱满滑润。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

“九州”二句:写全盛时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豺虎:比喻寇盗。

路无豺虎:旅途平安,出门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指随时可出行。《资治通鉴》开元二十八年载:“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

“齐纨”二句:写全盛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齐纨鲁缟:山东一带生产的精美丝织品。车班班: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班班:形容繁密众多,言商贾不绝于道。

桑:作动词用,指养蚕织布。不相失:各安其业,各得其所。《通典·食货七》载:开元十三年,“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恃寸刃”。

圣人:指天子。奏云门:演奏《云门》乐曲。云门,祭祀天地的乐曲。

“天下”句:是说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胶漆,比喻友情极深,亲密无问。

百馀年间:指从唐王朝开国(6)到开元末年(741年),有一百多年。未灾变: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

“叔孙”句:西汉初年,高祖命叔孙通制定礼乐,萧何制定律令。这是用汉初的盛世比喻开元时代的政治情况。

“岂闻”二句:开始由忆昔转为说今,写安史乱后的情况:以前物价不高,生活安定,如今却是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一匹绢。直,同“值”。

“洛阳”句:用东汉末董卓烧洛阳宫殿事喻指两京破坏之严重。广德元年十月吐蕃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于十二月复还长安,诗作于代宗还京不久之后,所以说“新除”。

宗庙:指皇家祖庙。狐兔:指吐蕃。颜之推《古意二首》:“狐兔穴宗庙。”杜诗本此。

“伤心”二句:写不堪回首的心情。耆旧们都经历过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不忍问:是因为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乱离:指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小臣:杜甫自谓。鲁钝:粗率,迟钝。

记识:记得,记住。禄秩:俸禄。蒙禄秩:指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周宣:周宣王,厉王之子,即位后,整理乱政,励精图治,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我皇:指代宗。洒血:极言自己盼望中兴之迫切。

江汉:指长江和嘉陵江。也指长江、嘉陵江流经的巴蜀地区。因为嘉陵江上源为西汉水,故亦称汉水。

【翻译】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赏析】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国盛民富,盗乱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仇兆鳌《杜诗详注》)乱后景象,是不忍直视的。所以作者在此概叹,中兴事业只能期望于后世之君了。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但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诗人素来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境界,“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仍抱忧国忧民之心,“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甘愿“洒血江汉”、再图中兴。

篇2:忆昔其一翻译赏析

忆昔二首其一翻译赏析

《忆昔二首其一》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前言】

《忆昔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组诗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年)。题目虽曰忆昔,其实是讽今。第一首忆昔讲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李辅国和宠惧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目的在于警戒唐代宗不要走肃宗的老道。

【注释】

先皇巡朔方:指唐肃宗在灵武、凤翔时期。《晋书·郑冲传》:“翼亮先皇。至德元载,肃宗即位于灵武,下制曰:‘朕治兵朔方,须安兆姓之心,勉顺群臣之请。’赵曰:‘朔方乃灵武邻郡。’”

入咸阳:指至德二年九月收复关中,十月肃宗还京。与汉灵帝末童谣相仿:“侯非侯,王非王,干乘万骑上北邙。”

阴山骄子:指回纥。《史记·秦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渝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徐广曰:“阴山在五原北。”《通典》:“阴山,唐安北都护府也。”汗血马:大宛国有汗血马。

“长驱”句:东胡,指安庆绪。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两京,安庆绪奔河北,保邺郡,所以说胡走藏。

“邺城”句:邺城反覆,指史思明既降又叛,救安庆绪于邺城,复陷东京洛阳一事。思明被迫投降,反覆无常,乃意料中事,故云不足怪。

“关中”句:关中小儿,指李辅国。《旧唐书·宦官传》:“李辅国,闲厩马家小儿,少为阉,貌陋,粗知书计,为仆事高力士。”《通鉴》注:“凡厩牧、五坊、禁苑给使者,皆渭之小儿。”晋泰始谣:“贾裴王,乱纪纲。”

“张后”句:《旧唐书·后妃传》:“张后宠遇专房,与辅国持权禁中,干预政事。帝颇不悦,无如之何”。上,指肃宗。

至令:一作“至今”。今上:当今皇上,此指代宗。

“我昔”句:指诗人杜甫自己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故日近侍。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故日叨奉引。叨,忝也,自谦之词。

“出兵”句:指代宗当时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新唐书》:“代宗为太子,时从狩灵武,拜天下兵马元帅。山涛启事:‘可以整肃朝廷,裁制时政。’陈琳檄文:‘天下不可当。’”

“为留”句:猛士,指郭子仪。宝应元年(762年)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居留长安。未央,汉宫名,在长安。翻用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感慨甚深。

“致使”句:岐(qí)雍,唐凤翔关内地,边兵入卫,岐雍一带,兵力单薄,遂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旧唐书·吐蕃传》:“乾元后数年,凤翔之西,邠州之北,尽为蕃戎境。”

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此处指吐蕃,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入侵,代宗逃到陕州,长安第二次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

跣足:打赤足。写逃跑时的狼狈,鞋子都来不及穿。天王:指唐代宗。

“愿见”句:傅介子,西汉时北地人,曾斩楼兰王头,悬之北阙。杜甫意在湔雪国耻,故愿见能有这种人物。

尚书郎:作者自谓。《木兰行》:“欲与木兰赏,不用尚书郎。”

【翻译】

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肃宗整日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信任关中小人李辅国,宠惧后宫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以致今日代宗仍在劳心焦思肃清朝纲。

当年我自己官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致使吐蕃入侵两京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狈就道,鞋子都来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陕州。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湔雪国耻啊,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赏析】

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第一首回忆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和惧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亲的老道;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伤肃宗之失德。当时肃宗起兵灵武,收复西京长安,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凡是肃宗认为是有才能的都以任用,便任用了李辅国。但宠幸张良娣,对于政事自然就很少有时间去管了。所以中兴之业,是仍处于停滞阶段的。“后不乐”,状其骄傲放纵。“上为忙”,状其畏缩恐惧。这分明写出了惧内意。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下段八句感伤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为元帅,出兵整肃,到了程元振带兵时,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侵,而肃宗再次外逃,一时边境无法安定下来,所以愿能有像傅介子这样的人物,杜甫意在湔雪国耻。“老儒”句,作者自叹不能为国靖乱而尸位素餐。

篇3:忆昔翻译

忆昔二首翻译

【原文】

忆昔二首

作者:杜甫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

至今今上犹拨乱,劳身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来坐御林,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忆昔二首介绍:

盛唐伟大诗人杜甫以“忆昔”为题创作了两首七言古诗,劝解和鼓舞帝王应致力于安国兴邦;

忆昔二首翻译:无

忆昔二首字词解释:

(1)《晋书・郑冲传》:“翼亮先皇。至德元载,肃宗即位于灵武,下制曰:‘朕治兵朔方,须安兆姓之心,勉顺群臣之请。’赵曰:‘朔方乃灵武邻郡。’”

(2)汉灵帝末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干乘万骑上北邙。”

(3)《史记・秦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渝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徐广曰:“阴山在五原北。”《通典》:“阴山,唐安北都护府也。”骄子,回纥。东胡,安庆绪也。回纥助讨贼,收复西京,庆绪奔河北,保邺郡。骄子,出《汉书》。大宛国有汗血马。《史记》:“燕北有东胡、山戎。”

(4)史思明既降复叛,救庆绪于邺城,故曰反覆。

(5)关中小儿,指李辅国。《旧书・宦官传》:“李辅国,闲厩马家小儿,少为阉,貌陋,粗知书计,为仆事高力士。”《通鉴注》:“凡厩牧、五坊、禁苑给使者,皆渭之小儿。”晋泰始谣:“贾裴王,乱纪纲。”

(6)《旧书・后妃传》:“张后宠遇专房,与辅国持权禁中,干预政事。帝颇不悦,无如之何。”

(7)傅玄乐府:“从天心。”

(8)《史记・夏本纪》:“禹伤父鲧功不成,乃劳心焦思。”

(9)时公为拾遗,故曰近侍。唐制,拾遗掌供奉。

(10)《新书》:“代宗为太子,时从狩灵武,拜天下兵马元帅。山涛启事:‘可以整肃朝廷,裁制时政。’陈琳檄文:‘天下不可当。’”

(11)猛士守未央,此翻《大风歌》语,感慨甚深。《唐书》:“宝应元年八月,子仪自河南入朝,程元振数谮之,子仪请解副元帅、节度使,留京师。明年十月,吐善大入寇。”《括地志》:“汉未央宫,在长安故城中,近西南隅。”

(12)岐雍,唐凤翔关内地。《旧书・吐蕃传》:“乾元后数年,凤翔之西,州之北,尽为蕃戎境。”

(13)《南史・侯景传》:“齐文宣梦猕猴坐御床,乃煮景妻子于镬。又大同中,太医令朱耽梦犬羊各一在御座,既而景登正殿焉。”

(14)《梁书・武帝纪》:谚云:“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乃跣足下殿以禳之。(吴注)汉末升平谣:桓公入石头,陛下徒跣足。

(15)《汉书》:“傅介子,北地人也,持节使楼兰,斩其王,归之北阙。”

(16)尚书郎,作者自谓。《木兰行》:“欲与木兰赏,不用尚书郎。”苏轼《东坡志林》云:“关中小儿坏纪纲”,谓李辅国也。“张后不乐上为忙”,谓肃宗张皇后也。“为留猛士守未央”,谓郭子仪专兵柄、入宿卫也。

(17)《芜城赋》:“当昔全盛之日。”洙曰:“开元间承平日久,四郊无虞,居人满野,桑麻如织,鸡犬之音相闻。时开远门外西行,亘地万余里,路不拾遗,行者不赍粮,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18)谢灵运诗:“小邑居易贫。”汉文帝诏:“万家之县。”

(19)《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蔡邕《月令章句》:“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20)王融诗:“澄清九州牧,道路无豺虎。”

(21)《楚辞》:“历吉日兮吾将行。”

(22)《汉书・地理志》:“齐俗靡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师古曰:“冰谓布帛之细,色鲜洁如冰也。纨,素也。”《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韵会》:“缟,缯精白才,曲阜之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曰鲁缟。”《后汉书》:“桓帝时京师童谣曰:‘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车班班,言商贾不绝于道。

(23)《吴越春秋》:“一男不耕,有受其饥。一女不桑,有受其寒。”

(24)《周礼・大司乐》:“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晋杨方诗:“情至断金石,胶漆未为坚。”

(25)《前汉・京房传》:“其说长于灾变。”

(26)汉叔孙通制礼仪。《刘子・文武篇》:“汉祖海内大定,召邹鲁儒生而制礼仪,修六代之乐。”《通鉴》:“开元二十年九月,新礼成,号曰《开元通礼》。”《唐会要》:“开元二十九年八月,太常奏所定雅乐。”《汉・刑法志》:“萧何h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唐・刑法志》:“《开元前格》、《开元后格》,皆当时格式律令也。”

(27)《通鉴》:“汉献帝和平元年三月,董卓烧洛阳宫庙、官府、居家。”

(28)颜之推诗:“狐兔穴宗庙。”宗庙毁则狐兔穴除矣。

(29)刘桢诗:“小臣信鲁钝。”

(30)《月令》:“收禄秩之不当。”蒙禄秩,作者时为员外郎。

(31)周宣王承厉王之乱,复修文武成康之业,周道复兴。

(32)张华诗:“衰疾近殆辱。”古今极盛之世,不能数见,自汉文景、唐贞观后,惟开元盛时,称民熙物阜。考柳芳《唐历》,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天下雄富,京师米价斛不盈二百,绢亦如之。东由汴宋,西历岐凤,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刃。呜呼,可谓盛矣!明皇当丰亨豫大时,忽盈虚消息之理,致开元变为天宝,流祸两朝,而乱犹未已。此章于理乱兴亡之故,反覆痛陈,盖亟望代宗拨乱反治,复见开元之盛焉。

忆昔二首赏析:

根据《杜臆》:“此是既为工部郎后,追论往事也。故以《忆昔》为题,乃广德二年严武幕中作。吐蕃陷京,在去年之冬。”可知这两首诗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第一首回忆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和惧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亲的老道;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伤肃宗之失德。当时起灵武,复西京,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其才足以有为,乃任李辅国,宠张良娣,祸及父子,而身亦不免焉。故中兴之业,尚待继世也。后不乐,状其骄恣。上为忙,状其R。此分明写出惧内意。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下段八句感伤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为元帅,出兵整肃,及程元振用事,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寇,而车驾蒙尘,一时御边无策,故慨然思傅介子焉。“老儒”句,作者自叹不能为国靖乱而尸位素餐。钱谦益曰:“《忆昔》之首章,刺代宗也。”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既庶而富,盗息民安,刑政平,风俗厚,制礼作乐,几于贞观之治,惜明皇昧持盈之戒,遂至极盛而衰耳。《杜臆》:“‘百余年间’二句,尤为有识,盖法度之存亡,关乎国家之理乱,先叙此二语,而随用“岂闻”二字转下,如快马蓦涧,何等笔力。”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此,经兵革,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乱后景象,真有不忍言者。孤臣洒泪,仍以中兴事业望诸代宗耳。

作者资料: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

篇4:忆昔

时间是最无情的审判者,想一个慷慨的富翁,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才华,到最后却是一一收回。所以同时他也是这世界上最吝啬的。

当时我是公认的乖乖女,父母叫我往东,我绝不敢往西。人们都说是我的父母教得好,却不知是我戴惯了温柔的伪装。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慵懒的午后。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叶倾泻下来,直射在我的脸颊上。温暖的感觉。许是阳光让我感觉舒适与圣洁,竟不由自主的取下了温柔的面具。这时,她就好像一个误入尘世的精灵,伸出纤细的双手,抚平了我内心的不安与伤痕,轻轻地拭去我内心的恐惧与敌意,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心窗。我与她形影不离,我好想当她一辈子的影子,她是我最重要的人呐。可,时间不会给予我们太多。在那个午后,阳光依旧温暖,我依旧带着微笑,她依旧在我身边。只是,我与她命运的轨迹开始走向平行的世界。我依旧微笑,内心却是彻骨的寒冰。

朋友,再见。也许你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但我坚信着,我与你终将在缘分的尽头相遇。等着我,朋友……

篇5:忆昔

当咖啡从我嘴里吞下去时,我感到苦涩,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正在消失的友谊。一旦一切似乎是一个梦想,如果不是在一个艰难的时刻,我就会忘记,当我们手牵手时,我们手牵手的场景在笑声和泪水中交织在一起。我们是如何互相帮助的,就好像我们是对方唯一的依靠一样。每当我想起这一切,我讨厌时间,把它带走,带走我们的友谊。虽然我从来不想承认,但你们都用行动告诉我。过去随风而去,不知道该在哪里结束。只是我不能忘记没有太多的话。只要有人看着我,他们就会站在一起。

我不能忘记,当你孤独和困难时,你对我说,无论如何,我们会永远不会放弃。我不能忘记这一切。现在没有你,我的孤独,谁能理解我的假装谁能看穿我的孤独,谁能理解。谁能理解我写的忧郁的话语?谁能理解我为什么要听悲伤的情歌?看着忧郁的蓝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平静下来。我生来就是个老人,即使结局注定要错过它。怀念逝去的过去,怀念失去的青春。我真的想告诉你,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我希望时间能阻止我们的友谊。恐怕我害怕。

恐怕总有一天我们会像陌生人一样经过,这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大伤害。

不管结局如何,无论我们是否记得彼此,我们都要走在一起。

篇6:忆昔

童年的纯真,儿时的伙伴。都已不复存在。

曾经心目中爱慕的对象,已然改变。

美丽? 荡然无存。

那时,我们坐在一起,无忧的谈天。

毫无意义的争辩,你我傻的可爱。

还记得我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兄弟,一起哭,一起笑。

有时还坐在一起聊着各自心目中爱慕的对象。

而如今,我们都彼此陌生。

那时候,别人都说我长不大。

现在一下子改变了这么多,回头望望过去。还是有些不习惯。

这是一个真正的自我吗?这是一个我想要的结果吗?

偶尔拿出旧时的照片,看着其中的自己,冷冷发笑。

翻出儿时仅剩的玩具,说一句:”幼稚!”

有时我会莫明其妙的嘱咐自己,我已经长大了

我长大了吗?还是失去了一些曾经拥有的东西。

是否每个人都遗失了这些东西。

童年的我是什么样子,我已记得模糊。

到现在我仍在消磨光阴,忘记时间。在迷茫的道路上徘徊,遗失自我。

再或许几十年后,我若还活着,是否还会说起现在。

这个年代,这算什么?青春?成年的过渡?

现在的朋友,到那个时候,还会记得吗?

篇7:忆昔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与亲爱的富老师和班级同学已经共同相处了五个年头,这五年间,我们在一起成长;这五年间,我们在一起学习知识;这五年间,我们收获了最珍贵的.友谊。

小学时光,可能是人生当中最快乐的学习时光,因为我们学习的时候无忧无虑,因为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共同成长,因为我们再学习的时候知道了合作的快乐,因为我们有了对我们十分负责的班主任――富老师。

谢谢老师让我们从年幼无知的孩子变成了懂得做人的学生,我知道老师在教给我们学习的时候经历了很多艰难,老师,请原谅我们给你带来的麻烦,也谢谢你包容我们。您是红烛,为我们照亮了前方的光亮,您是明灯,为我们指向正确的道路,老师,您辛苦了!

谢谢同学给了我在小学生涯中最难忘的回忆和友谊,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我忘记带东西时,你们不假思索地借给我;我也不会忘记,当我哭泣的时候,是你们来安慰我,抚慰我的心灵,在玩耍的时候,你们主动来找我玩耍……你们是我最重要的伙伴,是我在最自由的童年给我带来了最珍贵的友谊。

老师们,同学们,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曾经是五年三班的一员,我不会忘记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是你们带给我一个最幸福的童年,快乐的小学生涯。

忆往昔,弹指一挥间。五年的生活就这样过去了,尽管有太多的不舍,但是我们仍然要去开辟新的生活,迎接新的学年。

篇8:忆昔

当咖啡从我嘴里咽下去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苦涩,这不由让我想起了我们逐渐逝去的友情。曾经的一切,仿佛是一场梦,如果不是在不轻易的时候想起,我都快忘记,我们曾经一起牵手走过的一幕幕,在那欢笑与泪水交织的日子里,我们是怎样搀扶着对方,仿佛我们是对方仅有的依靠。

每当回忆起这一切,我会恨,恨时间残酷的带走了这一切,带走了我们的友情,虽然我一直不愿意承认,但你们都用行动告诉我,往事皆回随风而去,在飘飘洒洒中不知所终。

只是我忘不了,忘不了无需太多言语,只要一个眼神,有人便会与我心心相惜,站在一起。忘不了在孤独困难的时候,是你们对我说,不管怎样,我们都会在你身旁,不离不弃。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无法忘怀。

而如今,没有了你们,我的孤独谁能懂,我的伪装谁能看穿,我的寂寞谁能了解。谁看得懂我写的那些忧郁的文字,谁能明白我为什么要听悲伤的情歌。

看着那象征着忧郁蓝色的天空,我更是久久不能平静,我天生就是一个念旧的人,即使一切结局已注定,我仍忍不住的要怀念,怀念那渐渐逝去的往事,怀念那逝去的青春。

我真想对你们说,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如果,我希望时间可以停止,让我们的友谊就此凝固,我怕,好怕,怕我们终有一天会变的像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那对我们彼此又何尝不是一种深深的伤害。

不管结局如何,不管我们是否会不记得彼此,那一段路,无可厚非,是我们一起走过的。

篇9: 忆昔

她身穿一袭白裙,素雅又大方,她挥挥手指,洒下她对世界的馈赠,她的足迹遍布这片土地,她以微笑注视着人们。

――题记

人们都在惊叹,世间怎会有如此之美景――天是浅紫色的,满天的大雪趁着风自由飞翔,待你伸出手,那雪花落在你手上,似鹅毛,却比鹅毛晶莹剔透;似宝石,却比宝石纯洁无瑕;似柳絮,却比柳絮可爱乖巧。渐渐地,它化为一滴清澈的水。堪比奇景!

我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不知道想去哪儿,只想一睹这美丽景观。路过一家蛋糕店,浓浓的甜味从店里满溢而出,香味扑鼻。这种甜滋滋的味道与雪的那自然纯朴之香夹杂在一起,真是沁人心脾。

流连在这素白的天地间,踩着雪化成的水,跳来跳去,水花四溅,鞋上,裤子上满是的,可却丝毫不觉寒冷,仅是好玩罢了。这种感觉是那么熟悉,仿佛在以前,也有一个小姑娘,一下雨、下雪就会吵着出去玩,大人拗不过她,只好陪她出去,但一时看不住她,她就会使劲踩水坑、雪坑,弄脏衣服,每每被训斥,她心里总愤愤不平……

这段在我脑海深处的一页美好记忆,不知为何,又在我眼前浮现,也许是触景生情吧?也许是回忆童年吧?它是否在告诉我天真是无法泯灭的`?是否在向我诉说童心是不可缺少的?

风乍起,雪未停,思绪飘呀飘,飞到一个充满童真的地方,往昔与今时对比,也仅是多了层幼稚。

篇10: 忆昔

时间,让记忆封存在我们的脑海里,每每打开那个记忆的匣子,那些童年的欢声笑语,初中时的模样,都一一出现……

“姐,我喝不下来……”堂妹扶着她那圆鼓鼓的小肚子,用她那哀怨的小眼神看着去我。我看着从她手里递过来的纯牛奶,在看着我手中的半袋和那圆圆的肚子,想也不用想,我也喝不下了……“唉,都怪我们喝太多了,已经喝不下了,如果放起来……”我与堂妹纷纷抓起了小辫子,陷入“思考”中,突然,我们两个纷纷把目光锁定了那棵快半死了的吊兰。于是……“哗哗哗”两袋纯牛奶入了吊兰口中,我们得意的相视一笑,眉毛都跟着翘,而那盆吊兰,已全身充满了奶香味儿……

童年,因为天真,成了我们任性的资本!

“后面的同学快点跟上了!”“一二一、一二一”体育老师吹着哨子,早上我们打着露水围着操场一圈一圈的跑着,中午,顶着太阳,踏着热土,一圈又一圈的跑,对于九年级的我们来说,每天十五圈是必不可少的。

每天,像跟时间赛跑一样,吃饭的时间从七年级的半个小时到九年级的十五分钟便解决了,早读从七年级时的一个小时到一的半小时,上课时,同学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神,一张张认真的面庞,仿佛已胜券在握的样子。

七年级时,同学们踏进校门,有缘聚在一起,七年级时,并不知学为何物。九年级时,要中招了,15岁时,我们卸下了幼稚,多了份责任,15岁时,告别了棒棒糖,走向成熟的道路……

青春,因为我们年轻,因为叛逆,我们可以任性。

往事依依,可以回不去了,那些美好的记忆依旧存在,或许,当我们再见到老朋友时,当年那幼稚的脸庞都多了几分成熟美,或许再见到彼此,都已认不出彼此,可我们朋友彼此之间的情意还在。

浅忆昔

古诗忆昔全诗翻译赏析

《忆昔》诗词鉴赏

忆昔行,忆昔行杜甫,忆昔行的意思,忆昔行赏析

依·昔

昔昔盐原文及赏析

昔吴起出文言文的翻译

月夜忆舍弟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赏析

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翻译赏析(合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翻译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